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技工学校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教育机构,通过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实践经验,帮助他们快速就业和融入社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技工学校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创新和改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通过将工程技术知识和技术技能融入到技工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培养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技工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教育与就业的紧密结合。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探讨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技工学校的发展现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案例分析以及实施该模式的挑战与对策,可以为技工学校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技工教育向更加高效和有效的方向发展。
1.2 研究意义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技工教育的转型升级。
传统的技工学校往往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而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无法进行有效解决。
通过引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提高技工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竞争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对于综合素质较高、能够适应多样化需求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既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又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升就业竞争力。
研究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推动技工教育的创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社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深入探讨这一模式的实施效果和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工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
下面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为例,详细介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方面,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学注重基础学科教学,提供一系列核心课程。
此外,还添加一些应用技术、实用技能的课程,如工程实践、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
另一方面,高校积极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环境。
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验楼、实验室,购买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操作、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高校也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并进行实践操作,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模式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符合实际需求。
其次,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应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
再次,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模式的实施,能够培养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该模式也为我国的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因此,应积极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新型人才培养的四大模式
新型人才培养的四大模式新型人才培养的四大模式是指在当今时代,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从传统模式转变为新型模式。
这四大模式分别是工学结合型、产学研结合型、国际合作型和在线教育型。
下面将对每个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工学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将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合作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真实的工作体验。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其次是产学研结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强调产业界、学术界和科研界的深度合作,通过将企业实际问题引入学校教学和科研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参与到实际研究中去,深入了解相关产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这种模式可以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人才。
第三是国际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密切,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成为迫切需求。
国际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国外高校和企业合作,引进国外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学生可以参与到国际项目中去,与国外的学生合作学习和研究,拓宽自己的国际视野。
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
最后是在线教育型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在线教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
在线教育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服务。
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使教育更加个性化和灵活化。
在线教育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
总体来说,新型人才培养的四大模式代表了当今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
工学结合型、产学研结合型和国际合作型模式强调实践能力培养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
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摘要:一、背景分析二、目标设定三、实施策略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五、评价与反馈机制六、保障措施七、预期成效正文: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
为此,我国提出了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二、目标设定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实现以下目标:一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具有竞争力;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三是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施策略1.深化校企合作,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提升技能。
2.优化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践性教学。
3.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应紧密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学方法上,采用项目制、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五、评价与反馈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教师、企业等多方反馈作用,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大对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扶持力度。
2.经费保障,确保项目实施所需的资金投入。
3.校企协同,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七、预期成效通过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有望实现以下成效:一是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二是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三是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总之,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产业发展需求。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作为当今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已经在一些高校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探索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是一种立足于产业发展需求,注重专业能力及素质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具体来说,工学结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双元育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是一个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的育人理念,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 教学环节的创新在实施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时,教学环节的创新是关键。
教师需要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工程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学校需要加大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中进行实地操作和项目实践,从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3. 课程体系的优化对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是实施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校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体系,加强对实践课程和工程实践项目的设置,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需要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只有真正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实践教学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学领域作为一种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尤为重要。
为了培养出更好的工学人才,需要采取一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工学领域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其次,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实际问题,通过思考和实际操作,他们可以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实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实践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点实践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实践教学打下基础。
而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实践教学应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在实践中应该面对实际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最后,实践教学应注重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来分享资源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也应该培养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尝试新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问题。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种方法为了更好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建立实践基地和实验室。
学校可以建立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践基地和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和设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针对现代工业的要求,将工程应用技术和实践技能与理论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实践教育。
采用“产教融合”、“实践第一”的教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业实践、课程设计等各种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强化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
2.理论性教育。
除了基本理论知识外,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科学研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3.人才培养模式。
综合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实践实习的机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目标是产生全面发展而有实践能力的学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积极的作用。
浅析“工学结合、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 学结合为切人点 ,将 职业标 准 、技术标准融 入教学 内容 , 将工作规范 , 管理规范融入教学过程 , 通过认识 实习一 项 目化教学一顶 岗实 习工 学交 替 ,提高学生职业 能力 ,促进 课程 内容 与职业标准对接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
依托专业 建设理事会开展校企 合作 ,融合企业职业 能力 目标 和学 校知识能力 目标 ,创新人 才培养模式 ,制定课程 标
准 ,组织教学 内容。 以 “ 工学结合 ”为切入点 ,引入企业标
性 教学任务 ,素质拓 展课 程为综合 素质 提高提供保 障,专业 核心课程是培养 分析 岗位核心专业 能力的课程 ,突 出分 析岗
四、“ 工学结合 、能力递进”人才模式 的实施流程
业操作能力一 综合素质能力 的递进 与提 升 ,既要提高学生 的 供 体验完整工作过程 的学习机会 ,逐步 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 人职能力 ,又要保障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 的潜力 。
三、“ 工 学结合 、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过程
充分利 用 “ 化工 职教集 团 ”搭 建 的校 企深度 合作平 台 , 与多家企业 开展研讨 、调研 ,探索形成 了 “ 工学结合 、能力 递进 ”的人才 培养模式。 围绕 “ 一条 主线 ,二个步骤 ,四个
学结合 、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本 文从 其设计理念 、设计 思路 、形成过程 、实施 过程 和 实施保 障几方 面进 行
详 细 阐述 ,与 同行 交流 研 讨 。
关键词 : 工学结合
能力递进
人 才培养模式
创新
【 中图分类号 】 G【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 0 0 8 — 1 2 1 6( 2 0 1 5 ) 0 6 0 — 0 0 5 7 — 0 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发展迅速,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
然而,传统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
为了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我们提出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二、目标1.提高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加强工程教育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内容1.课程设置a.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增加实验课程的学时,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
b.引入专业实训课程,鼓励学生参与真实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设置工程实践基地,提供实践环境和设施,让学生能够参与工程项目的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增强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
2.教学方法a.引入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学习和分析真实案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b.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项目,通过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能力。
3.实践环节a.加强工程实训环节,将实践技能培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b.推动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c.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能够接触真实工作环境,增强实践经验。
4.师资队伍建设a.提供教师培训,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b.建立专家顾问团队,引入相关领域的专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
c.加强和企业的合作,邀请企业工程师来校授课和开设实践讲座,增加学生与企业实际工作的接触。
四、实施步骤1.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和内容。
2.建立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方案,协调各方面资源。
3.逐步进行试点,选择一些重点专业进行试点,总结经验。
4.改进方案,根据试点的实际情况和效果,对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产学融合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产学融合发展
产学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学融合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学融合成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
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为产学融合的关键环节,更是为产学融合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产学融合的概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以及该模式对产学融合发展的促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学融合概述产学融合是指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密切合作,通过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产学融合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突破现有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复杂场景的能力。
3.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产业界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
4.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实践经验和技能,就业市场具有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产业的需求。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产学融合发展的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产学融合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加强产学合作。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加深合作程度,为产学融合提供更多的机遇与平台。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应用科技成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3.增强创新意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产学融合提供更多的创新动力。
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摘要】"产教融合,工学结合"是当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理念。
本文首先阐述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性,指出产业与教育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
探讨了工学结合的意义,指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接着,分析了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强调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的重要性。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成功经验。
提出实施方法,包括加强产业与教育的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等。
总结指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未来有望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子商务人才。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促进更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关键词】电子商务,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点,案例分析,实施方法,总结,展望1. 引言1.1 概述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活动的行为,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商业模式之一。
随着电子商务行业的迅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电子商务人才,产教融合和工学结合的模式变得越来越重要。
产教融合是指企业与高校之间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工学结合则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掌握实践技能。
这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基于“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提供一些新思路和借鉴。
2. 正文2.1 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产教融合是指产业界与教育界合作共进,通过共同合作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在电子商务领域,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教融合能够有效缩短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距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够真实地感受到行业的需求和趋势。
产教融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学校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合作,将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下面将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而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项目的实施与实践。
这样的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可以提供实践实训场地和设备,并提供实际项目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同时,学校与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能力。
再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缩短学生的就业周期。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适应工作环境,并能够快速地投入到工作中,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和时间。
同时,企业在校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施岗位培训,提前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推荐。
最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科研人员到学校就读和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课堂学习和 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定期到企业实习,了 解实际工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成果展示
通过工学结合模式,该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企业满 意度也大幅提升。同时,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关系,共同推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成功案例二:某企业的校企合作实践
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是根据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将相 关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个领域,以便于组织教学。学习领 域的划分应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注重知识与技能的结合。
职业能力及其形成过程
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形成过程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和多种途径。在学校教育中,可以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 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实训、实践等方式,进一步提高自己 的职业能力。
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 式
• 引言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政策与制度
保障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
01
引言
背景介绍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经 验,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企业与高 校深度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实现资 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可 以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增强 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0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相关实践经验。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随着科技和工程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单纯地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强调了实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
通过与企业、工程项目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贴近实际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已经在一些高校得到了有效验证。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1. 实践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工程中。
通过实践项目的进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加深对工程实践的理解。
2. 实习实训:学校开设一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习实训课程。
通过到企业实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并学习到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
3. 双师型教师:学校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教师,与学校教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它将工学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工学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工程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这种积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更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实践经验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课程设置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非常重要。
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开设与实际需求相符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教学方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
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国际交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对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高度全球化的时代,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展示其成功经验。
首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备技术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工学领域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国际交流合作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可以接触不同国家的技术与工程领域,了解其先进的技术理念与实践经验。
这样的交流促进了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使其具备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国际交流中,学生接触到了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拓宽了视野与思维方式。
这样的经历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全球思维的人才。
在工程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意味着合作伙伴之间需要能够克服文化差异,协同工作。
通过国际交流培养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再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使得学生接触到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工业发展。
通过与国际优秀人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国内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同时,通过合作研究和创新,还能够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工程师,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支持。
最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交流项目,如海外交流学习计划、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有机会赴世界著名大学交流学习,并参与国际合作研究。
这些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技术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并为学校与国际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才培养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模式
人才培养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模式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快速进步,工学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现有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意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是指将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偏重于学术研究,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际工程项目,学习实践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学科融合和创新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的模式要求学生跨学科学习,既要掌握工程技术的实践知识,又要拥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第二部分:现有困境分析虽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是割裂的。
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
这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无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教学科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因此,他们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机会和指导。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改革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校可以设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习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什么是工学结合
什么是工学结合1、工作与学习结合2、教育与生产结合3、学校与企业结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当今世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两种典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借鉴:第一,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制”形式;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通常是私营的中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在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公立的中接受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在内的义务教育;其内涵是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企业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一种成功的职教模式;第二,英国“证书模式”与“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英国制定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起NVQ、GNVQ 和普通教育三种证书等值、互换机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三条可供选择的通道.将职业资格等级与工作岗位及证书的等级大学学位联系起来;德国和英国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和启发作用;我国高职院校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产学研结合”、“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模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学术界对几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界定不一,因此,对几种人才培养模式尤其是对“工学结合”模式进行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借鉴德国“双元制”等国际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育人思想,符合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自身特点的专业教学模式,在“校企结合”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性提出的新模式;2.突破传统的单向思维模式,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突破学校传统的教学单向思维模式,在不违背人才培养基本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与企业共建合作型的实训基地、就业基地;使合作教学与学生就业直接紧密联系,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使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3.注重做实基础,拓展知识,构筑职业生涯的素质平台注重做实基础,强调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地位,把综合素质教育提升到与理论传授和技能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把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终生职业教育的基石,构筑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人格、知识、能力平台;4.促进了教学管理思想和模式的改变学校逐步建立起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的新型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个性发挥和自我塑造,实行第二专业技能辅修制度;逐步降低管理重心,把“工学结合”教育改革方案落实到基层教学单位;建立具有协调运作机制、能快捷准确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管理体制;一、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具体地说就是为所依托的区域行业企业服务;高职院校因企业的生存发展而生存发展;没有行业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就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撑,高职院校也无法按照企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来实施人才培养工作;没有企业和行业的参与,更无从谈起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实践;因此,要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必须和行业企业建立密切的“血缘”关系,把学校融入行业企业之中,把行业企业的理念和文化引入学院,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操作,才能真正实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贯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设计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院校如何制定一个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方案在某种意义讲是学院和专业的“宪法”,是学院建设特别是专业建设主要核心内容;而要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必须贯彻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1.从分析学生未来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入手,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必须根据企业提出的学生就业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学生未来的就业岗位是什么,岗位能力要求是什么,岗位核心能力是什么;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由企业人员参加,以企业人员为主,在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岗位能力分解,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基本岗位能力,岗位核心能力,从而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2.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3.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职业教育规律特点和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重心,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 4.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逐步确立以能力考核为重点的工学结合考核方式方法;即取消过去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建立A过程考核、B项目考核、C实践和作品考核、D结业测试等若干种新的工学结合的考核方式方法;并且在考核方式方法中尽量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或以行业企业评价为主;5.按照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求所有的专业都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结合理论教学尽可能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达到工厂、车间、工艺、操作的真实技术要求的教学目的;在此基础上,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设计足够的时间来保证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训,按照1:1学制时间比例顶岗实习;由于确定了企业参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和与企业共同定岗位、定能力、定课程、定模块、定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式,实实在在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整体设计优化教学、实训、实习、就业等人才培养环节,达到企业满意,学生接受,老师认可,社会肯定;三、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关键是必须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学院老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在教学运行过程中要把工学结合的思想和理念贯穿在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当中;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求每个专业在每一门课程中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都要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各个教学单元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理论老师讲授、企业人员讲授等环节,并填写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表;从而达到真正解决“教什么what,谁来教who,在哪教where,怎么教how”的问题;深刻认识工学结合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1.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学校教育虽能在操作素质、操作技能等方面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人才,但在操作经验、工作态度、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方面不能进行有效培训,难以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所以世界各国兴办职业教育遵循的一个普遍规律是通过教育与产业的结合使教育世界与职业世界实现有效地沟通;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训对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能够感受到企业工作的职业氛围,有利于培养受训者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而这些非物化的制度知识在现代企业和人力资本开发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有利于降低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是耗资比较大的一种教育,集中表现在实习实训基地的投资比较大;依靠企业开展实训实习具有两方面的优越性:一是降低了全社会的办学成本;由于学校兴办的实训基地具有非生产性,巨大的投资在几年后就可能成为落后的设备,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不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而利用企业设备开展实训,由于企业设备的不断更新,既能充分保障设备的先进性,又由于企业设备的成本已由所生产的产品分担,开展职业培训就无需承担多少成本,从而也能从整体上降低社会办学成本;二是与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相比.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工作氛围,同时,学生可以了解和接触到在各职业院校难以了解的,被各企业和公司视为内部机密的各种设备、技术、程序等,既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又使他们了解到本行业的基本情况,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态度的养成;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包括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满足基本的或单项的实验实习需要;校外基地主要完成一些综合性的实训实习训练;这两种基地各有其自身的优势,相互补充、有机结合,不仅促进了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形成.而且极大地较低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成本;同时降低办学成本还表现在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了学业上的经济负担;3.有利于职业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特征;过去我们对国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只看到了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看到其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可以缓解职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与专业建设结构之间的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职业学校专业更新速度可能会进一步加快,这也是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兼职教师比例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大工学结合的力度,聘用大量的兼职教师,以缓解或避免专业教师结构性矛盾的出现;为此,我们应拓宽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外延,把从企事业单位聘用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双师型”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另一方面,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实践接触机会相对较少,对最新技术的掌握相对滞后,聘用在各个行业第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师,可弥补这一缺陷,有利于将最新发展技术传授给学生;校本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长期合作,他们之间还可以产生非正式交流,这种非正式交流往往不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实现,而是通过它们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工作之余的聊天等形式,使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而产生新的火花;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校本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同时,由于学校一般按照授课时间发放兼职教师的报酬,大量聘用兼职教师也可以节约办学成本等;4.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职业教育与培训可分为一般性的和特殊性的两种;一般性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针对某类职业共同性的要求开展的培训,教育与培训的内容具有较广的职业应用范围,也就是近年来我们所倡导的核心能力;而特殊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是针对具体企业的特殊需要开展的,企业培训投资能够有效地回收,因此,企业愿意开展这方面的培训;然而后一种教育与培训是前一中的延伸,离开了前一种,后一种的效果就会极大地降低;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基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在企业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完成了这些特殊的教育或培训,就可以直接上岗工作;因此,许多参与工学结合的培训企业均愿意留用在自己企业实习的学生,学生也愿意留在实习企业工作.这样企业就可以节约招聘新员工所需的上岗培训费用,还可以节约招聘、试用、不合格解聘等方面的费用;因此,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对劳动者的长期投资,是企业人力资源形成与管理的重要内容; 可见,工学结合把职业学校的一般教育与培训与企业的特殊教育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的用人有效地结合起来,降低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和培训风险,因而成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形式;对工学结合认识的提高对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基本认识目的: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作用: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创建并形成高职特色的必然选择机制:互利、互惠、互动、双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内涵⏹根据企业、行业提供的人才需求信息,设置和调整专业;⏹企业参与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职业技能项目及能力标准;⏹企业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培养计划的制定;⏹企业承担技能的培养和相关的实践教学任务;⏹推进“双师队伍”建设;从企业聘请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学院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练或兼职;⏹利用企业的资源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合作进行科技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企业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院引入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培养学生职业意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内涵;理论基础;内容;措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方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所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强调在教学地点上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另一方面强调在教学方法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
从广义上讲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交替安排学校专业理论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狭义上讲是“校、企、师、生”四方紧密融合,是全方位护航的长效人才培养模式。
在运行过程中要着眼于三个瞄准,第一要瞄准“工”,即要瞄准企业环境,真实生产、工作环境,学生能够从事胜任生产一线工作才达到了培养要求,才实现了培养目标。
第二要瞄准“学”,弄清楚“学”的涵义,为什么学,怎样学,学习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同时要把握住学是中间环节而非终结,这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要瞄准“结合”,只有将学习与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工引导学,才能实现学习的目的,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1.我国教育中的知行学说。
我国教育知行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教育言论。
学习要闻、见、知、行,只有学以致用和付诸实践,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把行看做学习的最高境界。
孙中山先生曾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蔡元培先生提出实利主义教育,也提倡“边工边学”。
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也曾提出“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一、建设思路和目标
1、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围绕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根据教学单元的组织实施,加快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包括校内道桥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两方面建设内容;
2、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在原有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通过省交通厅的帮助和支持,与校内联办企业共同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备配套,数量充足的道桥实训中心,使之成为交通部紧缺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成为全国一流的道桥实训中心;
3、为更好的实施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单元紧配合的人才培养计划,需要有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做为保障。
计划在原有6家校外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增加8家企业和公路建设管理部门作为校企合作单位;
4、加强实训实习条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建设,使实训实习基地更好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实训教学是《公路勘测设计》课程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路教研室在开设《公路勘测设计》课程中,并根据课程的需要,
建设了测量仪器室两个, 面积约190平方米,有各种测量仪器200台套组;桥设计室两个,路桥CAD教室两个,计算机150台组,有可同时供100名学生进行路线设计的设计软件相关软件。
二、课程实训实习
1、校内实习
1)学校后山实习基地
学校后山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熟悉一些常规测量仪器的使用可以使学生加深、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
公路勘测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通过后山实习可使得学与用更好的结合,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及时消化。
2)庙高寺实习基地
本着理论教学“够用为度”的原则,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结构。
在“真枪实弹”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人才,在庙高寺建立公路勘测设计野外实习基地(租用土地480亩),可以模拟公路勘测野外测设5—6公里,通过庙高寺实习基地的实习可以让学生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常用方法。
从而更好的融会贯通课堂讲授的内容。
2、校外实习
云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
充分发挥校办产业实体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坚持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融入经济建设,在“真枪实弹”的职业环境中培养人才。
学院下设的云南省交通勘测设计研究院,具有公路工程勘察、
设计甲级资质,独立从事公路、市政道路、桥隧、边坡治理、旧桥加固工程设计等工作。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师生实训锻炼与产业经营生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产实习组织与实施体系,为广大教师和学生培养实践能力与技术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
一方面,学生带着问题参与生产实习,在实习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投入学习研究问题,从而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有机循环,在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上得到了迅速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参加生产实习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解决了学生的部分学习和生活经费,特别是在解决帮助贫困学生生活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走出了一条帮贫助困的新路子。
三、规划
1、道桥实训中心建设
为满足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单元紧配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在原有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建设4个实验室。
即“道路桥梁勘察设计室、道路建筑材料实验室、道路桥梁结构与检测实验室和软件应用与数据处理实训室”。
道桥实训中心除了为本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及专业群提供教学实验实训、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等服务外,还将成为交通部紧缺人才培养的实习基地。
同时能够更好地与同类院校及相关专业实现资源共享,并发挥示范作用。
此外,道桥实训中心不仅能够为本区域以及周边地区相关行业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和技术咨询服务,而且能够对外开展技能鉴定、职业
资格认证、岗位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道桥实训中心建设规划与主要设备采购计划见表1、2:
表1 道路桥梁勘察设计室新增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参考
规格型号功能参考价格
(万元)
1 GPS 1台套天宝5700 工程测量35
2 全站仪8台套莱卡600 工程测量48
3 电子经纬仪20台普通国产工程测量20
4 自动安平水准仪30台普通国产工程测量30
道路桥梁勘察设计室新增主要设备费用合计133 表2 软件应用与数据处理实训室新增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主要设备名称数量参考规格
型号参考价格(万元)
1 计算机80台P4.2G 40
2 机房网络建设3套32
3 投影机4台日立H5
4 A0幅面扫描仪1台7
5 彩喷绘图仪1台HP5010 10
6 打印机4台HPA3
7 电子平板仪3台东芝N120 6
8 掌上电脑50台工程E型15
9 各类路桥应用软件(网络版) 10套网络版100
10 GPS、全站仪模拟仿真实习系统1套P43.2G 50
软件应用与数据处理实训室新增主要设备费用268
2、校外校企合作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训基地、校办企业实训基地的重要补充和加强,是实施单元教学模式的关键条件。
计划在完善原有6家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与8家实力较强的行业单位和大型企业合作建设
实习基地。
(见表3)
表3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重点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及经费预算表序
号校外实训基地名称主要功能
建
设
情
况
责
任
人
年度经费预算(万元)
2007 2008 2009
小
计
1 云南省公路投资公司施工管理实习新
增
李
豫
1 / / 1
2 省交通厅质量监督管理
站
工程质量检测与验收
实习
新
增
李
豫
1 / / 1
3 云南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
院
工程勘察设计实习
新
增
李
豫
/ 1 / 1
4 云南山重招投标代理公
司
工程招投标实习
新
增
王
亮
/ 1 / 1
5 云南省公路局施工管理实习新
增
晏
杉
/ 1 / 1
6 昆明市交通局施工技术与管理实
习
新
增
李
豫
/ 1 / 1
7 玉溪市交通局施工技术与管理实
习
新
增
李
豫
/ / 1 1
8 思茅市公路管理总段工程养护实习新
增
李
豫
/ / 1 1
合
计
2 4 2 8
3、实训实习基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建设
增强学生的职业技能,是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的核心任务。
因此,实训实习条件建设在硬件配置、实训实习指导文件和运行管理机制方面,将最大限度地为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以适应工学结合—项目导向单元紧配合人才培养模式。
道桥实训中心的各专项实验室的实验实训项目设置,紧密围绕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展开,以适应工学结合的培养方式;按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依据来确定设备台套数(工位数);而专项实验室的功能划分方面,则以有利于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为依据。
在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机制方面,充分考虑职业能力培养对实验实训条件的需求。
在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方面,要引导企业积极吸收学生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完善校企合作共建机制,使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能得到良好的指导,以强化校企联合培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校企合作的网络信息平台,根据企业的生产进程弹性调整实习的执行时机,使实践教学能更好地服从生产过程系统性,更好地实现工学结合;改革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机制,逐步实施与企业共同建设、开发和管理的开放式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