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张永俊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文章大意。

2.在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学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战争背景: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二、听范读,正字音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肉食者鄙(bǐ)

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shì)而望之

吾视其辙(zhé)乱夫(fú)战,勇气也望其旗靡(mǐ)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语调。

三、读课文,释词义

1.找三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先由学生纠正字音、句读,学生仍把握不准的由教师纠正,教师主要纠正学生的语调。例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读出肯定的意味)

2.齐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扫除词语障碍,个别词语学生分组互相交流。

4.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重点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独自占有)

(4)小惠未徧 (通“遍”,普遍、遍及)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6)公将鼓之 (击鼓)

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辨析下列词语的意义。

(1)故逐之 (所以)

公问其故 (原因)

(2)何以战 (凭,凭借)

必以分人 (把)

(3)公与之乘 (代指曹刿)

登轼而望之 (代替齐军)

四、译大意,诵文章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疏通文章大意,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学生不理解的句子可以提请到小组,合作探究后个别弄不懂的句子,可以提请教师回答。

3.用比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背诵课文,文言基础好的可以当堂背下来,基础差一点的,可以背诵一段、两段,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整体上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测背诵

可以采用男生齐诵、女声齐诵、全班同学齐诵、个别背诵、默写等多种方式。

二、理脉络、知整体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题,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他如何评价鲁国战前准备?

答案要点提示:

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评价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教师启发学生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2.在战争中,曹刿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答案要点提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之时,作为反攻时机。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3.战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答案要点提示: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教师检查学情,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析形象,悟主旨

1.你如何认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要点提示: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文章详略的安排对突出曹刿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要点提示: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