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本形态看《楚辞》的早期传播

合集下载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诗歌集,是唐宋时期美学思想的重要传承和发展之作。

它的美学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为后世文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

《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宝库,是一部集中体现楚地文化的文学作品。

它以楚地的民间传说和民歌为基础,展现了楚地独特的思想和风土人情。

这些篇章多以楚宫辞、乐府辞和离骚三部分组成,分别代表了楚地古代社会、乐府音乐和辞章文学的特点。

《楚辞》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在当时的美学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唐宋时期,由于民族融合和文化的交流,楚地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

《楚辞》作为楚地民间诗歌的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唐宋时期的文人提供了一种新的诗歌表达方式。

众多的文人学士对《楚辞》进行研究和传播,使其成为唐宋时期文学的重要资源。

唐代文人李白、杜甫等人对《楚辞》有着深入的研究和吸收,并将其中的美学思想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杜甫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运用了《离骚》中的“举世若无物,唯我独尊”这一表达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豪情壮志。

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首》中也引用了《离骚》中的“千里同风破浪会,直挂云帆济沧海”来表达自己的自信和追求。

这些文人在接受和传播《楚辞》的过程中,吸取了其中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从而展示了《楚辞》美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宋代文人也对《楚辞》有着深厚的兴趣和研究。

苏洵在《诗品言志》中指出,《楚辞》中的诗歌“言情动志,言志以展,使人乃向其情志,而思无遗余”的特点,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宋代文人陆游、杨万里等也将《楚辞》中的美学思想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展示了其在美学领域的重要影响力。

《楚辞》的传播还受到了敦煌文化的影响,敦煌文化的艺术和思想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使《楚辞》的美学思想更加广为人知。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摘要】唐宋时期的《楚辞》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其充满浓厚的地域色彩和独特的审美观念在唐宋时期文化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在唐代,文人们对《楚辞》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传播,使其在文学领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

唐宋时期的审美观念受到《楚辞》的启发,对唐宋时期文学创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人们对《楚辞》充满赞美之情,认为其蕴含着博大精深的美学思想。

《楚辞》中的美学思想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发展,成为当时文化思潮的一部分。

唐宋时期对《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具有重要意义,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创作,更为唐宋时期文化的发展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唐宋时期、《楚辞》、美学思想、传播、接受、审美观念、文学创作、文人评价、发展、重要性、地位、影响。

1. 引言1.1 唐宋时期对《楚辞》的重视唐宋时期的文人对《楚辞》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

在唐代,因为政治动荡和战乱的影响,文人们开始重视民间文化和民间情感的表达,而《楚辞》正是表达这种民间情感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

唐代文人在研究《楚辞》时,不仅关注其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以丰富自己的文学创作。

《楚辞》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民歌的集大成者,其情感纯挚,表现力强,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

唐代文人推崇《楚辞》的原生态和淳朴情感,将其视为自己文学创作的重要参照物。

他们通过对《楚辞》的研究和传播,逐渐改变了当时文学界对古典文学的重视程度,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宋时期的文人对《楚辞》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体现在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上。

他们认为《楚辞》代表了一种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情感体验,对于唐宋时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唐宋时期对《楚辞》的重视不仅是对古代文学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的重要标志。

1.2 美学思想在唐宋时期文化中的影响唐宋时期的文化以美为核心,强调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楚辞》的唯美主义思想与之契合。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其流传至今已有两千余年。

这部文集最初于战国时期出现,然而在唐宋时期,它才成为一个独立的文学体裁,被视为最受欢迎的诗歌集之一。

《楚辞》的美学思想深受唐宋文化的影响,其内容、语言和意义都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许多文化大师纷纷涌现,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这些文学巨匠在其作品中经常引用《楚辞》中的诗句和思想,进一步扩大了《楚辞》的影响范围。

在唐宋的文化交流中,《楚辞》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并受到极高的赞誉和推崇。

《楚辞》的美学思想是其能够在唐宋时期传播和接受的关键之一。

其美学思想主张诗歌应当富于情感、生动而有力地表达个人感受和情感;同时也应当具有教育和启示意义,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积极性。

这种美学思想受到唐宋文化对情感生活和教育意义的长期关注和重视的影响。

《楚辞》的美学思想还强调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它要求诗歌语言要具有音乐性、韵律感和表现力,以刺激读者的想象,引起情感共鸣。

这种美学思想在唐宋文化中得到了广泛认同,成为了许多文学艺术创作的基础。

唐代有《花间集》、宋代有《唐诗三百首》等一系列文学作品就是在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下涌现出来的。

此外,《楚辞》的曲调和戏曲表演形式也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在唐宋的历史上,戏曲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

其中,《楚辞》中的诗歌曲调被广泛应用于传统的曲艺表演中,如说唱、绘画、舞蹈等,成为了唐宋戏曲文化中备受崇敬的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借助了唐宋文化的影响,也为唐宋文化注入了新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楚辞》以其独特的美学思想和文化价值,在唐宋文化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1. 引言1.1 唐宋时期文化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唐宋时期,中国文化达到了一个巅峰,文学作品层出不穷,文化繁荣兴盛。

在这个时期,文人墨客们纷纷涌现,他们以自己的文学才华为时代增光添彩。

唐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的丰富多样性上。

在这个时期,诗、词、赋等文学体裁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诗歌在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代表作品。

戏剧、小说等文学形式也在唐宋时期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和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

唐宋时期的文学繁荣不仅仅是数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

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问世,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唐宋时期的文学成就不仅在当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宋时期的文学繁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可磨灭的辉煌篇章,也是后人值得深思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1.2 楚辞在唐宋时期的传播在唐宋时期,文化繁荣达到了巅峰,文人墨客纷纷涌现,文学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楚辞》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学作品,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地地方的文学作品,内容包括《离骚》、《九章》等17篇。

在唐宋时期,《楚辞》被奉为经典之作,备受文人推崇。

唐宋时期,文人雅士对《楚辞》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诵读、研究、评论等方式,将《楚辞》的精神和思想传承下来。

大量的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楚辞》的诗句或思想,对其进行吟咏或借鉴,使《楚辞》的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扩大。

在唐宋时期,《楚辞》的传播还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推崇。

他们将《楚辞》视为精神食粮,通过吟咏《楚辞》来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在文人士大夫的推动下,《楚辞》在当时的社会中广泛流传,成为了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参考。

唐宋时期《楚辞》的传播为当时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经典之一,创作于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楚辞》的传播和接受两个方面对其美学思想进行分析。

《楚辞》的美学思想在接受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楚辞》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情感表达和自然描写两个方面。

情感表达是《楚辞》的核心特点之一。

通过真情实感的表达,作品表露了作者内心的真实感受,使读者能够共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冲击力。

这种真情实感的表达方式既打破了以德治国的传统藩篱,又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了读者,使其对《楚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追求。

自然描写也是《楚辞》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描写自然的过程中,作者们注重细腻的感受和艺术的表达,将自然景色与自身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这种以自然之美为借景,以情感之美为主题的写作方式,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使读者产生对自然美和情感美的向往和追求。

在接受方面,尽管《楚辞》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等知识界人士的追捧,但由于它所表达的情感较为真挚和直接,受到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批评和打压。

他们认为《楚辞》中的情感过于险恶矫情,不符合礼教和道德观念。

《楚辞》在宋代被禁止传输。

尽管受到了批评和打压,《楚辞》的美学思想还是逐渐渗透到文人和后世读者中,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在宋代以后,人们重新评价了《楚辞》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思想,并将其与唐宋时期文化的兴盛和繁荣联系在一起。

在后世文人的笔记和文学评论中,对《楚辞》的赞美和研究不断涌现,使得其美学思想的影响继续扩大。

《楚辞》在唐宋时期的传播和接受过程中,其美学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受到了统治者的批评和压制,《楚辞》通过手抄本的传播和文人之间的口头传承逐渐扩大了影响。

其真情实感的情感表达和细腻的自然描写成为《楚辞》美学思想的核心,影响了后世文人的创作和学习。

尽管遭到了一定的批评和抵制,但《楚辞》的美学思想在后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经典之作。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摘要】唐宋时期的《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品之一,其美学思想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接受。

本文将从《楚辞》在经典中的地位、传播与流传、美学思想的接受和影响、文学创作的影响、以及时代性与继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楚辞》在唐宋时期的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作品的继承与传承。

唐宋时期的《楚辞》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载体,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精髓,影响至今。

【关键词】唐宋时期、楚辞、美学思想、传播、经典地位、流传、影响、文学创作、时代性、继承、结论、文学史、传承。

1. 引言1.1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唐宋时期的《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不仅在当时广泛流传,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以其优美的诗歌形式和独特的美学思想,被当时的文人们奉为经典之作,成为他们创作的重要参考。

在传播与流传方面,《楚辞》经过史书的记载、宫廷的传颂和民间的口耳相传,逐渐被各个阶层的人所熟知。

其深刻的美学思想也被当时的文人所推崇,他们通过吸收《楚辞》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加以借鉴和发展,使其影响不断扩大。

《楚辞》的美学思想在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唐宋时期的文人们也在创作中注入了自己的时代性,使《楚辞》的影响得以继承并延续。

唐宋时期的《楚辞》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继承与传承也成为了文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2. 正文2.1 经典之地位《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在唐宋时期的地位备受推崇和尊重。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吸引了无数文人雅士的赞誉,被奉为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在唐宋时期,这些楚辞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凸显,被视为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和经典之典范。

从文本的相似性探《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从文本的相似性探《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从文本的相似性探《诗经》对《楚辞》的影响作者:项璇来源:《教育界·下旬》2014年第09期【摘要】《离骚》《邶风·北门》及《小雅·正月》在主题思想、表达方式及抒情主人公形象、处境等方面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因此,笔者认为《诗经》对楚辞的创作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笔者拟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抒情主人公形象遭遇和政治理想及表现手法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诗经楚辞影响现今留存下来的先秦时代著作,诸子散文及历史散文多,文学作品少。

先秦时期,文学的地位比之三国时代之后的历朝历代甚低。

由于文学价值尚未被充分认识到,且文学方面的文献仅有《诗经》与《楚辞》两著,故有学者认为先秦时代是一个文学史史前时代[1]。

这样看来,《诗经》与《楚辞》两部文学作品在整个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众所周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表现我国南方地方特色的诗体,开辟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2]。

对于此两种,历来有研究。

有关于作品本身的研究,也有两者的关系研究,而从两者的具体作品出发谈两者关系的研究甚少。

故,笔者拟从《离骚》与《邶风·北门》《小雅·正月》的相似性试探《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一、主题思想《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内容很长,通过叙述自己的生平、理想及政治遭遇等,表现自己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以及为理想敢于献身的精神。

有关离骚主题之说,历来众说纷纭:有以淮南王刘安“离骚者,犹离忧也”[3]为代表的“离忧说”;有以班固“离,犹遭也。

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

”[4]为代表的“别愁说”;有以蒋亮夫“韦昭以牢骚释牢愁,牢骚亦即离骚拍转,今常语也,谓心中不平之意”[5]为代表的“牢骚说”;有以钱钟书“盖离者分阔之谓,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与愁告别。

”[6]为代表的“与愁告别说”,有以钮国平“离,去也;骚,犹忧也,愁也,意思是离去不离去的苦恼,也就是去留楚国的苦恼。

从“楚辞”篇目次序变化看历代楚辞观

从“楚辞”篇目次序变化看历代楚辞观

从“楚辞”篇目次序变化看历代楚辞观楚辞是中国古代史诗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辞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演变,从形式、内容、风格、意蕴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

本文将从楚辞篇目次序变化的角度,探讨历代楚辞观的变化。

楚辞是一部为楚国所作的诗文集,最初收录了17篇,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流传至今的有30篇。

《楚辞》的篇目次序在历代间也发生了多次变化。

以下是各个历史时期楚辞篇目次序的概述。

先秦时期(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楚辞的创作时期,最初的楚辞篇目次序可能是按照创作时间先后排序的。

但是由于楚辞创作的时间分布较为分散,很难确定各篇具体的创作时间,因此很难确定楚辞篇目的次序。

史籍记载中第一次提到楚辞的确切篇目次序是在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在西汉时期,楚辞篇目次序已基本定型,称为“六义”。

即《九歌》、《离骚》、《天问》、《招魂》、《渔父》、《乐玉不归》。

这个六义次序成为楚辞篇目的标准次序,并且广泛流传至今。

东汉时期东汉时期,曹操曾经对《楚辞》进行过修改,对篇目次序进行了一定调整。

曹操认为,楚辞的主旨应该是“爱国悲辞”,因此他删去了一些阳间的爱情诗篇,增加了一些关于爱国、悲痛的篇目。

在曹操的修改之后,楚辞的内容更加凝练、抒情,且更加突显了爱国主题。

唐代唐代,楚辞成为文人雅士们的热门阅读材料,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唐代对楚辞篇目次序的调整主要是在编排上。

唐代的楚辞进行了按照题材分类、大小功用、地且划分等方法进行编排,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编排次序。

其中较为代表的有《楚辞解题序》、《楚辞目》、《楚辞古籍促选目》,这些编排方式主要是为了便于读者分类阅读楚辞,提供向导。

宋代宋代,楚辞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体裁,居于《全唐诗》、《全宋词》之上,有许多著名诗人为楚辞的创作和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宋代以前,楚辞篇目次序已经经历了多次变化,因此在宋代,楚辞篇目次序已趋于稳定。

宋代对楚辞篇目次序的调整相对较少,主要是在注释和评论上加以规范和补充。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楚辞》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典籍,广泛传播于唐宋时期。

它汇集了数位楚国诗人的作品,以其情思激昂、意蕴深刻、用词精炼的特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之光。

在唐宋时期,《楚辞》的影响范围不仅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渗透到了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成为当时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唐宋时期《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一、《楚辞》的文学影响1. 在唐代,众多文人学士对于《楚辞》的热衷程度越来越高,其中以白居易为代表,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次引用了《离骚》等篇章,使得当时社会中出现了"楚辞热"。

2. 到了宋代,由于官府以"反封建"为政治宣传口号,文人学士将目光转向了《楚辞》等民间文学作品,对其进行了大力传播。

特别是苏轼、黄庭坚等文化名人都在自己的文艺创作中大量借鉴了楚辞的诗歌特点,使得《楚辞》的流传范围又进一步扩大。

1. 《楚辞》中不乏对于人生哲理、道德文化、历史遗产等方面的探究,这与当时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形成了独特的呼应。

比如《华夏》一篇中写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亿万为常数。

率土之滨,浩浩汤汤,混沌未分,顷之已寂。

" 这些表述预示着从人类的宏观角度来看,自然是一个大统一体,具有相同的神格意义,人类社会的历史变迁也是必然的过程。

这个观点在唐宋时期的文学哲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 《楚辞》中的艺术特点对于唐宋时期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其语言风格,辞藻华丽、留白适宜,配以音乐韵律的伴奏,能够充分地表达文字的感情内涵。

因此在当时,文学界形成了诗歌与音乐结合的新兴趋势,涌现出了很多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

1. 在唐宋时期,由于社会贵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对于文学艺术的支持也日益增强。

因此,大量的文艺作品是要经过表演等形式来进行传播的。

此时,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形式就成为了当时表演艺术的"范本",在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技艺等方面,都与《楚辞》有着很深刻的相似性。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新诗体吗?出土文献或将《楚辞》的起源提前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新诗体吗?出土文献或将《楚辞》的起源提前

《楚辞》是屈原开创的新诗体吗?出土文献或将《楚辞》的起源提前民国时期,何天行《楚辞作于汉代考》一书出版,指出《离骚》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的著作,比较明确的证据是东汉荀悦《前汉纪》提到,汉武帝下诏命刘安作《离骚赋》,早上接受诏书,吃完饭就献上文章了。

那么,《离骚》是否真是刘安所作呢?汉墓中的《离骚》和《涉江》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汉墓出土了一批竹简,不幸的是,这批竹简出土时严重损毁,它们不仅散乱扭曲、腐朽碳化,而且纤维质也已经溶解粘连。

万幸的是,其中居然发现两片《楚辞》的残简。

其中一片残简写着“寅吾以降”四个字,这四个字明显就出自屈原《离骚》的“惟庚寅吾以降”一句,这正是作者自我介绍,自己生于庚寅这一天;而另外一片残简写着“不进旑奄回”五个字,这五个字应当出自屈原《九章·涉江》的“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一句,作者说的是自己行船迟缓而不前进,而遇到漩涡就更停滞不前。

不同的是传世文献的“兮”在简文中作“旑”,“淹”在竹简中作“奄”,这实际上都是楚地方言的读音。

虽然这片《离骚》《涉江》残简只留下只言片语,但它却是真正的“一字千金”,因为它不仅是最早发现能与传世本《楚辞》内容对应上的竹简,也是目前唯一发现的能与传世本《楚辞》内容对应上的竹简。

那么,这位双古堆汉墓的墓主人是谁呢?双古堆汉墓出土了一批漆器、铜器,上有“女阴侯”的铭文,另外还出土了“女阴家丞”的封泥,以及刻有“元年”“四年”“九年”“十一年”铭文的漆器。

根据《汉书》记载,阜阳地区在西汉时期为汝(女)阴侯国,第一任汝阴侯正是汉初开国功臣、太仆夏侯婴。

之后夏侯婴之子夏侯灶、夏侯灶之子夏侯赐先后继承汝阴侯,至夏侯赐之子夏侯颇时,畏罪自杀被取消封国。

看来,墓主就是汉初的某位汝阴侯。

从铭文上的年代最长的“十一年”看,墓主经历的皇帝存在十一年的纪年,而汉初只有汉文帝有前元十六年,其他皇帝纪年均没有超过八年,所以墓主应该是文帝十一年时在位。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唐宋时期的《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对于后世文学和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唐宋时期《楚辞》的美学思想传播和接受进行探讨。

《楚辞》是中国古代楚国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它起源于楚国的民间歌谣和民间诗歌。

据载,楚辞的成书始于春秋时期,盛行于秦汉之间。

而在唐宋时期,由于文化交流的增多和文人士大夫的重视,楚辞成为了当时文学界的重要研究对象。

唐宋时期《楚辞》的美学思想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在唐代,诗人李白对楚辞的创作影响深远,他在诗歌中常常运用楚辞的题材、表现手法和音乐节奏,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深厚的楚辞风格。

唐代诗人孟郊也受到楚辞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游子吟》便是一首典型的楚辞风格的诗歌。

至于宋代,词人辛弃疾在其词作中也不乏对楚辞美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他的《青玉案·元夕》就是一例。

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存在着大量承袭和传承楚辞美学思想的痕迹。

唐宋时期文人士大夫对于《楚辞》的研究和传承也为后世的美学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代文学家王勃在其《滕王阁序》中便有对楚辞的赞美,他说:“凡诗意,陈情皆可;有高格,目格月倾。

歌词焕阗,骚雅悦也。

”这一评述正是对楚辞文学价值的肯定和赞美,同时也为后世文人士大夫对楚辞的重视奠定了基础。

而到了宋代,文学家苏轼更是在其《赤壁赋》中对楚辞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风格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赞美,他说:“辞极而和;章苦而小。

声此之势,清响凄切可闻。

”这一评述再次对楚辞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特点进行了高度的肯定,为后世文学界的楚辞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唐宋时期的学者对于《楚辞》的传承和接受也为后世的美学思想奠定了基础。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其《国语解》中对楚辞的文学技巧和表现手法进行了细致的论述,他指出“辞之所以贵者,乐感诚也”,并对楚辞的音乐节奏和表情力度进行了充分的赞美。

孔颖达的这些论述成为了后世楚辞研究的重要文献,为后世学者对于楚辞的传承和接受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

从历史材料与文本出发,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之间的渊源关系.(不少于800字)

从历史材料与文本出发,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之间的渊源关系.(不少于800字)

从历史材料与文本出发,举例说明文学作品之间的渊源关系.(不少于800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渊源关系,可以从历史材料与文本出发来进行讨论。

首先,从历史材料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间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例如,《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学著作,其中大量的诗歌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

《诗经》的影响力一直延续到汉代,影响了后代的文学作品,例如《楚辞》、《汉书》、《论语》和《史记》等,它们都吸收了《诗经》的一些元素,比如诗歌的格律和形式,以及一些诗歌的内容。

其次,从文本上来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间也有着渊源关系。

例如,《楚辞》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诗歌集,它吸收了《诗经》的诗歌形式和格律,并加以发展,使得诗歌形式更加完善。

《楚辞》的诗歌丰富了古代文学的内涵,使得古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在《楚辞》的基础上,《诗经》中的一些诗歌也被重新演绎,这使得《楚辞》的影响力更加深远,也影响了后代的文学创作。

再比如,《汉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历史著作,它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它也受到了《诗经》的影响,比如它在语言上也采用了《诗经》的一些语言表达方式,这也使得《汉书》的文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同样,《论语》也受到《诗经》的影响,它的语言表达方式也采用了《诗经》的一些表达方式,同时也借鉴了《诗经》中的一些诗句,使得《论语》的文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渊源关系可以从历史材料与文本出发来进行讨论。

从历史材料来说,《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它对后代文学作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文本来说,《楚辞》、《汉书》、《论语》等作品都吸收了《诗经》的一些元素,并加以发挥,使得古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1. 引言1.1 唐宋时期楚辞的背景唐宋时期的《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作品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美学思想,对唐宋时期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要深入了解《楚辞》在唐宋时期的传播和接受,首先需要了解唐宋时期楚辞的背景。

唐宋时期的社会环境也为楚辞在文学界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当时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文学创作和艺术表现形式,文学界蓬勃发展,文人雅士聚集频繁,对各种文学形式都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这种文学氛围为楚辞在唐宋时期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楚辞在唐宋时期的传播在唐宋时期,楚辞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在文坛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的关注和推崇。

在唐宋时期,楚辞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推崇,成为了当时文坛上的热门话题。

在唐代,楚辞受到了著名文学家杜甫、李白等人的推崇,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借鉴了楚辞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方式,为楚辞在当时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到了宋代,楚辞更是成为了文人雅士们学习的对象,大量的楚辞诗集问世,进一步推动了楚辞文化的传播与流行。

2. 正文2.1 楚辞的美学思想楚辞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刻描写和抒发上。

在自然方面,楚辞中展现了对山水、花鸟、四时变化等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离骚》中“横空有云霓,崩地有山岡”、“怳若不见,远如有若”等诗句,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叹。

在人生方面,楚辞呈现了对人生命运、悲欢离合的感慨和思考。

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命运坎坷和遭遇,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遭遇的深刻认识。

《离骚》中“欲誉望,离尘不用尤”,“胡兴胡寐,胡为胡慕”,诗人表达了对权谋得失、功名富贵的淡漠态度。

在情感方面,楚辞抒发了诗人对爱情、友情、家国之情的表达和诉说。

诗人通过对爱情的深情悱恻、对友情的真挚忠诚、对家国的深情岁月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楚辞文体特点

楚辞文体特点

楚辞文体特点楚辞是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文体。

因楚国人好唱民歌,又因屈原在楚国为官,常用民间乐曲歌词来写文章,后人便把屈原的这种新体诗称为“楚辞”,把战国其他各国的诗也称为“楚辞”。

汉代时人们所作的诗歌总集,叫做《诗经》。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在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而《楚辞》一书,系屈原所作。

从内容上说,它的基本主题是:通过对现实的深刻认识,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并通过丰富的想象、神奇的幻境、超越的形象,构成奇异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他的爱国精神和思想。

《楚辞》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贵族阶层的淫逸享乐生活,二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怨愤与不平。

它采用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语言朴素优美,富于变化。

代表作品如《离骚》、《九歌》、《天问》等,堪称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双璧”。

楚辞语言精炼,形象生动,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巨大。

汉代时有《楚辞》之称,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楚辞》,最早出现于南宋洪兴祖的《楚辞补注》。

此后朱熹又作了《楚辞集注》。

语言是通过声音表现思想情感的,因此《楚辞》中运用了一些长短句,更加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句式的长短交错,使得全诗的节奏富于变化,造成起伏回宕的效果,产生抑扬顿挫的韵律,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此外,《楚辞》还多用语气词“兮”,大量运用“兮”字,往往一句话中几个“兮”字连用,使诗歌显得飘逸潇洒,风流婉转。

如《九歌·湘夫人》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其中“兮”字就多达25个。

除了“兮”字外,诗中还大量使用“夫”字、“兮”字和“之”字。

例如《涉江》中“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招隐士》中“夫何穆而不降兮,微禹吾其怎能?”《哀郢》中“国既莫吾知兮,又莫我知之,桑土既积兮,久雨若此。

楚辞文体的名词解释

楚辞文体的名词解释

楚辞文体的名词解释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瑰宝,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楚辞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抒情风格,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艺术享受。

然而,对于楚辞文体的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楚辞文体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楚辞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楚辞的概念。

楚辞是指出现在楚国地区的一种古代文学体裁,流传下来的作品有二百余篇。

楚辞最早的形成和创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而其鼎盛时期则是在楚国被秦国灭亡后的汉朝时期。

楚辞的内容广泛,既有民间歌谣,又有文人诗歌,更包括了宴会、祭祀、离情别绪等一系列主题。

这种多样性注定了楚辞文体的丰富性和多变性。

其次,我们要了解楚辞文体的特色之一,即楚辞与风花雪月的关系。

风花雪月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主题,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热爱和哀思。

而楚辞作为一种流露感情的文学形式,与风花雪月的关系密切。

楚辞中经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自然的表象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比如,在《离骚》一文中,屈原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使读者不禁沉浸在其中。

此外,楚辞文体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琅琅上口的韵律。

楚辞以其独特的韵律美感而广受赞誉。

楚辞诗歌的韵律节奏明快,字句优美,使人们在朗诵和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悦耳的韵律感。

这种韵律感是通过平仄相间的音节组合和押韵的手法来实现的。

比如,在《楚辞·东篱》中的“采若蒙茸,自昆夸之宫中。

”这句诗中,每个字都清晰地把握住了音节,使整个诗句具有一种流畅的律动感。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楚辞文体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楚辞文体善于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深刻的意蕴。

比如,在《离骚》一文中,屈原通过对于巫山的描写,隐喻自己面临的困境和痛苦。

他以巫山险峻的地理位置来比喻自己的命运坎坷,进而表达了自己的失意和愤懑之情。

综上所述,楚辞文体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格。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唐宋时期的《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和接受

象中的人物直观化形象化,帮助人们去理解《楚辞》,传承其美学 渡》,《发明琴谱》收《屈原问渡》。这些作品据考证,曲辞和制谱人
思想。《九歌图》也因此成为今存最早的关于楚辞图谱学的著作。 出自宋代初期,从而奠定了它们在楚辞音乐学的地位。以绘画和
《楚辞·离骚》中的“香草美人”寄寓,对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起到 音乐为媒介对传播《楚辞》既扩大了《楚辞》及其美学思想的传播
小学和个别韵书都是唐代书坊刻印的主要类型,这几类印刷品在 极重儒学思想的时代,不乏忠君爱国,文死谏,武死战的仁人志
市场上受到欢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这使书坊生意兴隆,资金 士,但是两宋的最高统治者大多非明君圣主。特别是南宋,国受金
增加,刺激了雕版印刷技术的不断提高,推动了的唐代书坊的发 侵,人民失所,统治者拒不北征,保土安帮。一味地忍辱偷生,偏安
继《诗经》之后,《楚辞》的出现使我国文学史的发展又进入了 对花鸟的细致雕摩刻画,寄托作者精神和情感类型的作品。而后
一个新的阶段。《楚辞》所表现的是屈原对光明的向往,对黑暗社 者对《楚辞》的影响极为突出。苏轼在题画诗《春兰》中: “春兰如美
会的尖锐抨击,誓死捍卫真理的献身精神,忠贞的爱国精神和高 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
展,在这种条件下,《楚辞》借助唐代雕版印刷术和书坊这一媒介, 一隅,结果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烈,主战派被压制。于是,屈原及
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在当时,能以雕版印刷术和书坊作为媒介 其《楚辞》美学精神在南宋主和派之外悲愤地广为传播。《楚辞》不
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花鸟画,就是备受影响的画作形式之 对象,同时也丰富了《楚辞》以及美学思想的传播形式,为跨学科
一。从花鸟画作品的视角来看,其发展形式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 类,一类是以写实为主的作品形式,例如五代时,皇族富贵的绘画 作品,宋徽宗赵佶非常重视写实花鸟画,他是典型的代表人物之

从文本形态看《楚辞》的早期传播

从文本形态看《楚辞》的早期传播

从文本形态看《楚辞》的早期传播熊良智【摘要】《楚辞》的早期传本有大量异文,并带有口耳相传的特点,加之单篇流传过程中篇目和篇次的不稳定,致使《楚辞》的成书和篇目带了文本形成过程的印记.留存的文本传播信息,可以使我们对《楚辞》文本的形成增加一些新的认识.【期刊名称】《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40)001【总页数】7页(P115-121)【关键词】《楚辞》;文本形态;异文;口传;单篇流传【作者】熊良智【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61006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楚辞》的流传,如果我们不仅仅限于“楚辞”专书的传播,则传世文献留存的异文,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信息,拓宽我们的视野。

《楚辞》的异文现象,从《楚辞》的早期流传就已经存在,并且为学者所关注。

如《山鬼》“操吴戈兮被犀甲”,王逸《楚辞章句》注云“或曰操吾科”,《惜诵》“又众兆之所咍”,王逸注云“或曰众兆之所异”,《招魂》“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王逸注云“或曰荡春心”。

但我们今天看到的有些异文时代还更早。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的《怀沙》、《渔父》的文字,就和传世的《楚辞章句》有很多不同。

不过人们对于异文的关注,多在于文献的考察、同异的比较、求证文本的面貌。

宋代洪兴祖《楚辞考异》可谓最早研究的专著。

后来刘师培、闻一多多有补充,发明推进。

现代学者黄灵庚先生更有一部洋洋百余万字《楚辞异文辩证》,征引浩繁。

本文则是选择从文本形态观察《楚辞》早期传本的传播方式,窥探其传播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一异文与《楚辞》传本《楚辞》的早期传本,今天可以见到的最早文本,应该是1977年在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发掘出土的《楚辞》汉简[1]。

早自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前,可惜只有两片残简,一为《离骚》残句,仅有四字,一为《涉江》残句,仅有五字,文献材料有限,不足以作全面的异文考察;又见于前人引述《楚辞》文字的《荀子》,刘向《新序》也仅有数句,并非完整记载。

楚辞作品的早期传本

楚辞作品的早期传本

楚辞作品的早期传本
熊良智
【期刊名称】《中华文化论坛》
【年(卷),期】2011(0)6
【摘要】宋玉《九辩》以及汉初拟骚作品提供的屈原、楚辞作品的信息,可以弥补先秦文献记载的缺失。

印证《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可以认识楚辞在战国、文、景、武帝不同时代的流传的篇目,结合《淮南子》书中有关楚辞诗句的化用和刘安作《离骚传》,招致宾客著书的学术文化背景,可以推论楚辞由单篇流传形式,发展到刘安辑集《楚辞》成为第一个传本的基本面貌。

【总页数】8页(P57-64)
【关键词】楚辞;早期传本;刘安《淮南子》;《汉书·地理志》
【作者】熊良智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22.3
【相关文献】
1.《黄帝内经》早期传本略述 [J], 张琳叶;林明和
2.上博简(八)楚辞类作品与楚辞学的新认识——兼论出土文献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关系 [J], 陈民镇
3.论朱熹王夫之等删增《楚辞》之——《楚辞》中的汉人作品之价值研究之一 [J],
陈锦剑
4.上博简(八)楚辞类作品对楚辞文体研究的意义探究 [J], 刘波;刘萌
5.《茶经》早期传本考 [J], 宋一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达 4 O多 处 :
云“ 或 日众 兆 之所异 ” , 《 招魂 》 “ 目极千里 兮 伤春 心” , 王逸 注 云“ 或 日荡 春心 ” 。但 我们 今天 看到 的有些 异
编 号 1
《 史记》 陶 陶 孟 夏
《 楚辞 章句 》 滔 滔 孟 夏
文时 代 还 更 早 。《 史 记 ・屈 原 贾 生 列 传 》 中的《 怀 沙》 、 《 渔父 》 的文字 , 就 和 传世 的《 楚辞章句》 有 很 多
第4 O 卷第 1 期
2 0 1 3年 1月
四川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S i c h u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d i t i o n )
“ 滔 滔” 、 “ 雉” 和“ 鹜” 、 “ 违” 和“ 连” 都 不 同 。第 二 种 是
1 6
鸡 雉 翔舞
鸡鹜 翔 舞
文字 多寡 不 同。 比如《 史记 》 “ 噱谓之不 章” , 《 楚 辞章 句》 “ 嚎” 下 多一 “ 瞍” 字; 《 史记》 “ 穷不得 余所示 ” , 《 楚 辞章 句 》 “ 得” 作“ 知” , 又无 “ 余” 字; 《 史记》 “ 夫 党 人之
内厚 质 正 兮 巧 任 不 斯 兮
多 有补 充 , 发 明推进 。现 代 学者 黄 灵 庚 先 生更 有 一 部 洋洋 百余 万字 《 楚辞异文辩证》 , 征 引 浩繁 。本 文 则 是选择 从 文本形 态 观察《 楚辞 》 早期 传本 的传 播 方
式, 窥探 其传 播信 息给 我们 带来 的启发 。
基金项 目: 本 文 系 国 家社 课 基 金项 目“ 楚 辞 的传 播 与 形 成 与 作 家 文学 的诞 生 ” ( 编号 : O 8 B Z wO 2 7 ) 中期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 熊 良智 ( 1 9 5 3 一) , 男, 四川 金 堂 人 , 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 文 学院博导。

异 文与 《 楚辞 》 传本
《 楚辞》 的早期 传本 , 今 天可 以见 到 的最早文 本 , 应该 是 1 9 7 7年在 安徽 阜 阳双 古 堆 一 号 汉墓 发 掘 出 土 的《 楚辞 》 汉简L 1 ] 。早 自汉 文 帝 十 五 年 ( — 2 O
从《 楚辞 》 的早 期 流传 就 已经 存 在 , 并 且 为学 者 所 关 注 。如《 山鬼 》 “ 操 吴 戈兮 被 犀 甲” , 王逸 《 楚 辞 章句 》
注 云“ 或 曰操 吾科 ” , 《 惜诵》 “ 又众 兆之所 哈 ” , 王 逸 注
不足 以作 全面 的异 文 考 察 ; 又 见 于前 人 引 述《 楚辞 》 文字 的《 苟子》 , 刘 向《 新序》 也仅 有数 句 , 并非 完整 记 载 。能有完 整 篇章 的 , 以《 史记 》 为最 早 , 因 而与传 世 的《 楚 辞章 句 》 可资 比较 。其 中仅《 怀沙 》 一篇 , 异 文

5 6 7 8 9
1 O 1 1
冤 结纡 轸兮
离 愍 之 长 鞠 侥 诎 以 自抑 易 初 本 由兮 章 画 职 墨 兮 前 度 未 改
内直 质 重兮 巧 匠 不 断 兮
郁 结纡 轸兮
离 憨 之 长 鞠 冤 屈 而 自抑 易初 本 迪 兮 章 画 志 黑 兮 前 图 未 改
ll5
四川 师 范 大学 学 报 ( 社会科学版)
1 ^ 2 1 3 l 4
1 5
孰 察 其 揆 兮 玄 文 幽处 兮 噱 谓 之 不 章
变 白而 为 黑 兮
孰 察 其 拨 正 玄 文 处 幽 兮 喙 瞍 谓 之 不 章
变 白以 为 黑 兮
“ 陶陶孟夏 ” , 《 楚辞章句》 作“ 滔 滔孟 夏 ” ; 《 史记 》 “ 鸡 雉翔 舞” , 《 楚辞 章句 》 作“ 鸡 鹜翔 舞” ; 《 史记 》 “ 惩 违改 忿” , 《 楚辞 章 句 》 作“ 惩 连改忿” 。这 里 的 “ 陶 陶” 与
不 同 。不过 人们 对 于 异 文 的关 注 , 多在 于文 献 的 考
察、 同 异 的 比较 、 求 证 文 本 的 面貌 。宋 代洪 兴 祖 《 楚


朐兮 窈 窈
孔 静 幽 墨
啕兮 杳杳
孔 静 幽 默
辞 考异 》 可谓 最早 研究 的专 著 。后来 刘师 培 、 闻一 多
1 6 5年 ) 前, 可惜 只有 两片 残 简 , 一 为《 离骚》 残句, 仅
有 四字 , 一为《 涉江 》 残旬, 仅有 五 字 , 文献 材 料有 限 ,
书的传播 , 则 传世 文献 留存 的异 文 , 也 可 以为我 们提 供一 些信 息 , 拓宽 我们 的视 野 。《 楚辞 》 的异文 现象 ,
些 新 的认 识 。
关键词 : 《 楚辞》 ; 文本形态 ; 异文; 口传 ; 单篇 流 传 中图分类号 : 1 2 0 6 .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0 — 5 3 1 5 ( 2 0 1 3 ) 0 1 — 0 1 1 5 — 0 7
《 楚辞》 的流 传 , 如果 我 们 不 仅 仅 限 于“ 楚辞” 专
Vo 1 . 4 O, No . 1 J a n u a r y, 2 o 1 3
从 文本 形 态 看 楚 辞 的 早 期 传 播
熊 良 智
( 四川 师 范大 学 文学 院 , 成都 6 1 0 0 6 6 )
摘要 : 《 楚辞》 的早期传本有大量异文 , 并 带有 口耳 相传 的特 点 , 加 之 单 篇 流 传 过 程 中篇 目和 篇 次 的不 稳 定 , 致 使《 楚 辞》 的 成 书 和 篇 目带 了文 本 形 成 过 程 的 印记 。 留存 的 文本 传 播 信 息 , 可 以使 我们 对 《 楚辞 》 文本 的形成增加 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