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齐玲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第12期
听是人们交流的重要手段。

据Rivers统计,“听”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所占比例高达45%,远远超过说、读、写、译等其他技能。

如何有效的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尽快提高听力水平以至提高其英语整体水平已成为众多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话题。

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一般局限于单一的课本磁带教学:教师简单讲解几个听力词汇,然后听磁带录音2-3遍,最后对答案。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注意力的集中要求非常高,教学方法简单机械,课堂沉闷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听力课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2、教材脱离生活,枯燥无味。

虽然现在的听力教材选择余地较大,但要么内容过多,难度过大,要么语速过快。

而且大多数教材内容都偏文学性,与实际日常生活距离很远。

另外,练习的形式大多是选择题、判断题,只有少量的概括总结题、填空题,不利于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语篇把握能力。

3、学生听力水平低,积极性不高。

从英语的五个技能方面来看,“听”往往是最薄弱的,也是学生们最害怕,最头疼的。

因此,对于听力课,大多数学生都有一种畏惧心理,并采取消极的态度来对待听力课,认为能听多少就是多少,这种被动的心理毫无疑问会影响听的效果。

听力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1、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

听力作为一套认知活动,其特点就决定了它很容易受到焦虑这个情感因素的影响。

首先,听力理解中的材料不能像阅读和写作中的材料那样多次重复。


且,在有限的一到两次听的过程中,听者不能控制听力材料的播放速度。

因此,听者在听之前就会感觉紧张,担心自己完全跟不上听力内容。

其次,在听力理解的各个认识过程中,例如识别语音,认知单词,分析语法等等,都可能出现能力受限,威胁到听者在整个听力过程中的自尊。

再次,在听力活动中,文化震撼现象十分严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利用各种技巧来减轻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自信心,如鼓励学生正确对待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错误;降低课堂内的竞争氛围;允许学生使用不够流利的外语进行表达;利用音乐、游戏等帮助学生放松;给予学生奖励;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肯定;等等。

2、教学模式多样化。

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不仅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而且强调语言技能。

该原则认为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促进的。

每种能力的加强,都能带动另几个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听的教学也需要借助说、读、写的技能的帮助。

因此,在听力教学课堂上应该将听力训练与其他几种能力的训练结合起来。

可以将传统的、单项的、被动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互动的、参与性更强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听说、听读、听写有机结合起来。

让学生主动介入到听力内容所设置的语言环境中来,根据所听材料,教师可以设置不同的交际活动。

3、注重文化导入。

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丕尔(sapir,1921)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维特征;语言又受文化的制约,因为文化深植于语言,人们使用语言时要受到其民族文化的限制和影响。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及语言习惯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别人所说的话语,所以如果不熟悉英美等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不懂得用西方思维方式理解英语语言,就会给英语听力理解造成很大的障碍。

了解西方的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民俗习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文化背景知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声音的依赖,增强他们对整个语篇的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地介绍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丰富和积累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

4、注意听力材料的选择。

听力材料的选择是教法改革的保障和前提。

所选择的听力材料要具有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针对性;要有利于开展文化差异教学;要适用于课堂交际活动的开展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具有“可教性和可学性”,符合实际场合运用;听力练习需具有多样性。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以一本教材为主,再选取其他教材为辅,同时还可把演讲比赛、电视节目、电影片断和英文歌曲等等纳入课堂教学范围之内。

5、加强听力策略的指导。

不同的英语学习者具有不同的听力水平,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的学习者采取了不同的学习策略。

因此,教师的策略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而言,听力策略主要包含有预测、笔记等。

策略指导应有针对性,要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结合。

预测是指学生在做听力理解之前,根据文章体裁或对话标题,利用已有的各方面知识,对即将听到的段落或对话内容进行猜想,或者在听的过程中,根据已获得的信息线索包括主题句、句子结构、词的前后关联,句子的语法关系,语言环境等,预测情节的进一步发展或说话人下一步要讲述的内容。

预测是听者在听力理解中一种自觉的参与性心理活动,它是一项有效的认知技能,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听力习惯。

听者只有首先增强这种积极预测的意识,并在听音过程中运用各种预测方法,才能逐渐养成积极有效的听力习惯,达成听力理解中这一重要的认知技能。

记笔记可以使听话人把注意力纳入讲话人的思路,使听与说同步进行,保持听的积极参与性,有助于记忆所听的内容。

作笔记常有以下三种形式:关键词式笔记、蛛网式笔记和主题图式笔记。

6、加强课前准备。

Harmer认为,教师在教听力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六条准则之一就是“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必要的准备”。

这个准备包括教师在教学之前一定要通过听力材料的内容,熟悉并透彻把握听力材料,应对各种语音、方言、噪音干扰等问题,或者有关材料的思考问题的出现。

而学生则通过教师的导人来获得必要的听前信息。

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策划科学的听力活动。

有目的有任务的“听”对于学习者的听力理解受益程度要优于盲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