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上)
高一必备语文文言文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必背文言文第一部分上册篇目【篇目1】荆轲刺秦王(节选)[汉]司马迁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篇目2】兰亭集序(节选)[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篇目3】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课文:《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史记》中的一篇精彩篇章,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的暴君秦始皇被勇士荆轲暗杀的故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中国的七雄争霸,军阀割据。
秦国自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刚刚建立起的秦朝正势不可挡地向着强盛发展。
荆轲作为楚国的谋士,谋划刺杀秦王,以挽救楚国的危机。
他打着献与秦国的诚意,跑来秦国边境,一步步接近了秦始皇。
然而,秦始皇采纳了他的建议,让荆轲成为了秦国的客卿。
在所有人认为荆轲成功跻身权贵地位之后,他却丝毫不领情,依然怀着杀机。
荆轲很快发现了荆姬,也就是秦始皇的嫔妃。
他以帮助荆姬逃脱秦宫为名,赢得了荆姬的信任。
到了战国时期,秦自起兵破楚以后,荆姬心思开启,她欲投荆轲以为己有,不料,荆轲最后心机谋得他到王者之前,没成就爱情,就去世为民请命。
直到今天,对于“荆轲刺秦”的故事,可谓万里长征最早,也最让人悲壮传颂至今。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背景和情节;2.理解荆轲为什么要刺杀秦王的思想和动机;3.分析文章中的文言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荆轲刺秦王》的整体故事;2. 理解荆轲刺杀秦王的思想动机;3. 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2. 理解荆轲刺杀秦王的思想动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荆轲刺秦王”为话题,谈谈他们对这个故事是否有所了解,以及对荆轲选择刺杀秦王的理由的初步猜测。
二、讲授(20分钟)1. 教师介绍《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背景和情节,解释荆轲刺秦的原因和他的思想动机。
2. 分析文中的文言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如夸张、比喻、排比、对偶等,并导出相关的学习要点。
3. 解读课文,重点讲解生词和重要句子的意思。
三、拓展(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想象自己是荆轲的好朋友,请写一封信给他,劝他放弃刺杀秦王的念头。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课文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怖,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迫不得已,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将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悔过,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大方羽声,士皆怒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jiǎn)赵,虏赵王,占)地,至燕南界。
翻译: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ﻫ太子丹恐惧于是)古代对人的敬称)曰:,早晚,形容时间极短)渡易水,则虽欲长久侍奉可得(能够)哉?(岂……哉,表反问,难道……吗?怎么……呢?)”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请求荆轲说:“秦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荆卿曰:)太子言,可以,能够。
“刺秦”这件事),信物,凭据)亲近、接近)也。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
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刺杀手段。
荆轲虽有刺秦王的主张,但并未见行动。
下面才是教材所选内容。
这就说明,刺秦这一谋略早已定下了。
)翻译: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秦。
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
(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fú,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将军,)(以)金(千斤)封地)(万家)。
(省略,定后,状后。
正确语序: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如果确实)能得樊将军之首,,,(有用来……的办法)报太子。
”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邑:封地。
邑万家:一万户人家的封地。
)翻译: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悬赏来购取他的头颅。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乐意)召见我,我就有用来报答太子的办法了。
”太子曰:走投无路,陷入困境)归依,归附)私事,私仇),(指年纪大、辈分高、德高望重的人,对别人的尊称)之意,èng](再,又(代指刺秦的方法)!”翻译: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樊将军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刺秦的方法)吧!”ﻫ荆轲知太子不忍,就)私见樊於期,曰:“秦苛刻,刻毒)矣。
《荆轲刺秦王》课文原文
《荆轲刺秦王》课文原文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那么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那么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那么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心甘情愿,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胆小鬼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悔过,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有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昔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胆小鬼一去兮不复还!〞复为小气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课文分析课文简介《荆轲刺秦王》是中国古代名著《史记》中的一篇短篇章节,讲述了荆轲为了要刺杀秦王而不顾一切为国家贡献的故事。
本文中,荆轲被派去刺杀秦王,为了达成这一目的,他要扮作石匠,并将武器藏在石匠切割石头的工具里面。
最后,荆轲在秦王面前拔出隐藏在工具里的匕首,但不幸被秦王的身边近卫抓住,最终牺牲在了自己为国家所设立的计划上。
课文背景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27年的中国。
秦国在这个时候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土地,但国家内部却出现了不少政治问题。
史书中记载,荆轲作为楚国的一个重要政治人物,在荆州的时候曾经试图联合吴国和燕国来对抗秦国。
但在荆州战败后,他被迫出逃,并在逃亡途中萌生了要刺杀秦王来拯救楚国的想法。
课文故事荆轲的故事从他与郢中宰相谋划对楚国的联盟失败后开始。
当荆轲在逃亡途中时,他遇到了一位来自秦国的士兵。
于是,他就开始思考如何杀死秦王。
他假扮成一名石匠,并制造了一把毒刀。
之后,他就来到了秦王的宫殿,试图刺杀秦王。
然而,被秦王的身边卫队发现了他的动作。
在他拔出匕首时,被近卫捉住,并被逼迫承认自己的真实身份。
最终,他被秦王处死。
教学目标该课文下面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理解课文的故事情节,并能够解析荆轲为什么要杀秦王。
2. 学生能够分析荆轲的性格特点以及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3. 学生可以通过课文学习古代中国的历史背景。
教学方式在本节课中,老师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式: 1. 调查和研究荆轲生平的文章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荆轲的挣扎历程。
2. 课堂讨论以及小组合作讨论会使学生协作学习理解荆轲这个人物。
3.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背景,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这个短篇章节。
教学重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1. 学生需要理解本文中的故事情节,包括荆轲的刺杀计划以及他在秦宫内的表现。
2. 学生要分析荆轲的性格特点,使学生能够理解荆轲这个人。
3. 学生要透彻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本文。
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
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教案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优秀教案荆轲,春秋战国时代的四大刺客之一(要离、专诸、聂政、荆轲)本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改称荆轲,喜好读书击剑,善交名人勇士。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字词注解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荆轲刺秦王字词注解词句注释(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这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2)收:占领。
北:向北(名词用作状语)。
略:通掠,掠夺,夺取。
(3)荆卿: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4)旦暮渡易水:早晚就要渡过易水了。
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
易水,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5)长侍:长久侍奉。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即使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微,假如没有。
谒,拜访。
(7)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当下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就无法接近秦王。
信:凭信之物。
亲:亲近,接近。
(8)樊将军:即下文的樊於期,秦国将领,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
(9)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秦王用一千斤金(当时以铜为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购,重金征求。
邑,封地。
(10)督亢:今河北省易县,霸县一带,是燕国土地肥沃的地方。
(11)说:同“悦”,喜欢,高兴。
(12)更虑之:再想想别的办法。
更,再、另外。
(13)遇:对待。
(14)深,这里是刻毒的意思。
(15)戮没:杀戮和没收。
重要的人杀掉,其他人等收为奴婢。
(16)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
(17)善:好好地。
(18)把:握,抓住。
(19)揕:刺。
(20)见陵之耻:被欺侮的耻辱。
见,被。
陵,侵犯,欺侮。
(21)偏袒扼腕而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近一步。
这里形容激动愤怒的样子。
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扼:握住。
(22)拊心:捶胸,这里形容非常心痛。
(23)盛:装。
(24)函封之:用匣子封装起来。
函,用匣子。
(25)徐夫人:姓徐,名夫人。
一个收藏匕首的人。
(26)工:工匠。
以药淬之: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淬,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或者其他液体,急速冷却,使之硬化。
(27)濡缕:沾湿衣缕。
濡,浸湿,沾湿。
(28)忤视:正眼看。
忤,逆。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荆轲刺秦王》。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荆轲刺秦王》的全文阅读与解析,着重对文本的情节、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情节,分析荆轲、荆轲母亲等人物形象特点。
2. 掌握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句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领悟古代士人的忠诚、勇敢、担当精神,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重要文言词汇、句式,荆轲等人物形象的分析。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忠诚、勇敢、担当精神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注释、词典、文言文翻译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战国时期的地图,简要介绍战国七雄的背景,引出荆轲刺秦王的史实。
2. 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 讲解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文言词汇、句式,讲解荆轲、荆轲母亲等人物形象。
4. 实践情景引入: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物情感。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一句典型文言文句式,讲解其翻译方法。
e.g. “荆轲顾笑舞阳,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6. 随堂练习: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其他文言文句式,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荆轲刺秦王》2. 人物形象:荆轲、荆轲母亲、秦王等3. 重点词汇:国家、私仇、忠诚、勇敢、担当等4. 重点句式:荆轲顾笑舞阳,曰:“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课文中的其他文言文句式,分析荆轲、荆轲母亲等人物形象。
答案:见课后注释及翻译工具。
2. 拓展题目:查找资料,了解荆轲刺秦王的史实背景,分析其历史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荆轲刺秦王》,使学生理解忠诚、勇敢、担当精神,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导语】《荆轲刺秦王》是高一年级的第二篇文言文,这篇文章并不是写荆轲刺秦王的场面,而是写荆轲为刺秦王而准备,情节曲折,令人回味。
课文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
高中高一上册语文《荆轲刺秦王》课文及教案(含知识点)课文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
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知识点
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知识点«荆轲刺秦王»文章经过一系列情节和人物对话、举动、表情、神态等表现人物性情,塑造了英雄荆轲的笼统。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高一上册«荆轲刺秦王»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快乐。
2.日以尽矣以,通〝已〞,曾经。
3.昔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卒,卒,通〝猝〞,匆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
今义:表能够、可以、容许。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
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四、白话句式:判别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昔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 以 ) 金千斤2.欲与 ( 之 )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主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五、一词多义1、发轲既取图奉之,发图翻开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动身发尽上指冠头发2、故故遣将守关者特意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缘故鲰生说我……故听之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故交,老交情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登上轲自知事不就成功故人具鸡黍老,旧3、诚诚能得樊将军首假设真的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确实,确实4、度度我至军中,君乃入估量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常态,气度5、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荆轲顾笑武阳回头大行不顾细谨顾忌,思索6.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为之奈何对付,处置乃为装遣荆轲预备乃令秦武阳为副做为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由于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收回7.而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并且,表递进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因此,表因果昔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却,表转机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就,或不译,表承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相当于〝地〞或不译,表修饰六、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方法 )2.然那么将军之仇报 (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 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缘由、手腕等的分句,译为:……的缘由。
《荆轲刺秦王》原文+重点字词详细注释+翻译
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是公元前228年的事。
荆轲刺秦王是在第二年。
秦将王翦(jiǎn)破(攻破,打败)赵,虏赵王,尽收(占领)其地,进兵北(名作状,向北)略(掠夺,夺取)地,至燕南界。
翻译:秦国的将军王翦打败赵国,俘虏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太子丹恐惧,乃(于是)请(请求)荆卿(古代对人的敬称)曰:“秦兵旦暮(名作状,早晚,形容时间极短)渡易水,则虽欲长侍(长久侍奉)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岂可得(能够)哉?(岂……哉,表反问,难道……吗?怎么……呢?)”翻译: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请求荆轲说:“秦军经过一个早晚很快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呢?”荆卿曰:“微(假如没有)太子言,臣愿(希望)得(可以,能够。
)谒(请,请求)之(“刺秦”这件事),今行而无信(信物,凭据),则秦未可(不能)亲(亲近、接近)也。
(荆轲通过田光结识了燕太子丹,荆轲说,秦王已经俘虏了韩王,又举兵向南伐楚,北临赵。
燕国势弱,应该生劫秦王,命令他把占领各诸侯的土地返还给诸侯,如果不行,就采取刺杀手段。
荆轲虽有刺秦王的主张,但并未见行动。
下面才是教材所选内容。
这就说明,刺秦这一谋略早已定下了。
)翻译:荆轲说:“即使太子不说,我(也)希望可以请求刺秦。
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使秦王相信的凭证,那么(我)就无法接近秦王。
(那么秦王我就无法接近)夫(fú,首发语词,无实义)今樊将军,秦王购(重金征求)之(樊於期的人头)(以)金(千斤),邑(封地)(万家)。
(省略,定后,状后。
正确语序:秦王(以)千斤金,万家邑购之)诚(果真,如果确实)能得樊将军之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省略“于”,给)秦王,秦王必说(同“悦”,高兴)见臣,臣乃(于是,就)得(能够)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报太子。
”银,文中指铜。
今义:特指黄金。
)(邑:封地。
邑万家:一万户人家的封地。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翻译
《荆轲刺秦王》文言文翻译【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
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我想长久地侍奉您,又怎么能够做得到呢?”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
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果真能够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地召见我,我就有办法来报答太子了。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不忍心由于自己个人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会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刻毒透顶了。
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宫为奴。
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
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常常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办法罢了。
”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而又友好地接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膛,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将军是否有这个心意呢?”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今天才得到您的指教!”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连忙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得到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把它买到,叫工匠在淬火时把毒药浸到匕首上。
用人来试(那把用毒药水淬过的匕首),血沾湿衣裳,人没有不立马死亡的。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燕国有个勇士秦武阳,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
荆轲刺秦王上课用
从荆轲刺秦的失败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教训
一是保密工作至关重要,任何计划的泄露都可能导致行动的失败;二是要充分了解敌人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 三是在行动中要保持冷静和果断,准确把握时机。
应对危机能力体现
在面对荆轲的刺杀时,秦王嬴政 虽然一开始惊慌失措,但很快便 镇定下来,并成功躲过了荆轲的
致命一击。
嬴政在危机时刻能够保持冷静和 理智,他迅速分析了形势,并做
出了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此外,嬴政还善于利用身边的资 源和力量来化解危机。他及时召 唤了侍卫前来护驾,并成功地将
荆轲制服。
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
秦王嬴政通过残暴的手段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和分裂局面,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他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
嬴政的独裁专制和个人性格的缺陷也给中国历史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他的残暴统治导致 了人民的反抗和不满,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同时,他的独断专行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智慧与策略的运用
荆轲刺秦王行动充满了智慧和策略。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智慧和策略的运用,善于分析和解决 问题,以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THANKS
感谢观看
事件的发生被夸大或误解。
04
荆轲形象塑造与评价
英勇无畏,忠诚报国
荆轲在接到刺秦任务后,毫不 犹豫地踏上了危险之路,展现 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他深知此行九死一生,但为了 国家的利益,依然义无反顾, 体现了忠诚报国的品质。
在与秦王的搏斗中,荆轲英勇 奋战,最终虽然失败,但他的 英勇事迹却永载史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国策》 战国策》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
•
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 解释:没:死,即“殁”字。就是在“易水”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 解释:没:死,即“ 字。就是在“易水”
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 是寒冷如初。 •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却不含惜别之情,偏写荆轲在此别燕丹一事,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却不含惜别之情,偏写荆轲在此别燕丹一事, 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三字,虽古人已去,而英风 慷慨悲壮,气概横绝。尤其是“水犹寒” 壮采,懔烈如生;使人仿佛听到风儿萧萧,犹如听到人声呜咽,顿生 感慨。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实为上乘之作。 • 导语: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 导语: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件事。今天,我们回溯历史,到战国末期,去目睹感受一下燕国太子 丹派遣荆轲刺杀亲王那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我们一起学习第5 丹派遣荆轲刺杀亲王那慷慨悲壮的激烈场面。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
了解作者刘向及其著作《战国策》 了解作者刘向及其著作《战国策》
1、作者简介: 刘向(约前77— 刘向(约前77—前6年)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沛县 人。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 正。后因反对宦官下狱。成帝即位后,得任光禄大夫,改 名为“ 名为“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著作有 《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等。 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2、《战国策》简介: 战国策》 《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 战国策》又称《国策》 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33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 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33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 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 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 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部书记事写人十分 生动,语言犀利流畅。既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又有很高的 文学价值。
翻译课文1 翻译课文,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 译文: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 期,对他说:“ 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父 母宗族,都被杀害。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 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 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 “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荆轲说:“ 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 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 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 “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 到底怎么做?”荆轲说:“ 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 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 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 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 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 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痛心的事, 到现在才能够听说!” 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了解掌握通假字。 ①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同“返”,返回。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同“震”,惧怕。 ④图穷匕首见。“见”同“现”,出现。 ⑤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环绕。 ⑥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同“猝”,突然。 ⑦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诀别。 ⑧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同“捧”,捧着。 2、课文朗读录音视频:
课后练习:
1、熟读课文,认真阅读课文 注释。 2、试翻译课文4—11自然段。
翻译课文1 翻译课文1—3自然段(上) 自然段(
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 译文:秦国的将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 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 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 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 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 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 行动了。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用,那么秦王 也就无法接近了。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黄金外加一 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 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 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 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 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 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了尊长,希望您能够重新考虑一下!”
了解时代背景
•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 前的六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在公元前228年破赵, 秦统一天下的大局已定。 • 燕国是一个地处北方的小国。当初燕王为了讨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 给秦国作为人质。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翦破赵以后,引兵向北,直逼燕境。燕太子丹 为了抵抗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当初在秦被凌辱之仇,决定派 荆轲劫持秦王,想要挟秦王归还秦侵占的各国土地;如果要挟不成, 便刺死秦王,造成秦国内部的混乱。 • 强敌压境,燕国危在旦夕,燕太子丹访得荆轲,即尊为上卿,然后派 他到秦国行刺,其目的是要荆轲“劫秦王,使悉返诸侯侵地”,如不 成,使“因而刺杀之”。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 任,明知身入不测之秦是极其危险的事,还是毅然前往,当事败后, 荆轲身被八创却“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壮烈而死。本文记的就是这 件史事。 • 但事与愿违,荆轲刺秦王失败,秦大举进攻燕,公元前222年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