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货币需求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习题及答案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第三单元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 投资的边际效率与投资函数;2. IS曲线;3. 货币供求与均衡利率的决定;4. LM曲线;5. 两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
一、单项选择1. 当利率降得很低时,人们购买债券的风险()。
a. 将变得很小;b. 将变得很大;c.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d. 不变。
2. 如果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利率降低,将引起货币的()。
a. 交易需求量增加;b. 投机需求量增加;c. 投机需求量减少;d. 交易需求量减少。
3.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非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a. 利率将上升;b. 利率将下降;c. 利率不变;d. 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4.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在凯恩斯陷阱中,货币供给增加时,()。
a. 利率将上升;b. 利率将下降;c. 利率不变;d. 利率可能下降也可能上升。
5.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IS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6.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自发投资增加时,IS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7.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提高时,LM曲线将()。
a. 平行向右移动;b. 平行向左移动;c. 变得更加陡峭;d. 变得更加平坦。
8. 假定其他因素既定不变,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
第三章新古典综合学派
Y k +r k 2
时间 持币机会成本: 持币机会成本: r×k/2
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 鲍莫尔模型 平方根定律
具体内容: 具体内容:最佳现金持有数量的确定
Y k C =b +r k 2
∂C bY r =− 2+ ∂k k 2
k=
2bY r
得: M = k = 1
2
2
2 bY r
令: a = b
P AS
P3 P2 P1
E3 AS3 AS2 AS1 E2 E1 AD
0
Y3
Y2 Y1 Yf
Y
经济滞胀成因理论
部门供给说
经济滞胀是由于某些部门产品异常变动所致 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致的经济滞胀 (如20世纪 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致的经济滞胀) 世纪 年代的石油危机引致的经济滞胀)
财政支出说
经济滞胀是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所致( 经济滞胀是由于财政支出结构变化所致(如福 利制度的日益强化) 利制度的日益强化)
三、货币供给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的货币供应论 论点: ◎论点:货币供给是由经济体系内诸多因素决定并影响经济运
行的内生变量。 行的内生变量。 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论据 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具有信用创造功能,而中央银行 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控制; 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控制; 公众的提现行为影响货币乘数、 公众的提现行为影响货币乘数、他们的资产选择可 以相对改变货币供给量; 以相对改变货币供给量; 企业行为可以通过信用渠道影响货币供给。 企业行为可以通过信用渠道影响货币供给。 中央银行无法预测和抵消影响货币供给因素的作用, ∴中央银行无法预测和抵消影响货币供给因素的作用,所以不 能单独决定货币供给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章导论一、基本概念⒈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经济中个别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的理论。
p4⒉宏观经济学:从国民经济角度研究和分析市场经济的整体经济活动的行为的理论。
p4⒊规范分析:指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一些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标准,研究如何才能符合标准。
p16⒋实证分析:指基本排除价值判断,只对经济现象、经济行为或经济活动及其发展趋势进行客观分析,得出一些规律性结论。
p16⒌均衡分析:均衡主要指经济中各种对立的、变动着的力量处于一种力量相当、相对静止、不再变动的境界。
p17⒍非均衡分析:非均衡是与均衡相对而言的。
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是不完备的,搜集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的交易不可能完全是均衡的交易,非均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
p17⒎流量分析:指对流量总量指标的投入产出变化及对其他总量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⒏存量分析:指对存量总量指标的影响因素、变动趋势及对其他有关指标影响的分析。
p18二、思考题⒈什么是西方经济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p3~4答题要点: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⒉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不是我们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依据?p5~6答题要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第一,分析和考察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实施的经济政策,便于我们认识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经济和存在的问题。
第二,加深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提高我们的经济理论水平,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
第三,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经济政策的参考依据,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
西方经济理论产生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背景、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⒊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区别是什么?p13~14答题要点:⒋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包括哪些基本问题?p14~15答题要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需求理论(包括供求理论和效用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又称厂商均衡理论)、分配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
r
L1(y)
r
L2(r)
L
L=L1(y)+ L2(r)
L
货币需求曲线
货币需求曲线的变动
货币的供给
• 货币供给是一个存量概念: • 1)狭义货币,M1:硬币、纸币和银行活期
存款。
• 2)广义货币供给,M2:M1+定期存款。 • 3)更为广义的货币,M3:M2+个人和企业
持有的政府债券等流动资产+货币近似物。
• 宏观经济学中的货币供给主要指M1。 • 货币供给由国家货币政策控制,是外生变
量,与利率无关。供给曲线垂直于横坐标 轴。
• 货币供给分为名义供给与实际供给。
六、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1、货币的供给
–M1,垂直于横轴,与利率 无关.包括硬币、纸币和 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狭 义的货币供给)
例如:20C90S年代末中国央行8次降息,却没能促使人们增加 消费和投资,存款反而增加; 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及欧盟的财政救市资金和降息收效甚微
流动性陷阱
流动偏好陷阱(Liquidity preference trap) 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不管有多少 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陷入流动偏好陷阱。
债券价格
债券收益 利率
→买进债券、抛出货币→L↓。反之亦然。
(4)结论:投机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L2=-hr
–h—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
(5)极端情况:
–A、现行利率过高→预期利率只能下降→预期债券价格只能 上升→用所有货币去买债券→L2=0
–B、现行利率过低→预期利率只能上升→预期债券价格只能 下跌→抛出所有债券而持有货币→L2=∞,此时出现“凯恩 斯陷阱”
货币需求理论_金融概论_[共4页]
187第7章 货币供求 4.信用发达程度在信用制度健全的国家,由于信用比较发达,货币需求量少,这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交易可以通过债权债务的相互抵消来清算了结,于是减少了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数量,货币需求量因此减少。
另外,在信用发达的经济中,金融市场相对完善,人们可将收入中暂时不用的部分先购买短期债券,当需要支付时,可将短期债券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换回现金。
这样既保证了正常支付的需要,又取得了收益,同时也可以减少货币需求量。
但是,如果没有发达的信用制度、完善的金融市场,人们只能将收入中准备用于支付的货币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手中,货币的需求量自然就大。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信用的发达程度与货币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关系。
5.货币流通速度、社会商品可供量、物价水平这三个因素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可用货币流通规律说明。
若以M 代表货币需求量,P 代表物价水平,Q 代表社会商品可供量,V 代表货币流通速度,则根据货币流通规律有如下公式:PQM V =可见,物价水平和社会商品可供量同货币需求成正比;货币流通速度同货币需求成反比。
在现代货币经济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及直接物物交换的简单商品经济所占比例极小。
因此,就整个经济而言,生产的产品几乎都被当作商品而进入流通领域,而且商品交换都将以货币作为媒介。
所以,社会商品可供量越多,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越多;反之则相反。
在社会商品可供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一般物价水平就决定了流通中的货币量。
一般物价水平越高,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越多;反之则相反。
6.预期物价变动率预期的物价变动率与货币需求呈负相关关系。
当预期物价上涨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变大,货币需求变小;当预期物价下降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变小,货币需求变大。
7.1.3 货币需求理论1.现金交易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传统货币数量论观点作了清楚的表述。
费雪重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认为人们需要货币并不是需要货币本身,而是因为货币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人们手中的货币最终都将用于购买。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
4、累积过程理论
如果货币利率小于自然利率,就会形成累积性扩张过程 :低货币利率—投资增加—生产者等货币收入增加—消 费品价格上涨—资本品价格上涨—投资需求增加—货币 利率提高的循环,直至两种利率相等时为止;反之就会 形成累积性收缩过程。
5、结论(王29) (1)货币既是中性的,又是非中性的。 (2)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一致时,货币既是中性的,经
定律在内的货币经济模型,并以此促成货币论与价值论 的结合,结束了“两分法”的局面,将货币量与物价的 关系放在市场的动态均衡中来考察,为六七十年代货币 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弗里德曼现代货币数量论: 在t内,P、Q不取决于Md(稳定),而是取决于Ms,
Ms = P Y
Ms↑——→ Q↑——→Y名↑——→P↑——→Q↓
济保持均衡状态。
(3)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均衡,必须由政府干预。 6、评价:结束“二分法”局面,提出国家干预的必要,
奠定了宏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货币中性 论
(一)产生背景(王30) 1、背景 2、将希克斯IS-LM模型改建为一种由劳动市场、商 品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组成的“四市场 宏观经济模型”并将“实际货币余额”引入市场, 阐述了财富存量变化对各市场需求函数的影响即 “实际货币余额效应”。 (二)主要内容 1、实际余额效应概念(教P98)
2、李杨等:《中国金融理论前沿2》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1年6月版
3、陈野华:《西方货币金融学说的新发展》西南 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
4、崔建军:《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研究》中 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1月版
二、希克斯IS—LM模型
1、意义
2、希克斯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流动偏好: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 货币是流动性和灵活性最大的资产,随时可作交易之用、预 防不测之需和投机。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三章 第19页
3.货币需求函数
实际货币总需求 L = L1 + L2 = ky – hr
货币太多,用多余货币购进证券。
r%
m
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r1
r2较低,货币需求>供给,利率 上扬;直到货币供求相等。
利率的调节作用最终使货币供求
趋于均衡。
均衡利率r0, 保证货币供求均衡。
r0 r2
E L
m1 m0 m2
L(m)
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均衡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三章 第22页
6. 货币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变动
(1)货币需求曲线平移。
货币交易、投机动机等变动
时,货币需求曲线平移。
r%
L2 L0L1
m
利率决定于货币需求和供给
货币供给m由国家控制,是外 生变量,与利率无关。
r1 rr20
凯恩斯认为,分析利率变 动主要看货币需求的变动。
m0
L(m)
货币需求曲线的变动
西方经济学·宏观·第三章 第23页
(2)货币供给曲线的平移
I :investment 投资
S:save
储蓄
二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条件是总供给=总需求, i = s s=y-c ,所以y = c + i , 而c = a + by. 求解得均衡国民收入:y = (a+i) /1-b
i= e-dr 得到IS方程: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经济理论最显著的发展之一,它是众所周知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它构成了众多货币经济论题讨论的经济学基础,也是分析评价宏观经济政策绩效的理论基础之一。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题凯恩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是一种物价的货币理论。
这种理论没有将货币引入到生产之中去进行研究,因而不可能解释失业问题。
而要说明和解决资本主义所面临的事业和经济问题,就必须将货币决定物价的理论转变为货币影响就业和产量的理论。
这种转变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由此,凯恩斯将就业作为其货币理论的中心主题。
同时,将利息率的决定看作是纯粹的货币问题。
货币与利益一道成为凯恩斯解释就业问题的关键。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其划时代的名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而完成了从物价的货币理论到就业、产量及收入的货币理论的转变,并推翻了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将货币理论与一般经济理论相融合,从而开创了以国民收入分析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为了建立自己的理论,首先抨击了古典经济学的三个原则:(1)“萨伊定律”。
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供给会自行创造其本身的需求”,因而其理论重点是在供给方面;凯恩斯则颠倒过来,认为是需求创造供给,可见,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重点是在需求方面。
(2)古典经济学认为,由于利息率的调节作用,储蓄最终永远等于投资,且储蓄决定投资;凯恩斯则认为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所决定的,它不能调节储蓄和投资的均衡。
对储蓄和投资的均衡起作用的,是产量或收入水平,且投资决定储蓄,而不是储蓄决定投资。
(3)古典经济学认为,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实际工资的自由升降,会通过劳动供求之间的自动调节而实现充分就业,即工资决定就业;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由于工会的存在,工资是刚性的,无法向下调整,因此,就没有理由认为可通过工资的升降变动而实现劳动的充分就业。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三章考点手册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三章利息与利率考点12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息(★三级考点,一般为单选)1.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利息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体现。
考点13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三级考点,一般为名词解释)1.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一般来说,收益(C)是本金(P)与利率(r)的乘积,即:C=P×r;当知道P与r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求出收益C;同样,当我们知道C和r时,也可以很容易地求出本金P:P=Cr 考点14利率的计算(★★★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计算)1.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2.单利与复利是计算利息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
单利计息是指只按本金计算利息,而不将已取得的利息额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
其计算公式是:C=P×r×n其中,C表示利息,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年限。
3.复利计息与单利计息相对应,它要将上一期按本金计算出来的利息额并入本金,再一并计算利息。
S=P×(1+r)n其中,S表示本利和,P表示本金,r表示利率,n表示年限。
要计算利息,只需用本利和减去本金。
用公式表为:C=P×(1+r)n-P=P[(1+r)n-1]4.到期收益率通常被作为利率的代表,被认为是计量利率最精确的指标,经济学家使用利率一词时,指的就是到期收益率。
对于任何获得固定利息收益的债券,都有:P b=C(1+r)+C(1+r)2+C(1+r)3+⋯+C(1+r)n+F(1+r)n其中,C为年利息,F为债券的面值,n为距到期日的年限,P b为债券的当期市场价格,r为到期收益率。
考点15利率的种类(★★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多选、简答)1.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2.利率按照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和行业利率。
第3章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IS-LM模型
PV=
+
+Rr+ 1
1
+ ……+ R2 r)2
(+1+
R3 (1+ r)3
NPV=PV-CI
Rn (1+ r)n
J1 (1+ r)n
8
例1:利率(贴现率)对净现值的影响
有一企业现期投资30000元,预期第一年的收益(扣除所有成本后)为11000元,第二年的收益为 12100元,第三年的收益为13310元,然后报废,如果贴现率10%,求净现值
17
二、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 1.IS曲线的含义 2. IS曲线的推导 3.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4. IS曲线的方程式及斜率 5. IS曲线的移动
18
1.IS曲线的含义
∵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均衡条件: i=s ——IS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i=s]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n
21
S 1000 750 500
0 r
3 2 1 0
s=y-c(y) IS
S 1000 750 500
Y
0
。 45
500
i(r)=y-c(y)
r i=i(r)
i=s
750
1000
I
2000 2500 3000
Y
0
500
750
100022 I
3.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r IS
+e/d
ri 要使i=s 则s y r与y之间反向变动
3
通常情况下以线性表示,也称投资的需求曲线。 i=1250-250r
r r1 r2
i1
i2
i 4
二、投资预期收益的现值与净现值 1. 本金、利率与本利和 R0 ——本金 r ——年利率 R1 , R2 , ……, Rn ——第1,2,……,n年本利和 R1 = R0 (1+r) R2 = R1 (1+r) = R0 (1+r)2 R3 = R2 (1+r) = R0 (1+r)3 …… Rn = Rn-1 (1+r) = R0 (1+r)n
货币需求
五、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综合评析
回本章
① 考察对象的演变是从金到纸币再到一切可称为 货币的金融资产,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② 考察范围从宏观总量到既宏观又微观。 ③ 对影响货币需求变量的深化过程,就是从f(Y) 发展为f(Y,r),并不断纳入更多自变量的过程。
第三节
货币需要量的测算
一、权变法和规则法
揭示了决定货币需要量的本质
反映了货币需要量的基本原理
三、凯恩斯学派和后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
凯恩斯把决定人们货币需求行为的动机归结为三个 方面:
交易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需要而 产生的持有货币需要 预防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为应付可能遇到的意外支 出等而持有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是指个人或企业愿意持有货币以供投机之 用
优点:思路要宽阔得多,主要体现在考虑了P的变 化。
问题:在开放价格的条件下,求证物价上涨率是一 个复杂而不易解决的问题;决定货币需要量还有除Y 和P外的其他很多因素,这些因素的叠加和消长,往 往会使货币需求增长率距Y和P的算术相加值很远。
三、多项挂钩法和单项挂钩法
1.三项挂钩法
即让货币需要量与经济增长、物价变动和货币 流通速度三个因素挂钩。 公式: 说明:式中,RMD代表货币需要量增长率;RE代表经 济增长率;RP代表物价上涨率;R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变化幅度。其中,经济增长率必须是实际增长率而不 是名义增长率。否则,物价上涨因素就会作一次重复 计算。如果经济增长率用的是名义增长率,那就不应 该再单独考虑物价上涨因素。
不能将“资金紧”和“货币紧”等同,两 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重合只能在特定条件下, 认识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章第四节 LM曲线
y =
hr m + k k
或
r =
ky m − h h
在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同向 变化关系。 r 2、实例计算和相应LM曲线 假定L1=0.5y,L2=1000—250r, M=1250且P=1, 货币市场均衡时有1250= 0.5y+1000—250r 得y=500+500r 或 r=0.002y-1 当y为1000、1500、2000时 r分别为1、2、3 右图即为其LM曲线。LM曲线向右上倾斜,代 LM曲线 曲线 3 2 1 0 1000 1500 2000 y
表货币市场均衡时所有利率和收入水平组 合的集合。
L1
LM曲线的推导
交易需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1
m
L11
L11
货币市场均 衡m=L1+L2
3
L12 L12
2
L21 L22
y1 r
y2
y r LM曲线
m
L2
投机需求
r1
r1
4
r2 r2 y1 y2
1
L21 L22 L2
y
二、LM曲线的斜率
斜率的含义
当斜率大,从而LM曲线较为陡峭时,国 民收入变动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小,即既定 的利率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小; 反之,当斜率小,从而曲线较为平坦时, 国民收入变动对利率变动的反应大,即既 定的利率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大。
LM曲线呈垂直状态的区域就称为“古典区域 古典区域”。 古典区域
•
古典区域和凯恩斯区域之间这段LM曲线是中间区域 中间区域
r
r
3
r
古典区 域 凯恩斯 区域 中间区 域
货币需求理论
❖ 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自我调节机制
❖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既有名义价值,又有实际价值,通 过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较,公众的相机抉择机制使货币 贮藏手段职能有效地发挥货币流通调节器的功能,即货币数 量偏少,货币名义价值大于实际价值时,原先处于贮藏状态 的货币将重新进入流通领域,流通中的货币将自动增加,而 在货币数量偏多,货币名义价值小于实际价值时,一部分货 币将退出流通进入贮藏状态,流通中的货币自动减少。由此,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货币贮藏手段职能的发挥使得货币具有 自我调节机制,即货币过多时会自动减少,过少时会自动增 加,从而使得流通中的货币恰好满足流通的需要。这时,货 币数量变动不会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1)Baumol-To的重要追随者 汉森对交易性货币需求只是收入的
函数提出了置疑。1952年鲍莫尔、 1956年托宾分别论证了它同样受利 率的影响,西方经济学界称为
Baumol-Tobin模型。我们介绍 鲍莫尔模型的基本框架。
William J. Baumol JamesTobin
古典货币需求理论---传统货币数量论
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方程式 现金余额数量说——剑桥方程式
1.现金交易数量说
费雪的现金交易方程式
1.公式解释:MV=PT 2.仅分析了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3.本身是一个恒等式: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支付总额与 商品交易总额相等。 4.理论假定:T受制于劳动力及自然资源等非货币因素, 短期内稳定不变;V受制于支付习惯、社会传统等制度因素,
与交易性货币需求有一个最佳持币量的道理一样,预防性 货币需求也有一个能够使持币总成本最小的最佳持 币量。
假设未来某时间内的净支出X是均值为0、方差为 S 2的随机
变量,企业或个人持有的预防性货币量为 L12,则出现流动性
第三章习题(三)货币市场的均衡习题(答案)
第三章货币市场的均衡一、名词解释1、货币需求函数 2 、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 3 、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4、货币需求的投机动机 5 、流动偏好陷阱6、货币供给量7、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8、基础货币二、选择题1.当货币作为计量单位时,()。
A.欲望的双向一致是必需的B.它允许不同的商品以相对价值计量C.它可以转换为其他有价值的商品D.它便利了商品和劳务的交换2.在大多数情况下,下列哪一项将对交易需求无影响?()A.信贷机构发展的状况B.收入频率C.利率D.以上各项均有影响3.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剑桥学派()。
A.强调货币供给B.强调手中持有的货币需求C.完全不同于费雪的流通速度理论D.是现代货币数量论的唯一理论来源4.影响货币总需求的因素是()。
A.利率和收入B.只有收入C.只有利率D.流动偏好5.如果货币供给是利率的函数,那么可以期望()。
A.货币当局将无力控制货币供给B.利率的上升会导致货币供给上升C.利率的下降导致循环中货币供给的上升D.投资将与利率有函数关系6.如果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将()。
A.不变B.受影响,但不可能说出是上升还是下降C.下降D.上升7.凯恩斯关于社会对利率有某种标准水平的假定是()A.他的投机需求解释的关键部分B.与他的交易需求是收入函数的论点有关系的C.不现实的,而且也无必要,因为证券价格和利率是实际相关的D.经典就业理论的一部分,而根本不是凯恩斯的假定8.托宾关于投机需求曲线负斜率的解释所根据的观点是()。
A.当现行利率下降时,人们将购买证券以期获得资本所得B.只有当充分得到补偿时,人们才会承受更多风险C.持有证券有更多的无法补偿的损失的可能D.利率有一标准水平9.凯恩斯认为利率由货币投机需求和货币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供给决定,一个比较彻底的流动偏好理论主张利率决定于()。
A.货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B.货币投机需求和交易货币供给C.货币交易需求和货币资产供给D.可贷资金供给和货币总供给10.凯恩斯否定利息是储蓄的报酬这一经典观点,主张利息是()。
货币需求(精)
二、惠伦模型:“立方根定律” M=
论证预防性的货币需求也同样为利率的递减函数。 惠伦认为,预防性货币需求来自于事物的不确定性。影响 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 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和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 结论: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非流动性 成本C正相关,与利率r负相关。由此证明预防性货币需 求同样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利率越高,此项货币需求就 越小;利率越低,此项货币需求就越大。预防性货币需求 的利率弹性是-1/3,对收入和支出的弹性为1/3。
一、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1、收入或财富的变化
弗里德曼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收入来代表财富总额,但不能用 统计测算的现期收入作为财富的代表,而应该采用长期收入即“永恒 收入”的概念作为财富的代表。 永恒收入表示一个人所拥有的各种财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获得的收入 的流量,相当于观察到的过去若干年收入的加权平均数,用Y表示。 弗里德曼又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 人力财富是指个人获得收入的能力,包括一切先天和后天的才能与技 术,其大小与接受教育的程度紧密相关。 非人力财富是指物质性的财富,如房屋、生产资料、耐用消费品等各 种财产。人力财富给人们带来的收入是不稳定的,很难转化为非人力 财富。这两类财富在总财富中的不同构成比例,制约着他们所带来收 入的不同比例,进而也就影响货币需求。因此,他认为"现金的保有 不是与总财富相联系,而是主要与非人力财富相联系。"用w表示非人 力财富占财富的比例,即来自财产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 总额-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到期的支付总额-彼此抵消的支 付总额)∕同一单位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次数)
第三章 货币与经济均衡理论
3.1.1 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现实生活中,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却接连不断,失业不断 增加,而对现实,魏克赛尔第一个从理论上否定了萨伊定律, 否定了面纱论。
魏克赛尔指出,货币不是面纱,它对经济会产生积极作用, 既有促进经济的积极作用,也有扰乱经济的消极作用,并且 正是货币对经济的积极作用才使得经济随时发生变动,难以 保持均衡。
3.2 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
3.2.2 非常信用理论的主要内容 熊彼特认为,正常信用的作用在于保证生产的正常循环
流转,而只有非常信用才能为企业家进行生产要素的重新组 合提供购买力。
非常信用的供给可以使企业家先借入没有物资作担保 的信用贷款,并用于购入要素进行生产。这样,信用的供给 就先于商品生产,银行就创造了没有现存的商品作为基础的 新购买力。
3.1 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3.1.1 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萨伊定律曾占有重要地位,他的立论基础是货币面纱 论,该理论把货币与经济分离开来,认为货币本身没有价值, 其价值只在于能用以购买商品。所以卖出商品得到的货币 不应该长期保存,而是应立即用来购买他物,因此供给会自 动创造需求。
供给自创需求的萨伊定律否定了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从 而否定了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3.1.2 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
货币数量论的学者认为货币数量的变动决定着物价的 涨落,魏克赛尔则认为利率的升降才直接调节物价的涨落, 利率是物价的调节者。
魏克赛尔认为: 物价变动单纯从货币数量上来分析是不够的,还要深入 到生产过程中去,即把单纯的货币价格理论转变为货币生 产理论,以使货币理论与经济理论相融合,从而构成货币的 经济理论。
3.1.2 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
(二)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鲍莫尔假定: 1. 人们有规律地每隔一段时间获得一定量的收入,
第3章 货币需求理论 3.1 传统货币论
3.1.1 费雪现金交易数量说
• 费雪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中,对传 统货币数量论作了系统阐述,提出了费雪交易方 程式,揭示了名义收入与货币数量,以及货币流 通速度之间的关系:
MV=PY • PY为名义总支出或名义总收入。 • 货币交易方程式表明:货币数量乘以给定年份中
1. 论证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利率变动的影 响,不仅进一步证明了凯恩斯主义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 的传导机制的理论,而且向货币政策的制定者们表明, 不能影响利率的货币政策,其作用是有限的。这是最重 要的一点,它否定了凯恩斯关于货币交易需求不受利率 影响的论断。
2. 根据平方根公式,假定利率和物价不变,收入增长要快 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为使公众能吸收追加的货币,收 入的增加必须大于货币供给的增加。由此证明萧条时期 货币政策效果可能比凯恩斯预期的要大。鲍莫尔模型因 此强调货币政策的重要性。
3. 投机动机:将人们为财富储藏而持有货币的动机称为投 机动机,从而极大地发展了他的剑桥前辈的理论。
• 凯恩斯假定经济体系中只存在货币和债券两种金 融资产。
• 货币是一种具有流动性,无收益的金融资产;债 券泛指那些流动性不强,但能给持有者带来收益 的资产。
• 凯恩斯假定货币的预期回报率为零,因为当时大 多数支票存款没有利息收入。而债券的预期收益 来自两个方面:利息收入和预期资本利得。
3.2.1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动机
•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主要有以下三大动机: 1. 交易动机:费雪和剑桥学派都假设个人持有货币的动机
是因为货币具有交易媒介的功能。凯恩斯进一步指出货 币的交易需求主要由人们的交易水平决定,而交易水平 与收入成正比,所以货币需求的交易动机是收入的正比 例函数。
2. 预防动机:也称谨慎动机。凯恩斯的这一分析超越了古 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凯恩斯认为,人们愿意持有的预防 性货币余额主要取决于人们对未来交易水平的预期,从 而使得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正比。
• 凯恩斯以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 有的现金额,M2代表为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现 金额,与这两部分现金额对应的是两个流动性偏 好函数L1和L2,L1是收入的Y的增函数,L2是利 率i的减函数。凯恩斯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如下:
M=M1+M2=L1(Y)+L2(i)
• 凯恩斯将自己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与传统的货币数量说进行 了比较:在静态社会中,没有人感觉未来利率不确定,因 此L2恒等于零,此时,M=M1。在均衡状态下,M的改变 就等于M1的改变,所以有:M1V=PY
• 如果利率低于正常值,经济主体预期未来债券利 率上升和债券价格下跌。人们更愿意以货币而非 债券的形式储藏财富,从而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 当利率超过正常值时,人们将预期未来利率下降, 债券价格上升,投资债券可获得资本利得。利率 越高,人们预期持有债券的收益越高,并会超过 持有货币的收益,它们就越愿意持有债券而非货 币,从而使得货币需求减少。
货币被使用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即该年度 花费在商品和劳务上的名义总量)。
• 费雪认为,V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 所决定。如果人们进行转帐结算或信用卡交易, 就能减少货币使用,实现名义收入交易所需货币 量减少,即相对于PY,M下降,而货币流通速度 PY/M上升。反之,如果交易时使用现金或支票 (两者都是货币),则完成同样规模名义收入的 交易就需使用更多的货币,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 根据上述推理,凯恩斯断言:利率上升导致货币 需求下降,反之则货币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同利 率水平负向相关。
3.2.2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 凯恩斯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为满足交易动机和 预防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量,主要与经济形势和货 币收入水平同向变动,基本上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而用于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与利率反向 变动。
• 剑桥方程式因此比费雪方程式更具有承前启后的 意义。
2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中,凯恩斯否定了古典学派将货币流通速 度视为常数的观点,发展了强调利率重要 性的货币需求理论。并且遵循剑桥前辈的 研究方法,研究个人的持币动机,提出了 著名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 其中PY为总收入或名义国民生产总值,这就得出了与传 统货币数量说相同的形式。
•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特色在于其投机动机的流动性偏好 L2,它与利率呈反向变化,在传导货币量改变所产生的种 种影响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货币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二是 作为价值储藏的手段,它可通过利率而影响产出、就业和 收入。
• 或 MaY0.5r0.5P
•
其中P为一般物价水平,
a
1 2
2b
• 这就是著名的“平方根公式”,表明当交易量或手续费增加时,最适
度的现金(存货)余额将增加。而当利率上升时,这一现金余额会下
降。但存货分析表明,这种变化是不成比例的。即现金交易需求与收
入的平方根成正比,与利率的平方根成反比。
鲍莫尔模型的影响
而支出则是连续和均匀的。 2. 生息资产一律采取政府短期债券的形式,这种
形式最安全。 3. 每次出售债券的时间间隔及每次的出售量都相
等。 • 鲍莫尔认为,企业的现金余额可看作一种存货,
保存现金存货有成本。保持现金的成本有两项: • 一项是每次出售债券获得现金时需支付的手续
费b,因为每次债券出售额都为K,而支出总额 为Y,故在整个支出期间内,全部手续费为bY/K。 另一项是持有现金所牺牲的利息,即机会成本。
• 费雪方程式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同时也排除 了利率在短期内影响货币需求的可能,因此等式 中V是常数,而剑桥方程式却强调个人选择,没 有排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等式中K因此可 能是变量。
• 剑桥方程式比较费雪方程式是货币需求理论的一 大进步。尽管K与V在数学上是倒数关系,在经济 意义上则是因果关系,是货币停留时间决定货币 流通速度。在这个意义上,货币流通速度V的分 析只是描述货币流通的现象,货币停留时间的研 究才进入到决定这种现象的原因的探讨,后来凯 恩斯、弗里德曼等的研究正是沿着这个方向作进 一步的展开。
• 费雪认为,由于制度和技术的变革相当缓慢,他 们只有在较长时间才会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在短 期中,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
• 费雪同时认为,Y取决于人口、资源、技术条件 及其他社会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不变。
• 正是从货币流通速度在短期内相当稳定,以及总产出在一 定时期内不会改变的观点出发,交易方程式转化为货币数 量论。
• 该理论认为名义收入变动仅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变动,即货 币数量M的倍增,就是MV的倍增,名义收入的价值PY也 相应倍增。货币数量论还说明,由于V和Y都是常量,所 以M倍增,必然带动P的翻倍。反过来,货币量的减半也 必然导致价格水平下降一半。古典经济学家因此认为,货 币数量变动引起价格水平变动,而且是同方向同比例变动。
• 但两公式的经济意义有很大的不同。费雪 交易方程式着眼于货币交易媒介的功能, 强调流通中的货币量对物价、币值的决定 作用,而流通中的货币量就是现金交易数 量,其理论因此被称为“现金交易数量 说”。
• 剑桥方程式不但考虑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 能,还着眼于货币的储藏手段功能,强调 人们手中所持有的货币量对物价、币值的 影响,其货币量指的是现金余额数量,因 此被称为“现金余额数量说”。
• 费雪理论假定货币只具有交易媒介的功能,不考虑它的价 值储藏功能。由此价格的波动,只是由货币量决定,价格 对于商品、劳务、产量、货币流通速度、以及流通中货币 量的变动都没有必然的作用。
• 所以,费雪交易式被认为是一种根据简单的假定提出的货 币数量论。
3.1.2 剑桥学派现金余额数量说
• 以马歇尔和庇古为首的剑桥学派,强调人 们对货币需求的主观因素,探讨在不同环 境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 利率与债券价格反向变动。如果预期利率上升, 则债券预期价格下跌,导致投资者只有负值的资 本利得,即资本损失。如果预期利率大幅上升, 资本损失将超过利息收入,债券预期回报率将变 为负值。此时,人们宁愿用货币储藏财富,因为 它比债券安全可靠,具有更高的预期回报率。
• 凯恩斯假定,所有经济主体都认为利率会趋向于 某个正常值。
P=KR/M • P:货币购买力;K:货币占财富的比重;R:财富商品;
M:货币量。 • 该公式表明,M越多,货币购买力就越低;反之越高。人
们持有货币占财富的比重K越大,币值越高,因为用于购 买商品的货币少了;反之则币值越低。该等式也表明货币 需求与财富同方向变动。 • 虽然剑桥学派将K看作常数,并同意费雪的货币数量决定 名义收入的观点,但他们的理论允许个人选择愿意持有的 货币数量。因为使用货币储藏财富的决策取决于其他也可 以作为储藏财富的财产的回报率和预期回报率,所以他们 考虑在短期内K发生变动的可能性。如果其他资产的回报 率和预期回报率发生改变,K也可能改变,这就决定了货 币需求并不与财富同方向同比例变化。
• 古典学派只看到货币的第一个作用,没看到货币的第二个 作用,因而得出货币中性的结论。
• 凯恩斯看到并强调了货币的第二个作用,得出了货币影响 就业的结论,甚至作为财富的货币持有而成为导致持久性 失业的根本原因。
3.3 凯恩斯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3.3.1 鲍莫尔模型含义
• 20世纪40年代末,汉森对凯恩斯关于交易性货币 需求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而同利率高低基本无 关的观点提出了质疑,指出,利率上升到相当高度, 货币的交易余额也会具有利率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