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三步曲”
古典诗歌教学三步曲
定基调品意境嚼语言——古典诗歌教学三步曲内容摘要: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
它们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极好的阅读范本。
本文从定基调——品意境——嚼语言三个层次论述了诗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诗歌教学; 基调; 意境; 语言诗歌是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文学体裁,而中国古典诗歌又是世界诗苑中的一朵奇葩。
几千年来,古典诗歌群芳竞放、名家辈出。
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汉乐府民歌到《古诗十九首》,从“建安七子”到开创“田园诗”一派的陶渊明,唐诗宋词更是将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推向顶峰。
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笔精神财富,对于陶冶情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所以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入的古典诗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视的,但大部分老师还是采用应试教学的方法,即根据试卷上出现的诗歌试题的题型而进行有针对的教学。
在教学上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记忆文学常识,翻译全文,理解关键字、重点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名句名篇等。
显然,这种教法不仅让诗歌失去了他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甚至可能会使他们对诗歌产生厌恶心理。
那么如何避免这一倾向呢?我通过实践和探究,总结出“古典诗歌教学三步曲”,即定基调——品意境——嚼语言。
下面拟就这一诗歌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意见。
一、定基调饱含着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人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据事表意。
教师可以运用诗歌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给诗歌定感情基调,请学生抒发自己诵读后的直观感受。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豪放激昂;《雨霖铃》哀怨伤感、婉约缠绵;《登高》深沉豪迈、慷慨悲壮;《天净沙.秋思》萧瑟冷清、凄凉孤寂;《邶风.静女》清新明快、诙谐活泼等。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三步曲”
诗篇的背景不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边的。
因此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 古诗的独特背景,借助 背景和意境激发学 象,进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 去感悟,从而更加深人地理解诗意。
四、场景描绘形象的认知能力是小学生的优势,并 且画画 分小学生的喜好,把生涩的古诗转化 象的画面,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诗是由意象和意境共同组成的,如果能把意象画出来,体现自己的理解和,小学生的古 养就能得到培养。
画画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另一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内容改写古诗构思精巧,言简意賅,善于用有 限的字句描摹深远的意蕴。
为了更好地、感受古诗,小学古诗教学中,教师 可以 相关背景,启发学生展 '理的象,把 句 出的 出来。
这样的改写# 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古诗的 ,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的象和 力 。
—摘自《教育现代化》(石家庄* 2016. 6.271 〜272古诗词教学“三步曲”张新华—、入境教学古诗词要善于适时引导学生走人古诗词描绘之境,即唐代诗人王昌龄 所提出的“物境、情境和意境”。
把人境 教学目标,就可以 ,依次引导学生由物境再到情境,最 境,这是学 古诗词最有效的方法。
这种渐次引导学 境的过程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学 获。
二、移情人境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通过 想象把 移 象之中,产生代,从而实现 境'的效果,这就实现了移情。
引导学生实现移情,直接关系到古诗词教学的最 终。
学 正走 境之中,心与物应,实现“登山则 山,贝^”的效果,,。
三、品味品味是对所学古诗词的一种回味与 赏析,它包括对古 中字词' 美的。
品味的 包括古 中所的 美,可以引导学生对创作这首古 的主旨进行品味。
对小学生而言,品味古诗词主旨通 一定的难度# 引导学生多 一些作者的 经历、写作背景,甚至是前人的相关评述等,只要引导有方,学生一定能。
立“人境”“移情”“品味”三个教 学 ,目的是通过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 在情感教育 值观培养 成相关目 标。
古诗教学“三步曲”
三、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初中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 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 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
层会进入临时抑制状态。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
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但李白哈哈大
情,扩展想象。”此时,教师假如留意学生心理、看法和情感的改变,
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
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有一回,汪伦听说李
二、课中“持趣”
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古诗距离如今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
间一长,多数初中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
实行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
结为金兰之好。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这
魏
第1页共2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如教学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当学生了解全诗大意后,笔者设
计道: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依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 你确定选择哪些镜头?〔假如指导细一点,可以再加一句:“比方哪些 水,哪些景,什么样的人,等等。”〕待学生各抒己见后,可播放一段 配有音乐的西湖风景录像供学生借鉴。再如教学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 院》,当学生弄清颔联和颈联的禅意后,他们学诗热情有所回落,这时 可设置配音乐这一环节,以延续学生的兴趣。
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曲
小学古诗词教学三步曲古诗文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语句铿锵,极富韵味;语言表达简洁含蓄,极富美感。
因此古诗文的积累,会增强儿童对美的鉴赏力,从优美的诗句中感悟人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但纵观我们的教材,古诗的内容毕竟有限,小学六年的教材中古诗的总篇数也不足四十篇,所以,要扩大学生古诗阅读的信息量,必须对古诗教学进行拓展,使课文信息量更加丰富,学生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鉴于这一认识,我在古诗教学中采取了课内拓展阅读与课外拓展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园,以期达到丰富儿童古诗文积淀之目的,使其感受古典文化的底蕴。
在200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简称新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是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
低年级背诵古诗词是每学年30篇以上,中年级30篇左右,而高年级则为20篇以上。
2001年新试行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二学段为50篇(段),第三学段为60篇(段)。
而且在其附录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就有70首。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这些古诗词呢?一、初读知作者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
诵读古诗方法很多,如:自读、对读、群读,又可默读、出声读等等。
多读,可以让学生把握诗词的内在节奏。
节奏是古诗词的生命,读诗的过程也是欣赏诗歌的一种过程。
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化为心中之本。
整体朗诵诗歌的过程中,由于现代文和古文之间的不同,首先要引导学生读准每个字,每个词的读音,例:《送元二使安西》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朝”“舍”都是多音字,我先引导学生读,在读的基础上想“朝雨”“客舍”的意思,学生明白后,自然就知道读音了,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我就先让同学们自己读,多读几次,体会到古诗的押韵美,学生自然就能选择正确的读音了。
古诗教学“三步曲”
感 情 是 诗 的生 命 , 歌 以抒 发 真 实 的 , 诗 带有 普 遍 性情 感 为 主要 特 征 的 。诗 人描 写 的人 、 、 、 时 都注 入 了他 的 事 物 景 喜 怒哀 乐 的情 感 , 入 了他 的 思想 主 张 , 以我们 要 重视 古 注 所
诗的思想感情分析 , 分析它的思乡怀人 , 离愁别绪, 忧国伤
背时要做到连句成层, 连层成段 , 连段成篇, 稳扎稳打, 步步
为 营 。直到 背 得琅 琅 上 口, 滔滔 不绝 , 自然 成诵 , 有这 样 , 只 书 上 的营 养 才真 正 化 为 自身 的血 肉 。 “ 不 离手 , 拳 曲不离 口” 课堂 上 开展 多 形 式 朗读 , 熟读 成 诵 是古 诗 学 习必 由之路 ,也是 古 诗文 学 习 的 正途 。让学 生 熟读 成 诵 , 既有 利 于 学生 深化 对 文 本 的理 解 , 利 于 学生 积 更 累 丰富 的语 言 , 成深 厚 的语文 积 淀 , 升 其 人文 素 养 。希 形 提 望 能少 些 教师 们 慷 慨激 昂 的讲解 ,多些 莘 莘 学子 的 琅琅 读
书声。 三 、 诗 眼 , 内涵 抓 品
不高, 习较被动 , 学 效率低下 。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
能 力 , 以感 受古 诗 文 的魅 力 , 不 得 不 引起 我 们 反思 。教 难 这
师应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 良好的
审 美情 趣 呢 ?笔 者 认 为 , 古 诗词 教 学 中应 遵 循 三步 曲 。 在
的语 言 、 富 的想 象 、 挚 的情愫 历 来 为人 们 所 推崇 , 丰 真 是我
的语 气 。在诵 读 中读 出“ ” 韵外 之致 ”读 出 审美体 验 , 出“ , 读 心 灵 自由” 这 是古 诗 鉴赏 所 追 求 的一 种境 界 。 , 朗读 时要 做 到 读音 正 确 , 顿恰 当 , 调合 理 。 复读 、 停 语 反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部曲(王红斌)
初中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嵩县旧县镇中学王红斌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生动凝炼的语言,清新深远的意境,优美和谐的音韵,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古诗词又深含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底蕴,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
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古诗词教学。
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进行。
一、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古诗词非常重要。
我在教学中先指导学生大声朗读,后让学生熟读成诵,再让学生背默。
过一段时间,有的学生可能会忘记,要让学生再诵读,反复数次,学生会终生不忘。
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注意诗的节奏和韵律,重视重音字,强调升降调。
这样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得到美的享受。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品味语言,了解大意,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
之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学习欣赏诗词。
二、品味欣赏。
古诗词表情达意,常用夸张、比拟、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语言凝炼简洁,意境深远。
教学时宜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感悟。
可选择不同的角度让学生欣赏,以提高学生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从精妙的字词中欣赏古诗词,让学生学习古诗词准确、形象、简洁、凝炼的语言,体会它的语言美。
例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仅语言美,而且意境美,可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孤”字写景物单调;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唯有“长”字才能表达出诗人的视觉印象;落日,又加上“圆”字,给人亲切而有苍茫的感觉。
一“长”一“直”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漠浩瀚又沉寂苍凉,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这两句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上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无边的沙漠,寥寥几笔,就展现了壮丽奇特的塞外风光,真是意境深邃,妙不可言。
其次从修辞手法角度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
古诗文教学三步曲
文言文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如果抓好开头,让学生能迅速把握学习文言文的关键,将更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怎样教会学生迅速把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得做好以下三步:一、读通文字古代私塾中的传统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吟哦朗咏、诵读背诵让学生直觉体悟言语规律,这是传承近千年的教学方法,而且教学成果是显著的,所以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步还得正视实际学情,遵循文体的特点,帮助学生首先读通文字。
怎样读通课文?课本上的文言文已经是给出了标点符号的文章,而标点符号不仅和语句的结构和意思有密切关系,而且能够表现语气、心理或神态。
所以学生初读文言文的时候,应首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一些特殊的标点。
例如感叹号、反问号,并随时提醒学生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语调,表达何种感情。
例如《爱莲说》的第二段,连用感叹号、反问句,学生初步朗读,读出情感,就能把握文意。
学生读了加标点的课文以后,再让他们尝试着以竞赛的形式读一下没有标点的文章。
但在某种程度上,读通的过程也是对文章意思把握的过程。
二、读出情境文言文教学有三大主题:文言、文学、文化。
在引导学生读通文字,利用工具书翻译理解后,学生还应该学会分析全文,如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的艺术特点。
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去读文本,披文入情,由情入境。
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和感受,在情感和认识活动中获得自然而真切的感悟。
笔者认为,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读通文字后,由教师引导去读出情境显得犹为重要。
海明威曾经说过,好的文学作品像冰山只露出一角,百分之九十藏在水下。
古诗文当然是这种“冰山”型的作品,所以教学中抓住这“一角”,让学生寻找和想象那藏在水中的“百分之九十”,是引导学生能“读出情境”的生长点。
如教学《黔之驴》,如果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什么,学生朗读后会回答:老虎通过深入了解逐步看清了驴,最后吃掉了驴。
至于怎样逐步了解的,学生也许会一知半解地找出文中的句子,但印象不深。
积累 探询 延伸——诗歌教学“三步曲”
积累探询延伸——诗歌教学“三步曲”我国是一个诗词大国,从《古诗十九首》到《唐诗三百首》,从上古时期民间的创作到诗歌成熟时期各位大师的作品,再一直到清末直至现在,可谓灿若星辰。
作为一座巨大的文学宝库,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挖掘它!对于这样特殊的宝藏,把它们内化在心中,融化在血里确是最好的办法。
学生对经典名段的深入掌握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在这里,将这一过程分为三步走:一、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背诵积累季羡林、王元化、金庸、余秋雨等海内外专家学者在“让民族文化血脉相传”的座谈会上一致认为,要抢救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摒弃课内背教条,课外背广告的现象,实施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
实际上,这却是语文教育和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
“童子以记诵为能,少壮以学识为本,老成以德业为重”。
每日的诵读既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记忆能力,更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生要学好诗歌,继承这一文化,“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是很重要的一步。
这种积累不能要求一步到位,只能先把学生投于广阔的诗歌丛林中,哪怕一时“迷路”。
二、争渡,争渡,探得幽径无数——归纳探询学生从能开口说话到进入学校上学,期间来自父母也好,来自学校也好,可以积累到的经典古诗词也有相当的数量,如果仅仅只限于背诵,那也只是“入得藕花深处”,不能真正领略“映日荷花”的别样风采。
要想从“边草无穷”的诗的原野中走出,还需探得幽径,款款而出。
打开古代文学的宝库,诗词大体分为:写景篇、叙事篇、咏物篇、咏史篇、抒怀篇、哲理篇这几种类型。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几十首古诗,几乎能囊括这几种类型。
学生在学习中能对这些古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再引导学生对照所学书中的古诗,按写景、写人、记事、抒情等,对《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唐诗三百首》以及《新课标》要求必背的古诗进行归类,有效的从繁复的诗库中整理出一条有序的思路,对古诗词的记诵定能事半功倍。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描写春景的古诗,如《游园不值》,在教学中,就要指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学好、背出这一首诗,在课堂上就要抽出时间和学生一起提取脑海中库存的古诗,进行组队。
古诗文教学三步曲
◎徐 月 皎
文 言文 是 学 生 升 入 初 中 以来 第 一 次 接 触 的 , 良好 的 开 诵 读 背 诵 让 学 生 直 觉 体 悟 言 语 规 律 , 这 是 传 承 近 千 年 的 教 端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所 以如 果 抓 好 开 头 , 让 学 生 能 迅 速 把 握 学 方 法 ,而 且 教 学 成 果 是 显 著 的 ,所 以 文 言 文 教 学 的第 一 学 习 文 言 文 的关 键 , 将 更 有 利 于 学 生 继 承 和 弘 扬 祖 国优 秀 步还得正视 实际学情 ,遵 循文体 的特 点,帮助学 生首先读 的传 统 文 化 。怎 样 教 会 学 生 迅 速 把 握 学 习 文 言 文 的 方 法 ? 笔 者 认 为 首 先 得做 好 以下 三 步 :
连 用 感 叹号 、 反 问 句 ,学 生 初 步 朗读 ,读 出情 感 ,就 能 把 师 。 车 尔 尼 雪 夫 斯 基 说 : “ 有 人 们 自愿 做 的 事 才 做 得 只 握 文意 。 学 生 读 了 加 标 点 的 课 文 以后 ,再 让 他 们 尝 试 着 以 竞 赛 的 形 式 读 一 下 没 有 标 点 的 文 章 。但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 读 通 的 过 程 也 是对 文 章 意 思把 握 的过 程 。 好 。 ” 有 了 对 古 文 阅 读 的 兴 趣 ,古 文 阅 读 教 学 就 成 功 了
点 。 例 如 感 叹号 、 反 问 号 ,并 随 时 提 醒 学 生 应 该 读 出怎 样 名 士 张 仪 也 会 充 满 好 奇 之 心 。此 时 再 适 时 地 给 学 生 印 发 的 语 气 语 调 ,表 达 何 种 感 情 。例 如 《 莲 说 》 的 第 二 段 , 爱 《 仪 列 传 》 , 学 生 定 会 先 睹 为 快 。 兴 趣 是 最 好 的 老 张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步曲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三步曲摘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好古诗,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先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古诗,初步体会诗中的确良大意,再让学生运用画诗的方法进行学古诗,体会古诗的语言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最后让学生进行诗的表演,体会诗的内涵和表达的灵魂。
关键词:找诗画诗演诗古诗是我国古代的文化魂宝,也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
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都是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佳作,有的像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润物无声滋润神州大地;有的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有的又如一枚磁石,凝聚吸引民族的魂魄。
但是,有的教师对古诗教学停留在讲读表面上,将感情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这样教学难予收到良好的效果。
为此,我在教学中,采取学诗、画诗、演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古诗的博大精深,融入到诗的意境中,领悟诗中的形象与情感,受到熏陶和陶冶,真正实现古诗教学“诗让学生演绎,美在心中流淌”的最高境界。
第一步曲——找诗,让学生掌握诗的主旨,激发学习诗的活力文学成功需要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最简练的语言写成的。
它立足于社会,根植于大自然,借物抒情,以物喻人。
在教学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古诗,在大自然中寻找古诗,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真正体会古诗所表达情感和包含的哲理;使学生发现古诗就在身边,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学习古诗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1、在教学插(挂)图找古诗,初步了解诗的内容。
知识的开端永远来自人体的感官,来自对图画精彩的演绎。
小学语文大部分的古诗都配有插(挂)图,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图进行教学,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古诗,理解古诗,学习古诗。
如教《村居》这首诗时,教师先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上的景物,并说一说,有的学生说:“在郁郁葱葱的草地上有一群天真活泼的小朋友,几个纸鸢在天空飞舞,大堤上有几棵杨柳。
”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鲜花,小湖以及其它的树木,天上还有小鸟等。
”有个同学马上反问:“图上都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不可能把全部景物都画出来,是经过想象的。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理想的古诗词课堂,要有人,有情志,重意象。
古诗词的学习重在积累,更重在养成积累的习惯,从而形成语感,触类旁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妇孺皆知、脍炙人口,都是古诗中的精品。
笔者运用诵、演、悟三种形式,构建高效智慧的古诗词课堂,奏响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关键词】诵演悟古诗词智慧课堂钱钟书云:“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
”说明古诗词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解诗意的层面,而是要求通过读者的反复品味,才能体会到蕴涵于内的味道,发现诗的含蓄之美。
这就要求教育者以诗化人,以诗育人,与孩子在诗歌中历经一番审美人生。
然而纵观现在的小学古诗词教学,还有绝大部分教育者总喜欢来个三段论——“知作者,解诗意,想画面”,未免太死板,也不得要领。
殊不知,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感体验和挥洒才思的愉悦与幸福,才是令人欢欣鼓舞的成功的古诗词教学。
所以古诗教学是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很多老师拿到古诗不知该如何教?如何品?在2016年颁发的新版部编教材中,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词,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古诗词135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
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肯定和提高了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地位。
那么面对部编教材这大篇幅的古诗词,我们语文老师该怎么教呢?为此,笔者根据古诗词所独具的特点,以“诵、演、悟”三步为突破口,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构建高效智慧的古诗词课堂。
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相关做法: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感受结构的音韵之美一首古诗,诗人在创作时,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人,读它会有不同的见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育者应该“淡化诗意,只求适解”。
那么如何去展现诗歌的真味?我认为,诵读是最好的方式。
古诗学习三步曲
古诗学习三步曲古诗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在我国,“诗教"的传统源远流长,学习古诗,不仅能给予人们艺术上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三百》到汉乐府,从魏晋风骨到唐诗宋词,历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无数宝贵的诗篇。
今天,我们在学习和传承诗歌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作为古诗词爱好者,我觉得学习古诗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一、解诗题,知作者。
以陆游的《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为例,读这两首诗,你要先知道诗人为什么要写《沈园》诗,陆游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两首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作背景”。
原来,陆游的妻子唐琬因为不讨婆婆的欢心被赶走,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
一天,陆游唐琬在城南沈园重逢,相见凄然,别后不久,唐琬抑郁死去。
诗人陆游写这两首诗的主旨是抒情,通过沈园相会的片段印象,表达他心头无限沉痛的感情,写出了一生的遗恨。
如果你不知道诗人的身世经历,就不能既全面又准确地把握诗中想表达的主旨。
这就是孟子关于阅读评论文学作品时主张的“知人论世”。
(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二、抓字眼,明诗意。
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语言,诗人写出来的诗句都是精粹的句子,是从丰富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诗中的句子往往只著一字便尽显神韵。
精炼,是诗歌语言与散文语言在表达上的区别所在。
清代诗人王士禛说:“诗如龙然,见其首不见其尾”。
因此,在读古诗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关键字眼,透过关键字眼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义和内涵。
正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就在于此。
仍以陆游的《沈园》诗:”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中学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中学语文课堂中古诗词教学的“三步曲”
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诗歌教学作了明确要求:“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突出显要的位置,一方面,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积淀下来的文学瑰宝,需要我们去继承和研究整理;另一方面,在中学时期学好古诗词能够为青少年进一步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一、吟咏朗诵,生字正音,敦促学生提前预习
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对于有着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脚,本用于吟唱的诗词来说,只有高声诵读、反复吟哦才能够真切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深沉的人类情感,引起一种在更高的精神层次上的共鸣。
当然,对初读古诗词的中学生不宜要求过高,通过课堂讲解之前对他们的诵读要求,使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预先的情感与语言铺垫即可。
学生在接触古诗词时,往往会遇到一些生字词或未曾掌握的多音字,给阅读和理解课文造成障碍。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标出生字词,首先结合上下文揣测字面意思然后使用工具书对照。
在此基础上仍然不能贯通文意或有不能理解的地方再做好标记,等待老师讲解。
如教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即采取以上步骤让学生自主预习,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诗篇结尾“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
古诗词三步曲教学模式感悟
古诗词三步曲教学模式感悟作者:李艳萍李峰来源:《教育》2016年第08期古典诗文博大精深,诵读古诗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笔者认为,进行古诗词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够使教师形成新的理念,转变过去古诗教学中重字词解析、轻感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结合当前本校古诗词教育教学现状,通过平时教学古诗探索和尝试,归纳出古诗教学三步曲的教学模式进行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第一步,字字入心、入情入境,创设诗一般的情境,在朗读中初步感知文本;第二步,丰富想象、历历在目,想象诗词的画面,吟诵中体悟文本;第三步,心灵碰撞、心心相吸,拓展思想内涵,在情感中自我对话,与文本对话。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爱赏古诗。
深刻领悟情感以读为本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教师应在学生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情况下,有感情地示范朗读诗歌,用声音把学生引入到诗人创设的情境中,让学生也产生要诵读的冲动,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诵读,对学生进行诵读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
笔者在教学《送元二使安西》时,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中的“朝”“舍”都是多音字,先引导学生读,在读的基础上思考“朝雨”“客舍”的意思,学生明白后,自然就知道读音了。
利用音画,让孩子们入情入境古诗一般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有很强的节奏美和音乐美。
一首诗往往就像一幅田园风光图,一幅山水画。
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的感受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
根据这些特点,笔者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力求达到入情入境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所见》时,可先播放一段有特色的乐曲,配上画面,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积累相应意境的古诗。
开展古诗词吟诵,让学生会读、会背更多的古诗文,读出诗的情境、诗的味道来,让学生耳朵听到,眼睛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受到熏陶。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内容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
经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觉得古诗词课堂教学要将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在平时教学实践中,本人按照三个步骤教学古诗词,效果相当不错。
关键词:古诗词背景诗境品读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按照以下三个步骤教学古诗词,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一.解读背景整体感知虽说古诗词教学应以指导学生诵读为主,但是初中语文教材中一部分古诗词的时代性很强,加上作者风格的独特性,以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在教学活动中教者就需要解读作者,介绍后人对作者的评价,以及作者写作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
例如:在教学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时,只有了解作者的身份、经历以及特殊的处境,才能深切体会诗作中“风飘絮”“雨打萍”的比喻义,才能感悟颈联谐音的精妙运用,也才能真切地感受作者那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一身正气,从而使学生的爱国情怀得到升华。
二.组织诵读融入诗境古诗词教学诵读更是必不可少,当然也并不是任由学生去随意的读书,还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
这也可以分三步走。
首先是学生自读,要读得文通字顺。
教师指引学生通过课本上的注释,借助于工具书,让学生大致了解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其次是教师纠正指导,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诵读时注意重音、语调、节奏,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
如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
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
课堂处理时,我会先教学生朗读的技巧,然后抛砖引玉,提出问题“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激起学生的诵读兴趣,再引导学生对比揣摩各种读法,争相发表意见,在争论与研讨中,在模仿与实践中,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三部曲”
在线课堂养,中,教师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创作背景,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一、带领学生走近作者唐宋名家有关咏物、题画、积极向上。
那么,在教学中,类诗歌呢?要知道,篇,看,相当。
可见,力。
对此,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去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时,们才有可能读懂其作品。
如陆龟蒙的诗,乍一看无从下手,和”是与别人唱和,“见寄”起来领会,写了一封信给陆龟蒙,日休只是生病了,谢绝访客,在平时的教学中,的人生经历和人际关系,背景。
二、在古代诗歌鉴赏教学中,1.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
记叙:“楼船夜雪瓜洲渡,自陆游的《书愤》)描写:“江月去人只数尺,自杜甫的《漫成一绝》)议论:“不是花中偏爱菊,自元稹的《菊花》)抒情:“我寄愁心与明月,自李白的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不知细叶谁裁出,自贺知章的《咏柳》)借代:“两岸青山相对出,自李白的《望天门山》)夸张:“白发三千丈,《秋浦歌》)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人迹板桥霜。
”(出自温庭筠一行白鹭上青天。
”(出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月夜》)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诗出现频率意象分析题、意境语言特色分析题、结构手法分教师帮助他们更好地II卷中的诗歌鉴赏题为,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目的是要让自己要发奋读书,发乎先圣,修身示儿子[宋代]汝曹何以报明时?事国事亲惟不欺。
躬耕百亩可无饥。
熟读周公七月诗。
不正确的一项自然引出下文诗“不“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自己传授给儿子的人生道理,又让儿子“熟读(6分)教师可提高江苏省丰县顺河中学)。
六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教学三步曲-全国获奖
古诗教学三步曲——《出塞》教学随笔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
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了让学生沐浴古风,感受诗韵,我在教学古诗《出塞》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由曲引情诗与曲,自古以来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艺术。
优美的歌曲,能创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学生带进一种特殊的艺术氛围中去,从而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情感创造条件。
由此,我教古诗,用歌曲、音响来引发学生的情感。
如学习《出塞》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首屠洪纲演唱的《精忠报国》。
该歌以激扬、荡气回肠的曲调,激越昂扬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满腔热血报效祖国的壮志豪情。
学生一听乐曲,切身感受到英雄对祖国的满腔热忱,爱国、向上的情感便油然而生。
这时,再学古诗,学生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人笔下开阔明朗的意境,激越昂扬的情调,便能很快唤起学生的共鸣。
二、由读入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
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因此,我教古诗《出塞》时,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
起始阶段自由读,仔仔细细读上四遍,要求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个别读,不但要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味道;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如教学《出塞》一诗时指导学生对“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品读,体会寒风猎猎,漫天飞雪,鼓声阵阵,杀戮声闻,这就是戍边将士生活的真实写照;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师生合作读。
如:学生读前一部分,老师读后一部分;或老师读题目和作者,学生读诗歌。
总之,要让学生读出层次,从最初的读正确流利到读出节奏和韵律到读出情绪感受,步步深入。
三、由境生情。
古诗词不仅是语言文字的材料,而且是传统文化的积淀。
学习古诗三步曲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小亮遇到困难,心情十分沮丧,老师鼓励他要坚强自信, 执著的追求理想,并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勉励他: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晏殊《浣溪沙》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生活哲 理的对偶句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10、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 罩,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旺盛的诗句是: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洲。(州)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萋萋) 3、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霄) 4、屈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曲) ( 5、莫道不消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魂) 6、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直) 7、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默默水悠悠。(脉脉)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燕) (惜) 9、力尽不知热,但希夏日长。 (汗) 1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11、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
(合)
(迷) 12、乱花渐欲谜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闼) 13、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达送青来。 (村) 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1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岭。 1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
(邻)
(圆) 1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君) (溅) 18、感时花渐泪,恨别鸟惊心。 (销) 19、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炬) 2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抒发思乡之情是我国古代诗词曲中 的一个经久不衰的主题,其中有许多名 句,请你任意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
古诗词教学“三部曲”古诗词教学“三步曲”精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 ~ 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词160首(段),7 ~ 9年级学生背诵80首(段),共计240首(段)。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古诗词,笔者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套“三首趣味歌曲”的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课堂效率方面颇有成效。
首先,在课程开始时,“吸引兴趣”在古诗词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运用谜语、故事、提问、悬念等方法,细致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李白《赠汪伦》时,我们可以先讲讲王伦邀李白游桃花潭的计策————王伦是当时著名的歌唱家,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仰慕李白,日夜吟诗作赋。
有一次,王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老师擅长游泳吗?这里有十里桃花。
老师喝得好吗?这里有成千上万家酒店。
”李白知道王伦是个英雄,所以很高兴去拜访。
见面后,李白芳知道自己被“骗”了:所谓桃花只是一个桃花潭,没有“十里桃花”;所谓的“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没有酒店。
李白却笑道:“在桃花潭边遇见王,不胜荣幸,酒量百万!”因此,两人嫁给了金兰。
临别时,李白即兴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赠汪伦》。
3354——这个故事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诗歌《赠汪伦》的兴趣。
再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可以用来设置悬念。
————古代有一位大作家写了一首七行诗,直接把西湖比作美女石。
这位伟大的作家是谁?这首诗叫什么名字?怎么写的?又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可以从千古名句“东升西落,路有阳光却阳光灿烂”中唱出,引起疑惑,设置趣味,引导学生愉快地吟诗。
采用“吸引兴趣”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绪激动,然后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乎意料。
二、班级“兴趣”毕竟,古诗词离现在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而且是“文学的,有意义的”。
经过长时间的课堂教学,大部分初中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可避免地会消退,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的抑制状态。
叶圣陶曾说:“诗词教学重在培养气质,拓展想象力。
小学古诗教学“三步曲”
背景。以李绅的《 悯农》 为例 , 表
首先 , 从整体掌握小学古诗 面上作者告诫我们 “ 谁知盘 中 餐 , 粒粒皆辛苦 ” , 要珍惜粮食 , 是 小学 语 文 教学 中的 重点 之 一 。 教 学 的 内 容 。人 教 版 语 文 课 本 早在 《 义 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中 ,选取 的 7 5首脍 炙人 口的古 实 则 委 婉 而 深 刻 地 揭 露 了 统 治 ( 2 0 1 1 版) 》 有关 阅读 的学段 目标 诗 大 多 为我 们 熟知 的诗 人做 所 。 者 残 酷 剥 削 劳 动 人 民果 实 的 罪 与 内容 中 明确要 求 小 学生 要 “ 诵 如诗仙李 白的思乡诗《 静夜思》 , 恶行 为 。如果 教师 没有 深入地 理 难 以让 读 儿 歌 、儿 童 诗 和浅 见 的古 诗 , 歌颂友情诗《 赠汪伦》 , 赞美祖 国 解李 绅 所 处 的社 会环 境 ,
说: 想要给学生 一碗水 , 教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自
迟迟 / 归。谁言 / 寸草心 , 报得 / 叶修剪得细长细长的 ,真美丽 ! 己要 有一 桶水 。教师想 要 上好古 三春晖。” 那 教师范读完后 , 可 以让 你 看 ,细细 的柳 条垂 下 河 面 ,
诗教学 , 必须有渊博 的古诗知识 学生采 取各样各样 的方 式读古 是 一 位 神仙 姐 姐 正在 梳 头 发 呢 , 做基奠 , 教师只有做一 眼永不枯 诗 : 同桌一起读 , 同桌 比赛读 , 小 长 长 的 头发 随 着 春风 飘 来 飘 去 , 把我 竭的泉水 , 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出 组之 间互 相读 , 小组 齐读 , 小组 头发上的蝴蝶结翩翩起舞 , 堂堂诗意的古诗教学课 , 正所 比赛读 , 开火车读 , 全班 齐读等 深 深 地 陶 醉 了 ……学 生 把 柳 树 谓“ 问渠 那 得 清 如许 ?为 有 源头 方式 , 让学生在读 中体会古诗 的 的美和喜爱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教学“三步曲”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古诗,我经过十余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三趣曲”教学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1 课始“引趣”
古诗教学开始,教师可采用猜谜语、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精心引发学生兴趣。
如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可先讲述汪伦用计诚邀李白到桃花潭做客———汪伦是当时有名的歌手,隐居在安徽泾县西南的桃花潭畔,对李白佩服得五体投地,日夜吟诵他的诗。
有一回,汪伦听说李白来了安徽,就修书一封。
信中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知汪伦是一方豪士,便欣然前访。
见面后,李白方知“受骗”:所谓桃花,只是桃花潭,并无“十里桃花”;所谓“万家酒店”,只是店名,并无酒店万家。
但李白哈哈大笑:“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于是,两人结为金兰之好。
临别时,李白即兴写下七言绝句《赠汪伦》。
———这个故事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赠汪伦》一诗的兴趣。
又如教学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就可采用设悬念的方法———古代有位大文豪写了一首七绝,在诗中直接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这位大文豪是谁呢?这首诗叫什么呢?是怎么写的呢?
采取“引趣”之法,促使学生兴趣倍增,情感激荡,再引导他们学习全诗,教学效果往往会出人意料。
2 课中“持趣”
古诗距离现在毕竟时代久远,兼以“文约而意丰”,课堂教学时间一长,多数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不由得会淡化,他们的大脑皮层会进入暂时抑制状态。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
”此时,教师如果注意学生心理、态度和情感的变化,采取放录像、赏图片、配音乐、想画面等手段,努力扩展学生的想象,维持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课文“持趣”的方法是很多的,教师只要能够合理运用,就能使学生的学诗兴趣保持下去,从而以饱满的情绪投入新的学习。
3 课末“增趣”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
”学生毕竟不是成年人,抽象思维尚不成熟,重感性轻理性特点明显。
学习古诗,教师不妨抓住这一特点,运用类似于游戏性质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之际,采取演小品(多用于写人类的)、编故事(多用于叙事类的)、打擂台(多用于哲理性的)、改原作(多用于抒情性的)、
拼字词(多用于绘景类的)等手段,再次掀起教学小高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学习,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
如教学孟郊的《游子吟》,在距离下课十来分钟时,可征得学生同意,引导全体学生根据诗的内容恰当地布置场景,并邀请一位女生和一位男生,分别扮演母亲与游子,像演小品一样演《游子吟》。
这样一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加深了对该诗的理解,还让学生的心灵受到一次洗礼。
又如教学王维的《渭城曲》,就可引导学生做“考官”,采用两种方法让其他学生“考试”,一种是拼字法,一种是嵌字法,学生的激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
课末“增趣”主要是为了使古诗的课堂教学趋于完美,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去,所以不宜轻视。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只要能根据诗歌固有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能力等因素,合理运用教学形式和手段,一定会走出古诗教学的被动局面,使之充满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