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球藻在反渗透浓缩液中的生长及对可溶性盐去除的研究
小球藻的培养

小球藻的培养一、小球藻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种类较多,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洋里。
按植物学分类,小球藻属于小球藻纲绿藻目原球藻科生物,其体型小,直径一般为3~5μm,在显微镜下,需要放大400~600倍才能看到,我们肉眼看到的只不过是含有小球藻的绿色的水。
小球藻所含的营养成分很高,其蛋白质含量达到50%~60%(相当于花生米的2倍、鸡蛋的5倍),含脂肪10%~30%,还含有多种维生素。
小球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糖蛋白和多糖体的含量也相当高,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降血压、抑制血糖上升、排除体内毒素和迅速恢复机体损伤等功能。
因此,小球藻的培养前景广阔。
作为培养原料的小球藻,可以到较清洁的池塘、水坑中采集绿色的水,在显微镜下鉴定,然后再用。
也可以向培养它的人索取。
1 容器的准备小规模的培养可用瓶、缸等,大规模的培养可用水泥池。
首先,要对所使用的容器进行消毒,一般用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再用水冲刷数次。
(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的配制:①天平称量5g2%漂白粉澄清液;②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③加水至1L;④混匀。
2%漂白粉上清液的配制法:取漂白粉2克,加少量水搅匀,再加水至100毫升,充分调匀后,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使用。
)2 培养液的准备(1)BG11液体培养基配方:Stock1 定容100mL 柠檬酸0.3g 柠檬酸铁胺0.3g EDTANa2 0.05gStock2 定容1000mL NaNO3 30g K2HPO4 0.78g MgSO4·7H2O 1.5gStock3 定容100mL CaCl2·2H2O 1.9g Stock4 定容100mL Na2CO3 2gStock5 定容1000mL H3BO3 2.86g MnCl2·4H2O 1.81g ZnSO4·7H2O 0.222gNa2MnO4·2H2O 0.391g CuSO4·5H2O 0.079g Co(NO3)2·6H2O 0.049gStock1 取用2mL Stock2 取用20mL Stock3 取用2mL Stock4 取用1mL Stock5 取用1mL 总定容1000mL(2)购买2000元/套,九种原液各200ml(稀释1000倍),10瓶。
实验室藻类栽培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室藻类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
3. 观察藻类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态,分析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微藻(如小球藻、绿藻等)、土壤提取液、营养液、透析袋、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pH计、温度计等。
2. 实验设备:实验室藻类培养系统、电子显微镜、电脑、视频处理软件等。
三、实验方法1. 藻类培养(1)采集新鲜土壤,通过静置沉淀和滤纸过滤,得到土壤提取液。
(2)根据实验要求,配制不同浓度的营养液,共分为五种浓度。
(3)从土壤提取液中提取一部分微藻液,进行微藻培养,调制好的培养液须在特定环境中培养若干天。
2. 藻类生长观察(1)从培养好的微藻液中提取一定剂量,加入不同浓度的营养液。
(2)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微藻的运动状态,通过电脑中的视频处理软件选出运动状态良好的藻类,进行视频录像。
(3)连续观察四天的藻类运动状态,并记录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1)每人负责一组录像,通过视频处理软件对视频进行图像处理,将每个视频转换成多张图片。
(2)分析藻类在不同营养液浓度下的运动状态,计算运动速率。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藻类在不同营养液浓度下的生长状态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营养液浓度的增加,藻类的运动速率逐渐提高。
在较高营养液浓度下,藻类运动速率明显快于低浓度组,说明营养条件对藻类运动速率有显著影响。
2. 藻类运动速率与营养液浓度的关系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藻类运动速率与营养液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即营养液浓度越高,藻类运动速率越快。
3. 影响藻类生长的因素(1)营养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营养条件对藻类运动速率有显著影响。
在适宜的营养条件下,藻类生长良好,运动速率较快。
(2)环境因素:实验过程中,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藻类生长也有一定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有利于藻类生长。
五、实验结论1. 营养条件对藻类运动速率有显著影响,营养液浓度越高,藻类运动速率越快。
氮、磷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2012 届)毕业论文题目氮、磷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年级2008 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2年5月7日氮、磷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摘要:本文研究了氮、磷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当环境温度为25℃左右,pH在7.0~9.0之间时;小球藻最适氮源为硝态氮,且能够利用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和尿素进行生长,生长速度快慢为硝态氮>亚硝态氮>尿素>铵态氮。
以硝态氮为氮源时,小球藻在氮的浓度为0.16mg·L-1左右,小球藻可以快速、大量的生长。
以KH2PO4·3H2O为磷源时,磷的浓度控制在0.36mg·L-1左右时,明显促进小球藻生长。
当N/P在3.2时,小球藻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并且小球藻对氮和磷的去除率都分别达到33%和89%。
关键词:小球藻;氮;磷;生长;The Influenc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o the Growth ofChlorella sp.Abstract:The effect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n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sp. we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Chlorella sp. had grown at the temperature of 25℃,the pH between 7.0 to 9.0.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sp. was affected by nitrogen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ordered as nitrate nitrogen>nitrite nitrogen>urea nitrogen>ammonium nitrogen.Obviously,nitrate was the optimal nitrogen source for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sp..The rate of growth was the highest at the nitrate nitrogen concentration of 0.16mg·L-1.When the content of nitrate was 0.36mg·L-1,the growth of Chlorella sp.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KH2PO4 as phosphorus source.When the N/P ratio was 3.2:1,the biomass of Chlorella sp.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And the removal rate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uld achieve 33% and 89%.Key words:Chlorella sp.;nitrogen;phosphorus;growth目录第一章文献综述 (1)1.1 微藻的概述 (1)1.2 小球藻的应用 (2)1.2.1 食品、饲料和饵料上的应用 (2)1.2.2 医学上的应用 (2)1.2.3 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3)1.2.4 作为生物质能源的应用 (3)1.3 影响小球藻生长的因素 (3)1.3.1 温度 (3)1.3.2 光照 (3)1.3.3 培养基pH (4)1.3.4 培养基营养成分 (4)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5)第二章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7)2.1实验材料与仪器 (7)2.1.1 藻种的来源 (7)2.1.2 小球藻培养基配置材料 (7)2.1.3 主要仪器与试剂 (8)2.2 实验方法 (9)2.2.1 藻种的活化 (9)2.2.2 分光光度法测定藻细胞密度 (9)2.2.3 生物量的测定 (10)2.2.4 培养基中氮元素含量的测定 (10)2.2.5 培养基中磷元素含量的测定 (11)2.3 实验设计 (12)2.3.1 不同浓度梯度及不同形态N源的培养基配置 (12)2.3.2 不同P浓度梯度的培养基配置 (12)2.3.3 日常观察记录 (12)2.3.4 数据处理 (13)第三章实验结果与分析 (14)3.1不同氮源及含量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14)3.2 不同浓度的磷源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15)3.3 不同的氮磷比对小球藻的生长及去除氮磷效率的影响 (15)3.4 结论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21)第一章文献综述随着全球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世界各国对原油的争夺也日趋激烈。
小球藻培养方法

小球藻培养方法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水中。
它们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快速生长速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燃料生产、生态环境修复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小球藻的培养方法。
1. 培养基的配制小球藻的培养基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配制,一般包含以下主要成分:无机盐、有机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其中,无机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有机碳源可以选择葡萄糖、乳糖等;氮源可以选择硝酸盐、铵盐等;磷源可以选择磷酸盐等;微量元素可以选择铁、锰、锌、铜等;维生素可以选择硫胺素、核黄素等。
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可以对培养基的成分进行调整。
2. 培养条件的控制小球藻的培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温度通常控制在20-30摄氏度之间,光照强度通常控制在4000-6000勒克斯。
此外,pH值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控制在7.5-9.5之间。
为了保持培养液的通气性,可以通过搅拌或通气装置来提供氧气。
3. 培养容器的选择小球藻的培养可以选择不同的容器,如培养瓶、培养槽等。
培养瓶通常用于小规模培养,而培养槽适用于大规模培养。
无论选择何种容器,都需要保证容器的密封性和光透性。
4. 培养种源的选择小球藻的种源可以选择已经纯化的培养物或者采集自自然环境中的藻细胞。
如果选择采集自自然环境的藻细胞,需要进行预处理,如过滤、清洗等,以去除杂质。
纯化的培养物可以通过分离培养和筛选获得。
5. 培养过程的操作将培养基倒入培养容器中,加入合适浓度的培养物,然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培养液中的生长状况,如细胞密度、生长速率等。
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数量,并根据需要进行采样和分析。
6. 培养物的保持和传代为了保持小球藻的纯度和活力,需要定期进行传代。
传代时,可以选择将培养物移植到新的培养基中,或者分离出单个细胞进行单细胞培养。
传代后的培养物需要进行适当的保存,可以冷冻保存或制备培养物冻干粉。
小球藻的培养方法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严格控制培养条件和操作步骤。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球藻是一种重要的微型藻类生物,广泛分布于淡水和海水中,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之一。
磷是生物体生长和代谢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同时氮也是藻类生长所必需的关键营养元素。
氮磷比作为影响藻类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小球藻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之前的研究表明,适宜的氮磷比有利于小球藻的生长,而过高或过低的氮磷比则会对其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深入研究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对于更好地了解藻类生长机制,优化水体养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藻类生长的调控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我们将揭示不同磷浓度条件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养分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藻类生长的影响机制。
通过此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在实际水体中营养盐含量不同的情况下,小球藻的生长适应性和生态竞争力。
研究也旨在为水体水质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未来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小球藻在不同氮磷比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水体中养分元素的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维持,为保护水生态系统提供可行的管理策略和措施。
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水体环境的平衡和保护,提高水质的可持续性,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
1.3 研究意义通过研究不同磷浓度下氮磷比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可以为水体的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在水体污染治理中,通过调控磷浓度和氮磷比,可以有效控制小球藻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减少水中藻类的过度生长和水华的发生。
本研究对于提高水体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球藻的应用研究进展

应用科技小球藻的应用研究进展单俊秀张平刘丽丽(天津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300374){}|。
’。
’…’1。
jl|211,。
r?¨……’。
?。
…?j’。
“。
4”j。
’j j。
j”j””?“j j…???。
j’”?2、:?嘲要]小球藻是单细胞真核藻,细胞内含有多种营养物质。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有大量关于小球藻的研究工作被报道。
本文通过,?,介绍小球藻在食品、饲料、饵料、医药、环保等方面的应用,说明小球藻是一种重要的微藻资源,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i呋键词]小球藻;保健食品;饵料;医药;环保,小球藻为绿藻门【Chl or ophyt a)、绿藻纲、绿球藻目(C hl oro—cocCal es)、小球藻属(Chl or el l a)球形、普生性~般为聚集成群的单细绿藻,是第一种进行人工培养的微藻。
小球藻比表面积大光合效率高,含有多糖、蛋白质、细胞色素、不饱和脂肪酸和生长因子等多种丰富的营养物质,是一种有重要意义的藻类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受到各国研究者的青昧。
1小球藻在食品、饲料、饵料方面的研究进展L1小球藻应用。
卜鑫品方面小球藻包括海洋小球藻与淡水小球藻,其有高含量的维生泰如C、A、B,矿物元素钙、钾、碘、铁,小球藻特殊的细胞生长因子,还含有高达50%左右的粗蛋白。
目前人们重视小球藻在保健食品方面的应用,开发出了如酶解小球藻保健饮料、小球藻豆腐、小球藻胶囊等。
12小球藻应用于饲料添加剂小球藻具有耐酸性、耐抗生素和比一般微生物制剂热稳定性高的特点,因此小球藻可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一方面可以为动物提供多方面的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小球藻在动物体内可直接杀灭细菌,增强动物免疫性,长期使用,利于动物的生长发育j13饵料方面的应用小球藻可作为水产品的天然饵料,研究表明接种在养殖水体中可调节优化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降低水体中氨、磷的浓度,增加溶解氧,改善水体的化学环境条件,达到防病的目的。
小球藻培养,这一篇就够了!

小球藻培养,这一篇就够了!小球藻(Chlorella)为绿藻门小球藻属普生性单细胞绿藻,是一种球形单细胞淡水藻类,直径3~8微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命之一,出现在20多亿年前,是一种高效的光合植物,以光合自养生长繁殖,分布极广,近年来广泛用于固碳、生物柴油等附加值产物生产等方面,受到世界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
如何培养小球藻是做好小球藻研究的第一步,接下来跟着我一起学习吧。
培养基小球藻培养基通常采用SE培养基及BG-11培养基等,主要组成成分如下:SE培养基:SE g/L NaNO3 0.25K2HPO4.3H2O0.075 MgSO4.7H2O 0.075 CaCl2.2H2O 0.025 KH2PO4 0.175 NaCl 0.025 Soilextract(土壤提取液) 40 FeCl3·6H2O0.005Fe-EDTA 1(ml/ l)A5 solution 1(ml/ l)distilled water 58(ml /l)A5溶液配制方法:A5 mg/100mlH3BO3 286ZnSO4·7H2O22MnCl2·4H2O181CuSO4·5H2O7.9(NH4)6Mo7O2·4H2O3.9按按上述称量药品,溶于100ml水即可。
EDTA-Fe的配置方法:A液Na2EDTA 1g Distilled water 50mlB液FeCl3·6H2O81mgHCl(0.1mol/L)50ml分别配置A,B液,充分搅拌溶解后,将A,B液混合搅拌均匀即可。
土壤提取液40 mL/L土壤提取液配制方法:取花园土未施过肥200g置于烧杯或三角瓶中,加入蒸馏水1000毫升,瓶口用透气塞封口,在水浴中沸水加热3小时,冷却,沉淀24小时,此过程连续进行3次,然后过滤,取上清液,于高压灭菌锅中灭菌后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
BG-11培养基:成分浓度(g·L-1)NaNO31.5K 2HPO4·3H2O 0.04MgSO4·7H2O 0.075CaCl2·2H2O 0.036Citric acid 0.006 Ferric ammonium citrate 0.006 EDTANa20.001Na2CO30.02A5 1mL Distilled water 919 成分浓度(g·L-1)H 3BO32.86MnCl2·H2O 1.81ZnSO4·7H2O 0.222CuSO4·5H2O 0.079Na2MoO4·2H2O 0.390Co(NO3)·6H2O 0.049更多培养基组成成分请大家关注中科院藻种库获取相关信息灭菌配置好的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实验室灭菌方法是使用高温灭菌锅在121℃条件下,灭菌30min。
小球藻的培养

一、小球藻小球藻是单细胞植物,种类较多,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少数生活在海洋里;按植物学分类,小球藻属于小球藻纲绿藻目原球藻科生物,其体型小,直径一般为3~5μm,在显微镜下,需要放大400~600倍才能看到,我们肉眼看到的只不过是含有小球藻的绿色的水;小球藻所含的营养成分很高,其蛋白质含量达到50%~60%相当于花生米的2倍、鸡蛋的5倍,含脂肪10%~30%,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小球藻的生物活性物质糖蛋白和多糖体的含量也相当高,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抗癌、降血压、抑制血糖上升、排除体内毒素和迅速恢复机体损伤等功能;因此,小球藻的培养前景广阔;作为培养原料的小球藻,可以到较清洁的池塘、水坑中采集绿色的水,在显微镜下鉴定,然后再用;也可以向培养它的人索取;1 容器的准备小规模的培养可用瓶、缸等,大规模的培养可用水泥池;首先,要对所使用的容器进行消毒,一般用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浸泡,再用水冲刷数次;100mg/L的漂白粉水溶液的配制:①天平称量5g2%漂白粉澄清液;②定量转移至容量瓶中;③加水至1L;④混匀;2%漂白粉上清液的配制法:取漂白粉2克,加少量水搅匀,再加水至100毫升,充分调匀后,待澄清后取上清液使用;2 培养液的准备1BG11液体培养基配方:Stock1 定容100mL 柠檬酸柠檬酸铁胺 EDTANa2Stock2 定容1000mL NaNO3 30g K2HPO4 MgSO4·7H2OStock3 定容100mL CaCl2·2H2OStock4 定容100mL Na2CO3 2gStock5 定容1000mL H3BO3 MnCl2·4H2O ZnSO4·7H2O Na2MnO4·2H2O CuSO4·5H2O CoNO32·6H2OStock1 取用2mL Stock2 取用20mL Stock3 取用2mL Stock4 取用1mL Stock5 取用1mL 总定容 1000mL2购买2000元/套,九种原液各200ml稀释1000倍,10瓶;培养基各取1ml;3 藻种购买:淘宝轮虫小球藻套装;40元/一套4 接种选取生活力强、生长旺盛的藻种,在天气晴朗的上午接种;一般情况下,作为第1级培养,可按藻液与培养液1∶2的比例进行接种;接种的量大,可使藻种迅速成为培养液中的优势种,利用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减少了污染机会,缩短了小球藻的培养时间;待扩大培养时,可按藻液与培养液1∶4的比例进行接种;5 管理搅拌由于小球藻不能游动,只能浮在水中生活,所以必须对培养液进行搅拌,让藻体不断变换位置,使光照、养料和水温均衡,这样有利于藻体的迅速生长和繁殖;常用的搅拌工具有玻璃棒、竹棒,每天搅拌3次,每次1分钟;光照小球藻的培养要有充分的光照,阴雨天光线不足时,可在培养室内用人工光源进行补充,通常用冷白荧光灯,光照强度为2000~3000Lx;但在光线强烈的夏天,要用遮阳网等进行适当避光;温度及pH 温度保持在25~30℃,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6℃;pH保持在6~8;污染的防治在小球藻的培养过程中,要经常观察藻液的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沉淀和附壁现象、液面是否有菌膜等异常情况;造成藻种污染的多数情况是原生动物及杂藻的生长;如果显微镜下检查有原生动物生活,可用1mg/L的漂白粉灭杀;对付其他杂藻最好的办法是严格控温和经常检查培养液的pH;6 采收当小球藻的培养液变成绿色、用显微镜观察1mL;培养液中大约有100个小球藻时,就可以采收或扩大再培养了;采收时,用%~%的明矾粉溶解在培养液里,约1小时后,小球藻沉在了水底,除去上层的水,就能获得小球藻的浓缩液;二、硅藻1. 储存液:1 金属液每升含EDTA二钠 - g氯化铁晶体 - g五水硫酸铜 - g七水硫酸锌 - g六水氯化钴 - g四水氯化锰 - g二水钼酸钠 - g2 维生素液每升含VB12 - g维生素B5盐酸盐 - g生物素 - g2. 1L培养基配方:硝酸钠 - g二水合磷酸二氢钠 - g金属液 ml维生素液 ml硅酸钠50mg加水至1L;硅藻培养温度在22℃,光照照度在3000lux不要太阳直射以上;大量培养中曾出现过杂藻污染问题,主要是浮游的蓝纤维藻及部分栅藻和小球藻;我们利用藻类比重、悬浮习性不同来排除杂藻;发现杂藻时,停止搅拌数小时,使硅藻下沉,蓝纤维藻等悬浮在水中;然后将上清液倾弃,再将沉淀硅藻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几次后,加入新鲜培养基,即可获得纯化;补充:1.藻种培养设施:藻种的培养要在保种室中进行,保种室要求通风条件好,光线条件好,温度可控性好,保种室要配有空调、冰箱、具有人工光源的培养架等;培养中常用培养仪器有显微镜、解剖镜等,容器有三角烧瓶、广口玻璃瓶等;保种室要严格消毒,防止病菌的侵入;2.容器、工具的消毒:进行单细胞藻类的纯培养,容器、工具、培养基都要进行严格灭菌,但一般生产性的单种培养,则只须达到消毒目的就可以了;常用的消毒方法有高温消毒法和化学药品消毒法;高温消毒法是利用高温杀死微生物的方法;不耐高温的容器如塑料和橡胶制品等不能利用高温法消毒;a、直接灼烧消毒接种环、镊子等金属小工具,试管口、瓶口等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短暂灼烧消毒;载玻片、小刀等则最好先蘸酒精,然后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等器具上的酒精烧完,也就完成了灭菌操作;b、煮沸消毒把容器、工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消毒,一般煮沸10-20分钟;大型锥形瓶消毒,可在瓶口上放一普通的玻璃漏斗,再在漏斗上放一称量瓶盖,在锥形瓶内加少量淡水,置电炉上加热煮沸5-10分钟,可使整个瓶壁消毒;消毒完毕即用消毒的纸或消毒的纱布包扎瓶口;此法适合消毒小型的容器工具;c、烘箱干燥消毒将玻璃容器、金属工具用清水洗干净后,放入烘箱;关闭烘箱门,打开通气孔,接通电源加热;当温度上升到120℃时,关闭通气孔,停止加热;如果进行纯培养,容器必须灭菌,当温度上升到105℃时,关闭通气孔,继续加热至160℃,保持温度,恒温2小时,然后停止加热;必须要等到温度下降到60℃以下,才能打开烘箱门;有棉塞和纸包扎的容器、工具灭菌,不能超过180℃,以免烘焦;化学药品消毒主要用于生产性大量培养中,大型容器、工具、水泥池等常用化学药剂消毒;a、漂白粉消毒工业用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25%~35%,消毒时按万分之1-3的含量配成水溶液,把容器、工具在溶液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3~4次即可;b、酒精消毒酒精消毒常用于中小形容器和工具,方法是用纱布蘸70%酒精在容器、工具的表面涂抹即可;c、高锰酸钾消毒以百分之五的比例配成溶液把要消毒的容器、工具浸泡5分钟,然后取出用消毒水冲洗2~3次,便可达到消毒目的;如果是对玻璃钢水槽、水泥池等消毒,可以用高锰酸钾溶液拨在池壁上,拨洒几遍后刷洗池底,10分钟后再用消毒水冲洗干净;d 石炭酸石炭酸消毒按3%~5%的比例配成消毒液,把要消毒的容器和工具放在其中浸泡半小时,再用消毒水冲洗2~3次;微藻的培养液是在消毒的海水或淡水中加入各种营养盐配制而成;培养液的配制,首先按配方先后称量各种营养物质,可逐一溶解,也可以同时溶解;遇到难溶的含金属的物质可以加热或与NaEDTA一起溶解,配方中的维生素一般等水温降至60℃后再加;生产上为了方便可以将营养盐配方浓缩1000-2000倍配成母液,使用时可以根据培养水体多少量取母液的体积即可;3.培养液的制备和消毒:保种培养液的消毒一般采用加热消毒法,经沉淀、过滤的海水,一般加温至90℃左右维持5分钟或达到沸腾即可;由于海水中的一些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在高温时易遭破坏,所以加温时间不宜太长;4.接种:接种就是把作为藻种的藻液接入新配好的培养液中,进行丰富培养;选择无污染、生长旺盛、颜色正常、藻液中无沉淀、细胞无附壁的藻种进行接种;一般来说藻种液和新培养液的比例为1:2;接种的时间最好在上午的8~10时,这个时间是藻类细胞代谢最旺盛的时候;培养条件:保种的条件最好保证在藻种的最适生长条件,要保证藻种不受污染;5.藻种培养:温度保持在25~30℃;pH保持在6~8;6.日常培养管理:1注意保种室的卫生,定时打扫,谢绝无关人员的进入等;2外观检查;检查藻液颜色是否不再浅变浓,或是出现浑浊或沉降等反映藻体生长不正常,处于老化时期受到病虫侵染的现象;3镜检检查是否发生污染,是否老化,以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4控制温度;通过暖气控温装置控制温度,使试验藻细胞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5摇瓶;在培养过程中每天摇瓶1-3次,使藻均匀分布;6 调节光强; 保持合适的光强,白天避免阳光直射;7.藻种保藏方法:存藻种时可以根据保种目的和保种条件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保种方法;1固体培养基保存法;保种用的固体培养基的营养浓度应比正常的液体培养液的高,一般增加一倍;琼脂量为%;固体培养基分装灭菌后,冷却待用;将无污染的藻种用喷雾法或划线法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常用固体培养基保种方法有两种,一种通常把藻种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弱光低温条件下慢慢培养保存,接种一次可以保存半年到一年;另一种方法,接种后首先放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防止直射光照射,使藻类细胞较快速地繁殖起来,直到培养基上出现颜色,即可放入冰箱或冷库中,一般在5℃左右的低温下保存;每天给藻种几个小时的弱光照;此法保存的时间可长达2至3年;2液体培养基保存法;低温、弱光下培养;一般两个月更换一次培养液;淡水小球藻在国内的培养有几十年的历史,因为培养方式简单,生长速度快,被誉为罐装的太阳,一度被大力推广;小球藻是培育淡水轮虫的有效饵料之一;淡水小球藻的培养,无非几个要素,光照、适宜的温度、营养液;首先说一下光照,一般是大于4500lx,温度以25℃为最佳,在25-30度间都能够很好的生长,每20个小时就能分裂成4个细胞;那么第三个要素是营养液,而营养液无非就是氮源、磷源、碳源及一些微量元素,目前使用较多的营养液配方有BG-11、F/2、SE 培养基等,同时强调一点,实验表明,适当补充尿素是促进小球藻生长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同时小球藻可以异养,适当添加葡萄糖可以缩短培养时间;藻种的获得很容易,但是建议用纯种的规范操作的藻种,好的种源是开口的第一步,现在藻种获得可以通过某宝直接搜索小球藻藻种购买,也可以通过向水生所采购,但是那里藻种普遍较贵,差不多1000大洋10ml左右,如果不是科研要求,不建议如此购买,还有就是通过科研院校索要;首先我们要获得小球藻藻种,这个某宝上有出售,也可以向科研院所购买,这个在此就不详述,一般藻种浓度在百万-千万个/ML,接种藻种时,将200-300ml 的藻种倒入到1L 培养液中推荐比例在1:3-5 之间为宜,在瓶口加多层纱布培养,光照大于2000-4500 勒克斯,光强可以加大,温度在25℃-30°为宜;一般我们15 天左右需要继续扩培如果是育苗急用的话,可以每L 水中添加尿素,10g/L 的葡萄糖,光照在4500LX ;其中的营养液可以是BG11、F/2、SE培养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小球藻,反渗透浓缩液,可溶性矿物质,生物量 研究类型:应用研究
Subject : Research on the Growth of Chlorella.sp and the Uptake of Dissolved Solid in the RO Brine Specialt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me : Zhao Lu (Signature) (Signature)
Instructor: Dang Xiaohu Terry. Baxter ABSTRACT
Serious shortage of the fresh water is the whole world’s problem, which led to a large number of desalination plants being built. The emergence of those plants greatly alleviated the crisis caused by the lack of fresh water, but during the running of those plants, large amount of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 with super high salinity was produced.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RO brine is a difficult and urgent problem.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include discharge to the surface water, evaporation ponds,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and deep well injection etc, which are high-cost, narrowly applied or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potentially. In this research, microalgae was cultivated in the RO brine, on one hand, the dissolved solids in the brine were removed by the microalgae, which provided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way to treat RO brine. On the other hand, cells of microalgae contained more lipids and the recycle and reuse of resources could be achieved. In the paper, the ability of microalgae (Chlorella.sp) to grow in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 and the ability of microalgae to remove dissolved solid from the RO brine were explored.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chlorella grew well in 0-90% RO brine, so RO brine was a good medium for chlorella to grow. Generally speaking, the range of 20-50% RO brine facilitated chlorella to grow, in which more biomass could be accumulated. Usually chlorella grown in the 30% RO brine could get the maximum biomass and then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RO brine, the accumulated biomass of chlorella decreased. The amount of biomass at 20° C> 10° C> 30° C, at 30° C, the lowest cells’ growth rate happene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chlorella was obviously observed. In addition, the best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the chlorella grown in the primary effluent mixture, in the secondary effluent mixture and in the digester supernatant all happened on the first day, are 0.52 / d, 0.49 / d and 0.32 / d respectively. Als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removal of dissolved solid in the RO brine, such as calcium ions, magnesium ions, sodium ions, potassium ions, sulfate ions and chloride ions, etc. However more resea rch on its exact
论文题目:小球藻在反渗透浓缩液中的生长及对可溶性盐去除的研究 专 业:环境科学 (签名 ) (签名) (签名 )
硕 士 生:赵 璐 指导教师:党小虎 Terry .E. Baxter
摘
要
淡化水厂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高含盐反渗透浓缩液的管理与处理日益成为棘 手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处理方法如直接排入地表水、排入蒸发塘、排到污水处理厂 或者注入地下水层等都存在成本高、应用范围小或者对环境有潜在威胁的问题。本研究 利用小球藻(Chlorella.sp )在反渗透浓缩液生长的特点,既能有效去除其中的可溶性矿 物质,起到处理反渗透浓缩液的作用,同时这种藻细胞可能含有更多脂质含量,又可实 现对资源的回收利用。 本文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sp)在反渗透浓缩液中的生长状况以及其对反渗透浓 缩液中可溶性矿物质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小球藻能在 0-90%浓度的反渗透浓缩液混合 液中良好生长,反渗透浓缩液可以作为小球藻的培养基。小球藻在浓度为 20-50%的反 渗透浓缩液混合液中生长较好, 生物量通常在浓度 30%左右达到最大值而后随反渗透浓 缩液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不同温度下的小球藻的累积生物量 20℃>10 ℃>30℃,显然在 30℃温度下,小球藻的生长受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细胞生长率降低。此外,一、二级 处理出水混合液、 消化反应上清液混合液中生长的小球藻, 在第一天的比生长率都最高, 分别为 0.52/d、0.49/d 和 0.32/d。另外,小球藻对反渗透浓缩液中的钙离子、镁离子、 钠离子、钾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等可溶性矿物质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效果,但其 确切的去除机制需要更多的研究。
removal mechanism is needed.
Key words: Microalgae;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 Dissolved solid; biomass Thesis: Application Research
目
录
目 录
1 绪 论 ....................................................................................................................................... 1 1.1 水污染概况 .................................................................................................................. 1 1.2 反渗透浓缩液典型处理,处置和再利用方法........................................................... 1 1.2.1 反渗透浓缩液的化学组成.................................................................................... 1 1.2.2 反渗透浓缩液的典型处理处置方法.................................................................... 2 1.2.3 反渗透浓缩液典型处理处置方法存在的问题.................................................... 4 1.3 微藻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5 1.3.1 微藻的生理特性.................................................................................................... 5 1.3.2 微藻对可溶性矿物质的去除................................................................................ 6 1.4 研究内容和目的 ........................................................................................................... 6 2 方法与材料 ............................................................................................................................. 7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7 2.1.1 生物材料................................................................................................................ 7 2.1.2 实验溶液................................................................................................................ 7 2.1.3 主要仪器设备........................................................................................................ 8 2.2 实验方法 ...................................................................................................................... 9 2.2.1 藻种的培养............................................................................................................ 9 2.3 测定方法 .................................................................................................................... 10 2.3.1 光密度值(OD)的测定.................................................................................... 10 2.3.2 水质指标的检测.................................................................................................. 10 2.4 实验分组 .................................................................................................................... 15 2.4.1 小球藻在反渗透浓缩液中的生长实验............................................................... 15 2.4.2 小球藻对可溶性矿物质去除实验....................................................................... 16 3 结果与讨论 .......................................................................................................................... 17 3.1 小球藻在一级处理出水混合液中的生长 ................................................................ 17 3.1.1 盐度和温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17 3.1.2 一级处理出水混合液中小球藻的生长参数....................................................... 21 3.2 小球藻在二级处理出水混合液中的生长 ................................................................ 24 3.2.1 盐度和温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24 3.2.2 二级处理出水混合液中小球藻的生长参数....................................................... 28 3.3 小球藻在消化反应上清液混合液中的生长 ............................................................ 31 3.3.1 盐度和温度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31 3.3.2 消化反应上清液混合液中小球藻的生长参数...................................................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