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一节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1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6章 第一节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1 (新版)北师大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大致了解微观粒子的大小与结构。
3、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4、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光年.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式模型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光年。
教学难点:光年是长度单位,认识宇宙的膨胀。
教学过程:通过摩擦起电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呢?活动一: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196页内容,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组内交流: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
活动二:了解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页的内容。
2、组内交流: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2010年10月1日傍晚,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
7.1 《力》【教材分析】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
学好力的概念是今后学习力学知识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力已有许多感性认识,如何将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知识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先让学生列举一些有关力的实例,然后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通过实验现象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最后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教学设计的思路是“实例(实验)——分析——概括”。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课设计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 )知识目标1宇宙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构成特色。
3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
4大概认识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资料的应用和发展远景。
(二 )能力目标经过实验研究、沟通议论,培育学生的着手能力和研究真谛的科学态度、方法。
(三 )感情体验目标经过认识人类研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研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研究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认识、感觉科学发展过程中储藏着浓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成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二、教课假想1要点、难点、疑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是要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看法的成立和研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2课型及基本教课思路本节课内容为新讲课。
教课中倡导经过图片展现各样分子、原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微观构造和物质微观构造的研究历程,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中可演示一些现象来说明不一样的物质拥有不一样的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关于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的介绍,应经过各样教课媒体来体现,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构造及其研究历程。
教课中可让学生提出各样自己的猜想和假定,经过沟通、议论,调换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倡导在教课过程中能够将物理学发展中,对某一问题不一样见解的争辩过程展现给学生,说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形成了今日人们形成共鸣的理论和看法,不倡导只将今日以为正确的看法直接教给学生。
倡导教课过程中应当将今日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有疑问的问题告诉学生,呼吁学生持续研究,不倡导给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十全十美、已经到头的感觉。
三、教具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现各样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四、教课步骤(一 )教课流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察看教科书的插图,启迪学生:我们人类观察到宇宙中隐蔽着无量的神秘。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同步教案:第16章 粒子和宇宙 第1节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为初中物理教材最后一章的第一节。
本节课将从微观角度认识世界。
对这部分的知识内容,学生通过化学课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
本节的重点应是通过对史实的了解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因此可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引导,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收集资料,寻找答案,进行讨论交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历程,包括电子的发现,原子核式结构的提出,质子、中子、夸克的发现,粒子家族的组成。
通过学生阅读、教师指导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和认识这个丰富多彩的微观世界,使他们感受探索的乐趣。
学生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对纳米这个长度单位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让学生通过阅读的方式并结合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提供了观察原子的“纳米眼”和操纵原子的“纳米手”,通过精确的控制原子或者分子,纳米技术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及讨论的方式了解人类对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到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3.通过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和人类的认知过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夸克模型。
以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和人类的认知过程为载体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总结能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本节课可采取学生自主阅读、教师辅助指导,以及学生合作交流的方式,将物质的微观世界及人类如何认识微观世界的方式和方法的知识内化。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讲解并结合图像的方式,突破理解夸克模型这个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1.教学引入情境1:学生活动请每位同学取一张纸,然后将其撕成一半,然后再一分为二撕成四部分,再按上述方法撕成八部分。
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16章粒子和宇宙 教案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公开课教学设计【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6.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7.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互动互动1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般以固态、液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在这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一样吗?明确教师可通过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三种状态中分子的排列规律。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上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公开课精品教案教学设计.doc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材分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课件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一一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互动互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师大九年级物理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探索微观世界》科普书籍,进一步了解微观世界的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笔记和分享阅读心得。
-推荐学生观看《微观世界》纪录片,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加深对微观世界的理解和认识,并鼓励学生进行观后感的撰写和交流。
2.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微观世界的历程,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科学概念和原理,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科学交流与合作能力:在小组讨论和实验中,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分享观点和经验,培养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微观世界的科学知识,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对科学探索的责任感和伦理意识。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探索微观世界历程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探索微观世界历程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探索微观世界历程学习状态。
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2019年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16.1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类对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认识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2.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了解夸克模型.4.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重点难点】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难点: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新课导入】导入1:问题引入通过摩擦起电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呢?导入2:故事导入詹·乔埃斯的《芬尼根的彻夜祭》中有一句“向麦克老人三呼夸克”,这里“夸克”是一种海鸟的叫声.美国物理学家盖尔曼用鸟的叫声“夸克”命名了一种物理上的科学名词,在科学史上也可以算作一件趣事.那么夸克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导入3:情景导入(1)多媒体展示:中国科学院技术人员利用纳米技术,在石墨表面绘制出的世界上最小的中国地图.(2)提问: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有什么先进之处?下面学习第一节.【课堂探究】一、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看课本“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回答下列问题: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科学家和研究了大量物质的化学反应,使原子论从模糊不清的思辨性见解走向了植根于的自然科学轨道.实验证明,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二、揭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穷期看课本中的“揭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穷期”,自学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的核式结构、夸克模型,找出下列问题: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人们称为. 的发现揭开了原子世界神秘面纱的一角.2.英国科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在原子的中心存在.原子核带电,体积,质量.3.后来,卢瑟福又发现了,他的学生又发现了,确定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当时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认为不可再分.但是人们又陆续从实验中发现了更多的微观粒子,如、,这说明基本粒子内部仍然有.4.1964年,盖尔曼继承了费米等人的长处,提出质子、中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即、和,科学界将这一模型称为模型.5.至今我们已经知道了六种夸克,分别为.三、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自学纳米科技材料的应用并找出下列问题:1.微观粒子,简称.它们的尺度都小于.2.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指m.3.纳米科技是指,纳米科技的思想来自于物理学家.1986年发明的,提供了观察原子的和操纵原子的,使费恩曼的幻想成为现实.4.列举纳米材料的应用: .物质→分子→原子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 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带正电.2.关于一些微观粒子的发现或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汤姆孙发现了电子B.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C.查德威克提出夸克的设想D.盖尔曼发现了中子3.下列实例中,利用纳米材料特殊作用的是( C )A.为了装饰,在墙壁上涂刷了“立邦”漆,漆能吸附在墙上B.用胶水可以把两张纸粘在一起C.用纳米陶瓷粉制成的陶瓷不易撞碎,具有一定的塑性D.小雨天气,羽绒服装不易被雨水淋湿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雾霾是由固体分子不同运动造成的B.质子和中子不可以再分C.在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D.在探索比原子更小的微观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
安龙县X中学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微观世界的历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课件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互动互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 16.1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案
16.1 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 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 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 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二、教学设想1 重点、难点、疑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2 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教学中提倡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分子、原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微观结构和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可演示一些现象来说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对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介绍,应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来呈现,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探究历程。
教学中可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通过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物理学发展中,对某一问题不同看法的争论过程展示给学生,说明经过一段时间后,才形成了今天人们形成共识的理论和观点,不提倡只将今天认为正确的观点直接教给学生。
提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今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有疑问的问题告诉学生,号召学生继续探索,不提倡给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完美无缺、已经到头的感觉。
三、教具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四、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的插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2019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学案(无答案)精品教育.doc
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的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2.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难点:夸克模型【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看课本“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回答下列问题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近代原子学说是有英国科学家与19世纪提出的。
人们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说称为任务(二)“看课本中的解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期”自学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的核式结构、夸克模型,找出下列问题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原来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把这种粒子称为2、实验表明在原子的中心存在原子核3、原子核是由、组成。
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4、1964年,盖尔曼继承了费米等人的长处,提出原子、种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即、和,科学界将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5、至今我们一直六种夸克为任务(三)看课本“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自学纳米科技材料的应用并找下列问题1、纳米的定义2、纳米科技的定义3、纳米材料有哪些应用二、自我检测1、下列事实中不是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内容的是()A、多数物质可有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化合物B、一些物质不能有其他物流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称为元素C、原子是元素不可再分的单元,每种元素的原子相同D、以上都不是2、下面哪一个实验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A、奥斯特实验B、电磁感应实验C、散射实验D、托里拆利实验3、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夸克共有几种()A、4种B、3种C、6种D、5种3、你认为不能用纳米科技来完成的是()A、将一个个原子排列起来B、将原子核拆开,组成新核C、将炸药颗粒做得更小D、做成分子开关答案:1、D A2、 C 3、C 4、B三、系统总结总结本届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研究方法四、课后反思反思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对你有什么影响?。
物理北师大版九年级全册第16章粒子和宇宙 教案
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知识与技能】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 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课件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深入的。
人类对纳米科学技术和纳米材料的研究,说明了微观物质世界又影响了宏观物质世界的研究和开展。
(2)互动互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明确:教师可继续举分割糖的例子,从而引出原子的概念。
将糖连续分割下去,当把糖粒分割到能保持有甜味的最小微粒叫糖分子,如果再继续分割下去,就没有甜味了,这时得到的就是糖原子了。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全套教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夸克模型PPT 课件◆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92页-197页内容,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微观世界。
2、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研究发现,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北师大物理九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word案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对探索物质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2、了解电子的发现过程和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了解夸克模型4、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难点:夸克模型【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看课本“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回答下列问题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近代原子学说是有英国科学家与19世纪提出的。
人们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说称为任务(二)“看课本中的解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期”自学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的核式结构、夸克模型,找出下列问题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原来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把这种粒子称为2、实验表明在原子的中心存在原子核3、原子核是由、组成。
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4、1964年,盖尔曼继承了费米等人的长处,提出原子、种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即、和,科学界将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5、至今我们一直六种夸克为任务(三)看课本“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自学纳米科技材料的应用并找下列问题1、纳米的定义2、纳米科技的定义3、纳米材料有哪些应用二、自我检测1、下列事实中不是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内容的是()A、多数物质可有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化合物B、一些物质不能有其他物流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称为元素C、原子是元素不可再分的单元,每种元素的原子相同D、以上都不是2、下面哪一个实验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A、奥斯特实验B、电磁感应实验C、散射实验D、托里拆利实验3、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夸克共有几种()A、4种B、3种C、6种D、5种3、你认为不能用纳米科技来完成的是()A、将一个个原子排列起来B、将原子核拆开,组成新核C、将炸药颗粒做得更小D、做成分子开关三、系统总结总结本届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研究方法四、课后反思反思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对你有什么影响。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一)
物理初三北师大版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设计(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目标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进展前景。
(二)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三)情感体验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探究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究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进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关心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究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2课型及差不多教学思路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
教学中提倡通过图片展示各种分子、原子,利用多媒体手段关心学生认识微观结构和物质微观结构的探究历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可演示一些现象来说明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关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介绍,应通过各种教学媒体来呈现,关心学生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探究历程。
教学中可让学生提出各种自己的猜想和假设,通过交流、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倡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物理学进展中,对某一问题不同看法的争论过程展示给学生,说明通过一段时间后,才形成了今天人们形成共识的理论和观点,不提倡只将今天认为正确的观点直截了当教给学生。
提倡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今天还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有疑问的问题告诉学生,号召学生接着探究,不提倡给学生所学的知识基本上完美无缺、差不多到头的感受。
【三】教具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四】教学步骤(一)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看教科书第4页图10-1-1和图10-1-2的挂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6.1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学案(无答案)
第一节: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的结构.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4.初步了解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质从宇宙到微观世界的研究的介绍,发现并说明物质是可以分割的。
2.通过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类比,建立微观世界的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
2.在探索物质世界的过程中,体会物质世界的奇妙。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电子的发现及原子的核式结构难点:夸克模型【学习过程】一、探究新知任务(一)看课本“思维的火花”“走向科学”,回答下列问题最早提出“原子”一词的是,近代原子学说是有英国科学家与19世纪提出的。
人们把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学说称为任务(二)“看课本中的解开原子的面纱”“探索未有期”自学电子的发现过程、原子的核式结构、夸克模型,找出下列问题1、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发现原来阴极射线是一种带负电的粒子流,并把这种粒子称为2、实验表明在原子的中心存在原子核3、原子核是由、组成。
人们把、和称为基本粒子4、1964年,盖尔曼继承了费米等人的长处,提出原子、种子、介子、超子等都是由三种基础粒子组成即、和,科学界将这一模型称为夸克模型。
5、至今我们一直六种夸克为任务(三)看课本“纳米科技:从幻想到现实”自学纳米科技材料的应用并找下列问题1、纳米的定义2、纳米科技的定义3、纳米材料有哪些应用二、自我检测1、下列事实中不是近代原子分子论的内容的是()A、多数物质可有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称为化合物B、一些物质不能有其他物流通过化学反应合成称为元素C、原子是元素不可再分的单元,每种元素的原子相同D、以上都不是2、下面哪一个实验揭示了原子核的存在()A、奥斯特实验B、电磁感应实验C、散射实验D、托里拆利实验3、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夸克共有几种()A、4种B、3种C、6种D、5种3、你认为不能用纳米科技来完成的是()A、将一个个原子排列起来B、将原子核拆开,组成新核C、将炸药颗粒做得更小D、做成分子开关答案:1、D A2、 C 3、C 4、B三、系统总结总结本届科所学到的知识及研究方法四、课后反思反思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对你有什么影响?。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
16.1探究微观世界的历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固态、液态、气态的分子组成特点。
(3)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4)大致了解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
(5)纳米科学技术及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索、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感受科学发展过程中蕴藏着浓郁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操,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以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生活空间、生存环境。
教学重难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及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重点。
学生对微观世界“小”的概念的建立和探索微观世界的科学方法的形成过程是难点和疑点。
课前准备挂图、有条件的可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展示各种原子、分子和原子核的模型。
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让学生观察教科书的插图,启发学生:我们人类观测到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奥秘。
人类对太空宇宙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影响。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共同讨论学习宇宙和微观世界。
2.课前热身让学生说一说宇宙是如何构成的,如何探索广袤的宇宙。
3.解读探究(1)整体感知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中。
经科学研究发现,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分子组成的。
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的作用力比固体的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粒子间的作用力极小,容易被压缩,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科学家发现,原子的结构与太阳系十分相似,它的中心是原子核,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核高速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知道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大致了解微观粒子的大小与结构。
3、了解宇宙起源理论:地心说、日心说和大爆炸理论。
4、初步了解物质世界主要物体的大致尺度,知道常用的天文单位——光年.常识性了解宇宙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未来。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式模型和宇宙大爆炸理论,以及光年。
教学难点:
光年是长度单位,认识宇宙的膨胀。
教学过程:
通过摩擦起电我们知道原子是可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的原子核。
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分呢?
活动一:认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196页内容,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2、组内交流: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的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和构成的,原子核位于原子的,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吸引,绕核。
活动二:了解科学家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自主阅读:阅读教材195页的内容。
2、组内交流: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又是由被称为的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2010年10月1日傍晚,中国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嫦娥二号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嫦娥三号任务的部分关键技术,为后续的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成功落月积累经验,进一步深化嫦娥一号月球科学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