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E课程设计报告封面、任务书与撰写提纲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与内容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要求一、课程设计论文装订顺序1、封面(封面日期是课设结束日期)到图书馆教材科买课程设计封皮(仅需要封皮即可,其他的均不需要,里面的一切内容全部打印),注意!!!把打印纸张装订起来,将封皮用胶水贴在上面。
2、课程设计任务书(2页)3、目录(要自动生成,单独一页)4、课设报告的内容(以下的1、2、3、4、5不是章节标题)1.绪论或引言----该题目的目的,有哪些实现方法,预期的结果和意义等2.正文部分(不超过10页为好)3.总结或体会----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结果以及设计过程中个人体会4.参考文献5.附录----带有注释的程序清单及使用说明书(可有可无)二、论文撰写时特别注意严格按照课程设计报告模版格式撰写,对于模版中的红色字迹要用自己题目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替换,切记!!!1、目录两字之间有2个空格并且居中,3号黑体,目录要与教材中的目录结构相同;2、图表要有图名图号(图(章号).(第几个图):图的名字)和表名表号(表(章号).(第几个表):表的名字),如图1.1:体系结构图(即第一章的第一个图,名字是体系结构图),图(表)名为5号黑体,图(表)内字体5号宋体,每章的图(表)均从1开始编号,即第一章的是图(表)1.1,图(表)1.2,…,第二章的是图(表)2.1,图(表)2.2,…,等等;3、正文的各级标题字型和字体,正文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4号黑体,正文小4号宋体;(如果标题没有2就不写1,例如第1章绪论写了该题目的意义,只有这么一个内容,就是没有1.2,那么就不要写1.1 意义)4、每段首行缩进2个字;5、参考文献格式模仿教材后参考文献的格式,没有书名号;6、页眉页脚要求等(可以不要,那么直接删除掉就可以了)。
三、正文部分的内容正文部分包括: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实现、测试与分析。
1)需求分析,将题目中要求的功能进行充分地叙述分析,明确问题要做什么(而不是怎么做?)?限制条件是什么?如果题目是明确的某种算法,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算法产生的背景(不是需求分析);2)、3)是解决题目怎么做的问题。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排版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排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的核心知识点,提升相关的实践技能,并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本章节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际操作,能够独立完成相关的练习和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和热情,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分析了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课程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我们选择和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材料,并制定了详细的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如下:1.教材的章节:根据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章节,每个章节包含若干个小节。
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主题和目标,与课程目标相符合。
2.列举内容: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讲解和演示,以及相关的练习和实验。
我们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材章节进行教学,并适当调整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选择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让学生亲自体验和验证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选择了适当的教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表现,评估其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课程设计报告样板
课程设计报告样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地描述**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理解**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
•掌握**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巧。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学科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备良好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能力。
•能够有效沟通和表达**学科相关的观点和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继续学习的动力。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敢于挑战传统观念。
•树立科学的态度,注重事实和证据,追求真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学科的教学大纲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具体包括以下部分:1.教材:以《学科教程》为主教材,辅助以《学科案例分析》等参考书籍。
2.章节内容:–第1-3章:**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4-6章:**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第7-9章:**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将围绕这些章节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结合实例分析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用于传授**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2.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4.实验法: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方法的选择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展进行调整,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提供《学科教程》和《学科案例分析》等书籍,供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课程设计报告册word模板
课程设计报告册word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理解学科基本原理,并能够准确运用相关术语表达。
2. 学生能够总结并描述本章节重点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3. 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本章节所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对本学科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如诚信、合作、尊重他人等。
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原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级阶段,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原理,选择以下内容进行系统教学:1. 教学大纲:a.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导入本章节主题,激发学生兴趣。
b.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课程核心概念、原理,结合教材章节,涵盖以下内容:- 知识点1:概念定义与性质- 知识点2:原理及其应用- 知识点3:相关案例分析c. 课堂实践:设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d.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e. 总结与拓展:对本章节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a. 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逐一讲解各知识点。
b. 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间为1-2课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调整。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框架
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框架第一篇: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框架课程设计报告书写框架章节:(建议)第一章课题分析(课题主要做什么东西,需要最终的系统达到什么效果)第二章总体设计(采用什么框架,用什么面向对象技术,如类、继承、派生、多态等;可以结合图表来展示)具体类的设计及说明类间的关系及接口消息、事件的流程第三章详细设计(程序模块,即类中方法的实现,采用的典型算法构造,画流程图)第四章实现与测试(实现截图+结果分析)第五章总结与展望(总结完成了什么课题,效果达到程度如何。
在设计中遇到什么问题,怎么思考,如何解决。
在接下来的学习与工作中如何运用。
)参考文献附录(如有必要,可将关键代码置于此处;注意:不要全部粘贴)第二篇: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规范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1.课程设计说明书格式:说明书中小标题用黑宋体四号,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行文方式和文体的格局,学生可根据专业特点与写作内容表达需要,灵活掌握。
报告中的计量单位、制图、制表、公式、缩略词和符号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要有页码,页码居中。
2.课程设计说明书是课程设计工作的总结和提高,课程设计说明书应该反映出作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作者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课程设计说明书编写基本要求:(1)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2)课程设计说明书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完整、结论明确;(3)课程设计结束后,按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次序排版,(如有题目以学生分组的形式完成,要有每个学生承担的任务说明,排在任务书后面);(4)其他具体要求,指导教师自拟。
第三篇:课程设计报告书写说明课程设计报告包含内容 (2)1.1 目录 (2)1.2 课程设计任务书 (2)1.3 中英文摘要 (2)1.4 关键词 (2)1.5 正文 (2)1.6 结论 (3)1.7 致谢 (3)1.8 参考文献 (3)1.9 表格、图............................4正文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5)2.1 迷宫问题的描述 (5)2.2 迷宫的数据结构 (5)2.3 寻找迷宫路径的算法思想 (5)2.4 概要设计 (6)2.5 详细设计 (6)2.6 测试数据及结果分析......................6课程设计报告包含内容课程设计报告中包含的内容请参照《课程设计报告》封二要求的内容,包括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等。
课程设计报告提纲
课程设计报告提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素养。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能够运用**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解释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技术的应用,以及**实验技能的培养。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第一章:学科导论–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学科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学科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第二章:基本原理–原理1的讲解和应用–原理2的讲解和应用–原理3的讲解和应用3.第三章:方法与技术–方法1的介绍和应用–方法2的介绍和应用–技术1的介绍和应用4.第四章:实验技能培养–实验1的步骤和技巧–实验2的步骤和技巧–实验报告的撰写和评价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通过清晰的讲解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头脑风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案例分析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解决。
•实验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使学生能够亲自验证原理和观察现象。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选择一本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
•参考书:提供一些相关的参考书籍,供学生深入学习和拓展知识。
•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等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课程设计任务书写法
课程设计任务书写法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理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XX技能和XX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体系。
2.理解并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XX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能够进行XX实践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XX实践操作。
教学大纲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安排:1.第一部分:XX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XX概念、XX原理等内容。
2.第二部分:XX实践操作,包括XX实验、XX案例分析等内容。
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学习时间为2课时。
2.第二章:XX原理,学习时间为3课时。
3.第三章:XX实践操作,学习时间为4课时。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的教学方法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传授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2.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XX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XX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实验法:用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XX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出版的XX学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XX学科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和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教学内容。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指导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课程主题的基本知识,理解课程主题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课程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课程主题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
•熟悉课程主题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课程主题相关问题。
•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
•能够运用现代技术工具获取和处理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对课程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认识课程主题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课程标准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1.课程主题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课程主题的基本定义、相关术语及其内涵和外延。
2.课程主题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回顾课程主题的发展历程,分析其演变脉络,了解当前的发展状况。
3.课程主题的应用领域和实际意义:分析课程主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探讨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每个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将结合具体的教材章节进行详细展开,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具体包括:•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选用教材名称作为主教材,辅助以参考书籍等辅助教材。
•多媒体资料:制作和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PPT、视频、音频等,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课程内容。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
课程设计封面与任务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程核心概念,如XX的定义、性质、特点等,能准确描述并举例说明。
2. 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相关知识体系,如XX理论与XX实践的联系,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XX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综合、评价等,提高思维品质。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习动力,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尊重事实、崇尚科学、关注社会等,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XX学科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认知能力,但需进一步拓展知识深度和广度,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掌握课程核心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品质,具备合作沟通能力。
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以下组织和安排:1. 教材第一章:XX基础概念与理论- 介绍XX的定义、性质、分类等基本概念。
- 分析XX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XX领域的应用。
2. 教材第二章:XX方法与实践- 讲解XX方法的基本原理,如XX分析法、XX综合法等。
- 通过实例分析,展示XX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材第三章:XX技能训练- 设计XX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 组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
4. 教材第四章:XX领域的现状与发展- 分析我国XX领域的现状,了解国内外XX技术发展趋势。
- 探讨XX技术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学习教材第一章,掌握XX基本概念与理论。
课程教学设计报告范文
课程教学设计报告范文
教学设计报告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它是对教
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全面
性的设计和规划的文件。
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报告的结构、内容和
写作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教学设计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封面、承诺书、
任务书、教学设计说明、教学大纲、教学反思等。
在封面中通常包
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教师姓名、学期、学时、学分等基本信息。
承诺书是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承诺和保证,任务书是对教学任务的具
体安排和要求。
教学设计说明是对教学设计的理念、原则、方法等
进行阐述,教学大纲则是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包括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内容。
最后,教学反思是对教学
过程的总结和反思,包括教学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在写教学设计报告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明确
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目标。
其次,要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确保教学
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再者,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
讲授、讨论、实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运用。
此外,要注
意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形式的评价手段。
最后,要及时总结教学过程,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教学设计报告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设计和规划,从而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一、书写格式1、课程设计报告页面设计应为A4纸页边距默认。
2、一级标题为宋体,三号,加粗;二级标题为宋体,小三,加粗;报告正文内容为宋体,小四;单倍行间距;二、组成部分课程设计报告大致包括三部分:封面、任务书、正文;封面:任务书:为紧接着的第二页,由指导教师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之前发给学生的实际的课程设计内容;正文:为整个课程设计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应从第三页开始,以3-6页为佳。
三、内容要求注意事项:1、编排页码时,封皮,任务书不算页,实际的页从正文开始直至正文结束。
2、以上为报告的整体要求,如有需要,可根据个人要求适当的进行增减。
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具体设计题目) 学生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导教师 20114152011 年4 月19 日业大学 青岛农 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习(设计)地点信息楼511电子工艺实习任务书实习目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能利用信息媒体获取新知识、新技术;周一:练习焊接工艺技术,在万用板上练习焊接;周二:下发元器件清单,根据元器件清单,翻阅相关理论,自己设计电路原理图,了解 各部分原理;周三:根据设计的原理图,在万用板上焊接实际电路,并调试电路,使电路性能指标符 合课程设计的要求; 周四:指导教师给出参考原理图, 和自己设计的原理图比较优缺点, 没有实现电路指标性能的可以根据参考原理图,重新焊接调试;指导教师验收课程设计, 根据同学所做的,讲 解原理图关键的部分;周五:编写电子工艺实习报告。
1. 了解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2. 熟悉电路中主要电器元件三端稳压器的作用及结构;3. 掌握电子电路焊接工艺中的基本技能;4. 掌握基本测量工具的使用;实习要求1. 掌握元器件的基础知识;2. 理解串联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3. 掌握电路绘制与仿真分析相关知识;4. 四、5.6. 1. 2. 3. 4. 培养学生电路安装与焊接能力;培养学生电路分析能力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实习内容 直流稳压电源原理的讲解,整流,全桥整流,半波整流原理,三端稳压器的原理的 分析;电烙铁焊接工艺的实习,练习,要求能做到美观,无虚焊。
课程设计报告标准格式
课程设计报告标准格式1、设计报告的组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构成包括:(1)前置部分:封面、目录页;(2)主体部分: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3)附录部分:设计图件、照片等。
2、编写格式2.1前置部分2.1.1封面由设计题目、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等部分组成。
2.1.2目录由报告的章、节、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采用缩进格式。
2.2主体部分2.2.1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简要说明设计题目的目的、意义、内容、主要任务等。
2.2.2正文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可以包括实验与观测方法和结果、仪器设备、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各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
2.2.3结论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问题等。
2.2.4参考文献3、版式说明纸张大小:纸的尺寸为标准A4打印纸。
报告装订顺序:封面、目录、主体部分、附录、封底。
3.1封面、目录格式见文后所附样本。
3.2标题报告正文按章、条、款分级.在不同级的章、条、款、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点“.”(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
此分级编号法只分至第三级。
再分可用(1)、(2)……;①、②……等。
目录、参考文献、附录等标题作为第一级标题排版。
3.3插图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曲线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
图号编码用章序号。
如“图2.1”表示第2章第1图。
图号与图题文字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须全文统一。
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3.4表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左右不封口。
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表2.1是第2章中的第1表。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本概念,如××××(具体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点)的基本原理,解释相关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总结本章节的核心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运用××××(具体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实践性。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示范课,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年级学生,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但需加强知识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明确课程目标,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点讲解:-××××(具体概念)的定义、性质与分类。
-××××(学科知识点)的原理、方法与应用。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内容提纲
一课程设计报告格式1、设计报告的组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构成包括:(1)前置部分:封面、摘要、目录页;(2)主体部分: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3)附录部分:设计硬件原理图、软件源程序等。
2、编写格式2.1前置部分2.1.1封面由设计题目、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等部分组成。
2.1.2 摘要摘要部分说明:“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摘要文字要简练、明确。
内容要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
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
2.1.3目录由报告的章、节、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采用缩进格式。
2.2主体部分2.2.1绪论(引言)从绪论开始,是正文的起始页,页码从1开始编排。
引言包含的内容:说明报告的主题和选题的范围,设计题目的背景等;说明本课程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2.2.2正文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可分为几章,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各部分详细设计。
实验与观测方法和结果、仪器设备、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各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
2.2.3结论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问题等。
2.2.4参考文献在论文中若引用、参考了别人的观点、理论、算法、公式等,都要用引文献的方式出现,如Hu[1]在1962年提出了不变矩。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号编号体系,文中所引文献都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且序号要一一对应。
常见的文献有以下几种:(1)著作(书)类:[序号]编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度(2)期刊(会议)论文类:[序号]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卷(期):起止页码,年度(3)学位论文类:[序号]作者,学位论文名称,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4)网络资料类:[序号]作者,论文名称,网址,年度页面页眉设置、字体、字号、打印格式同论文主体部分。
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内容提纲
一课程设计报告格式1、设计报告的组成课程设计报告的构成包括:(1)前置部分:封面、摘要、目录页;(2)主体部分: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3)附录部分:设计硬件原理图、软件源程序等。
2、编写格式2.1前置部分2.1.1封面由设计题目、班级、学号、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等部分组成。
2.1.2 摘要摘要部分说明:“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摘要文字要简练、明确。
内容要包括课程设计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
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
2.1.3目录由报告的章、节、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采用缩进格式。
2.2主体部分2.2.1绪论(引言)从绪论开始,是正文的起始页,页码从1开始编排。
引言包含的内容:说明报告的主题和选题的范围,设计题目的背景等;说明本课程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2.2.2正文正文是设计说明书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
可分为几章,包括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各部分详细设计。
实验与观测方法和结果、仪器设备、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说明与依据、加工整理和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切、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结构严谨,符合各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
2.2.3结论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也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问题等。
2.2.4参考文献在论文中若引用、参考了别人的观点、理论、算法、公式等,都要用引文献的方式出现,如Hu[1]在1962年提出了不变矩。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号编号体系,文中所引文献都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部分列出,且序号要一一对应。
常见的文献有以下几种:(1)著作(书)类:[序号]编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年度(2)期刊(会议)论文类:[序号]作者,论文名称,期刊名称,卷(期):起止页码,年度(3)学位论文类:[序号]作者,学位论文名称,发表地:学位授予单位,年度(4)网络资料类:[序号]作者,论文名称,网址,年度页面页眉设置、字体、字号、打印格式同论文主体部分。
课程设计报告封面及撰写要求(new)2014.6
课程设计报告题目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组建课程设计院部名称信息技术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M1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姓名学号课程设计地点工科楼A107课程设计学时 30学时指导教师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课程报告所包含的内容及格式如下:一、课程设计报告的格式安排1. 目录2. 摘要3. 前言/引言/绪论4.正文5. 结论6. 参考文献7. 附录—主要指分工(独立完成的不需要写)二、摘要1. 要求: 完整、准确、简练。
150-200字左右2. 包含内容:(1) 所进行设计或研究工作的主旨、目的等。
即:为什么要进行这一工作?(2) 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过程,采用的方法及取得的成果。
即:做了什么工作?(3) 结论及其价值或意义3. 关键字(Key Words): 一般3~5个,最能代表报告内容特征,或在报告起关键作用,最能说明问题的词组。
4. 注意:(1) 摘要应用第三人称书写; (2) 不得引用他人的著作; (3) 摘要应排除本学科已成常识的内容; (4)同义词不要并列为关键字。
三、前言(序言、绪论、引言、导言)前言主要说明为什么要从事本设计工作(课题意义),本课题相关技术的现状与特点,拟采用的方案或路线。
可以有以下的一些内容:1. 本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
2. 本课题的技术指标或设计要求、研究方案、技术路线与特点。
注意:(1) 不要与摘要雷同;(2) 学科中的常识内容、科普内容不必赘述。
四、正文正文是整个课程设计的核心部分,应包括所进行设计或研究的整体内容。
主要包括:(标题仅供参考)1.网络系统的需求分析(根据调研得出,网络组建的要求,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2.开发环境、工具介绍,涉及的第三方的软件介绍;3.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此内容中需要列出设备预算清单表、绘出拓扑结构、IP地址的规划、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等等内容。
4.网络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施以规划与设计为基础,进行设计,软件的安装、IP地址的设置、相关设备的配置(交换机、路由、VLAN的设置…,web/ftp服务器),网络安全的配置…等等内容。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提纲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提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XX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概念,了解其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XX学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XX学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第二章:XX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解XX学科的核心理论和原理。
3.第三章:XX学科的方法与技术,介绍XX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
4.第四章: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分析XX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某个话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XX学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展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实验设备:配置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我们希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课程目标。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撰写规范
系统课题设计报告文档撰写说明一、系统课题设计报告组成第一页:封面(格式、内容见文档“【报告撰写提纲样例】”)第二页:目录(用word自动生成,格式见文档“【报告撰写提纲样例】”)第三页开始:正文(撰写内容要求见本文档“二、系统课题设计报告正文部分撰写要求”,正文内容撰写格式要求见文档“【报告撰写提纲样例】”)注意:系统课题设计报告以文字叙述为主,图、表、代码为辅,做到图文并茂,不能存在仅有图、表、代码,而没有文字叙述的情况!!!二、系统课题设计报告正文部分撰写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你的系统课题设计内容。
1.系统课题简介【根据布置的系统课题设计题目的“系统课题简介”内容填写】2.本系统课题预期目标【根据布置的系统课题设计题目的“本系统课题预期目标”相关内容填写】3.总体设计(1)根据系统课题预期要完成的功能要求,对总体设计进行介绍,设计出系统功能模块结构,画出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后面主程序的菜单结构可以根据这里的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去设计)。
(2)针对各个子模块,设计出各个子模块功能的处理流程,给出处理流程的文字描述或流程图。
如“题目三【书库管理系统】”中“【查询书库图书】”这个子模块功能的处理流程就可以设计如下:Step1显示当前书库的所有图书;Step2输入待查询的图书号;Step3在当前书库中进行查找;Step4若查找成功,则显示该图书号的图书信息;否则显示查询失败信息;Step5返回上一级菜单;4.详细设计对详细设计的过程进行介绍,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4.1结点类型的设计针对要实现的系统功能,可能要设计哪些结点,这些结点包括了哪些信息(也就是哪些数据项或字段)。
4.2采用的逻辑结构为了实现系统功能的要求,分析可以采用哪些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都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接下来进一步分析比较这些数据结构在解决系统功能要求时的优缺点,并据此确定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数据结构。
4.3采用的存储结构对选定的数据结构而言,分析和比较可以采用什么样的存储结构。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以及正文内容安排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以及正文内容安排————————————————————————————————作者: ————————————————————————————————日期:ﻩ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C语言课程设计课题名称运动会分数统计系统专业土木工程班级0981学号 2姓名满佳佳指导教师王颖2011年 1 月10 日前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是对学生的一种全面综合训练,它包括问题分析,总体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程序设计基本技能和技巧,多人合作,以至一整套软件工作规范的训练和科学作风的培养。
是与课堂听讲、自学和练习相辅相成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
通常,课程设计的课题比平时的习题复杂得多,也更接近实际。
课程设计着眼于与应用的结合点,使学生学会如何把书上学到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软件工作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能使书上的知识变“活”,使学生更好地深化理解和灵活掌握教学内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课程设计安排了八个设计课题,训练重点在于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不强调面面俱到。
学生可任选其中一题进行设计,设计完毕写出课程设计报告,用A4纸打印成册;并将课程设计报告与源程序存盘。
学习委员将课程设计报告与磁盘收齐后交指导老师。
一、目的全面熟悉、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掌握C程序设计中的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结构及数组、函数和C语言基本图形编程等方法,把编程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对不同的问题运用和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算法描述的本领,熟悉编制和调试程序的技巧,掌握分析结果的若干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上机动手能力,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提供文档资料的习惯和规范编程的思想,为以后在专业课程中应用计算机系统解决计算、分析、实验和设计等学习环节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一、设计内容与设计要求一、课程设计目的全面熟悉、掌握C语言基本知识,掌握C程序设计中的顺序、分支、循环三种结构及数组、函数和C语言基本图形编程等方法,把编程和实际结合起来,增强对不同的问题运用和灵活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以及算法描述的本领,熟悉编制和调试程序的技巧,掌握分析结果的若干有效方法,进一步提高上机动手能力,培养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提供文档资料的习惯和规范编程的思想,为以后在专业课程中应用计算机系统解决计算、分析、实验和设计等学习环节打下较扎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在超高频段下的集总元件为基础的,高子波长,负折射率的超材料-Lumped element-based, highlysub-wavelength, negative index metamaterials atUHF frequencies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021113学号: 02111207姓名:赵志鹏电子邮件: 908038522@日期: 2014 年 9 月成绩:指导教师:李龙西 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电 子 工 程 学 院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学生姓名 赵志鹏 指导教师 李 龙 职称 教 授 学生学号 021112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题目 在超高频段下的集总元件为基础的,高子波长,负折射率的超材料-Lumped element-based, highly sub-wavelength, negativeindex metamaterials at UHF frequencies 任务与要求通过此经典文献的阅读,学习当前电磁领域的一个新兴方向――超材料。
提高自己学习和研究国外英文文献的能力,为将来撰写、阅读、研究科技英文文献打下坚实基础。
要求: (1)正确翻译科技文献;(2)了解科技文献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方向。
正确把握作者研究的创新点,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成果; (3)提交科技文献阅读报告。
开始日期 2014年 09月 15 日 完成日期 2014年 09月26 日 课程设计所在单位 电子工程学院本表格由电子工程学院网络信息中心 编辑录入 .…………………………装………………………………订………………………………线………………………………………………………………在超高频段下的集总元件为基础的,高子波长,负折射率的超材料(Lumped element-based, highly sub-wavelength, negative index metamaterials at UHF frequencies)第一部分:文献全文翻译AycanErentok,Richard W. Ziolkowski, J. A. Nielsen, R. B. Greegor, C. G. Parazzoli, M. H. Tanielian, Steven A. Cummer, Bogdan-Ioan Popa,Thomas Hand, D. C. Vier, and S. Schultz亚利桑那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1230 E .高速公路路段,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85721-0104波音幻影工厂,邮政信箱 3999, MC 3W-81西雅图,美国华盛顿98124-2499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部邮政信箱 90291,杜克大学,达勒姆,美国北卡罗莱纳 27708物理系,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9500吉尔曼驱动,美国加州拉荷亚92093 92093(于2007 年 11 月 30 日收到;于 2008 年 5 月 22 日接受;于 2008 年 8 月 1 日发布)若干集总元为基础ε-负(ENG)、μ-负(MNG)、和双负(DNG)超材料的设计已经被开发用于运行在400MHz的超高频段内。
集总元件的使用促使了在400MHz 下总长为λ_0/d~75的高子波长单位单元的创造。
这个被测得负反射系数超材料展示了一个有效的真实反射系数n_real=-3.11,总损失小于1 dB /厘米。
这个负反射系数超材料在400MHz附近的带宽大于10%。
©2008年美国物理研究所[DOI:0.1063/1.295977]Ⅰ、引言超材料(MTMs)是一种人工介质,其本构参数的值,无论是正还是负,在原理上都可以被改造到某个特定值。
我们已经讨论过电磁波在与超材料相互作用时如何违反直觉属性的传播,例如信号1和2,尤其是当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均为负时。
迄今为止超材料实体已经可以通由电介质或金属夹杂物的周期性排列在主介电质底层实现。
另一方面,通过与集总参数为基础传输线路的结构,成功的实现了平面超材料。
我们将在本文中讨论的材料通过他们的本构参数,即介电常数和磁导率进行分类。
如果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都具有正实部,正如大多数材料在自然界中那样,他们将被称为“双正性”(DPS)媒质(即右手煤质)。
相反,如果这两个量是负的,它们将被称为“双负”( DNG)媒质(左手煤质)。
我们也将使用术语“负折射率材料(NIM)”来指DNG煤质,一种具有负实部的折射率的煤质。
只有一种负本构参数的煤质将被称为“单负(SNG)”媒质,当介电常数为负数,则被称为“ε-负(ENG)”煤质,当磁导率为负数时,则被称为“μ-负(MNG)”煤质。
人们对人造材料的兴趣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双负超材料与众不同的特性,尤其是当他们和双正材料组合构成不同的应用中的特性。
尽管如此,许多单负材料的优点也已有报道。
其中一个应用就是利用单负或双负超材料实在超材料基础上提出来的范例去完成一个有效的传输的小型天线(ESAs)。
例如,一个带电,表面有带电的小型偶极子天线的单负或双负材料的小球壳可以被设计成看作是有效的分布在导体周围,而导体刚好能和电偶极子天线的电容匹配,形成一个自然谐振的LC结构,相当于一个电阻跟电源匹配。
因此源和天线阻抗匹配的高辐射效率和高覆盖率可以被当做是一个小的带电辐射系统,前提是超材料球壳是均匀的,各向同性的,且无耗的。
如此小巧、有效且多频段的有限空间中的结构的发展,同时又适应被需求的频率操作和高数据率,对无线通信和传感器网络是有特殊的吸引力的。
这个相互的结构,即来自带电的“ε-负(ENG)”或双负超材料充满表面的球壳的平面波的散色,已被证明表现出统一标准化的总截面。
通过将增益介质的损耗和色散的影响可以同时在辐射和散射的系统进行控制。
例如,激光已经证明存在可见光波长的电小金属涂层纳米颗粒。
许多情况下考虑有效的传输天线已经在超高频段(300MHz-3GHz)内。
先前预测的球包括整个辐射系统的半径已为300MHz下的20mm,即r~λ_0/50,带有10mm厚的球壳,t~λ_0/100,作为一个ε_real=-3.0ε_0的“ε-负(ENG)”煤质或者是一个在300MHz下n_real=-3.0的双负煤质,其间自由空间波长为λ_0=1.0m。
偶极子ESA,这要求,例如,一个单元ENG大小,d,这是10毫米的一小部分来创建一个有效的ENG媒介。
源频率300 MHz最初是为方便因为选择相应的空间波长为1.0米。
另一方面,有许多超高频通信系统,运行在430 MHz。
妥协的结果,单元大小和频率的操作,所有的超材料设计考虑以下处理10毫米的最大单位单元大小400 MHz的频率源。
因此,在这个频率,单位单元大小为d~λ_0/75。
我们注意到单位单元尺寸越小,有效的媒介的结果应该越好,即,当一个单位单元设计比空间波长小得多,一块这样的单元,例如,三单位单元深度应该和预测的单位单元有差不多的有效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结果,人们希望能够设计一个更高的子波长的单位单元,使其达到一定的材料特性并且希望一堆几个单位单元会产生几乎相同的结果,即,多添加一个(人工)原子到这个材料上却不会改变它的有效材料属性。
回顾物理学和MTM文学,一个现象如下:大自然所给予我们ENG材料在高频率下非常小的物体里,如自然,黄金和白银在可见光波段有负实部的介电系数,基于金银纳米粒子的光学超材料来展示这个属性。
同样的,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用很小的单位单元尺寸在低频率下完成MNG材料,即,依据楞次定律,磁场通过分裂循环很好地产生共振和所需的负效率的磁导率。
另一方面,用带电小单胞尺寸很难实现低频下的有效ENG属性和高频下的有效的MNG属性,因此,有效的DNG特性在不同的频段下有不同的规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会介绍在目标频率400MHz下以集总参数为基础的晶胞构成的ENG, MNG, and DNG晶胞,他的最大长度限定为d~10mm。
这里介绍的ENG设计是是基于在Refs 中描述的提案。
一个名义上的目标值被用作有的效折射率。
尤其是我们着手去完成在400MHz下n_real=-3.0的负指数材料。
由于人们可以在很小的体积内完成大电容或者电感,在以集总参数为基础的设计在增加MTM晶胞的灵活性的同时规模却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设计中集中元素的引入都有自己的问题,特别是他们的损耗,他们如何被建模。
我们注意到在任何使用应用中的最后设计中最重要的MTM特性是结果中的晶胞一定有很小的损耗,例如有效的小型传输阵。
实验测量的名义目标值得损耗是对于我们不大于 1.0 dB/cm的设计是恩赐的确定。
每个集总参数元件为基础的MTM 设计在以下部分中讨论的是制造和测试。
NIM结构的制造和测量过程在第二节中描述。
组装结构NIM的有效材料属性的预测和测量将在第三节中描述。
我们将会证明,使用集总参数为基础的晶胞的方法,ENG, MNG, and DNG 晶胞可以在400MHz的超高频段被完成。
这是种方法是高子波(d~λ_0/75),低损耗的(<1 dB/cm),并且NIM的n_real(400MHz)=-3.0。
图1. 2D曲线和集总元件电感组合NIM的两种设计方法,方法1(a)和方法(4),都会在第3节详细描述Ⅱ、NIM平板的制造和测量步骤被标上1-4标签的并且会在第三节讨论的每四个NIM设计都是实际制造和测试过的。
这个设计有3种类型的晶胞层组成:一个由集总元件感应器组成的二维的2D曲线来实现部分ENG晶胞(图1);一个由集总参数的电容组成的2D的矩形环来实现MNG部分晶胞(图2);提供物理支持整个NIM 晶胞的Rohacell™层。
Rohacell™层的存在也允许我们控制构想的NIM结构的有效介的电常数和磁导率值,如同晶胞中ENG和MNG的相互影响。
这个最后设计的传感器是从日本村田公司获得的,型号为No. LQW18ANR47G00, 0603号,并有指定的值,10MHz下470nH5%,这个电容也是从日本村田公司处获得,型号为No.GQM1885C2A5R6CB010D,这个指定的值为10MHz下5.6pF0.25pF。
所有用来实现晶胞结构的木板都是用Rogers 5880 Duroid™这种材料建成的。
由0.5盎司铜构成10密耳厚的木板(大约17μm厚的铜层)。
前面的板是铜的印刷来实现所需的模式的。
图2(a)开放式的2D矩形环,(b)我们将在第三节中讨论的用集总电容构成的MNG开放式的2D矩形环图3.手焊接到ENG板上的集总元件电感板子的背部使用覆盖侵蚀的办法出去铜的。
铜层的图案使用Prototron Circuits in Redmond , WA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