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和谐之美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的和谐之美
作者:王新燕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7年第07期
摘要:美育无处不在,在当今历史教学中也应该加强美育渗透,而和谐是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也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高中历史要构建具有和谐之美的课堂,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帮助学生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提高,引导学生人格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和谐美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102-02
美育就是为了培养人们的审美意识,倡导审美的人生境界。

加强历史课中的审美教育,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又有助于净化学生们的心灵,正如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所言:“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加强美育的渗透,通过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意识,可以帮助学生追求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提高,引导他们的人格健康和谐地发展。

具有和谐之美的高中历史课堂会使师生感到一种身心的自由与解放,个性的舒展和张扬,个体潜质的开发与绽放。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与学这两种行为、两个过程达到和谐之美时,教育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高中历史如何做到和谐之美,下面就简单地谈一些看法。

1 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很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接受熏陶,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

但是如果老师在讲述时语言平平,没有一点激情,那么对学生的这种感染可能是微小的,也就达不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一堂课开始,教师就能以饱满的激情,用科学的方法导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或好奇心,便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那么这堂课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们在讲到《北魏孝文帝改革》这一单元时,很多学生对北魏孝文帝这一历史人物比较陌生。

我在上第一堂课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

“496年,北魏孝文帝巡幸嵩山,留守洛阳的太子恂对父亲的改革一直不满,阴谋策动叛乱。

事情败露后,孝文帝将太子恂废为庶人,囚禁与洛阳。

次年,又以不思悔改为由,将他处死。

同年,鲜卑族(北魏就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中的一些元老勾结文武高官发动兵变,也遭到孝文帝的坚决镇压。

这些叛乱事件的接踵发生,向我们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孝文帝的改革遭到了守旧势力的激烈抵制。

那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他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得守旧势力如此不满,企图作垂死的挣扎?他的改革又有什么重大意义?”一个故事,加上三个问题,把这一单元所要讲的背景、措施、影响交待的清清楚楚,同时又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


外,我们在导入的时候还有许多方法,如利用歌曲、漫画、电影、视频、历史照片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转变观念,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过去的课堂中,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或教材都有着绝对的权威,教师或教材说什么就是什么,学生只是被动、无奈地接受,不能对老师提出质疑。

这种不平等、不民主的师生关系,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学生正常健康发展,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英国著名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约翰·密儿也曾说过:“在压抑的思想环境下,禁锢的课堂氛围中是不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教师或教材是权威的观念,鼓励学生多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特别是近年来对学科综合学习能力要求的强化,教单一学科的教师与学习多学科知识的学生之间,知识和能力的互补性更加突出,学生能对教师提出质疑,甚至反过来指导教师,也不足为怪。

例如,在讲到牛顿这个人物的时候,我说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人们发现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海王星和冥王星,此时一位学生在下面小声地说老师的说法不对。

当时我很困惑,想来想去不知道错在哪里。

所以我很诚恳地请他起来讲解,他说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冥王星已被逐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然后他又分析了具体原因。

最终我才恍然大悟,同学们也长了知识,所以我对这位学生作了一番大大的表扬,并鼓励全班同学,老师讲错知识的时候应该及时指出来,有什么不同意见的话也可以提出来。

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上,学生都勇于发言,我总会听到不同的声音、精彩的见解、丰富的知识。

是的,“当仁,不让于师”,在这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分享彼此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 改进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通过讨论、辩论、答辩、设疑等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如果没有禁烟运动,鸦片战争会爆发吗?假使没有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会怎样?如果太平天国运动真的成功了,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如果光绪拥有实权,戊戌变法一定能成功吗?西安事变不和平解决又会怎样等等。

再比如在讲述列强侵华战争以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败国处理等问题上可以让学生采用“模拟法庭”形式组成“审判庭”,列强侵略者一方为“被告”,受侵略方为“原告”,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教材内容,让“死”的历史知识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

另外,还可以根据各校具体情况开展一些活动,如组织学生参
观,考察当地一些历史文物古迹,观看电影、录像,听听专家学者讲座;编辑史海浪花、历史园地等小报;设计问题如“历史上的今天”等让学生查找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等等。

实践证明: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效果比满堂灌要好得多,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体验人格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4 注重评价,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只要是有教与学发生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有评价的发生。

在高中的课堂上,很多老师可能有同感,一个问题问下去,很多学生不会像小学生那样积极主动地举手发言。

究其原因,高中学生有很强的自尊心,万一答案不正确,他们会觉得丢面子或是被其他同学嘲笑。

这时,如果教师能适当地引导、鼓励、甚至表扬他们,情况就会大有不同,由一个学生带头,发展到几个学生,进而带动全班同学积极发言,便会形成习惯。

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并为他们的继续发展推波助澜。

在课堂中,笔者总会提出一些层次不同的问题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

如果回答正确,就会说“好”“很好”“非常好”等词表扬,这能让学生开心好一阵子,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如果回答不正确,也是微笑地鼓励他们,“虽然不对,但你积极发言的精神也应该表扬”,或者干脆来句英文“Thank you all the same”等话语也足以让犯错的同学体面的坐下。

在课堂上笔者还特别是照顾到后进生,他们也有表现自己,得到老师肯定的心理需求,所以笔者一般会挑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毫不吝惜自己的赞美之词,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探求与成功的循环中不断提高,从而在心里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其实,不要小看了学生,当他们受到老师的赞美,并对赞美者有了一颗感恩的心的时候,他们也会像老师一样以一种欣赏的眼光,一种宽容的心态,一颗愉悦的心灵去与他人相处,去呵护别人,逐步健全自己的人格。

总之,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遵从和谐的原则,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角色,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我们“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德)席勒.美育书简(中德双语典藏版)[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 仇春霖.美育的呼唤[J].中国教育报,1995.
[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 许宝骙译.论自由[M].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