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曲教学会椋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灰椋鸟》

《语文教案-灰椋鸟》

《语文教案-灰椋鸟》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灰椋鸟》。

2. 能够掌握和运用文中出现的生词和短语。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2.1.1 课文《灰椋鸟》的阅读和理解。

2.1.2 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进行例句和运用练习。

2.2 课堂活动2.2.1 学生朗读课文,并进行语音和语调的指导。

2.2.2 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3.1.1 教师通过引入灰椋鸟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1.2 学生分享对灰椋鸟的了解和观察。

3.2 课文阅读与理解3.2.1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语音和语调的指导。

3.2.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

3.3 生词和短语学习3.3.1 教师解释和示范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和用法。

3.3.2 学生进行例句和运用练习,加强理解和记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4.1.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表达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4.1.2 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达中的语音和语调准确性。

4.2 作业和练习4.2.1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4.2.2 学生完成生词和短语的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5.1.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5.1.2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表达对课文内容的想法和感受。

5.2 家庭作业5.2.1 学生进行课后阅读,寻找其他关于灰椋鸟的相关材料。

5.2.2 学生进行家庭写作,写下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使用《灰椋鸟》一文作为主要教学材料,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到原始文本。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灰椋鸟》教案【《灰椋鸟》教案(一)】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灰椋鸟》一课,知道了灰椋鸟的样子(出示图片)引述——“尖尖的嘴……师:貌不惊人的灰椋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吸引作者和他的同伴在一个下午前去林场观看呢?二、学习3~5自然段过渡:1、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快速读3~5自然段。

2、交流:什么原因使作者前去观看灰椋鸟?学习第4自然段1、是啊,灰椋鸟归林场十分壮观,你又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呢?再读第4自然段,划出相关语句,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2、生自由读文、划句子、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句子及图片)A、“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从我们头项飞过”①指名读,评价:你们听出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了吗?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壮观的?“整群整群”、“巨大”、“一批又一批”、“浩浩荡荡”③再读句子体会壮观B、“没有几分钟……,听到它们的叫声!”①指名读②理解“排空而至”“排空而至”什么意思?看图,师引述:看,没过几分钟——它们大都是——这时的灰椋鸟真可谓是“排空而至”啊!4、同学们,当我们看到灰椋鸟归林时,在天空中美丽的声势浩大队形,听到它们如雷般的叫声,你想说什么呢?让我们呈现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吧!另一组读第1句,紧接着第二、二组读第2句,然后一二三组读第3句,最后全班读第4句。

5、从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真切地体现到了灰椋鸟归林时壮观,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为什么要如此浩浩荡荡归林呢?①交流:因为林中有亲人,有伙伴……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相机出示句子)③师:是啊,林中有亲人,它们要与亲人团聚,分享食物;林中有伙伴,它们与伙伴共叙友情,互诉衷肠。

④劳作了一天的灰椋鸟回到林中在说些什么呢?(播放声音)A、想象说话B、指导朗读(指名读:我们能否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快乐?)。

《灰椋鸟》六年级语文教案(1)

《灰椋鸟》六年级语文教案(1)

《灰椋鸟》六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灰椋鸟》。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了解灰椋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灰椋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了解灰椋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种鸟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解答学生的疑问。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灰椋鸟一、生字词二、课文大意三、灰椋鸟的特点四、灰椋鸟的生活习性七、作业设计1. 课后阅读:阅读课文,熟记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1)写出灰椋鸟的特点。

答案:体形优美、羽毛艳丽、歌声悦耳等。

(2)简述灰椋鸟的生活习性。

答案:灰椋鸟喜欢群居,善于飞翔,主要以果实、昆虫为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灰椋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鸟类,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逻辑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热门-《灰椋鸟》教学设计

热门-《灰椋鸟》教学设计

《灰椋鸟》教学设计《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教学要求: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造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好像……,又像……;似……,如……。

3、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你们有没有亲眼看见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呢?老师也没有,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番,好吗?二、读文感悟过渡: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件宝物。

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词语圈出来,然后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象画面,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教师谈话:同学们,读了这一部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图画? (打出第四自然段前四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描述,点出“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列队、一批一批”)3、教师谈话: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一下,它们是怎么归林的呢?成群结队(板书)4、教师谈话:正因为是成群结队的归林,所以才有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壮观的场面?(学生答:浩浩荡荡、排空而至。

)(点击:“浩浩荡荡、排空而至”)谁能把这两个词语读一读,读出壮观的景象?(赛读、齐读)5、那么,我们能不能连起来把整个句子读出它壮观的景象呢?好,大家自己继续练习一边读,一边想象它的画面。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学习有关灰椋鸟的基本知识;2.掌握观察和识别灰椋鸟的方法;3.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灰椋鸟》图片、视频、教学课件;2.学生用品:纸张、铅笔、颜色笔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入课题,通过展示一张灰椋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帮助他们对灰椋鸟有初步的了解。

2.学习灰椋鸟的基本知识(1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灰椋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等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提问和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3.观察和识别灰椋鸟(30分钟)(1)分组观察: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份观察灰椋鸟的工具包,包括望远镜、显微镜等。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灰椋鸟的动态、飞行特点、嘴形状等。

(2)交流分享: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分享,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3)识别练习:利用教学课件上的灰椋鸟图片,让学生尝试识别灰椋鸟的不同种类。

鼓励他们在准确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不同种类的灰椋鸟。

4.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与灰椋鸟相关的主题,自主学习并展示给全班。

可以是灰椋鸟的分布地区、习性、栖息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以文本、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展示。

5.总结与反思(10分钟)向学生提问,让他们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关于灰椋鸟的知识,并思考为什么要保护灰椋鸟。

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强对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延伸1.制作展板:邀请学生参与制作有关灰椋鸟的展板,展示在学校或班级更多人可以看到的地方,增加学生对灰椋鸟的了解和关注。

2.保护环节:组织学生参与保护灰椋鸟的活动,如种植适合灰椋鸟栖息的植物、制作鸟窝等,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同时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估1.观察和识别:通过学生分组观察和交流分享的过程,观察学生对灰椋鸟的观察能力和识别水平。

小学阅读教学教案:《灰椋鸟》

小学阅读教学教案:《灰椋鸟》

小学阅读教学教案:《灰椋鸟》作为小学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需要选择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故事,并为其准备相关教案,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所传达的信息和价值观。

本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一份小学阅读教学教案,针对的故事为《灰椋鸟》。

1.教学目标通过阅读《灰椋鸟》,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鸟类基本知识,认识椋鸟的生活特点;2)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认识团结协作的力量;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丽。

2. 教学重点1)学生应该对椋鸟的生活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学生应该理解团结协作的必要性,并认识团结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使其从故事中感受到自然的美丽。

3.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团结协作的意义;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丽的能力。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听、说、读、写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技巧:1)听:教师首先讲述自己的经历,引出该故事的背景和主题,学生积极参与听讲。

2)说:学生先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分享读后感受。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读:教师逐段朗读故事,学生认真聆听,注重表情和声音。

4)写: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灰椋鸟》的读后感,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故事的含义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

5. 教学过程(1)故事内容梳理:在这个故事中,一只灰椋鸟因为发现自己的工作太困难,而想到了自己搬家。

在途中,灰椋鸟发现了一群比自己还要小的鸟儿,这些小鸟们正在为搬家困难而犯愁。

灰椋鸟为了帮助这些小鸟,放下了自己的私心,不断地苦干累活,最终顺利地完成了搬家的任务。

灰椋鸟的这种无私奉献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让其他鸟们非常感动,大家和睦相处,形成了一个温暖的家。

(2)知识讲授1)介绍椋鸟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生活特点,让学生先对椋鸟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2)有针对性地介绍团结协作的定义和意义,并引出学生对团结协作的思考和探讨。

(3)阅读教学1)教师朗读故事。

《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

《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

《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灰椋鸟》教学设计〔通用7篇〕《灰椋鸟》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品读描写灰椋鸟归林情景的句子,体会其壮观场景。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述: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18课《灰椋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指名答复〕2、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对课文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很不简单!那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向我们展示了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面,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再来细细品读一下这局部内容。

二、学习重点段:师述:同学们,要想把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场景看得清清楚楚,感受得真真切切,老师提醒大家带好三样宝物:第一是我们的眼睛,要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是我们的耳朵,要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是我们的心,要让心插上想象的翅膀。

同学们,大家准备好了吗?〔生齐答〕那好,让我们跟随作者,选择好观察的位置,静静地等候灰椋鸟归林吧。

〔一〕学习第四节。

配乐过渡:周围静极了,路两旁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比照。

随着同伴的一声呼喊,灰椋鸟开场归林了。

那它是怎样归林的呢?同学们,让我们睁大眼睛,唤醒了耳朵,用心去感受吧。

1、自由读第四小节,不管是你听到的,还是看到的,把你印象最深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能感受到什么?2、学生自由读,圈画,考虑。

3、学生汇报,师随即指导朗读,体会。

重点对下面两句进展交流品读:4、师总结第四小节及写法:同学们的眼睛不仅亮,耳朵还很灵。

你看,我们听到了鸟儿动听的歌喉所演奏的一曲委婉动听的奏鸣曲。

同学们,当作者置身于刺槐林内,眼前是鸟儿飞舞的身影,耳畔是鸟儿欢快地鸣叫,这一切统统交织再一起。

那么,作者想要把它描绘下来展如今我们面前,于是,他先写了看到的“排空而至”的情景,再写了鸟儿欢快地鸣叫,这样先写看到的,再写听到的,这样很有条理地展现了当时的情景。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4小节,感受感受吧。

学生朗读第4小节。

〔二〕学习第5小节。

《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灰椋鸟》教学设计《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灰椋鸟》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灰椋鸟》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1、学习和欣赏本课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情景的优美句段,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2、学习造比较复杂的比喻句:好像……,又像……;似……,如……。

3、学习本课作者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对造林工人的赞颂之情;增加保护鸟类、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理解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灰椋鸟》这篇课文,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是作者徐秀娟在盐城自然保护区工作期间写的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写了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的壮观景象。

你们有没有亲眼看见灰椋鸟归林的场面呢?老师也没有,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去欣赏一番,好吗?二、读文感悟过渡:要看得真真切切,同学们还得带三件宝物。

第一,你们的眼睛,用眼睛仔细地看;第二,你们的耳朵,用耳朵认真地听;第三,你们的心,让你们的心灵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地想象。

(一)学习第四自然段1、教师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文106页,自己轻轻地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呢?把关键词语圈出来,然后一边读一边用心想象画面,开始。

(教师巡视指导)2、交流:教师谈话:同学们,读了这一部分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图画? (打出第四自然段前四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描述,点出“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列队、一批一批”)3、教师谈话:那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归纳一下,它们是怎么归林的呢?成群结队(板书)4、教师谈话:正因为是成群结队的归林,所以才有这么壮观的场面,这一小节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壮观的场面?(学生答:浩浩荡荡、排空而至。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灰椋鸟》。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灰椋鸟》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诗人徐志摩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5. 实践演练:(1)让学生尝试通过诗歌描绘自然景物。

(2)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欣赏的重要性。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并写一篇赏析文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对诗歌意象和作者情感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3. 学生通过赏析文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灰椋鸟》。

2. 写一篇赏析文章,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作者的情感。

3. 收集其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进行自主学习。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中的自然景物,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

《灰椋鸟》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灰椋鸟》。

详细内容: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和动物生活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山林间观察灰椋鸟的生活习性,传递了保护生态环境、关爱野生动物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态环境,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掌握,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难点: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树立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课文课件或黑板。

3. 学生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山林间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鸟?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阅字典,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 课堂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生字词,梳理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灰椋鸟的生活习性,讲解环保意识。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典型段落,讲解作者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景物。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模仿课文中的观察方法,描述其生活习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语文四年级上册《灰椋鸟》板书内容:1. 生字词2. 灰椋鸟的生活习性3. 观察方法4. 环保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的野生动物”为主题,写一篇观察日记。

答案:我眼中的野生动物今天,我去动物园参观了孔雀。

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类,它们的羽毛色彩鲜艳,尤其是尾巴上的羽毛,像一把华丽的扇子。

我发现孔雀非常自信,它们总是昂首阔步,神气十足。

当它们展开尾巴时,那美丽的羽毛吸引了无数游客的赞叹。

我还观察到孔雀非常聪明。

在动物园里,工作人员会给它们喂食物,孔雀会主动走到工作人员面前,好像在说:“给我一点食物吧。

《灰椋鸟》教学设计及点评

《灰椋鸟》教学设计及点评

灰椋鸟教学设计及点评一、教学目标1.了解灰椋鸟的基本信息,包括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2.学会简单的观察和记录方法,能够描述灰椋鸟的行为和特点;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灰椋鸟的基本介绍•外貌特征:体长约20厘米,背部羽毛呈灰褐色,腹部为白色;•生活习性:常见于丛林或草地,食性杂,主要以昆虫为食;•分布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

2. 观察灰椋鸟的方法和技巧•寻找观察点:选择一个适合观察鸟类的地方,如公园、自然保护区等;•静静等待:观察鸟类需要一定的耐心,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静静等待鸟类的出现;•使用双筒望远镜或相机进行观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双筒望远镜或相机来观察鸟类,更加清晰地观察其特征和行为;•记录观察结果: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所见所闻,包括鸟类的数量、行为和特征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灰椋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问:“大家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它是什么颜色的?”2. 介绍灰椋鸟的基本信息通过展示一张灰椋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其外貌特征,并简单介绍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3. 观察灰椋鸟的方法和技巧简要介绍观察灰椋鸟的方法和技巧,包括选择观察点、静静等待、使用双筒望远镜或相机进行观察以及记录观察结果等。

4. 实地观察灰椋鸟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灰椋鸟的活动。

老师引导学生选择一个适合观察鸟类的地方,并帮助学生使用双筒望远镜或相机观察,并鼓励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5. 分享观察结果和点评学生返回教室后,老师组织学生逐一分享观察结果,并展示他们记录的观察笔记。

老师对学生的观察结果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6. 提醒保护鸟类的重要性通过简短的讲解,提醒学生保护鸟类的重要性,介绍一些保护鸟类的措施,如不乱扔垃圾、合理利用资源等。

四、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记录,评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描述能力。

同时,观察学生在实地观察中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态度和兴趣。

语文课文 灰椋鸟 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 灰椋鸟 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灰椋鸟》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求知的欲望。

(3)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的想象和理解。

(3)对作者表达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创造一个富有情境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营造氛围。

(3)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1)学生自读,画出生字词。

(2)小组内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方法。

(3)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

(4)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意图(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3)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意图。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象,绘制一幅课文场景画。

《语文教案-灰椋鸟》

《语文教案-灰椋鸟》

《语文教案-灰椋鸟》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灰椋鸟》。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和生态环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美,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关注鸟类保护。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灰椋鸟》的朗读和背诵。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探讨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和生态环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灰椋鸟》。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外形特点和生态环境。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2)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独立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的朗读。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3)实例分析:展示灰椋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直观地了解其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生字词和灰椋鸟的相关图片。

(2)视频资料:播放灰椋鸟的生活片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进程1. 课堂导入:(1)简要介绍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鸟类保护,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 自主学习:(1)学生独立完成生字词的学习。

(2)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实例分析:(1)展示灰椋鸟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了解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点。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灰椋鸟》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案:《灰椋鸟》

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灰椋鸟》这篇文章,不仅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一只椋鸟通过不断努力、寻找方法的过程实现了升空飞行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勇气、毅力和坚持的力量,同时也教育了我们如何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向着目标前进。

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灰椋鸟》,使学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思想;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难点以及重点句子;3、在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4、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题思想;2、掌握课文中的生词、重点和难点;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的概括句和主旨;2、掌握文章中的词义、句义和段落意义;3、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在课堂上,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互相讨论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激烈的讨论,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效益。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摸索理解文章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预习课文让学生回顾英语课上学过的单词,初始词汇知识打基础,为阅读《灰椋鸟》打下基础。

2、阅读课文首先让学生快速翻阅全文,然后课堂上展开对文章的深入分析,分别讨论生词、重点句子以及难点。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弄懂文章的主旨。

3、词汇扩展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和达成的阅读成果,进行适度的词汇扩展,并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习题。

4、合作学习在阅读课堂之后,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搭桥引涵、分享分析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并且相互交换答案、整合想法,迎接课堂的展示,让优秀的分组展示课堂分享成果。

5、个性化教学在小组讨论之后,让学生针对阅读《灰椋鸟》中的某一段进行了解、分析及表达,从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学典范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灰椋鸟》的图画,让学生观察小鸟努力的一瞬间,让学生自己感受其中的力量,理解每一个小鸟坚持不懈的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语文课文 灰椋鸟 教案设计

语文课文 灰椋鸟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灰椋鸟》,使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灰椋鸟的美丽和灵性,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

2. 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灰椋鸟的美丽和灵性。

3.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灰椋鸟》原文。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图片,激发学生对灰椋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或课后注释理解课文。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生字词进行探究,了解字词的含义、用法,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圈出的生字词,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引导学生正确书写与运用。

5. 朗读练习: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灰椋鸟的美丽和灵性。

6.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搜集与灰椋鸟相关的资料,了解灰椋鸟的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7. 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8.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正确书写与运用,以及爱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9. 作业布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飞梦想捕捉希望课文内容:25 灰椋鸟(徐秀娟)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

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

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

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

我们选好观察位置,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

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

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文本解读:《灰椋鸟》的教学重点应放在课文四、五自然段,对这两个自然段解读如下:第四自然段写了灰椋鸟归林的壮观,还写了刺槐林就像是灰椋鸟的母亲,就像是灰椋鸟的家。

灰椋鸟在里面的温馨地生活。

壮观主要通过“大部队”、排空而至、老远、整群整群、数百米长的长队、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来感受。

温馨主要通过投入、倾诉、呼唤、互相应和、与熟悉的伙伴汇合来感受。

第五自然段写了灰椋鸟归后在林中嬉戏的情景。

此时的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灰椋鸟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叽叽啾啾,百鸟争鸣,成了一个天然的交响乐团正在为翩翩起舞的灰椋鸟伴奏。

这里不能不提一下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将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主题进行了升华,再加上作者的特殊的经历,值得拓展和深挖。

一、设疑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2、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3、作者到底看了什么录像,我们无法看到,本节课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看一看灰椋鸟。

二、视听结合,感受灰椋鸟的壮观和温馨1、读第四自然段,你看到的灰椋鸟是如何归林的?2、投影出示第一句: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

①抓“盘旋”(动作比划);②将“投入”改为“飞入”进行比较,突出灰椋鸟归林的急切,以及刺槐林在灰椋鸟心中就像是母亲,家一样。

③读出这种感受。

3、投影出示第二句: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①大部队指什么?了解双引号的用法。

②由“大部队”想到什么?体会排空而至的壮观和气势。

4、投影出示第三句: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①由抽象到形象来感受数百米长的长队和一个巨大的椭圆形。

②拓展还有的……5、读读上面的三句话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此时的感受。

6、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7、你们还听到什么呢?8、投影出示四、五两句话,理解倾诉(说出心里话),读读这两句话,此时你的感受还仅仅是壮观吗?9、读出你们此时的感受。

10、指导有感情背诵①提出比赛要求,生练;②比赛,教者有感情背诵。

③生练习背诵。

三、捕捉美丽镜头,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1、过渡:夕阳渐渐西沉,天上的鸟越来越少,而灰椋鸟却不愿过早地安眠,它们在林中嬉戏,如果此时的你手中有一部摄影机,你会拍些什么呢?2、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①和第一自然段中的灰椋鸟进行比较: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灰椋鸟,有什么好看的?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②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此时已深深爱上了灰椋鸟。

③读出感受。

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①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②运用已有知识来感受飞瀑落入深涧,惊涛拍打岸滩。

③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灰椋鸟的叫声成了什么?④读出感受。

3、作者已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你们一定也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你们会欢呼什么呢?四、联系作者,拓展迁移1、作者由灰椋鸟归林的壮观,在林中嬉戏的热闹想到了什么?2、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如何改成陈述句?哪一句好?为什么?读出来。

3、知道《灰椋鸟》的作者吗?教者深情介绍:徐秀娟,1987年大学毕业,自愿来到了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从事鹤类研究工作,在她23岁那一年,她为了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在渡河时沉入河底,失去了年轻的只有23岁的宝贵的生命。

人们为了纪念她,为她写了一首歌《一个真实的故事》4、欣赏歌曲。

5、你会对徐秀娟说些什么?6、拓展阅读,余韵未了读一读徐秀娟的文章,读一读徐秀娟牺牲的一些报道,读一读巴金的《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第25课灰椋鸟本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好像……又像……、似……如……”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5自然段。

3、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能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入林后情景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一开始在作者眼里:灰椋鸟嘴(),背(),远远望去()(课件出示)2、那它有什么好看的呢?一个偶然的机会,作者看了关于灰椋鸟的录像就决定亲自去看看,本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灰椋鸟的世界!二、视听结合,感受灰椋鸟归林时的壮观和温馨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读课文的第四小节,想一想,灰椋鸟是怎么归林的呢?把句子与关键词分别用——和~~划出来。

2、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1)你看到灰椋鸟是怎样归林的?(一小群一小群、整群整群、一批一批)(2)我们能用哪个成语归纳一下他们是怎样归林的?(成群结队)A、先是:“一小群一小群”(出示: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a、将“投入”改为“飞入”行不行?(①“投入”飞得快,说明心情急切。

②重复③鸟与林感情深厚,像孩子和妈妈)b、带着理解读这句话。

B、再是:“整群整群、一批一批”(出示: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师:它们有的~~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还有的~~~还有的~~~~~(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正在接受我们的检阅呢!还有的围成一朵大大的花儿,正对我们微笑呢!)(3)灰椋鸟成群结队地归来的,让我们感觉场面~~气势~~,(壮观、磅礴、恢宏)文中还有哪些词写出了壮观的场面?(排空而至、浩浩荡荡)A、“排空而至”是什么意思?(排,用力除去,)(鸟儿推开了空中的一切过来了)它们铺天盖地地飞来,场面是何等壮观!谁来读读这四句话,读出壮观来。

B、指名读、男女生读。

3、这是我们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所看到的,你还听到什么?师引读:(先回来的鸟)~~,(好像)~~,(又像)~~。

(后到的鸟)~~,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1)、如果你就是一只归林的灰椋鸟,此时此刻你会和同伴倾诉些什么呢?你会如何呼唤你的同伴和儿女?(学生想象说话,同桌练习——指名说)(我的朋友呀,你去哪儿了?怎么还不回来呀?我的孩子,天晚了,快回家吧!孩子,你飞到哪儿去玩了,怎么还不回来呀?)(朋友。

我回来了。

今天我真是快乐呀。

妈妈,我回来了,那边太好玩了,我玩得忘了时间,所以晚回来了。

)师:灰椋鸟归林时的场面让我们感觉十分壮观,此时听着鸟儿的呢喃细语你感受到的还仅仅是壮观、气势磅礴吗?(温馨、欢快)试着读读这几句话,读出温馨!4、让我们来欣赏一下灰椋鸟归林的画面,思考给画面起个什么名字?三、捕捉美丽镜头,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1、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此时林中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继续睁大眼睛,竖起耳朵,用心去感受吧!2、演示画面,学生欣赏。

3、如果此时的你手中有一部摄影机,你会拍些什么呢?出示:“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1)还记得吗?引读:灰椋鸟尖尖的嘴……有什么好看的?(2)怎么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好好读读这一句,想一想。

(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

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

因为灰椋鸟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就像在跳舞。

因为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

)师:你理解得这么深刻,相信你一定能读得很好。

出示:“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1)什么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灰椋鸟的叫声)你认为还能像什么声音?(似春雷滚动,如礼炮轰鸣……)(2)重点理解“俱乐部”:什么叫“俱乐部”,人们在俱乐部里会干什么?为什么说“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呢?(3)师:是啊,整个林子栖息着那么多鸟,鸟儿叫得这么欢,的确这儿就像是天然的俱乐部,成了鸟的天堂。

一齐读读这句话。

(4)归林后又是怎样一幅画面?谁给起个名字?(闹林图)归林图壮观而又温馨,闹林图让作者感觉是怎样的呢?用文中的词语来说(喧闹而又热烈)4、作者被着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同学们,如果你是作者的话,你会欢呼些什么?(灰椋鸟太美了!我们爱你!真是一幅壮丽的闹林图啊!)5、这样的场面把你感染了吗?来,把我们的欢呼,把我们的赞叹,放到我们充满激情的朗读中去吧!一起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