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陆地生活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强化“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二、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概括出陆地上的动物适于环境生活的特点;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与思考等的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三、课前准备

学生:制作观虫器,并饲养和观察蚯蚓;调查、搜集当地动物栖息地保护的现状及措施等资料;

教师:搜集有关陆地动物生活环境的图片;准备各种陆地环境中的动物活动的录像资料;进行“饲养和观察蚯蚓”所实验。

四、课时分配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兔是在陆地生活的比较高等的动物,它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学生通过对兔和人的有关特征的对比,来理解兔在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等方面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进而概括出哺乳动物的特征。通过对兔和狼牙齿的比较,来理解兔与食草性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关动物栖息地的保护,学生通过调查、采访等方式,认识当地动物栖息地的破坏现状,分析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的危害,形成保护动物栖息地、保护动物、热爱动物

的正确生态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