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摘要】本文阐述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体制保障,探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途径。
要加强双向、双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建立目标定位的课程体系;搞好工学一体化教材编选工作;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完善动态服务型管理机制;进行校内生产型实训和校外定点实训;推广“订单”定向培养模式;普及实践实习培养模式;架构“工学交替”培养模式。
【关键词】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创新;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也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职业学校纷纷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作为深化教学改革的新突破口。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路就是将学校和企业这两种属性不同而又密切相关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优化组合,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技能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其典型特征表现在:“工、学合一”:将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工、学有机结合,工、学并列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
“学生、员工身份合一”:将学生传统的象征性实习,转变为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身份顶岗工作并承担相应岗位职责。
“岗位、课堂合一”:突破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将工、学有机融合,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工作于学习环境。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保障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保障——行业办学体制职业教育行业办学体制的最大优势是行业可依据自身人才需求数量和职工培训规模,科学规划、建设学校基础设施;行政整合、优化行业教育资源,构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同时行业学校全力服务于行业发展,竭尽全力实现行业人才培养规模和目标。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资金保障——多元投资体制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驱动下,由于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迫使职业学校高速扩张,这就为多元投资搭建了平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工学结合的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教育模式理念很切合实际。
“六层推进的”的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推进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工学结合的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教育模式理念很切合实际。
根据美国1961年出版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大学计划》一书中的调查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利益:(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2)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
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3)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4)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
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和难点是在“如何结合”上。
近几年来,对“如何结合”这一问题各地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
工学结合的模式很多: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学工交替式、校企融合式等四种方式。
“订单培养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按照协议(甚至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冠名班”)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仅仅是初次就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学院专业建设、企业用人和学生就业的关键问题,本文结合自己院校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的工作实践,进行了从指导思想到具体实施、从内涵到问题思考等全方位的剖析、提炼和总结。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汽车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从“大发展”走向“大提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系统性偏差和结构性矛盾是瓶颈问题,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培养目标与课程模式不协调,解决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提出的概念,是指在一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工作者群体所普遍认同和遵循的关于人才培养活动的实践规范和操作样式,它以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目标为导向,教育内容为依托,教育方式为具体实现形式。
探索和实践具有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满足高等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006年3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要求各级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服务。
2.遵循教育规律。
1903年我国近代著名民族实业家和职业教育家周学熙从国外考察归来,便借鉴国外职业教育体制,开始倡导“工学并举”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办学模式。
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的记载。
3.积极促进企业需求、学院发展和学生就业的一致性。
以行业为背景,符合专业特点,满足专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汽车产业是我国的重要工业产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专业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本专业综合职业能力的,在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及其他加工制造业生产、技术、管理等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 商贸工业 M o enB s es rd n ut d r ui s T a eId s y n r
2模 式研 究
赵 方
( 南工 程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河 河 50 7
摘
知识 、 术 技 能 , 要 具 有 综 合 素 质 尤 其 是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 技 还 良好 的 人 际 关 系 。试 想 , 个 技 能 很 高 的 学 生 , 质 不 高 , 一 素 没 有 敬 业 精 神 和 责 任 意 识 , 作 不 认 真 , 够 生 产 出 什 么 优 工 能 质产 品 : 个缺乏 诚 信 品质 、 纪守 法 意识 的 学生 , 一 遵 能够 成 为企 业信赖 的优 秀员工吗 。 第 二 , 睛 要 瞄 准 “ ” 弄 清 楚 “ ” 涵 义 , 个 学 已 眼 学 , 学 的 这 经 不 是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学 了 , 统 意 义 上 学 校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传 模式 , 既 是手段 , 是 目的。 学 也 学 是 为 了学 , 生 为学 习 而 学 习 。 学 习 的 目 的 模 糊 , 学 视 野 短 浅 , 习 动 力 不 足 。 学不 能 既 是 手 段 又 是 目 的 , 能 是 学 不 手 段 目的 的重 叠 , 该 将 之 分 解 , 只 是 手 段 , 是 目的 , 应 学 不 学 只是 中 间 环 节 而 并 非 最 终 环 节 , 非 结 束 。这 就 拓 宽 了 学 并 生 的 视 野 , 强 了学 生 的学 习 动 力 。 增 第 三 , 睛 要 瞄 准 “ 合 ” 学 只是 手 段 , 段 要 为 目 的 眼 结 , 手 服 务 。如 果 手 段 不 和 目的 结 合 , 手 段 而 言 手 段 , 学 ” 意 就 “ 的 义 就 显 现 不 出来 。 学 生 就 不 清 楚 “ ” 作 用 、 的 和 意 义 , 学 的 目 为 “ ” “ ” 缺 乏 积 极 性 。 一 定 要 学 用 结 合 , 是 工 学 结 学 而 学 , 就 合 , 以致 用 , 以 促 学 , 引 导 学 。试 想 , 生 根 本 不 明 白 学 用 工 学 “ ” 干 什 么 用 的 , 谈 学 习 的 兴 趣 呢 。工 学 结 合 , 以 致 学 是 何 学 用 , 以促 学 , 引 导 学 , 学 习 与 生 产 环 境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用 工 把 与 就 业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是 学 习 的 革 命 性 意 义 , 学 习 的 实 这 是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创新。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作为当今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已经在一些高校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思考,探索适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是一种立足于产业发展需求,注重专业能力及素质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育人模式。
具体来说,工学结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通过实践操作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双元育人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既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又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内涵是一个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的育人理念,目的是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同时又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1. 教学环节的创新在实施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时,教学环节的创新是关键。
教师需要通过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入更多的实践案例和工程实践项目,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了更好地实施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学校需要加大对实践基地的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符合产业需求的实践基地,让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中进行实地操作和项目实践,从而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3. 课程体系的优化对于课程体系的优化也是实施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校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体系,加强对实践课程和工程实践项目的设置,鼓励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工学结合与双元育人模式的实践需要与产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只有真正了解产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关注焦点。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少高校开始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学生培养中注重实践与科技创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想是以工学理论为主线,强调实践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创新、实用和应用。
具体来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传统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性强的课程相结合,使学生掌握实践技能和专业常识。
同时,在课程设置方面,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引进前沿科技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培养和锻炼。
在实践环节,高校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科学研究活动、企业实践等实践环节,使学生接触到实际工程和创意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加强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某大学工学院根据市场需求,计算机专业增加微软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合作课程,生物工程专业新增生物制药企业实践环节,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与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科技创新和实践经验。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高校与企业、产业紧密合作,进行产学研一体化,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实践环节。
比如,北京交通大学与硅谷赛康创新成立了交通大学硅谷创新中心,为学生提供前沿科技课程和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走向世界、接受挑战的平台。
当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也会遇到一些挑战。
高校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环节设施等方面需要加强,以满足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此外,一些高校也需要解决一些学科协调、实践效果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高校需紧密结合社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不断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高等教育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应用方向更进一步。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联合培养方案、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提升、社会服务与就业保障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意义。
1. 联合培养方案联合培养方案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
联合培养方案可以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
同时,通过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合作,及时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其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2. 行业标准融入课程行业标准对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行业需求,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
通过与行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相符。
同时,为了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应建立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考核体系,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企业也可以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为未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实习基地应具备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科研创新和生产服务等功能,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4. 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此外,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标。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M OT HE RL 强 ,做服 务 同学 的模范 ;查学 习成 绩好 不好 ,做勤 奋 学 习的模 范 ;查遵 纪 守法 严不 严 ,做 弘扬 正气 的模 范 的“ 四查 四做 、争 当模 范” 的先 进性 创建 活 动紧 密结 合起 来 ,使大 学 生党 员在 实践锻 炼 中增 强党 性 ,增长
民办高校 要 把党 团组 织延 伸 到每一 个 学生 公寓 、楼栋 , 占领 学 生公寓 这块 思想 教 育 的阵地 。在 学生 公 寓, 以学 生为 主体 建立 严格 的党 、 团支部 ,积 极 开展 学生 思想 政 治工 作 。 创新 一系 列诸 如“ 文化 进 公寓” 、“ 党 团员 示范 寝 室” 公寓党 团活 动 ,为学 生公 寓思 政工 作 的推进 发挥 作用 。 4 、组 织“ 五支 队 伍” ,不 断提 升育 人 的整体 水 平 从 民办 高校 自身特 点 及 生源 的实 际情 况来 看 ,要抓 好 学生 的思想 政 治教 育工 作 ,就必 须大 力加 强 思政 工作 队伍 ,狠 抓班 主 任、 思政 课教 师 、党 团组织 骨干 、 学生组 织 管 理骨 干 、三 产后 勤保 卫骨 干这 “ 五支 队伍 ” 的建设 ,加 强思 政教 育的针 对 性、 时 效性 ,不 断提 升育 人的 整体 水平 。 5 、 以学 生社 团活 动为 平 台,努 力拓 展 学生 思想 教育 的有 效途径 在 民 办 高校 ,要 培养 学 生的 自治 能力和 创 新精 神 ,就必 须重 视和 支持 学生 社 团 活 动 的健康 、有 效 开展 ,通 过有 声有 色 、丰 富多彩 的社 团活 动 ,让学 生在 做 中学 ,在 学 中做 ,克服 自卑、树 立 自信 ,扩 大视 野 、砥砺 意志 ,不 断提 高 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 的水 平和 成效 。 参 考文 献 : … 1 孙 延华 高校 学 生综合 素质 培养 的 几点 思考 [ I ] 出国与就 业( 就业 版) , 2 0 1 l( 9 ) :7 【 2 ]张 冉. 高校青 年教 师人 才培 养存 在 的r ; l 题及 解 决对 策 [ I ] . 人 才 资源 开 发 .2 0 1 0( 3 ) :8 1 —8 2 . [ 3 】陈 元 , 蒋平 . 青 年教 师基 本 素养 问题探 讨 [ 7 ] . 高校教 育 管理 , 2 0 0 7 ( 6 )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工学为基础,注重实践应用的人才培养方式。
它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工程实践、产学研合作等为主要内容,使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增加实践环节、强化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创新创业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够立即投身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学校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增设了一系列的实践课程,如实验课、实训课等。
学生通过这些实践课程,能够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学校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实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够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加强了产学研合作,将学生与企业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需求,增加就业竞争力。
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更好的应对实际问题。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来完善和改进。
希望我国高等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为培养更多的优秀工学人才做出更多的贡献。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
校企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促进学校培养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校企合作的核心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合作,将学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出具备实践能力的高端人才。
下面将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思考。
首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
而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参与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项目的实施与实践。
这样的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场景,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产学研结合。
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可以提供实践实训场地和设备,并提供实际项目的指导和支持。
学校则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最新技术信息,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
同时,学校与企业还可以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产学研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和能力。
再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缩短学生的就业周期。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在校期间就可以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实际项目,掌握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这样的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适应工作环境,并能够快速地投入到工作中,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和时间。
同时,企业在校期间可以对学生进行实施岗位培训,提前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推荐。
最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与此同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也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声誉,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和科研人员到学校就读和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特点以及推进该模式发展的途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的动手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真实地面对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个领域的发展往往需要其他多个领域的支撑。
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单打独斗的情况,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团队协作。
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团队项目和团队参与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面对新问题能够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科研平台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其次,应加强实践课程的设计,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互相补充的关系。
同时,增加实践项目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此外,鼓励学校教师参与实践项目的指导和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相关实践经验。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随着科技和工程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单纯地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强调了实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
通过与企业、工程项目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贴近实际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已经在一些高校得到了有效验证。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1. 实践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工程中。
通过实践项目的进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加深对工程实践的理解。
2. 实习实训:学校开设一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习实训课程。
通过到企业实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并学习到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
3. 双师型教师:学校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教师,与学校教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它将工学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工学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工程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这种积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更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实践经验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课程设置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非常重要。
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开设与实际需求相符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教学方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
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经济欠发达地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为例
专业 , 属教 育部颁布性专业 目录( 试行) 中的 8个专业 大类 、O个专业类别 , 已 》 2 并 基本形成 以旅游商贸为主 , 、 艺多学科协调发展 的专业 工 体、
体 系。从数量结构看旅游、 财经大类专业 位居首位 , 电子信息
大类 、 艺术设计传媒大类位居第二 , 文化 教育 大类位居第三 ,
径 与 经 济 发 达 地 区高 职 院校 相 比必 然 有 所 不 同 。
《 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 》 19 关 , 94年确定职业技术
教 育 为 我 国 教 育发 展 的 两大 重 点 之 一 。 入 2 世 纪 以来 , 进 1 党
中央国务院把 职业教育 作为经济社 会发展 的重要基 础和教 育工作 的战略重点。2 0 0 5年国务院发布 了《 于大力发展职 关 业教育 的决定》 召开了规模 空前 的全 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 , , 提 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 国的战略选择 , 从 而使我 国的高职教育呈现出蓬勃 发展 的态势 。 借鉴 国外高 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 式 的经 验 ,我 国教育部
一
20 0 6年 1 6号文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 式提 出了 “ 积极推
行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 的 工学结合” 模式 , 高职
、
“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探 究 的 思 维起 点 工
国外 职业 教育开始 于欧洲进人 资本主义 自由竞争的 1 7 世纪 中期 ,1 世纪 中叶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 9 欧洲 主 要的资本 主义 国家英 、 、 、 和美 国等都逐步建立 了初等 法 德 俄
展和经济起 飞的重要条件 ,将其 作为教育发展 的战略重点 ,
这在德 国、 国、 国、 美 英 日本 、 澳大利亚等 国表现尤为突出。在 高等 职业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方面 ,德 国 1 9世纪 中后期形成 “ 双元制” 式 , 模 英国采用 “ 工读交替” 式 , 模 日本实行 “ 产学结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国际交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国际交流对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高度全球化的时代,工学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一种有效的方式,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重要性,并通过实例展示其成功经验。
首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备技术与实践结合的特点。
工学领域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其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国际交流合作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通过国际交流,学生可以接触不同国家的技术与工程领域,了解其先进的技术理念与实践经验。
这样的交流促进了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使其具备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能力。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在国际交流中,学生接触到了不同文化与思维方式,拓宽了视野与思维方式。
这样的经历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使其成为具备全球思维的人才。
在工程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意味着合作伙伴之间需要能够克服文化差异,协同工作。
通过国际交流培养出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和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再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国际交流合作使得学生接触到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和工业发展。
通过与国际优秀人才、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国内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同时,通过合作研究和创新,还能够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工程师,为国内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支持。
最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
以某高校为例,该校建立了一系列的合作交流项目,如海外交流学习计划、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等。
通过这些项目,学生有机会赴世界著名大学交流学习,并参与国际合作研究。
这些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技术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并为学校与国际伙伴建立了广泛的合作网络。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才培养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模式
人才培养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全方位模式人才培养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工业的快速进步,工学领域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因此,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意义,分析现有困境,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意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是指将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培养出既具备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传统的理论教学往往偏重于学术研究,而缺乏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对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通过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实际工程项目,学习实践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可以促进学科融合和创新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的模式要求学生跨学科学习,既要掌握工程技术的实践知识,又要拥有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
这种跨学科的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增强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备工程实践和理论研究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第二部分:现有困境分析虽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是割裂的。
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很难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
这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无法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不足。
在传统的理论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教学科研,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因此,他们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机会和指导。
第三部分: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困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改革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
学校可以设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进行实习或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内涵;理论基础;内容;措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及其实现的方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
所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强调在教学地点上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另一方面强调在教学方法上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对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主题是: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参加实际工作结合在一起,使他们能学到课堂中学不到的东西,并接受一定的职业训练,取得一定的工作经历,从而顺利地进入职业生涯,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发展。
从广义上讲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学环境,在学生学习期间交替安排学校专业理论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模式;狭义上讲是“校、企、师、生”四方紧密融合,是全方位护航的长效人才培养模式。
在运行过程中要着眼于三个瞄准,第一要瞄准“工”,即要瞄准企业环境,真实生产、工作环境,学生能够从事胜任生产一线工作才达到了培养要求,才实现了培养目标。
第二要瞄准“学”,弄清楚“学”的涵义,为什么学,怎样学,学习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同时要把握住学是中间环节而非终结,这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第三要瞄准“结合”,只有将学习与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工引导学,才能实现学习的目的,并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1.我国教育中的知行学说。
我国教育知行学说,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教育言论。
学习要闻、见、知、行,只有学以致用和付诸实践,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把行看做学习的最高境界。
孙中山先生曾提出“以行而求知,因知以进行”。
蔡元培先生提出实利主义教育,也提倡“边工边学”。
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也曾提出“做学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摘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
文章以青岛黄海职业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一、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一种学生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和深刻变革。
它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学习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实施工学结合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意味着要走出纯理论讲授的教室,以“职业人”的身份参与社会实际工作,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
一边有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一边有院校教师协助企业对学生的组织和管理,从而使学习生涯与将要进入的职业生涯尽早连接起来,有利于学生向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实施工学结合,对企业来说,它可以借助院校教育把自己的用人要求贯穿到学生教育培养的过程之中,从而能够接收到自己所需要的实用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实施工学结合对高职院校来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生产条件和职业氛围强化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养,把教育培养的课堂扩展到生产现场,实现生产育人的目的,把学生的就业工作关口前移,使就业与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有利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从而改善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能够充分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
可以说,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学生、企业、高职院校和社会的多赢,是新世纪我国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
根据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在校学习期间参与实习实训和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的学生,其就业竞争力较强,就业和角色转变也顺畅,岗位适应性和工作稳定性较好。
而没有参与实习实训和企业生产实践的学生,就明显不适应企业和社会的用人需求,这直接影响学生个人和企业发展,甚至造成企业“有岗无人上”和学校“有人无岗上”的突出矛盾。
高职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成为目前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矛盾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
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
二、构建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
1.广泛争取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为学生提供足量的生产实践岗位。
没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学生就没有真实的生产实践岗位,工学结合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为此,高职院校要开门办学,上至院校领导,下至教师、学生,都要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把寻找合作企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作为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联系,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为学校寻找合作企业,增加更多的生产实践岗位。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始终走校企合作发展之路,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多类型合作模式的良好格局,建成了包括海信科龙、中集、江苏建鼎、上海通用五菱、现代造船等百余家企业的校企合作网络。
合作涉及焊接、钳工、数控加工、普通机械加工、汽修、维修电工、家电电子等多个行业。
多年来,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实施中获得实效,积累了一些积极有效的经验。
2.校内教育教学要做好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充分准备。
学校的教育教学首先要调查企业的人才需求,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
从入校教育到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并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工作。
学校要抓好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的教学,在学生技能培养上,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逐步加大企业的能工巧匠、专业人才担任技能课程教学任务的比重,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另外,院校要主动到合作企业了解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与特点,主动了解企业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品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人力资源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针对企业的特点和需求,一方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能够适应并融入所服务的企业,为企业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尽其所能为企业多方面的需求提供服务。
院校要在为企业的服务中培育亲和力,求得全面合作,争取合作层面由浅入深,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创造高职教育品牌的同时提升企业品牌。
3.高职院校自身更要有所作为。
近年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引导支持企业加强与高职院校的联系,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等。
高职院校应主动争取企业的支持,争取企业在资金、设备设施、能工巧匠型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与学校加强合作,共同商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模式的改革方案,依据工学结合的特点和要求,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与课程形式,丰富完善考核体系。
学院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推行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中,促进共同和谐发展。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
1.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由院校领导和行业企业领导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教育工作组织机构,负责沟通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
各教学系部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系部主任和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组成,负责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论证与审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此外,学院还成立专门的从事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对外联系与归口管理的职能部门——校企合作办公室,对外联络合作单位,沟通信息、签订协议、密切关系、办理相关事务;对内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落实合作项目、牵头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使工学结合教育及对外社会服务于学校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环节有机融合。
2.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的管理制度。
学校要依据实际,建立健全包括校企合作办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对外合作合同协议管理办法、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的规定、双师素质教师认定办法、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的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校企合作的方方面面,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校内各种保障措施都要制定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要建立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建立有合作企业、学生、院校和社会参与的工学结合培养人才质量的监控评价体系,形成规范高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3.理顺工学结合的各方关系,提升工学结合的实际效果。
目前,真正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进行人才培养难度较大。
涉及院校、企业双方的方方面面,关系院校、企业、学生三方切身利益,十分复杂。
院校要努力寻找合作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签订合作协议,组织教师、学生到企业,聘请企业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到院校。
企业要安排好教师和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协调好培养人才和生产经营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通过协调形成切实可行的制度,确保各方利益,为工学结合奠定基础。
青岛黄海职业学院在实施工学结合的工程中,主动配合企业做好组织管理工作,学生接受学院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和考核,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潜力,使其能顺畅、高质量就业。
总之,只有充分调动企业及学生参与工学结合的积极性,才能全面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从而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罗小秋.探索“工学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7(8).
[2]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3]许春树,侯洁.走工学结合道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6).
[4]肖化移,李瑾平.工学结合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06(5).
[5]叶智美.工学结合:高职教育的新模式[J].江西教育,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