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合集下载

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的角色和功能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这一模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

什么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动态,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根据其对人才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并由高校负责培养相应的人才。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设置和培养模式,实现了高校与社会间的深度融合。

特点•需求导向:根据企事业单位实际需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个性化培养: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实践环节:强调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认可度高:根据市场需求培养的人才,更容易被企业认可和接纳。

优势•弥补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鸿沟: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往往脱离实际需求,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事业单位合作,能够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提高就业竞争力:由于该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贴近企业需求,其就业竞争力自然也会更高;•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得到加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与企业合作开展专业实践高校可与具有相关专业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开展专业实践活动。

例如,与某汽车制造公司合作,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组负责完成一个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制造。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专业要求。

定制化培养计划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个性化培养,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量身定制培养计划。

例如,学生对某个行业或领域特别感兴趣,高校可以将相关课程和实践机会纳入其培养计划,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工学结合的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教育模式理念很切合实际。

“六层推进的”的工学结合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更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关键词】工学结合,人才推进当前,高职高专教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面临大好的发展机遇。

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也对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工学结合的以职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运作平台的教育模式理念很切合实际。

根据美国1961年出版的《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大学计划》一书中的调查认为,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给学生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利益:(1)使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使学生看到了自己在学校中学习的理论与工作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跳出自己的小天地,与成年人尤其是工人接触,加深了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2)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

学生们亲临现场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

(3)使学生经受实际工作的锻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变得更加成熟。

(4)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雇主录取的机会。

实施工学结合的关键和难点是在“如何结合”上。

近几年来,对“如何结合”这一问题各地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不少具体的结合方式。

工学结合的模式很多: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学工交替式、校企融合式等四种方式。

“订单培养式”是指用人单位提出人才需求标准、数量和培养期限,由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按照协议(甚至以合作企业名称命名“冠名班”)进行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

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既满足了企业的实际需求,也解决了学生的初次就业问题(仅仅是初次就业)。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讨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讨
提 出 : 大 力 推 行 工 学 结 合 , 出实 践 能 力 特 点 , 在北 京 、 州 、 南 、 宁 等地 与 企 要 突 已 徐 济 济
培养 , 改革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着 我 国高 等 职 业 通 过 校 企 合作 的形 式 建 立 3 多 个 校外 实 1. 高 职 院校 应 充分 利 用 由政府 组织 依 随 0 5
设计新 压 力而 有 足 够 的 动 力 , 其 他 两 方 , 而 特别 是 入 ” 通过 校 企 合 作 , 。 使企 业 与 和 学 校 管 理 2 贯 穿工学结合 的教 育理念 . 企业 , 因处 于 就 业 的 需 求 方 , 劳动 力 供 大 人 员 、 师就 此渠 道 进 行 沟 通 交 流 , 在 教 发挥 双 的人 才培 养 方案 为 培 养 高 素 质 技 能 型 人 才 , 职 院 校 高 于 求 的 情 况 下 , 乏 足 够 的 动 力 ,2投 入 方 在 人 才 培 养 方 面 的优 势 , 成 合 力 , 建 缺 () 形 搭
ij — i 。 。 4 . j】 i} 。。 。 ,
科教创新
高职教育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探讨①
王 红 梅 ( 济宁职 业 技术学 院 山东济 宁 2 2 2 71 ) 2
摘 要 : 学蛄合 是 高职教 育发展 的必 由之路 , 工 当前 工学结合人 才培养模 式革 巳初 见成效 。 文章 着重探 讨 了高职 院校在进 一 步深化 工学 结合人 才培养模 式 改革过 程 中需要 采取 的措施 。 关键词 ;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改革 中图分类 号 : 7 G 1 2 文献 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 7 5 2 1 ) 8a - 0 0 1 7 9 9 ( 0 0 0 () O 2 - 2 3 0 工 学 结 合 是 高职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在 顶 岗实 习阶 段 , 由于 学 生 岗位 单 一 ,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模式 的迅速推 广 , 从而制 约了我 国职业 教育 的发展 。
学结合”随后 的《 ,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 职业教育的 决定 》 ,再 次 强调提 出要 改 变 以学校 和课 堂 为 中心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 大力 推 行 工学 结 合 、 工 半 读 制 半 度 ,并启 动 了 国家 示 范性高 等 职业 院校 建设 计划 , 将 工学 结合 培 养 模 式作 为重 要 的切人 点 , 如今 “ 工
作者简介 : 郝建锋 (9 9 ) 湖南省衡 阳市人 , 15 一 , 副教授 ,
高 等职业教育 工学 结合 人才培 养模 式探讨
郝建 锋
( 西职 业技 术 学院 , 西 南宁 广 广
【 摘
50 2 ) 3 2 6
要 】目前 高职毕业生与企 业需求的矛盾 日益 突出, 一方 面毕业生“ 就业难 ” 另一方 面企业“ , 技工荒” 造成这一状 况的 。
原 因是 多方面的 , 但直接体现 出目前人 才培 养模 式的困境 。传统的职业教 育培养模式 已不能适应社会 经济发展 , 工学结合作 为
收 稿 日期 :0 0 1- 7 2 1 — 10
1 “ 工学 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的 内涵及意义
11 工学 结合模 式பைடு நூலகம்内涵 .
项 目: 广西教育厅新世纪教改工程 “ 十一五 ” 第五批立 项重点资助项 目(0 9 0 8 。 20A 3 )
工学 结合 内涵 体现如 下基 本含 义 : ( ) 学结 合培 养模式 是遵 循 职业 教育 规律 的 1工
[ yWo d 】 i e ct n o ee w ri —erigm d t e t ut ao m d Ke rs hg r oai a cH g okn lan oe a n lvt n h v ol g n l ci i oe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13 2
当 作学 习 的 课 堂 。其 优 点 是 实 现 学 生 专 业 技 能 与 企 业 岗
步推进 我国高 职教育 “ 学 结合 ” 才 培养模式 建设 . 工 人
位要求 的“ 零距离 ” 对接 , 节省 了企业 的培训成本 , 提高 了
企 业 效 益 , 一 种 多 赢 策 略 。 其 缺 点 是 各 高 校 出 于成 本 是 但 以及 学 生 管 理 各 方 面 考 虑 , 面 推 行 “ 学 交 替 ” 有 一 全 工 还 定 难 度 。4产 学 研 结 合 模 式 : () 它是 将 生 产 、 学 、 研 结 合 教 科 起 来 培 养 人 才 , 论 教 学 以 学 校 为 主 , 能 培 训 和 实 践 教 理 技
业 协 作 , 职 学 生 在 职 业 院 校 接 受 必 要 的文 化 理 论 知 识 、 高 专 业 技 能 以 及 实 训 教 育 的 同 时 ,又 在 企 业 中 通 过 多种 实 习 方 式 形 成 技 术 实 践 能 力 和 创 新 能 力 的职 业 教 育 模 式 。 这 种 教 育 模 式 在 美 国 称 之 为 “ 作 教 育 ” 式 . 国称 之 合 模 英 为 “ 明治 教 育 ” 式 , 国称 之 为 “ 元 制 ” 式 , 罗 斯 三 模 德 双 模 俄 称之 为“ 学生产联合 体” 式 , 教 模 1 称之为 “ 学合作 ” 3本 产 模 式 。这 种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最 大 意 义 就 是 实 现 了 多 个 结 合。 第 一 : 现 了学 生 的学 习 与工 作 相 结 合 : 职 学 生 通 实 高
用 , 而 实 现 双 赢 。 方 面 高 职 院 校根 据企 业 的 需求 实行 从 一
订单 式培养 ,大大降低 了盲 目式培养 ,使培养更有 针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N o. 20 4, 11
现代 商贸工业 M o enB s es rd n ut d r ui s T a eId s y n r
2模 式研 究
赵 方
( 南工 程 学 院 , 南 郑 州 4 0 0 ) 河 河 50 7

知识 、 术 技 能 , 要 具 有 综 合 素 质 尤 其 是 思 想 道 德 素 质 和 技 还 良好 的 人 际 关 系 。试 想 , 个 技 能 很 高 的 学 生 , 质 不 高 , 一 素 没 有 敬 业 精 神 和 责 任 意 识 , 作 不 认 真 , 够 生 产 出 什 么 优 工 能 质产 品 : 个缺乏 诚 信 品质 、 纪守 法 意识 的 学生 , 一 遵 能够 成 为企 业信赖 的优 秀员工吗 。 第 二 , 睛 要 瞄 准 “ ” 弄 清 楚 “ ” 涵 义 , 个 学 已 眼 学 , 学 的 这 经 不 是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学 了 , 统 意 义 上 学 校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传 模式 , 既 是手段 , 是 目的。 学 也 学 是 为 了学 , 生 为学 习 而 学 习 。 学 习 的 目 的 模 糊 , 学 视 野 短 浅 , 习 动 力 不 足 。 学不 能 既 是 手 段 又 是 目 的 , 能 是 学 不 手 段 目的 的重 叠 , 该 将 之 分 解 , 只 是 手 段 , 是 目的 , 应 学 不 学 只是 中 间 环 节 而 并 非 最 终 环 节 , 非 结 束 。这 就 拓 宽 了 学 并 生 的 视 野 , 强 了学 生 的学 习 动 力 。 增 第 三 , 睛 要 瞄 准 “ 合 ” 学 只是 手 段 , 段 要 为 目 的 眼 结 , 手 服 务 。如 果 手 段 不 和 目的 结 合 , 手 段 而 言 手 段 , 学 ” 意 就 “ 的 义 就 显 现 不 出来 。 学 生 就 不 清 楚 “ ” 作 用 、 的 和 意 义 , 学 的 目 为 “ ” “ ” 缺 乏 积 极 性 。 一 定 要 学 用 结 合 , 是 工 学 结 学 而 学 , 就 合 , 以致 用 , 以 促 学 , 引 导 学 。试 想 , 生 根 本 不 明 白 学 用 工 学 “ ” 干 什 么 用 的 , 谈 学 习 的 兴 趣 呢 。工 学 结 合 , 以 致 学 是 何 学 用 , 以促 学 , 引 导 学 , 学 习 与 生 产 环 境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用 工 把 与 就 业 紧 密 结 合 起 来 , 是 学 习 的 革 命 性 意 义 , 学 习 的 实 这 是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工学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

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使之成为应用型人才。

下面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为例,详细介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

一方面,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相结合。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学注重基础学科教学,提供一系列核心课程。

此外,还添加一些应用技术、实用技能的课程,如工程实践、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经验。

另一方面,高校积极建设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实践教学环境。

高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实验楼、实验室,购买各种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际操作、进行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高校也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并进行实践操作,增加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对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模式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符合实际需求。

其次,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适应工程技术发展的需求。

再次,实践教学环节丰富,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该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该模式的实施,能够培养出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同时,该模式也为我国的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因此,应积极推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杨德永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9期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尤其在当今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更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重担,关系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我校早已进行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内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企业教育有机结合,基本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无缝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职业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第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职业学校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要求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第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要完成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必须走工学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这是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必将使职业学校以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己任,紧密跟踪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紧密结合企业用人的需要,加强市场调查与需求预测,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第一线的实际,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联合培养方案、行业标准融入课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提升、社会服务与就业保障以及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和意义。

1. 联合培养方案联合培养方案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计划。

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紧密对接,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

联合培养方案可以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职业素养培养等方面。

同时,通过与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的合作,及时调整和更新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其与行业发展的同步。

2. 行业标准融入课程行业标准对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行业需求,课程设置应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将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

通过与行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相符。

同时,为了客观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应建立以行业标准为依据的考核体系,引导学生关注行业动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3. 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是实现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同时,企业也可以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为未来发展做好人才储备。

实习基地应具备实践教学、技能培训、科研创新和生产服务等功能,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形成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4. 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保障。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

此外,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校内教师与企业专家相结合的师资队伍,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目标。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职业教育中,高职院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渠道之一。

高职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所需人才,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定义、意义、实施及优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定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是指,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使学生在毕业后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和实际能力。

工学结合是指将工程技术和学科结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职业技能。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简单的为了让学生取得毕业证书,而是为了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为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社会提供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出现,使得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注重实践,为学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证。

1.培养人才,符合市场需求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从实践出发,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的职业人才。

在学习期间,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能够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更好地理解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这为学生毕业后切实地解决具体问题做好了准备。

2.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能够使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自主探究出更多的实践经验,培养自己的自主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锻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创新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成熟、技能更加熟练。

3.培养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协调教学资源,加强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融合,让学生更好地提高主观能动性,将理论知识变成实际能力,快速转换成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培养 high质人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 ≥ 生笠 ± 塑! 上2 _
M OT HE RL 强 ,做服 务 同学 的模范 ;查学 习成 绩好 不好 ,做勤 奋 学 习的模 范 ;查遵 纪 守法 严不 严 ,做 弘扬 正气 的模 范 的“ 四查 四做 、争 当模 范” 的先 进性 创建 活 动紧 密结 合起 来 ,使大 学 生党 员在 实践锻 炼 中增 强党 性 ,增长
民办高校 要 把党 团组 织延 伸 到每一 个 学生 公寓 、楼栋 , 占领 学 生公寓 这块 思想 教 育 的阵地 。在 学生 公 寓, 以学 生为 主体 建立 严格 的党 、 团支部 ,积 极 开展 学生 思想 政 治工 作 。 创新 一系 列诸 如“ 文化 进 公寓” 、“ 党 团员 示范 寝 室” 公寓党 团活 动 ,为学 生公 寓思 政工 作 的推进 发挥 作用 。 4 、组 织“ 五支 队 伍” ,不 断提 升育 人 的整体 水 平 从 民办 高校 自身特 点 及 生源 的实 际情 况来 看 ,要抓 好 学生 的思想 政 治教 育工 作 ,就必 须大 力加 强 思政 工作 队伍 ,狠 抓班 主 任、 思政 课教 师 、党 团组织 骨干 、 学生组 织 管 理骨 干 、三 产后 勤保 卫骨 干这 “ 五支 队伍 ” 的建设 ,加 强思 政教 育的针 对 性、 时 效性 ,不 断提 升育 人的 整体 水平 。 5 、 以学 生社 团活 动为 平 台,努 力拓 展 学生 思想 教育 的有 效途径 在 民 办 高校 ,要 培养 学 生的 自治 能力和 创 新精 神 ,就必 须重 视和 支持 学生 社 团 活 动 的健康 、有 效 开展 ,通 过有 声有 色 、丰 富多彩 的社 团活 动 ,让学 生在 做 中学 ,在 学 中做 ,克服 自卑、树 立 自信 ,扩 大视 野 、砥砺 意志 ,不 断提 高 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 的水 平和 成效 。 参 考文 献 : … 1 孙 延华 高校 学 生综合 素质 培养 的 几点 思考 [ I ] 出国与就 业( 就业 版) , 2 0 1 l( 9 ) :7 【 2 ]张 冉. 高校青 年教 师人 才培 养存 在 的r ; l 题及 解 决对 策 [ I ] . 人 才 资源 开 发 .2 0 1 0( 3 ) :8 1 —8 2 . [ 3 】陈 元 , 蒋平 . 青 年教 师基 本 素养 问题探 讨 [ 7 ] . 高校教 育 管理 , 2 0 0 7 ( 6 ) :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会状况的专业课程体 系结构。要 建立起 专兼职相结合的高质量“ 双师型” 师队伍 , 教 注重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 高, 既要 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 高的教 学水平 , 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 实践经验。
关 键 词 : 学结合 ; 工 人才培养模式 ; 课程体 系; 顶岗实习; 双师型
2 1 年 第 2期 01
饶 国勇
诸文峰
余康发 : 高职 计 算 机 网 络 专 业 “ 学 结 合 ” 才培 养 模 式 的 探 讨 工 人
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大力提升 ,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 高。
32 计算机 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 教学方面 , 现有 的一些课 程体 系和 教学 内容过分 强调理
论 的系统性 , 实践教学 内容滞后 于企业 的发展 , 不能与企业 的
2 研 究 的意 义
教育部 1 6号文件 是指导 高职教 育健康 发展 的纲 领性文 件。文件提 出了培养高素质技 能型专 门人才 的培养 目标 和大 力推行校企合作 , 采用 工学结 合 、 订单 培养 、 岗实 习等人 才 顶 培养模式 , 出实践能力培养 , 突 推进专业建设 、 课程建 设 、 实践 基地建设 和师资 队伍建设。 企业与高校进行校 企合作并 回报社 会 , 这是 一项 具有重
受各 国关注。国内研究 的代 表人物 及其成 果主要 有 : 姜大 源 “ 工作过程导 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 徐 国庆 “ 目 ; 项 课程的开发与改 革 ” 马 成荣 “ 企 合作 模 式研 究 ” 赵 志群 ; 校 ;
式上, 不利于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 以致严重影 响到人 才 培养 的质量与特 色 , 以符合 市场 的要 求 。所 以要 大力加 难 强 教育改革 , 特别 是在 工学 结合 、 企合 作 方面 加大 建设 力 校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特点以及推进该模式发展的途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培养适应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理论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掌握实际技能,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理论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的动手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能够真实地面对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跨学科知识的学习。

现代社会中,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个领域的发展往往需要其他多个领域的支撑。

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综合运用不同领域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除此之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还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实际工作中,很少有单打独斗的情况,大部分工作都需要团队协作。

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团队项目和团队参与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与协调的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面对新问题能够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科研平台和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其次,应加强实践课程的设计,将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形成互相补充的关系。

同时,增加实践项目的比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此外,鼓励学校教师参与实践项目的指导和实践教学,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存在问题的研究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存在问题的研究王得燕(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信息学院,江苏无锡214073)摘要:目前我国普通高职院校都在进行“工学结合”教育体系改革,随之引起的专业改革建设、课程改革建设也在逐步完善。

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角度来讲.引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的好处.但是由于现在都只是在探索阶段.难免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急需在以后的工作中探讨、解决。

关键字:“工学结合”教育改革学生活动自我困加入W T O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下学结合”、勤T俭学.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被批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后,各个院系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模式.电子与信息技术分院在2007年下半年派计算机X X班级进行为期半学期的“工学结合”,现在“工学结合”已结束。

学生回到学校参加正常的教学活动。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是有传统的。

我国古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是学徒制,注重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近代的实业教育也强调工学并进。

在国际上,德国的“双元制”实质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韩国等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方案,并采取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时间安排,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和进行技能的训练.另一部分时间学校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加岗位生产实习。

形成了学习一实习一再学习一再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起对学生的培养任务。

这种模式,对于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和相关实践经验。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随着科技和工程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单纯地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强。

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强调了实践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于灌输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项目、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

通过与企业、工程项目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种贴近实际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经验已经在一些高校得到了有效验证。

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实践案例:1. 实践项目: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工程中。

通过实践项目的进行,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并加深对工程实践的理解。

2. 实习实训:学校开设一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实习实训课程。

通过到企业实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并学习到实践中的知识和技能。

3. 双师型教师:学校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作为教师,与学校教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开设一些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对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对高职院校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习、 再 实 习的 人才培 养模 式 。 其 实质 是
学 校和 企业共 同承担 起对 学生 的培养 任务 。 二、 高职 院校 实践 工学结合 人才培
养 模 式 的 作 用 和 意 义 1 . 增 加 实践 锻 炼 机 会 . 强化 专 业 知 识 学习
升 了他 们 的工作 责任 心 和 自我判 断 能
三、 当前高职院 校工学结合 未能深
入 开 展 的 原 因
作相 结合 。促 使学 生熟 练 掌握 操作 技
能 学生 只有领 略了企 业以及 岗位的管
由于受诸 多主客观条件 的制 约 . 许
提 出“ 产教结合 、 工学 结合 ” 。2 0 0 5年 1 O
月2 8日, 《 国务院关 于大力发 展职业教
入地开展 . 具体归纳如下 : 1 . 理念 认识 不清 . 缺乏 顶 岗实 习期
间的 有 效 管 理
育 的决定》再次强调要改变以学校 和课
堂为 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工 学结合 、 校企合作 。根据《 国务 院关 于大
的技能型人才 。
2 . 优化 社会 资 源 . 促进 “ 双师 型” 师
力 。校企 合作 、 工学结合人 才培 养模式
能够深 化学生对 职业角色 、职 业选择 、
2 . 实践环 节薄弱 . 人 才培 养的 实 习
资源与教 学需要不 匹配
职业实践 的认识 . 帮助他们 开展学业 生
涯规划和 职业生涯设计 . 进一 步明确 学 习 目的 , 端正学 习态度 , 拓 宽就业 渠道 . 为有 针对性 地教 学 、 实践、 就 业选 择提
所谓工 学结合人才 培养模式 . 是指 作 为培 养方 的 高职 院校 与作为 用 人方 的企 事业单位 . 针对社 会和市场 需求共 同制订 人才培养 方案 , 并在师资 、 技术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几 个 问题
22 建 立 健 全 工 学 结 合 的 法 律 法 规 保 障 机 制 .
建 立 健全 职 业 教 育 的各 项 法 律 法 规 . 成 校 企 合 作 . 构 工学 结 合 的 做 以法 治 校 , 法 治 教 ” 明 确 界 定 学 生 在 企业 实 习 期 以 的 纵 观 世 界 发 达 国家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证 明是 培 养 高 素 质 , 法 律框 架 , 到 “ 学 企 既 也 高 技 能 人 才 的 有 效模 式 , 是 从 我 们 有 关 的 研 究 调 查 和 几 年 模 索 的实 间 , 校 、 业 和 学 生 的安 全 责 任 , 要 避 免 忽 视 安 全 的倾 向 , 要 避 但 无 的 教 《 践 感 到 我 国 目前 职业 教 育 缺 乏 行 之 有 效 的 运 行 机 制 , 业 教 育 普 及 推 免 任何 一 方 承 担 “ 限 责 任 ” 风 险 。 要 严 格 按 照 《 育 法 》 职 业 教 育 职
法 》青 年 劳动 保 护 法 》 企 业 机 构 和 个 人 都 能 在 法 律 的 约 束 下 履 行 各 《 使 广 工 学 交 替 的 培 养模 式 依 然 存 在 许 多 的 困 难 。 廉 的 努 1 中 国的 职 业 教 育 一 直 是 学 校 主 导 , 府 主 管 的 办 学 格 局 . 工 学 自的责 任 和义 务 。禁 止 企 业 将 学 生 作 为 “ 价 劳 力 ” 行 为 , 力 建 立 . 1 政 在 企 结 合 模 式 的执 行 上 , 上 到 下 缺 乏 系 统 而 完 整 的管 理 制度 , 国家 政 符 合 院校 特 色 , 业 特 点 的 工 学 结 合 的 人 才 培 养 体 系 。 从 和 - 策 做 保 障 , 业 缺 乏 与 职 业 教 育 携 手 的 热情 , 工 学 结 合 看 成 是 企 业 23 制 定 高 职 院校 工 学 结 合 的 工 作 制 度 企 把

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园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摘要:园林技术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教学培养中应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

本文在阐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供参考。

关键词:工学结合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是一种贯穿于学生教学过程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在理论学习方面和实际校外工作在理论应用方面的优势,提高了教育的实效性。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工学结合”这种培养模式把高等职业院校和社会企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一方面,院校可以和企业的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企业对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贡献一份力,指导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许多当前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诸如教师队伍结构不完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毕业实习实施情况不容乐观、缺乏深入的校企合作等,使学校的教育更加贴近社会,符合经济发展需求。

园林技术专业教学需要尽可能的发挥“工学结合”思想的优势,结合学院的具体特征,有机整合各方面资源,不断探索更好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把高等职业院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有效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参与到一部分企业实践中,是一种充分考虑到学习与工作的教育模式。

企业的需要决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企业的生产任务决定学生的学习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生产环节确定学生的工作任务,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根据企业的职业目标,把校内、外可用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好,在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中,把课堂教学和工作实践中的学习有机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学校中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学校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各种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学校外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进行与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实际工作。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完善。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培养模式,它将工学和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旨在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培养模式。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工学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这种培养模式不仅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要掌握工程技能,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工程技能,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科研实践、社会实践等方式,积累实践经验。

这种积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就业,更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

实践经验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

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注重课程设置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非常重要。

需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开设与实际需求相符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注重教学方法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教学方法也非常重要。

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

它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以工学交替为主的多种教学模式,强化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了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诠释了“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内涵,对由此形成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改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国内外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技工院校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施过程中,两个很关键的问题制约了该模式向纵深发展。

第一个问题是由于多方面因素导致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尚不规范,劳动力供过于求、政企体制问题等因素导致企业对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很多校外实训基地实际上仅能进行参观式的实习,导致工学结合程度不够深入。

第二个问题是指导实习的教师积极性不高。

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把课备好、上好就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学院领导的事情,与他们关系不大。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仍然忽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把教学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以山东省重点建设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
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促进职业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

工学交替也是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及丹麦等国家实施的“现代学徒”制度,实质上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要求学校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筹划,将教育规律、经济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结合在一起,增强学校的经营意识和经营能力。

学校要与企业建立特别紧密的关系,要主动贴近企业。

重点工作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对学生进行服务意识、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学生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

构建德育网络,坚持以成型、成人、成才为主线,以成熟、成事、成功为目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成长为充满自信、追求成功的职业人,实现全面发展。

二、加大针对于传统课程改革力度,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是以通过对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分析所
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

为落实高技能才培养目标,本专业开发了《数控技术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模具零件制造技术》等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课程与生产性实训有机结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项目课程教学主要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来展开。

项目课程教学通过描述工作任务、教师演示,并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动手制作和师生总结与评价四个步骤,最终要达到能力要求。

这比传统课堂教学更直接、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以《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教学——“零件轮廓的铣削加工”为例,要求学生会工件加工工艺分析和零件的程序编写。

通过亲手仿真操作使学生具备从事本职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必需的识、绘图能力、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和程序编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探究务实的职业精神和技术意识。

把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纳入项目课程及生产性实训之中,通过技能训练,经过山东省技能考核网的考核,由山东省技能鉴定中心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提高,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就业率达到了95%。

三、积极围绕“学以致用”的理念,编写理论实操一体化教材
教材编写要根据工作岗位,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工学结合、项目引导、‘教学做思’一体化”为编写原则,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尽量采用图示、表格、文字等多元表达形式,切忌长篇大论、文字冗长繁杂。

应着力开发基于工
作过程的学校自编教材,开展配套的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

目前该专业完成了《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工艺》、《模具零件制造技术》等具有本院特色的企业岗位培训自编教材,实践一条独具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学之路,对形成自己特色的实践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创建双向考核认证制度,实行考核和教学方法双改革
双证认证制度就是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

双证书制度是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职业教育与劳动对接的重要举措,也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的必然要求。

应将职业认证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建立职业资格鉴定站(所),为职业资格认证积极创造条件。

改革考核方式和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应以岗位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可以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

实际教学中,要强化过程考核,可以尝试用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考试;上岗达标测试取代理论考试;完成规定项目取代课程的考试。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推行项目管理教学法、行为引导法、激励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等,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五、注重在职教师师资力量的培养,构建“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能够“工学结合”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
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既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

因此,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为了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一方面我院每年定期选送专业教师到有关院校培训学习,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积极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从企业聘请了一批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满足了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

六、密切校企关系,为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实训基地
为了加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步伐,教学设备方面,我校有两套数控仿真教学软件,高规格的仿真编程室一个、数控系统实验室一个;数控车间有4台数控车床、3台数控铣床,满足学生实习操作的需要。

其中我们的数控铣床是浙江大学的科研产品,它能够适用于多种数控系统的操作训练,为学生掌握多种数控系统操作适应社会创造了条件;我们使用最先进的仿真软件,为学生学习各种数控系统的编程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我们的数控系统实验室中有4台先进的数控维修实验平台,它可以通过网络控制,用教师机向学生机发送故障,学生排除故障后,可以在教师机上对学生进行自动评分。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兴趣、锻炼了学生维修排障能力,又方便了教学。

总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能取得成效,关键是找准双方利益共同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一旦合作后校企双方必须通过建立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相应措施来保证工学结合的正常进行,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