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的变迁
塑料渔船的优点是什么
塑料渔船的优点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渔业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转型和升级。
传统的木质渔船已经逐渐被塑料渔船所取代,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塑料渔船具有许多优点,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
1. 轻便易携相比传统的木质渔船,塑料渔船更为轻便,重量通常会更加轻盈,便于运输和携带。
这也是许多野钓运动和休闲渔业爱好者青睐使用塑料渔船的原因之一。
2. 耐腐蚀塑料渔船可以在海洋中长时间使用而不腐蚀,这主要得益于它具有耐腐蚀性能。
这对于经常出海捕捞的渔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经常性地与盐水接触,木质渔船很容易因为季风和海浪等自然因素而腐蚀,从而影响船体的寿命。
3. 易于维护与木质渔船相比,塑料渔船具有更易于维护的优点。
塑料材料相对更加坚韧,因此仅需进行常规保养即可长期使用。
而木质渔船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维护,包括经常性地涂上防水漆、查漏以及对油漆和木材的修复等。
4. 船体结构更加牢固塑料渔船的船体结构通常比木质渔船更加坚固。
塑料材料通常具有更好的抗压性、抗弯曲性和抗冲击性,因此能够更好地抵御不同的海洋气候和海浪。
同时,塑料渔船还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更难破损,因此越来越多的渔民和户外爱好者倾向于选择使用塑料渔船。
5. 生产周期短相比木质渔船而言,塑料渔船的生产周期更短。
塑料材料可以通过注塑或挤出等流程,较木材更容易形成船体。
生产周期短可以使制造商更快地生产渔船,并满足更多渔民的需求。
6. 环保在如今强调绿色、可持续开发的时代,塑料渔船的环保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优点。
相比木质渔船,塑料渔船不需要伐木,因此减少了木材浪费,对环境也更加友好。
当然,对于可持续捕捞等问题仍然有待讨论。
结论总体而言,塑料渔船的优点不仅包括重量轻、耐腐蚀、易于维护、船体结构更加牢固等实际问题,也包括生产周期更短、更环保等社会责任问题。
虽然使用塑料材料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可降解),但在逐渐和谐、可持续的背景下,更多的渔民和户外爱好者选择了使用塑料渔船。
中国船的历史演变过程
中国船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海洋文化的国家,其船舶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船的形式和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从最初的简陋木筏到如今的现代化船只,见证了中国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
古代中国的船只主要是以木质船为主,最早的船只是简单的木筏。
这些木筏由几根木头捆绑而成,用来在河流和湖泊中进行短程航行。
随着航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开始使用更大型的木质船只,如独木舟和木质双船。
这些船只在船身结构和船尾设计上进行了改进,使得船只更稳固,航行能力更强。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国的航海技术不断提升,船只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开始使用帆船。
帆船采用帆布作为动力源,可以远离岸边航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海洋环境的能力。
这一时期的帆船结构较为简单,主要由船体、船帆和舵组成,可以依靠风力进行航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人对船只的设计和制造能力不断提高,船舶的类型也越来越多样化。
在宋代,中国人发明了多层甲板、装甲和火炮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船只的战斗力。
这种新型船只被称为“大型战船”,在海上航行时具有较强的攻击和防御能力。
明清时期,中国船舶进一步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发明了水车和水轮机等技术,使船只能够更高效地行驶。
此外,中国人还发明了鳍舵和船舱等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船只的操控性和舒适性。
到了近现代,中国的船舶制造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
中国人开始引进西方的船舶制造技术,并进行改良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中国船舶以现代化、高速化和多功能化为主要特点,例如融合了蒸汽动力和帆布动力的蒸汽船、蒸汽轮船以及现代化的远洋货船和客轮等。
如今,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船舶生产国之一。
中国造船业在世界船舶产量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涵盖了各类船舶,包括商船、军舰、渔船等。
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提高船舶的性能和质量。
总结起来,中国船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概括为从木筏到木质船、帆船、大型战船、近代船舶,再到现代化的船舶制造。
中国渔业发展史
中国渔业发展史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渔业一直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几千年来,中国渔业经历了不断发展和变迁的历程,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古代渔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当时的人们主要依靠捕鱼为生,使用简单的渔具如鱼叉、渔网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渔业逐渐演变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
在商代和周代,渔业已经开始与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形成了渔耕经济。
人们开始利用水稻和鱼类共同栽种,相互补充,提高了农田的产量。
此外,人们还开始创造更加先进的渔具,如鱼钩、渔网等,大大提高了捕鱼的效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渔业在中国的重要性不断增加。
在宋代,渔业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当时,南方沿海地区的渔业发达,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先进的渔具和船只,如渔网、渔船等。
渔业不仅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为国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渔业也为中国的海洋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渔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这个时期,渔业开始出现了许多创新和改进。
人们开始采用海上捕鱼、养殖等方式,提高了渔业的产量和效益。
同时,渔业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职业,许多人依靠渔业谋生。
此外,渔业也催生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鱼贩、鱼市等,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20世纪以来,中国渔业经历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渔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
人们开始应用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如雷达、渔船定位系统等,提高了渔业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同时,养殖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开始大规模养殖鱼类、虾类等水产品,满足了国内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
此外,渔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化,参与全球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争夺。
然而,随着渔业发展规模的扩大,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了当前中国渔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设立渔业保护区、限制渔业捕捞量等,加强渔业管理和监管。
烟台渔船发展历史
烟台渔船发展历史光绪22年1896年烟台筑起码头,为卸鱼和船只避风用,滩浅水荡,船只不能靠岸,等潮水才行,1904年10-11月,晚清礼部左侍郎王锡蕃赴烟设立渔业公司。
1905年烟台山设灯塔,1915-1918年海坝竣工。
1921年,烟台政记公司永利轮船买办辛作亭集资赴日本购进单汽缸30马力拖网渔船两艘,取名“富海和贵海”,聘日本人船长、轮机长。
这是我国第一对机动渔船从事双拖捕鱼。
捕捞工具的更新,在渔业史上翻开新的一页,也具有重要意义。
1936年,烟台有渔轮197只,正常出海156只。
1945年12月1日,烟台解放,民主政府接管了芝罘水产组,成立了烟台水产公司,这就是我们公司的前身,这个日子也是我公司成立的纪念日。
1946年东海专署后勤处接收威海资本家破旧的小型修船厂,建立新生船厂,1949年3月迁至烟台,这就是渔轮厂的前身一部分。
1948年烟台二次解放。
1949年8月东海专署后勤处的新生船厂和大连的兴华修船厂合并,成立烟台修船厂,开创了烟台国营修船业。
当时归胶东军分区海防办事处领导,11月划归烟台招商局。
1953年烟台修船厂移交山东交通厅航运局。
业务以航运、船舶修理为主,兼顾其它。
1958年,划归烟台水产公司。
1959年烟台水产公司有54艘渔船。
1959年5月11日,在苏联专家和水产部总工黄海试验所等部门的指导下,用24个200瓦的直流灯泡,捕获70斤小鲥鱼,这是我国现代化灯光诱鱼的最早记载。
1960年6月4日烟台修船厂建造了成功第一对250马力渔轮下水。
渔轮船长为32米载重130吨,是芝罘渔业史上建造的第一对渔船,同时柴油机也是自造,填补烟台船机生产的空白。
船号“山东160”。
1965年烟台水产公司易名为“烟台海洋渔业公司”直到2008年11月28日破产。
我们厂为烟台海洋渔业公司渔轮修造厂,在2000年改为烟台北方造船厂。
随烟渔同时破产。
1970年6月第一艘270马力渔船在船厂建成下水,烟台日报摄影报道,结束了芝罘只能修造木壳船的历史。
中国双拖渔船发展史
中国双拖渔船发展史双船拖网渔业(two-boat trawl fisheries)又称拖网渔业。
由两艘性能相同的渔船共同拖曳一顶两袖一囊的网具捕捞鱼类及其他水产经济动物的产业。
有底层和中层两种作业方式,主要捕捞底层和近度层鱼类、虾类,如马面鲀、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鲳、鳕、鲆鲽类和乌贼、虾等,中国、日本、朝鲜、西班牙、波兰、前苏联等国均有分布。
中国双船度拖网渔业的年渔获量约占1985年海洋总渔获量的40%(不包括台湾省),是东海、黄海区国营捕捞企业的主要作业方式。
简史:早在16世纪,中国浙江沿海渔民已从事近似于双船拖网渔法的大对网作业,到17世纪末已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1728年,广东沿海渔民把内河船改为外海拖网船,发展成以风帆为动力的双船拖网渔业(俗称拖网网渔业),到19世纪后期,山东沿海一带也出现了另一种风帆双船拖网渔业(俗称裤裆网渔业)1921年中国从日本引进两艘22.05千瓦双船作业的底拖网渔船,而后逐步发展了机动船双拖网渔业,1936年已达230艘以上。
抗日战争时期多数渔船毁于炮火。
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开始批量建造机动双拖渔船及拖网兼作围网的混合式渔船。
1958年机动船双拖网渔业的网具由原来的四片式手缲网型改为两片式尾拖网型,70年代末又批量制造尾滑道双拖渔船,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扩广了大网目(又称疏目拖网),使双船拖网渔业发展到新的水平。
国外的双船拖网作业最早出现于西班牙。
17世纪末,西班牙渔民在地中海进行以风帆为动力的双船拖网作业,1919年日本岛根县首先以柴油内燃机渔船进行双船拖网作业,并解决了动力起网方法。
1920年西班牙部分双拖网光盘已改用蒸汽机为动力,风帆双拖渔船逐渐趋于淘汰。
1948年丹麦拉森(rsen)发明了双船中层拖网。
60年代后,收于单船中层拖网试验成功,其重要性已明显下降。
50年代中期起,中国也曾多次进行双船中层拖网试验,但由于没有找到可供捕捞的中层鱼类资源,长期未能得到发展。
舟山渔船发展史
舟山渔船发展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中国的东海之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那就是浙江省的舟山市。
舟山市是一个以岛屿为主体的城市,由定海岛、普陀岛等群岛组成。
这里风景宜人,气候宜人,是一个旅游胜地,也是一个渔业大市。
舟山渔船是舟山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
舟山渔船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据载,早在唐代就有人通过这里进行海上捕鱼活动。
随着中国的海洋经济的发展,舟山的渔业也逐渐兴盛起来。
宋代,舟山的渔业达到了一个高峰。
当时,舟山的渔民们使用的是小船和渔网,在海上捕捞鱼类资源,养活了全市的人口。
随着明清时期海洋贸易的兴盛,舟山的渔船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到了近代,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舟山的渔船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改革。
20世纪初,先进的渔船设备被引进到舟山,使渔民们的捕捞效率大大提高。
20世纪50年代,随着国家对渔业的重视,舟山的渔船数量有了迅速增长。
那时,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的渔船在这里投入使用,使得舟山的渔业产值大幅度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舟山的渔船发展史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节点,那就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
当时,受地震影响,舟山的渔业受到了严重损失,许多渔船被毁坏,损失惨重。
面对困难,舟山人民毫不气馁,通过全力救援和重建,舟山的渔船业很快恢复了正常。
这也是舟山渔船发展史上的一段感人的故事。
舟山的渔船发展历史可以说是波澜壮阔,经历了很多曲折和困难。
但不管怎样,舟山的渔民们始终坚守在海洋的边缘,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用最坚韧的意志和最勤劳的双手,在茫茫大海中谋生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传奇。
舟山渔船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这座城市人民对海洋的热爱和向往的象征。
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相信舟山的渔船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愿舟山的渔船始终在大海中破浪前行,扬起帆,驶向更加宽广的蓝色海洋,见证这座城市的辉煌与发展。
第二篇示例:浙江舟山是中国最大的渔港之一,也是集渔业资源开发、海洋旅游和海洋科技研究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工业革命推动现代渔船渔机提档升级--访柳正
工业革命推动现代渔船渔机提档升级--访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柳正中国渔船渔机和渔船检验事业,伴随着上个世纪辛亥革命带来的思想大解放及工业化浪潮,开始走向工业化、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船渔机提档升级速度加快,海洋渔业“走出去”战略得以更有力实施。
本报记者近日专访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局长柳正,回顾总结百年来渔船渔机行业的发展历程。
机器动力的应用,实现了中国海洋渔船机动化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海洋渔船从风帆时代跨入了柴油机时代。
1904年,实业家张謇引进了中国第一艘机轮拖网渔船,掀开了中国动力化渔船的历史新篇章。
1935年,机轮渔船已发展到449艘,进入民国时期机动渔轮的鼎盛期,引领了中国10万余艘海洋渔船的发展方向。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海洋机动渔船达到584艘。
同年,浙江率先将一对“大捕”型风帆船改装为机帆船,开启了我国渔船机帆化改装的道路。
1959年吕泗洋发生特大风灾,风帆船沉毁278艘,死亡渔民1479人,而机帆船则全部安全返航。
惨痛的教训极大激发了加快中国渔船向机动化发展的进程。
1984年,全国海洋机动渔船达到11.2万艘,在海洋渔船中的比例达到52.4%,首次超过海洋非机动渔船。
2010年,海洋机动渔船达到29.7万艘,占全部海洋渔船的94.2%;吨位数达到707万吨,占全部海洋渔船的99.8%。
可以说,中国渔船在工业化革命推动下,广泛应用机器动力,结束了延续几千年的“一靠风,二靠潮,三靠使橹摇”的风帆动力历史。
工业机械的应用基本实现了中国渔船作业机械化,中国渔船作业方式从“手工时代”迈进了“机械化时代”。
新中国建立前,中国的渔业机械基本上是空白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渔业捕捞机械得到快速发展。
1957年,浙江制造了我国第一台机械传动立式绞纲机,开启了我国渔船机械化进程。
上世纪70、80年代液压悬挂式围网起网机、中高压液压围网起网设备等先进渔业捕捞机械相继研制成功,大中型群众性机动渔船普遍使用了绞纲机、起网机、吸鱼泵等机械设备,绞纲、起网、分鱼操作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
舟山渔船发展史
舟山渔船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很早期。
在早期,捕捞渔船通常是小而简陋的,没有定型的规格和名称。
这些船一般船身长4.5-5.5米,载重约1-2吨,被称为“丈八河条”。
随着木板拼装船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渔船的结构模式开始改革。
在船身一侧装饰“玉肋”(船肋)的被称为“单搁河”,而两侧都装上玉肋的则被称为“双搁河”。
然而,这些船体仍然狭小,没有“门头盖”(无舱盖)。
到了宋朝,渔船逐渐增大,一般船长8-10米(约3丈),载重3-4吨。
如果船头两侧没有装饰“船眼睛”,那么它被称为“瞎眼龙头”。
在宋后期至清初,渔船船头两侧都开始装上“船眼睛”,这被称为“亮眼木龙”。
随着涂滩捕捉向沿岸浅海作业的转移,人们开始给渔船冠以名称。
到了清乾隆、嘉庆年间,舟山海岛定居的渔民增多,各地如鄞县东钱湖、奉化栖凤、象山东门和镇海等地的大对、大捕渔船传入舟山。
沈家门渔港出现了船身长5.5-11米,载重量5-10吨的稍大渔船。
民国时期,海洋捕捞渔船的数量逐渐增加,生产作业也变得多样化,但渔船的结构、规格和形式基本保持清代的原样,没有太大的变化。
到了20世纪,机帆渔船开始出现。
例如,在1953年,舟山地委书记李频如就参照冰鲜船改造机帆船的办法,将3对木帆渔船成功改造成机帆渔船。
这种新型的渔船大大提高了捕鱼的效率。
此后,舟山渔船继续发展,逐渐出现了更大、更先进的渔船,如八字头半大型机帆船、八字头大型船等。
这些渔船不仅具有更大的载重量和更强的抗风能力,还配备了更先进的捕鱼设备,使得海洋捕捞作业更加高效和安全。
总的来说,舟山渔船的发展史是一部不断改进和进步的历史,它反映了人类对于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也体现了舟山渔民勤劳、智慧和勇敢的精神风貌。
渔船演变史话
,
也是 历 史悠 久 的交 通 运 输 工 对 带 入 方 舟 。之 后 ,耶 和 华 使 洪 水
泛 滥 , 毁 灭 了世 界 上 方 舟 之 外 的所
具 ,在 人 类 历 史 发 展 的长 河 中做 出 了 重 大 贡 献 。对 船 舶 的 出现 ,世 界
有 生灵 ,仅有方舟 内的生物幸免 。
上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神 话,为我 神话毕竟是神话 ,舟决非 古代某 一 们 描述 了船舶奇妙 的诞生过程 。 个 人的发明 ,更不是圣人 的创造 ,
1 7 年 在 福 建 连 江 出土 独 木 舟 ( 汉 95 西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多年历 史的 它 是人类祖先集体智慧 的结晶。
终 于 制 服 了洪 水 , 消 除 了 水 患 。
张 网船等木帆渔船 。宋 时 ,始有拖 浪翻滚 、连底淘起 ,而 西北风 或西 网 、对 网 、流 网 和 张 网等 捕 捞 作 风掀 起 的 只 是 表 层 有 浪 ,渔 船 在 海
在西方 ,流 传最广 的神话故事 业 。清至 民国时期,渔 船种类 及名 上航 行 危 险 性 较 小 。还 有 “ 东风
文 明 古 国 , 有 关 船 舶 诞 生 的传 说 和
神话 也最多。其 中流传较广 、记载 较 详细的,要数 《 蜀记》 中大 禹治
水 先 造 舟 : 帝 尧 时 代 ,洪 水 经 常 泛
历 史上 的渔船
初 ),现在泉 州海外交通 史博 物馆保 存
木帆渔船 时代 ,船 老大和渔 民
从 近 代 各地 出 土 文 物 考 证 和 历 们 最 担 心 的 是在 海 上遭 遇 风 暴 。 因
帆 渔 船 生 产 后 ,所 有 渔 船 均装 备 无
渔村变迁记观后感
渔村变迁记观后感一开头看到那个传统的小渔村,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幅古旧的画里。
那矮矮的房子,窄窄的街道,还有村民们简单又质朴的生活,透着一股浓浓的烟火气。
男人们出海打渔,女人们在家织网补衣,小孩子们就在海边跑来跑去,抓小螃蟹啥的,一切都慢悠悠的,就像那海浪一样,一下一下有节奏地拍打着沙滩。
可是啊,随着时代的巨轮轰隆隆地开过来,这个小渔村也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变化快得就像一阵龙卷风,把原本的平静都给搅乱了。
看着那些现代化的建筑一点点盖起来,大轮船取代了小渔船,高科技的捕鱼设备也出现了,我心里又惊又喜。
惊的是,这变化也太大了吧,喜的是,这渔村终于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过上好日子啦。
但是呢,这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就像一个刚学走路的小孩子,渔村在变迁的路上也摔了不少跟头。
一些传统的东西开始渐渐消失,老一辈的人心里就不是滋味了。
他们看着那些承载着回忆的老房子被推倒,心里的不舍就像潮水一样涌上来。
还有一些村民,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机会,有点不知所措,就像突然被丢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不过好在啊,这渔村就像一个顽强的战士,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没有被打倒。
新一代的年轻人站了出来,他们既有新的想法,又不忘本。
他们把现代的元素和传统的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渔村焕发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比如说,把那些老房子改造成特色民宿,既保留了原来的建筑风格,又能让游客体验到渔村的生活。
还开发了一些和渔业文化相关的旅游项目,像让游客跟着渔民出海捕鱼,体验一下当渔民的感觉。
这可真是个聪明的办法,既让渔村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让村民们的腰包都鼓起来了。
看完这个片子,我就特别感慨。
这渔村的变迁就像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变化。
它告诉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能够坚守自己的根,不断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而且啊,这个小渔村的故事还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无论是老一辈对传统的执着,还是年轻一代对创新的追求,都是这个渔村能够成功变迁的关键因素。
关于船的历史演变的研究报告
关于船的历史演变的研究报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木舟的国家之一,并利用独木舟和浆渡海。
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
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独木舟需要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依据一定的工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比筏要难的多、其木身的技术也比符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浆外,还有锚、舵。
唐代,李皋发明了利用车轮代替檐、浆划行的车船、浆划行的车船。
宋代,船普遍使用罗盘针(指南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水舱。
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大型船舶。
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大、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
中国古代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18世纪,欧洲出现了蒸汽船。
19世纪初,欧洲又出现了铁船。
19世纪中叶,船开始向大型化、现代化发展。
小艇商船:以商业行为为目的的船只。
客轮:旅客输送用船。
货船:货物输送用船(载客15人以下者)。
如运输原油的原油船、货柜船、散装货船等。
渡轮:主要运载货物,乘客,汽车。
铁道车两渡轮:能运送大型铁道车两的渡轮。
货客船:兼货物输送与旅客输送用船。
救助作业船:用于海上救护工作。
工作船:处理打捞等工作打捞船,从事科研考察工作的科考船,事对航行中的船只的维护修理工作的工程船。
都属于这一范畴。
渔船:用于捕鱼业的用船。
非商船:非商业行为目的使用船只。
快艇:主要用于水上娱乐,或赛艇比赛的船只。
种类有很多摩托艇,气垫船都属于这一类型。
拖船:推拉大船进出港的专用船。
引水船:带引水人上下商船的专用船。
指航船:指明航道的船只。
军舰:军事用途船舶,如巡洋舰,驱逐舰等,船只本身不用于军事用途的军属船舶也归为此类。
潜水艇也是一种特殊的船舶。
军事用途的潜水艇归于军舰类。
此外也有用于海底科研考察等工作的工作。
在公元前2900年前后,埃及人最先使用帆船。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思考
传统渔船装饰艺术思考中国传统渔船装饰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开展过程,造船艺人以丰富的经历和艺术想象力,创造了多样的渔船造型和装饰艺术。
本文以舟山传统渔船装饰为例,对浙东沿海独具海洋文化色彩的传统渔船装饰艺术与民俗文化内涵作一些探讨。
一、浙东沿海传统渔船装饰艺术的历史变迁浙东沿海海洋捕捞渔船的演变开展历史悠久。
作为浙东前沿的舟山群岛,其舟山之名就与"舟"有着不解之缘。
《昌国州图志》云:"舟山在川之南,有山翼如枕海之湄,以舟之聚,故名舟山。
"或曰:舟山"岛形如海中之舟。
"舟船乃舟山一大特色,船文化是舟山海洋文化题中应有之义。
舟山时属海外,岛民时称"岛夷"或"鸟夷",俱属东夷部落,亦称东越之民。
《越绝书》道:越,"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如飘风,去那么难从。
"越人与船相依为命,由其地理、生活环境使然。
当时,越人使船,人习以为常,其造船工艺及航海技术在当时也是令人刮目相看的。
传说海洋捕捞渔船是由内陆江河使用的舟筏演变的。
舟山海洋捕捞渔船是在涂滩采捕向沿岸浅海捕捞延伸时出现的,并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夏商时期捕捞渔船小而简陋,无定型规格和名称,一般船身长4.5米5.5米,载重约1吨2吨,称"丈八河条"。
后随着木板拼装船建造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开场改革捕捞渔船的构造模式,在船身一侧装饰"玉肋"(船肋),称"单搁河";两侧皆装上玉肋的称"双搁河"。
船体狭小,无"门头盖"(无舱盖)。
宋始,渔船逐渐增大,一般船长8米10米(约3丈),载重3吨4吨。
船头两侧没有装饰"船眼睛"的称为"瞎眼龙头",宋后期至清初,渔船船头两侧均装上"船眼睛",称之为"亮眼木龙"。
传统木渔船与现代渔船的比较
传统木渔船与现代渔船的比较渔业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渔船作为渔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之一,发展至今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
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革新,传统木渔船在许多地方已被现代渔船所取代。
本文将从船舶材料、船舶结构、船舶性能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对传统木渔船与现代渔船进行详细比较。
首先,船舶材料是传统木渔船与现代渔船最明显的区别之一。
传统木渔船采用天然木材作为主要材料,如橡木、松木等,在选材、制作工艺和维护上都有一定的困难。
而现代渔船则采用钢铁等金属材料以及玻璃钢、铝合金等新型复合材料,既提高了船舶的结构强度,又延长了使用寿命。
此外,现代渔船还可以采用先进的防腐技术,增加船舶的耐腐蚀性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其次,在船舶结构方面,传统木渔船和现代渔船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传统木渔船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即整船由一块完整的木材制成,结构相对简单,容易损坏。
而现代渔船采用模块化设计,整船由多个部件组成,结构更加坚固和稳定,能够适应更复杂的海洋环境和工作需求。
此外,现代渔船还配备了各种航空、辅助设备,如卫星导航系统、雷达和渔具处理设备等,极大地提高了船舶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船舶性能也是传统木渔船和现代渔船的重要区别之一。
传统木渔船由于材料和结构的限制,速度较慢,航行能力较弱;而现代渔船借助先进的动力系统和流线型设计,具有更大的航速和航行稳定性,能够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此外,现代渔船还配备了更先进的渔具处理设备和保鲜设施,能够更好地保持捕获的鱼类新鲜度和品质,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渔船相较于传统木渔船的一个重要优势。
传统木渔船在制造和航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难以处理,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
而现代渔船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如排放处理装置和废物回收设备等,能够减少渔船的污染排放,并促进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现代渔船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和调度,提高渔业管理的效率和精度,有助于推动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古代的船舶和水运交通方式有哪些变化
中国古代的船舶和水运交通方式有哪些变化知识点:中国古代的船舶和水运交通方式的变化中国古代船舶和水运交通方式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迁。
以下是其主要的变化:1.船舶类型:中国古代船舶主要包括方舟、舫、船、神舟等。
方舟是最早的船舶类型,舫是古代的一种大型船舶,船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船舶,神舟则是古代皇帝所乘坐的船舶。
2.船舶材料:中国古代船舶最初使用木材作为主要材料,后来逐渐发展到使用竹子、芦苇、丝绸等天然材料。
同时,还使用铁钉、铜钉等金属材料固定船舶结构。
3.船舶动力:中国古代船舶最初采用人力和风力作为主要动力来源。
人力主要通过划桨和撑篙实现,风力则通过帆船实现。
后来,逐渐发展出使用蒸汽机和内燃机的机械动力船舶。
4.水运交通方式:中国古代水运交通方式主要包括航运、漕运和内河交通。
航运是指通过海洋进行的货物和人员运输,漕运是指通过内河水系进行的粮食等物资运输,内河交通则是指通过河流和湖泊进行的交通方式。
5.交通设施:中国古代在水运交通方面建设了许多重要的设施,如港口、码头、运河、桥梁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大大提高了水运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6.导航技术:中国古代船舶导航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从简单的人工观察到使用罗盘的过程。
罗盘的使用使得船舶在航行中能够准确判断方向,极大地提高了航行安全。
7.管理机构:中国古代设立了专门管理水运交通的机构,如海事局、河道厅等,负责船舶检验、航道维护、安全管理等工作。
8.文化意义:中国古代船舶和水运交通方式的发展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如神舟象征着皇权、航运促进了文化交流等。
总之,中国古代船舶和水运交通方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为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中国古代船舶材料的主要类型是什么?解题方法:回顾课本关于中国古代船舶材料的部分,找出主要的船舶材料类型。
答案:中国古代船舶材料的主要类型包括木材、竹子、芦苇、丝绸等。
2.习题:中国古代船舶最初采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解题方法:参考课本关于中国古代船舶动力的内容,找出最初采用的动力来源。
描写渔船与山水的句子唯美(精选合集2篇)
描写渔船与山水的句子唯美(篇一)渔船在海上轻轻摇曳,船身与海浪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山水如画,渔船似乎是融入其中的一个微小之物,但却散发着它的独特魅力。
1. 渔船在湛蓝的海水中穿梭,像一只翩翩起舞的白鸥。
2. 山间溪流潺潺,渔船在水面上留下一道亮丽的弧线。
3. 时空静默,只有渔船在湖面上留下淡淡水痕。
4. 红日初升,渔船在一片金色中漂浮。
5. 夕阳西下,渔船在暮色中悄然驶过。
6. 渔船悄然出发,山水恍若未见,只留下船身与波光倒映。
7. 山峰耸立,渔船穿行在清澈的流水中,留下一串涟漪。
8. 风帆张扬,渔船犹如一只自由翱翔的海鸟。
9. 凌晨的寒风吹过,渔船孤独地停泊在港口,它等待着黎明的到来。
10. 山水相伴,渔船在河道上航行,像是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11. 和煦的阳光洒在渔船上,它仿佛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12. 群山环绕,渔船在宁静的湖面上行驶,如同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
13. 渔船和山水相互辉映,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14. 山峦起伏,渔船穿梭其中,宛如画家笔下的一抹意境。
15. 垂钓者坐在渔船上,专注地垂钓,船影在湖面上微微荡漾。
16. 渔船在湖水中漂移,留下一串波纹,犹如时光的涟漪。
17. 山峰巍峨耸立,渔船在深邃的湖面上显得渺小而坚韧。
18. 渔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挣扎前行,仿佛在与命运搏斗。
19. 白云飘渺,渔船在湖面上行驶,宛如在云海中探险。
20. 渔船载满丰收的渔获,回航时在山水间展现最宝贵的收获。
21. 漫山遥望,渔船在远方的湖面上嬉戏,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
22. 渔船在山水间穿行,彷如一颗明珠滑落在绿草如茵的山间。
23. 春日的山水清新,渔船在湖面上翩然而行,宛如在花海中漫游。
24. 渔船漂浮在秋水之上,它承载着丰收的希望,跨越了时光的边界。
25. 渔船在山水中回荡,船上的渔民带着满载而归的笑容。
26. 层岩叠嶂,渔船穿行在山水间,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27. 渔船载着希望与幸福驶过,山水间弥漫着一种宁静的气息。
1、船的发展史
▲冷藏船
船的故事
水翼船: 水的阻力是影响航速的一个主要原因,再 先进的船克服水的阻力也无法像飞机克服空 气阻力那么奏效。
▲水翼船
船的故事
▲1977年,德国建造的“Z-114号地效翼船
船的故事
▲现代三体船
船的故事
▲“天鹅”号
船的故事
“伊丽莎白二世”号旅游船: “伊丽莎白女王”号是世界上最大客船。 该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首航。1968年退 役后被送到香港,改为“海上大学”。1972 年1月不幸失水,内部设施分部烧毁,只剩 一个外壳。
日本于1979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半潜双体船至今已有数十艘半潜双体船其中海鸥2号属于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半潜双双体船船的故事导弹驱逐舰船的故事攻击核潜艇船的故事医院船船的故事气垫船船的故事水翼导弹艇船的故事地效翼船船的故事船的故事
1、船的发展史
设计制作:宝山区水产路小学
王成
船的故事
▲传说中的八仙过海图
▲“黄蜂”号两栖攻击舰
船的故事
超豪华旅游船: 豪华游艇设计新颖,内部生活设施完善, 造价昂贵,令工薪阶层望而却步。
▲超豪华旅游船
船的故事
冷藏船: 其舰身一般涂上乳白色,其鲜明的颜色 不单是为了美观,而且是为了实用,国为冷 藏船是运送新鲜水果和食品的,乳白色的外 表可用来抗热,以保护所载运的“娇嫩货 物”。
▲俄罗斯“现代”级导弹驱逐舰
船的故事
“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船: 1912年,“泰坦尼克”号下水时,是当时 最大、最豪华的客船,人们相信它是永远不 会沉没的。4月14日夜间,首航大西洋时触 撞冰山,船体进水后沉没在大西洋海底。因 船上带的救生设备不足,再加上天气寒冷, 有1522位乘客葬身海洋。
▲“泰坦尼克”号豪华客船
海边的渔船
海边的渔船
海边的渔船,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渔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篇关于海边渔船的作文,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
---
**海边的渔船**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宁静的海面上,金色的光辉映照着海边的渔船。
这些渔船,或大或小,或新或旧,静静地停靠在港湾,仿佛在诉说着大海的故事。
渔船是渔民的家,是他们与大海对话的桥梁。
每当潮水退去,渔民们便忙碌起来,修补渔网,检查船只,为即将到来的捕鱼季节做准备。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对大海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夕阳西下,渔船在晚霞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宁静。
渔民们满载而归,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他们的生活虽然简朴,却充满了对大海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海边的渔船,不仅是渔民生活的写照,也是海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它们见证了渔民与大海的和谐共处,也见证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虽然科技的发展改变了渔民的生活方式,但海边的渔船依然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它们承载着渔民的梦想和希望,也承载着我们对大海的向往和敬畏。
海边的渔船,是大海的守望者,是渔民的骄傲。
它们在潮起潮落中,静静地守护着这片海域,见证着岁月的变迁。
---
这篇作文通过对海边渔船的描述,展现了渔民与大海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渔船在渔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也表达了对大海的敬畏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小渔船作文
小渔船作文
你们知道吗?我们村子旁边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边停着几艘小渔船。
这些小渔船可不简单,它们见证了我们村子的变迁,也承载着我们渔民的希望和梦想。
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我就听到爸爸在院子里忙碌的声音。
他是个渔民,每天的工作就是驾驶着小渔船去河里捕鱼。
我经常跟着他一起去,坐在船头,看着爸爸熟练地撒网、收网,那些活蹦乱跳的鱼儿就这样被我们捕获。
有一次,我和爸爸在河上捕鱼,突然,我看到一条特别大的鱼在水里游来游去。
我兴奋地指着那条鱼对爸爸说:“爸爸,快看,那条鱼好大啊!”爸爸笑了笑,说:“小明,那可是河里的老鱼王,我们可不能随便捕它。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啊?”爸爸说:“老鱼王是河里的守护神,我们渔民都相信,只要它在,我们的渔获就会丰收。
”
还有一次,我和村里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在河边玩耍,我们决定比赛谁的小渔船划得快。
我们各自跳上自己的小渔船,用力划着桨,小渔船在河面上飞快地穿梭。
我们的笑声和加油声在河面上回荡,引来了河边的村民们围观。
最后,我以微弱的优势赢得了比赛,大家都为我欢呼。
小渔船不仅是我们捕鱼的工具,也是我们渔民生活的一部分。
每当夕阳西下,我们就会看到那些小渔船满载而归,渔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我也会跟着爸爸一起,把捕到的鱼拿到市场上去卖,换来的钱可以补贴家用。
虽然现在村子里的年轻人很多都选择去城市打工,但我还是喜欢留在村子里,跟着爸爸一起捕鱼。
我觉得,那些小渔船就像我们的老朋友,陪伴着我们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它们,它们就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梦想。
走进舟山渔船(四年级第一次综合活动方案)
走进舟山渔船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主题活动设计意图:沈家门渔港面临东海,背靠青龙白虎两山,构成了一条长约十里,宽约半里的天然避风良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早在清朝中期便形成了热闹的街市,素有“小上海〞、“活水码头〞之美誉.这里常年万船穿梭.每逢渔汛,沿海十几个省市的几十万渔民云集港内,桅橘林立,鱼山虾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海岛渔港景观.入夜,渔灯齐放,繁星如织,美不胜收.作为沈家门的孩子了解渔船、熟悉渔船是必须的,所以,这次我们的综合实践课题是走进渔船世界.这次综合实践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舟山渔船的变迁,了解现在和过去的渔船.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孩子的查资料、调查、采访、动手制作等综合水平.目标:1、让学生了解渔船的变迁,了解渔船的现在和过去.2、通过调查、访问等多种途径,了解渔船文化.3、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孩子的查资料、调查、采访等综合水平.4、培养学生热爱家长,传承家乡文化的热情.活动年级:四年级全体学生.活动安排:启动周:第三周内容: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1、舟山渔船的历史变迁.2、熟悉渔船.3、知晓渔船文化.4、了解渔船上的人员分工.6、渔船作品大展示.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式:采访、调查、动手制作等.各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阶段性指导周:第四周一一第六周1、对于各小组的研究内容进行汇报,各小组提出意见,老师提出改良方法.2、提出下阶段研究内容.汇报周:第七周各小组汇报研究内容.走进舟山渔船〔启动课〕一、课题的引出1 、同学们,我们沈家门被称为世界渔港,漫步滨港路,你看到的最多的是什么? 〔渔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展示〕2 、作为渔家的孩子,我们对渔船又了解多少呢?〔学生〕3 、诗歌,曾经有一位诗人写下这样一首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童年的渔船?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渔船的世界,去了解它,熟悉它. 〔板书课题〕二、确定研究的内容.对于渔船,我们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呢?〔学生四人小组讨论〕1、渔船的历史变迁.2、熟悉渔船.3、熟悉渔具4、渔船文化.5、渔船上不同的人员分工6、渔船作品大展示.三、研究的方法.1、如果想要研究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上网、海边观看、去博物馆了解、去船模制造厂采、问身边的亲人等〕四、成立研究小组、各小组确定研究内容.1自由分组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分组,分组以六人为主,最多只能有七个人.并各组选定组长.2、制定方案各小组制定方案,想想在这次活动中你要做一些什么?3、小组汇报方案4、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表格〔据方案和分工填写〕5、学生提出活动中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如平安问题,采访时的礼仪问题,全班讨论, 以便活动进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1课时〕1、先在家里进行上网调查,双休日在家长带着下,去博物馆或者船模厂采访,也可实地观看泊在海边的渔船,了解相关资料.2、动手制作渔船作品.第三阶段汇报阶段〔一课时〕成果分享、小组汇报渔船丰富的知识小组一:渔船的历史变迁.(1)渔船的变迁,我们通过上网我们了解到:浙江沿海使用渔船约有7000年的历史. 海洋捕捞的渔船是由内陆江河使用的小舟、木筏演变的.唐代中期开始,额由滩涂采捕到沿岸浅海捕捞延伸,渔船小,没有定型规格和名称.宋朝时开始渔船逐渐增大.到清朝渔船有了一定的形状呈V字型,船头两侧有鱼眼睛.到了民国,渔船都是木质结构, 使用风帆和摇橹作为推进动力.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根本用木帆船捕捞,成为木帆船捕捞时期.到了60年代出现了机帆船,捕捞渔船根本实现了机动化.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出现了钢制渔船.而且都是钢制大型渔船.师板书:渔船从小触板一一木帆船一一机帆船一一木质渔船 (机动船)一一钢制渔船(机动船).(2)、渔船的作业地点从近海一一公海(接近公海)(3)、远洋就钓船的开展.小组二:熟悉渔船(1)、了解渔船的作业方式.(针对渔船所捕捞的内容不同,了解他们的作业方式:单拖船、双拖船、捕蟹、拖虾、流网、雷达网、灯围……)(2)关于现在渔船的构造.①、图片介绍.②、模型猜一猜.③、了解船上先进的设备.④船谜之歌什么船儿像彩桥,花花绿绿水上漂.年年清明上舟山,冬至一到回老家.什么船儿雕画梁,船舱里厢住新娘.早出晚归勤下钓,石斑鱼儿养满舱.什么船儿生翅膀,不怕六级浅涂浪.浪横头舱插下桩,平安进出钱塘江.什么船儿背儿郎,背到渔场往下放.儿钓鱼,娘照忙,大风大浪背进港.什么船灯最明亮,夜夜生产黑水洋.灯光透来千群鱼,黄昏钓到大天亮.什么渔船像战舰,浩浩荡荡出渔港.踏平外海万倾浪,丰收返航鱼满舱.什么船头二只角,跨海征东战南北.八十年代是木壳,线外捕鱼吃不落.九十年代换钢制,开辟外海到韩国.(1、福建渔船2、广东渔船3、沙飞船儿4、大钓渔船5、就钓渔船6、大型渔船7、舟山渔船)小组三:熟悉渔具.〔1〕、渔具种类〔2〕、渔具的变化生1:我们组研究的是渔具,我们首先来到普陀文化博物馆,我们了解到以前的渔具种类很少,而且很小,要么是那种笼式作业,要么是很小的网,捕鱼的时候撒出去的那种〔照片〕.随着舟山渔业的开展,现在的渔具种类很多.不过,我们拍的很少,我们走了很多地方才拍到这些照片.〔照片〕很多的渔网的照片浮子绳子蟹笼拖虾船的长管子拔网机下面请我们小组的同学来补充一下.生2:渔船上最主要的渔具其实就是渔网,我带来了,现在的渔网根本上使用尼龙线织成的.我带了,请看,颜色根本上都是这样的,就是有的渔网网眼大,有的渔网网眼小.生3:我还了解到捕蟹的网是白色的,线很细很细,每次出海都用新的网,蟹不上来的时候,用手把蟹拽下来时,网就破了,所以每次都用新的网.小组四:渔船上的人员分工我们组研究的是渔船上的人员分工,我们请教了渔民伯伯,还找了资料,了解到渔船上的分工很明确,就像我们班级里的班干部一样,每个人都有岗位,都有不同的任务我们了解到〔出示图片〕:老大:就是船长,一船之长,领导整条渔船.相当于一个班级的班长.多人:就是大幅,协助船长的.相当于副班长.老规:轮机长,负责船上的机舱间,渔船行进的动力,机器.出网:负责渔网的装置、修补、保养.出袋:负责最后的网袋.拖下纲:抛下沉子.〔锡坠、石头〕拔头片:抛锚、抛绳的.火仗:烧饭的.负责渔船上人员的吃饭的.备人:打杂的,一般的工作都必须参加的.〔头多人〕小组五:渔船的作业方式,可以采用表格形式.例如:渔船特点主要捕的鱼种小组六:渔船文化.(1)、祭海(了解舟山的祭海活动,虾峙、岱山……)(2)、渔民忌讳(3)、渔歌、渔谣、渔民号子小组七:渔船作品大展示(1)、收集渔船的作品,可以从各种渠道收集渔船的作品(2)可以带上相机自己拍拍渔船的照片.(3)可以画一画渔船.(4)可以用不同的材质做一做渔船.二、交流自己在这次活动中的收获三、拓展延伸:走进舟山渔船的世界,让我们收获很多.但是这几年舟山大力开展海洋经济,渔业所占的经济比例越来越小,舟山也涌现出更多功能不同、大小各异、作用独特的其他船只,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课外任务,除了渔船外,还有哪些船只为我们舟山的经济开展作出了它们的奉献?请同学们课外走进舟山其它的船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型,称为“大捕型机帆船”。
20世纪60年代初起,船上风帆逐渐拆除,完全靠机器作动力,装置立式绞纲起网机,后舱(机舱)鳖壳抬高增至两层,仍以船尾置舵(duò)舱驾驶,称为“改良大捕型机帆船”。
到60年代后期,捕捞渔船基本上实现了机器动力。
现代的钢质渔轮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海洋捕捞渔船逐步走向钢质结构大型化。
90年代后期引进载重量2~3千吨级,装备2千多瓦功率柴油机为动力,具有捕捞、冷冻、冷藏、加工和运输等多功能现代化先进的大型渔轮,称为国际公海大洋母子式作业渔船。
远洋捕捞船
远洋捕捞船也是钢质渔轮的一种,只是为适应远距离出海捕鱼的需要,船上配备了雷达、单边电台、探鱼仪、高频对讲机、卫星导航仪等先进设备,而且渔船的功力及载重都比一般的近海渔船要大。
一般说来,450马力、重量达70吨以上就具备了远洋捕捞的能力,这种渔船每艘造价超过200万元。
现在的远洋捕捞船吨位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先进。
2010年以后,舟山新建40多艘远洋捕捞船,投资总额达6亿元。
说一说
米,排水量230吨;采用古老的木制舵,舵长11米,宽2.3米;有三桅五帆,其中主桅高24.5米,主帆三面,使用风力航速最高可达每小时9海里。
“绿眉毛”因船头似鸟嘴呈尖型,又称“鸟船”(古代浙人认为是鸟衔<xián>来稻谷绿种子,才造就了浙江的鱼米之乡,所以把船头做成鸟嘴状)。
因船头眼上方有条绿色眉而得名,是我国鸟船系列中的优秀船型,并与沙船、福船、广船一起,形成中国古代“四大名船”。
未来畅想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渔船建造要求与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渔船不再是单一的捕捞工具,而是集捕捞、贮存、加工于一体的水产生产基地。
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等国已经具有这类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渔船。
同时渔船的动力系统也逐渐采用绿色新能源,如风力、太阳能等环保型新能源。
请同学们畅想并设计一艘未来的渔船。
综合实践活动
1.参观当地船模博物馆。
向艺人学习并亲自动手制作船模。
2.通过走访,查阅资料等,以“渔船的变迁与渔民生活的变化”为题开展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