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二卷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二卷

2021年高考语文新高考二卷一、现代文阅读部分。

1. 论述类文本阅读。

这论述类文本一上来就有点烧脑呢。

它就像一个严肃的老学究在跟你讲大道理。

那些概念呀,比如什么文化传承、创新之类的,层层叠叠。

不过呢,只要你静下心来,就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地去理解。

它会先提出个观点,然后再找各种例子、数据或者名人名言来论证。

咱得学会抓住关键句,像“因此”“所以”“然而”这些词后面的句子,往往就是重点。

比如说,有的文章在讲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新发展,那你就得搞清楚传统和现代是咋个衔接起来的,是通过科技手段呢,还是人们观念的转变呢?2. 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就相对接地气一点啦。

就好像是看新闻报道或者产品说明书的感觉。

可能是关于某个企业的发展、某种社会现象的调查之类的。

这里面的数据特别多,你可不能被那些数字给弄晕咯。

要学会从数据里找规律,找趋势。

比如说,给你一个关于某行业就业人数逐年变化的数据表格,你得能看出是增长还是下降,是稳定还是波动很大。

而且,实用类文本的语言比较直白,但是有时候也会有一些专业术语,像什么“产业链”“附加值”,这时候就需要咱平时多积累一些知识,不然就会像听天书一样啦。

3.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那可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奇幻世界。

小说或者散文,都充满了作者的小心思。

读小说就像看一场电影,要关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环境描写。

人物就像电影里的主角配角,他们的性格、行为、语言都能反映出很多东西。

情节呢,就像电影的剧情走向,有起有伏才精彩。

环境描写就像是电影的布景,烘托气氛的。

比如读到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那田野里的景色描写,可能就暗示着乡村的宁静和人们内心的淳朴。

读散文呢,就像是跟作者一起漫步在思想的花园里,他的情感就像花园里的花朵一样,有的娇艳欲滴,有的淡雅清新,咱得顺着作者的思路去感受他的喜怒哀乐。

二、古代诗文阅读部分。

1.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就像是穿越回古代去听古人说话一样。

那些之乎者也的,一开始真的很让人头疼。

2021年新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1年新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参考答案及解析

2021年新高考语文全国Ⅱ卷参考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

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造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1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2)【含答案及解析】

2021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2)【含答案及解析】

2021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新⾼考全国Ⅱ卷)语⽂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司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同些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

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

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二一样。

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三是白媒你。

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派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报信息不但会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返 首 页
3
考法1 特定指向信息概括

“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


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 点 练
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返 首 页
4
☞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天 津 卷 ) 请 结 合 全 文 分 析 , 文 中 的 题干中往往有“概

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 点 练
地出了一口气。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返 首 页
10



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 对

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返 首 页
11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
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有些
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 专 项
《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 对 点
《借亲配》。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 练
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
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
里操心。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

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 项

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弋阳 点 练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我是个吊儿郎当的学生,不爱上课。有的教授授课是很严格的。教西洋通史的是皮名举。他要求学生记笔记,还要交历史地图。我有一次画了一张马其顿王国的地图,皮先生在我的地图上批了两行字:“阁下所绘地图美术价值甚高,科学价值全无。”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

2021新高考语文一轮通用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第3讲 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题干示例审题定向(1)(2018·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虹关何处落徽墨》)(2)(2017·天津卷)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挺拔之姿》)(3)(2017·北京卷)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 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写出”等作答动词和“意义”“原因”“精神”等表答题方向的词语。

熟知类题通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2021新高考二卷语文解析

2021新高考二卷语文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等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

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

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

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

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

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

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

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

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

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

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

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

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

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4讲 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

2021辽宁新高考语文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小说阅读 第4讲 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题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因此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

本考点常见三种考法: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考法1概括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特征包括两个方面: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在具体命题要求上,有的考题要求只概括不分析,也有的考题要求概括之后再分析。

☞分析命题角度熟知类题通法整体概括人物形象“5角度”⊙答题模板模板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板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局部语段分析人物心理或性格“2步2要”☞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2019·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表妹林斤澜矮凳桥街背后是溪滩,那滩上铺满了大的碎石,开阔到叫人觉着是不毛之地。

幸好有一条溪,时宽时窄,自由自在穿过石头滩,带来水草野树,带来生命的欢喜。

滩上走过来两个女人,一前一后,前边的挎着个竹篮子,简直有摇篮般大,里面是衣服,很有点分量,一路拱着腰身,支撑着篮底。

后边的女人空着两手,几次伸手前来帮忙,前边的不让。

前边的女人看来四十往里,后边的四十以外。

前边的女人不走现成的小路,从石头滩上斜插过去,走到一个石头圈起来的水潭边,把竹篮里的东西一下子控在水里,全身轻松了,透出来一口长气,望着后边的。

后边的走不惯石头滩,盯着脚下,挑着下脚的地方。

前边的说:“这里比屋里清静,出来走走,说说话……再呢,我要把这些东西洗出来,也就不客气了。

”说着就蹲下来,抓过一团按在早铺好了的石板上,拿起棒槌捶打起来,真是擦把汗的工夫也节约了。

看起来后边的是位客人,转着身子看这个新鲜地方,有一句没一句地应酬着:“水倒是清的,碧清的……树也荫凉……石头要是走惯了,也好走……”“不好走,一到下雨天你走走看,只怕扭断了脚筋。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2021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教师用书:专题2 现代文阅读Ⅱ 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一、把握散文的文本特征(一)基本特征“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征。

“形散”指散文的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指散文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1.散文取材“散”。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丰富奇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2.散文行文“散”。

行文方式灵活多样,富有变化。

可以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也可夹叙夹议、状物写景、景中融情;可以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也可旁敲侧击,曲径通幽。

3.现代散文的“神”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主题、意蕴等。

“神不散”指文章表述的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法多么灵活,都要受中心思想约束。

(二)内容特征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散文一般包括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叙述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叙述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平淡的人、事。

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

典型写作思路:简述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目的,往往借助形象,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形式特征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记叙、议论融为一体。

2.从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2021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

2021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

2021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2021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答题前需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2.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本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需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和自然作为自身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自然作为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与实在的人相关;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制造时,就不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

在这个意义上,环境与人是不可分的。

自然作为人的价值物,主要有两种情况:作为资源和作为环境。

资源可以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类需要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从自然界中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源。

然而,必须有一个限度,否则就可能导致整个生态平衡的严重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同样地,环境的范围比资源更广泛,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类掠夺的对象,而环境则是人类的家园。

从自然界中掠夺资源,无论手段如何,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都是对立的。

而将自然界看作环境,不论自然条件如何,人类总是力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对于当代人类来说,将自然界视为我们的家园至关重要。

家园不仅是物质概念,也是精神概念。

环境美的本质是家园感,家园感主要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以及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和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宜居、利居和乐居。

如今,各地都在努力创造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爱护历史文化名城等多项倡议。

但在城市各个层次的功能中,“宜居”只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环境保护。

而“利居”仍然无法摆脱将环境视为资源的观念。

一旦环境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会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

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和文化性。

2021高考一轮语文 第1部分专题5关键能力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2021高考一轮语文 第1部分专题5关键能力第3讲立足全局意识,解答要点概括题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熟知类题通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

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

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

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2卷)(含解析)

2021年高考语文试卷(新高考2卷)(含解析)
5.(1)为炫耀技术故意在网络植入病毒,导致病毒传播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网络行为规范,更触犯了法律强制性的禁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2)这样的青年不懂得“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缺乏必要的文明的网络行为观,导致网络行为失范;(3)他们违反了“五不”原则中的“不伤害”,属于无意作恶,侵犯了他人的安全和利益;(4)他们应当学习网络基准意识中“等效意识”“反身意识”“价值意识”和“契约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格、文明的青年网民。
所谓“等效意识”,就是当线上虚拟世界出现道德失范行为时,要将其视为与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失范行为具有等效的实际影响,因此需要一视同仁地对我们线上和线下的行为提出道德规范要求。所谓“反身意识”,可以说是等效意识在自我和他人关系上的延伸,即一个人的不当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他人时,转换视角去设想当自己是这种行为的受害人时会有什么样的切身之痛,有了这样的反身意识,就会自觉抵制许多不良的网络行为,就不会到网上去传播谣言。“价值意识”在网络行为中有多方面的体现:第一,它表现为对他人信息劳动的价值认同,比如尊重知识产权;第二,重视信息内容的文化意义,从而积极传播内容健康的信息;第三,意识到网络作为信息技术的价值负载,从而关注信息技术使用的道德效应。由于技术普遍是负载价值的,不当使用网络可能会产生出负价值,如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会耽误学业和事业,此外,网络是“内容为王”的空间,是各种思想交锋的新的疆场,青年人尤其是被争夺的对象。因此,正确的价值观对他们而言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契约意识”就是要具有信息契约精神。网络空间中,在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中新出现了大量的利益分配乃至利益冲突问题,冲击了传统的信任机制,通过订立契约的方式来规范各自权利和义务成为重构信任机制的重要方式之一。当作为未来希望的青年一代在网上讲诚信、守契约、服从大局时,网络中新的信任机制可随之形成。

2021年新高考2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逐题解析

2021年新高考2高考语文真题+答案 逐题解析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全国Ⅱ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

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行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任,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

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造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1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

2021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

2021辽宁省高考语文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

3.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然作为环境与自然作为其自身是完全不一样的。

自然作为其自身以自身为本位,与人无关。

而自然作为环境,它就失去了自己的本体性,成为人的价值物。

一方面,它是人的对象,相关于实在的人,它外在人。

但另一方面,当它参与人的价值制造时,就不是人的对象,而是人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人的另一体,在那个意义上,环境与人不可分。

自然当其作为人的价值物时,要紧有两种情形:一是作为资源,二是作为环境。

资源要紧分为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

人要生存和进展,必须要向自然猎取生产资源和生活资源,然而必须有个限度,超出限度就可能造成整个生态平稳的严峻破坏或某些资源的枯竭。

一样来说,环境比资源外延要大,但更重要的是,资源是人掠夺的对象,而环境是人的家园。

从自然界掠夺资源,不管手段如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而将自然界看出环境,不管那个地点的自然条件如何,人总是力求实现与自然的和谐。

关于当今人类来说,重要的是要将自然看成我们的家。

家,不只是物质性的概念,依旧精神性的概念。

环境美的全然性质是家园感,家园感要紧表现为环境对人的亲和性、生活性和人对环境的依恋感、归属感。

家的首要功能是居住,居住能够分为三个层级:宜居、利居、乐居。

当前各地都在创建人类的宜居环境,提出建设花园都市,爱护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主张,但“宜居”在都市功能的各层次中,只是基础,重在环境爱护。

而“利居”任然没有摆脱将环境当作资源的观念。

环境一旦成为利用的对象,它与人的关系就存在某种对立。

只有“乐居”,人与环境的关系才不是对立的,而是和谐的,而且这种和谐具有亲缘性、情感性、文化性。

2021年辽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1年辽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21年辽宁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遵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间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尊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治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网络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通常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码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具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网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自由、隐私和利益等。

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品一样,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息,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其是自媒体,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浪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圾信息不但会造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认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信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地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辽宁卷,解析版) (2)(1)

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辽宁卷,解析版) (2)(1)

2021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份。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终止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那个东西很难说,仿佛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如此,每一个人对幸福的明白得是不一样的。

可是,你假设深切地问什么缘故会不一样,其实仍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明白得,从大的方面来讲,实际上是表现了价值观的,确实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咱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咱们做所有的情形其实都是手腕。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非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对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能够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讲,念书确实是他取得幸福的手腕。

关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要紧有两种观点、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欢乐主义”,其开创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以为,幸福确实是欢乐。

但什么是欢乐?欢乐确实是躯体的无痛楚和灵魂的无苦恼。

躯体健康、灵魂安宁确实是欢乐,确实是幸福。

他们还专门强调一点,人要从久远来看欢乐,要理智地去寻求欢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欢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楚的祸端,结果取得的可能是更大的痛楚。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以为,幸福确实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以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份,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份知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知足。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辽宁、海南、重庆卷)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辽宁、海南、重庆卷)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Ⅱ卷语文试题(辽宁海南重庆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网络空间是将人群聚集起来的一种新型社会空间,更是年轻一代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平台,为保证网络空间的有序,制定和守相应的规则是必要的。

不仅如此,网络空司还需要每个人对网上的其他人给予应有的重。

简言之,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

网络行为是由网民的观念意识引导的,而文明的网络行为是在一系列文明的观念意识支配下形成的。

由于青年是网民的主体其网络行为对网络空间的文明状况有极大影因此引导他们树立文明的网络行为观,无疑有助于网络行为失范的校正和网络空间的理,有助于青年一代的健康成长。

网络规范必不可少,这已是共识。

但需要有什么样的同些规范,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底线伦理或“负面清单”是共识性最强也是最起的网络行为规范,通过明确“不能做什么”来列出的网络行为负面清单,通常也是有法律强制性的禁区,构成最低层次的网络道德规范。

归纳学术界对网络失范行为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五不”来认识网络行为的底线要求或以此作为网民尤其是青年们文明上的负面清单:不伤害——网络行为者既不要有意作恶。

也不能无意为恶,如在网上进攻击、谩骂,诋毁他人的名誉,或侵犯他人的安全。

自由、隐私和利益等,不偷盗——在网络信息空间中,要像对待现实世界中的商二一样。

以合法合规的方式获取所需的信,抵制侵犯知识产权的不道德行为。

不造假——每一个网民要从不进行信息造假做起确保自己在网上发送的信息是真实的,尤三是白媒你。

不能为了吸引眼球而编造耸人听闻或哗众取宠的谣言。

不浪费——即不发生信息派费的行为。

向网络发送垃报信息不但会成网络资源的浪费,也会耗费网民的时间和精力,信息时代工作效率的提高本来使我们获得了认知盈余,但网上的垃圾信息造谣与辟谣之间的拉锯战又无端消耗了我们的知盈余。

不盲从——上网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不轻信网络谣言而上当受骗,没有谣的网民,就没有网谣的市场,网民就不会被网络污染的策划者所利用,不会不明真相卷入人肉搜索或网络围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

概括内容要点,就是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者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主要有两种考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整体内容概括。

考法1特定指向信息概括“特定指向信息”是指“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的概括是高考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分析命题角度熟知类题通法特定指向信息概括“3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这一步的关键是明确概括对象是什么以及指向对象的哪一方面信息(原因、结果、作用、意义、影响、方式、特点、情感等)。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不论是概括哪类指向信息,要确保不遗漏要点,都必须要厘清全文思路,这样才能明确所要概括的信息在哪里。

第三步:巧提炼,组答案在确定信息存在的区间后,要逐段提炼,分类整合。

分类整合的标准有两个:一是看赋分,一般而言,若赋分为6分,应有3个要点;二是合并同类,求同存异,就是说提炼出来的信息要点难免有同类信息,这个时候要将同类信息合并为一个要点,避免答案要点交叉重复。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王剑冰一有哪一个县名,是和一个剧种连在一起的?只有弋阳。

弋阳腔因弋阳立身,弋阳亦因弋阳腔扬名。

“弋阳”二字本身就很有意味,那么,弋阳腔呢?终于听到了,那是在一场雨中。

很大的雨,似乎要先沐浴才能听曲。

满街筒子都是雨水,哗哗的声音充斥着整个场地,场地里已有不少人等在那里。

他们从弋阳的各个方位赶来,湿了鞋子,湿了衣衫,一个个却眼睛明亮,心志高昂,等着锣鼓开篇。

戏是《珍珠记》,书生高文举与王金贞悲欢离合的故事。

据说是百年老戏,2017年才由弋阳腔剧团复排出来。

雨的声音不时从门外传来,场内的观众却全然进入了戏中。

八场戏环环相连,紧紧相扣,人们有时叫好,有时鼓掌,有时私下里帮腔,直到遭强权拆分的夫妻在包拯的主持下于公堂团圆,才舒心地出了一口气。

演出结束了,还有不少人站着迟迟不走。

二我来弋阳腔剧团的时候,部分人员正在排戏,排的是新挖掘出来的传统剧目《芦花絮》,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

我就和舞台总监杨典荣聊了起来。

老杨75了,说话有些漏风,但吐音有力,精神矍铄。

喜欢了大半辈子弋阳腔,人老了,还在团里操心。

老杨说,弋阳腔是元末明初的时候,浙江的南戏经信江传入弋阳一带,结合当地乡语和民歌滋生出的一个全新地方腔调,后来,昆山腔、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被称为“四大声腔”。

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川剧、秦腔等四十多个剧种无不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清康乾时代,内廷都以弋阳腔和昆曲为主要演出曲目,乾隆五十大寿,点的就是弋阳腔。

排练休息时,我见到了《珍珠记》中扮演王金贞的徐小芳,这位1987年生的鄱阳人,读初二的时候上饶艺校去招生,就进了艺校。

四年后毕业,考到了新建的弋阳腔剧团。

“这个团是新团,年轻人多,同学多,风气正,最重要的还是觉得弋阳腔有前途。

”她说。

她在这里认识了爱人操正。

操正在《珍珠记》中扮花脸,扮相让人印象深刻。

小芳说,团里的人现在说起来还年轻,可也都三十左右了,再有十年就四十上下了,很快的。

我想起演老仆的演员,她说她叫黄青南,才32呢。

哦,演得真好,把一个善良的老奴演活了。

弋阳古戏台数量的众多,是我所想象不到的。

一个个抱得十分紧密的村庄,竟然收藏着典雅精致的秘密,守护着村子长久的信仰。

戏台多数是清代的,也有的从明代坚持到现在。

这些老戏台,就像固执地开放在乡野的花树,不仅安抚了生活,也闪亮了历史。

变化的时代,总会有一些不变的理想,那些同外婆的故事一样老的唱曲,还顽固地统治着农村的喜好。

戏台与戏曲也是一种未尽的情缘,当锣鼓声从内里响起,一切都成了上天赐予的浪漫。

有些戏台的墙上还留着当年演出的剧目,不仅有《三国传》《水浒传》《岳飞传》《封神传》,还有《金貂记》《卖水记》《花蝴蝶》《借亲配》。

看着那些戏台,你会觉得弋阳腔的调子已经渗入各个细部,在许多个夜晚翩衣舞袖,牵扯迷离的月光。

是的,那一个个戏台,总为一袭长衫虚席以待,敞亮的空间,也最适合装下青春的梦想。

三信江舒展地流着,这是一条母亲河,无私地养育了弋阳。

远远地就看见了粉墙黛瓦、飞檐翘角的戏楼,风风雨雨多少年,依然光彩屹立。

村里的孩子几乎都集中到了这里,在戏台上疯耍疯闹,说词唱曲。

你会见到这种情景,饭盆汤碗在那里放着,戏装粉彩在那里摆着。

弋阳腔一开唱,男女老少个个仰着脸笑着、呆着或恨着。

听戏本身,也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风吹起来,场边的树枝在摇动,一颗果实掉落了,砸到地上有一种深刻的响,又一颗果实掉落了。

竟然没有谁在意,他们在意着戏里的事,每个人都要从戏里去窥一窥自我。

有的泪水挂在脸上,不擦也不抹,就那么随着戏,感同身受地将自己敞开在这个世界里。

婆媳关系不好的,或许会在这一刻各自有了触动,夫妻关系有裂痕的,或许会从剧情里看到各自的毛病。

失去的还会回来吗?错位的还会复原吗?戏真好啊。

那一场场戏,就这么看了下去,一直看到鬓霜须白,看到地老天荒。

明白了,弋阳腔就是弋阳永久的代言,是弋阳百姓永久的感念。

此后再提到弋阳,就会想起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9月28日,有删改) 文章中描绘的地方戏曲弋阳腔有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尝试解答][解题思维]第一步:审题干,明考向题干要求分析“地方戏曲弋阳腔”的特点,其实考查的是“特定指向信息”的概括。

第二步:理思路,定区间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听弋阳腔的经历。

第二部分作者写了与弋阳腔舞台总监杨典荣、演员徐小芳交谈,着重介绍了弋阳腔的悠久历史、剧情特点和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了弋阳腔引人入胜的情景及其富有的教育意义。

根据第二步从信息区间中提炼出的要点,结合题目要求,分点作答。

要注意先概括后分析的答题模式,按分值提出3~4个要点加以分析。

[组织答案][答案]①历史悠久。

弋阳腔元末明初形成,历经明代清代,至今不衰。

②备受欢迎。

弋阳腔的观众多,戏台历史悠久数量众多,剧目多样。

③剧情引人入胜,富有教育意义。

剧目内容多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忠孝内容,有的故事历经悲欢离合,常有团圆的结局。

④高腔鼻祖,影响深远。

弋阳腔是高腔鼻祖,京剧、湘剧等四十多个剧种受到弋阳腔影响。

阅读《那牵曳阳光的一缕亮腔》(阅读文本见“[典例1]”),完成后面的题目。

(原创)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分析。

[答案]①弋阳腔借弋阳县立身,弋阳县也因弋阳腔名声远扬;②雨中听取弋阳腔剧《珍珠记》;③弋阳腔剧给听众带来的美的享受。

考法2整体内容概括整体内容概括是针对文章的整体表现而言的,包含情感态度概括和主旨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分析命题角度熟知类题通法整体内容概括“3方法”1.“关键整体结合”法就是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文中的议论、抒情、文眼等关键部位,同时要认真思考全文文句,解答时二者一定要有机结合。

2.“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主旨,这种逐层地、由多段意思向中心意思的提炼,是分析归纳文章中心意思最实在、最有效、最一般的方法。

3.“因文而异”法写人记事散文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精神、人格;写景状物散文一般借景借物抒情,应看其写了什么景、物,抒发了什么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议论说理散文应看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表明了什么观点等。

☞规范答题思路[典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沉郁岳阳楼刘醒龙①记不清上岳阳楼几多回了。

想来却奇怪,每遇楼上道道飞檐、盔顶和楹柱,总会生出初临之感。

②远眺洞庭碧水长天,空怀沧溟辽阔无际。

③其实,天下各处名楼,都隐匿着各自沧桑的源起。

岁月倥偬,时光如尘,多数来历亦真亦幻,却归于一统,或位列神话仙班,或藏于人云亦云。

岳阳楼也无法僭越这种宿命。

建造年代已无可考,建楼者更是无从谈起。

不过,后世重修者大多为当朝历代精英,早已彪炳典册,有迹可循。

至于那建构一梁一栋的工匠,啸聚于精英们的盛名之下,只能成为历史无尽的猜度、疑问,等同虚无。

就像身边的洞庭,人只注目湖水的浩渺博大,谁还在意那一点一滴呢?历史的不公正,于此可窥全貌。

此为题外话,说修楼人。

④溯至三国,史载首修岳阳楼者,是东吴大将鲁肃。

鲁肃为人豪侠,谋勇于当时乱世,卓尔不群。

鲁肃在当时的岳阳地界上大兴土木,修缮当时未曾得名岳阳楼的城楼,并不出自文化考量,只因战事所需,用以检阅和训练水军。

于是,岳阳楼的前身,不以博美人眷顾而奢靡,也不为王权折腰而浮华。

这楼,其沉郁之气,因与战争如孪生兄弟般同时降世,就如此钦定下来了。

⑤时过五百年左右,至公元716年,岳阳楼等来真正懂它的人——被贬中书令张说。

武则天主政期间,张说是公认的文坛领袖。

从现今留存下来的《四月一日过江赴荆州》中的“比肩羊叔子,千载岂无才”,就可管窥张说并非浪得虚名。

张说被贬,祸起仗义执言,不做伪证,当朝顶撞武氏内宠。

好在历史总在阴错阳差间,会留下些许幸事。

“伪证案”没给张说引来灭族杀身的横灾,却给岳阳楼带来重生。

⑥谪守岳阳的张说,开始了扩改鲁肃阅军楼。

先名旧楼为“南楼”,后定名岳阳楼。

实在无法想象,一个被贬的朝廷命官,一个失败的男人,面对被雨打风吹五个世纪的一座残楼,面对被惊涛骇浪濯洗拍打了五百年的一座老楼,修葺整改岳阳楼如凤凰涅槃重生之时,不以沉郁为底色,难道会为那道道飞檐、盔顶和廊柱,抹上层层浮光?⑦洞庭湖与岳阳楼相得益彰,如老友故旧,端坐于云谲波诡的历史长河中经年交谈,以心换心。

浩荡的气势与悠久的内涵,使岳阳楼成为唐以后诗人墨客的心灵栖息地,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或贬谪,或流亡,或失意,或落魄,心怀沉郁之气,饱尝家国悲愤,于此登楼,于此吟诗作赋。

岳阳楼已然成了传统文化里的特殊符号、意蕴和象征。

⑧如此说来,我们的历史、文化,包括传统,似乎是因贬官们的创造才得以继承。

贬官失宠,跌宕,孤苦,以至孤独,恰巧掰开了历史、文化和传统的内核;贬官在外,亲近自然,寄情山水。

于是文写了,词赋了,且性情感喟大多真挚。

人因文立,文因人诵。

历史有了,文化有了,传统也就立起来了。

北宋庆历四年春,同是贬官的滕子京,在岳阳楼也是走此老路。

贬谪到洞庭湖边的第二年,他便集资重修岳阳楼,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大约滕氏觉得自己被贬得不够远,也不够狠,也或许自知才华有限,便想起另一位贬友,远在千里外的邓州地方官范仲淹。

⑨终生未登岳阳楼的范知州,仅凭滕氏遥寄书画一幅,就借湖写楼,凭湖抒怀,当然,也只如此经历过从极乐到极忧的贬官,才有了比常人更加深刻的忧乐体味,而留下了千古流传的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此,世间就有了从未有过的洞庭水映岳阳楼胜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