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2016.9
经济金

摘 要:供给侧改革是未来我国经济改革的方向,对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创造了新的机遇。

本文从分析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入手,找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存在的四方面问题,提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应处理好的“四对关系”,最后提出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商业银行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7-841X-2016(9)-0027-03
■ 杨吉峰 肖起峰 刘相兵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监管分局 山东烟台 264000)
“供给侧改革”指从供给侧入手,对导致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结构性问题的指定性矛盾进行改革。

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商业银行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中也存在不足,商业银行应积极研究,妥善处置四对关系,着力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支持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给银行业
带来的影响
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处于现代经济金融中枢地位的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一)供给侧改革将强力驱动商业银行选定明晰的转型路径。

虽然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商业银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但很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一直游走于“大而全”和“小而精”,发展路径模糊。

在“需求侧驱动”的
环境中,金融需求单一且旺盛,受益于经济扩张、利差锁定、牌照稀缺等政策红利,商业银行依然取得了良好业绩。

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推进,产业调整、技术创新、消费升级将驱动客户的金融需求更趋多样化,以往同质化竞争的格局将被全面打破,银行模糊定位下“规模扩张+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结合各自发展实际,选定适合自己的转型路径。

(二)供给侧改革将深刻改变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现有的融资结构必须进一步优化,直接融资的比重需要进一步提高,不断推动杠杆率降低。

与此相适应,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资产端的重视程度,让资产端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扩展资产配置的视角,必须将视角从信贷市场进一步扩展到整个金融市场,从原来单一的贷款为主拓展到表内外全资产配置,证券化、结构性融资工具比重会上升。

在商业银行的负债方,利率市场化、金融创新常态化
及客户需求多元化都会使得商业银行负债结构更加复杂,商业银行以前依靠存款等被动型负债工具无法平衡商业银行的收益性、流行性和安全性,金融债券、大额存单、中期票据、结构性存款、海外存款证等市场化主动型负债工具将成为商业银行主要选择。

(三)供给侧改革将有效拓展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空间。

供给侧改革中结构调整、消费升级、技术创新、国企改革、并购重组都将为商业银行优化传统业务布局、加快新兴业务创新发展、形成多源动力增长提供了重要契机。

服务消费、品质消费等消费升级势必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兼并重组提供了大量的并购融资需求,商业银行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把握住这一机会,为业务创新提供新的空间。

(四)供给侧改革将全面考验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

短期来看,在去产能、去库存及去杠杆的过程中,钢铁、煤炭、船舶制造、房地产等产能过剩、高杠杆率行业及其上下游企
业的信贷风险将会集中暴露,驱动银
行资产质量加速寻底。

长期来看,表内外信用风险资产配置的复杂化、多元化将加大信用风险管理的难度;主动型债务工具拓展、批发性负债占比上升、新型表外业务或有负债增加、资金跨市场跨境流动日趋频繁将使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上升;利率市场化深入、汇率弹性增强、结构性金融产品和衍生品的增加将直接考验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保险、信托、证券、租赁、投贷联动子公司等全牌照附属公司的设立将加大并表风险管理难度;各类风险的交叉共振将检验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水平。

二、商业银行在供给侧改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供给侧改革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是目前,商业银行自身存在诸多制约其助力供给侧改革的问题。

(一)市场动力转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供给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产业结构调整需要时间,商业银行在支持部分过剩产能行业、落后行业中能够获得一定的稳定收益,在支持部分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风险较高制约银行收益,导致商业银行依然有动力去支持过剩产能行业及落后行业,对新兴产业支持存在不足。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才有动力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但这需要时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商业银行管理价值取向转换需要一个长期过程。

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速度情结,喜欢拼规模、占地盘,导致商业银行存在同质化竞争,没有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定位,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从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看,好的银行是能够经历经济金融周期的考验,运营稳健、特色化、差异化的银行。

我国商业银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新审视
自己的管理价值,确定各自转型升级
的路径,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
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管
理机制取向转换对商业银行支持供给
侧改革有深远影响。

(三)商业银行存量包袱消化需要
一个过程。

商业银行长期对一些恢复
生气无望、需要长期“输血”才能免
于倒闭的负债企业投入信贷资金,不
仅造成信贷资源的大量浪费,还影响
了企业所在行业的有序竞争,造成社
会资源的错配。

在供给侧改革的过程
中,要求商业银行从部分过剩产能行
业、落后行业、僵尸企业中稳步退出,
但是商业银行消化这些存量包袱是一
个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四)专业人才短缺。

供给侧改革
过程中,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环境
变化不断创新业务,例如商业银行积
极参与PPP项目、投贷联动试点等,
这都需要商业银行有相应的人才。


然每年大量人员进入商业银行,但是
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合规管理、特殊
业务等方面的人才依然短缺。

三、商业银行支持供给侧
改革应妥善处理好“四对关系”
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
来机遇,优化了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
环境,为商业银行指明了支持实体经
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供给侧改革也
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挑战,给商业银行
的盈利能力增长、产品创新、信用风
险暴露等多个方面带来压力。

商业银
行在支持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应该妥善
处理以下“四对关系”。

(一)供给侧改革和银行转型的关
系。

供给侧改革与商业银行转型升级
关系紧密。

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
仍然是我国企业获取资金的最主要融
资渠道,供给侧改革中需要商业银行
积极作为,要求商业银行对原来的经
营模式进行调整,放弃原来的粗放式
的经营模式,通过不断提高全要素生
产率,转换发展发展,进一步加强产
品与服务创新,变革管理方式等,不
断提高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
率,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
供给侧改革将在产业转型、基础设施
建设、消费升级等方面带来新的机遇,
为银行转型发展提供重要契机。

商业
银行要高度重视供给侧改革,加强研
究,积极应对,主动转型升级。

(二)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供给侧
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决定着未来
一段时间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
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过程中,市场、法律及公共服务
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供给侧改
革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好政
府的作用。

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好“两
只手”。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充分根据
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各自的经
营策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在政府引导下,
发挥商业银行在“市场失灵”领域的
作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着力做好
小微金融、三农金融服务、精准扶贫
等工作,补金融服务短板。

(三)创新和风险的关系。

商业银
行要正确处理好产品服务创新和风险
防控的关系。

一方面,商业银行要进
一步加大创新力度,支持供给侧改革。

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贴近实
体经济的有效需求,积极创新产品和
服务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要把握好金融创
新与把控风险的平衡点,防控自身业
务风险,保护客户资金安全。

商业银
行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市场变化等
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但这种创新的
风险要可控,不可过度创新,导致金
融风险过大,影响区域金融稳定。

(四)加与减、破与立的关系。


构调整是一场持久战,在去产能、去
经济金融
282016.9
29
2016.9
库存、去杠杆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扩大其他领域的信贷投放,避免我国经济在短时期内快速下滑。

商业银行需要把握好“有加有减、有补有去、有进有退、有破有立”四项原则:产融结合、投贷联动、困难企业分类帮扶要加,企业融资成本、银行服务收费要减;普惠金融、科技金融、消费金融要补,不合理的多头授信、过度授信要去;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新兴产业要进,对过剩落后产能、 “僵尸”企业要退;容易引发“两链”风险的传统授信管理模式要破,新的产品、服务、模式要立。

四、商业银行业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商业银行要积极适应供给侧改革,加强研究,积极支持,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

(一)加强对供给侧改革的研究,明确转型升级的路径。

供给侧改革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运行和改革的方向,必然会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长期的深远的影响。

商业银行要加强研究,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明确各自转型升级的路径,走差异化、特色化道路,把握好供给侧改革提供的机会,在支持供给侧改革中实现稳步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的关系,不可急功近利,按照转型升级的路径稳步推进,不可追求短期利益,追求短期的规模、速度,而放弃长期的转型升级。

(二)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

商业银行要充分认清经济与金融的共生关系,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采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实现共赢。

一是商业银行要着力支持新兴产业和
重点领域。

商业银行要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大对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支持,紧贴国家产业政策支持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紧盯对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二是商业银行要不断提高金融供给效率。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强化金融创新,响应号召,积极推动投贷联动、PPP 模式创新,满足不同企业的资金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等信息科技,提高风控能力,开展发展空间。

三是积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商业银行要在遵循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与企业形成共荣共生、共建共存的良性银企关系;通过加强贷款定价管理,缩
短企业融资链条,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和不合理的中间业务等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四是履行社会责任,提升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金融产品创新、下沉网点等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大对贫困人口、“三农”、小微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升薄弱领域的金融服务水平。

(三)加大风险管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供给侧改革给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在僵尸企业、落后产能退出、新兴产业的支持以及金融产品的创新过程中,都对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要积极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一是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要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机制,消除工作中风险防控的空白点,从源头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二是强化风险识别化解。

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健全风险识别、监测、计量和控制机制,不断
提升风险监测、控制与动态管理的水平,实现风险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和早处置。

三是加大风险吸收能力。

商业银行要利用拨备资源仍然充分的时机,进一步扩大资本补充渠道,加大不良贷款核销力度;积极利用市场化手段处置不良,持续增强风险消化和风险吸收能力。

四是加大对特殊行业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要根据供给侧改革要求,强化对僵尸企业、过剩产能、落后行业的风险防控的研究,积极采取措施,确保商业银行稳步退出;同时,在新进入部分行业、金融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强化风险防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中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参考文献:
[1]勾东宁:《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支持》[J],中国金融,2016.8。

[2]韩春剑:《金融创新是供给侧改革活力之源》[J],中国商业银行,2016.3。

[3]曹国华、刘睿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控》[J],财经科学,2016.4。

[4]佘志远:《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探析》[J],武汉金融,2016.3。

[5]邵平:《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J],中国金融,2016.2。

作者简介:杨吉峰(1980-),男,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监管分局。

肖起峰(1982-),男,本科,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监管分局。

刘相兵(1987-),男,硕士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烟台监管分局。

责任编辑:刘永合校 对:YLH
经济金
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