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 货币需求理论

合集下载

三种货币需求理论

三种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节货币需求的概念及其决定因素从货币流通角度看,货币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商品流通对货币的客观的需求。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需求量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各经济主体对货币形式持有总和。

一、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流通中必须的货币量为实现流通中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所需的货币量。

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单位货币流通速度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

2、执行流通与支付手段的流通中货币量一定时期内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需要量=(待销售商品价格总额-赊销商品价格总额+到期应支付的总额-相互抵消的总额)/同名货币流通次数3、流通中全部的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的全部银行券所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单位银行券代表的货币金属价值=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金属价值/银行券流通总量二、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1. 费雪方程式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MV=PTP=MV/T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交易量T在短期内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所以公式中仅有P与M的关系是可变的。

而且物价P的水平随货币量的变化而变化。

三、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剑桥方程式重视微观主体行为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剑桥学派认为,决定人们持有的货币多少的因素有:个人财富水平、利息率的变化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

M d=KpyM d为名义货币总需求;y代表总收入,即实际生产总量;p代表价格水平;K是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名义所得与货币量的比例。

2、剑桥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1)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侧重于商品交易对货币的需求;剑桥侧重的是资产职能的货币需求。

(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的流量分析,剑桥方程式则是从货币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的存量需求。

(3)两个方程式对货币需求的分析度和所强调的决定货币需求因素有所不同。

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场利率,而实际统计资料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很差。 统计资料还表明,物价变动率只有在幅度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情 况下,才会影响货币需求,因而不会对货币需求发生较大影响。
弗里德曼的研究表明,尽管货币需求是多种复杂变量 的函数,但是,由于起决定作用的变量受社会生产力水 平和制度等因素制约,从长期来看,不会发生大的变动, 尤其是具有高度稳定性的恒久性收入这一因素对货币需 求起主导作用。一些易变因素如利率、价格变动率等对 货币需求的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从总体上看,货币需 求函数是稳定的,经过努力,货币需要量是可以预测的。 问题的关键只在于,货币当局能否按货币需要量控制货 币供应,使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 这种无能为力的状况,恰如落入陷阱一样。
金融当局对于市场利率,并不总能随心所欲地调节
流动性陷阱图示
• 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 时,流动性偏好可能变 成几乎是绝对的;
• 当利率降至该水准时, 因利息收入太低,而 债券价格不再上升, 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 有现金。
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 数量论
1956年,在那篇著名的 《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一文中,米尔顿·弗里德 曼发展了货币需求理论。
L=L1+L2=f(Y)+f(r)
(四)凯恩斯流动性陷阱 liquidity trap
债券价格=债券利息/利率
利率的不确定性将造成债券价格升降,人们便在持 有债券和持币之间选择。
• 当利率降低(债券价格提高),且低于某种“安全水 平”时,人们预期未来利率将上升(债券价格下跌), 愿意多持有货币,任何措施都不再能使利率继续下降。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 货币收入或物价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 是明确货币需求由哪些因素所决定的理论。决 定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以下四种:

21 货币需求-金融基础知识

21 货币需求-金融基础知识

第二章金融基础知识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和货币需求量的概念1、货币需求(money,demand for)指居民、企业和单位对执行流通手段和价值贮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2、货币需求量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周期形成的对执行流通手段与价值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的需要量,又称货币必要量。

二、货币需求量的决定机制有关货币需要量的最重要的定性关系,在学术界尚无一致的结论。

按流派分大致有两种主要观点:其一是凯恩斯学派,认为收入和利率是货币需要量的两个主要的决定因素,货币需要量随收入正向变动而随利率反向变动。

其二是货币学派,认为影响货币需要量的主要有四类因素:①总财富;②人力资本在总财富中的比例;③货币与其他资产的预期收益;④其他随机因素。

货币量与总财富同方向变动,与其他资产收益及物价反方向变动。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或将两者的某些方面结合起来,或超乎于两者之外而提出一些较新的观点,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某些特殊情况,无论是凯恩斯的理论还是弗里德曼的理论都不完全适用于这些国家,为此需要探讨和提出一些新的理论。

例如R.I.麦金农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对货币需要量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三种:①国民收入;②投资率;③实际利率。

三、货币供给和货币供应量的概念1、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2、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四、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M0=流通中现金狭义货币(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另外还有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五、货币均衡的概念货币均衡,是指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与客观经济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基本相适应,即货币需求=货币供应。

金融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

金融学复习参考题:第八章

第八章货币需求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们对货币需求量的考察,通常选择从()角度来进行的。

C A.时间B.空间C.存量D.流量2.货币需求包括了对()和()的需求。

CA.债券、黄金B.现金、股票C.现金、存款货币D.股票、存款货币3.在决定货币需求的各个因素中,收入水平和利率水平的高低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

BA.正相关、正相关B.正相关、负相关C.负相关、正相关D.负相关、负相关4.在货币需求的微观影响因素中,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D A.心理及习惯 B.市场价格水平C.利率与金融资产收益率D.收入水平5.在货币需求的宏观影响因素中,()和()都会与货币需求呈现反方向的变动关系。

AA.货币流通速度、信用发达程度B.一般物价水平、商品与劳务总量C.信用发达程度、一般物价水平D.商品与劳务总量、货币流通速度6.费雪在其方程式(MV=PT)中认为,最重要的关系是()。

CA.M与V的关系B.M与T的关系C.M与P的关系D.T与V的关系7.剑桥方程式重视的是货币的()。

BA.交易功能B.财产功能C.避险功能D.价格发现功能8.凯恩斯把用于贮存财富的资产划分为()。

AA.货币与债券B.股票与债券C.现金与存款D.储蓄与投资9.凯恩斯提出的最有特色的货币需求动机是()。

DA.交易动机B.预防动机C.投资动机D.投机动机10.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非常重视()。

CA.永久性收人的作用B.货币供应量的作用C.利率的作用D.汇率的作用11.凯恩斯认为,债券的市场价格与市场利率()。

BA.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D.不一定12.凯恩斯认为,如果人们预期利率上升,则会()。

CA、多买债券、少存货币B、少存货币、多买债券C、卖出债券、多存货币D、少买债券、少存货币13.凯恩斯在其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层次的货币需求;而弗里德曼在其货币需求函数中考察的是()层次的货币需求。

CA.M2、M1B.M1、M1C.M1、M2D.M2、M214.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与利率呈反向变化。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14
3、 两个货币需求方程式的比较 首先,剑桥方程式与交易方程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如果设剑
桥方程式中的Y代表费雪交易方程式中的交易量T,那么, 不管人们保留货币是为了方便交易或是作为一种财富持有方 式,货币持有量总可以表示成交易量PT的某个份额。这时 M =KPY,同时MV=PT,所以有K=1/V。剑桥方程式中 的K不过是费雪方程式中V的倒数,即人们所保持的现金占 整个交易的比例。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17
(三) 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货币数量说是一个发展历史悠久的货币理论,特别是近代的
货币数量说在经济学发展史上影响 巨大,它开创了研究货币需求的四个崭新视角: 第一,从货币对其持有者的效用来说,发展了研究经济主体
持币原因的货币需求动机理论; 第二,从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角度,发展了货币需求决定与
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第二节货币需求理论第三节中国的货币需求问题20188222返回第一节货币需求概述货币需求理论主要论述的是货币持有者保持货币的动机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和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货币需求对物价和产出等实际变量的影响
第九章 货币需求理论
本章重点问题
1、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 额数量说的内容和比较。
2021/7/6 返回
经济学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3
二、货币的需求函数 需求函数是表达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
的关系的方程式,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 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其一般形式为:
Md= fX 1,X2, X ,n其中 X1,X2,X代n 表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

货币需求(专业课堂)

货币需求(专业课堂)
Chapter 10 货币需求
藤蔓课堂

货币需求
❖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 第二节 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 第三节 货币需求理论
藤蔓课堂
2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概念和动机
❖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 二、货币需求的动机
藤蔓课堂
3
一、货币需求的概念
❖ 货币需求是由货币需求能力与货币需求愿望相互 作用、相互决定的特殊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 社会各阶层(个人、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等)愿以 货币形式持有财产的需要。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 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 传统货币数量说是指凯恩斯出版《通论》 之前的货币数量说,以区别于弗里德曼的 新货币数量说。
藤蔓课堂
19
(一)现金交易说
❖ 背景:美国经济学家爱尔文.费雪(Irving Fisher) 在《货币购买力》(1911)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 数量论作了最清晰的阐述。内容:货币的唯一职能 是充当交换媒介,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 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因此,一定 时期内社会所需要的货币总额必定等于同期内参加 交易的各种商品和价值总和。据此,他提出了著名 的“交易方程式”,即:
藤蔓课堂
15
四、人们的预期和偏好
❖ 预期市场利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市场利 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增加。
❖ 预期物价水平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物价水 平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
❖ 预期投资收益率上升,则货币需求减少;预期收益 率下降,则货币需求增加。
❖ 人们对货币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增加;人们对 其他金融资产的偏好增加,则货币需求减少。
(一)现金交易说(二)现金余额说
❖ 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多选】在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式中,属于机会成本
的变量有( ) A.货币预期收益率
B.固定收益债券利率
C.预期物价变动率 D.实际恒久性收入变动流程
E.工资收入占总财富比率
答案:ABC
3)名义货币需求等于名义收入水平
3、剑桥方程式: Md=Kpy
Md—名义货币总需求; P—价格水平;
Y—总收入,实际是生产总量
K—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即货币 量与名义所得的比例。
4、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的区别
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是两个意义大体相同的模型,
但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一,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考点2、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备考指数: ★★★)
1、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先以金币流通为假设条 件
2、公式:M=PQ/V 式中,P是商品价格,Q是待售商品数量,
V是货币流通的平均速度,Md是货币需求量。公式表明: 货 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的流通
速度这几个因素
3、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
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促进企业家投资、增加就业和产出, 实现政府政策目标。
【历年真题】
【单选】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L2代表( )货币需
求 A.投机性 B.预防性
C.交易性
答案:A
D.恒久性
解析:考查凯恩斯货币需求的方程式,在凯恩斯货币需求
函数 中,L1代表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 L2代
二、货币需求理论
共计 6个考点
考点1、货币需求概述(备考指数:★★)
货币需求量(money,demand for)指经济主体(如
居民、企业和单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够并愿意 以货币 形式持有的数量。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

财会类专业知识金融学8(货币需求)

财会类专业知识金融学8(货币需求)

理论攻坚-金融学8(讲义)第六章货币供求第一节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含义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微观主体在其财富中能够而且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有的那部分数量。

二、货币需求的分类(一)微观的货币需求量和宏观的货币需求量微观货币需求量是指个人、家庭或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在既定时间内,在既定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和其他经济条件下,因生活或生产经营活动而需要的货币数量。

宏观的货币需求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间内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需要而引起的对货币需求的数量。

(二)名义货币需求量和实际货币需求量名义货币需求量是指各经济主体在没有剔除物价变动情况下的货币需要量,它是用货币的名义购买力表示的货币需求量,一般用Md表示。

名义货币需求量因物价上升而增加,因物价下降而减少。

实际货币需求量是指经济主体在名义货币需求量基础上扣除物价变动后的实际货币余额,即用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表示的货币需求量,一般记作M/P。

d三、货币需求理论(一)马克思货币流通理论(货币必要量公式)M=PQ/V式中:M表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PQ表示商品价格总额;V表示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二)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货币数量论)MV=PT式中:M表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平均量;V表示货币的流通速度;P表示平均价格水平;T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

由于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资料不容易获得,而且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也是国民收入,所以上述交易方程式通常被写成:MV=PY其中,Y代表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也就是实际国民收入。

(三)剑桥方程式(现金余额说)=kPYMd式中:Md表示名义货币需求;P表示价格水平;Y表示总收入;PY表示名义总收入;k表示以货币形式拥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

(四)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偏好论)1.三大动机(1)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日常交易的方便,而在手头保留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和收入水平成正比。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需求

金融学第八章货币需求
举例说明区别
名义货币需求[Mad] :考虑物价变动的影响
真实货币需求[Md/P]:扣除物价变动的影响
就是以某一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的商品和劳 务量对货币的需求。
金属货币时期:
二、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流通速度指的是,单位同名货币在 一定时期内媒介商品交易时周转的次数,它 反映了货币在媒介商品流通时所发挥作用的 频率和强度。
被交易商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M:一定时期内流通货 币量的平均数; V:货币流通速度;即 货币周转率,即一元货 币每年用来购买最终产 品和劳务的平均次数
P:各类商品价格加权 平均数; T:各类商品交易总量, 也可看作产出总量。
费雪认为:[假设条件]
1. 货币流通速度V决定于技术条件,与流通中 的货币量不存在可以发现的关系。
V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社会惯 例、个人习惯、技术发展状况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 所决定的。由于这些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在长 期内变动也极慢,因此,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故 可视为常数。
2.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量T 由资源技术条件所决定,变化极小,故T可视为常 数,也与货币量无关。
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
对各种货币需求理论的归纳:
1、宏观分析 将货币看作是流通手段,研究在既定的货币流 通速度条件下,一个国家(地区)实现一定的交易 量需要多少货币数量的问题。
特点是,主要关心市场供给、交易量、收入这类宏观 指标变化对货币需求产生的效应。
2、微观分析 :货币贮藏与流通手段的统一 强调货币的资产功能,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 和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最终将 货币需求归结为一个资产选择问题:即在人们的收 入或财富当中,如何选择货币资产持有量的问题。 注意:微观分析并不否定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需求理论
• 名义货币需求=名义货币供给(直接受制中央银 行的供给)
• 名义货币需求平减物价指数=实质货币需求
• 二、货币需求量层次
• 1、实质货币需求量
• 1)经济主体在一定经济发展时期所愿意持有那部分实 际货币量。即经济主体在其收入或资产总额中愿意以货 币形式保有的那部分实际数量。
• 注意:
• A.愿意持有: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市场、动机
• 经济主体 预期价格下跌,推迟购买,拥有较多 货币余额。在某一限度内,价格越下跌,福利 越大;超过这个限度,现金余额越多,有机会 成本的损失,还要有费用。所以,存在一个最 适价格下跌率。--福利最大较 • A原则上都体现经济主体愿意持有的货币量 • B实际货币需求量在理论上更具一般性。 • C最适货币需求量以实际或不需求量为理论前提。 • 条件 • (1)某种价格上涨主要不是货币数量引发的 • (2)经济主体可以接受】 • (3)对经济发展有积极意义
定收入水平、利率和其他经济条件下,保持多少 货币量使机会成本最低、收益最大。 • 宏观货币需求:
• 3.名义货币需求和实质货币需求
• 货币数量变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过程。
• 名义货币需求:经济主体在一定时期不考虑价格 变化时的货币需求。用货币单位表示的货币需求。
• 实质货币需求:经济主体所持有的货币需求扣除 物价因素之后的余额。用实物价值表示的货币需 求。
• 6.货币需求量和货币必要量
• 对应概念. ﹡ 货币必要量从一个国家角度分析,属 于宏观需求。是指一国满足商品流通的最低需要量。 MV=PQ
• 货币必要量有弹性。需求量大于相应的必要量。
• 货币需求量是从经济主体的角度谈论,相当于微观货 币需求。
• 实质上无区别
• 7.货币需求的存量和流量

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

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第九章货币需求理论第一节货币需求的含义与度量本节要点:什么是货币需求?影响货币需求的宏、微观因素是什么?(重点)一、货币需求的概念1.货币需求定义货币经济学中的货币需求是指有效的货币需求,它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获得或持有货币的意愿;获得或持有货币的能力;货币需求是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结果。

2.货币需求分类就货币需求的主体而言,货币需求分为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微观货币需求:是指有行为能力经济主体在一定财务约束下,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资产选择行为,是一种财富分配行为。

宏观货币需求: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如资源约束、经济制度制约束等),整个社会要有多少货币来执行交易媒介、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功能。

二者关系:从数量意义上说,全部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即为相应的宏观货币需求。

3.货币需求统计指标货币需求理论表明,货币需求问题实际上是一种计量检验问题,因此,关键是如何从数量上来定义货币需求。

在计量技术发展早期(20世纪50-60年代),学术界往往在用M1还是M2作为货币需求的替代变量上存在争论。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货币需求研究中往往采用M1定义货币需求;目前,学术界分别用M1和M2定义货币需求。

二、决定货币需求的因素一定程度上讲,货币需求就是居民的一种资产选择行为,居民在各种资产之间选择过程改变货币需求。

资产系列:本币、外币、债券、股票、耐用消费品和房产等等。

资产选择目的:保值;生利影响资产选择的因素:收入水平、市场利率、预期和心理偏好、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和经济体制。

(一)收入状况1.收入大小:收入↑↓→货币需求↑↓2.收入间隔: 间隔↑↓→货币需求↑↓(二)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当前、客观因素)作为持币的机会成本与货币需求呈现负相关。

市场利率↑↓→持币机会成本↑↓→货币需求↓↑(三)预期与偏好主观心理因素也影响了投资者的资产选择行为,具体表现为预期与偏好。

货币供求理论

货币供求理论
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
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29
(三)货币供给的外生性与内生性 货币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 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 量的性质。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 银行直接控制,而是由经济体系内部各经济主 体共同决定,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 的性质。
16
M 1 P2
2bY
r 就是“平方根公式”。
它表明:在交易量或手续费增加时,最适度
现金存货余额将增加;而当利率上升时,这
一余额会下降,从而将利率与交易性余额联1966年惠伦及米勒和奥尔良先后发表文章,
论证了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同样为利率的减
函数。代表是惠伦模型。 惠伦认为影响预防性货币需求的因素有三个:
第二,假设企业和家庭都是风险回避者,作最保守的 估计,取P = Q2/M2,其中Q为净支出的标准差(根据切 比晓夫不等式推导,363)。
20
将P = Q2/M2代入C=r×M+b×P,C 得rMbM Q22 根据数学原理,C 的最小值在其一阶导数为0处取

dC
2bQ2
r
0
dM
M3
得到 M 3 2Q2b 或写r 作
31
(二)基础货币的特点 1、是央行的负债 2、具有倍数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能力,
是形成、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量的基础; 3、是中央银行创造的,是一个较银行准备金
更易为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变量,因而中央 银行能够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来调控整个货 币供应量。
32
(三)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资产
负债
证券(A1) 再贴现再贷款(A2) 财政借款或透支(A3) 黄金、外汇和特别提款权(A4) 在途资金(A5) 其他资产(A6) 合计

第九章 货币需求

第九章 货币需求

(一)货币需求的原因——流动性偏好的动机 1、交易动机与交易性货币需求 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易的需要而持有一部分货币
的动机。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都需要持有一部分货
币作为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
个人和家庭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房租水电等基本生活支出,需要在 手头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
(一)微观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 1.收入状况 收入状况可分解为收入水平和收入时间间隔两个方面: (1)在一般情况下,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成正比; (2)如果人们取得收入时间间隔延长,则人们的货币需求量
就会增大;反之则会越小。 2.利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与货币需求负相关。原因: 持有货币意味着这部分货币不能转化为其他金融资产,而利息
为 第一,货币的功能。无非是履行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交易功
什 么
能以及发挥储藏手段的价值储藏功能;
持 有
第二,持币动机。货币的功能决定货币的动机,人们的货币需
货 币
求决定于他们的各种持币动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大致可分为
? 对交易媒介的需求和对资产形式的需求;
第三,持币动机的影响因素;
第四,持有多少货币。
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
类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数量,则费雪的交易方程式表述如下:
MV=PT
交易方程式中右方为交易总值,左方为货币总值,双方必然相等。由于商
品和劳务交易总量的数据不易获得,人们往往更关注于国民收入,因此该
方程式通常改写为:
MV=PT=PY
(二)现金余额数量说——剑桥方程式 现金余额数量说首先由剑桥学派创始人马歇尔提出。1917年剑
桥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马歇尔的学生庇古在《经济学季刊》 上发表《货币的价值》一文,把马歇尔的现金余额数量说的关 系数量化、公式化,系统提出了现金余额方程式,又叫“剑桥 方程式”。 剑桥学派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交易+ 储藏),重点考察的是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

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理论

宏观经济学--货币需求理论

由于剑桥学派假定,货币供给 和货币需求 由于剑桥学派假定,货币供给M和货币需求 Md会自动趋于均衡,因此有: 会自动趋于均衡,因此有: Md =M=KPY 剑桥学派认为K是货币流通速度 是货币流通速度V 剑桥学派认为 是货币流通速度 的倒数 研究K的意义 的意义: 研究 的意义: 强调研究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 允许个人选择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 允许个人选择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因为使用 货币储藏财富的决策取决于其他也可以作为贮藏 财富的资产的回报率,所以, 财富的资产的回报率,所以,他们考虑了短期内 K发生波动的可能性。 发生波动的可能性。 发生波动的可能性
20 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 费雪 世纪初,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 和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分别提出了现 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 金交易说和现金余额说,使货币理论 体系化, 体系化,并初步建立了货币需求理论 的基本模型
Irving Fisher, 1867-1947
一般认为,欧文 费雪 费雪1911年 一般认为,欧文•费雪 年 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的购买力》中提出的交 易方程式是货币数量论理论体 系建立的重要标志。 系建立的重要标志。 费雪试图考察货币总量M与整个 费雪试图考察货币总量 与整个 经济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 务的支出总量之间的联系。 务的支出总量之间的联系。
(一)费雪方程式:现金交易说
V=(P×Y)/M M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V :货币流通速度,即同一货币在一年 中媒介商品交换的次数,即货币的周转 率 Y :商品和劳务交易总量 P :一般物价水平
假设某年名义GDP(P×Y)为5万亿元, 货币数量为1万亿元,则货币流通速度 为?. M×V=P×Y 货币数量乘以在给定年份中货币被使用 的次数必定等于名义收入。
结论:由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求是 当前利率的反函数 当前利率越高,人们预期未来利率走 势下降,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减少 当前利率越低,人们预期未来利率走 势上升,人们的货币需求会增加 函数式: M2 = L2(r) 式中 M2 表示投机动机产生的货币需 求;r 表示利率, L2 表示 M2 与 r 的 函数关系

第八章货币供求理论

第八章货币供求理论
1.公式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又称货币必要量理论 ,集 中表现为公式
M=PT/V
式中,M为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 P代表商品价格水平; T代表流通中的商品数量; PT代表商品价格总额; V代表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
2.观点
这一公式表明,M与PT成正比,与V成反比。 并表明,在金币流通条件下,货币流通量总是等于货
环的一头一尾都与货币的流通交织在一起; 各种类型的资金紧张往往又集中表现在货币资金上。
回本章
5.结论
不能将“资金紧”和“货币紧”等同,两者既 有联系又有区别,重合只能在特定条件下,认识这一 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至下节
四、古典经济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1.威廉·配第在他的《赋税论》中就模糊地提到了货币 需要量的问题。
(2)流通中的货币主要但并不唯一出自银行。在有些国家, 铸币或硬币的发行权归属于财政部或政府其他部门。
三、出自银行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1.银行的负债和货币
从广义上讲,在信用经济条件下,现实流通中的各种形态的货币都 是信用货币。因为它们无不体现为银行的负债,即体现着信用关系。
2.银行负债的表现形式
现金。在我国谓之“现钞”,实质上它是银行的一种负 债,债权人是现金持有者(个人和单位)。这种负债有 两个特点——无须支付利息和市场流通最低需要的部分 无须返还。
需求越多,所以是一条向右向下倾斜的曲线。
(b)图为L1与L2相加,表现为货币总需求曲线L。
图中表明: (1)既然 L因 收入多少而增减, 那么L曲线也应随着 收入的变化而移动。 (2)当利率降 低到某一低点后,货币需求就会变得无限大。这时,没有 人会愿意持有债券或其他资产,只愿意持有货币。这就是 著名的“流动性陷阱” 。图中,当利率降至r0时,货币需 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得 无限大。

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

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3.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 从宏观层面讲,货币需求是指整个社会在一定的资源和制
度约束条件下,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经济发展与商品、劳 务流通需要所产生的货币需求。 从微观层面讲,货币需求是指微观经济主体即个人、家庭、 企业,在一定的财务约束下,持有货币的动机和行为,是 微观经济主体在进行资产选择后,在其认为的资产组合最 佳水平持有一定数量货币的动机和行为。
第二节 传统的货币数量说
第四,两种学说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费雪方程式认为:在交易商品量和价格水平给定时,能 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 剑桥方程式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对货币余额的需 求量取决于持有货币的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一 点, 实际是“边际相等原理”在货币领域中的应用 现金余额数量说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多于费雪方程式, 特别是二者对利率是否影响货币需求有不同的观点 剑桥学派强调人们主观愿望对货币需求有决定作用,开 创了从个人资产选择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的分析方法, 可将其看作是现代货币需求理论的重要渊源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二、货币需求函数
货币需求函数是指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量各 种因素之间关系的函数。 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 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如传统的货币数量说、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说、货币主 义的现代货币数量说都是有影响的货币需求函数。
第一节 货币需求概述
(3)投机动机
是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 以便满足从中投机获利的动机(经济体系只有货币和债 券两种金融资产)。投机性货币需求与现实利率水平负 相关,而与预期利率升降正相关。
M 为货币数量,也就是现金余额;K为以货币形式持有 的名义国民收入的比例,即在总财富中以货币形式持有的 比率; P为一般物价水平;Y为一定时期内按不变价格计 算的实际产出; 表示名义国民收入。

金融学讲义复习资料货币需求理论

金融学讲义复习资料货币需求理论
短期内也可以认为交易方程式中的Y相当稳 定。 • 由于V和Y都是常量,所以在短期内如果M翻 番,P也必须翻番。 由此: • 价格水平的变动仅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
P M *V / Y
3、货币需求数量论 • 因为货币数量论告诉我们对既定数量的总
收入所持有的货币数量,所以实际上它是 一种货币需求理论。
第三篇 货币理论与政策篇
第八章 货币需求理论
第一节 货币需求的含义 一、货币需求(Demand for Money)的含义 (一)货币需求与货币需求量
• 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需求不同于社会学或心理学意义 上的需求,它不是一种主观的占有欲。而是社会各部 门在既定的国民收入范围内,能够或愿意以货币形式 持有而形成的对货币的需求。
• 其中,Md / P为实际货币余额需求;Yp为弗里德曼 计量财富的指标,称为永久性收入(理论上 讲,就是所有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但 更简单地可以称为长期收入的平均预期值)
• rm为货币的预期回报率;rb为债券的预期回报 率;re 为股票(普通股)的预期回报率; e为预期 通货膨胀率;方程式下边的符号表示货币 需求与符号上面变量正向(+)或负向(-)相关。
二、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 货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可以从宏观与微 观两个角度进行考察。
• 宏观角度主要从基本面上考察影响和决定 一国货币需求的经济总量、经济结构、外 在环境以及制度安排等因素。
• 微观角度则是以微观经济主体为对象,从 内在心理和外在条件两个方面考察其货币 需求的意愿以及由这种意愿引起的需求行 为。
三、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 弗里德曼认为影响其他资产需求的因素也 必定影响货币需求。然后将资产需求理论 应用到货币上来。
• 弗里德曼将他的货币需求公式表述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复习货币需求理论第一节货币范围一、货币流通量的含义1、狭义货币1)是指金本位货币制度中的金属铸币。

2)其特点是:A.货币本身含有足值的价值;B.可以看得到,触摸得到;C.可以长期贮藏,作为财富而保值。

3)金本位货币制度是货币发展史上尽善尽美的货币制度,它将货币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与世界货币职能发挥到十足,根本原因在于货币本身内含价值,具有对货币流通量的自动、自发调节机制。

4)金本位货币制度由于贮藏量、开发能力的局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模的急速扩张,货币制度及交易技术进步等因素,已经失去了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2、广义货币1)是指货币的价值符号,即信用货币制度下的纸质货币。

2)特点是:A.以货币价值符号等形态表现;B.本身没有价值,其价值尺度职能是通过人们赋予这种货币价值符号一定价值量的代表来执行的;C.有些货币可以直接出没触摸得到如现钞,有些则无法触摸如存款、电子货币等;D.作为贮藏手段职能和社会财富代表是有限制条件的,即所代表的币值是基本稳定的;E.货币形式繁多,计算口径难以统一,需要根据各国经济制度、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不同范围的控制;F.极易产生供求不一致的非均衡运行态势,引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货币形式繁多,其流动性不同,对现实经济运行的影响即实际起到货币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能力具有很大区别。

1、IMF的标准:M0——银行体系外的现钞、铸币;M1——M0+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其它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政府债券)。

2、划分货币层次的意义1)从理论上探讨和寻找在纸质货币流通的信用货币制度中能够使流通中的货币与市场运行相适应的均衡运行机制,以确保不至由于信用货币量过多或不足而引发社会经济大的震荡与破坏。

自上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之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都将控制通货膨胀作为首要目标。

2)从实践上为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当局或中央银行金融调控和监督提供决策依据。

可根据不同政策目标进行重点层次调控,如控制消费物价上涨,可重点控制M0层次的货币投放量;对企业投资增长过快,抑制生产物价上涨,可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调控来重点调控M1层次的存款货币量的投放;还可以通过政府债券发行、买卖的数量规模对整个社会货币流通量进行调控等。

3、划分货币层次的理论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第二节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1、马克思货币需要量或必要量的基本公式。

1867年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中,马克思提出了:金属货币制度基础上的货币需要量或必要量的基本公式:M=PQ/V。

2、货币需要量或必要量的基本公式从根本上揭示了商品经济中决定货币流通量的本质因素,即商品流通决定了货币流通。

商品流通的规模决定了货币流通的需要量或必要量;货币只起交换媒介作用。

在这种因果本质联系基础上建立了货币需要量或必要量的基本公式。

3、信用货币制度中纸币流通规律公式。

即: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流通中金属货币的必要量/流通中纸币总额。

马克思揭示了纸币流通规律是:1)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货币需要量是由待销售的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2)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纸币发行总量受到制约,因为单位纸币代表的价值量由金属货币需要量所制约。

4、马克思货币需要理论对当代市场经济运行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即:货币发行与货币流通量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适应。

5、马克思货币需求理论的局限:A:存款也是货币,而且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主要货币形态。

B:与货币流通相对应的不仅是PQ,即反映商品流通规模的商品价格总额,还有各种劳务服务。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扩张,其规模也越来越大。

除此之外,还有金融交易额、对外贸易额、跨国投资形成的商品流通与劳务等。

C:对纸币流通中货币需要量的分析不充分。

上述理论局限源于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实践的限制。

第三节古典经济学的货币需求理论“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是古典经济学中最为典型、最有影响的货币数量说;在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中产生过重要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发展环节。

一、费雪的货币数量说古典经济学家一般认为:货币本身无内在价值,货币仅仅起到方便交换的作用。

在这一点上,他们实质是在分析研究纸币制度下的货币流通数量问题,与马克思金属货币制度前提、金属货币需要量或必要量的起点、内涵完全不同。

1、“费雪方程式”1)1911年在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费雪对货币数量说作了系统阐述,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Equation of Exchange):MV=PT或P=MV/T,又或M=PT/V。

2)在这个方程式中,费雪认为:V与T长期不受到M变动的影响。

因为:A:V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凡是的制度因素和技术因素决定的,而制度和技术因素只有在较长时间中才会对货币流通速度产生轻微影响,因而是常数,相对稳定;B:T取决于资本、劳动力及自然资源供给状况和技术水平等非货币因素,在一定时期内也不会改变。

3)由于M是一个外生变量,因此M即货币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P水平的变化。

4)“费雪方程式”是研究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他立足于纸币制度下,阐述了货币数量对物价影响的这一重要经济现象以及因果关系。

5)费雪方程式与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在形式上相同。

将MV=PT调整为M=PT/V,与马克思的M=PQ/V看似相同。

但两个公式的分析前提与内涵却有着实质性区别:A:马克思以金币制度分析为前提,货币有价值;费雪以纸币制度分析为前提,货币无价值,只起媒介手段。

B:马克思公式强调的是商品生产、商品流通对商品价格,乃至货币流通的决定作用;费雪相反,公式强调的是货币数量对商品价格的直接影响作用,因果关系不同。

C:马克思分析的M是货币需要量、货币必要量,是商品经济中的内生变量;费雪分析的M本身是外生变量。

2、“剑桥方程式”1)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剑桥经济学派在考察货币数量作用时,将人们对货币主观需求因素考虑近来。

1907年庇古根据马歇尔“余额数量说”发表了《货币的价值》一文,提出了著名的“剑桥方程式”(Cambridge Equation ),M=k.PY2)M——为名义货币需求;Y——为总收入;P——为价格水平;k——为系数k,也称剑桥k,是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被假设为常数。

3)在这一公式中,剑桥学派将个人这一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的持有作为分析的重点。

认为人们的财富或收入有三中用途:A:投资获利;B:消费享受;C:为安全和便利考虑而持有货币,这一部分的收入或财富才形成了现金余额。

根据这一分析,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有自己资产的问题,如选择投资要看利率高低;选择消费,也受通货膨胀影响;选择持有货币,为安全和便利等因素。

4)通常人们对货币的持有需求与人们名义的财富与收入之间保持一个比例,即系数k,这个比例相对稳定,它取决于:个人财富的水平,利率的变动,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多种因素,或是许多有价资产中的一种,怎样选择,有“效用”观念在其中。

5)“剑桥方程式”与“费雪方程式”形式相同。

MV=PT调整为M=PT.1/V,其中1/V在公式上等同于剑桥M=kPY公式中的k。

但其内在含义存在很多明显区别:A: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

“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交易手段和功能。

“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人们的一种资产选择的功能。

B:对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微观角度有区别。

“费雪方程式”更多侧重货币总流量与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关系,是从宏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

“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是从微观经济主体角度分析入手来分析货币需求的。

有人将“费雪方程式”称为:“现金交易数量说”,而将“剑桥方程式”称之为:“现金余额数量说”。

C:强调的主客观因素有明显区别。

“费雪方程式”强调客观因素,重视货币制度中的支付过程,即这个支付手段到底需要多少。

“剑桥方程式”则更为重视的是人们主观对资产选择的满意程度,庇古说:“剑桥方程式”的优点在于能顾及人类意志需求的原动力的作用。

D:“费雪方程式”中的1/V与“剑桥方程式”中的k,尽管数学形式相似,但却有着不同的决定机制。

在“费雪方程式”中1/V中的V是一个常数,受制于一定的客观因素,而“剑桥方程式”中的k大与小是与微观经济主体对资产选择的行为。

除了制度与技术条件外,还取决于微观经济主体对目前和未来消费的偏好程度,人们对投资报酬的预期,人们对价格变动的预期等因素。

因此比较而言,k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第四节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一、流动性偏好理论1、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系统地提出了他自己的货币需求理论,并标志着独树一帜学说形成。

2、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A :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期经济主体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数量(这一点继承了剑桥学派的观点)。

B:当人们取得货币收入后通常作两种选择:消费和储蓄,也称“时间偏好”选择。

储蓄有两种形式:现金储蓄与债券储蓄,也称“流动性偏好”选择。

人们普遍存在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愿意持有其它缺乏流动性资产的心理倾向。

据此,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的货币需求理论。

3、货币需求取决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货币需求的三个动机:A: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s)即进行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包括个人消费与企业营业动机。

其交易的强度,即对货币的需求量,取决于“收入的数量以及到支出时间间隔的一段长度”。

B: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s)即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对持有货币的愿望。

如个人失业、患病等意料不到的需要,企业应付突发的意外支出,和为不失时机的有利的购买机会做准备等。

C: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s)即为了储存价值和财富,并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预期进行持有货币,以满足从中获利的目的。

4、前两个动机是继承马歇尔、庇古的。

而投机动机则是凯恩斯独自创新的。

从这一点出发,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走上了与传统货币数量论炯然不同的道路。

5、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认为:A:持有货币期间不带来收益,收益为零。

B:持有债券有收益,但有两种可能:一是利率上升时,债券价格就下跌,可能导致的损失大于债券利息收入,此时持有债券,收益为负;二是利率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此时持有债券,收益就会增大。

正是由于人们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期,决定着人们增大或减少对债券这种生利资产持有的需求增减。

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收入水平。

这两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与收入Y之间是增函数关系变化。

2、投机动机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市场利率水平r,两者之间是减函数关系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