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这样裁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这样裁员的
如果您的企业在裁员之外,还要对留下的员工实施“节约成本的最后一招”——降薪,那就一定要讲究方法了!首先,留下的员工是陪伴企业度过困境的伙伴,同时,对企业而言,降薪绝对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而HR要做的,就是不让员工的薪情影响到他的心情。
既然是节约成本的最后一招,那么降薪之前,一定要再三斟酌:招数是不是都悉数用尽了?要怎么降法才能稳定军心,而不使员工积极性受挫?薪资降低的同时,HR能用什么方法让员工得到额外的无形收入?
开宗明义:降薪不是主导趋势
必须开宗明义地讲,降薪不是目前主导趋势,只能说薪资增长幅度下降了。
过去十年间,中国大陆的薪资水平增长幅度从11%~12%下降到7%~8%。相比较而言,香港地区的薪资增长近些年来一直在2%~3%企稳,这与香港地区CPI指数近年趋稳、且该地区薪资基数本来就很大有关。而中国大陆的薪资基数起步很小,因此表现出上述较高速增长也在情理之中。即使在这个“冬天”,大陆企业薪资增长水平也维持在5%-7%左右。
从行业角度来看,应该说每个行业都有增长,像化工、医疗、快速消费等抗周期性强的行业,目前仍维持7%~9%的增长速度。而最糟糕的汽车行业,也不乏5%增长速度的企业。
裁员的HR艺术
当企业业务调整(如产品优化、人员组织架构优化等积极因素)或经营不善时,首先想到的是以裁员的方式来压缩成本。但无论何种情况,在裁员这一工作上,HR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我也不好意思跟你开口,但这是上面的指示,说不定哪一天我也会被裁掉呢!”这样的信息传达方式毫无疑问是最失败的HR表现。该怎么做呢?其实很简单,就是站在公司的角度,来与这位“优秀但令人惋惜”的员工进行沟通。
你应该先有这样的认识,被裁的员工也是优秀的,不然,对你的HR工作就是一个讽刺——如果他不优秀,当初为何会通过你的部门进入到公司的组织体系中呢?
先从战略上开始说起,把原因表述清楚。比如“我们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赚不到钱,表现欠佳,这表明我们的产品市场策略不对路了,所以公司想把这个部门剥离开来。”
下一步公司怎么走,也要告诉这位优秀的员工。“为了配合公司战略的调整,组织架构也要随之调整,达到人力资源与之匹配的目的,因为你所在的岗位已经和目标组织架构产生偏差,所以公司决定裁员。”
降薪的姿态和信息要透明
留下来的员工,是把企业带向光明的生力军。通过裁员,事实上企业已经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公司在未来鼓励什么行为,需要什么能力。然而,如果这时企业仍需要对留下来的员工实施降薪或下调薪资增长幅度,那么HR的表现就更为重要了。
之所以说降薪是节约成本的最后一招,也就意味着降薪之前,一定要先调整其他成本:不必要的会务支出能否砍掉?管理投入产出比能否更优化?管理层能否停止“挥霍无度”?是不是先考虑通过福利的调整来避免降薪?比如员工的商业保险,是不是可与其他公司一道捆绑,集合成与保险公司谈判的大筹码而压低支出呢?
如果实在万不得已“非降不可”,首先要让信息尽可能透明化——公司目前的薪资下调,是节衣缩食、同舟共济的目的,所以公司从上到下薪资水平分别做出什么调整最好能公示,而公
司的中高管也要有这样一个透明的姿态。
其次是让员工看到希望:HR在征询公司管理层的规划之后,最好能告诉员工什么时候薪资止跌,什么时候增长幅度会上扬,需要达到什么业绩,这不仅给员工带来一个时间长度的预期,更会给他们带来努力的原动力。
这些工作完成之后,HR照样不能闲着。你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实施“关注点转移”
事实上,每一个HR都会明白,员工的发展和成就感,并不完全来源于薪资,他们更有能力发展等需求。而这,恰恰为HR提供了薪资下调不引致员工积极性受挫的空间。
公司的一系列措施都指向同一个目的:提高绩效。不妨将这一目的在HR管理上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这里推荐一个方法,即“发动群众的力量”,群策群议,例如设立一个公共信箱,鼓励大家为节约办公成本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一旦方案被公司采用,还能给予员工一定奖励。这些工作的本质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员工在工作的时候,感觉自己也在参与公司的管理,或者在工作之外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成功实施“关注点转移”,让员工甚至觉得“降薪了,其实也没啥。”
换个方式让员工感动
削减员工的户外团体活动,甚至将他们的生日礼物也省了,那绝对不是一个控制成本的好办法!这样的结果不外乎一个:让员工的情绪继续弥漫和纠缠在降薪上,更大地影响工作氛围。别忘了,只有他们才能将公司拉出困境!但怎么继续“转移关注点”呢?
没钱了?活动预算少了?切记,任何小小的积极因素,HR都要学会放大。比如有员工在工作上得到小小的进步,都要随时让管理层提出表扬,并接受其他同事的祝贺。曾有某公司选择让员工与灾区民众联谊的方式,替代以前的户外旅行活动,效果出奇的好。有员工甚至感慨,看到灾区的群众,觉得自己的状况算是很好的了,甚至恨不得马上回公司加班。
而另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在工余时间把食品加工厨房利用起来,每周搞一次“厨艺大比拼”,评出“食神”,员工其乐融融。事实上,这家公司的薪资福利并不高,但员工却很喜欢这个氛围。总而言之,这个“关注点”总是有的,关键在于HR找不找得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