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如何 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 岗位要求 的物流专业技能是 本
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物流管理专
不高 ; 教师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不尽合理 ; 高水平 的学术梯 队尚
未形成。
业人才 的需 求状况 以及对人才 的知识 、 能力和素质 的要 求 , 进 一
步 明确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 目标 , 以便更好 地为企事业单位
模 式形成 了挑战 。众所周知 ,在 以经济 实力 为依据的国力竞赛 中,物流业 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经 济发 展效率和现代
化 程 度 的重 要 标 志 。 在 我 国 加 入 WT O后 , 国内物流业也迫切需
强的专业 , 除专 门的实验课程外 , 还 有许 多专业课程离开 了实验
一
物 流人才成 为了各类高校教育急需解决 的一个新课题 。 基 于工学结合的专业教学模式 能增 强物流专业学生 的专 业
技 能和综合素质 , 根据物流业务 岗位 的任职要求 , 对物流专业课 程体 系进行 改革和整合 是高职 院校各专业 教学改 革的新趋 势 。 物流专业 的教学改革必须从 岗位工作任 务分 析人手 ,打破学科
定 物流知识和实践经验 。为此 , 国内有关物流专业方面的教育
机构和培训机构迅速崛起 , 相当多的大学和学院设置 了物流管理
专业 , 专业设置也逐渐完善。同时 , 在物流协会 的领导下 , 全面开 展了物流的职业教育 ,形成 了比较合 理的物流人才教育培训 系 统。但在物流管理教育资源和教育市场之间的竞争也 日益激烈。
体系, 建设基 于工作任务的核心课程 , 特别是要建设完善针对 某
一
3 . 物流管理专业 自身存在 的问题 。作为新兴专业 , 物流管 理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业 人 才 的 需 求 急剧 上 升 , 地 物 流 人 才 缺 学 , 各 严重 缺 乏 物 流 行 业 的 实 践 经 验 , 专业 教 2. 实 习学生 管理 制 度不 完善 2 口 巨大 ,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旨 在 为 社 会 师 队伍 中真 正 具 有 物 流 专 业 背 景 和 实 践 经 而 培 养 高 技 能 的 应 用 型 人 才 , 足 社 会 对 物 验 的 教 师 比 例 很 低 ,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满 而 流专业 人才的需求 。 实 习学生既 是在校 学生 , 又是 企 业 员 工 。 学 校 的 角 度 来看 , 习学 生 在 遵 守 校 从 实
路。
统 、 全 面 , 且 , 本 院 物 流 管理 专 业 的 揽 货 找 业 务 , 了 几 次 闭 门 羹 就 认 为 太 难 不 而 如 吃 教 师基 本上 是 从 高 校 毕 业 直 接 进 入 学 校 教
了 , 般 连 两 个 月也 坚 持 不 下 来 。 一
近 年 来 , 流 行 业 发 展 迅 猛 , 会 对 专 物 社
2 1 NO . 4 0 2 1
高职物流管理 专业 “ 学结 八 工 口" - 才培养模式探讨 ①理 教学管
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为例
王 耀 燕 ( 义乌工 商职业技 术学 院 浙 江义 乌 32 0 ) 2 0 0 摘 要 : 着现 代物 流行 业的 发展 , 随 物流 管理人 才 出现 了巨大的市 场需求 。 力推行“ 大 工学结 合” 才培 养模式是 物流人 才需求导 向的 人 需要 , 新形势下 高职教育改革 的重要方 向。 是 根据 高职 高专物 流管理人 才培 养的特 点, 以义 鸟工 商职 业技 术学 院为倒, 分析 高职 物流管理 人 才培养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题 ,寻找 相 应的解 决对策 , 索建立 一套适 应社会 需求 的校 企合作 工学结合 的 高职 物流人 方培养 模式 。 探 关 键 词 : 学 结 合 物 流 管 理 人 才 培 养 工 中图分类 号 : 3 F2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9 ( 0 ) 5b一0 3 -0 1 3 7 5 2 1 0 () 2 4 2 6 2
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浅谈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即专科教育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分析了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和能力和人才需求类别。
得出企业要求学生精通一门以上外语,熟练运用计算机,有较宽的知识面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阐述了“工学结合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驱动式”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高校已经将其纳入人才培养中了,但是进一步挖掘可操作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还很有必要。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高职一、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目前,专科教育尚缺乏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
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现代物流是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体。
由于受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呈现一个分散的状况,而各学校依然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也未得到彻底的改变。
某些高职校只进行物流某一环节的讲授,或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受教育者很难形成系统的理论,缺乏全面、系统的实践创新能力。
我国物流教育正处在初级阶段,但是院校所开的课程很多不适应物流业的需求方向,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其次,培训没有与员工的职业发展相结合,培训缺乏系统性。
社会上的不少物流培训项目由于受商业操作的影响,无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无规范化的教学和考核,无统一标准体系,物流培训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物流人才需求结构与类别(一)从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分析,探讨目前所急需的物流人才类型。
首先,对理念加业务精英型的物流专家,即物流领域“金字塔塔尖”进行分析。
我们了解到,这部分物流精英不仅要熟悉物流管理技术,成为储存保管、运输装卸的专家,更应掌握企业供应链流程,熟悉软件程序和信息技术系统,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国际贸易和通关知识、仓储运输专业知识、财务成本管理知识、外语知识、安全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等。
其次,我们还要看到物流人才的缺口的确大,但缺乏的是人才,而不是人的数量。
即需求已从数量型向素质型转变,人才需求更注重政治思想好、实践能力强,能够很快为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整合研究
仓储 、运输 等物流业 务 ,如何通 过与 战略合作 伙伴 的合作 提高 客户服务 水平 、降低 物流成 本 。
同时 ,物流管 理人才 需求从 底层 到高层 ,不 同档次 有 不 同素质 的要 求 。宏 观物 流人才 、高级 物流 管理人 才 、物
业 领域 和职业 岗位 的任职要 求 , T学 结合人 才培 养模式 在 下 突 出物 流专 业课程 体系 的应用性 、实 践性和 操作性 显得
养为核 心 ” 的 职业 教 育 理 念 ,是适 应 社 会 发 展 变 化 的产
22 根据市 场调查 , 确定位 专业 培养 目标 . 准 笔 者认 为 ,培养 目标 和规格 是对人 才 的定 位 。 目前 国
内物流人 才 的需求方 包括 物流企 业 、企 业物 流部 门 、政府 机关 、科 研 院所 以及 少量 外企 。物流企业 包括 由铁 路 、公 路 、航空 、河 海运输 、港 口、仓储 、邮政 等传统 行业 嬗变 过来 的物流 行 业 ,还 包 括 新 兴 的第 i 方 、第 四方 物 流 企 业 ,他们 需要 大量 的初级 物流人 才和 少量 中高级人 才 。而 物流业 涉及 面较广 ,既 有 生产 性 任务 ,也 有 服 务性 业 务 ,
基 于物 流企业 岗位 工作任务 的物 流专业课 程 ,改革教 学方 法与手段 ,探 索 以 岗位工作 任务 为驱动 ,以缩短 学校 教 育与 用
人 单位 需求之 间的 差距为 目的 的课 程体 系改革 与整合 思路 。
[ 关键词 ] 工学结合 ;物流 专业 ;课 程体 系改革 ;人 才培养模 式 [ 中图 分类号 ] F5 22 [ 献标识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 10 — 42 (0 2 9 0 l — 2 0 5 63 2 1 )1 — 1 1 0
物流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1 学结 合 、 半T 半读 模式 已 成 为我 国职 业教 育 实现 新 时期 改革 和发展 新 的重 点 我 校 坚 持“ 以市场需 要为 导 向 , 以学 生就业
为 中心 ” 办学 方 针 指 导下 , 的 根据 国家大 力 发 展 职业 教 育 的 政
源 的共 享 方式 , 力图在 T学 结 合 的过 程 的物流 专业 培养 掌握商 品流 通 和物流管 理 的理论 和方 法 , 悉我 国 的有关 厅针 、 策 和法 规 , 中等 职业 学校 物 流专 熟 政 以 、 紧缺人 才培 养模 式 为臻 本原 则 , 培 养 的人 才成 为具 有 应用 l 使
实现工 学结 合过 程 中的 “ 企双 赢 ” 校 。
技能 型和 创新 的特 点 , 、 专 口径 宽窄适 当, 、 、 、 全 德 智 体 能
面发 展 , 合社 会 发展需 要 , 有 良好 职 、道德 , 强 实 际操 作 符 具 I k 较 能 力和 一定管 理 水平 的从 事 物流 业 务活 动 及 物 流企 业 基 层 管 理 岗位的应 用 型人 才 。根据 我 校所 属 的类 别 , 这些 专业 在 人 才
●
宁夏 交通学 校物 流专业 自 2 0 年开 设 以来 , o4 始终 坚持 以能
力 为本 、 以就业 为 导向 , 存校 企合 作 、 ‘ 一 学结 合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1
堂教学 职业 化 , 能培 养工 作化 ; 技 营造 氛 嗣 , 实现 单纯 学 生身 份
向“ 业人 ” 职 身份 的转变 。
理 人 才和 高级 管理 人 才 。而操作 型人 才 一 物 流基 层 岗位 和 一 线 T作 人 员 , 是我 校也 是 各 中等 职业 院校 物 流专 业所 培 养 的 正 对象。
创新物流管理专业“职教融合
摘要 :高职教育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 才, 而人 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养质量 , 为此我们进行 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 革。 改革实践 中我们根据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人 才的需求 , 与企业深度合作, 创新了物流管理专业“ 职教 融合,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形成 了 颇具工学结合特 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本丈介绍 了我们在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 对于我 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较强的借
U m ces l xe ec e rin oe e r ,t i ebnf i r u ut 'h e ct n g ts aae eteci f m S o es csf pr nent a i m f iwlb ee c f r onr s i r oaoali i n gm n t h gro . s u ue i ih t n g d ro m l i a o o c y g v i l o sc m l h a n e r 关键词 : 职教融合; 工学交替 ; 人才培养模式
张翠花 Z a gC iu h n uh a
( 陕西 工 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 阳 7 20 ) 成 100
(h a x P l eh i Is t eX a y n 10 0 C ia S an i o t n tu I i a g 2 0 , hn ) y c c nit n 7
高职物流专业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 “ 主体 ” 人才 培养 模 式的 建设 目标 双
() 实施 “ 企交替 、双主体 培养 ”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1 校
改革 。以广东 机电职业 技 术学 院 和广 东新 邦物 流 公 司为 核
心 ,成 立机 电职教集 团 下 的二 级 董事 会 ,组 建 “ 广东 新邦 物流学 院” ,在此平 台上积极 探索人才 培养模 式改革 。 ( )构 建基 于物 流职 业 工作 岗 位 的 课 程 体 系 ,实 施 2 “ 段式 ” 教学 组织 模 式 。全 面 引入 行 业 、企 业标 准 ,构 分 建 基 于物 流职业 岗位 的专 业课 程体 系 ,推行 以真 实工作 任
1 引 言
广东 机 电职业 技术 学 院是一 所全 日制 公办 高等 职业 院
( ) 以广东 新邦 物 流 学 院 为 依 托 ,提 高社 会 服 务 水 5
平 。建设 一个 “ 联 网工程技 术 开 发 中心 ”,为 蓬勃 发 展 物
校 。我校 物 流管理 专 业 开 设 于 20 年 ,是 广 东 省 较 早 开 03 设该 专业 的高职 院校 之一 。经过 几年 的建设 与 发展 ,物 流 管理 专业 已成 为我 校重 点建 设专业 之 一 。我校 在物 流管 理 等 专业实 施 的 “ 主 体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双 绩 。本文 就我 校在 物流 管理 专业 实施 的双 主体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情况 进 行 总结 ,以探 讨 高 职物 流专 业 实 施 “ 企交 校 替 ,双主 体培 养 ” 的人才 培养 模式 的方 案 。
() 实施 “4”工程 , 设 校 内外 实训 实 习体 系。建 3 44 建 设4 个校 内 “ 、学 、做 ”一体化实训室 和 4家校 中厂 以及 教 4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以满足 专业人 才培 养 的需 要。使这 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二阶段准员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职物 流管理 专业 “ 阶段准 ’ 二 贝上 ~ 员工 ’ 工学结合 人才 培养模 式 的实 践 与探 索
朱 强 阎 子 刚
( 东 交通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6 0 广 o 5 ) 1
实 习基 地 协 议企 业参 加顶 岗实 习 。 企 业 和学 生 之 间 虽 没 有 正 式 的雇 用 合 同 关系 ,但 企 业 把学 生看 作 正 式员工 ,实行 与正 式员 工一样 的工作 要求 、管理 和薪 酬制度 。 每 年年 末是物 流企 业业务 高峰 期 ,也 是物 流企业 年 中招聘 用 工的高峰 时期 。从第 3学 年第 1学 期后 半 段开 始 ,通 过三 条渠道 ( 业来 校招聘 岗位 、毕业 企 生 自我 推荐就 业 岗位 、校外 紧密合 作型企 业和 物流 园 区的 中小物流 企业的用工 岗位 ) ,安排 与就业 同步 的毕 ( ( 国务 院关于大力 发展 职业教育决定》 和教育部 关 业顶 岗实 习。学 生毕业 实 习成绩 由校企双 方 人员共 同 于 关于 全面提高高 等职业 教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 评定 。“ 阶段准员工 ”顶岗实 习工学 交替进程方案 见 二 。 中都提 出要积极 推行订 单培 养 ,探 索工 学交替 、任 务 表 l 驱 动 、项 目导 向 、顶 岗实 习等有 利于增 强学生 能力 的 表1 “ 阶段 准 员工 ” 顶 岗实 习工 学 交替 进程 安 排 二 教学 模 式。在全 国范 围 内 ,国家 和省级 示范性 高 等职 第一学年 学校学期 寒假 l 学校学期 暑假 业 院校建设 工程 已经全 面启 动 。示范性 高等 职业 院校 第二学 年 2个学校学期 ( 校内一体化教学 )+1个生产顶 岗实习学期 建设 是 国家创 新和确 立高职 教育 类型 的龙头 工程 ,而 第三学 年 学校学期 毕业顶 岗实习 、 管理改善 暑 假 专业 改革 与建 设则是 示范性 高 等职业 院校建 设核 心 内 案例论文学期 容 之一 。 广东交通 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 专业于 2 0 0 6年 5 2. 内教 学与校 外顶 岗实 习有机衔接 校 月开始 实施 “ 工学结 合 ”教学 改革 ,经过两 年多 的实 根据物流服 务业工作对象 多而杂 、工作地理 范围 、 践 ,已先后有物流管理专业 8 个班级约 5 0 0 名学生上 岗 工 作方法 无 定法的特 点 ,校 内课程教 学 内容主要 集 中 在 基础性 和通 用性 知识和 技能 。学 生到校 外企 业参加 完成 了教学 实习任 务 。 顶 岗实 习前 ,在 校 内或在 企业 由校企 合作 共 同开展针 “ 阶段 准 员 工 ” 工学 结 合 人才 培 养 模 对 工作 岗位 的专 门知识和 技 能以及企 业生 产流 程 、管 二 式 的 内涵 理 制度 和文化 、安 全等 内容 的教学 ,实 现校 内学习过 基 于 高职 教 育 类 型 创 新 与 发 展 的 历 史性 任 务要 程和校 外顶 岗实 习过程有 效衔 接 。 5 要 求 学 生 完 成 与 毕 业 顶 岗实 习 同 步 的 管理 改 善 . 求 ,在对 粤港 澳 地 区 物 流 业发 展 需 求 进 行 了 大 量调 研 的基础上 ,我 们确立 了专 业改革 与建设 目标 。 即经 案 例 式 论 文 ,培 养 创 新 能 力 从 第 3学 年第 l学 期的后 半段开 始 ,安 排与 毕业 过 2~3年 的建设 ,构建 “ 阶段 准 员工 ”顶 岗实 习 二 为主要形 式的工 学结合 人 才培养模 式 ,完成 以 “ 养 顶 岗实习 同步 的管理改 善 案例式论 文 ,目的是训 练学 培 目标 能力 化 、课 程 内容 工 作化 、教学过 程行 动化 ”为 生综 合运 用所学 知识 、技 能从事 实 际工作 的能力 。在 目标 的 专 业课 程 体 系和 教 学 内容 的 改革 与建 设 ,校 顶 岗实 习期 间 ,针对 学生 参与 和实 践的物 流运营 一线 企 合 作 建 成 满 足顶 岗实 习和 一 体 化 教学 需 要 的 校 外 实 际 问题 ,由教师 、企业 人 员、学 生三方共 同确 定案 实 习基 地 建 设 和 校 内实 训 基 地 ,创 新 基于 学 习全 过 例 式毕业 论文 的题 目,学 生在学 校 和企业 双方 指导教 程表现和结果 的全方 位学生评价方法 。至 2 1 ,毕 师 的指导 下 ,深入 物流运 营一 线收 集信息 ,运 用所学 0 0年 业 生职 业 关 键 能 力 和综 合 素 质 得 到 充 分 发展 ,专 业 知识方法 、工具和 模型进 行分 析 ,制定有 效解 决实 际 人 才培 养 质 量 和 对 外服 务 水 平 有 明 显 提 升 ,专业 建 问题 的方 案 ,并对 解决方 案进 行评 价 。论 文 首先 由企 设 能 更好 地 服 务 于 粤 港澳 物 流 业 务 模 式 创 新 与 发展 业 指导 教师对 其论 文的 实用性 、有 效性 和可操 作性进 行评价 ,再 由学校教师从科学性 、创新性 、合理性 、先 对 高技 能 人 才 的需 求 。 1 “ 阶段 准 员工”顶 岗实 习工 学 交替进程 方案 进 性等 方面进 行评 价 ,结合 双方评 价确 定学 生毕业论 .二 物 流管理 专业 实施 的 “ 阶段 准员工 ”顶 岗实 习 文的成 绩 。 二 4 学生物流运 营管理职业素质和关键 能力培 养途径 . 的 主要 特 征 是 :学 生 第 二 学年 的 学 习 划分 为 3个 学 物 流运 营管理 高技 能人 才职 业关键 能力 构成及 其 期 ,其 中 1 学期 为顶 岗实 习学 期 ,学生 轮流 到校 外 个
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 ) 专 业 课 程 设 置 与 实 践脱 节 二
二 、高职 物流 专合 、 工 学 结 合 模 式 一
开设 了物 流专业 的高 职 院校 和物 流企业 之 间存在 一定
的 互 补 关 系 :教 师 能 为 解 决 企 业 中 的 技 术 问 题 提 供 智 力 支 持 ; 企 业 能 为 教 师 提 供 理 论 应 用 于 实 践 的 演 练 场 所 ,专 业
、
我 国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教 育 的 现 状
( ) 缺 乏 明 确 的 专 业 开 发 目标 一
普 通高 等教 育 的专业 开发 面 向学科 领 域 ,并 以学科 发 专业 的基 础上 转变 而来 ,物流 专业实 训设 施不 足 ,不 能满 展为导 向来设 置 专业 。高 职教 育 的专业 目标 是 为培 养高 技 足实 践教学 的要求 ,跟不 上职业教 育发展 的步伐 。 能人才 而设 置 的 ,其 专业 开发 应该 指 向应 用领 域 ,并 以市 场 需求 为导 向来设 置 专业 。 目前 ,物流 专业 开 发指 向物 流 业 的哪 个领域 并 不 十分清 晰 ,缺乏 对具 体物 流 岗位 的深 层
V 12 o. 1l
第 1 卷 第 1 期 2 2 N . AO Nl o1 u 2 NG GHER VOCATl Hl ONAL TECHNl CAL l Tl UT o URNAL NS T E J
高职物流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 式探索
口 高冰 蕊
( 渤海 大学 ,辽 宁 锦 州 1 1 1) 2 0 3
出 ,是 为 不 同 的 物 流 领 域 构 建 相 应 的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 以满 节 ,教 师 在 技 能 训 练 时 往 往 做 不 到 学 以 致 用 ,不 利 于 实 现 足 物 流 业 多 样 化 的 人 才 需 求 。完 善 高 职 物 流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学 生 与 工 作 岗 位 的 零 距 离 对 接 。
高职“工学交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高职“工学交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各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也日益扩大,企业对于高素质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物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须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本文通过对高职物流专业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实现“工学交替”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手段,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岗位素质和职业技能,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交替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前言:物流行业在我国的快速兴起,使得社会和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
而由于物流行业的操作性强的特点,企业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特点也比较偏重于实际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针对企业的现实需求来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以就业导向为教学目的培养更多符合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1. 高职院校实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1.1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缓解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当前,很多物流企业招聘的员工缺乏专业的物流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这与企业的实际操作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现象十分突出,这些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教学模式缺乏实践性。
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缺少一定的政策支持和统筹规划,再加上物流企业在此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效果不尽理想。
而企业想要获得高行业岗位素质的物流人才,以及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就是通过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
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物流人才,有效缓解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现象。
1.2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高素质物流人才的要求物流从业人员的岗位素质是影响和制约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物流人才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必备条件和内在素质要求。
浅谈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模式改革
■黎永祥 姚丹丹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随着全球化 经济的发展 和 中国加入wTo,我 国的社会经济不 断增 强,物流产业也随 着经济发展不 断壮 大。物流业的 飞速 发展 对人 才有 了 新 的要 求,现代 的物 流企业越 来越 需要具有较强的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和理 论知识过硬 的综合性物流专业人 才。高职 院校作 为培养物流人 才的主要教 育机构 ,要适应新的发展要 求对人才培养模式式不断的进行 改革 。本 文就现今存在教育 现状进行 分析 ,总结出 目前 的几项教 育模式改革措 施。供 大 家参考 关键词: 高职 院校 物 流管理 模式改革
物 流 管理 教 学管 理 可 以与 企 业推 行 “ 顶 岗实 习 ”制 度 ,因为 物流 管 理 专业 具有 更 强 的实 践 操作 能 力要 求 ,所 以后期 的工作 实 践 十
的改 革 ,改 善现 状 ,突 出 高职 院 校职 业 教 育 的特点 ,可 以从 以 下
三,创 业 计划 ,营销 策 略等 一 些关 于创 业 知 识 的
培 养 ,帮 助学 生 树 立强 烈 的创 业 意识 ,正确 的创业 意 向 ,紧 紧 围
绕 培 育创 业精 神 、创 业 知识 、创业 能 力 和 良好 商业 道 德 的经 营管
理 型人才 的素 质要 求来 调整 人才 培养 方案 ,为培 养人 才打好 基础 。 高职 物 流管 理专 业 实施 对 接教 育模 式 ,是 高 职 院校对 物 流管
人 才合 作 ,物 流 管理 专 业 的高 职 院校 以先关 的 企业 用 人订 单 为导 向 ,确 定 自己 的教学 目标 。成 立专 门 的物 流管理 校企 合作 委 员会 ,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设置思考
中图分类 号 : G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3 9 ( 0 2 1 — 1 2 0 1 7 — 1 8 2 1 ) 10 4 — 2
鉴 于 以上种种 问题 , 这里 仅针 对 高职 高 专 院校 物 流人 才 培 养 存 在 的 问题 , 合 笔 者 所 在 院 校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开 办 5年 结 现 代 物 流 业 作 为 生 产 性 服 务 业 , 越 来 越 多 的 人 所 熟 被 谈 知 与 认 可 。 现 代 物 流 的 渗 透 性 、 杂 性 、 学 性 、 统 性 极 以 来 人 才 培 养 及 教 学 方 面 的 经 验 , 谈 对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复 科 系 强 , 及 范 围广 , 务 环 节 多 , 以 说 是 作 为 连 接 生 产 与 消 业 人 才 培 养 和 课 程 体 系 设 置 的一 点想 法 。 涉 业 可 费 , 接 各 行 各 业 的 纽 带 而 存 在 。现 代 物 流 是 传 统 仓 储 与 2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 设 计 连 . 运 输 业 务 无 法 取 代 的 , 是 集 现 代 运 输 、 储 与 配 送 、 流 2 1 确 定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的 整体 思 路 它 仓 物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的 设 计 是 在 企 业 调 研 的 基 信 息 技 术 、 通 加 工 、 子 商 务 、 销 策 划 等 多 学 科 、 领 域 流 电 营 多 的 综 合 管 理 科 学 。 而 且 , 代 物 流 业 的 竞 争 己 从 低 端 的 价 础 上 , 与 物 流 相 关 的职 现 将 格 竞 争 转 向 高 端 供 应 链 条 与 链 条 之 间 整 体 实 力 的 竞 争 。 社 业 岗位进行 能力分析 与分解 , 出物 流技 能要 求 、 识 得 知 在 知 素 会 需 要 一 大 批 善 于 运 用 现 代 信 息 技 术 , 通 物 流 业 务 环 节 , 要 求 和 职 业 素 养 三 方 面 的 要 求 ; 能 力 、 识 、 质 分 析 的 精 深 谙 物 流 运 作 规 律 的管 理 人 才 。 基 础上确定人 才培养模式 、 目标 以 及 培 养 规 格 , 而 进 行 课 从 然 而 , 我 国从 事 物 流 各 环 节 业 务 的 工 作 人 员 中 , 正 程 设 置 、 排 教 学 进 度 以 及 课 程 教 学 计 划 , 且 进 一 步 进 行 在 真 安 并 接 受 过 物 流 专 业 教 育 的 很 少 , 得 物 流 技 术 及 供 应 链 管 理 师 资 队伍 建设 、 程 以及 教 材 建 设 、 内外 实 训 基 地 建 设 以 懂 课 校 思 想的人 非常少 , 能够从 战略 高度 对 物流 业 的 发展 做 整体 及 专 家 指 导 委 员 会 建 设 。 . 规 划 及 资 源 整 合 的 人 少 之 又 少 。也 就 是 说 , 物 流 人 才 培 22 确 定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的培 养 要 求 在 () 识 要 求 。 1知 养 这 个 梯 度 上 , 行 高 职 高 专 物 流 人 才 培 养 和 本 科 以 及 研 进 究 生 物 流 人 才 培 养 的 数 量 , 不 能 满 足 社 会 对 物 流 专 业 人 并 物流管理专业 要求学生掌 握现 代物 流管 理 的基 础知识 才 的需 求 , 流 人 才 的 紧 缺 已成 为 限 制 物 流 业 发 展 的 瓶 颈 。 与理论 ; 物 掌握运 输 、 仓储 、 配送 、 购 、 采 信息 、 营销 以及 流通 加 另 外 , 已 开 设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的 各 类 院 校 中 , 时 存 在 着 人 工 等 环 节 的基 础 知 识 与 理 论 ; 悉 管 理 职 能 、 济 分 析 、 在 同 熟 经 基 才供 给与市场 需求不 匹配 的现 象 。有些 在 学校 开设 物流 管 础 会 计 的 基 础 知 识 与 理 论 ; 有 与 专 业 相 关 的 外 语 基 本 知 具 具 网 理 专 业 之 前 , 没 有 进 行 严 谨 的 市 场 调 研 及 岗位 群 分 析 , 并 在 识 ; 有 计 算 机 基 础 知 识 、 络 技 术 以 及 物 流 技 术 等 方 面 的 培 养 人 才 的过 程 中 , 离 市 场 岗位 需 求 , 养 出 物 流 专 业 毕 基 本 知 识 。 脱 培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高 职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初 探
熊爱珍
( 鸡职 业技 术 学院 经济 管理 系 ,陕西 宝 宝鸡 7 11 ) 2 03
【 摘 要 】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 需要的 “ 精操作 能管理、懂经营 高素质技能型物流人才。本文从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出 发 ,基于工学结合 ,探索7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 键 词 】 高 职 ;物 流 管理 ;人才 培 养 关
新 形势 下 ,探 讨 高 职 人才 培 养 模 式 是高 职 教育 的基 本 问题 , 是进 … 步 完善 高 职物 流管 理 专业 办 学 的必 由之 路 。在 国家 大力 发 展职 业 教 育 ,提 高 高 等教 育质 量 的大 背 景 下 ,高职 院校 已 由扩 大 办学 规 模转 为 以加 强 内涵 建 设 ,进 一 步推 进 校 企合 作 ,工 学 结合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创 新 为重 点 。 新形 势 下 ,基 于 工 学 结合 ,积 极探 索高 职 人 才培 养 模 式 ,为 国家 培养 大 量 的 高素 质 技 能型 专 门人 才 意义 重大 。 高 职物 流管 理专 业人 才培 养现 状 现代 物流 业 已经成 为 国民经济 的支 柱和基 础性 产业 , 随着 社会 经济发展对 各层次的物流 人才需求 的急速 增长 ,我 国物流教育也得 到 了快速发展 。从2 0 年教 育部批准第 一个学校开设物 流专业的开始 至 02 今,全 国 已经 有5 0 0 多所高职 院校 开设 了物 流专业 , 目前物 流管理 专 业 已成 为高职院校 的热 门专业之一 。据 教育部 高校物 流专业教学 指导 委 员会 公布 的统计数据 ,到2 1年我 国大专 以上物 流人才需求量 为3 OO O 万至4 万人 ,在职 人员培 训需求达 到1 0 O 0 多万人 。高职物 流管理 专业 是培养物 流人才的重 要基地 ,但 由于开办时 间较 短,高职物流 管理专 业人才 培养 中还存在 一些 问题 :专业 建设思路模糊 、人才培养 方案定 位不清 、人才培养模 式与行业 需求 脱节 、课程 体系和教学 内容 设置不 尽合理 、师资力量 比较 薄弱、教材选 用及教学条件 等问题 。这些 问题 都制约 着高职物流人才 的培养 。 二 、工学结 合下 的 高职物 流 人才培 养方 案 高职 教 育 的发 展 要 求 不断 改 革和 创 新 人才 培 养 模 式 ,这 就 要 求 我 们深 刻 认 识 高职 教 育 人才 培 养 模式 的 内涵 , 以工 学 结合 为 核 心 , 坚持 以就业 为导 向, 以市 场 需 求 为原 则 , 以职 业 岗位 群 为 依 据 ,突 出职 业 素质 和 关 键 能力 ,构 建人 才 培 养模 式 。高职 教 育 人 才培 养 模 式主 要 包括 专 业 设 置 ,教 学模 式 ,课 程 体系 ,教 学设 计 和教 学 方法 等 构 成要 素 。它 回答 高 职教 育 “ 养什 么 样 人才 ”和 培 “怎样 培 养人 才 ”这 两个 根 本性 的 问题 。宝 鸡 职业 技 术 学 院物 流 管理 专 业 建设 中, 应 立足 宝 鸡 ,服 务 关 中天 水 经济 区 ,与华 宇 物 流 、蒙 牛 集 团 、陈仓 同物 流 园 区等 大 型物 流 企 业紧 密 合 作 ,共 同 探索 物 流 人才 培 养方 案 、建设 基 于 工 作过 程 系 统化 的课 程 体系 、 打造 双 师 结构 的 优秀 教 学 团 队 、共 建 生产 性 实 训基 地 、 开展 区域 技 能培 训 与技 术 服 务 ,将 物 流 管理 专业 建 设 成 为 院级 精 品专 业 和 西北地 区物 流行 业高 素 质技 能型人 才培 养基 地 根据 高职 教 育人 才 培 养特 征 ,不 断完 善 高 职人 才 培 养方 案 。 第一 ,高职 人 才 培养 应 体 现 以服 务 为 宗 旨的 基 本特 征 。学校 在 人 才培 养 过程 中必 须 与服 务 对象 合 作 , 掌握 人 才 需求 特 点 ,培 养 适 应 区域 经 济 与行 业 发 展 的专 门人才 。第 二 ,高 职 人才 培 养 应 体现 以市场 需 求 为导 向的 原则 。高职 教 育 是 就业 教 育 , 因而 高 职 必须 面 向 市场 ,增 强 市 场 意识 ,根据 市 场 对 人才 的需求 ,深 入 调研 , 科学 预 测 ,设 置 市 场 需要 ,具有 发 展潜 力 的专 业 。 第三 ,高职 人 才培 养 应 体现 以能 力 为主 线 的特 色 。学校 在 人 才 培养 中应 注 意人 才 生存 能 力 、应 变 能 力 、职 业 能力 、创 新与 创 业 能 力 的培 养 ,构 建 以培 养 学生 能 力 为 主线 的 人 才培 养模 式 ,按 知 识 能力 和 职 业能 力要 求安 排教 育过程 ,教学 内容和 教 学方法 。 三 、工 学结合 下 的高职 物流 人才 培养 模式 人才 培 养 模 式构 建 是 一项 系 统 工程 ,在 人 才培 养 中 ,要大 胆 创新 ,积极 探 索 切 实可 行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确 定办 学 定 位 一制 定 人才 培养 方 案 一 规划 适 合 工学 结 合 需要 的人 才 培养 进 程 ( 划 ) 计 基 于 工作 过 程 开发 核 心 课程 一根 据 高职 学 生 能 力培 养 要 求遴 选 适 合 的教 学 方 法 和手 段 一 制定 督 导 机制 一规 范 包括 学校 和 用人 单 位 在 内教 育 教 学质 量 评 价 体系 。 以专业 建 设 总 体 思路 为 指 导 , 以 市场 需求 为 导 向 ,按 照 专 业高 素 质 高技 能人 才 职业 素 质 和职 业 能 力 培养 要 求 ,不 断 加 强与 企 业 的 深 度合 作 ,创 新 “ 融 合 ” 的人 五 才 培养 模 式 , “ 融 合 ”是 “ 才培 养 与 企业 需求 相 融 合 ,教 学 五 人 过程 与工 作 过程 相 融 合 ,专 业 能 力 与职 业 能 力相 融 合 , 专业 教 师 与 能工 巧 匠相 融 合 ,理 论 教 学 与 实践 教 学 相融 合 ”。构 建 “ 段 三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年 颁布 的 《 家 中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国
域物流发展 的特点 , 与政府 、 行业 、 企业或者社会团
体相结合 , 在校内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中心 , 引
高高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若 干 意 见 》( 高 教
[0 6 1 2 0 ]6号) 出: 指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 , 突出实践能
力培养 , 革人 才 培养 模 式 ; 强 实 训 、 习基 地 建 改 加 实 设是 高等 职业 院校 改善 办学 条件 、 彰显 办学 特 色 、 提 高教 学质 量 的重点 ; 等 职 业 院 校要 按 照教 育 规 律 高
中图 分 类 号 : 6 2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6 4 2 1 )3— 0 7— 3 17 2 0 (0 1 0 0 7 0 、
20 0 6年 1 1月 1 6日教育 部 出 台的 《 于 全 面提 关
家职业 标 准和 岗位 要 求 为 考评 指 标 的课 程 体 系 , 突
2 1 第 3期 0 1年
江 苏 经 贸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总第 9 5期
基 于 工 学 结合 的高 职 物 流 管 理 实 践 教 学 模 式 探 索
丁 天 明
( 苏经贸职业技术学 院 江 工 商管 理 系 , 苏 江 南京 2 16 ) 1 18
摘
要 :加强 实训 、 实习基地 建设是 高等职业院校 改善 办学条件 、 彰显 办学特 色、 高教 育教 学质量的关键 。校 内生产性 提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三进三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场, 进行体验式见习。学院组织学生
到物 流企 业进行 现 场教 学 , 聘请 企 业 技术 骨干讲 解 和指导 现 场操 作训 练 。 例 如 ,仓 储 管理 实务 ” “ 流 设 施 “ 和 物
设备 ” 的部分 课程 在杭 州联 华华 商 物
岗位技能特点的精品课程2 门、教材
1余 部 。 O ( ) 立 相 对稳 定 的专 兼 职 教 三 建 师队伍
能工巧 匠在物流人 才培 养 中的作 用。 学校 专兼结合 、 师结构 的教学 团 队 双 在 行 业 企 业 内 已 有 了 一 定 的 知 名
度。
( ) 好 校 企 合 作 和 校 内 外 实 四 做
上 , 业生 初 次就业 率保 持 在9%以 毕 7
上 ,0 5 2 0 和 20 年 毕 业 生 的职 2 0 、0 6 0 7
结 合 、 三进 三 出” 才培 养 模式 ; “ 人 建
训 基 地 的 建 设
新 建 和 改 扩 建 6 紧 扣 浙 江 省 个
利 用 专业 师 资 优势 努 力 服 务 社 会 。例 如 ,06 由学校 教 师 主 持 , 20 年 企业 人 员 参与 的 《 鲜加 工 配 送 中 生
“
一 .
容, 构建以物流岗位工作过程为特色
的项 目课 程 体 系 。校 企 共 建项 目课 程 , 化课程改革 , 深 建设 核 心 课程 和 配 套教 材 。建设共 享 型专 业资 源库 , 为学 生的 主动式 、 作式 、 协 研究 型 、 自 主 型学 习 以及. 同层 次 物 流技 能 人 不 才 的职 前 培训 和职 后 提 升提 供 学 习 于工学 结合 的精 品课程 与 教材 , 后 先
通过 教师 到企 业锻 炼 、 企业 引 从
高职物流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排方面 , 应选择假期 统一进行安排 。 广西师范学 院国贸 专业在第二个 学年的暑假期 间 ,安排部分学 生到越南 或泰国等东盟 国家进行相应 的认识 实习 ,取得 了较好 的实践 效果 ,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较 大提 高及专业知 识得 以拓展 。在专业素质拓展实习 中, 现方式 主要采 实 取强化 式和渐进式 : 首先 , 中学生在 国际贸易模拟实 集 验室 进行 网上模 拟 贸易 流程 的操 作及 相 应 的单 证 练 习, 以提高专业 技能 ; 次 , 中或分散 地让学 生进入 其 集 从事外 贸管理和运作 的单位 去体验和感受真实 的贸易 环境 ; 再次 , 在条件 允许 的情 况下 , 励学 生跨越 国界 鼓 进行专业素质 的拓展实训 , 过深入不 同的东盟 国家 , 通 亲身感受不 同东盟 国家经济发展状况 ,以了解不 同 国 家 国际贸易发 展的历 史及现状 、通行 贸易规则及 贸易 惯例 。在毕业实习方 面, 让学生进入从 事外 贸管理和运 作 的实 习单位 , 三个 实习系列积 累的专业 知识 、 把前 专 业技能 和专业素质进行综合提升 。此外 , 鼓励学生在适 当的时机进行外贸职业资格认证考试 。
一
、
相应 的课程体 系和实 践性教学系列提高学 生综 合素质 为基础 , 同时特别加强学生 的专业素质培养 。 按照上述
原则 , 地方类院校国贸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系列应包括
专业基础课程 实习 、 专业知识认识实 习 、 业知识素质 专 拓展实 习及毕 业实习 四个部分 ,分别对应 综合素质和 专业素质培养 。翻 2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 。 . 地方类院校国贸专业实践 性 教学 模式应 加强创新 ,由浅入深 地逐步增强学生实 践能力 , 以强化 国贸专业 的地方 区域特色 : 在课程 内容 实习系列 , 在平时 的教学过程 中, 必须采取渐进式 的实 现方式提高学生 的综 合素质 ,在 国贸专业 的各 门专 业 课程及专业选修课程 的教学过程 中,尽可能地选取 与 相关 的专业 内容进行课程 实习活动 。实 习内容 的选 取 应相对宽泛 ,以重点 培养学 生思维能力 和动手 能力 为 基本 目标 。在实践方 面应尽可能给学生足够 的时间和 空间, 让学生通过互联 网 、 会调查等形式进行 实习和 社 实训活动 ,增强学生 在专业知识方面 的应用 及处理能 力 。在实习形式上应采取短期形式为主 , 也可以选取正 、 常教学课 时, 安排在国际贸易模拟实验室进行 。 在专业认 识实习 的教学行 动中 ,结合相关专业知 识进行 强化实习教学 ,在实 习内容选 取方面应选择 与 专业 密切相关 的 内容 ,在实 习形式上 以社会调查和参 观企业 为主 , 重点注重学生的专业认识培养 。在时间安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次要 岗位 及
岗 位耕
从 书 大型 货 零售 商场 、 商业 业 的物 流 作 : [
从 事 大 外 贸 公 刊 、进 … r公 刊及 贸易公 刊 等部 门的物 流 丁 作 。 1
3 2 基 于 工作流 程 的课 程 设 置 .
作, 而且 起薪标 准 也相 对 会 高于 无 证 书 的毕 业 生 。我
3 4 深入开 展校 企 合作 . 需 求 的 高技 能 型人才 。 我 校运 用基 于 工作 流 程 的课 程设 置理 念 , 业 物 企 工 学结 合 的人 才 培 养模 式 决 定 了 必 须 开 展 校 企
流专 业 方 向 的课 程 设 置 围绕 生 产 制 造 型 企 业 的工 作 合 作 的培养 方 式 。河 南 机 电高 等 专 科 学 校 物 流 管 理 流程 进 行 , 采 购— — 生 产—— 仓 储 —— 运 输 、 送 专 业依 托学 校 成 立 的 由众 多 企 业 界 人 士参 与 的 物 流 以 配 以 为线 索 展 开 , 据 线 索 按 先 后 顺 序 在 各 学 期 中 设 置 管理专 业 建 设 委 员 会 , 此 为 纽 带 搭 建 校 企 合 作 平 根 加 《 购管 理 实务 》 《 产 运 作 管 理 》、 物 流 仓 储 管 理 台 , 强学 生 的生产 实 习和 社会 实 践 。 这 主要 集 中在 采 、生 《 六 可 实务 》 《 流运 输 管 理 实 务 》 《 流 配 送 实 务 》 课 第五 、 学 期 , 以保 证 在 校 生 至 少 有 半 年 时 间 到 企 、物 、物 等 程 为核 心 主干课 程 , 他 相关 课 程 以工 作 流 程 为依 据 业等用 人 单 位 顶 岗实 习。我 校 物 流 管 理 专 业 开 展 的 其 校企合 作 , 表 现 在 : 1 企 业 负 责人 将 作 为兼 职 教 还 () 开设 , 务 于核 心 主干 课 程 。 服 3 3 职 业 资格 证 书 的获 取 . 师 , 学生 在校 阶 段 的理论 学 习授课 ;2 学 校 专 业 教 对 () 基 于 工学 结 合 的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是 以就 业 为 导 向 师将 针 对企业 在 经 营 过 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给 予 适 当 的 () 开 的。实 践 经验 表 明 , 人 单 位 在招 聘 应 届 毕 业 生 时 , 理论 指导 ; 3 校企 合 作 , 展有 关 物流 方 面 的科 研 课 用
基于项目法的工学结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个 ,不要贪多 ,应把着 眼点放在加深合作方 面。
2 . 3 培 养专兼结合 的物 流师资队伍 。一支专兼结合 的 “ 双师型 ”师资 队伍 是实现高职物流管理 专业 人才培养成功 的根本保证 。师资 队伍 的建设 可 以从两个方 面人 手 ,一方面是专职 的物流教师 的培养 ,另一方 面是兼职教 师的引
进行校企合作 必须找准双方 的共 同点 ,为了找准共 同点 ,必须建立 以下机制 :互 惠共赢 的利益驱动机制 ,高 职院校要 主动为合作企业服 务 ,如为企业培训员工 ,为合作 企业提供研 发支持 等 ,企业为学生 提供实 习岗位 ,分 担实训任 务和实训基地运行成本 ,择优选择或推荐学 生就业 ;保 障激励 机制 ,高校要从学校 、分 院 、教研室 各个
训资 源与教 学需要 不匹配 。
1 . 4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由于我 国高校物流管 理专业出现较 晚 ,现有 的师资专业知识不适应物
流管 理教学 的需要 ,物流师资大多是从经 济学 、管理学 、营销 学或其它 学科专业教 师转型过来 ,队伍 年轻化 ,4 0 岁 以下的老师 占到近 7 5 %。而且 物流管理专业知识 不足 ,甚至是边学边 教 、边 教边学 。同时物流管理 师资专业技
双师 素质培训班 的学 习。另外高校应建立物 流教 师到企业挂职锻炼 的机制 ,如让 物流教师每 2 ~ 3年应在企业 里] 一
作半 年 ,让 老师们切身体验 一线企业 的经 营管理 ,吸收一线 的操作 经验 。当然 如何操作 ,还有很多工作需 要去细 化 ,同时要解决教 师到企 业挂职后给教学上带来的师资紧张问题 。 兼 职教 师的引进方 面 ,高校应 建立兼职教师 引进及 管理 的机 制 ,从物流行 业聘请具有 丰富实践经 验的高层管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摘要:结合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存在的问题,力求对进一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物流行业、物流企业、高职院校提供物流人才培养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物流管理专业1、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提出,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
[1]教育部教职成[2011]6号文件指出,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新机制,指导推动学校和企业创新校企合作制度,积极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切入点。
全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围绕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各显神通,摸索着前行,已经取得不同大小的成绩。
目前最主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式有:(1)“厂中校,校中厂”模式:这种模式是学校本着“既出人才又出产品”、“以校办厂,以厂养校”的原则创办自己的企业,旨在通过这种模式形成自己的系列产品和技术优势;(2)“2+1订单班”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接受2年的学习+企业接受1年的实践教育;(3)项目合作模式:企与学校双方本着互利的原则,通过项目合作的形式建立产教结合的关系;(4)委托培养模式:该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委托培养和定向培养,以解决企业对各种人才的急需。
2、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问题2.1 人才培养模式行业认可度不高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物流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但是貌似行业并不认可。
据2010年XXXX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调查显示,58%的物流毕业生从事物流相关行业工作,多数学生在私营或民营企业工作。
在对企业的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于应届毕业生并不看好,76%的应届毕业生在进入岗位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或者是“师徒方式”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9期(下转第214页)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魏波(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31)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中是提升其整体办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改革高职物流教学的基本手段。
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方面展开研究,并对院校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用加以分析,以此来更好地推行此培养模式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中的运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者简介:魏波(1979),男,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物流工程技术应用与教学研究。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在我国的基本情况随着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物流业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与热点,物流业的发展水平也被大多数人作为评定此地区经济实力的基本点,据相关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大约有近五百所高职院校已经开办了物流专业,而在校学生也达到了近15万人。
以我国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教育的基本发展史来分析,大部分院校的物流专业均是从交通运输管理、物资管理以及商业储运等相关专业演变而来,为此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具体如下:(1)物流学科的课程体系与理论研究相对落后。
尽管当前我国物流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于物流理论的学科体系创建还十分欠缺,大部分均以国外引进为主,并未创建一套与我国具体情况相适应的完整现代物流理论体系。
就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物流课程体系来看,主要包含了市场营销、管理学基础、会计学、运输管理、统计学、商品学、物流管理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仓储与配送、经济法等,从这些开设的课程来看均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较为重视,这与我国企业发展的基本需要还不能完全适应。
(2)师资队伍水平以及教育经费有待提高。
我国物流教育与国外相比起步比较晚,如今我国高职院校大部分从事专业教育方面的教师通常是从计算机、管理、经济等专业转行而来,物流知识不全面、不系统、不扎实,同时也欠缺物流实践经验。
物流专业具有较强的实务性,除了需要具备相应的硬件设施,还要求一定的实践教学,为此,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与企业合作,或者创建相应的实训基地,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经费才能得以实现,一些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不是在交通运输管理、物资管理等专业的基础上创建起来,就是通过吸引外来师资而重新开设的,因此,建设实习基地方面具有较大的难度,在这种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
(3)物流专业教育未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突显出来。
大部分职业教育在办学的过程均未将其特色突显出来,无法真正满足实际的需要。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培养具备技能型与应用型的人才,而就我国高职物流专业的开设情况来看,大部分均是从商业、物资、仓储以及运输等行业相关的职业院校对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得来的,对于某些方面也将使得此专业与传统专业之间的依托关系展现出来,未完全脱离本体展现出物流的基本理念。
与此同时,我国高职教育模式也是根据传统学历教育发展而来,对于实践性教学方面的投入力度还未达到相应的标准,为此,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以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也未能完整的体现出来。
2实施方式(1)以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创建相应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主要起点在于工作与职业,为此,课程建设的基本依据一般以职业能力标准为主,通过分析物流企业、政府机构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对于物流市场人才的具体需求,再评估院校已经开展的课程体系,对物流管理的具体岗位进行梳理,同时对于典型的工作任务加以归纳,序化职业与知识能力,最终使得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变得更加完善。
其主线可以为具体的业务流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施教学,从而创建与市场人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2)根据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队伍得以提升。
优良的“双师素质”老师可洞悉物流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他们能够及时掌握岗位的具体信息,从而更好的把控好人才培养的大致方向,从而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符的课程体系。
基于此,首先可以大力推行双向培养、双岗交替以及双方联动的教师队伍建设模式,即企业技术岗位与院校教学双向培养模式、企业挂职岗位锻炼与教学岗位双岗交替培养模式、企业与院校双方联动的培养机制。
创建企业与院校共同参与的师资协调小组,以此来协调并组织企业与院校双方的师资培养。
其次,展开又是素质提升工程,全方位的贯彻一师一个制度,提升高职教师的双师素质,分批次、有计划的让在职老师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以此来提升老师的实践能力,鼓励院校中的专任老师选择与院校合作的物流企业展开实践锻炼,让他们更好的投入至实践学习中,系统且全面的研究物流企业的技术研发、物流仓储以及售后服务等基本情况,从而提升老师的职业技能水平与实践能力,在企业中,老师还可运用自身具备的理论知识来帮助相关企业制定有效的物流方案、展开市场调研、实习指导等工作,这能更好实现校企合作的基本目标。
最后,可在院校中聘请一些企业优秀的专业人员以及专家以不同的方式(如专题讲座等)对在校学生进行授课,从而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变得更加丰富。
(3)以企业管理理念为基础,创建校内实训基地真实的实操环境。
根据企业的形象对系统标准加以识别,对物流校内的2122017年第9期作者简介:周铃(1988-)女,常德桃源人,大学本科,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研究、人力资源管理。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挑战与对策研究周铃(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衡阳421002)摘要: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主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培养人才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内容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不断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需要从思政教育工作的问题出发,文章结合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新形势;思政工作;挑战与对策1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1)信息多元化的挑战。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高职院校中就可以接触越来越多的信息。
在高职院校发展的过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不仅要符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还要重视从学生本身的情况出发,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外,也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品德。
在全球化经济的趋势下,科学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社会中交织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出现在大学生面前,对于一些自制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无法有效的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就容易误入歧途。
很多大学生在参与网络游戏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甚至放弃了学业,因此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2)学生观念差异性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变革的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已经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
在高职院校中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而且很少会存在利益的冲突,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经济上的问题比较少。
但是在不同观念父母的影响下,学生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都存在差异,所以也增加了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难度。
为了更好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员以及相关的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3)思政教育工作本身的挑战。
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因素有教师、学生、思政教材、实践场所等。
思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很多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因为缺乏有能力的思政教育者而止步不前。
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而且没有足够新的教育理念,导致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有效的进行。
高职院校缺乏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尤其是在简化教育过程的同时忽视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1)教育主体认识不到位。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开设思政课程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大部分的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的目标,完成教学计划中的内容,都会在课堂上采用快速讲解知识的方式,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无法保证学生真正的学到相关的知识,导致思政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
(2)出现了教、育分离的现象。
教师除了为学生讲授知识以外,也要重视“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但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讲述课程,没有真正地做到育人。
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传递,不认为育人也是思政教育的内容之一。
(3)教育格局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领导和思政教师都没有认识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家庭则认为思政教育是学校负责的工作,学校对家庭教育也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分裂,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容易导致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不到位。
(4)思政教育课程形式单一。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单一的讲课形式,因此课堂内容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积极性。
教师在思政教育课堂上很少使用现代教育手段,只是完成单向的知识教学。
此外,教师不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缺乏实践教学的安排。
这种教育形式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策略3.1逐步建立与新时代相适应的思政教育新模式(1)由封闭转向开放。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封闭式的缺点,这种封闭性与当今多元化的时代十分不符。
为了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要求学校以及教师都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认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且选择开放式的教育模式来应对思政教育的挑战,提高学生抵抗不良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正视不同的信息,提高对信息的甄别能力。
(2)由灌输转向引导。
随着现代信息手段的发展,学生用于网络的时间越来越多,这种情况虽然增加了思政教育开展的难度,但是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当代学生的这一特点开展教育。
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多,教师也可以观察学生关注的信息,引导学生接触正能量的信息,并且引导学生掌握查阅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上网浏览信息时就会更加高效,同时也可以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由认识转向践行。
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除此以外,也要重视实践的意义。
学生对于一些社会现象不了解,就会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产生错误的想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引领学生参与健康的社会实践,使学生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
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