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第59课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第59课函数教案

高中数学第59课函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掌握函数与方程或不等式的联立解法。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2. 函数与方程或不等式的联立解法。

3. 函数的应用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让学生认识函数的概念和定义。

2. 学习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周期性、单调性等。

3. 学习函数与方程或不等式的联立解法:通过实例演练。

4. 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5.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教学资源
1. 教材《高中数学》。

2. 教具:PPT、黑板、彩色粉笔等。

五、教学评价
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练习等形式进行评价,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函数的相关知识和解题方法。

六、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应用函数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高中数学单个函数图像教案

高中数学单个函数图像教案

高中数学单个函数图像教案
一、教学内容:数学-函数图像
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理解函数图像的表示方法,掌握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三、教学重点: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四、教学难点:理解函数图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作业本。

六、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一道关于函数图像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教师介绍函数图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讲解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3.示范:通过展示一个函数的图像,让学生理解函数图像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4.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讨论:让学生讨论不同类型的函数图像可能的特征和性质。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函数图像的重要性和应用。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小结。

八、教学反馈:
1.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

2.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查看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函数图像的基本特征和性质,提高数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函数的基本理解教案

函数的基本理解教案

函数的基本理解教案
教案标题:函数的基本理解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能够识别和描述函数的图像
3. 能够解决与函数相关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的定义、图像和应用
难点:函数的符号表示和图像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熟悉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准备相关教学素材和案例
2. 学生准备:提前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准备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投掷一个物体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函数的概念,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
1. 函数的定义:教师讲解函数的定义,即对每一个自变量都有唯一的因变量对应的关系。

2. 函数的符号表示:介绍函数的符号表示方法,如y=f(x)或者y=2x+3等。

3. 函数的图像:通过具体的案例,讲解函数图像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三、练习
1. 个人练习: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函数表格和图像,练习识别函数和描述函数的特征。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一个与函数相关的问题,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四、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梳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函数的基本理解和运用。

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了解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函数的基本理解能力。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函数备课教案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函数的模型思想,培养观察、交流、分析的思想意识。

2. 学生能通过列表、图像等方式表现函数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2.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感受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函数的概念,了解常量与变量的含义。

难点:对函数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确定。

三、教学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函数图像展示板。

学具:每人一份函数实例材料、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气温与海拔的关系”、“票价与购票数量的关系”等,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索函数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常量与变量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函数的定义。

3. 理解函数概念:通过PPT展示函数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自变量与函数的关系。

4. 函数模型的建立:让学生通过实例,建立函数模型,如“y = 2x + 1”。

5. 函数图像的展示:通过函数图像展示板,展示函数图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函数。

6.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常量和变量的定义。

2. 学生能通过实际问题建立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3. 学生能通过列表、图像等方式表现函数关系,培养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

4. 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

数学教案高中函数

数学教案高中函数

数学教案高中函数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高中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够灵活运用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函数的定义;
2.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 函数的运算。

教学难点:
1. 函数的复合运算;
2. 函数的图像的绘制。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
第一步:引入问题
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函数的定义和意义。

第二步:讲解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教师简要介绍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包括定义域、值域、自变量和因变量等概念。

第三步:举例说明函数
教师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规则。

第四步:绘制函数的图像
教师示范如何绘制函数的图像,并要求学生根据函数的公式自行绘制函数的图像。

第五步:巩固练习
教师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第六步:课堂讨论
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讨论解题方法和答案,促进学生思维的交流。

第七步: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生在课后应多做练习,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八年级函数教学设计

八年级函数教学设计

八年级函数教学设计八年级函数教学设计(通用10篇)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模型,也是初中数学里代数领域的重要内容,它在初中数学中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以下是八年级函数教学设计从,欢迎阅读。

八年级函数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所要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一种,是一类比较简单但很重要的函数,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反比例函数的例子。

因此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与意义的教学是基础。

二、学情分析由于之前学习过函数,学生对函数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另外在前一章我们学习过分式的知识,因此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的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能够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解决问题: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并确定其表达式. 情感态度: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意义,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难点:反比例函数表达式的确立.五、教学过程(1)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2)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个面积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上述函数的表达式14631000(2)y= txk可知: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中xx(1)v=是自变量,y是函数。

此过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过程,体会反比例函数来源于实际. 由于是分式,当x=0时,分式无意义,所以x≠0当y= 中k=0时,y=0,函数y是一个常数,通常我们把这样的函数称为常函数。

此时y就不是反比例函数了。

举例:下列属于反比例函数的是(1)y= (2)xy=10 (3)y=k-1x (4)y= -此过程的目的是通过分析与练习让学生更加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问已知y与x成反比例,y与x-1成反比例,y+1与x成反比例,y+1与x-1成反比例,将如何设其解析式(函数关系式)已知y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k x1k已知y+1与x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 xkxkxkxkx2x已知y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已知y+1与x-1成反比例,则可设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 k x?1此过程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为以后在求函数解析式做好铺垫。

高中数学函数概论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函数概论教案模板

高中数学函数概论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基本性质;
3. 熟练运用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
1. 函数的概念
- 什么是函数?
- 函数的符号表示:y = f(x)、f: x → y
-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概念
2. 函数的性质
- 定义域和值域
- 函数的奇偶性
- 函数的增减性
3. 函数的基本性质
- 函数的连续性
- 函数的周期性
- 函数的单调性
4. 函数的运算
- 函数的相加、相减、相乘、相除
- 函数的复合
5. 实际问题的解决
- 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 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函数的概念及其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掌握清楚;
2. 函数的运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与示范结合
2. 分组讨论与合作学习
3. 案例分析与实践应用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
2. 作业完成情况
3. 知识掌握程度
七、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课:函数的概念
第二课:函数的性质
第三课: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四课:函数的运算
第五课:实际问题的解决
八、教学反馈
1. 教师定期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诊断和反馈
2.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为高中数学函数概论教案模板范本,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3.1.1函数概念(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3.1.1函数概念(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x

3.1.1函数的概念(第一课时)(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第60~64页).1.概念本身角度:函数是高中数学最抽象的概念,初中曾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给出函数的描述性定义,并把函数看作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但这一定义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局限性.2.学科角度: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是整个高中函数知识体系的基石,它不仅将函数概念由“对应论”发展到“集合论”,更承上启下,为后继研究基本初等函数,比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以及函数的性质等提供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让我们体会到重要概念对数学发展和数学学习的巨大作用;同时,函数的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社会经济、以及等其他学科也有着广泛应用.3.高考角度:函数是高考数学的热点,函数图象性质、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数列三角解析几何导数的结合问题常考常新,从基础题、中档题到压轴题,每年高考都是绝对重点,高考所考察的五大数学思想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贯穿高中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有人说,“得函数者得数学,得数学者得高考”,更是形象的道出了函数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二、学情分析1.从学生知识层面看:通过初中函数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基础;通过必修一第一章“集合”的学习,对集合思想的认识也日渐提高,为重新定义函数、从根本上揭示函数的本质提供了知识保证.2.从学生能力层面看:学生已有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初步具备了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维的深刻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3.从学生情感培养方面看:多数学生对教学新内容的学习有很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仍需要通过课堂主渠道加以培养和提高.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的三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重点)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让学生学会数学表达和交流,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发展数学应用意识.(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严谨表达的良好思维习惯,养成用函数模型描述和解决现实世界中蕴含的规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四、教学重点用集合语言和对应关系刻画函数的概念.五、教学难点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六、教学过程1.函数概念的形成1.1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思考1:(1)若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其周长l= ;(2)若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其周长l= ; (3)若正方形的边长为x ,则其周长l= ;【预设答案】(1)4(2)8(3)4x【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例子复习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再次体会函数高度“抽象”的作用.思考2:初中学习的函数的概念是什么?【预设答案】设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如果对于x 的每一个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y 是x 的函数.其中x 叫自变量,y 叫因变量.【设计意图】复习初中函数概念,强调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思考3:请同学们考虑以下两个问题【设计意图】从初中的概念来看,这两组中的两个函数没什么不同,但我们有感觉它们是不同函数.让学生体会初中函数概念不够精确,从而有些问题解决不了.1.2探究典例,形成概念问题1: 某“复兴号”高速列车到350km/h 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进的路程S (单位:km )与运行时间t (单位:h )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S=350t.思考:根据对应关系S=350t ,这趟列车加速到350km/h 后,运行1h 就前进了350km ,这个说法正确吗?44y x l x ==(1)与周长是同一函数吗?22x y x y x==()与是同一函数吗?【预设答案】不正确.对应关系应为S=350t ,其中 }1750|{},5.00|{11≤≤=∈≤≤=∈s s B s t t A t .问题2 :某电气维修告诉要求工人每周工作至少1天,至多不超过6天.如果公司确定的工资标准是每人每天350元,而且每周付一次工资,那么你认为该怎样确定一个工人每周的工资?一个工人的工资w (单位:元)是他工作天数d 的函数吗?【预设答案】是函数,对应关系为w=350d,其中},6,5,4,3,2,1{2=∈A d}2100,1750,1400,1050,700,350{2=∈B w .思考:在问题1和问题2中的函数有相同的对应关系,你认为它们是同一个函数吗?为什么?【预设答案】不是.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一样.问题3 :如图,是北京市2016年11月23日的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如何根据该图确定这一天内任一时刻th 的空气质量指数的值I ?你认为这里的I 是t 的函数吗?【预设答案】是,t 的变化范围是}240|{A 3≤≤=t t ,I 的范围是}1500|{I B 3<<=I .问题4: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总支出金额食物支出金额=r r ( 反映一个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质量越高.上表是我国某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省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你认为该表给出的对应关系,恩格尔系数r 是年份y 的函数吗?思考:上述问题1到问题4中的函数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预设答案】共同点有:(1)都包含两个非空数集,用A ,B 来表示;(2)都有一个对应关系不同点有:(1)(2)是通过解析式表示对应关系,(3)是通过图象,(4)是通过表格【设计意图】通过四个具体的例子,发现要在集合的基础上定义函数会比较准确,同时让学生体会函数对应关系的3种表示形式.函数概念:一般地,设A , B 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的三个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常见函数的三要素:正比例函数:y kx =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对应关系f 把R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对应到R 中唯一确定的数(0)ax b a +≠.一次函数:(0)y ax b a =+≠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对应关系f 把R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对应到R 中唯一确定的数(0)ax b a +≠.二次函数:2(0)y ax bx c a =++≠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a >0时,244ac b B y y a ⎧⎫-⎪⎪=≥⎨⎬⎪⎪⎩⎭;当a <0时,244ac b B y y a ⎧⎫-⎪⎪=≤⎨⎬⎪⎪⎩⎭.对应关系f 把R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对应到B 中唯一确定的数2(0)ax bx c a ++≠. 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定义域为{}0x x ≠,对应关系为“倒数的k 倍”,值域为{}0y y ≠.反比例函数用函数定义叙述为:对于非空数集{}0A x x =≠中的任意一个x 值,按照对应关系f :“倒数(0)k k ≠倍”,在集合{}0B y y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k x 和它对应,那么此时f :A B →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0),.k f x k x A x=≠∉2.例题讲解,理解概念例1.判断下列对应是否是函数【预设答案】(1)是(2)是(3)不是【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函数只能是“一对一”或“多对一”,不能“一对多”.例2. 判断下列图象能表示函数图象的是()【预设答案】D【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概念中的“唯一”二字例3 .你能构建一个问题情景,使其中函数的对应关系为y=x(10-x)吗?【预设答案】长方形的周长为20,设一边长为x,面积为y,那么y=x(10-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A={x|0<x<10},y的取值范围是B={y|0<y≤25}.对应关系f把每一个长方形的边长x,对应到唯一确定的面积x(10-x)【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数学应用思想,同时巩固函数概念是建立在集合基础上的.3.课堂练习,巩固新知练习1.若函数y=f(x)的定义域为{x|−3≤x≤8,x≠5},值域为{y|−1≤y≤2,y≠0},则y=f(x)的图象可能是()A. B.C. D.【答案】B练习2.已知函数f(x),g(x)分别由下表给出.则g(f(5))=;f(g(2))=.【答案】4 3练习3.集合A,B与对应关系f,如图所示,f:A→B是否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函数?如果是,那么定义值域与对应关系各是什么?【答案】由图知A中的任意一个数,B中都有唯一确定数,与之对应,所以f:A→B 是从A 到B的函数定义域是A={1,2,3,4,5},值域C={2,3,4,5}4.构建一个问题情景,使其中的变量关系能用解析式y=√x来描述.【答案】正方形的面积为x,其边长为y,则y=√x,其中x的取值范围是A={x|0<x},y的取值范围是B={y|0<y}4.课堂小结,思想升华本节课主要是在集合的基础上重新定义了函数,让函数的概念更加清晰准确.。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5篇)

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5篇)八年级《一次函数》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一)教学知识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2、会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画出函数图象,并利用不等关系进行比较、(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2、训练大家能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体验数、图形是有效地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认识到数学是解决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教学重点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自己根据题意列函数关系式,并能把函数关系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联系起来作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展示教学目标1、张大爷买了一个手机,想办理一张电话卡,开米广场移动通讯公司业务员对张大爷介绍说:移动通讯公司开设了两种有关神州行的通讯业务:甲类使用者先缴15元基础费,然后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2元;乙类不交月基础费,每通话1分钟付话费0.3元。

你能帮帮张大爷选择一种电话卡吗?2、展示学习目标:(1)、理解一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2)、能够用图像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理解两种方法的关系,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问题,导出本节课题。

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探究方向。

从生活实例出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主研学指出探究方向,巡回指导学生,答疑解惑探究一: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问题1:结合函数y=2x-5的图象,观察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 x取何值时,2x-5=0?(2) x取哪些值时,2x-50?(3) x取哪些值时,2x-50?(4) x取哪些值时,2x-53?问题2:如果y=-2x-5,那么当x取何值时,y>0 ? 当x取何值时,y1 ?你是怎样求解的?与同伴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探究中来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小组合作互学巡回每个小组之间,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尝试,寻找最佳方案。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优秀5篇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优秀5篇

初中一次函数教案优秀5篇篇一:一次函数的优秀教学设计篇一课题:14.2.2 一次函数课时:57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掌握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及意义.毛2.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3.理解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4.会用简单方法画一次函数图象.(二)能力训练要求1.通过类比的方法学习一次函数,体会数学研究方法多样性.2.进一步提高分析概括、总结归纳能力.3.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进一步分析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联系,从而提高比较鉴别能力.教学重点1.一次函数解析式特点.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联系规律.3.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教学难点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关系.2.一次函数图象特征与解析式的联系规律.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总结─归纳.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教学过程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问题:某登山队大本营所在地的气温为15℃,海拔每升高1km气温下降6℃.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xkm时,他们所处位置的气温是y℃.试用解析式表示y•与x的关系.分析:从大本营向上当海拔每升高1km时,气温从15℃就减少6℃,那么海拔增加xkm时,气温从15℃减少6x℃.因此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5-6x (x≥0)当然,这个函数也可表示为:y=-6x+15 (x≥0)当登山队员由大本营向上登高0.5km时,他们所在位置气温就是x=0.5时函数y=-6x+15的值,即y=-6×0.5+15=12(℃).这个函数与我们上节所学的正比例函数有何不同?它的图象又具备什么特征?我们这节课将学习这些问题.ⅱ.导入新课我们先来研究下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可用怎样的函数表示?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特点?1.有人发现,在20~25℃时蟋蟀每分钟鸣叫次数c与温度t(℃)有关,即c•的值约是t的7倍与35的差.2.一种计算成年人标准体重g(kg)的方法是,以厘米为单位量出身高值h减常数105,所得差是g的值.3.某城市的市内电话的月收费额y(元)包括:月租费22元,拨打电话x分的计时费(按0.01元/分收取).4.把一个长10cm,宽5cm的矩形的长减少xcm,宽不变,矩形面积y(cm2)随x的值而变化.这些问题的函数解析式分别为:1.c=7t-35.2.g=h-105.3.y=0.01x+22.4.y=-5x+50.篇二:一次函数教案篇二教材分析《一次函数》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九章的内容。

认识函数数学教案

认识函数数学教案

认识函数数学教案
标题:认识函数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3. 学生能够解决与函数有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函数的概念。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函数的概念,如身高与年龄的关系,距离与时间的关系等。

2. 讲授新课:
(1)定义函数:讲解什么是函数,函数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函数的基本性质。

(2)函数的表示方法:介绍如何用图像、表格和解析式表示函数。

(3)函数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与实践: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以此检验他们对函数的理解程度。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关键知识点。

5. 布置作业:
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

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9篇)正比例函数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正比例【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

【复习导入】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1、教学例1.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①铅笔的。

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

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上册《6.1 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对函数概念、性质和应用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的定义、函数的性质和函数图像的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概念,学会用函数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方程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对于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2.学会用函数的视角看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的概念和性质。

2.函数图像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让学生深刻理解函数。

3.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函数的定义、性质和图像。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入函数的概念。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商品的销售价格与销售数量的关系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函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函数的定义,讲解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和图像的特点(如直线、曲线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函数的性质和图像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分析实例中的函数性质和图像特点。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1《函数》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高中数学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认识。

但函数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函数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性质。

2.学会用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能运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函数概念的理解。

2.函数性质的掌握。

3.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函数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函数的存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发现函数的性质和表示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如绘制函数图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直观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准备生活中的实例,用于引入函数概念。

3.练习题库:挑选合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板书设计:合理安排板书内容,突出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函数?函数有什么特点?2.呈现(15分钟)讲解函数的定义,阐述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列表法、解析式法、图象法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个实例,运用函数的表示方法进行解答。

函数的图像教案初中

函数的图像教案初中

教案:函数的图像教学目标:1. 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2. 学会绘制简单的函数图像,并能分析图像的性质。

3. 能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难点:1. 函数图像的绘制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函数图像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函数例子,如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等。

2. 介绍函数的表示方法,如函数表格、解析式等。

二、新课(20分钟)1. 讲解函数图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函数图像是对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关系的直观表示。

2. 演示如何绘制一些简单的函数图像,如线性函数、二次函数等。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函数图像,分析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等。

三、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函数图像的绘制,并分析其性质。

2. 引导学生运用函数图像解决实际问题,如找出函数的零点、最大值等。

四、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函数图像的概念和性质。

2. 强调函数图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函数的图像,如三角函数、指数函数等。

2. 让学生尝试运用计算机软件绘制函数图像,提高作图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学会了绘制和分析函数图像。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函数图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函数图像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

《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第一篇:《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函数的概念》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函数作为初等数学的核心内容,贯穿于整个初等数学体系之中函数这一章在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对初中函数概念的承接与深化。

在初中,只停留在具体的几个简单类型的函数上,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而高中阶段对函数的概念加入“对应”,这一章内容渗透了函数的思想、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思想,从感性到理性,数学建模的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的学习,无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深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函数的概念,;(2)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身对实际问题分析、抽象与概括,培养了抽象、概括、归纳知识以及建模等方面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以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入,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其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相互合作学习,增强其合作意识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教法:启发探究为主,讨论法为辅学法: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实际背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对于x的每一个值,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此时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二、概念情景引入:思考1:(本P1)给出三个实例:A.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米,且炮弹距地面高度h(米)与时间t(秒)的变化规律是。

B.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

(见本P1图).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生活质量的高低。

“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

高中数学试讲教案函数

高中数学试讲教案函数

高中数学试讲教案函数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符号表示和性质。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2. 函数的性质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
1. 运用函数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探索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函数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函数的思考和讨论。

2. 讲授:简要讲解函数的定义和符号表示,介绍函数的性质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基本概念。

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函数的相关知识,培养运用函数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探索函数的更多应用领域,激发学生对函数的兴趣和热爱。

五、归纳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强化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握。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函数的学习成果。

七、评价反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评价学生对函数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为下一次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涯中,难免会遇到要写教案的情况,教案是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内容的,下面是作者为您分享的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函数的概念说课教案篇1教材分析: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教学目的:(1)通过丰富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函数的定义域;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教学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示;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复习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强调函数的模型化思想;2、阅读课本引例,体会函数是描述客观事物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的思想:(1)炮弹的射高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2)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3)“八五”计划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与时间的变化关系问题备用实例:我国#年4月份非典疫情统计:日期#新增确诊病例数#3、引导学生应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描述各个实例中两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4、根据初中所学函数的概念,判断各个实例中的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否是函数关系.二、新课教学(一)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 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range).注意:○1“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2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3.区间的概念(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2)无穷区间;(3)区间的数轴表示.4.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讨论(由学生完成,师生共同分析讲评)(二)典型例题1.求函数定义域课本p20例1解:(略)说明:○1函数的定义域通常由问题的实际背景确定,如果课前三个实例;○2如果只给出解析式y=f(x),而没有指明它的定义域,则函数的定义域即是指能使这个式子有意义的实数的集合;○3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要写成集合或区间的形式.巩固练习:课本p22第1题2.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课本p21例2解:(略)说明:○1构成函数三个要素是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由于值域是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决定的,所以,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称这两个函数相等(或为同一函数)○2两个函数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完全一致,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

函数单调性教案函数单调性教学设计(6篇)

函数单调性教案函数单调性教学设计(6篇)

函数单调性教案函数单调性教学设计(6篇)为你细心整理了6篇《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忙,盼望你能喜爱!固然你还可以在搜寻到更多与《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函数的单调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函数单调性》是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其次章第三节的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及表示法,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高中数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根底学问点,是讨论和争论初等函数有关性质的根底。

把握本节内容不仅为今后的函数学习打下理论根底,还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学生分析】从学生的学问上看,学生已经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简洁函数,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表示,接下来的任务是对函数应当连续讨论什么,从各种函数关系中讨论它们的共同属性,应当是顺理成章的。

从学生现有的学习力量看,通过初中对函数的熟悉与试验,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观看事物的力量,积存了一些讨论问题的阅历,在肯定程度上具备了抽象、概括的力量和语言转换力量。

从学生的心理学习心理上看,学生头脑中虽有一些函数性质的实物实例,但并没有上升为“概念”的水平,如何给函数性质以数学描述?如何“定性”“定量”地描述函数性质是学生关注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重点问题。

函数的单调性是学生从已经学习的函数中比拟简单发觉的一共性质,学生也简单产生共鸣,通过比照产生顿悟,渴望获得这种学习的.积极心向是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情感根底。

【教学目标】1.使学生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2.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定义的探究,渗透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培育学生观看、归纳、抽象的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3.通过学问的探究过程培育学生细心观看、仔细分析、严谨论证的良好思维习惯,让学生经受从详细到抽象,从特别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教学重点】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教学难点】从形与数两方面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教学方法】教师启发讲授,学生探究学习.【教学手段】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过程】教学根本流程1、视频导入------营造气氛激发兴趣2、直观的熟悉增(减)函数-----问题探究3、定量分析增(减)函数)-----归纳规律4、给出增(减)函数的定义------展现结果5、微课教学设计函数的单调性定义重点强调 ------ 稳固深化 7、课堂收获 ------提高升华(一)创设情景,提醒课题1.钱江潮,自古称之为“天下奇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届全国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与观摩活动作品欣赏函数一、教材分析变化是永恒的,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时刻发生着变化.那么,事物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变化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对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这些问题的提出,就是我本次要上课的内容——函数.(一)对函数内容价值和定位的思考20世纪以前的中学代数的主要内容是“数、式、方程”,其中方程占据着中心的位置.到了20世纪初,在英国数学家贝利(Perry,J.1850~1920)和德国数学家克莱因(Klein,C.F.1849~1925)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函数进入了中学数学,这不仅是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函数是中学数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和函数关系的本质,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中学数学的始终.(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对函数内容的具体处理根据国际上对数学课程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对函数的丰富经验十分重要.因此,在教材中采用“提前渗透”的方式,具体如下:1.在七年级上册《整式及其加减》一章的“代数式”一节中,教材设计了一个“数值转换机”,要求根据输入的数值写出输出的结果,并在随后的“议一议”栏目中要求根据代数式的值探索代数式所表示的规律.这里体现了函数“对应”的特征,同时也是教材第一次渗透了变化思想,对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函数概念有所帮助.2.七年级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第一次初步讨论变量之间的关系,认识变化现象,对今天函数内容的学习作准备.教材通过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事件或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如骆驼的体温),让学生初步体会变量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并让他们经历研究函数的过程,尝试根据具体变化现象中的特征做预测的活动.正是有了七年级的铺垫,本章将继续通过变量间关系的考察,让学生初步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力图通过解剖一次函数这一“麻雀“,使学生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三)函数的学习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当然,对于理解函数所反映的对应与变化的思想,我们不能一蹴而就.初中阶段对函数的认识仅仅是一个开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进一步抽象概括出函数的严格数学定义.此外,在今后的学习中,函数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大学课程中微积分(又作数学分析)的基本研究对象就是“函数”.总之,函数作为刻画客观世界的一个重要数学模型贯穿了初中阶段学习的始终.同时,函数思想是数学课程的一条主线,它从一个角度链接起了数学课程的许多内容.二、学情分析(一) 学生的知识结构学生在七年级上册已经会结合具体情境列出相应的代数式,而这里所列的代数式实际上就是函数对应值的数学表达式,只是没将函数值对应的量用字母表示出来而已.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体会了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普遍性,知道如何判断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初步感受了函数的三种表示方式.(二)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八年级学生认知结构简单,知识经验具体而缺乏.在学习过程中,仍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理性思维欠缺.(三) 预设学生会碰到的问题学生对于理解抽象的概念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正确认识概念中的“唯一性”.三、教学任务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会在具体情境中判断两个变量间的关系是不是函数关系;2. 会举出现实生活中简单函数的实例,认识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的重要模型;3. 了解在实际问题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数学思考:1. 通过用三种不同方式表示函数的过程,体会模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2. 体会抽象出本质属性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3. 能独立思考,体会抽象概括的思维方式.问题解决:1. 初步学会在具体的例证中发现问题,增强应用意识;2. 在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他人的方法,并能进行评价与反思.情感态度:1.积极参与例证的分析,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 在小组合作中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二)教学重点:建构函数的概念.(三)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概念中的“唯一性”.四、教法、学法分析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引导学生经历抽象、归纳、概括的过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具体的教与学将体现在我下面的教学流程中.五、教学过程(一)回顾回顾七年级下册“变量之间的关系”部分内容,过去的都是散的例子,在此基础上,本节继续通过变量关系的考察,逐个分析,寻找共同特征,使学生明确“给定其中某个变量的值,相应的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这一共性.(二)提供函数概念例证: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例证,呈现背景材料,提问学生“如何将摩天轮中存在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学化?如何用图像来描述这种变化?”先让学生想象图像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之后用微课形式向学生展示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的作图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图像.感受图像中上升、下降的变化.由实际问题到用图像来描述这一变化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个难点.得到图像之后,思考并完成题目:实例1:下图反映了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m)与旋转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根据上图填表:问:对于给定的时间t ,相应的高度h 确定吗?有七年级以及第三章位置与坐标的学习背景,此处填表学生来讲并不困难,可以独立完成,此处的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感受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有助于学生对后面两个例子的处理以及后面寻找三个例子的本质特征.实例2: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问:随着层数n 的增加,物体总数y 是如何变化的?实例3: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C ︒,则气体的压强为零.因此,物理学中把-273C ︒作为热力学温度的零度.热力学温度()T K 与摄氏温度()t C ︒之间有如下数量关系:273,0.T t T =+≥问:当t 分别为43,27C C -︒-︒,0C ︒ 时,相应的热力学温度T 是多少? 例2、例3的处理让学生独立完成,有例1的铺垫,学生在处理例2、3时寻找具体的对应关系,体会“唯一对应”的函数值.学生从3个熟悉的具体例证出发,思考并分析每个例证的属性.(三)抽象出函数本质属性初步形成概念:舍弃其非本质属性,保留其本质属性.1、独立思考:在这3个例证中,存在着哪些共同点?学生独立思考.2、小组合作,在小组中交流发现的共同点教师巡视,并对小组组员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肯定,对有困难的小组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在小组内,鼓励学生质疑,要求学生思考与交流,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并验证其合理性.学生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并与同伴交流讨论,找出3个实例中的共同点;每个小组确立一个代表,收集并整理小组成员的想法,准备好发言3、师生共同探讨,请每个小组代表发言,说出小组内找到的这3个例证的共同点;根据小组的回答及时的反馈与调节,小组代表发言,总结小组成员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的共同点;学生可能提出下面一些共同本质属性:小组1跟着教师顺势的引导来找出其共同本质属性:“2个变量,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改变而改变,并且一个变量的值确定了另一个变量的值”在小组1的表述中可看出这个小组已经找到了一部分属性,但并不完全正确.此时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去顺势引导学生.小组2:“以一个未知数的规律得出另一个未知数”在小组2的表述中可看出归纳有所欠缺,没有认识到另一个数的唯一性.针对小组2的情况,设置了下列3个问题来帮助梳理和引导:①在这3个实例所描述的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几个变量?(预设:学生很容易发现3个实例中都存在2个变量)②在3个实例中,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是否有值与它对应?有几个?小组2跟着教师的引导来发现共同本质属性:①都是2个;②实例1中,t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实例2中,n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实例3中,t是自变量,T是因变量.都存在关系.有,1个.4、抽象归纳,与学生共同抽象归纳出3个实例中的共同本质属性——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存在着2个变量,对于其中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能取到唯一的一个值与它对应;在数学中,我们就将拥有这3个实例的共同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并给它起了一个名——就叫做“函数”.“函数”一词最早是由我国数学家李善兰提出的.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fuction),其中x是自变量.表示函数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法、关系式法和图象法.学生与教师共同抽象归纳出3个实例的共同本质属性.听讲、理解、辨析、记忆.(四)概念的深化:1、辨析关键词2、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提问:在刚刚的3个例证中,自变量是不是可以取任何值?学生思考并回答,此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3、函数值(五)概念的运用:1、举出由概念引发的例子,生活中有哪些变量的关系可以看作函数呢?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在这一过程中,提醒学生在举例时紧扣住函数的概念,特别是是否扣住关键词)2、用学生得到的函数概念再去检验其他的对应问题是否符合函数的概念,学生回答并简单说理.①教材P77 随堂练习;②反例(练习并简单辨析):下列图像中不能表示y是x的函数是()归纳出概念之后,要对它进行巩固和深化,并检验学生是否真正了解概念,对概念的理解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抽象的概念必须经过具体的应用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六)归纳小结、能力提升:回顾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先让学生畅谈,再教师补充.强调本节课抽象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函数的概念.学生回顾、总结、体会.教师应该在此向学生传授本节课我们运用了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抽象出函数的概念.(七)课堂效果检测已知一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若边长为x,周长为y:(1)写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求当x=4时所对应的函数值.(八)走出课堂、应用数学:布置作业:1、习题4.1 知识技能1、2,联系拓广 4六、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作为函数内容的起始课,也是能够体现概念形成过程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概念的形成是由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对于概念形成的教学,可分为以下几个基本的教学环节:(一)提供函数概念例证:本节课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新概念(函数)的建构.新概念的建构,必须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函数的本质是蕴含在变量之间的一种依存关系,而不是其代数表达式,这是贯穿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当然,函数本质属性的揭示,应基于对大量函数原型的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函数的概念相当抽象,学生认识起来有一定的困难.为此,在这里选择从具有函数关系、生动有趣、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生活实例开始,进行分析说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二)抽象出函数本质属性初步形成概念:独立思考: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只有经历了独立思考之后的小组合作才是有真正价值的.小组合作:教师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方法和结论.共同探讨:在这一过程中,及时地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反馈和调节.从而引导学生舍弃函数的非本质属性,保留其本质属性.小组汇报:因材施教:对较好的小组进行顺势引导即可;对有困难的小组,则根据组员的特点,设置宽窄适宜的路来引导.抽象归纳:本节函数概念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概念的获得过程,让学生感悟抽象的数学思想,积累抽象概括的活动经验.因此,教学中不应简单地由教师分析、归纳、概括出函数概念,而应让学生经历抽象、归纳、概括的过程,哪怕这个时间稍长、归纳概括不是那么准确,但只有经历这一过程,学生才能逐渐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积累相应的活动经验(三)概念的深化:辨析关键词:数学概念是借助于数学语言符号来表述的,其用语、用词一般都非常严谨、精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对于函数的概念,教师必须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进行解剖分析,揭示每一个词句、符号的内在含义,使学生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正反两方面认识函数概念:教材中一般都是从正面阐述概念,这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妨碍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去认识概念.利用反例,让学生从反面去认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对于函数的概念,对“唯一性”的正确理解是本节课的难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唯一性”,最好的方法是借助反例.所以,本节课直到这里,才真正全面地完成了函数概念的形成.(四) 概念的运用:学生举例:这种例子越简单越好,学生在举例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消化概念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的意识.检验函数:数学概念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概念,牢固的掌握概念,灵活地运用概念.因此,在学生获得概念之后,就要在实践中运用概念.在实践中运用概念的过程,实质上是概念具体化的过程,而概念的具体化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概念.(五)归纳小结.概念课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函数的概念又是所有概念中最抽象的.我认为,要较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必须抓住本节课的一条主线(完成函数概念的建构)来进行展开,而在这建构的过程中,核心是——舍弃其非本质属性,保留其本质属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