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7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范文7篇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系统本身是对资源和程序作出有利于学习的安排。

任何组织机构,如果其目的旨在开发人的才能均可以被包括在教学系统中。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

2、掌握“伐、勺、靡、弗、帛、狱、轼”等7个字和“之、其”的用法。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现象,初步学会省略句的分析及翻译。

5、学习围绕中心剪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6、领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战机,就能以弱胜强的道理。

教学重点1、分析曹刿的战略思想——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②战略防御原则——详察敌情,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理解文句,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寓论于叙的写法。

2、古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解题,了解《左传》。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之、其”的用法,以及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1、题解。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使学生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和“长勺之战”的发生背景。

本文是以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贯穿全文的。

2、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正音辨字(1)正音(出示幻灯片)(2)辨字(出示幻灯片)3、讲读课文的第一、二段。

(1)第一段写备战,可分三层开头三句为第一层。

开门见山点出了战争的时间、性质、鲁庄公的态度和曹刿的反应。

接着三句为第二层。

这里插入乡人与曹刿的问答,表现了曹刿卓越的见识,果敢的行为。

下面是第三层。

第三层写了曹刿与鲁庄公三次对答。

曹刿对鲁庄公的三条迎战依据的态度是:“必以分人”、“必以信”与人民利益无关,“必以情”对人民有好处。

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接着,由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并概括段意:曹刿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2)第二段写作战,可分三层。

第一层(“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教案7篇

《曹刿论战》教案7篇

•••••••••••••••••《曹刿论战》教案7篇《曹刿论战》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通过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指导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教学步骤〗一、简介《左传》和长勺之战1、关于《左传》,在书下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补充介绍:《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公元前682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掌握字音。

刿(guì)鄙(bǐ)孚(fú)间(jiàn)夫(fú)靡(mǐ)2、同学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教师可依照以下几个梯度指导朗读:⑴读准字音;⑵掌握节奏;⑶注意语调。

节奏举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曹刿论战》教案15篇

《曹刿论战》教案15篇

《曹刿论战》教案15篇《曹刿论战》教案1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2、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句子。

学习难点: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中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讲解。

知识齐国在今山东省东北部,面临大海,是周王朝开国功臣姜尚(齐太公)的封国。

都城设在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疆域最初只在今山东北部,东与纪、莱,西南与鲁,北与燕、卫为临。

周公旦摄政时,三监作乱,淮夷叛周,周公命令姜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

齐由此有了征伐权,成为周王朝东方大国。

周代鲁国都城遗址在山东省曲阜市区。

周成王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鲁,建都于此。

到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鲁亡于楚,历时900余年,是周王朝各诸侯国中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之一。

西汉景帝三年 (公元前154)封子刘余为鲁王,都此,直至汉末。

一、预学思考: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意。

曹刿()又何间焉()鄙()徧()玉帛()登轼()辙()盈()靡()2.翻译下列句子。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⑤一鼓作气,再三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⑥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帮逐之。

3、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脉络,分层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4、在疏通文意,理清脉络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二、导学流程:1.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典型的以弱胜强的战争。

大家知道贫穷落后的中国为什么能战胜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日本吗?我们是正义的,反侵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日。

在春秋战国时,也有一场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那就是齐鲁长勺之战,那么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曹刿论战》,从中探究它的原因。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曹刿论战》教案5篇

《曹刿论战》教案5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课前检查1、重点实词2、思考:A、文中说“肉食者鄙”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些方面?B、你如何评价曹刿、鲁庄公这两位人物形象?二、写作特色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本文重点在刻画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而不在记叙战争的经过。

因此,只详写曹刿分析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指挥鲁军作战的经过,以及战后谈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对双方军事部署、战争经过等则略写或不写。

这样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略结合有致,使文章显得中心突出,而又情节紧凑。

2、结构严谨,层次清楚。

本文第一段写战前,第二段写战时,第三段写战后,文章层次清楚。

而且,段落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如第一段用“战则请从”过度到第二段的从战;第三段用“既克”承上启下,题得承接自然,一气流转,使文章浑然一体。

曹刿论战教案3、运用对话,文字简洁。

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

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

而全文却只有二百多字,可谓辞约意丰,言简义明,文笔非常精练。

三、拓展延伸同学们活动,理解词义,找出、想出相应的成语。

如: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惧有伏焉——危机四伏故克之——克敌制胜攻无不克三而竭——弹精竭虑精疲力竭观其辙——南辕北辙重蹈覆辙放逐之一——逐鹿中原追亡逐北难测也——莫测高深心怀叵测未能远谋——足智多谋深谋远虑四、背诵课文五、板书设计《曹刿论战》教案篇2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曹刿论战》教案集合六篇

《曹刿论战》教案集合六篇

《曹刿论战》教案集合六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__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__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译。

要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

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

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

史称“春秋无义战”,这是对统治者而言的,追究这场战争的起因,鲁庄公也是不光彩的;但当齐国大军压境,就鲁国人民而言,奋起抵抗,反侵略的爱国意义就非常清楚了。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

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

(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设想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

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

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6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6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总6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

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__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1、本文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时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详略得当,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左传》的特点。

2、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使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这在本单元的字词掌握有一定难度。

第二是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学生学习经验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卷基础,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弱。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理解评价文章方面易流于表面。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赏析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理解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正确地翻译课文。

2、了解本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认识曹刿、鲁庄公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目标:学习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教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朗读法讲解点拨法学法:圈点勾画法诵读法交流探究法预习设计:1、查阅读资料,了解《左传》;2、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在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谓何其的多呀?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砝码一定决定于军事实力的强大吗?你知道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若学生答出本文,则请说出了解的具体情况)检查预习,介绍《左传》。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3篇(2021031207013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3篇(2021031207013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3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曹刿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习惯)4、归纳法(解说:学习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文化常识。

]二、诵读课文(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1、辨读字词,检查学生预习效果。

(出示课件) 曹刿()小信未孚()小惠未徧()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望其旗靡()2、朗读课文(1)教师背诵(2)学生齐读注意下列句子的语气和停顿。

(出示课件)又何间焉(反问语气)民弗从也(否定语气)忠之属也(肯定语气)夫战,勇气也(发议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3、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

《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

《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五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五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五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__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能力目标1、把握__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情感目标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2、体会课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大家能说一说哪些?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

2、掌握“伐、勺、靡、弗、帛、狱、轼”等7个字和“之、其”的用法。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现象,初步学会省略句的分析及翻译。

5、学习围绕中心剪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6、领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战机,就能以弱胜强的道理。

教学重点1、分析曹刿的战略思想——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②战略防御原则——详察敌情,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理解文句,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寓论于叙的写法。

2、古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解题,了解《左传》。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之、其”的用法,以及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教学过程1、题解。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使学生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和“长勺之战”的发生背景。

本文是以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贯穿全文的。

2、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正音辨字(1)正音(出示幻灯片)(2)辨字(出示幻灯片)3、讲读课文的第一、二段。

(1)第一段写备战,可分三层开头三句为第一层。

开门见山点出了战争的时间、性质、鲁庄公的态度和曹刿的反应。

接着三句为第二层。

这里插入乡人与曹刿的问答,表现了曹刿卓越的见识,果敢的行为。

下面是第三层。

第三层写了曹刿与鲁庄公三次对答。

曹刿对鲁庄公的三条迎战依据的态度是:“必以分人”、“必以信”与人民利益无关,“必以情”对人民有好处。

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接着,由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并概括段意:曹刿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2)第二段写作战,可分三层。

第一层(“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说明在鲁国方面,打的是防御战。

《曹刿论战》教案3篇

《曹刿论战》教案3篇

《曹刿论战》教案3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要点:一、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做好政准备——取信于民的道理,在作指挥上,必须重视士气、详察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掌握有利战机。

二、了解__记叙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三、掌握课文中一些字词的含义及用法。

教学过程:一、题解:1、作者及出处:__选自《左传》,题目是后加的。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2、历史背景:春秋初期,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过同自己争做国君公子纠,出兵进攻鲁国。

当时,齐强鲁弱,鲁国处于防御地位。

__记叙了曹刿向鲁庄公献策,并在长勺之战中帮助鲁庄公采取正确的战略,终于战胜了强齐的史实。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著名战例之一。

3、重点词解释:齐师伐我——军队;又何间焉——参与;肉食者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衣食所安——养;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普遍;牺牲玉帛——指猪牛羊等祭祀品;神弗福也——赐福、保佑;小大之狱——案件;忠之属也——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可以一战——可以凭借;公将鼓之——击鼓;公将驰之——驱车(追赶);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故克之——战胜。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课文,注意句中停顿。

一、第1段①战争的时间、国家?②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齐师伐我”(即对鲁国来说是正义之战)③庄公的态度?“公将战”④刿请见的原因?直接原因-“齐师伐我”根本原因-“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爱国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三次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衣食分人和祭神弗加”;“断狱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人民的支持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取信于民”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公将战”,“衣食所安”“牺牲玉帛”“公将驰之”5、小结: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八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八篇

《曹刿论战》教案汇编八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1.了解词的古今义差异。

2.背诵这篇课文。

二创新视点无提问式教学设计。

三教学蓝图1、.正读2.点读3.译读4.品读5.理读6.背读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步骤一:正读。

(所谓“正读”,就是在课文教学之初、学生朗读课文之后,教师纠正读音,纠正语调。

)1.导入。

2.同学们朗读课文。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4.同学们再读课文。

5.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

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应读出“肯定”的语气。

④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6.同学们再读课文。

教学步骤二:点读。

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5.再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三: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男生读课文,女生译课文,读一句译一句。

3.女生读课文,男生译课文,方法同上。

教师听学生的读与译,指出译得不当之处。

再请同学们质疑。

教学步骤四:品读。

(所谓“品读”,就是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分析、品味、赏析。

)1.教师介绍__的背景。

2.要求同学们自选角度,谈谈对课文层次、情节、人物、笔法的理解。

发言者可用“……从……可以看出……”的句式说话。

3.学生准备,学生发言,教师点拨、引导。

教学步骤五: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板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设计者:张永俊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文章大意。

2.在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查找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学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选自《左传》,“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请两位同学分别把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和战争的背景加以简单的介绍。

(学生介绍完后,教师加以简单的补充,可以用多媒体呈现)
1.《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战争背景: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

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

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二、听范读,正字音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用笔标注生字字音。

2.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字音,提示学生引起注意。

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肉食者鄙(bǐ)
牺牲玉帛(bó)小信未孚(fú)登轼(shì)而望之
吾视其辙(zhé)乱夫(fú)战,勇气也望其旗靡(mǐ)
3.学生分组练习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句读、语调。

三、读课文,释词义
1.找三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先由学生纠正字音、句读,学生仍把握不准的由教师纠正,教师主要纠正学生的语调。

例如: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读出反对的意味)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读出否定的意味)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读出肯定的意味)
2.齐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解扫除词语障碍,个别词语学生分组互相交流。

4.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练习,明确重点词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参与)
(2)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独自占有)
(4)小惠未徧 (通“遍”,普遍、遍及)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赐福,保佑)
(6)公将鼓之 (击鼓)
5.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辨析下列词语的意义。

(1)故逐之 (所以)
公问其故 (原因)
(2)何以战 (凭,凭借)
必以分人 (把)
(3)公与之乘 (代指曹刿)
登轼而望之 (代替齐军)
四、译大意,诵文章
1.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解疏通文章大意,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2.学生不理解的句子可以提请到小组,合作探究后个别弄不懂的句子,可以提请教师回答。

3.用比赛的方式组织学生背诵课文,文言基础好的可以当堂背下来,基础差一点的,可以背诵一段、两段,在背诵的过程中让学生回到整体上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五、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测背诵
可以采用男生齐诵、女声齐诵、全班同学齐诵、个别背诵、默写等多种方式。

二、理脉络、知整体
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自学指导题,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他如何评价鲁国战前准备?
答案要点提示:
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评价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教师启发学生明确: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

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2.在战争中,曹刿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反攻时机的?
答案要点提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之时,作为反攻时机。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

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3.战后,“公问其故”,曹刿的解释分几层意思?
答案要点提示:分两层意思,一讲攻击的缘故,“彼竭我盈”高度概括了最佳战机;二讲追击的缘故,表现他考虑周全、行动谨慎。

(教师检查学情,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三、析形象,悟主旨
1.你如何认识曹刿这一人物形象?
要点提示: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文章详略的安排对突出曹刿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要点提示: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3.学生自由发言,谈论学习本文后的收获。

教师可以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加以引导,让学生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运用智慧解决问题。

四、共质疑、互检测
1.学生总结学习本文后的收获,对学习后存在的疑问可以提出质疑,学生们能自行解决的就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由教师引导着解决。

2.学生们自己出题,互相测验,包括字音、词义、句义。

五、作业
1.收集一例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了解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与同学互相交流。

2.预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资料宝藏】
1.与课文相关的解读
请阅读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评价。

2.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马陵之战、城濮之战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