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

合集下载

肝损伤引发哪些疾病

肝损伤引发哪些疾病

肝损伤引发哪些疾病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代谢、解毒和产生重

要的蛋白质。肝脏损伤可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肝损伤引发的疾病:

脂肪肝病

脂肪肝是指肝脏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当肝脏代谢功能受损或肝细胞受损时,会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大量堆积,形成脂肪肝。脂肪肝不仅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还可能发展为脂肪肝炎、脂肪性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肝炎

肝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脏损伤会

降低免疫力,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进而引发肝炎。肝炎严重时会引起肝功能不全,甚至导致肝硬化和肝癌。

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脏慢性病变的一种,主要表现为肝脏组织纤维化增生、结缔组织增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肝硬化可能是由于长期的肝炎、酒精性肝病等引起的肝脏慢性损伤所致。肝硬化可导致肝功能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肝癌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由于肝细胞受损后发展而来。长期的肝损伤使

得肝脏组织发生癌变,形成恶性肿瘤。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一旦发现已经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

肝功能不全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包括代谢、解毒等。

肝功能不全指肝脏功能受损,无法正常发挥代谢和解毒功能,导致身体代谢异常、毒素堆积等问题。肝功能不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总的来说,肝损伤可能引发脂肪肝病、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功能不全等多

种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保护肝脏健康,避免肝脏受损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应远离酗酒、过量药物使用,保持健康饮食,定期体检以及避免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预防肝损伤引发的各种疾病。

肝功能受损症状

肝功能受损症状

肝功能受损症状

肝功能受损是指肝脏正常的代谢、解毒、分泌和排泄功能因各种原因而发生障碍或受损。以下是肝功能受损常见的症状:

1.疲劳:肝脏是体内主要的能量储存器之一,当肝脏功能受损时,会导致疲劳感增加,轻度活动就会感到无力。

2.食欲不振:肝脏是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当肝脏受损时,会影

响胃肠道的正常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下降。

3.恶心和呕吐:肝脏功能受损时,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运动不畅,引起恶心和呕吐。

4.上腹疼痛:肝脏位于右上腹部,当肝脏受损时,可能会引起

上腹部的疼痛和不适。

5.黄疸:肝脏受损时,会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和排泄,使

得胆红素在体内积累,导致皮肤、眼白变黄。

6.肝硬化:在长期肝脏受损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肝脏纤维组

织增加,最终形成肝硬化。肝硬化会导致肝功能更加受损,同时也会出现黄疸、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

7.意识障碍:重度肝功能受损时,肝性脑病可能会发生,患者

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

除了上述常见的症状外,还有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也可能提示肝

功能受损,如皮肤瘙痒、血小板减少、腹水等。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受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并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和滥用药物等对肝脏有害的行为,对于维护肝功能的健康至关重要。同时,注重肝脏的保养,适量运动、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等,也有助于降低肝功能受损的风险。

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

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

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胆红素代谢异常、物质合成功能障碍以及生物降解功能下降,但不同疾病所引起的生化异常和结构改变在性质和程度上各具特征。此外,胆道疾病亦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肝脏生化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主要包括ALT、AST、总蛋白、白蛋白(Alb)、球蛋白、TBil和DBil 等指标。近年来肝脏生化检查又新增了一些项目,如铁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A)、透明质酸(HA)等。各检测指标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肝细胞损伤标志物、胆红素代谢标志物、肝脏合成功能标志物以及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通过对这些检查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以及严重程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肝细胞损伤标志物

氨基转移酶

ALT和AST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生化指标。AL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AS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线粒体,少数分布于胞浆。当致病因素导致肝细胞变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从细胞内释放的主要是ALT;而当肝细

胞严重损伤、坏死时,线粒体内的AST便释放出来,导致血清AST显著升高。轻型肝炎发生时,AST/ALT比值下降,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时,AST/ALT比值上升。因此,测定血清AST、ALT水平及AST/ALT比值有利于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和鉴别。

生理状态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较低,通常低于

40U/L。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都会导致细胞内ALT和AST释放入血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病会引起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因此,对于ALT和AST活性的分析可用于疾病诊断和鉴别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各种肝脏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因此,中等程度以下(<300U/L)的转氨酶升高无特异性。若ALT急剧升高(>1000U/L),提示存在大量肝细胞坏死,其最常见的疾病有急性病毒性肝炎、毒物或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缺血性肝病等。此外,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豆状核变性也能导致转氨酶急剧升高,但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抗体升高或铜代谢异常。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是用于确定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诊断标准。药物性肝损伤指的是与药物有关的肝损伤,可能是药物直接作用导致或者是其他药物导致过敏反应,甚至是与药物无关的溶血性肝炎等。药物性肝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肝损伤,其发病率和临床症状多样化,因此,如果要有效地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就必须有适当的诊断标准。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包括动态变化、抗体和病理学检查等多种方法。

动态变化:即指危害肝脏的药物使肝脏活动指标(如肝功能指标)显示出动态变化,通常有肝功能指标显著上升,血清谷酰转氨酶持续升高,大部分胆红素也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升高,这将为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抗体:由于自身免疫原因,药物可能与肝细胞膜中的抗原结合,引起肝细胞的损伤。肝细胞损伤可能导致抗体产生,以及抗药性肝炎、特异抗体等,这些抗体可用于诊断药物性肝损伤。

病理学检查:一般情况下,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检查会发现肝细胞的损伤,肝炎细胞的凋亡和坏死,肝细胞的增多,肝炎的活跃少,出血点的增多,内皮收缩和浸润等。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还包括肝脏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可以发现肝脏形态,肿瘤,炎症等异常改变,可以提供药物性肝损伤的动态变化,病变程度等信息。

总之,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标准是综合应用肝功能指标变化,抗体检测,病理学检查,肝脏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检查等多种方法,临床上可以把它们综合起来应用,针对性地诊断药物性肝损伤。

急性肝损伤诊断标准

急性肝损伤诊断标准

急性肝损伤诊断标准

急性肝损伤是指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的肝脏细胞急性病变,包括药物或毒物性肝损伤、感染、血供给不足、冷热损伤和疾病性肝损伤,以及肝硬化、门脉高压综合征等等。急性

肝损伤的诊断有一定的标准,它的主要指标有肝功能异常、血液学改变和影像学表现。

1. 肝功能异常:可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如萎缩性肝炎临床标志物原代谢物谷丙转

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等增高,该增高通常超出其标准范

围超5倍。另外,也可检测肝细胞小体内畸形泡和其它病特定性指标等。

2. 血液学改变:急性肝损伤伴随着淋巴细胞计数增加,也有可能出现白细胞减少的

情况,同时与缺血有关的血小板减少及贫血也可能发生。

3. 影像学表现:急性肝损伤可在超声检查时发现肝脏体积增大,边缘不规则,形状

和密度变化的现象,还可能发现空腔或弥漫性密度增加表现,以及肝脏其它病变性改变,

如肝性脂肪变性、胆管及血管病变等。

除了上述指标外,也可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新闻报道及求医者的主观症状,进一步排查

是否存在急性肝损伤,并结合影像学及其它检查结果,综合确定病因,以供临床治疗参考。此外,肝损伤的必要治疗除了抗炎消肿,还可涉及免疫抑制、干预机制与护理等多方面的

应用。

肝功能各项指标解析

肝功能各项指标解析
• 参考值 15-121U/L;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 GGT:广泛分布于肝细胞毛细胆管和胆管系统。 轻度增高见于急慢性胰腺炎、胆囊疾病,中度 增高见于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 癌、显著增高见于胰腺癌等。阻塞性黄疸的患 者明显升高。
• 参考值5-50U/L;
ALT和GGT
• 在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 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 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 的前兆。
五、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 α-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AFU测定对原 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在64%~84%之间,特 异性在90%左右。AFU以其对检出小肝癌的高 敏感性,对预报肝硬变并发肝癌的高特异性, 以及与AFP测定的良好互补性,而越来越被公 认为是肝癌诊断、随访和肝硬变监护的不可或 缺的手段。
胆碱酯酶(CHE)
• 1.有机磷是CHE的强烈抑制剂,测定CHE是有 机磷中毒的诊断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
• 2.许多病理情况,尤其是肝脏病、恶病质时活 力降低,可作为肝实质细胞损害及癌症病程发 展的有力指标。饥饿、营养不良及烧伤也降低。
• 3.当患各种肝病时,病情越重,血清胆碱酯酶 活性越低。如果胆碱酯酶活性持续降低且无回 升迹象,多提示预后不良。
• 在凡登白试验中呈直接阳性反应,故又称直接 胆红素。为水溶性,能被肾小球滤过,但不能 透过生物膜,一般认为对神经系统无毒性。

重度肝功能损害诊断标准

重度肝功能损害诊断标准

重度肝功能损害诊断标准

判断肝功能损伤程度主要是通过症状表现、检查等,并且肝损伤可以根据判断结果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方面。具体如下:

1.轻度:

轻度的肝功能损伤,可见乏力、虚弱、厌食,右上腹疼痛,皮肤和黏膜黄染,可伴有皮肤瘙痒和皮疹,体重多进行性下降。

2.中度:

中度肝功能受损主要是因为轻度久治不愈引起的,所以轻度时期出现的症状会比之前加重。同时伴有肝纤维化的倾向,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通常大于正常值高限的2.5倍,并且国际标准化比值大于1.5,血清转氨酶水平继续升高。

3.重度:

重度肝硬化常见高度腹胀,高度厌食,高度乏力,甚至连翻身、说话的力气也没有,尿量减少,出现出血倾向。肝脏大面积纤维化以及增生,还会导致其他并发症,如腹水、意识障碍、肝性脑病、肝衰竭等。

重度肝功能损害的诊断标准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以下是

一些具体的标准:

1. 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高度乏力、厌食、腹胀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尿量减少、出血倾向(如口腔、鼻腔或牙龈出血)等情况。

2. 肝功能检查:转氨酶水平通常会超过400U/L,这表明肝脏受损严重。同时,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可能升高,并且可能出现凝血功能严重下降的情况。

3. 其他指标: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可能会大于 1.5,这表明存在凝血障碍。此外,患者的白蛋白水平可能会降低,而球蛋白水平可能会升高,导致白球比失衡。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并非绝对的,因为不同的人体对于肝损伤的反应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对于任何疑似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尽快进行全面的肝功能检查和评估,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肝损伤诊断标准

肝损伤诊断标准

肝损伤诊断标准

肝损伤是指肝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变化。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具有代谢、解毒、合成、贮存等多种功能,因此一旦发生损伤,将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准确诊断肝损伤对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1. 早期症状,轻度肝损伤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者仅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

2. 中晚期症状,肝损伤进展后,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腹水、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生化指标,AST、ALT、GGT、ALP等肝功能指标升高。

2. 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异常。

3.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4. 血清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抗平滑肌抗体等异常。

三、影像学检查。

1. B超,肝脏形态结构异常、肝内脂肪变性、肝内血管异常等。

2. CT/MRI,对于肝脏肿瘤、肝内外胆管扩张等病变有更高的分辨率。

四、病理学检查。

1. 肝穿刺活检,对于肝脏组织结构、病变程度、病变类型等有直接的观察和判断。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腹水检查,腹水中蛋白含量、细胞分类等。

2. 腹水培养,对于腹水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培养鉴定。

综上所述,肝损伤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变的类型、程度和原因,为进一步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可靠的依据。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肝损伤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促进肝损伤患者的早日康复。

肝损害的诊断标准

肝损害的诊断标准

肝损害的诊断标准主要是依靠肝功能检查和肝组织活检。

肝功能检查:当肝功能检查出现谷丙转氨酶等其他转氨酶升高,往往提示患者出现肝细胞有损害,当伴随有胆红素的升高,一般提示肝内有损伤。如果主要以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升高大多是由于病毒性肝损伤、中毒性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如果主要以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升高,大多是酒精性肝损伤、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等。

肝组织活检:对于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可能转氨酶为正常,但通过肝组织活检会发现肝内有炎症细胞的浸润,当炎症分度在二级以上时,一般也提示患者有一定的肝脏损害,但一般主要是通过肝功能检查为第一步诊断标准。

肝损害并不仅仅会有疾病可导致,饮酒过量、长期熬夜等又有可能会导致,建议定期检查,必要时采取措施。

异甘草酸镁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

异甘草酸镁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

异甘草酸镁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析异甘草酸镁对于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从本院2014年07月~2015年07月化疗后出现肝损害的血液肿瘤病例中选择77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异甘草

酸镁与硫普罗宁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TBIL、AST与ALT指标及治

疗总有效率依次为(12.65?4.69)?mol/L、(30.37?14.39)IU/L、ALT

(36.01?14.47)IU/L、 91.89%,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血液肿瘤患者,异甘草酸镁在其化疗后肝损害上的疗效

性较高,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硫普罗宁;血液肿瘤;化疗后肝损害

血液肿瘤治疗多以化疗手段为主,伴随化疗药剂在使用上的不断深入,该病症治愈与缓

解比率均不断增加,令患者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然而化疗药物皆含带毒副反应,

在所引起的诸多不良反应中,以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两种最常见[1],不利于化疗药效的

顺利发挥,严重者可危及病人生命,因此如何治疗化疗后肝损伤成为当下主要研究课题之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07月~2015年07月化疗后出现肝损害的血液肿瘤病例中选择77例为研

究对象,其中男36例,女41例;年龄21~70岁,均值(44.8?8.9)岁;急性白血病16例,多发骨髓瘤11例,高危MDS7例,NHL43例。随机分作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资料经比较,均有P?0.05,可对比。

肝功能指标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肝功能指标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肝功能指标的解读和临床应用

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临床指标,但是在临床评价时常常有一些问题,如一些病人仅有“转氨酶水平”升高,即被简单的认为“肝功能异常”。实际上,反映肝功能的指标应包括肝脏的合成、排泄、对药物等的代谢、免疫等功能,而不仅仅是转氨酶的水平。

表1 肝功能的分类

分类检查项目

基本功能

合成 Alb、PT、脂质和脂蛋白

排泄胆红素、胆汁酸、色素(磺溴酞钠,靛青绿)排泄

代谢氨基比林、非那西丁、色氨酸、尿素等代谢

免疫γ-球蛋白

标志物

肝细胞损伤 -酶学改变: ALT、AST、LDH、腺苷脱氨酸

胆汁淤积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ALP、GGT、

肝硬化Ⅲ、Ⅵ、Ⅰ、Ⅳ型胶原,透明质酸、脯氨酸羟化酶

肝癌 AFP、GGT-Ⅱ、AFU、AKP-Ⅰ、醛缩酶A、去羧基凝血酶

自身免疫性肝炎平滑肌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线粒体抗体、IgM

一、肝脏合成功能

(一)白蛋白(Alb)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肝损伤的很好的指标之一。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见于:营养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过多,丢失增多。慢性肝病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及白蛋白的容积分布变化,如果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降低且不易恢复者,往往预后不良。

(二)凝血酶原时间

肝功能损害时,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可以导致PT延长,这是肝功能异常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PT延长,维生素K又无法纠正,预示肝功极差。在爆发性肝功能衰竭,PT是一项重要的早期诊断指标。

(三)脂质和脂蛋白

脂质和脂蛋白不是肝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但是在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胆固醇酯水平降低,而且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比。慢性肝脏疾病时,脂蛋白降低,而且其水平与转氨酶、胆红素呈负相关。

肝功能12项

肝功能12项

肝脏基本功能

合成功能:Alb、PT、脂质和脂蛋白

排泄功能:胆红素、胆汁酸、色素(磺溴酞钠,靛青绿)排泄

代谢功能:氨基比林、非那西丁、色氨酸、尿素等代谢

免疫功能:γ-球蛋白

肝脏标志物检查

肝细胞损伤-酶学改变:ALT、AST、LDH、腺苷脱氨酸

胆汁淤积: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ALP、GGT、

肝硬化:Ⅲ、Ⅵ、Ⅰ、Ⅳ型胶原,透明质酸、脯氨酸羟化酶

肝癌:AFP、GGT-Ⅱ、AFU、AKP-Ⅰ、醛缩酶A、去羧基凝血酶

自身免疫性肝炎:平滑肌抗体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线粒体抗体、IgM

各指标具体说明如下:

一、肝脏合成功能

(一)白蛋白(Alb)

肝脏是合成白蛋白的唯一场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肝损伤的很好的指标之一。血清白蛋白水平降低见于:营养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过多,丢失增多。慢性肝病病人

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可以反映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及白蛋白的容积分布变化,如果血清白蛋白的水平降低且不易恢复者,往往预后不良

二、肝脏的排泄功能

胆红素

胆红素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正常总胆红素TBIL的水平<1.1mg/dl(17.1μmol/l),其中70%是间接胆红素,不能从肾滤过。只有直接胆红素才能从尿排出。注意:1.肝功能正常时,溶血性黄疸时TBIL<正常的5倍(85μmol/l)。2.肾功能正常时,任何原因黄疸,TBIL<500μmol/l。3.有黄疸,但是尿胆红素是阴性,说明是间接胆红素升高。4.许多单纯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黄疸是Gilbert syndrome,这种综合征肝脏组织没有病理组织改变,对机体没有明显的影响,一般无需特殊的治疗。

肝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

肝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

肝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

肝功能损伤是指肝脏发生了某种程度的功能障碍或损伤,严重的肝功能损伤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地评估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医学界制定了一套肝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用于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下面将详细介绍肝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的内容。

肝功能损伤分级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肝功能指标、病因分级、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

首先是肝功能指标。常用的肝功能指标有: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

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等。根据这些指

标的水平,可以初步判断肝功能损伤的程度。

其次是病因分级。根据不同的病因,将肝功能损伤分为不同的等级。常见的病因有:药物性肝损伤、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等。根据病因的不同,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肝功能损伤的程度。

第三是临床表现。肝功能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黄疸、腹水、肝性脑病等。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

最后是影像学表现。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肝脏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等变化。根据影像学表现,可以进一步评估肝功能损伤的程度。

根据上述几个方面的评估结果,可以将肝功能损伤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肝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轻度升高,总胆红素(TBIL)正常或轻

度升高,临床表现轻微,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

中度肝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中度升高,总胆红素(TBIL)中度升高,临床表现明显,影像学检查可见肝脏轻度增大或形态异常。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诊治实践

临床药师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诊治实践
21 0 2年 7月 5日 第 2 卷 第 1 l 3期
Vo. 1 No 1 ,uy5 2 2 12 , . 3 J l , 01
中l 茜
Chi a n a m ac u ia s r e tc l

药事组织 ・
P a ma e l a h r c u i /Ad nsr # n c miiI o a
物 , 头孢他 啶 、 氧氟沙 星等 。 院 1 月后 病情平稳 出院。 如 左 住 个 患
者 出 院 4d后 , 现 皮 肤 、 膜 黄染 , 黄 , 症 状 加 重 , 饮 食 不 出 巩 尿 且 伴
医师采取 了保肝 、 退黄 、 降酶治疗 原则 , 中保肝降酶治疗的 其
药 物 有 还 原 型 谷 胱 甘 肽 、 甘 草 酸 镁 、 烯 磷 脂 酰 胆 碱 和 硫 普 罗 异 多 宁 , 时补 充 维 生 素 C 维 生 素 K 、 维 生 素 B 因 患者 胆 汁 淤 积 同 、 ,复合 。
1 病 例 资 料
1 既 往病 史 1
功 能 异 常 指 标 有 所 恢 复 。 除 其 他 疾 病 或 疾 病 所 致 肝 损 害 , 者 排 患 既往 无 慢 性 病 史 、 肝 脏 病 史 、 饮 酒 史 、 输 血史 , 药 后 才 出 无 无 无 用 现 上 述 情 况 ; 结 合 患 者 的体 格 检 查 , 临 床 上 D L 的 首 发 症 状 并 在 II

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

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

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胆红素代谢异常、物质合成功能障碍以及生物降解功能下降,但不同疾病所引起的生化异常和结构改变在性质和程度上各具特征;此外,胆道疾病亦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肝脏生化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主要包括ALT、AST、总蛋白、白蛋白Alb、球蛋白、TBil和DBil等指标;近年来肝脏生化检查又新增了一些项目,如铁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A、透明质酸HA等;各检测指标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肝细胞损伤标志物、胆红素代谢标志物、肝脏合成功能标志物以及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通过对这些检查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以及严重程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肝细胞损伤标志物

氨基转移酶

ALT和AST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生化指标;AL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AS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线粒体,少数分布于胞浆;当致病因素导致肝细胞变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从细胞内释放的主要是ALT;而当肝细胞严重损伤、坏死时,线粒体内的AST 便释放出来,导致血清AST显着升高;轻型肝炎发生时,AST/ALT比值下降,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时,AST/ALT比值上升;因此,测定血清AST、ALT水平及AST/ALT比值有利于肝功能异常的诊断和鉴别;

生理状态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较低,通常低于40U/L;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都会导致细胞内ALT和AST释放入血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病会引起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因此,对于ALT和AST活性的分析可用于疾病诊断和鉴别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各种肝脏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因此,中等程度以下<300U/L的转氨酶升高无特异性;若ALT急剧升高>1000U/L,提示存在大量肝细胞坏死,其最常见的疾病有急性病毒性肝炎、毒物或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缺血性肝病等;此外,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豆状核变性也能导致转氨酶急剧升高,但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抗体升高或铜代谢异常;

肝损伤名词解释

肝损伤名词解释

肝损伤名词解释:肝损伤是指肝脏受到损伤,可以是急性或慢性的,也可以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包括病毒、酒精、药物、自身免疫性、遗传代谢性等。肝损伤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药物性肝损伤,包括抗结核类药物、抗甲状腺类药物引起的急骤的肝细胞坏死,甚至表现为肝衰竭;病毒性肝炎,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引起的长期、慢性肝脏炎症的反复发作和活跃,最终有一部分病人形成肝硬化;酒精性肝损伤,长期大量饮酒引起肝脏损伤越来越重,最终也可引起肝硬化、肝腹水,甚至肝衰竭;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病,通常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生紊乱,产生针对肝细胞的自身抗体,从而引起肝损伤,最终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也可以进展为肝硬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损伤主要表现为肝脏酶学改变、胆红素代谢异常、物质合成功能障碍以及生物降解功能下降,但不同疾病所引起的生化异常和结构改变在性质和程度上各具特征。此外,胆道疾病亦可引起肝功能异常。

肝脏生化检查是临床常用的实验室检测项目,主要包括ALT、AST、总蛋白、白蛋白(Alb)、球蛋白、TBil和DBil 等指标。近年来肝脏生化检查又新增了一些项目,如铁蛋白、前白蛋白(prealbumin,PA)、透明质酸(HA)等。各检测指标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可以将其分为四类:肝细胞损伤标志物、胆红素代谢标志物、肝脏合成功能标志物以及肝纤维化相关血清指标。通过对这些检查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以及严重程度,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肝细胞损伤标志物

氨基转移酶

ALT和AST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生化指标。AL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胞浆,AST主要分布于肝细胞线粒体,少数分布于胞浆。当致病因素导致肝细胞变性、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时,从细胞内释放的主要是ALT;而当肝细

胞严重损伤、坏死时,线粒体内的AST便释放出来,导致血清AST显著升高。轻型肝炎发生时,AST/ALT比值下降,重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发生时,AST/ALT比值上升。因此,测定血清AST、ALT水平及AST/ALT比值有利于肝功能异常

的诊断和鉴别。

生理状态下,血清中ALT和AST活性较低,通常低于40U/L。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肝细胞变性和坏死都会导致细胞内ALT和AST释放入血引起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各种致病因素所致肝病会引起ALT和AST不同程度升高,因此,对于ALT 和AST活性的分析可用于疾病诊断和鉴别以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各种肝脏疾病都能引起转氨酶轻至中度升高,因此,中等程度以下(<300U/L)的转氨酶升高无特异性。若ALT

急剧升高(>1000U/L),提示存在大量肝细胞坏死,其最常见的疾病有急性病毒性肝炎、毒物或药物性肝损伤、急性缺血性肝病等。此外,重症自身免疫性肝炎和肝豆状核变性也能导致转氨酶急剧升高,但同时伴有自身免疫性抗体升高或铜代谢异常。

如果致病因素持续存在,肝细胞长期遭受损伤将会引起

转氨酶长期升高,常见疾病有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以及药物性肝损

伤;少见疾病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在我国,由于HBV感染率甚高,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是导致转氨酶长期、反复升高的主要原因,这类患者转氨酶升高以ALT为主,并且AST与ALT的比值(AST/ALT)常<1,结合病毒学检查容易快速明确诊断。而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通常<400U/L,并且以AST升高为主。对于长期大量饮酒者,AST/ALT>2提示酒精性肝病可能,AST/ALT>3更具有诊断意义。另外,药物性肝损伤也是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长期服用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氮唑类抗真菌药以及抗抑郁药等均可引起血清转氨酶持续升高,停药后肝功能迅速恢复正常。除了肝脏病变外,其他系统的疾病也能导致血清转氨酶持续性升高,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感染性腹泻、神经性厌食症、Addison病以及肌病等。这些疾病引起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往往处于中低水平,当原发疾病被有效控制后,ALT 和AST亦逐渐恢复正常。表1列举了常见的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疾病。

碱性磷酸酶(ALP)

血清中ALP主要来自于肝脏、骨骼和肠道,临床上测定ALP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的鉴别诊断,尤其是黄疸的鉴别诊断。胆道梗阻时,血清中ALP显著升高,并与胆道梗阻程度和时间呈正比,而此时ALT升高不明显,因此ALT/ALP比值较小,通常<2;在肝细胞损伤时,ALT显著升高,ALP不升高或轻度升高(<3倍正常值上限),ALT/ALP 比值较大,通常>5;而当ALT/ALP介于2~5时,提示肝细胞和胆道均受累及。值得注意的是,多种因素可引起正常人血清ALP显著升高。正常小儿ALP活性可达正常成人的2~5倍。餐后(尤以高脂餐)小肠分泌的ALP进入血中,一般可

增高30U/L或更高,在B或O血型人中可持续12h。妊娠亦可引起ALP升高,可达2~3倍正常值上限。因此,在分析ALP升高时应排除以上几种特殊情况。图1为ALP升高时的诊断流程图。

γ-谷氨酰转肽酶(GGT)

GGT主要分布于肾、肝、胰腺,但肾脏释放的GGT主要经尿液排出;血清GGT主要来自于肝脏,而肝脏GGT主要分布于胆管上皮细胞和肝细胞膜管腔面,二者在发生变性和坏死时会导致GGT大量溶解释放入血,引起血清GGT升高。因此GGT升高提示肝脏疾病,尤其是胆道疾病。肝外胆汁淤积(由

胆结石、胆管炎、胰头癌引起)和肝癌的GGT明显增高,可高达5~30倍正常值上限。梗阻初期,GGT/AST比值为3~6,长期梗阻GGT/AST比值常>6。肝实质性疾病如急性肝炎时:GGT通常轻度升高;脂肪肝、肝硬化活动期时:GGT一般轻度升高;慢性肝炎及肝硬化非活动期:GGT可见正常。此外,血清GGT主要来自于肝脏,因此其可以用于辅助判断ALP的来源;ALP升高,GGT正常,表明ALP来自于骨骼或肠道;若二者均升高,表明ALP来自肝脏,提示肝胆系统存在疾病。

胆红素代谢标志物

胆红素由肝脏产生,经胆道排泄,肝在胆红素代谢中具有摄取、结合和排泄作用。胆红素测定包括TBil和DBil,二者之差为间接胆红素(IBil),多种致病因素可引起血清胆红素升高,导致黄疸。临床上将黄疸分为四类:

(1)溶血性黄疸;

(2)梗阻性黄疸;

(3)肝细胞性黄疸;

(4)先天性胆红素代谢障碍。

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或红细胞大量破裂时,体内产生大量IBil而超过肝脏的摄取和代谢能力,血中IBil显著升高,引起溶血性黄疸,而此时DBil、ALT、AST和ALP基本正常;当胆道因为结石、肿瘤或周围肿物压迫致其梗阻时,肝细胞分泌的DBil排出受阻,由于胆管内压增高致使DBil逆流入血液,因此出现血中DBil显著升高,IBil不升高或轻度升高,且伴肝脏酶学改变,此为梗阻性黄疸。而当肝细胞受损时,一方面肝脏无法完全摄取和结合IBil,另一方面肝细胞内的DBil会从受损的肝细胞释出,因此导致血液中DBil和IBil均升高,同时转氨酶也显著升高,即导致肝细胞性黄疸。此外,Gilbert综合征因肝细胞摄取IBil障碍以及肝细胞微粒体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导致血液中IBil显著升高;Dubin-Jonhson综合征主要因为肝细胞无法将DBil排泄至毛细胆管而致DBil升高。上述3种胆红素代谢障碍性肝病均不引起肝脏酶学显著改变。据此可初步判断黄疸的类型和原因。图2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流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