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的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一)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一)《曹刿论战》教学反思(一)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我提出问题:“读了课文后,你们怎么看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快速看书复习后,一学生回答:“曹刿能远谋,而庄公则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话音刚落,又一学生站起发言:“对于庄公,我认为他有远谋。
”这话让我一愣,从教参到所有见过的资料,从未提到庄公有远谋啊!但这位学生的观点有反传统的意义,很值得探讨。
我表扬了他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勇气后问全体同学:“对于庄公有无远谋这个问题,来一场辩论如何?”大家一致同意。
生a:“曹刿不是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吗?庄公是鲁国的国君,他是最大的‘肉食者’,他当然无‘远谋’!”师:“你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好!”生b:“我认为庄公无‘远谋’。
若有远谋,战前就该高瞻远瞩,作好充分的准备;若有远谋,战争中就能审时度势,抓准时机;若有远谋,在决胜之后就不会不知胜因。
长勺之战,要不是曹刿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说不定庄公就成了齐军的俘虏,能说他有‘远谋’吗?”师:“言之有理。
”生c:“我认为国君的远谋与一般谋士的远谋有所不同。
纵观历史,许多有作为的国君,并非自己谋略过人,而是善于任用有远谋的人才。
论谋略,刘邦不及萧何、韩信,刘备也不如诸葛亮,但谁又能说刘邦、刘备是无谋之人呢?另外,庄公以国君的身份,能与平民曹刿公平对话,并允许曹刿同乘一辆战车,直接指挥作战,这种超乎寻常的胆识,知人善任的眼光,从谏如流的勇气,谁又能否认他的远谋呢?”生d接过话头:“你把庄公说得如此明智,那他为何把大战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呢?既然他有远谋,又为何浑然不知‘何以战’,这可是迫在眉睫的近谋啊!”生e慷慨陈词:“不错,庄公确实把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作为战争的先决条件,但凭这一点不能说他无远谋,因为这是时代的局限。
何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取信于民,这正说明他有远谋。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我选择以《曹刿论战》的教学过程为主题进行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将其中的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进行总结和反思,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和建议。
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内容,并能够分析其中的论点和论据,加深对该文本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学生还应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方式,培养语言表达和合作学习能力。
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下次教学中,我可以更明确地设定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不仅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还能够深入思考其内涵和价值观。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其他文本进行对比和分析,扩展学生的思考深度。
二、教学环节本次教学主要包括导入引入、分组讨论、小组展示和课堂讨论等环节。
其中,导入环节通过提问和小组互动的形式,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环节,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课堂讨论环节,则是对学生思考和成果的回顾和总结,促进了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在下次教学中,我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新的教学环节,例如文本分析和小组竞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问题导入法、小组讨论法、展示评价法和课堂讨论法等。
通过问题导入法,我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而小组讨论和展示法,则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此外,课堂讨论法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巩固。
在下次教学中,我可以尝试引入一些更加互动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例如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
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分析和论点的提炼总体较好,展示内容和形式也较为丰富和多样。
然而,一些学生在展示和讨论过程中表达不清晰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一)按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学《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就是让同学们读读,译译,我再串讲全文,把曹刿的“远谋”充分挖掘一番,再与鲁庄公的“鄙”对照一下,学生知道课文通过对比手法刻画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这课文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是在准备公开时,我想了又想,到底要如何来开这篇课文呢?几次修改教案,总无法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为了更有效的达到课标的要求,我就想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思考,也有足够多的时间讨论,发现问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作为一种课程理念,我心里已经清楚明白了,但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实施。
在一堂课中间,放手倾听学生的感受“始”,到不知不觉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的“终”。
每个学生都富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当然也不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限止,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原创性的东西,所以课堂气氛虽活跃,却收不到了意想的效果。
但本节课也有一些收获。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我并没有作过多的否定,而是给了较充分的肯定和自己的理解,并让同学课下有意见的同我个别讨论、课堂有秩序地进行着,每个同学都极力表现自己的水平,也都能寻找充分的论据,以说服别人。
2、语文课堂中没有丢掉“朗读”这个基本的教学手段。
朗读是眼、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书面语言的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原作的一种手段。
学生合作探究式的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收到多种功效。
同学的表演,虽然只是课本翻译式的对白,但同学们能够走上讲台已经是超越自我的一次表现,他们的表演也激起的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达到了背诵的要求。
此时我又邀请同学与我一起朗读课文,同学们又表现出了异常的兴奋,课堂氛围越来越浓、我们读完后,我又表扬了同学朗读比我好,批评自己放不开手脚,没能读出庄公那种慌张,急进的情感,同学们这时有了更大的响应。
《曹刿论战》的说课反思
曹刿论战的说课反思引言《曹刿论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最著名、最具代表性的谋略之战之一,其胜利的关键在于分析和对敌方矛盾的把握。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赏析文学作品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思维。
而在说课反思中,我们也应该积极总结和思考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理念。
一、教学分析1. 课程特点《曹刿论战》是一篇富有思维性和启示性的文章,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智力的锻炼。
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我们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和阅读组织,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能力。
2. 教学目标通过《曹刿论战》的教学,我们旨在让学生成为一位思维灵活、语言表达能力强、有独特见解和判断力的精英,同时还能够认识到古代思维的智慧和魅力,培养学生对历史和国家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方面,我们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方法:听课、阅读、小组讨论、写作呈现等多种途径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学习《曹刿论战》,以增强对于文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效果1. 积极方面通过教学,学生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们的文学习惯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
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让他们对课程充满了热情,增加了课堂的活力。
2. 不足之处教学中还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方法过于单一,过分注重阅读的词汇、句型,却忽略了对文章情感、思想深度的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缺少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和激励机制,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此外,教学策略的运用需要更符合学生需要、情感和认知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反思针对上述不足和问题,我们应该适时修正教学策略,精准定位学生教育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感性理解能力,加强对文章情感、主题深度的探索和理解。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激励机制的建立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加强的方向,只有在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更优秀的人才。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 与能够主动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对文本的理解和思 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未来教学改进方向及措施
教学内容优化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 一步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难点和考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和实效性。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但在 特殊句式的掌握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能够体会到曹刿的爱国精神和战 略思想,对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有 较为深入的感受和理解。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参 与课堂讨论和探究,对文本的理解逐 渐深入。
讨论技巧
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围绕文本主题展开讨 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我及时给予 指导和点拨,确保讨论方向正确、深入。
提问技巧
我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对 于学生的回答,我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继续 探索。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向
学科知识
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古代文学、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 ,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讲解《曹刿论战》等经典篇目。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进建议
针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课文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 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同时,可以引入相关的文化 作品和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针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可以尝试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辩论等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探 索问题。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
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导语: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战例之一。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就此战例作了精辟分析。
所以我们来学习记叙此战的《曹刿论战》一文。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欢迎阅读参考!曹刿论战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习惯)4、归纳法(解说:学习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诵读课文(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1、辨读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出示课件)曹刿( ) 小信未孚( ) 小惠未徧( )下视其辙( ) 登轼而望之( ) 望其旗靡( )2、朗读课文(1)教师背诵(2)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句子的语气和停顿。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著名军事战略家孙武的《孙子兵法》中的一篇。
这篇论战以曹刿为主角,通过智谋和战略的巧妙应对,成功地赢得了对抗强大敌军的胜利。
这篇论战不仅展现了古代军事思维的精髓,更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曹刿论战可以作为一个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对曹刿的智谋和战略的解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军事思维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对论战的反思,也可以启发学生在其他领域的思考和应对方式。
一、引导学生分析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情境曹刿论战发生在中国战国时期,背景是赵国和齐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赵国作为弱小的国家,面对强大的齐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
曹刿作为赵国的军事领导者,面对这样的局势,需要制定正确的战略,才能战胜强敌。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曹刿是如何分析和评估战争形势的,他如何确定赵国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二、分析曹刿的战略思维和智谋曹刿的论战可分为三个环节:诱敌深入、趁势攻击和改变战场。
这三个环节体现了曹刿的战略思维和智谋。
1. 诱敌深入。
曹刿认识到齐国自视过高,有着强烈的侵略性和攻击性。
他利用对手的这一特点,通过虚张声势、故意示弱等手段,引诱齐军深入赵国境内,为接下来的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2. 趁势攻击。
曹刿善于抓住战机和时机。
在齐军进攻赵国的过程中,他发现齐军前进的补给线很长,且不稳固。
他趁着齐军前进的势头,派遣骑兵队伍控制齐军的后勤补给线,并进行多次突袭。
这种趁势攻击的做法极大地瓦解了齐军的战斗力和士气。
3. 改变战场。
曹刿在战场上灵活运用兵力,将主力军隐藏起来,并在敌军的侧翼设下埋伏。
当齐军呈现出攻势不振、精疲力竭的时候,曹刿利用突然出现的主力军进行反击,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上述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曹刿的智谋和战略思维是如何产生的,他是如何判断战场形势和选择战略的。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智谋和战略思维如何在其他领域得以应用。
三、引导学生反思曹刿论战的意义和启示曹刿论战作为古代军事战略的典范案例,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启示。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精选5篇)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精选5篇)《曹刿论战》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反思(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1本文设计上仍用了一直贯用的自读自学式古文教学。
一导课上采用了直导质疑式。
由学生读题目找关键字入手。
学生们很快找出了”论”字,让学生接着猜想本文写的重点会是什么?会采用什么顺序?通过读文本验证。
一、自主学习。
在这一环节上主要通过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疑难讨论解决方式翻译课文。
重点提示了古今异意词和词类活用等疑难,学生在翻译上问题不大。
第一课时重点放在了读译上。
研读为什么略写战争过程,详略得当的写法特点,积累三段中出现的词语一鼓作气南辕北辙所向披靡等。
二、重点问题研读人物形象。
1、在自主学习的问题设计上,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从文中找出一个可作课文线索的词,并分析其表现。
学生们很快找出了“远谋”一词并根据下文找出了曹刿远谋的表现,战前三问取信于民,战中把握作战心理,战后善于观察敌情。
结合有关品析后顺势引出了肉食者鄙的表现:战前寄希望于臣子神灵战中贸然进改,战后不明原因。
2、从文中找出一你认为关键性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学生很快找出并从结构内容上做了到位分析。
3、在人物分析中从文中哪个句子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曹刿(庄公)时,”对曹刿点评到位。
但对庄公形象仅停留在愚笨,胜了不知原因上,不会深入文本读出鲁庄公的善于用人,诚信,善待大臣敢于放权用人不疑等。
只得引导学生再读三问三答句和指挥作战语句,很快学生读出了不怕牺牲不耻下问同甘共苦的庄公等。
4、这样轻易就分析出了鲁胜齐的原因。
三、拓展延伸环节。
出示了“宋楚弘之战”(子鱼论战)一文,让学生通过读原文,读译文。
对比分析宋襄公鲁庄公,曹刿、司马子鱼形象,可惜时间不太够。
《曹刿论战》的说课反思
《曹刿论战》的说课反思一、引言在教学中,说课是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说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本文主要以《曹刿论战》为例,探讨如何利用说课反思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理解《曹刿论战》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分析《曹刿论战》中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批判性思维习惯。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梗概《曹刿论战》是《史记》中的一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战略家曹刿与齐国大将冯唐的论战。
曹刿在论战中巧妙利用辩证思维,通过分析局势和敌我双方的情况,提出了“以智取胜”的策略,最终取得了胜利。
2. 课文结构分析•第一段:背景介绍,揭示战国时期的乱世背景和冯唐对曹刿的嘲笑;•第二段:曹刿论战的前半部分,通过对冯唐战略的分析,批判其无益于国家的举措;•第三段:曹刿论战的后半部分,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展示精妙的辩证思维;•第四段:冯唐的回应和认同。
3. 辩证思维分析在《曹刿论战》中,曹刿充分运用了辩证思维,通过分析敌我双方的能力、形势和尊卑关系,提出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智慧战略。
同时,他还通过善于观察、整合信息,归纳出有力的论点,并通过举例和比喻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种辩证思维的运用,不仅在军事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与提问通过提问学生对于辩证思维的理解,帮助他们认识到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曹刿论战》,鼓励他们自主思考、理解课文。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辩证思维运用过程,并给出自己的分析和观点。
4. 总结与展示引导学生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并选择一到两个代表进行展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深度理解了《曹刿论战》中辩证思维的运用,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他们在分析问题、提出观点时更加有条理和全面。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6则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6则《曹刿论战》教学反思6则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反思6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6则1《曹刿论战》紧紧围绕“论战”来选取材料。
第一段通过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强调人心向背是取决于战争胜负的首要条件,突出了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第二段简述曹刿指挥鲁军进行反攻、追击和最后取得胜利的过程,显示曹刿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下文分析取胜原因作伏笔;第三段论述取胜的原因,突出曹刿善于抓住战机,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本文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分析曹刿这一人物形象,而且分析鲁庄公这个人物形象也很重要。
这样就能贯注给学生一个意识:在阅读中,要善于从多角度、多侧面,善于从不同的视点来分析阅读内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全面的辨证的理解。
苏轼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告诉我们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得出的答案也不一样。
要鼓励和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6则2目前语文考试中只有文言文阅读是课内的知识,在考试中所占8—10分。
虽然仅10分,在50分的知识分中占得比重也是比较大,对于学生来说,这项分是比较好拿的,也是必须拿到的。
文言文考试的试题一般是这么几项:文学常识、解释加点词、翻译句子、领会文意。
依照考试要求,在教学中我的教学程序一般是从作者入手,然后识记生字词,重点在理解把握词义、句意,最后领会文意,体会人物性格。
这一课关于作者的教学强调两点即左丘明是春秋时期人,我们学习过的春秋时期作品有《论语》《晏子使楚》,也就是要牢记最早的几位春秋时的作家是孔子、晏子和左丘明。
还有一点是《左传》是编年体史书,以便区分《战国策》的国别体。
在理解内容上,我的做法是先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尤其注意理解词语古今义的演变过程。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曹刿论战教学反思篇1一、以往的文言文教学存在两种偏向:一是逐字逐句地串讲,课堂气氛沉闷、索然无味,教学效果事倍功半;二是全篇感悟,从整体意会,轻基础知识的落实,学生没有积累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教学最容易走入“以教师的教代替学生的学”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因为课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知识掌握势必不牢。
文言文教学同样应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创新,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教师不必顾虑这样组织教学会影响教学进度,也不要担心自己准备的知识没有全部传授给学生,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自读、质疑的过程是学生探索、研究的过程,讨论的过程是使探索、研究形成结论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课堂框架描述:带着这样的思考,在教学中我做了如下的设计:1、第一环节: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揭示课题。
2、第二环节: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学生自译课文。
3、第三环节:思想内容分析,不懂之处提出疑问,特别是人物的分析,需要自己理解之处。
4、第四环节:拓展长勺之战的战争场面,听“十面埋伏”的名曲,学写古战场的描写。
三、案例分析:第一环节:从“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导入,揭示课题。
选文是名篇佳作,让人文情感走进文言课堂。
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文言文也要上出人文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
学生会对“长勺之战”是怎么取胜的?较感兴趣,会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本文的人文内涵,特别是对题目为什么不改成“长勺之战”等,发生疑问,探究教材的可研究价值。
第二环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学生自译课文。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在《曹刿论战》教学中,我作为教师认真准备了教案,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通过教学反思,我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及改进方向。
首先,教学重点和目标不够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清晰地告诉学生学习《曹刿论战》的目的和重点。
我只是简单地给他们了解了背景知识,并让他们看一遍材料。
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材料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不足。
下一次教学时,我应该提前设定好学习目标,并明确告诉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学到什么。
其次,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
我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讨论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些枯燥。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元素,比如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兴趣。
第三,学生参与度不高。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下一次教学时,我可以设置一些小组讨论或者写作任务,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进来。
第四,教学内容没有与现实生活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我只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曹刿论战》的背景和内容,但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可以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看到《曹刿论战》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启发他们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
综上所述,通过对《曹刿论战》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方向。
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并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将不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学生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范本(2篇)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范本学校搞参与式教学,我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读,译,老师再串讲全文,然后分析课文等),做了新的尝试——下发课前设计的导学案,学生分组学习,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等方式。
教学反思: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我并没有作过多的否定,而是给了较充分的肯定和自己的理解,并让同学课下有意见的同我个别讨论。
课堂有秩序地进行着,每个同学都极力表现自己的水平,也都能寻找充分的论据,以说服别人。
3、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其中。
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
4、不足:人物的分析以及课文结构的分析可以再缩短时间,让课外延伸多些,让生多说说自己,课堂效果会更好些。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范本(2)《曹刿论战》是中国古代经典战争策略文献之一,以其精辟的论战思路和娴熟的辩论技巧闻名于世。
作为一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曹刿论战》的道理,可以使学生在辩论思维、团队合作和策略制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但是,仅仅教授《曹刿论战》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考虑如何将其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真正理解其背后的道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际。
首先,我在教学中重点强调的是《曹刿论战》中的辩论思维。
辩论是一种思辨性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曹刿论战》中的辩论思路非常精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辩证思维来分析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论证。
在教学中,我通过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曹刿论战》的方法进行辩论,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
其次,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曹刿论战》中提到的擒贼先擒王、带兵如带孩子等理念需要一个团队的协作才能顺利实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反思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反思1 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表达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的朗读、翻译和分析^p 根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老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的锻炼了学生的才能。
教学过程中没有逐句翻译的传统方式,而是采用朗读、表演等形式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这样,不但消除学活力械翻译的.枯燥感,还能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等多的知识。
思想教育应该贯彻始终。
假如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整篇文章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学习了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发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
学习语文知识决不能仅限于课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得知识在相关文章中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这种习惯,假如学生的条件有限,老师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这也正是新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曹刿论战》教学反思2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是我们初中阶段学过的一篇著名古文。
相传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庄公准备率军迎战,但苦无良策。
这时,平民曹刿恳求觐见庄公,之后就有了曹刿与庄公的一段对话。
庄公御驾亲征,曹刿随行任“军师”,“战于长勺”,鲁军一举击败齐军,留下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的千古名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近日,笔者品读此篇,并悟出了蕴含其中的一些深邃思想。
下面谈谈学习体会。
一、庄公重视“广集民智”的思想“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遂入见。
”这里的“入见”就是进入宫殿觐见庄公,这里的“遂”就是于是、很快的意思。
由此可见,大敌当前,庄公非常重视“广集民智”。
俗语说:“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庄公非常清楚,也非常急迫,因此才会有“遂入见”。
之后,曹刿与庄公有一段著名对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通过对比手法刻画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如何来讲这篇课文呢?我就让学生有多的时间思考,有足够的时间讨论,发现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作为一种课程理念,我心里已经清楚明白了,但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实施。
在一堂课中间,放手倾听学生的感受“始”,到不知不觉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的“终”。
每个学生都富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当然也不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限止,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原创性的东西,所以课堂气氛虽活跃,却收不到了意想的效果。
但本节课也有一些收获。
1、在整个教学过程来运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我并没有作过多的否定,而是给了较充分的肯定和自己的理解,并让同学课下有意见的同我个别讨论。
课堂有秩序地进行着,每个同学都极力表现自己的水平,也都能寻找充分的论据,以说服别人。
2、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朗读朗读是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书面语言的一种手段。
学生合作探究式的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收到多种功效。
3、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思想教育课文中体现爱国主义精神要引导学生。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这种习惯,如果学生的条件有限,老师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帮助,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也正是新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原因。
4、分析个人物形象要培养多角度思考,学生自己就发现鲁庄公是一个很好的人物形象,不象曹刿所说的那样“鄙”。
有的同学能够例举证明。
还有的同学能够辩证地看待鲁庄公这个人物,都有不错的表现。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的朗读、翻译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没有采用逐句翻译的传统方式,而是采用朗读、表演等形式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
这样做,不但可以消除学生机械翻译的枯燥感,还能让学生从课文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3.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始终。
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
4.学习语文知识绝不能仅限于课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相关文章中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这种习惯,如果学生的条件有限,老师也要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帮助,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这也正是新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的原因。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按以往传统的教学,教学《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就是让同学们读读,译译,再串讲全文,把曹刿的“远谋”充分挖掘一番,再与鲁庄公的“鄙”对照一下,学生知道课文通过对比手法刻画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这篇课文就算完成任务了。
但为了更有效的达到课标的要求,我就想让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思考,也有足够多的时间讨论,发现问题。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作为一种课程理念,我心里已经清楚明白了,但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实施。
在一堂课中间,放手倾听学生的感受“始”,到不知不觉将学生的感受纳入自己的思维框架的“终”。
每个学生都富有不同的个性,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当然也不同,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限止,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原创性的东西,所以课堂气氛虽活跃,却收不到了意想的效果。
但本节课却有一些收获。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我并没有作过多的否定,而是给了较充分的肯定和自己的理解,并让同学课下有意见的同我个别讨论。
课堂有秩序地进行着,每个同学都极力表现自己的水平,也都能寻找充分的论据,以说服别人。
2、语文课堂中没有丢掉“朗读”这个基本的教学手段:朗读是眼、耳、脑并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书面语言的声化,是化无声的文字为有声的语言,用声音再现原作的一种手段。
学生合作探究式的朗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收到多种功效。
3、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其中: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
学习语文知识绝不能仅限于课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
学习了课文,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在中运用,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一、课前思考《曹刿论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略写战争过程。
这样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体会文章的详略处理,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
又回顾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总是存在两种偏向:一是逐字逐句地讲,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毫无学习兴趣,教师讲课喉干舌燥,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二是课堂上不重视朗读训练,学生每次学完课文后,都要在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去背诵,学习效率低下。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文言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针对以上思考,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设计:1、从“淝水之战”的资料导入,巧设问题:本文能否改题为“长勺之战”?2、范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再指名朗读,其他同学纠正字音,注意停顿,不读破句。
3、检查预习,理解重点词句。
4、分析长勺之战中鲁国取胜的原因,并反复朗读背诵课文。
对人物形象进行简单分析。
5、体会文章的详略处理,由学生总结出本文不能改题为“长勺之战”的原因。
三、教学亮点1、突出了本文“体会文章的详略处理”这一教学重点。
课前先让学生默读“淝水之战”的资料,让学生明白这则资料重点在于介绍“淝水之战”交战的双方、战争的经过、双方的厮杀、战争的结果,再要求拟标题。
然后巧设问题:《曹刿论战》一文论述了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史称“长勺之战”,那么本文能否改题为“长勺之战”呢?这个问题并不急于要学生解答,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学生很容易理解不能改题为“长勺之战”的原因:本文的重点,不在战争过程,而在战争取胜的原因;本文的中心,也不是战争,而是决定这一场战争取胜的人,这个人的思想,他的战争理论。
为了突出曹刿这个人,所选材料必须能集中表现他的思想,凡是能突出文章中心的材料就必须详写,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就略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学反思
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如课文的朗读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2、学生在分析课文结构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我并没有作过多的否定,而是给了较充分的肯定和自己的理解,并让同学课下有意见的同我个别讨论。
课堂有秩序地进行着,每个同学都极力表现自己的水平,也都能寻找充分的论据,以说服别人。
3、思想教育应该贯穿其中。
如果不能透过故事看到其中的本质,学习这篇课文的意义就少了一半。
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
4、不足:人物的分析以及课文结构的分析可以再缩短时间,让课外延伸多些,让生多说说自己,课堂效果会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