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合集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哪位历史人物?A. 秦昭王B. 赵括C. 孙武D. 烛之武2.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A. 春秋时期B. 战国时期C. 秦朝D. 汉朝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使用的策略是什么?A. 武力对抗B. 外交谈判C. 心理战术D. 经济制裁4. 根据故事,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是什么?A. 秦军被彻底击败B. 秦军撤退C. 双方达成和平协议D. 秦军继续进攻5.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的身份是:A. 普通士兵B. 军事将领C. 外交使节D. 谋士二、填空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通过_________的方式,成功说服了秦军撤退。

2. 在这个故事中,烛之武展现了他的智慧和_________,使得秦军不敢轻易进攻。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_________比武力更为有效。

4. 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_________,当时的国家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5.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古代中国_________的外交智慧。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内容。

2. 烛之武在故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来达到目的?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有哪些启示?四、论述题1. 论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意义。

2.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外交策略的启示。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是什么?五、案例分析题1.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的进攻,你将如何制定策略?2. 请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于现代领导者在处理国际关系时的启示。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的个人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哪些作用?请结合现代管理学理论进行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一、选择题A. 烛之武深夜出使B. 晋文公围郑C. 郑伯肉袒牵羊D. 秦穆公撤兵2.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哪个国家的人?A. 齐国B. 晋国C. 郑国D. 秦国A. 郑国地理位置重要B. 郑国曾对秦国有所帮助C. 郑国实力强大D. 秦晋两国关系不和二、填空题1.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作者是______。

2. 烛之武在______(地点)成功说服了秦穆公,使其撤兵。

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他的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品质。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情节。

2. 请分析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穆公退兵的。

3. 请谈谈你对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四、翻译题“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五、阅读理解题1. 烛之武为什么要深夜出使秦国?2. 秦穆公在烛之武的说辞中,看到了哪些利益?3.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六、作文题请以《烛之武退秦师》为题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

七、判断题1.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一开始就愿意出使秦国。

()2. 烛之武在说服秦穆公时,主要从秦国的利益出发,没有提及郑国的好处。

()3. 烛之武退秦师后,晋国和郑国立即签订了和平协议。

()八、连线题1. 烛之武 ________ 使秦穆公退兵2. 郑伯 ________ 围郑3. 晋文公 ________ 拜烛之武为师4. 秦穆公 ________ 接受烛之武的建议九、成语解释题1. 请解释成语“退避三舍”在文中的含义。

2. 请解释成语“因人之力而敝之”在文中的含义。

十、文学常识题1. 《烛之武退秦师》所在的《左传》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2. 《左传》的作者左丘明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十一、文本分析题1. 请分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完整word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文学常识《左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名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相传为春秋末年__国史官________所著。

记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篇优秀的______.字音1.秦军氾南:氾2.佚之狐:佚3.夜缒而出:缒4.君之薄也:薄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6.共其乏困:共7.且君尝为晋君赐矣:为8.夫晋:夫9. 阙秦:阙10.秦伯说:‘说11.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杞逢1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13.失其所与,不知:知重要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⑥以乱易整⑦阙秦以利晋2、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因人之力而敝之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朝济而夕设版焉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③失其所与,不知④吾其还也5、之①公从之②是寡人之过也③行李之往来④何厌之有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因人之力而敝之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邻之厚,君之薄也5越国以鄙远6朝济而夕设版焉7与郑人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9共其乏困10阙秦以利晋11且贰于楚也12夜缒而出1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14君亦无所害1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6若不阙秦)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5.夫晋,何厌之有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古义今义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④亦去之古义今义⑤敢以烦执事古义今义⑥共其乏困古义今义省略句1.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句2.(烛之武)辞曰省略句3.(烛之武)许之省略句4.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6.(晋)许君焦、瑕省略句7.阙秦以利(于)晋省略句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2.邻之厚,君之薄也判断句3.以乱易整,不武判断句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判断句5失之所与,不知判断句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C A项,“知”通“智”;B项,“说”通“悦”;D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C 易:替代。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D A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B B项,古今同义,不好。

A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C A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D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是寡人之过也”中,“寡人”是诸侯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战国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必修1高一语文上册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秦伯说,与郑人盟B .失其所与,不知C .朝济而夕设版焉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解析:A 项“说”通“悦”;B 项“知”通“智”;D 项“共”通“供”。

答案:C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郑人盟.盟:结盟 B .既东封.郑封:封地 C .是寡人之过.也过:过错 D .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解析:B 项“封”,把……当成边地。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A .夜.缒而出,见秦伯 B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C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解析:C 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语都是意动用法。

A 项,夜,名词作状语;B 项,军,名词用作动词;D 项,亡,使动用法。

答案:C4.下列各项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敢以.烦执事 C.⎩⎪⎨⎪⎧以其.无礼于晋吾其.还也 D.⎩⎪⎨⎪⎧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A 项,之: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 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拿。

C 项,其:代词,代指郑国/语气词,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可译为“还是”。

答案:D5.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解析:A 项,“不能”的古今意思均指不能够。

B 项,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含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专练1.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B.秦伯说,与郑人盟C.焉用亡郑以陪邻D.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解析:选 C A 项,“知”通“智”; B 项,“说”通“悦”; D 项,“已”通“矣”。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军:驻军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以乱易.整易:交换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解析:选 C 易:替代。

3.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朝济而夕设版焉.B.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庞然.大物C.且.贰于楚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D.以其无礼于.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解析:选 D A 项,焉:①疑问副词,何;②兼词,在那里。

B 项,然:①转折连词,可是;②词尾,⋯⋯的样子。

C 项,且:①连词,并且;②连词,况且。

D 项,于:都是介词,当“对”讲。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子亦有不.利.焉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解析:选 B B 项,古今同义,不好。

A 项,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物品。

C 项,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D 项,古义,在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5.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A.且贰.于楚也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C.朝济而夕.设版焉D.越国以鄙远.解析:选 C A 项,数词活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B 项,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名词作状语; D 项,形容词用作名词。

6. 对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侯、伯是其中爵位。

B.“吾不能早用子”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及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

基础练习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B. 夜.缒而出(在夜里)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二。

课内练习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9.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A. ①③B. ②③C. ②④D. ③⑤10.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是何人?A. 一位古代书法家B. 一位古代军事家C. 一位古代政治家D. 一位古代外交家2. 在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成功退秦师的?A. 通过武力B. 通过外交手段C. 通过贿赂D. 通过暗杀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4. 以下哪个成语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有关?A. 画龙点睛B. 以柔克刚C. 望梅止渴D. 破釜沉舟5. 烛之武在故事中使用了哪些策略?A. 军事策略B. 心理战术C. 经济制裁D. 政治联姻二、填空题6.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利用了________的智慧,最终使秦军撤退。

7. 故事中,秦军原本计划攻打的是________国。

8. 烛之武通过________的方式,说服了秦军,避免了战争的发生。

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________的重要性。

10. 在故事中,烛之武的行动展示了________的外交策略。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背景。

12. 烛之武在故事中展现了哪些个人品质?1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现代外交有何启示?14. 烛之武是如何利用智慧和策略,避免了一场可能的战争?15.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哪些处理冲突和矛盾的方法?四、论述题16. 论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对古代外交策略的影响。

17. 分析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智慧与勇气的关系。

18.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在今天是否仍有现实意义?请结合现代国际关系进行论述。

1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哪些领导力的要素?20. 从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如何理解“以和为贵”的外交理念?五、案例分析题21.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的威胁,你将如何制定策略以保护你的国家?22. 如果烛之武没有成功退秦师,你认为可能会发生哪些后果?请结合当时的政治局势进行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其”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君知其难也 B.共其乏困 C.又欲肆其西封 D.吾其还也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夜缒而出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范增数目项王3.下列加点词语没有活用的一项()A.郑既知亡矣 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 D.晋军函陵,秦军汜南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吾不能早用子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如果以乱易整,不武易: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C.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6.下列语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A.是寡人之过也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佚之狐言于郑伯D.晋军函陵7.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

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D.秦伯说,与郑人盟。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A.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B.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D.敢以烦执事9.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A.夜缒而出,(佚之狐)见秦伯 B.(郑伯)许君焦、瑕C.(晋)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D.(晋君)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越国以鄙远:偏远B.晋军函陵:军队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C.何厌之有:厌恶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D.与郑人盟:结盟又欲肆其西封:延伸、扩张二、名篇名句默写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解析版)

《烛之武退秦师》同步练习(解析版)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夯实基础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佚.()之狐秦军汜.()南夜缒.()而出②共.()其乏困阙.()秦许君焦、瑕.()【答案】①yìfán zhuì②gōng quēxiá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队)是寡人之过.也(过错)B.若不阙.秦(侵损、削减)郑既.知亡矣(既然)C.邻之厚.(增益)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邑)D.何厌.之有(厌烦)失其所与.(结交、结盟)【答案】C【解析】A 项“军”指驻军。

B 项“既”指已经。

D 项“厌”指满足。

3.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普军函陵 B.越国以鄙远C.共其乏困 D.既东封郑【答案】C【解析】A 项“军”是名词作动词,指驻军。

B 项“鄙”是名词作动词,指把……当作边邑。

D 项“封”是名词作动词,指以……为疆界。

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舍郑以为东道主C.行李..于晋..之往来 D.以其无礼【答案】D【解析】A 项“夫人”的古义为“那个人”,即秦穆公,今义为“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B 项“东道主”的古义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为“请客的主人”。

C 项“行李”的古义为“外交使者”,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D 项“无礼”的古义和今义均为“没有礼貌”。

5.下列文学常识中,错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C.“寡人”是古代君主的自我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D.“吾不能早用子”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答案】A【解析】《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二、阅读提高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译文: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译文: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含解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通假字①无能为也已(“ ”,同“矣”,句末语气词,了)①共其乏困(“共”,同“ ”,供给)2.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漫兴九首(一)①杜甫隔户②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谓谁朝来不作意③,狂风挽断最长条。

【注】①公元757年,杜甫45岁,正值年富力强,在京城长安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759年夏,杜甫来到成都,定居草堂。

本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所写。

①户:门。

①作意:如意。

3.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恰似十五女儿腰”用杨柳描写十五岁少女的纤柔细腰,意在表现少女的妩媚动人。

C.“谓谁朝来不作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于摧残杨柳的人给予了无情的嘲讽。

D.“狂风挽断最长条”的意思是忽然一阵狂风吹来,把杨柳那根最长的枝条给折断了。

E.本诗前两句描写杨柳之美,后两句借杨柳为何不展身姿之问,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烛之武退秦师的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的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商朝C. 春秋时期D. 汉朝2. 烛之武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使者?A. 秦国B. 齐国C. 楚国D. 晋国3.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军撤退的?A. 通过武力B. 通过贿赂C. 通过智慧和言辞D. 通过求情4.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秦军撤退后,晋国的军队采取了什么行动?A. 追击秦军B. 继续进攻C. 撤退D. 保持原地不动5. 以下哪项不是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A. 烛之武B. 晋文公C. 秦穆公D. 孔子二、填空题6.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发生在______年,当时晋国与秦国发生了冲突。

7. 烛之武是晋国的使者,他通过______的方式,成功说服秦军撤退。

8. 秦军撤退后,晋国的军队选择了______,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

9.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体现了______的重要性,即通过智慧和言辞解决问题。

三、简答题10. 请简述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中,烛之武是如何通过智慧和言辞说服秦军撤退的。

四、论述题11. 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故事内容进行分析。

五、阅读理解阅读以下段落,回答问题。

烛之武,晋国之使者也。

晋国与秦国交战,晋国处于劣势。

烛之武奉命前往秦营,以言辞说服秦军撤退。

烛之武对秦军将领说:“晋国与秦国,本是兄弟之邦,今因误会而交战,实为不智。

若秦军撤退,晋国愿与秦国重修旧好。

”秦军将领听后,觉得烛之武之言有理,遂下令撤军。

12. 根据段落内容,烛之武是如何说服秦军将领的?13. 烛之武提到了“兄弟之邦”,这在文中有何含义?14. 秦军将领为何会接受烛之武的建议?六、案例分析题15. 假设你是烛之武,面对秦军将领,你将如何运用智慧和言辞来达成和平的目的?请结合烛之武退秦师的故事,给出你的策略。

七、写作题16. 以“智慧与和平”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阐述烛之武退秦师故事中的智慧如何促进了和平的实现。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完整版)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基础知识落实(一)作者作品《左传》相传为(时期)鲁国史官所作,因为、、、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它们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亦有人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的历史著作。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史书,而且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史散文的典范。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1、秦军汜.()南2、佚.()之狐3、夜缒.()而出4、许君焦、瑕.()5、若不阙.()秦6、杞.()子、逢.()孙(三)解释句中的词1、夜,缒而出缒2、焉用亡郑以陪邻陪3、是寡人之过也是过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5、朝济而夕设版焉济设版6、又欲肆其西封肆封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阙惟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9、因人之力而敝之因10、失其所与与(四)找出通假字并解释1、无能为也已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 ___2、共其乏困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 __3、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 __4、夫晋,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 _____5、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_____(五)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句中义1、贰于楚也(古义:今义:数词二的大写)2、以为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主人)3、行李之往来(古义:今义: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4、今有急而求子(古义:今义:儿子)5、以烦执事(古义:今义:掌管某事的人)6、微夫人之力(古义:今义:妻子的尊称)(六)指出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该词1、烛之武退秦师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3、且贰于楚也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6、夜缒而出7、与郑人盟8、共其乏困9、越国以鄙远10、朝济而夕设版焉11、阙秦以利晋12、邻之厚,君之薄也(七)一词多义1、鄙(1)蜀之鄙有二僧(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
烛之武退秦师
一.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二.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三.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四.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五.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A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
C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 尊称)
夜缒而出 (在夜里)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 有)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 还是)
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
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D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敢以烦执事
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吴广以为然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D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01
02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
A
项是( )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6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7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②⑤
1
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的“以为” 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
吴广以为然
3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4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氾.南(fán) 栖.息(qī)游说.(shuō) 跌宕.多姿(dànɡ)B.函.陵(hán) 官宦.(huàn) 更.改(ɡènɡ) 摇曳.生姿(yè)C.宫阙.(què) 窥.视(kuī) 讽谏.(jiàn) 寝.食不安(qǐn)D.涕唾.(tuò) 翁媪.(ǎo) 沟壑.(hé) 恃.才傲物(shì)解析:A项,“说”应读shuì;B项,“更”应读ɡēnɡ;D项,“壑”应读hè。

答案:C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B.以乱易.整,不武(容易)C.许.之(答应)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解析:B项,易:替代。

答案:B3.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公从之②臣之壮也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许之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行李之往来⑦君之所知也⑧夫晋,何厌之有⑨将焉取之⑩唯君图之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C.②④⑧⑨/③⑤⑦/①⑥/⑩D.②③⑤⑦/⑧⑨/①④⑥/⑩解析:①④⑨⑩是代词;②⑤⑥⑦是助词,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是助词,的;⑧是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加点的词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肆其西封.B.朝.济而夕设版焉C.越国以鄙.远D.烛之武退.秦师解析:A项,“封”是疆域的意思;C项,“鄙”是名词用作动词;D项,“退”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日前,卫生部表示将继续密切关注全国以及重点省份流感疫情的形势,加强对流感疫情的分析、研判和监测工作。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水平,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附答案与解析)。

欢迎同学们过来了解和练习。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国以鄙远越国:国名B.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C.唯君图之图:考虑,谋划D.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解析:选A。

“越国”应解释为“越过晋国”。

2.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不同类的一组是( )A.B.C.D.解析:选D。

A项,都是名词作状语。

B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C项,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D项,①是名词活用作动词,②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3.全部属于烛之武劝说秦伯退兵理由的一项是( )①晋国贪得无厌,时时图谋扩张领土②晋国经常背信弃义,不足依赖,秦不应与之共事③晋楚两国有相互勾结以排挤秦国之势④秦晋灭郑,有利于晋,不利于秦⑤郑国朝秦暮楚必将亡国,只有跟随秦国,郑国才有出路⑥秦郑交好,有利于秦,不利于晋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⑥解析:选C。

采用排除法做题。

文段内容没有涉及楚国,也没有说郑国朝秦暮楚,所以应排除③⑤。

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课后练习(含答案)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言基础训练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⑥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A.①③⑤/②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⑥/②④/③⑤2.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你②越国以鄙远鄙:把……当作边邑③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认为④行李之往来行李:外交使者⑤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⑥又欲肆其西封肆:肆意,放肆⑦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⑧亦去之去:离开A.①②③⑤⑧B.②④⑤⑦⑧C.③④⑥⑦⑧D.①②⑤⑥⑧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东封郑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D.①③⑦/②④/⑤⑥4.下列句中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见:接见B.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辞:推辞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还是D.今急而求子急:着急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技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

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

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伯,春秋时期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之一,今天欧洲仍有这样的称谓。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囚,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左传·僖公三十年》2.烛之武所言于秦有利无害的一句是 [ ]A.亡郑以陪邻B.越国以鄙远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其”指秦国,“贰于楚”是说郑对晋怀有二心,同楚亲近。

B.“焉用亡郑以陪邻?”“以陪邻”的意思是:而给邻国(指晋国)扩大土地。

C.“君之所知也”“所知”的内容是“晋军早晨渡河回国,晚上就筑墙将焦、瑕两地划给秦国了。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君图之”意思是:希望秦君考虑损晋利秦这件事。

4.下面“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夫晋,何厌之有C.君之所知也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参考答案:1.A①B③C④D②A项“鄙”边邑,这时作动词,当作边邑。

B项“军”动词,驻军C项正常语序为“有何厌”。

D项“缒”用绳子拴住(人、物)往下送。

2.D 3.B 4.B宾语前置的标志。

其他为主谓之间,无实义。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阳子(即杨朱,战国初哲学家)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练习《烛之武退秦师》过关检测题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基础检测(选择题每个3分,填空每个2分,共4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A.秦军汜(sì)南夜缒(zhuì)而出佚(yì)之狐B.共(gòng)其乏困若不阙(jué)秦许君焦瑕(xiá)C.秦伯说(yuè)杞(qǐ)子、逢孙、杨孙戍(sù)之D.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yǔ),不知(zhì)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假如)以乱易整,不武(替代)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C. 共其乏困(供: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D. 夫晋,何厌之有(厌: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C.舍郑以为东道主D.敢以烦执事4、下列句子中,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 ①③B. ②④C. ③⑤D.②⑤5、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 秦伯说,与郑人盟C. 失其所与,不知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6、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

B、以乱易正,不武。

C、敢以烦执事。

D、越国以鄙远。

7、下面对各句句式特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倒装句中的介宾结构后置)B、是寡人之过也。

(判断句)C、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D、以乱易正,不武。

(被动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退”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 越国以鄙远C.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 既东封郑9、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0.下列各句中的“其”不作人称代词的一项是()A.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B.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君知其难也D.失其所与,不知11.文学常识填空A.《烛之武退秦师》选自___________,又名________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叙事详细的____________(体裁)史书,相传为_________末年_____国史官____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了__________(朝代)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情。

B.《左传》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并称为“春秋三传”。

二、课内阅读演练——在阅读中训练你的思维(共30分)1 2、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军队)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门所带的包裹)C、朝济而夕设版焉(版:筑土墙用的夹板)D、秦伯说,与郑人盟(盟:盟誓)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越国以鄙远②焉用亡郑以陪邻B、①郑既知亡矣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C、①且贰于楚也②且君尝为晋君矣D、①无能为也已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14、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佚之狐的话“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反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文中的主要人物是烛之武,作者通过他的语言,不管是牢骚,还是说辞,都表现了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

C、秦晋围郑的原因有二:一是郑“无礼于晋”,二是郑“贰于楚”。

D、本文除去主体说辞部分层层深入、步步紧逼之外,首尾几个自然段的叙事,尽管文字简洁,情节的推进变化却是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15、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是“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而后“夜缒而出,见秦伯”,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16、试比较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的异同。

(4分)17、用自己的话给下列人物写一句话的评说。

(可多角度、有创意地评论)(4分)(1)烛之武:(2)佚之狐:18、翻译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9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2)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译文:(3)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译文:三、多维视角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完成19—23题。

(19分)宫之奇谏假道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

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

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

师还,馆于虞。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19、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假:借)B. 大伯不从,是以不嗣。

(从:跟随)C. 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馨:浓郁的香气)D. 虞不腊矣。

(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将虢是灭,何爱于虞B. ①以其无礼于晋②宫之奇以其族行C. ①桓庄之族何罪②虢,虞之表也D. ①师还,馆于虞②且虞能亲于桓、庄乎21、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通过分析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误观点。

B. 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来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 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D. 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德政,力谏虞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2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①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

②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23、左传中哪两句名言出自这个典故?虞公为什么会灭国?这则故事对你有何启示?(6分)[答案] 1.C(A项“汜”读“fàn”,B项“共”读“gōng”,D项“逢”读“páng”。

) 2.D(厌:满足;微: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3.B 4.D 5.A (B项的“说”,通“悦”;C项的“知”,通“智”;D项的“共”,通“供”。

)6.D (A、B 、C项均用作介词,D项用作连词,表承接。

)7.D(否定判断句)8.B(B项为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其余的均为使动用法。

A项为“使……削减”;C项为“使……灭亡”;D项为“使……成为疆界”。

)9.D(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C 11.A《左传》《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编年体春秋鲁左丘明春秋B《公羊传》《榖梁传》[答案]12.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B项介于姓和名之间的助词;C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 13. C(A项名词用作动词,驻军;B项是“出使的人”;D项是“结盟”。

)/ 14. A(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不是“反面”)15.一是交代了烛之武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危难时刻,能够接受规谏,勇于自责。

三是赞颂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的爱国精神。

/ 16.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

异:郑伯:直截了当烛之武:迂回曲折17.示例:(1)大义:不计个人得失,以解国难为重;大勇:只身赴敌营,说服秦伯退兵;大智: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

(2 )佚之狐力荐烛之武,可谓慧眼识英雄。

18、(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你知道那是很难的。

(2)失掉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是不符合用武的准则的。

(3)(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扩张它西边的边界。

[答案]19.B(应为“听从”)20. C(A项①指示代词,这;②复指提前的宾语“虢”。

B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表率领。

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对于。

)21.D(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22.①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

②于是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黍稷非馨,明德惟馨附参考译文: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戒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

晋国是不可以招惹的,盗寇是不可亲近玩耍的。

一次借路已经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大概就是虞、虢两国的这种关系吧。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那能害我啊?”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子。

太伯没有依从他,所以没有继承君位。

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臣,功勋记载在的史册里,就收藏在周朝王室里面。

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对虞国还有什么爱?况且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可桓叔、庄伯两族有什么罪?却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己权位吗?至亲以尊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国家呢?”虞公说,“我祭祀神灵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会保佑我。

”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过,鬼神不是亲善个人的,只有有德的人才亲近。

所以《周书》上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辅助有德行的人。

’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的德行才有芳香。

’又说:‘百姓不能改换祭物,只有美德是最好的物品。

’这样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享用祭物了。

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德行了。

如果晋国侵占了虞国,却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它们吐出来吗?”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借道)。

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侵占虞国),晋国不需要再出兵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