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刍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刍议
现代师范教育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程,期间,在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上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我国的师范教育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这之中既有自己独有的发展方向,也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改进。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新课程标准的修订颁布,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师范院校面临的转型发展,我国教师教育已进入了一个由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高要求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专业知识学习与教育知识学习,教育学院就业难题等诸多现状,已成为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对接中需要直面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变化
由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中等师范、师范专科和师范本科三级层次向二级层次的转型,以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机构自身的发展变化,促发了中国的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这个转型从宏观上看,是整个国家的师资培养与培训制度的转型;对制度转型做具体的分析,涉及到师资培养体系层次结构的转型,师资培养、培训机构的转型,师资培养与培训模式的转型,教师培养职业化的转型,等等方面。
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之路
在我国,师范教育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师资教育理念经日本进入中国的产物,并在中国这片土壤中生根、发芽、结果。1896年,梁启超在他所撰写的《变法通议》中有《论师范》。他开篇写道:“善矣哉!日人之兴学也。明治八年国中普设大学校,而三年之前,为师范学校以先之。”[1]师范学校起源于欧洲,但它是经过日本转道进入中国的。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初级师范学堂为小学教育普及之基,须限定每州、县必设一所。”[1]最初的中国师范教育主要是抄袭日本学制建立起来的。到1922年以后,师范教育呈现了多样的存在方式:独立的师范院校与作为大学和中学组成部分的师范教育及各种短训和培训班等。20世纪上半叶师范教育体系的这种状况,没有解决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培养实用的教师问题。
大陆解放后,1953年12月11日,政务院公布的第一百九十五次政务会议通过的《关于改进和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的指示》提出:“要继续办理四年制本科、二年制专修科和二年制师范专科学校,综合性大学也培养一部分中等学校师资,还必须着重采取多种临时性的办法,如本科生提前一年毕业,选拔一部分专修科毕业生任高级中等学校教师,选调初中教师、小学教师经过短期训练任高中和初中教师等。”[1]这里提出的让综合性大学参与高中教师培养与现在让综合
性大学参与教师培养有所不同。前者是临时性应急措施,后者则是要改变师范生本科教育培养办法。
改革开放后的师范教育转型发展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面临着师资严重短缺、现有的师资水平很低的困境,无法保障基础教育水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在当时起到了很好地推动作用,保障了基础教育的基本需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尝试开设五年制大专班,以满足培养中学教师的需求,如1984年南通师范学校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开始举办五年制师范教育。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稳步提高,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实行多年的中等师范、师范专科和师范本科三级层次体系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急剧发展的需求。1997年9月,原国家教委师范司在苏州召开“培养高学历小学师资专业建设研讨会”并设立课题组。1998年秋季,南京师范大学在课题组研究过程中决定,以教育学专业小学教育本科方向招收了80名学生。同年,杭州师范学院也以同类性质的名义招收了20名教育学学生。从此,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在具有本科培养资质的高等院校逐年推广开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中的转型问题被人们关注起来。
从全国总的统计数据看,进入21世纪,中等师范学校的减少非常快,同时师范专科学校也在加紧升入本科的步伐,教师教育也进入了学士后教育的快车道。“xx年中等师
范学校减少到317所,xx年减少到244所,xx年减少到196所,2016年减少到141所。虽然按中等师范学校建制的学校,仍然有一定数量存在,但是其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2016年,统计中仍有中师生,但他们是在初中毕业,即‘中考’时招入。他们有一个相当于中师阶段的三年学习,而实际可能是‘3+2’五年制专科或‘3+4’七年制本科毕业。”“截止2016年12月,教育硕士培养单位,从开设之初的16个单位,发展到140个单位;招生人数,从1997年面向在职人员招收191人,到2016年12月,累计录取各类教育硕士研究生约12万人。联盟”[4]同时,2016年首批获取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的综合性大学、高等师范院校有15家。师范院校的多科化、综合化伴随着“学术性”与“师范性”之争,成为本世纪的焦点话题。教师教育的方向该如何走,是不是一些综合性大学如北京大学等设立教育学院,就代表着师范教育的高水准?令人深思。
二、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发展
基础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教育的提高。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其素质也关系到培养一代代新人的重任。任何国家都把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作为重点,许多国家甚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普及了义务教育。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相对比较晚,这与基础教育师资的缺失有很大关系。改革开放后我国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教师教育进入
了转型升级。
基础教育改革与教师队伍建设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在国际竞争尤其是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开展的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拉开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序幕。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开始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从xx年秋季起,全国开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2016年在认真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年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组织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按照严格的民主、科学程序,在广泛听取一线校长、教师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基础教育课程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意见,部分学科还特别向中宣部、外交部、中央党史研究室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5]之后于2016年底印发了义务教育语文等19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并要求各地从2016年秋季开始执行。
新世纪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一支基本功扎实、学历层次较高的教师队伍。2016年,我国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6]从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的调查、实地考察统计情况可以看出一些普遍性的问题。2016/2016学年,广东小学教师高中毕业及以上的达%,初中教师大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