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古诗教学重在“三要诀”
古诗词写景技巧及作用答题方略
前后照应,铺垫过渡。
景
物
描
写
的
作
用
写景句的作用
答题要注意层次,步骤。
每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有其特定的作用,有时不仅是一种作用,而是多种作用交织在一起,所以在鉴赏诗歌或是在平时的做题过程中一定要立足于诗歌本身去鉴赏分析,总结积累。
内容+作用(结构+情感)
写景句的作用题型示例
送人到松江 俞桂 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作用:描绘了窗前槐树绿叶பைடு நூலகம்茂、室外榴花红艳似火耀人双目的初夏美景 ,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形象,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离别时的无限凄楚和伤感.
答案:
(2013山东卷)
山寺夜起 江湜【 shí】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202X
CIICK HERE TO ADD A TITLE
单击添加副标题
谢谢指导,再见!
2
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
3
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啼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
4
借景抒情
5
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6
烘托了的思乡之离愁别恨(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
7
分析写景特色及作用型【答题步骤】
明确写景特色(远近、高低、俯仰、视听、动静、虚实、色彩对比等)
阐述怎样体现这种特色的(结合诗句,具体作答)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内容) 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地点(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 (结构上的作用)
借鉴古诗技巧,提高写景能力
智育广角 师道·教研 2019年第1期借鉴古诗技巧,提高写景能力文?江门市培英小学 唐艺虹 众多小学生对写景状物的作文题目无从下笔,好不容易挤出来的习作,往往生硬单调。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景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学瑰宝。
古代诗人经常游山玩水、寓景言志,创作了许多写景名诗。
其中丰富的写作素材、独到的表达方式均可作为小学生写景训练的示范。
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了古诗的写景技巧,摸索出一套提高小学生写景能力的办法:一、火眼金睛,捕捉特点花草树木,山水园林,亭台轩榭,清风明月,这些习以为常的景物都能在我们身边找到。
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观察事物往往走马观花,只看个大概轮廓。
因此,要想把景物写好,就要能找出景物与众不同的地方———抓住其本质特点。
同样描写山,泰山要突出其雄,华山要突出其险,黄山要突出其奇。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里抓住瀑布巨大与水流急的特点,把倾泻的瀑布比喻成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再巧妙地用“飞”和“直下”这两个动词把瀑布喷涌而出、势不可挡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
二、有条不紊,多角度看写景时,不仅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还要从不同的角度或观察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写。
观察点可以是固定的,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先写黄鹂居柳上而鸣,再写白鹭飞翔上天,观察点在窗前,由下而上,由近而远,写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
观察的点也可以随着观察者的角度而移动,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描写了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告诉我们,同一景物,观察的角度可以是多变的,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三、动静结合,找联系物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彼此互相联系的,描写的景或物也一样。
因此,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只是孤立静止地写主体物,还要学会找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才能写出景物的特色。
例谈古诗中写景的技巧
例谈古诗中写景的技巧在我们所学的古诗中,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写景佳句。
细细品味这些千古佳句,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写景的方法和技巧。
这些方法技巧,同样可以应用于我们的作文之中。
一、细致观察,写出景物特点。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中有这么几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意思是说:八月洞庭湖积水上涨,与湖岸齐平,辽阔如镜,蓝天映照湖中,天水一色,混为一体。
云梦泽水气蒸腾,洞庭湖波涛汹涌,声如万鼓齐鸣,震撼着岳阳城。
这样的景致,就是诗人细致观察的结果。
它把诗人见到的洞庭湖水天相接的情景形象地写了出来。
诗人笔下的洞庭湖博大浩瀚,一眼望去,水连天,天连水,大有吞吐太空的气势。
以蓝天含于湖内,突出湖面宽阔无垠。
用波撼岳阳城,说明湖水连连而致,水势波涛汹涌。
二、大处着眼,描写壮阔场面。
唐代大诗人李白《渡荆门送别》诗的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的名句。
它的意思是:出三峡以后,随着平原的出现,山岭逐渐消失,长江就奔流在辽阔的原野上了。
这两句诗没有写某一处的景象,而是从大处着眼,写出了一派壮阔的气象,那连绵不断的巴山,至荆州始断;那大江自万山中来,至此千里平原,江面逐渐放宽放大。
这些,都给读者留下了开阔而丰美的诗意空间。
三、小处落笔,精绘动人细节。
唐代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的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称为千古传颂的名句。
北固山下镇江周围的水面辽阔如海,在黑夜将尽未尽、天光还未全明之时,一轮红日从江心冉冉升起,说明江上日出早。
江南春来,新年未到,已有一丝春意,从景物上来说是江春,从时间上来说却是旧年。
生活中的寻常事,一经锤炼,极富韵味。
诗人从小处落笔,精绘细节,一个“生”字,一个“入”字,全用动态描写,生动活泼、形象鲜明,境界壮阔、奇丽,而时光流逝的感觉,客子异乡的情思,也全在景象之中透露出来。
四、赤橙黄绿,描绘缤纷世界。
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诗歌景物描写赏析技巧
诗歌景物描写赏析技巧首先、其次、最后、总之范文:诗歌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具有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作用。
而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则是表现诗歌意境的关键。
如何描写景物,才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所想表达的情感,这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诗歌景物描写的赏析技巧。
一、刻画形象在描写景物时,要尽可能地刻画出形象。
诗人需要用具体的事物来形象地表现情感,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所想表达的情感。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通过描绘折戟沉沙的场景,表现了杜甫内心的沉痛和失落。
而在描写自己磨洗认前朝时,刻画了杜甫坚持不屈的精神气质。
二、把握节奏诗歌是一种音乐性很强的文学形式,因此在描写景物时,要把握好节奏,使诗歌的旋律与景物描写相协调。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两句诗短小精悍,既描绘了青山环绕的景象,又表达了大江东去的气势。
读起来优美流畅,给人以美妙的感受。
三、运用修辞手法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和意象的文学形式,因此在描写景物时,要丰富诗歌的意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里的“一岁一枯荣”用寓意手法,将景物描写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表现出了白居易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四、注重细节诗人在描写景物时,要注重细节的描写。
因为细节可以表现出景物的特点,使读者更加真实地感受到景物的存在。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百战余魂去,千帆已过尽。
”这两句诗中,“余魂”、“千帆”都是细节,在描写出了登高远眺的壮美景象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历史沧桑和人生无常的悲壮。
总之,诗歌景物描写是诗歌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人们在描写景物时,需要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以刻画形象、把握节奏、运用修辞手法、注重细节等手段,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如何鉴赏古代写景的诗歌
如何鉴赏古代写景的诗歌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把握住写景特点,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鉴赏写景诗歌的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鉴赏写景诗歌的方法(一)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
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
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
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
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
“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
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诗歌鉴赏写景的方法与技巧教学目标:熟练掌握几种常见的写景方法与技巧,并会应用此技法来鉴赏诗歌。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2015·辽宁沈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客怀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处,雁声远过夕阳楼。
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
二.知识汇编高考考查的常见的几种写景的方法与技巧归纳1.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结合2.从运用修辞的角度来写3.注重炼字4.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5.从景物的动静的角度来写6.从观察角度的立足点来写7.注重景物的色彩搭配三.讨论展示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他是怎样写景的呢?四.应用体验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
香红渐渐稀。
番腾妆束闹苏堤。
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
人归春也归。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五.课后作业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下面问题帐夜①吴兆骞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
雁飞白苹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圆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
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
【注】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
②连山:就着山势。
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只诗人所居之地。
)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
写景诗词鉴赏要诀
入门
•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明-胡领会诗的主题,了解诗人的立 意 •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 •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唐末诗人罗隐《雪》中有两句诗云:“长 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 • • •
• 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遍人间烦恼填 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说起, 离别之愁是虚的,毫无重量可言,王实甫 用“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把它 的沉重感一下就鲜明、生动、充分地表现 出来。
• 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 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 尽许多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五是要弄清写景诗词虚实结合手法 的运用
• 这里所说的“虚”指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实”则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 景物。 • 范晞文的《对床夜语》有个很好的解说: 诗词创作时“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 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 水,此其难也。否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 而不足采矣。”说的是通过“物化”而表 达出来的感情才富有感染力,只要采用化 景物为情思的办法,才能使感情得以鲜明、 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悠然心会, 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
张旭《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思考:诗中所描写的桃花溪景象表现出诗 人对陶渊明“桃花源”的一种什么看法?”
就应从立意上来作这样的回答:“诗人对世外桃源心存疑问,以‘隔 野烟’和‘随流水’写出了桃源既神秘又虚无飘渺;以‘何处边’提 出质疑。”
二、要从结构上将写景诗词看作是 一幅画,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
• • • • • 王维的《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诗歌写景的方法
诗歌写景的方法写景是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人物环境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思考。
诗歌写景可以让读者通过文字感受到美好的自然风景,引发内心的共鸣,带来身心的舒畅。
下面将介绍一些写景的基本方法,以帮助诗人们更好地创作写景诗。
1. 观察细致入微成功的写景诗通常要求具体描写和细腻的观察力。
诗人应当仔细观察所描绘的场景,注意细节并通过生动的描写将其表现出来。
例如,可以描写花朵的颜色、形态、香气以及它们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石头的质感、形状以及它们被水流冲刷的痕迹等等。
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读者仿佛可以亲身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2. 运用生动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在写景时,生动的形容词和修饰语可以帮助诗人更好地表现出景物的特点和美感。
通过巧妙地选择形容词来描绘景物的颜色、质地、声音、大小等特征,能够让读者产生直观而真实的感受。
例如,可以用“婀娜多姿的花朵”、“湍急激流”、“清脆悦耳的鸟鸣”等来描绘自然景色,充分展现出其独特的美丽和与众不同之处。
3. 运用意象和比喻意象和比喻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通过选取形象鲜明的意象和比喻来描述景物,可以使诗歌更具艺术美感。
例如,可以用“夜空如繁星点点”来描绘夜晚的景色,用“蜻蜓仿佛彩虹般飞过”来形容蜻蜓的姿态。
这些精心选择的意象和比喻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与情感。
4. 运用节奏和韵律诗歌是有韵律和节奏的,通过运用合适的节奏和韵律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可以使诗歌更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韵律可以通过控制音节的长短、音调的升降来实现,节奏可以通过控制句子的长短和抑扬顿挫来实现。
例如,在描写风景宜人的山谷时,可以运用轻快的韵律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来表现出谷中的生机和活力。
5. 通过情感抒发除了形象描写和修辞手法外,感情抒发也是诗歌写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诗人可以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将个人的感受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
例如,在描写一片迷人的花海时,可以表达对生命的赞美与感慨;在描绘江河的奔流时,可以抒发对生命之澎湃的洋溢。
写景抒情类古诗词教学三她招
写景抒情类古诗词教学三她招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从小就要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且让学生能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写景类诗词作为古诗词中的一种表现形式,怎样才能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美,画面美以及情意美呢?笔者在这里主要以《绝句》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反复诵读,读出韵律美古诗词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韵律美。
不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它们都具有简短精练,平仄有序,风格明朗等特点。
古诗词是用来读,用来诵的,在古诗词的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以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真正读出韵律、读出美感、读出自己对古诗词的喜爱,如此一来,学生的古诗学习也必定会更上一层楼。
在教学《绝句》这一课时,就是以学生的反复诵读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
首先,教师让学生自由读古诗,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其次,在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同桌互读,并相互指正读错的地方。
最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展开多种形式的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学生有感情朗读等。
其中,为了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能够读出情感与韵律,笔者主要依据七言诗的特点让学生在古诗旁边标清节奏,让学生按照“二二拍”的节奏进行吟诵,这样一来,在熟读古诗,把握节奏技巧的基础上,学生读得越来越入味,也越来越有感情,进而在朗读中真正使学生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韵律美,喜爱上了古诗词。
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
”这句话说得一点不假。
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一遍遍地放手吟诵,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古诗词的韵律之美、用词之讲究,进而使学生在反复吟诵中真正领会到诗词所流露出的情感,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二、放飞想象,感受画面美古诗词之美还体现在它的画面美上。
其实,对于大多数写景类古诗词来说,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因此,在写景类古诗词的教学中,在学生熟读古诗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境,这样一来,在听觉、感觉、视觉等多种感官的触发下,诗中描绘的情境会自然浮现在学生的头脑中,从而使学生在真正感受画面美的基础上喜欢上古诗词。
浅谈写景古诗的教学策略
浅谈写景古诗的教学策略作者:张惠琼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9年第15期一、注重学习古诗方法的渗透与点拨1.借助资料知背景任何一首古诗,都有极其丰富的背景资源,诗人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历程,与古诗密切相关的创作故事,古诗涉及的相关典故、传说,诗人的相关诗作,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等等。
如果联系特定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加以研究,就能走近诗人,体验古诗的内容、情感、思想。
学生才能够真正地走进古诗中去,去领略古诗所表达的奇妙意境。
培养学生通过选择资料,交流学习资料内容,来帮助了解诗人情况、写作背景等相关内容助于更好地理解、感悟诗句表达的意境。
例如,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时,课前让学生搜集苏轼的资料及他写《题西林壁》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课堂上执教老师首先出示苏轼简介,让学生了解人物;然后出示《题西林壁》,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思考:诗写了游庐山,为何不用《游庐山》为题,而用《题西林壁》做题?接着组织学生交流、反馈搜集到的相资料,通过对古诗相关资料的了解、交流、反馈,学生借助资料学习了解诗人,知道古诗的写作背景以及相关内容,为理解诗句,体会意境做铺垫,最后,让学生明白借助资料来理解,是学习古诗的一个重要方法。
2.展开想象悟诗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要心中有学生,相信他们,应该以学定教。
执教《题西林壁》的周老师引导学生用想象画面、画简笔画的方式来理解诗句表现的意境。
将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让学生近距离触摸古诗所描写的景物,通过想象感悟庐山之美,体会诗人内心的感受。
让学生从中知道展开想象悟诗意也是学习古诗的一重要方法。
3.联系生活明道理《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交流感悟。
当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用“不识球场真面目,只缘身在禁区中。
”“不识迷宫真面目,只缘身在迷宫中。
”“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
中考语文写景诗鉴赏要诀
中考语文写景诗鉴赏要诀在鉴赏写景诗词时首先要缘景明情,紧紧抓住“情”这一牛鼻子不放,由此解题,进入解题的大门,但仅仅入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才能登堂入室。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曾说过:“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写诗填词何尝不是如此?写景诗词的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说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人站在长安的城楼上,遥望终南余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长安还有许多的百姓,他们缺衣少食,能否在饥寒中度过难关。
其关心民瘼之意,隐含其中,所以清代的王渔洋称之为咏雪的“最正确”作品。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诗人并没有将“意”和盘托出,而是通过最后一句抒发感慨来透露,显得十分宛转。
唐末诗人罗隐的《雪》中有两句诗云:“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所表达的主题与之相同,但罗隐的诗句缺乏此诗的含蓄蕴藉,写得太白,没有回味。
这种诗自然是不会拿来做试题用的。
立意的问题解决了,写景诗词的意境、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可以用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一道题:“诗中所描写的桃花溪景象表现出诗人对陶渊明“桃花源”的一种什么看法?”就应从立意上来作这样的答复:“诗人对世外桃源心存疑问,以‘隔野烟’和‘随流水’写出了桃源既神秘又虚无飘渺;以‘何处边’提出质疑。
”即以王维的《汉江临眺》为例来加以阐析:其诗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这首诗便是作者融画法于写景诗的杰作,全诗气势雄伟,意境阔大,既富诗情美,又富绘画美。
首联写汉江境域的辽阔,气势宏伟,境界壮阔。
这是一幅巨画的背景,诗人以诗家的眼光,画家的笔法,先勾勒出一个轮廓,充分表达出绘画的构图美。
中间两联着意写水势的浩淼,是这幅巨画的主画面。
诗人没有采用一般的形容手法,而是富有创造性地从倒影着手,刻画出水中的世界。
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总结
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总结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以其优雅的艺术表达方式和精妙的写景描写而脍炙人口。
古人在写景描写时,常常通过细腻而深刻的语言,描绘出充满情感和意境的美丽自然和社会景象。
在古代诗词的写景中,有一些要点是不可忽视的。
本文将从表达方式、意象选择、情感描写和写作技巧四个方面总结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
一、表达方式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常采用表现手法多样的方式,例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以及对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的描述,形成画面感和语感。
同时,还可以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加描写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二、意象选择在古代诗词中,作家们善于运用各种意象,使写景描写更具感染力。
常见的意象包括山水、花草、春夏秋冬等自然景象,还有云雾、月光、闪电等天气现象,以及人物、动物、植物等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通过选择恰当的意象,作家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出景物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三、情感描写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常常注重表达情感,一种对自然景物的倾慕和赞美,或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抒发。
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诗人常以深情笔触描摹景色之美,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感动和震撼;而在描写社会现象时,古人常通过对社会状况的反思和揭示,表达对社会的关怀和呼唤。
情感描写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为古代诗词的写景增添了更多的魅力。
四、写作技巧在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中,写作技巧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描写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其次,需要注重节奏和音韵的运用,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诗词在语言上更加优美和和谐。
此外,也要注意节制,避免过分冗长的描述,让描写更加凝练生动。
综上所述,古代诗词的写景描写要点包括表达方式、意象选择、情感描写和写作技巧。
通过对这些要点的注意和运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欣赏古代诗词的写景之美。
古代诗词写景的独特魅力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无尽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
关于写景的诗词鉴赏指导一枝一叶总关情——写景诗鉴赏指导【考点阐述】【知识梳理】一般来说,写景诗涉及以下知识点:传统意象的特点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意境所展示的画面及其凸显的情感氛围和主题思想,情和景的关系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一些表达技巧、写景的方式方法,与主旨相关的炼字、炼句及修辞的辨认分析,诗话材料中对情景关系的评点等等。
鉴赏中常用语主要有:1.思想内容方面,如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方面,如借景抒情、白描、衬托(正衬、反衬)、对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移情于物、浓墨渲染……3.语言特点方面,如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方法点播】写景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意境鉴赏可分三步去答:一看写了哪些景物,找出景象、物象;二看用了哪些技巧,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三要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指明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
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3.抓诗眼,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写景诗,字里行间透出的情感都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但一些表面上纯粹是写景的山水小诗,就不那么好理解了。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这在试题的注释中),即知人论诗,才可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min
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 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来写:远看与 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 下结合、高低结合。
01
看万山红 遍,
02
层林尽染
03
漫江碧透
04
百舸争流
05
鹰击长空
06
鱼翔浅底
07
万类霜天 竞自由
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 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万枝,嫩于 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 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 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 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202X
古诗写景方法与技巧
击
此
添
加
副
标
题
202X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 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 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 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 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 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如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 夜满天山”,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 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赶着 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苍茫而 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 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 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 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 夜之间把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 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 情。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写景抒情诗词
如何引导学生赏析“写景抒情”诗词?“写景抒情”诗具体教学思路:对写景抒情诗而言,适用的方法是读诗文- 找景语- 析词语- 悟情感- 赏技巧(读—品—悟—探)具体步骤如下:1、置身诗境,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象的世界之中,得到审美享受。
2 、找景语,抓住“意象”:什么是意象?“意”即诗人主观情感,“象”即客观物象。
意象即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
它们可以是自然景象,也可以是人文景象。
鉴赏意象一定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最早提出了“意象”一词。
中国的诗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了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创作方法。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
比如“蟋蟀”“大雁”“莲花”“折柳”“鹧鸪”“红豆”等等,我们只要在诗中接触它们,就很自然地进行相关链接,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这是一种阅读修养。
叶迦莹先生认为:“在一个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的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
”所以,要求学生要“常见字眼,正确解读”。
如:松、竹、梅——坚毅菊——隐逸牡丹——高贵莲、蝉——高洁红豆——爱情红叶——传情杨柳、芳草——惜别鸿雁、鸿鹄——大志哀鸿——流离杜鹃——悲苦月光、月辉——思念家乡,盼望团圆3、体会意境:根据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诗境即诗歌的意境,“意”,作者的感情;“境”,作者创设的图景、情境,由景物(意象)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情感和客观场景融合在一起,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鉴赏古典诗词关键在于领会其中的意境。
中国抒情诗很发达,从诗经开始就有了良好的抒情的传统,“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通过景物描写传达惜别和怅惘之情,开创了“情景交融”的美学传统。
历来判断一首抒情诗的高下,也往往用是否做到了“情景交融”为标准,所以,掌握了“意境”,即掌握了中国即景抒情诗的精髓。
写景诗的教学步骤
写景诗的教学步骤
1.选材。
在写景诗之前,要根据需要营造的情境和情感,选择合适的
景物素材。
2.感知。
要和所选择的景物产生共鸣,深入细致地感知其外在和内在
的特征与含义,通过观察、听觉、嗅觉等方式表现出来。
3.立意。
确定写景诗需要表达的主题或情感,对于同一景物,不同立
意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表现效果。
4.讲究语言。
语言是写景诗的表现工具,要注意音韵、形象、节奏、
鲜明度等方面,让诗歌语言达到完美的表现效果。
5.化用修辞。
通过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将景物内在的意
义和心理情感得到更深刻的表达。
6.整体调节。
写景诗不只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情感、意境的塑造,要通过视野的拓展、意象的升华,构建出具有完整感和统一感的诗意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景古诗教学重在“三要诀”
写景古诗教学重在“三要诀”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美琪学校()张华粉
[摘要]小学古诗教学应突破传统地教学方式,探寻革新古诗教学地方法.教师可从写景古诗入手,引导学生经历“找景—现色—活面”地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下爱上古诗.
[关键词]小学写景古诗教法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5)6
小学古诗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是教师对古诗逐字逐句地进行分析,忽视了学生地主体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古诗地学习就失去了兴趣.这与新课程地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驰地.笔者以写景古诗为例,探寻革新古诗教学地方法,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教学效率地提高.
一、找景——初读古诗,诗中望景
在现行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用地写景古诗通常都是简单明了地点出所要描绘地景物.例如,王维地《鸟鸣涧》直接描写了桂花、山、鸟等景物,张旭地《桃花溪》中,将渔船、桃花、流水等景物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学生在初读时就可以通过自己已有地经验将这些景物寻找出来,这样学生对于古诗学习就没有了抵触情绪.如《游园不值》一诗,我引导学生在“诗中望景”.
师:叶绍翁在游园地过程中都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将诗文中描写景物地字词标出来.
生:“应怜屐齿印苍苔”中写到了“苔”.
生:“小扣柴扉久不开”中写了“柴”.
师:这里地“柴”和“扉”是表示一个词地意思,是指用木柴做成地门.
生:我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中找到了“园子”.
师:这里地“园子”指地是什么?
生:作者要去参观游览地花园.
生:“一枝红杏出墙来”描写了“红杏”和“墙”.
古诗中对于景物地称谓和现代虽有差别,但大体上还是相差无几地,通过教师地点拨、引导并结合教材让学生认识这些景物地特征,学生就能够充分理解诗中所写地是什么景物,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二、现色——重现颜色,感知深意
古诗阅读之所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其内涵美,是因为作者在诗中蕴涵了大量且丰富地色彩.在古诗教学中,应让学生从内心去感受诗中地颜色,丰富学生地感官.在《游园不值》一诗地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找出所有景物,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细细品读,找出诗中地颜色.
师:谁来说说你眼中地天门山是什么颜色地?
生:五颜六色地.
师:你是怎么知道地?
生:从“春色满园”中地“春色”可以看出这是在春天地时候,所以是五颜六色地.
生:从“一枝红杏出墙来”可以看出还有红色地.
生:还有绿色、粉色.
师:诗中并没有提到绿色和粉色,你是怎么知道地?
生:我是想象出来地,因为是春天地景色,所以应该包含各种颜色.
师:想象也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可以将从前与现实结合起来,这样学习起来就会更加有趣.
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地思维始终处于活跃地状态,这样学生参与学习地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在上述教学中,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在已有地知识水平上寻找出诗中所描写地色彩,丰富了诗文画面.
三、活面——拼读字词,读活画面
学生从诗文中找出有关颜色地词后,在大脑中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幅美妙地图画,这时就需要教师协助学生对诗词中关键地字词进行进一步地理解与分析,领悟诗中地境界,让诗中那些静止地画面活起来.《游园不值》一诗主要有三个关键地字,分别是“开”“关”“出”,下面以“出”为例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在引领学生理解“出”字时,我设计了几个递进地教学环节.第一,通过比较句子理解“出”地含义.出示句子“一枝红杏出墙来”与“一枝红杏过墙来”,让学生仔细品读,说说“出”地意思.通过对比,学生可以知道“出”具有运动性,而“过”是静止地.第二,联系上下文,寻找红杏“出”地原因.植物本来是处于静止不动地状态,为什么会产生动态呢?有地学生认为植物一直是生长地所以会动,有地学生认为观看地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地动态,有地学生认为是作者心中感觉是动态地.第三,反复诵读,感悟“出”地意境.诗人无缘进得园门,游赏地愿望受阻,未免有点扫兴.在失落之余,却惊喜地发现一枝红杏伸出墙来,于是便想象了园子内五彩斑斓地春色.这样,学生在充分理解地基础上反复阅读,在阅读中又升华了理解,在理解中得到了享受!
传统地古诗教学是逐字逐句进行分析,所设立地学习目标也相对较难.而从景物到颜色再到读活画面地学习过程,打破了这种传统地教学方式,学习目标地排列
也是由易到难,这更有利于教师地指导,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