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近年来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一方面,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化等问题导致了企业债务风险加大,许多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困境。

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金融市场波动加剧,银行业面临着较高的信贷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风险防控措施,以保障自身的安全稳健运营。

一、加强客户风险评估客户风险评估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在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创新类型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采用不同的信贷政策和风险控制措施。

对于高风险客户,应加强风险调查,完善风险评估模型,确保信贷发放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严格把控贷款担保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避免贷款担保风险是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的重点之一。

商业银行应提高担保品的质量标准,加强对担保物的评估、监管和管理,并及时调整担保比例,控制担保风险。

同时,对于不符合贷款担保条件的客户,严格执行“拒贷原则”,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管控流程、内部控制制度、风险信息披露制度等。

商业银行应制定全面的风险管理手册,明确各类风险的识别、评估、防范、处置等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科学、规范和有效。

四、加强内外部监管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加强内外部监管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的重要手段。

商业银行应及时提交风险信息报告,加强内部风险监控,做到风险预警和早期风险发现;并加强与金融机构、监管机构等各方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完整的风险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加强对市场和客户风险的及时掌握和分析,为风险防范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需加强客户风险评估、严格把控贷款担保、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内外部监管等方面的工作,以有效应对信贷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应坚持风险防范优先原则,积极主动加强风险管理,确保自身稳健运营并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

调研报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目的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

为更好的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准确把握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到省内几个市州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的几点建议汇报如下:一、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调研发现,我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践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个别地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不到位。

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点在供给侧,核心是结构性,关键是改革,途径是制度变革、结构优化与要素升级。

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存在认识误差,没有准确把握政策实质。

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三去一降一补”,一味强调本地能去哪些产能、去多少库存,而忽视了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的问题。

总的感觉是,上热下冷,唯上不唯实,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以讲话应对讲话。

没有真正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不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更多的是放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以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产能分布家底不清比较突出。

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不是单一的,既受体制、环境、资源等基础性、普遍性因素影响,又受具体行业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复杂化程度高,化解难度大。

调研发现,不少地方对辖区内究竟每个产业有多少过剩及详细分布并不清楚,往往只能凭借市场交易和产能利用率做出大致判断。

同时,由于我省对产能尚未进行明确分类,导致化解政策与措施基本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尚不具备清晰分类、精准施策的条件,导致政策的精准性大打折扣。

房市两极分化加剧,缺乏化解库存动力。

当前全省房地产市场呈现三个特征,一是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二是从超高速成长转变为中低速发展;三是市场分化加剧,形成工业地产、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三大存量房。

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策略及路径选择

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策略及路径选择

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策略及路径选择作者:陶然胡增芳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第09期摘要:马鞍山作为一个因钢设市、工业主导的资源型城市,在钢铁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以钢铁行业为支柱的经济面临核心企业巨额亏损、全市经济增速下滑、职工再就业的困境。

中央提出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不仅为做好当前和今后经济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引和强大动力,更为困境中的马钢和该市经济发展带来转机。

针对当前优化供给侧结构的契机,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发展模式、产品结构都应调整适应,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市经济在新常态下转型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9.09.0081 马鞍山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马鞍山市地处安徽省东南部,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长三角经济圈顶端,是一个以钢铁行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工业资源型城市。

1953年,这里炼出了新中国华东地区第一炉铁水;1958年,这里诞生了第一炉钢水、轧出了第一根钢材。

自此,这座城市被称为“钢城”。

国家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马鞍山钢铁集团支撑了马鞍山工业的一片天,曾经是安徽省产值最高的国有企业。

该市規模加大的产业都离不开马钢,到处都有马钢的影子。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马钢集团的产值占马鞍山的GDP比重高达60%以上,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0%左右。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马鞍山市GDP持续两位数高速增长,居民人均GDP、居民平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一直位居安徽省首位。

1.1 马鞍山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产业层次总体不高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

该市经济发展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诸如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层次总体不高、布局不合理、缺乏新的增长点等情况日益突出。

从总体上看,马鞍山市产业结构的特点呈现出的特点是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第二产业占比仍然较大,第三产业占比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偏低。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

关于商业银行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思考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和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结构,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和效率,以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市场变化的需要。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和展开工作。

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可以研发和推出更适应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提供定制化金融产品、发展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等。

商业银行还可以通过引入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创新等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向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型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金融资源之间的流动性配置,鼓励金融机构之间合作共赢,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增强风险管理和防范能力。

商业银行应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建立和完善风险评估和监控体系,有效识别和控制风险。

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要注重减少金融风险的传导、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四,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业务,通过发行债券、股权融资等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还可以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提供适应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创新。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密切与金融监管机构合作,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规范,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

商业银行还可以积极参与金融监管创新,推动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引导,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商业银行在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要注重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风险管理、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和监管创新。

只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全面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商业银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高信贷产品种类,不断扩大信贷规模,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信贷风险的加剧。

如何有效地防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保持合理的信贷增速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控中应该始终保持合理的信贷增速。

对于控制信贷规模,关键在于要保持信贷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相适应,避免信贷增速过快造成风险过高的局面。

合理的信贷增速能够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避免信贷风险的发生。

二、严格控制贷款标准商业银行在发放信贷时应该严格控制贷款标准,加强风险管理。

首先,银行应该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控制与核查贷款申请人的信用记录,避免出现不良贷款。

其次,应该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还款能力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贷款方案,并加强对贷款的管理和监管。

最后,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科学评估贷款风险,为贷款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

三、控制贷款用途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应该加强对借款人资金用途的核查和控制。

贷款用途应该明确,合法合规,防止出现风险点。

同时,商业银行还应该强化贷后管理,及时了解借款人使用贷款情况,并建立风险应急机制,及时应对出现的问题。

四、加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防控方面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对不同的风险进行分类管理,有效避免风险的扩散。

银行创新产品时应该注重风险管控,对于风险可控、收益稳定的产品持开放态度,对于风险较高的产品则应该谨慎评估和筛选。

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内部管理,设立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及时掌握风险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风险得以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加强信贷风险防控措施,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体系,严格控制贷款标准,控制贷款用途,加强风险管理等,以有效化解信贷风险,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供给侧改革重要抓手 供应链金融应产业发展需求而生

供给侧改革重要抓手   供应链金融应产业发展需求而生

供给侧改革重要抓手供应链金融应产业发展需求而生
在“产融结合、脱虚向实”的背景下,加强金融支持和服务是金融端是供给侧改革的关键。

而供应链金融是应“产业发展需求”而生,不管对于国际发展战略与进程,还是国内转型战略与进程,供应链金融都生逢其时。

供应链金融不仅仅是一种融资服务,供应链运营效率的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生态圈的建立和繁荣也是供应链金融的非常重要的使命。

所以,供应链金融是金融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

在供应链金融发展初期,实施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

而在产业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银行不再是供应链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的绝对主体。

掌握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真实贸易的行业龙头企业、B2B平台企业、物流企业等各参与方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切入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

例如国内知名的金融科技机构金汇金融,通过互联网技术重组实体产业资源,重构传统产业金融价值链,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金融科技是金融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型产业,关键在于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行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进行革新,提升金融效率。

2017年供应链金融产业健康迭代、宏观环境利好、产业生态稳健繁荣,除了传统的商业银行,行业龙头、B2B平台、供应链公司、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物流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平台、金融科技、信息化服务商等都纷纷往供应链金融领域渗透,可谓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

未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领域必将产生多样化的发展模式和创新服务类型,从而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抓手,未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有望迎来发展黄金时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_曹国华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_曹国华

金融论坛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
为市场诟病。统计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仅为 1% ,但占有金融资源的达 65% , 银行 业对规模或限额以下企业的贷款覆盖率不及 5% ,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54% 的水平,而且低 于规模以上企业覆盖率约 25 个百分点,以大型化、 集中化为表现特征的银行资源供给结构与 小型化、分散化的民营经济出现了严重的不相匹配 ,严重阻碍经济质量和效益的发挥。 5. 同业竞争压力和综合经营能力提升压力 。 当前, 银行业市场竞争压力增大, 互联网金 融、民间借贷、资本市场、民营银行等市场主体逐步分流了商业银行客户和业务 ,金融脱媒问 题日益严峻,在社会融资规模总量变化趋于稳定的情况下 ( 见图 3 ) , 社会融资多元化趋势明 显 ( 见表 1 ) 。同时,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需求更加丰富多样, 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趋势明显加 快 ( 见表 2 ) ,已经直面资本补充、核心人才、 业务来源等的能力的考验。 另外, 当前商业银 行流动性和利率风险管理难度加大 ,负债成本上升,资本管理能力也面临考验。
[3 ] [4 ] Laeven and Valencia 的研究认为,银行危机前经常出现信贷快速扩张 。 Reinhart and Rogo[6 ] ff,Kindleberger 等认为,过度举债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进而导致银行危机; [5] 另一些国外学 [2 ] [1 ]
者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提出了银行风险的原因 , 认为经济增长速度与不良贷款具有正向相关关 系。例如,Clair 对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信贷质量的分析就表明了这一点 。 国内部分学者研究 了金融自由化的国际样本,有些认为自由化将加快银行的风险投资并加大经营风险 ,比如尹雷 等的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会加大危机概率, 有些则认为受 “风险转移效应 ” 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整体经营风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有限 。 在对利率市场化风险与银行风险研 究的基础上,很多学者进一步考察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化解问题 。唐兴国等从预算软约束的角 度分析了我国高额不良贷款的原因 ,认为不良贷款化解的关键是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完 善金融市场环境,做到预防与化解并重。 王恕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管理的国际经 验进行了总结,认为国内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将面临资产质量管理的重大挑战 ,必须 要进一步创新风险防控和不良贷款处置手段 。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及发展方向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和支柱,商业银行在资金的存储和流通、企业融资、货币政策传导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分析其发展现状,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商业银行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1. 资金存储和流通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和企业提供资金存储和支付结算服务。

通过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等业务,商业银行可以吸收民众和企业的闲散资金,将其转化为信贷资金,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商业银行还通过支付结算系统,实现资金的快速、便捷的流通,为经济活动提供安全、高效的金融服务。

2. 企业融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可以通过发放贷款、票据贴现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更新设备、开拓市场,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在我国的经济体系中,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尤为重要,对于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3. 货币政策传导商业银行通过资金流通的渠道,将货币政策的影响传导到实体经济中。

作为央行的政策执行机构,商业银行通过调整存贷款利率、信贷政策等手段,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信贷条件进行调控,以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1. 规模扩张我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和金融科技的推动,商业银行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

2. 服务创新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创新也日益活跃。

移动支付、互联网银行、金融科技服务等新型服务模式层出不穷,为客户提供了更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有效促进了金融创新和经济的发展。

3. 风险防控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防控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加强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建设,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不断降低,风险防控能力逐步增强,金融体系整体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金融业怎样服务好供给侧改革-交通银行

金融业怎样服务好供给侧改革-交通银行

金融业怎样服务好供给侧改革连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发展依靠改革开放、加入WTO 和劳动人口三大红利,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然而,近来中国经济已经步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调整趋于优化、新旧能动力转换的新常态时期,以往需求侧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日渐乏力,结构性的供需错配现象也较为严重,亟需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缓解现有经济结构失衡问题。

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金融的功能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两者互促共生。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肌体,资金是血液,金融体系则是血管。

金融业必须助力供给侧改革,亦将得益于供给侧改革。

金融业通过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善融资结构以及健全银行业结构等方式,解放金融束缚,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更为有力的金融支撑。

而供给侧改革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转变经营理念和改革体制机制,金融机构将更有效地配置和使用金融资源,提高金融供给体系的服务质效。

一、以针对性金融改革服务供给侧改革2015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于金融端,关键是金融的制度性改革,核心是降低企业成本、去融资杠杆、提升资本效率。

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以及健全完善银行业结构,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经过20余年的稳步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重大突破,金融机构都已具有自主决定利率浮动的权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价格形成和变动过程中的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引导金融资源配置,不断完善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交易机制,推动社会融资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分散金融风险,降低企业负债率和融资成本;有利于促进居民财富的增长,引导居民理财和消费行为理性改变;有利于资金流向高收益、高科技和前景好的新兴产业和初创企业,为中国经济再平衡和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从外延粗放式的增长模式转向内涵集约式的增长模式,真正实现供给侧改革的目标。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改革推动作用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改革推动作用

发挥金融对供给侧改革推动作用作者:彭祎贺来源:《时代金融》2017年第20期【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想更加快速那就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而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就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供给侧改革也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商业银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简单来说,它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影响者,也正是因为如此,商业银行在该项改革政策中担负着非常重大的责任。

目前,银行经营管理者必须研究的一个课题就是,如何主动适应以及参与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改革重要课题深入研究银行经营一、改善信贷供给商业银行要想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那就必须增加信贷总量,采用合理的方法对信贷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服务进行创新,并且以这些作为主攻方向。

其次,商业银行还要为实体经济补充新鲜血液。

为了有效满足实体经济融资的各项需求,我们必须运用一些合理的方法,比如:新增、移位、创新等等。

其中,保持合理的贷款增速,为信贷提供新的动力就是新增的主要内容。

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的渠道。

另外,加强存量款的管理,促进信贷业务的质量,使其效益进行有效的提升,这就是移位的主要内容。

四个并重是进行业务创新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现阶段,四个并重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资产持有并重转变、信贷业务并重转变、债权融资业务并重转变、传统信贷业务并重转变。

另外在进行产品创新时,我们还要注意金融发展与互联网的适应,做到这一点之后,为了推进网贷通等创新产品,我们必须对市场的需求变化进行主动的了解,以此来拓宽小微金融以及个贷业务。

二、化解过剩产能现在在进行供给侧改革时,我们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就是产能过剩,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影响,解决产能过剩所带来的问题就是我们必须做到的首要任务。

在进行相关操作时,我们不仅要对技术进行创新改造,同时还要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传统产业的综合水平。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相关问题及建议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相关问题及建议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相关问题及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课题主持人:夏俊峰课题执笔人:杨君圣课题组成员:王惠民杨君圣吴冠宇王欢平慧轩葛福明(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河北 承德 067000)摘 要:从确定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概念入手,从金融运行的整体视角出发,提出了金融供给侧改革效果评 判原则,分析总结了我国金触供给存在的实体经济“贷款难”“贷款贵”和银行业同质化严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调整结构,重点整顿,理顺体制,补齐短板等方面主要任务。

关键词: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资金需求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73(2020)12-0044-04―、基本概念及其关系(一)金融供给侧金融供给分为主动供给和被动供给。

“金融主动 供给”是指金融部门根据自身经营需要,通过精算设计而推出理财产品;所筹资金通过各种非标业务投 向一些监管关注、限制领域,即资管产品。

“金融被动 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政策环境下,银行被迫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需求而修订产品政策或推创出新的 产品的行为。

一般来说,金融机构要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服务等进行调整或创新、主动供给。

但实践中, 往往是金融部门在市场竞争中,为绕开监管政策以 追逐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而主动进行的金融创新。

经济学家E.J 坎尼将金融管制一金融创新一再管制一 再创新的过程,称为金融管制辩证法(D.B.格拉迪,A.H.斯宾塞尔,W.H.布隆逊,199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金融管制辩证法”反映了金融价值观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决定了金融结构,这种影响我们称之 为“金融活性”,具体指金融在发展竞争中的自适应性,为适应市场竞争做生存目的的战略战术选择!而这种生存法则不一定与一个时期、一个区域的事实状况及未来发展相适应。

所以,宏观管理是基于可持 续发展的目的所做出的对当下的判断和管理抉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选择_叶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选择_叶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银行业金融创新路径选择*叶玲李心合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出发,让资源从产能过剩行业流动到有高需求的新兴行业中去。

在资本要素这一领域,银行业的金融改革步伐也需不断加快,以配合其他要素共同完成改革使命。

通过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下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并对滞后的监管政策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63(2016)07-0017-06DOI:10.15937/j.cnki.issn1001-8263.2016.07.003作者简介叶玲,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南京大学商学院博士后南京210023;李心合,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南京21009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依靠需求侧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三驾马车奔腾向前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如落后过剩产能,无效低端的供给,监管制度的滞后等。

随着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增速不断收窄,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面对经济新常态,习主席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上提出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为当前的经济低迷注入持续增长动力。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浪潮中,银行业作为资本要素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新力如何提升,创新路径如何开辟成为银行业内与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经济新常态下银行业经营困境凸显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国有五大行及股份制银行完成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程,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2015年工、农、中、建四大行纷纷跻入《财富》世界100强榜单。

这与实体工商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密不可分。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我见

商业银行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我见

金融视线Financial View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党中央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引导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基本政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调整,在增加投资过程中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开源疏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旨在匹配有效供给与消费,以期化解过剩产能,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增加社会的有效供给能力,使供给体系更好的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

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面在于金融端,在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主要动力的商业银行,对过往经济模式下经营逻辑的冲击。

过往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的模式驱动下,以要素驱动型投资和成本竞争型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成为主导,并由此决定了整个市场主要的金融需求。

政府和企业方面,多数体现为简单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房地产开发融资和流动资金周转需求;而个人方面,虽然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长期的投资渠道不畅和理财意识不足,个人投资消费仍然以储蓄和保本理财等单一金融产品为主,而信贷需求则大多集中于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和信用卡等业务。

在这种相对单一、需求旺盛的金融环境中,银行处于金融供给的“卖方市场”,借助于利率管制、利差锁定的政策红利,以及业务牌照优势,银行可以稳定地获取超额收益。

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银行原有的经济红利减弱,传统部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原有的制度红利消失,随着民营银行获批速度的加快,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逐渐放开,牌照红利将不复存在;原有的成本优势不再,存贷利率上限的取消,意味着过往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面临瓦解,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

传统模式的终结,意味着商业银行应加快创新,加快自身的“产能出清”。

供给侧改革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策略和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策略和路径探析

供给侧改革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型策略和路径探析近年来,中国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战略,旨在破除过去供给过剩、产能过剩的问题,提高生产率和效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在这一大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

如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适应市场需求,并保持竞争力,是每家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探索的问题。

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转型策略和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加强科技引领,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随着互联网普及,移动支付等数字化金融服务形态的兴起,传统银行面临持续的市场冲击。

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成为炮制转型的必要策略之一。

在数字化服务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引进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客户服务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打造全方位、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打造多元化的业务模式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在现有业务模式的基础上,深化转型,打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多元化业务模式。

在这个过程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推出创新型金融产品,延伸更丰富的服务链条,拓展相关服务业务,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提高资本效益和商业实力。

三、优化产品定位,营造品牌形象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应当通过优化产品定位,精细化服务,营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美誉度。

如今,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个性化、高品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果要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必须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同时提供个性化的精细化服务,营造独特的品牌魅力,提升市场影响力。

四、加强监管合规,保障风险控制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公司,控制风险始终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转型过程中,必须时刻谨记安全稳健的经营理念,加强监管合规,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在监管合规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提高风险防范、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能力,避免风险集聚和事故发生,保障客户权益和银行稳健经营。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作者:王海嵘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2年第08期摘要:商业银行在整个金融市场中起到重要的融资媒介作用。

为了能有效的规避商业银行带来的各种风险,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尤为重要,对于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也做了进一步提升,提高信贷质量和资源配置效率。

文章分析了基于供给侧改革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上的具体优化整改措施。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究一、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作用(一)为商业银行信贷转型提供方向从短期内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来看,虽然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对其发展带来了挑战,但从长远角度分析,商业银行正好基于此来优化信贷资源分配设置,把非理性信贷结构改良成为合理的信贷结构,实现银行的利润增长点。

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一方面,国家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了差异化的管理策略。

也就是说,它支持具有先进高级产能的商业银行替换掉落后产能的银行,以支持传统行业的更新换代。

这样做既对商业银行解决信贷风险提供了帮助,又为调整信贷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空间。

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以达到对新兴产业、高新科技产业、低碳绿色产业等促进支持的战略性意义,此举,为商业银行调整信贷方向和资源的重新配置扩展了范围。

(二)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拓空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伴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不断推动着企业发展,使其发展模式和金融需求开始变得多元性和综合性,这一系列变化为商业银行拓展新市场、开展新的业务等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例如,“化产能、去杠杆”不可避免地涉及企业之间的合并和重组以及股权结构的变化,对于商业银行投资和贷款产品,例如:合并购贷款融资、股票融资等,以及其过程中提供的资金管理服务和财务咨询服务,在整个市场上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它在振兴现有资产,降低公司融资成本和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方面,为资产证券化产品提供了更多有用的场所。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这一改革不仅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各个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银行业。

本文将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论述。

首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银行业的信贷业务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过去,银行业主要依靠资金的供给来拓展信贷业务,这导致了信贷市场过于依赖银行的资金供应。

然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市场化的资金配置,使得资金更加多元化,不再只依赖银行。

这对银行业来说意味着竞争的加剧,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银行必须通过创新产品、提升服务水平以及加强风险管理来吸引客户和投资者,以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对银行业的理念和经营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过去的发展阶段,银行业主要关注流动性和规模扩大,而忽视了风险管控和健康经营。

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注重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生产过剩风险。

这要求银行业转变经营理念,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

银行需要更加关注贷款项目的风险性评估,加强对授信对象的调查和分析,以减少信贷风险的发生。

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推动了银行业的创新发展。

过去,银行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国内支付结算等业务为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然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银行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创新,提供更多样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因此,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加大技术研发、创新设计和人才引进的力度。

借助科技手段,银行可以开展数字化金融服务,如电子支付、云计算等,以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对银行间竞争格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这使得银行不再面对传统的竞争,而且还面临来自互联网金融、支付机构和创新科技公司的竞争。

这要求银行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以保持竞争优势。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论文报告: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一、引言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容忍度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概述;二是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的现状;三是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的影响因素;四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五是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的提升策略。

二、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概述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为各类客户提供贷款、结算、储蓄、保险等金融服务。

但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商业银行也承担一定的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有一定的风险容忍度,即商业银行管理层所能容忍的风险水平。

商业银行的风险容忍度可以直接影响其经营战略和财务表现。

三、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的现状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整体呈现稳定状态,且不同类别的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存在差异;二是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对于不同类型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三是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

四、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的影响因素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的影响因素包括:一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交易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因素;二是商业银行的财务、绩效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因素;三是宏观经济环境的因素,如利率、汇率、通胀率等;四是市场竞争和监管环境的因素。

五、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策略商业银行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了解风险和风险容忍度、确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方案、建立内部控制和监管机制、不断评估和更新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

在具体执行中,商业银行可采用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信息披露、风险跟踪和风险对冲等风险管理策略。

六、商业银行风险容忍度的提升策略商业银行应与监管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和沟通,制定符合国家政策的风险容忍度标准;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国内市场和金融机构间的合约法律制度,推动市场化和规范化运作;保持合理的资本充足率和准备金水平,提高商业银行的业务稳定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机制。

商业银行视角下金融供需不匹配问题探讨

商业银行视角下金融供需不匹配问题探讨

专稿《西部金融》2020年第8期商业银行视角下金融供需不匹配问题探讨倪进峰(浙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近年来,为切实提高金融供给适配度,缓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中央政府适时推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相关文件,落地落实政策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政策效果。

但就目前来看,经济中仍存在一些金融供给与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现象。

本文从商业银行视角,梳理当前金融供需不匹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讨商业银行缓解金融供需不匹配问题的着力点,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服务效率;融资需求;融资渠道;资金期限结构中图分类号:F832.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20(8)-0022-04金融供给与企业融资需求的不匹配源于金融供给的结构性缺陷,是金融业服务水平不适应经济高质量 发展要求的集中体现。

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作为供给侧重要组成部分的商业银行,应针 对当前金融供需不匹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握缓解不匹配问题的着力点精准发力,逐步提高金融供给适 配度,持续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一、当前金融供需不匹配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资金投向与融资需求受众不匹配从行业投向看,商业银行投向房地产业和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规模总量大。

据人民银行《2018年金融机 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仅2018年房地产贷款就增加6.45万亿元,占同期新增贷款比重达39.9%。

主要 原因是前几年房地产市场仍处于周期上行通道,而地方融资平台有地方政府隐性担保,且二者的业务模式相 对简单,商业银行相对容易做大业务规模。

与此相反,传统制造业和一些新兴产业不具备上述特点,得到的信 贷支持力度有限。

从企业投向上看,商业银行对国有、大型企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相 对不足。

主要因为国有、大型企业或是有国家信用背书,或是抵押品充足,而民营、小微企业风险较大,与银行 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且不满足银行强担保偏好。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3)(三)加大风险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退出、新兴产业的支持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都对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消除工作中风险防控的空白点,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是强化风险识别化解。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不断提升风险监测、控制与动态管理的水平,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和早处置。

三是加大风险吸收能力。

商业银行要利用拨备资源仍然充分的时机,进一步扩大资本补充渠道,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持续增强风险消化和风险吸收能力。

四是加大对特殊行业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要根据供给侧改革要求,强化对僵尸企业、过剩产能、落后行业的风险防控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商业银行稳步退出;同时,在新进入部分行业、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强化风险防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 [篇2]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可控的渐进回落状态,作为社会资金供给主体的商业银行,应当清醒地判断当前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着力提高银行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

近期,南阳分局对辖区银行转型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一)当前商业银行产能相对过剩银行产能过剩的表现是日渐高企的存差和日趋低位的存贷比,截止7月底,全市银行业存差由十年前的226.84亿元,达到了当前1516.84亿元。

存贷比由十年前的67.76%降至当前53.62%。

与此同时,同期资产规模扩大了8倍多,达到了3867.78亿元,存差高企导致:一是存款外流。

二是提高了社会资金成本。

三是资金脱实就虚,向非信贷领域快速集中。

探究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探究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探究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方尧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投资》
【年(卷),期】2024()2
【摘要】在供给侧改革的经济浪潮以及政府财政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我国小微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与进步。

尽管如此,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不管是企业自身的问题,还是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务环境,都阻碍了小微企业发展。

本文主要从健全金融服务制度、研发优势产品、建立企业信用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旨在促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

【总页数】3页(P113-115)
【作者】方尧
【作者单位】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影响因素研究——以盐城市尚庄镇小微企业为例
2.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探析
3.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问题探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观察《西部金融》2017年第1期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问题研究杨吉峰肖起峰刘相兵(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分局,山东烟台264000)摘要:供给侧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本文从分析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入手,指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最后阐述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四对关系;三去一降一补;路径中图分类号:F830.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48-03“供给侧改革”指从供给侧入手,对导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进行改革。

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产生深远影响。

目前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存在不足,需要妥善处置四种关系,着力解决存的问题,为供给侧改革提供扎实有效的金融支持措施。

一、供给侧改革给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一) 供给侧改革推动商业银行业务转型。

虽然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商 业银行”)野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但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一直游走于“大而全”和“小而精”之间,发展路径模糊。

在“需求侧驱动”的环境中,金融需求单一且旺盛,受益于经济扩张、利差锁定、牌照稀缺等政策红利,商业银行依然取得了良好业绩。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产业调整、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将驱动客户的金融需求更趋多样化,以往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将被全面打破,银行模糊定位下“规模扩张+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结合各自发展实际,选定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

(二) 供给侧改革深刻改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融资结构必 须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推动杠杆率降低。

与此相适应,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资产端的重视程度,让资产端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扩展资产配置的视角,将视角从信贷市场进一步扩展到整个金融市场,从原来单一的贷款为主拓展到表内外全资产配置,证券化、结构性融资工具比重会上升。

在商业银行的负债方,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常态化及客户需求多元化都会使得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更加复杂,商业银行以前依靠存款等被动型负债工具无法平衡商业银行的收益性、流行性和安全性,金融债券、大额存单、中期票据、结构性存款、海外存款证等市场化主动型负债工具将成为商业银行主要选择。

(三) 供给侧改革有效拓展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空间。

供给侧改革中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国企 改革、并购重组都将为商业银行优化传统业务布局、加快新兴业务创新发展、形成多源动力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

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等消费升级势必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大量并购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业务创新提供新的空间。

(四) 供给侧改革全面考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短期来看,在去产能、去库存及去杠杆的过程中,钢铁、煤炭、船舶制造、房地产等产能过剩、高杠杆率行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的信贷风险将会集中暴露,驱动银行资产质量加速寻底。

长期来看,表内外信用风险资产配置的复杂化、多元化将加大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主动型债务工具拓展、批发性负债占比上升、新型表外业务或有负债增加、资金跨市场跨境流动日趋频繁使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上升;利率市场化深入、汇率弹性增强、结构性金融产品和衍生品的增加将直接考验银收稿日期:2016—10作者简介:杨吉峰(1980-),男,硕士,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分局。

肖起峰(1982-),男,本科,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分局。

刘相兵(1987-),男,硕士,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分局。

48《西部金融》2017年第1期区域观察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保险、信托、证券、租赁、投贷联动子公司等全牌照附属公司的设立将加大并表风险管理难度;各类风险的交叉共振将检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二、 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冤商业银行调整市场导向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时间,商业银行在支持部分过剩产能行业、落后行业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稳定收益,在支持部分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风险较高制约银行收益,导致商业银行依然有动力去支持过剩产能行业及落后行业,对新兴产业支持存在不足。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需要有较强的激励机制才能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 商业银行管理价值取向转换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速度 情结,喜欢拼规模、占地盘,导致商业银行存在同质化竞争,没有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定位,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从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看,好的银行能够经历经济金融周期的考验,是运营稳健、特色化、差异化的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价值,确定各自转型升级的路径,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管理机制取向转换对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有深远影响。

(三) 商业银行存量包袱消化需要一个过程。

商业银行长期对一些恢复生气无望、需要长期“输血”才能免 于倒闭的负债企业投入信贷资金,不仅造成信贷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影响了企业所在行业的有序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错配。

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求商业银行从部分过剩产能行业、落后行业、僵尸企业中稳步退出,但是商业银行消化这些存量包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 专业人才短缺。

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创新业务,例如商业银行 积极参与PPP项目、投贷联动试点等,这都需要商业银行有相应的人才。

虽然每年大量人员进入商业银行,但是商业银行对于风险管控、合规管理、特殊业务等方面的人才依然短缺。

三、 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应妥善处理好“四对关系冶(一) 供给侧改革和银行转型的关系。

供给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升级关系紧密。

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 仍然是我国企业获取资金的最主要融资渠道,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商业银行积极作为,要求商业银行对原来的经营模式进行调整,放弃原来粗放式的经营模式,通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产品与服务创新,变革管理方式等,不断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消费升级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为银行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供给侧改革,加强研究,积极应对,主动转型升级。

(二)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 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一过程中,市场、法律及公共服务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供给侧改革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府的作用。

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好“两只手”的功能。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充分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各自的经营策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在政府引导下,发挥商业银行在“市场失灵”领域的作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着力做好小微金融、三农金融服务、精准扶贫等工作,补金融服务短板。

(三) 创新和风险的关系。

商业银行要正确处理好产品服务创新和风险防控的关系。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 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支持供给侧改革。

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贴近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把握好金融创新与把控风险的平衡点,防控自身业务风险,保护客户资金安全。

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市场变化等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但这种创新风险要可控,不可过度创新,导致金融风险过大,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四) 加与减、破与立的关系。

商业银行需要把握好“有加有减、有补有去、有进有退、有破有立”四项原则:产融结合、投贷联动、困难企业分类帮扶要加,企业融资成本、银行服务收费要减;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要补,不合理的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要去;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新兴产业要进,对过剩落后产能、“僵尸”企业要退;容易引发“两链”风险的传统授信管理模式要破,新的产品、服务、模式要立。

四、 商业银行业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一)商业银行要积极适应供给侧改革,加强研究,积极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

加强对供给侧49区域观察《西部金融》2017年第1期改革的研究,明确转型升级路径。

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深远的影响。

商业银行要加强研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明确各自转型升级的路径,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以把握好供给侧改革提供的机会,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实现稳步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按照转型升级的路径稳步推进,不应追求短期利益、规模和速度,而放弃长期的转型升级。

(二) 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一是要着力支持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

商业银行要加 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持,紧贴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紧盯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二是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创 新,积极推动投贷联动、PPP模式创新,满足不同企业的资金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提高风控能力,开展发展空间。

三是积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要在遵循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与企业形成共荣共生、共建共存的良性银企关系;通过加强贷款定价管理,缩短企业融资链条,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和不合理的中间业务等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是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下沉网点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贫困人口、“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 加大风险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也带 来一定的挑战,在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退出的过程中,新兴产业的支持过程中,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都对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消除工作中风险防控的空白点,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是强化风险识别化解。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不断提升风险监测、控制与动态管理的水平,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和早处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