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7年安徽蚌埠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
2017年安徽蚌埠中考历史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1.历史试卷满分为70分,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4页,“答题卷”共2页。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商鞅此举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2.图1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适合的主题是A.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B.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宋代商业的繁荣兴旺D.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4.20世纪20年代,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
这次事件是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5.九一八事变后,《生活画报》刊载了《东北义勇军喋血苦战情形》和《沦亡一年后东北情况》等图片,真实记录了日军侵华暴行和东北军民的英勇抗战。
这反映了A.日军侵华蓄谋已久 B.日本是最早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C.全面抗战已经开始 D.中国是最早反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6.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
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科学引领未来。
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
蚌埠二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90分钟,共计100分。
2.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卷相应栏目中作答,否则不予计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本部分包括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记载夏商周时写道:“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材料反映夏商周时期() A.人们熟知人事与天象息息相关 B.统治者借神权以加强王权C.人们认为有超人间的鬼神世界 D.社会各阶层普遍注意天象2.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
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
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
”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C.隋唐的三省六部D.宋朝的枢密院3. 下列是史籍上对一些官职的描述:()结合所学判断,它们分别对应的是()A.①丞相②三司使③军机大臣B.①丞相②转运使③枢密使C.①御史大夫②三司使③内阁大学士D.①御史大夫②转运使③内阁大学士4. “常态的情况下,他们(中国古代农民)是政治的莫名其妙的观众和国家权力的俯首帖耳的受众,表现出的是低调的集体意识和政治意识。
”古代中国农民对政治“低调”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阶级严酷统治镇压的结果B.小农自然经济的影响C.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D.佛教、道教长期熏染的结果5. 唐代郑熊《番禺杂记》载,“海边时有鬼市,半夜而合,鸡鸣而散。
人与交易,多得异物。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又载,“务本坊西门有鬼市,冬夜尝闻卖干柴声。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鬼市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B.官府逐步放松对市的管制C.唐代的市已有了突破性发展D.明代的坊市界限开始消失6. 刘石吉在《近代城镇手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一文中指出: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政治.doc
蚌埠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政治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下列各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题2分,共计50分。
1.在几个试点城市,流通中的1元纸币在经过消化后会转为残损币进行销毁,并逐步退出流通市场。
也就是说,以后民众手中的一元纸币可能要逐渐减少、退出,一元钱的“钢崩儿”将成为使用主流。
该举措的合理理由是①降低货币流通成本从而节约自然资源②硬币作为金属货币价值远远大于纸币③硬币不易磨损便于自动售票机等应用④随着财富增加一元纸币的购买力下降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据统计,2016年下半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约5%。
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逐渐增强。
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P表示价格,Q表示需求量)中,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3.皖北某村通过规范的土地流转,迎来了第一个西瓜基地。
一块块破碎的“巴掌地”被连绵起伏的现代化大棚取而代之,农民也有了像地租、工资等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土地流转是激活土地要素活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②土地所有权在土地向专业公司流转后仍归每户村民所有③村民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所获地租收入属于非劳动收入④土地经营权流转能使市场有效发挥配置土地资源的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 2016年5月10日,全国总额度300亿元的2016年凭证式(二期)国债开售。
原定销售10天的国债在多地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在股票等金融产品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国债热销,是因为①在各种投资方式中,国债的收益率是最高的②国债利率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储蓄存款利率③国债不仅可以获得利息收入,还能获得红利收入④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风险较小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甲和乙两人某月的工薪收入分别为3500元、10000元,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3500元。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所有选择题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的相应位置,否则,该大题不予记分。
1.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
国家就像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
”这表明当时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家国一体固化 B.体制尚未健全 C.地方相对独立 D.君主专制出现2.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一个“安”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
这反映出( )A.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B.书写材料发生变化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D.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3. 以下是张岂之所著《中国历史十五讲》第六讲的部分目录内容,其中空缺的部分最可能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B.门阀政治的兴起和衰微C.多元一体的政治制度D.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4. “常态的情况下,他们(中国古代农民)是政治的莫名其妙的观众和国家权力的俯首帖耳的受众,表现出的是低调的集体意识和政治意识。
”古代中国农民对政治“低调”的主要原因是( )A.深受儒家思想文化影响 B.统治阶级严酷统治镇压的结果C.佛教、道教长期熏染的结果 D.小农自然经济的影响5. 下图材料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分化相权 B.重农抑商C.不抑兼并 D.重文轻武6.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乾隆二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
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气候差异 B.经济结构的变动 C.殖民活动的推动 D.人口增长的需求7. 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安徽省蚌埠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蚌埠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二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
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
这是因为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B.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学有了新的发展,使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A、C两项都出现在汉武帝时期,故A、C两项排除;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是宋明理学的出现,特别是陆王心学的出现,故D项排除;最高统治者之所以推崇孔子,其出发点必然在于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故B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2. 孔子说过,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又何必去改变它呢?这主要说明孔子①主张以“仁”为核心②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③主张变法革新④有强烈的使命感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D【解析】材料中指的是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孔子的仁的观点没有联系,故排除①;材料指的是我们是在与人打交道,因此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积极入世的态度,故②正确;变法革新是法家的观点,故排除③;积极入世就反映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故④正确;故选D.②④。
点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们不可能和鸟兽同居共处,除了和人打交道外,还能和什么打交道呢”得出材料的主旨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然后根据孔子的有关思想分析解答。
3. 下图为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其设计理念和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最新-安徽省蚌埠铁中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 精品
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集簿》载: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材料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是A.“推恩令”彻底废除了分封制 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C.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D.东海郡是当时最大的郡2.《宋史纪事本末》卷2载:“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
”这段材料表明宋代A.实现了国家统一 B.开始实行郡县制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增强 D.郡守县令由中央任免3.宋史专家邓光铭在《论宋学的博大精深》中说:“在宋太祖、太宗相继统治时期内,……在中央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宰相与副相之间,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充分利用其相互的牵制作用。
”下列能说明州郡政府的长贰之间相互牵制的史实是A.知州“三岁一易” B.另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C.将禁军的统领权一分为三 D.公文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4、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顺序正确的是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5、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
”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6、中国古代出于对某些人物的尊敬或畏忌,不敢或不愿直呼其名,涉及到这些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就是避讳,以下属于这种现象的是①秦始皇改正月为端月②东汉改刺史为州牧③唐朝改“民”为“人”④明初改大都为北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7、有关公元前210年某家四兄弟情况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老四收入粮食1000斤,全家人还经常挨饿 B.老三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说他阵亡了C.老二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D.老大应征筑长城,多年未归8、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新】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史记》载)伍子胥(楚国人)为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之仇,逃至吴国,最终引吴兵攻楚并破城。
当时对此持肯定态度的是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A【解析】《史记》从正统的角度阐述违背等级秩序,必将受到惩罚,属于儒家思想等级秩序观念,A正确;B主张法治思想;才主张无为思想;D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
2.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据此可知,他们A. 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 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答案】A【解析】孟子认为君主要实行仁政,否则会被推翻,卢梭认为统治阶级不要违背民意,都反对君主专制,A正确;主张基本相同,不是对立,B错误;卢梭是反对君主专制,孟子是维君主服务,C错误;孟子不具有民主化倾向,D错误。
3. 《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
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
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亲疏B. 男尊女卑C. 妻妾有别D. 引礼入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于打伤妻者和妾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体现出在法律基础上注重传统观念渗透,属于引礼入法的体现,D正确;血缘关系材料没有说明,A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男尊女卑观念,B错误;妻妾有别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
4. 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
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
这表明宋代A. 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 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独权C. 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 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答案】C【解析】“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主要是受到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C正确;缠足下层社会也有出现,A和B错误;缠足并不是经济条件决定,D错误。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蚌埠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 《松江府志》(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B. 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C. 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 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来看,平川地区织布需要在市场上买纱,这说明该地区纺和织分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货币问题;C选项与材料叙述内容无关;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2. 下列各项内容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C【解析】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晚于南北朝时期,不会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故②项错误,排除ABD。
曹魏时期,马钧改进翻车并应用于灌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故①项正确。
西汉时期出现播种工具耧车,提高了播种效率,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③项正确。
故选①③组合,选C。
3.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A.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 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D. 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答案】D4. 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
中央政府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 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发展C. 此类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D.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琉球遗使入朝,明朝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琉球贸易被纳入朝贡贸易体制,故A项正确;商帮、市镇经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在清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近年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最新整理)
蚌埠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
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2。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 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 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答案】A【解析】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错误;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
安徽省蚌埠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解析版
蚌埠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命题人:审核人: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8分)1.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
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
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
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
2.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
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
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 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B. 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 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D. 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答案】A【解析】唐设安西都护府统治高昌后土地买卖文书减少,说明土地自由买卖被唐政府限制,反映当时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土地买卖,故A正确;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故B错误;土地买卖文书减少并不能说明经济发展,故C错误;高昌地区土地买卖文书减少,也无法得出“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的结论,故D错误。
安徽省蚌埠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
高三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唐代元稹《估客乐》:“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诗中反映出当时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条件是A.政府的大力推广 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3.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4.对右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5. 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中认为英国在十八世纪失去了美洲,但是却在本土范围内创造了新美洲。
“创造了新美洲”指的是,英国A.建立了“日不落帝国”B.开展了工业革命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实行了议会改革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500年至1763年间,欧洲由于控制了各大海洋和西伯利亚及南北美洲人烟比较稀少的地区,已从默默无闻的地位中崛起。
”在此,作者强调了欧洲崛起的A.市场因素B.军事因素C.技术因素D.政治因素7. “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A.英国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C.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8.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
安徽省蚌埠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蚌埠市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
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
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2.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
这体现了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定的地方自治色彩D.啬夫由中央任命3.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对唐朝如此描述:中国人买卖公平.当债权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他写下借条记下这笔借款.如果债务人日后抵赖,那么会受到官府二十次鞭笞后背的惩罚,并处两千万铜钱的罚金。
如其描述属实,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唐代财产私有得到政府有效保护B.唐政府为民间借贷活动提供保护C.唐政府为外国人提供专门的保护D.外国人对唐政府的评价有失公允4.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5.秦汉以来,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先后经历了州郡推荐的察举制,门阀士族控制的九品中正制,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这反映出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的总趋势是A.由重才学到重品德B.由不公平到公平C.由重血缘到重才学D.由封闭到开放6.王阳明与两学生王汝中、省曾坐室中,天气闷热,王阳明叫学生摇扇取凉,省曾连说:“不敢”,怕在老师面前失礼。
安徽省蚌埠铁路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蚌埠铁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三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 古代雅典人……有着和现代人非常不同的关于“个人自由”“个人权利”的观念。
…一旦个人自由与共同体的利益——也就是与民主政治发生冲突,个人的自由就会受到压制。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 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完全不同B. 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C. 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根本对立D. 公民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由和权利与现代人并非完全不同,民主政治与个人自由也并非根本对立,公民的却能平等参与城邦集体事务,但材料强调的却是共同的利益、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自由,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古代雅典城邦集体利益高于个人自由【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
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2.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
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
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律,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中因“《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而使原告输掉了官司,表明了此时期的罗马法律注重形式,缺乏灵活变通,这也是公民法的局限性,所以正确的B项,CDA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蚌埠二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 《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 郡县制B. 分封制C. 王位世袭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周朝由于实行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最终自取灭亡,所以秦代吸取前代教训实行郡县制,所以B项符合题意。
A 项是秦朝实行的地方制度,C项为秦朝继承,D项是在元朝时期实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 春秋时期,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 井田制的崩溃B.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C.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分封制知识点,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土地制度的变化,属于经济上的现象,排除;B项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下等级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揭示的是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D项揭示的是西周时期的社会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政治制度·分封制3. 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郡守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B. 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 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 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郡县制之下的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郡县制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郡县制4. 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松江府志》(松江府,今上海苏州河以南地区)记载明人诗云:“平川多种木棉花,织布人家罢缉麻,昨日官租课正急,街头多卖木棉纱。
”材料能够反映的信息是明朝()A. 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B. 棉纺织业纺和织出现分离C. 江南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 黄道婆推广了棉纺织技术【答案】B【解析】从材料内容来看,平川地区织布需要在市场上买纱,这说明该地区纺和织分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货币问题;C选项与材料叙述内容无关;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2. 下列各项内容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有()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②③【答案】C【解析】曲辕犁出现于唐代,晚于南北朝时期,不会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故②项错误,排除ABD。
曹魏时期,马钧改进翻车并应用于灌溉,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故①项正确。
西汉时期出现播种工具耧车,提高了播种效率,对南北朝时期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③项正确。
故选①③组合,选C。
3.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A. 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 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 我国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D. 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答案】D4. 洪武五年,琉球遣使“入朝”,明朝中央政府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后“以陶器七万、铁器千就其国市马”。
中央政府特地“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
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与琉球的贸易带有朝贡贸易的某些特点B. 政府利用“商帮”推动贸易发展C. 此类贸易有益于市镇经济繁荣D. “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贸易萎缩【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琉球遗使入朝,明朝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琉球贸易被纳入朝贡贸易体制,故A 项正确;商帮、市镇经济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是在清朝,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琉球遗使入朝,明朝赐予《大统历》及文绮、陶器、铁器等”、“赐闽中舟工三十六户,以便贡使往来”的分析理解,材料反映的是朝贡贸易的特点。
5. 《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少数无关紧要的例外,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都是由史前时期世界各地区的人们驯化出来的。
它们从各自发源地向外的传播一直缓慢地进行到1500年;这时,它们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中间来回移植。
”材料表明( )A. 地理大发现开启了物种间的流动B. 1500年以来,动植物的迁移趋缓C. 近代以来,全球生态平衡被打破D. 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物种的交流【答案】D【解析】1500年前物种交流缓慢,1500年后出现跨越地球的物种移植,充分肯定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年后出现跨越地球的物种移植,充分肯定了新航路开辟的作用,故D项正确。
AB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所反映的是物种的交流,并没有反映出对全球生态平衡的影响,故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所反映的是物种的交流,并没有反映出对全球生态平衡的影响,故C项错误。
6. 下表是荷兰每磅中国武夷茶售价变化,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B. 茶叶在荷兰遭遇滞销C. 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D. 东西方贸易日益萎缩【答案】A【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由于商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欧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起商业联系,商品种类日益增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导致运往欧洲的茶叶大幅增加,从而价格下降,故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世界性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东西方贸易萎缩,运往欧洲的中国茶叶日益减少,茶叶价格将逐步上升,排除D 项。
7. “1777年时,英国国民收入总额中,农林业占45%,工矿业占24%;1850年时,农林业下降到20.3%,工矿业则上升到34.3%……与此同时,工业、商业、金融、证券等资本主义化产业资本则从20.8%上升到48.9%。
”这主要表明( )A. 机器工业使英国的经济结构发生急剧变化B. 英国发展国民经济非常注意全面性C. 工厂化使英国的生产日益趋向社会化D. 产业资本比商业资本更能带来商业利益【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由材料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刚开始时,工矿业所占比例还比较低,但 19 世纪中期工矿业和资本主义化产业资本所占比重急剧上升,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结构,英国已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故选 A 项;B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8. 下表为德国劳动力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德国农业经济渐趋衰退B. 德国结束分裂完成统一C. 德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D.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答案】D【解析】表中所反映的时间正值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农业人口比重的下降、工业和服务业人口比重的上升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例经济结构比例产生变化的结果,故D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德国农业经济不可能出现衰退,故A项错误;德国完成统一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在19世纪70年代,据此可排除C、D。
9. 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
结合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C. 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D. 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答案】B【解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而材料所对应的时间已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
从图表可以得出,自1870-1900年,欧美亚三洲铁路里程大幅增加,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集中的欧美两洲;其次,根据所学史实,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以及钢铁工业技术的革新加快了铁路事业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
题干材料并未体现铁路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故C项错误。
此时资本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成为主要的对外扩张手段,故D 项错误。
故选B。
本题缺示意图,但网上可查,故有解析。
10. “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旨在强调()A. 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B. 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C. 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D. 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答案】C【解析】据材料“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这体现了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故C项正确;洋务官员“中体西用”思想在当时并不落后,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故B项错误;材料也不是论述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或必然性问题,故D项错误。
故选C。
11. 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A. 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B. 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C. 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 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说明国的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故选C;由与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的农业和和手工业走向萧条,小农经济走向瓦解,排除AD;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排除D。
12. 20世纪50年代,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为科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推广良种、密植等,麻城县就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
人们对此异常惊喜,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
这说明()A. 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高B. 农业的变革与发展催生了跃进思想C. 经济建设出现重大失误D. 科学实验的成就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是强调土地、劳动力、资金的集中导致了所谓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的出现,反映了农业体制变化催生了大跃进,故B项正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降低,故A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农业的发展情况,没有体现出经济建设中失误,故C项排除;D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材料“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个别的“状元田”、“丰产田””“相信经济建设可以创造奇迹”体现出1958年,在农业生产中出现“高指标”“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13. 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施行的生产队在全省占比85.4%。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组的调查报告说:“责任田是目前经济困难地区增产粮食的最好办法。
”这说明( )A. 安徽最早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 决策层尝试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C. 农民土地的小私有属性并未改变D. 责任田措施基本克服了平均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从中央的决策来看是对包产到户这一方式的最大肯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知识介绍了安徽的这一情况,并未举出其他地方的情况,无法比较;C选项说法错误,这时仍然是土地公有制;D选项材料无法体现。
14.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 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B. 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 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 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的识记能力。
材料讲的是毛泽东和邓小平采取不同方式来发展农业经济,毛泽东采取的公有制,而邓小平在公有制下,扩大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
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5. 下表是《中国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表》(单位:百分比)。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中国工业化水平逐步提高B. 西方列强加强对华资本输出C. 中国在国际市场份额中居优势D.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趋于平衡【答案】A【解析】结合图表可知中国的轻工业品进口呈下降趋势,出口在上升,在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基础上,进口和出口都在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外国列强,排除B项;一战后中国仍然是轻工业发展所占的百分比高于重工业,“协调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趋于平衡”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