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供给侧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高适配性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提升,释放新需求,创造 新供给。产业融合与技术升级的变革,要求银行把握产 业发展大势,加速从注重单一的“存贷汇、类授信”产 品和有形服务,向提供适应产业跨界竞争
的顾问式、融智式、互联网式的解决方案转变,满足新 经济形势下客户的全资产负债管理、财富管理、资本运 作、创新孵化、产业链组织和交易管理、行业解决方案 咨询与撮合、数据分析、信息技术服务等
明了道路。推进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的供给侧 改革,是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改变过往基于 需求侧的粗放式经营方式,提升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 通过经营理念和文化的转变、产品和服务
模式的专业创新、管理和生产组织机制的变革,增加有 效的金融产能供给、提高商业银行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强 大的金融支持,最终完成银行的变革发展
照红利不复存在。三是成本优势不再。存贷利率上限的 取消,意味着商业银行过往的低成本负债优势面临瓦解, 资金成本上升成为难以逆转的趋势。与此同时,人力资 源、固定资产、系统开发等其他成本刚
性上升,成本端面临系统性压力。客户金融需求的深刻 变化一是产业经济的变化。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产 业链分工面临调整,新的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点尚待形 成。建立在过往全球分工和资源禀赋下,
年的“黄金十年”中,银行借力于中国经济快速成长的 红利,完成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也造就了与经济增长 模式相对应的经营方式。过往经济模式下的银行经营逻 辑纵观过往十年,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
阶段:改革红利大大激活了压抑已久的市场需求;加入 WTO使被低估的要素红利得到极大释放,使“中国制造” 遍布全球,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土地批租和分税制带来 的财政积累,使政府有能力通过房地
念的根本性转变,也要激发市场端的供给活力和服务水 平,更要通过中后台的管理变革和机制优化,形成集成 化、系统化的整体作业模式,为银行供给侧改革的真正 落地铺平道路。从根本上转变经营理念和
服务文化激发市场端的供给活力和服务水平探索尝试通 过事业部制改革、分行特色化转型等方式,紧跟产业和 区域政策方向,进一步贴近行业和区域经济,建立专业 化的行业金融专家队伍,聆听和挖掘客户
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变革,正在深刻改变着国家 经济增长方式、企业商业模式与竞争方式。在新技术的 驱动下,客户的商业模式、发展模式、金融需求都将发 生持续而深刻的变革。商业银行面临的核
心问题一是理念和文化滞后。大部分商业银行还对“规 模情结”“速度情结”难以割舍,对客户存在某种程度 上的傲慢,对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的重视不足,对技术 进步可能导致的社会革命还缺乏清醒的认
形成了奇特的对应。过往经济模式下的银行管理逻辑与 发展模式相匹配的是银行粗放的管理模式,突出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追随策略为主的战略管理,同质 化竞争成为商业银行的普遍选择;二是以
产品和业务为中心的组织管理,职能式组织架构占据主 体地位;三是以规模和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短期业 绩提升成为判断经营成败的标尺;四是以约束和物质激 励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和关系型人
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不断满足城镇化进程中的居民 需求。在投资、消费、净出口“三驾马车”的模式驱动 下,以要素驱动型投资和成本竞争型出口的粗放型增长 模式成为主导,并由此决定了整个市场主
要的金融需求。政府和企业部门方面,由于要素投入的 边际回报仍处于递增阶段,扩大投资规模成为了提高回 报、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政府部门乐于放大债务拉动 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刺激全社会需求扩张
以扩张产能为主要动力的投资拉动型、出口导向型经济 模式,将逐步被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全生产要素效率 提升所带来的新消费拉动型经济模式取代。产业经济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导
向、金融模式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二是金融环 境的变化。金融业市场化改革加速,金融创新日新月异, 多主体、多层次、多领域的综合性金融市场格局日渐形 成。民间金融、产业资本、互联网金融
才受到重视,知识资本被严重低估;五是以传统贷款审 批和信用风险管理为主的风险管理,主动经营风险的理 念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商业银行旧的经营和 管理模式,建立在“追求规模”而非“追
求卓越”的逻辑上,对数量的关注超过了对质量的关注。 尽管多家银行提出诸如“智慧经营”“以客户为中心” 的目标,但并未在整个组织体系中得到真正贯彻。一旦 经济增长模式发生变化,新的经营环境
一系列高层次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在技术层面,银行 需要拥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变革和商 业逻辑革命,全面建设和提升互联网金融和物联网金融 服务能力;在商业模式上,银行应当建立
“跳出银行做银行”的思路,建设综合金融、产业协作 的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提供具备行业针 对性和客户适配性的高级解决方案,深度支持产业链、 金融服务链分工与协作,并通过科技支撑
传统流程和风险管理限制,产品迭代升级的周期缓慢, 与客户需求的升级速度形成了鲜明反差。“沉舟侧畔千 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过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银行 经营模式渐趋式微,新的增长动力和商业
模式正在孕育,而问题和矛盾的存在也为银行未来的发 展提供了机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对于经济转型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 工作重点,也为银行变革的理论和实践指
融需求与银行落后的服务和组织能力之间的矛盾。而要 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需要推动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 使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通过管理效率、经营 水平和有效金融供给的提升,产生新的生
产力跃升,真正实现对金融新常态的引领。商业银行正 迎来新旧模式的转折点作为体系的核心力量,商业银行 既服务于实体经济又依托于实体经济,并伴随经济模式 的转型而改变。在2003年到2013
能、降成本、补短板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经济红利减 弱。整体经济增速趋于放缓,实体经济景气程度降低; 持续多年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遭遇产能过剩、债务高 企的瓶颈,传统部门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二是制度红利消失。在大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完 成股改上市之后,基于公司治理的制度创新所带来的主 体动能基本释放完毕。随着民营银行获批速度的加快, 商业银行的准入门槛逐渐放开,原有的牌
高一剩”“僵尸企业”这些落后行业和过剩产能对于信 贷资源的占用,大力支持产业升级和并购重组;发展债 务融资工具和资产证券化,降低融资成本和杠杆率;加 大对于新兴产业、居民生活服务、创业群
体、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 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与经济转型方向一致,由低效部 门向高效部门流动,助力经济转型,优化资产结构。二 是深度挖掘新形势下的客户需求变化,通
以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需求层次。三是不断优化商业银 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前线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建设强大的协同能力和支持保障体系,实现银行全要素 生产率的质效提升。银行需要对过往简单
基于业务本位的条线或矩阵管理进行优化,探索建设适 应当前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具备灵活机制和协作能力 的管理架构,实现对于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 和协同效应;需要储备具有专业素质和跨
转型,并为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和中国经济转型作出应 有的贡献。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整体思路考虑到供给 侧改革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商业银行推进供给侧改革应 当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以管理变革为支撑,以组织重塑为保障,激发商业银 行的创新能力和经营活力,实现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再 平衡。一是大力矫正过往模式下的金融资源配置扭曲。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逐步降低“两
综合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方面的服务体系建设 还略显滞后。四是组织和体制滞后。多数银行仍停留在 以前台关系型营销为主导的阶段,缺乏有力的客户引导、 业务规划和支持。庞大的资产规模、员
工数量和分支机构使得银行组织效率相对低下,对经营 活力存在较大的压抑和束缚。五是创新和升级滞后。传 统商业银行相对保守的文化氛围,对创新失败的容忍度 较低,内部创新动力普遍不足。此外,受
求旺盛的金融环境中,银行处于金融供给的“卖方市 场”,借助于利率管制、利差锁定的政策红利,以及业 务牌照优势,银行可以稳定地获取超额收益。而客户相 对初级的金融需求,通过传统的同质化产品
就能够满足。这使得银行经营表现出明显的“需求侧驱 动”特征,即多数时间以银行自身为本位,采取“资本 投入、规模扩张、销售主导、利润考核”的粗放式经营 方式,与中国经济前期粗放式的发展模式
新业态的跨界竞争正在加剧形成新的金融生态体系,银 行一方面需要搭建新的竞合关系,探索新的金融与非金 融服务模式,另一方面需要深度介入产业链优化和商业 模式创新,寻找与产业发展契合的增长点
。三是技术创新的变化。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 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改变了金融的渠道和工具。 “中国制造2025”与信息化融合、国家信息化等发展规划 的紧密实施,以工业4.0、互联
界视野的行业金融解决方案人才,优化前中台一体化的 营销服务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强大专 业的规划引领机制、正向引导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素质过 硬的支持保障体系。唯有如此,才能使行
业生产关系满足解放生产力的要求,提质增效,充分释 放银行的全要素生产率。四是持续提升商业银行的现代 化竞争力,在策略管理、金融工具、创新机制、内控管 理、技术运用等方面,逐步与国际先进银
行与监管标准接轨,实现银行业本身的产业升级。当前 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对内经济转型升级和对外构建开放型 经济新体制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融入全球竞争、实现高 水平双向开放、逐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和
金融国际接轨都是应有之义,要适应全球化竞争的要求、 支持实体经济在全球产业链再分工中的发展需求、维护 国家金融安全,都需要持续提升银行的现代化竞争力, 使金融供给和管理水平具备“走出去”
识,互联网时代的开放、平等、协作的精神还尚未融入。 二是战略和管理滞后。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同质化严重, 同时对既定战略缺乏定力,对战略执行缺乏科学支撑体 系,管理较为粗放,效率不高。三是
产品和服务滞后。产品体系落后于市场需求,以产品为 导向的内部分割管理严重,对于客户服务的协同效应不 足;对于客户的需求研究不够深入,缺乏根据行业特性、 企业特点设计专业服务方案的能力。在
;而企业的投资支出也迅速增长,杠杆率和资产负债表 快速放大。政府和企业的金融需求,多数体现为简单的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房地产开发融资和流动资金周转需 求。而个人部门方面,居民人均收入逐年
增加,但由于长期的投资渠道不畅和理财意识不足,个 人投资消费仍然以储蓄和保本理财等单一金融产品为主, 而信贷需求则大多集中于住房消费贷款、个人信用贷款 和信用卡等业务。在这种相对单一、需
“在当前形势下,国民经济不可能通过短期刺激实现V型 反弹,可能会经历一个L型增长阶段”,这一论断的提出, 标志着国家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发生了重要的转变。作为 经济主体之一的商业银行,也应当
清醒地判断当前自身所处的历史阶段。随着经济粗放式 增长的结束,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阶段也已经结束,新 的历史转折点已然到来。这一时期,商业银行的主要矛 盾日益表现为客户不断升级的金融和非金
的能力。商业银行供给侧改革的布局与节奏推动商业银 行的供给侧改革,是在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金融形 势下,银行经营者所作出的全新探索和尝试。需要在规 划中“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全面考虑
银行的资源禀赋和内外环境,制定符合自身需求的改革 策略;需要在实施中科学决策、系统引导、把握节奏,“审 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 施之”。既要从上到下实现思想和观
和客户需求出现时,银行原有的发展模式必然面临有效 供给不足的问题,而经营和管理逻辑也必将重构。当前 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伴随产业经济、金融环 境、技术创新的发展,客户不断升级的金
融和非金融需求与银行落后的服务和wk.baidu.com织能力之间的矛 盾,逐渐上升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矛盾。商业银行传 统模式的终结当前,支持银行过往发展的各项红利开始 逐渐消失,对银行的要素效率提升、去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