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推动黑龙江大步向前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是中国最东北的省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地方。
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然文化、民族文化、边疆文化和农业文化等。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这对于形成区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
黑龙江有着广袤的森林资源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黑龙江的自然景观也是独具特色,如松花江、黑龙江等,这些自然景观为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黑龙江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文化。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主要民族包括汉族、蒙古族、朝鲜族、满族、鄂伦春族等。
这些民族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服饰、习俗和传统文化,在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丰富了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内涵,也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黑龙江是我国的边疆地区,拥有边疆文化的特色。
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是中俄边境地区最长的一段。
这使得黑龙江区域文化具有边疆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风情。
边疆文化代表着地域的边缘性与包容性,融合了中俄两国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文化。
黑龙江是我国的重要农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农业文化。
黑龙江的黑土地是我国最优质的农田之一,这使得黑龙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农业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的耕作技术、农产品的加工方法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等都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针对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可以制定以下发展战略:第一,加强对黑龙江自然文化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开发旅游资源,挖掘和传承黑龙江独特的自然文化,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开展多元文化教育,加强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促进边疆文化的繁荣。
加强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打造具有边疆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动边疆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对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思考
对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思考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具备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
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
从古代的鲜卑文化、渤海文化,到近现代的闯关东文化、北大荒文化,以及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如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等,共同构成了黑龙江丰富的文化底蕴。
这些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宝贵的文化资产,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黑龙江的自然风光也是其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袤的森林、辽阔的草原、壮丽的冰雪景观等,吸引着众多游客。
冬季的冰雪旅游,如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亚布力滑雪场等,已经成为黑龙江的知名品牌。
此外,黑龙江的民俗风情,如东北二人转、民间剪纸、木雕等传统技艺,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
然而,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品牌。
在全国范围内,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在市场份额和竞争力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
许多优秀的文化元素尚未得到有效的挖掘和转化,未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
再者,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缺乏既懂文化又懂市场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导致文化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运作能力不足。
此外,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完善等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
为了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应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重点文化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同时,完善税收政策,减轻文化企业的负担,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让文化助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大步向前
让文化助推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大步向前作者:张欣来源:《奋斗》2014年第02期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人们文化消费的重要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因素应成为旅游开发的重点,文化的吸引力也将成为旅游产品竞争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同时面临着国际、国内冰雪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以及旅游者旅游需求不断变化,传统的冰雪旅游产品吸引力下降的巨大挑战。
推动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创新冰雪旅游文化产品,延伸冰雪旅游产业链,提升冰雪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是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
一、文化让冰雪旅游更具魅力(一)产业融合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创新,推进冰雪旅游产业优化与升级。
将文化因素注入到冰雪旅游的开发中,弥补了传统冰雪景区(点)的资源禀赋不足,创新冰雪旅游文化产品,为旅游市场提供更具创意、文化内涵丰富的新型冰雪旅游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结构的升级,产品与服务的不断更新换代转而又带动需求结构升级,进而拉动产业结构升级。
(二)产业融合有助于提升冰雪旅游产业竞争力。
通过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企业融合以及市场融合等使两大产业间优势相互渗透,改善了冰雪旅游产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的竞争条件等因素,使冰雪旅游产业获得了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三)产业融合有助于满足旅游者更高层次的旅游需求。
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是常变常新的。
传统的观光型冰雪旅游产品,缺少互动参与的体验活动和吸引旅游者的文化内涵。
通过产业融合,丰富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增加冰雪旅游产品吸引力,更能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旅游需求。
二、黑龙江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尚处初级阶段黑龙江冰雪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开拓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已经形成了集冰雪艺术、冰雪经贸、冰雪体育、冰雪娱乐、冰雪科技等为一体的经济文化综合体。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基础上,在政府管制的放松、旅游需求不断提升的推动下,冰雪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东北经济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东北经济发展1. 引言1.1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东北经济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东北经济发展。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的精神财富,对于东北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包括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艺术形式、文学作品和历史传承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构成了东北地区独特的文化特色。
传统文化不仅代表了地方的历史和精神追求,还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
通过挖掘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为东北地区发展产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促进当地特色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也可以带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促进地方旅游业的繁荣。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传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也能够提升地方的品牌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和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充分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才能实现东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繁荣。
2. 正文2.1 传统文化对东北经济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
在东北地区,传统文化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传统文化是东北地区的文化软实力,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来到这里,推动当地旅游业和产业发展。
传统文化是东北地区的历史记忆,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凝聚力,从而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创意,可以为当地的创新创业提供灵感和支持,助推东北地区经济的转型升级。
传统文化对东北经济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
东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如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民谣歌舞等,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可以被整合和创新,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地区,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
其文化传承和发展一直是该区域的重要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战略。
1.多元文化和多民族融合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独有的融合文化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特色之一。
历史上,以汉、俄、满三大民族为主的多种民族文化在此交融、交流,形成了具有黑龙江特色的多元文化。
2.极地文化黑龙江地处中国极地,这里的气候、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生产方式塑造了黑龙江特有的极地文化。
以独特的霜降文化、黑龙江渔猎文化和科学考察基地等为代表的极地文化是黑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俗文化黑龙江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遗产,如牡丹江、哈尔滨等地的冰雪文化、松花江流域的江南文化、乌苏里江流域的满洲文化、亚洲河谷的游牧文化等。
这些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是黑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1.挖掘区域文化遗产挖掘和保护黑龙江区域文化遗产,是对黑龙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必要加强对黑龙江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工作,建立健全黑龙江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大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广大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认知。
2.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旅游业是黑龙江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有必要将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有机结合,探索和实践文旅融合的新模式。
这不仅可以推动黑龙江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提高黑龙江地区旅游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3.建设文化交流平台建设文化交流平台,可以促进黑龙江地区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可以通过文化节会、文化展览、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强黑龙江地区和其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黑龙江文化的发展,提升黑龙江的文化影响力。
4.加强青少年文化建设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加强对青少年文化建设,既可以加强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又可以传承和发展黑龙江地区文化。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东北经济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东北经济发展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同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东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
一、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特色东北地区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在语言方面,东北方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在艺术方面,满族的服饰、民间舞蹈和歌谣等传统文化元素独具特色;在建筑方面,东北地区的典型建筑“四合院”独具魅力,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在饮食方面,东北菜以其丰富多样、粗粮为主的特色吸引了无数食客。
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基,是历史的记忆和文明的沉淀。
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也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独特名片,有助于提升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软实力,有助于增强地区的文化底蕴和品牌形象,为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促进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路径1. 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东北地区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胜地,需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对于那些已经濒临失传的文化元素,需要进行及时的整理、记录和保护;对于那些仍然存留的传统技艺和手工艺品,需要进行传承和挖掘,培养一批传承人才;对于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和保护,开展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2. 强化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传播。
东北地区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节庆、艺术展览、传统民俗活动等方式,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生活,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可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魅力的产品和品牌;可以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进行数字化、虚拟化等处理,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高考语文最新精英时文精选素材(九)
最新高考精英时文精选素材(九)1.致我们被偷走的思考力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即便仅有短短数几秒的时间,我们亦可以在刷朋友圈和微博的过程中得到些许快感,这使得那些碎片化时间看起来不再是无效用的了,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古语讲:有得必有失,那么,看似充实了我们生活的互联网,在带给我们满足和愉悦的同时,又带走了什么呢?近期,我有幸在一家托管机构做兼职,主要任务便是辅导小学生完成作业。
这份差事看起来轻松,做起来却着实充满挑战,因为你的对象好像不是小学生这个主体,更多的是包容了百度等巨头的强大的互联网,是小学生日益衰减的思考力!本处在最乐于异想天开的花样年华,这群看似活泼的孩子却反感于打开自己的思想,逃避最基本的思考行为。
数学题题目稍微一长,看都不愿看,直接丢给老师;作文题目都还不知道是啥,就说自己不会写,忙着去网上着范文;至于造句仿写之类的题就更不用说了,在他们的眼中,一切开放性题目都是难题,是需要老师来帮助完成的,此时若老师试着一点点地予以引导,不肯直接说出最终答案,那么这些孩子的第一反应绝对是:找度娘!我们常说,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标志,正因为有了思维,具备了思考能力,人才可以称之为人。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是当这些孩子面对“思考”这件事时,更多的是选择逃避,惧于与“思考”有关的一切,这是何等的悲哀!当这些孩子仅仅是个孩子,当他们活在思考之外的世界并乐享其中,当他们越来越成为学习死知识的机器,我们这个时代,又该何去何从呢?当下,“有问题,找度娘”这句“至理名言”早已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尤为明显。
很多大学生为了弥补自己曾经逝去的美好时光,忘乎所以地沉溺于互联网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更有甚者,把上课时间也奉献给了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旗下的“子产业”,此时,若老师进行提问,你看到的景象大多是:一大波同学疯狂而迅速地打开百度,输入问题,回车,浏览答案。
部编版 议论文阅读——真题演练-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大单元复习
考点十七议论文阅读——真题演练一、(2022·内蒙古·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求友匡己方梓①人活在世上,总希望身边有几个好朋友。
功利心强的人看重朋友在生存方面对自己的帮助,所谓“多个朋友多条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反映了此种心态。
品位高一些的人呢,他们在乎彼此心灵上的投契,觉得朋友能否对自己有衣食之助并不重要,要紧的是他们能引领自己攀升到某种高度。
曾国藩就持有这样的交友观。
【A】②清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曾国藩在京城给四个弟弟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其三分之二的篇幅是讲如何读书、做人。
谈到交友之道时,他如此下笔:“盖求友以匡己之不逮,此大益也;标榜以盗虚名,是大损也。
”意思是一个人与人订交,不能求虚名,而要通过交朋友救正自己品质、性情、能力上的某些不足。
【B】③要寻到一个“匡己”之友,其实很不容易。
④其一,他得有真性情。
生活中许多人都能看到他人的缺点,但真正愿意指出来的并不多。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怕得罪人。
一个人有了真性情,他才会想:朋友某方面有缺失,我不指出来,自己有什么资格享受他的信任与亲密呢?因此,他们说出逆耳忠言时,不会顾忌对方高不高兴,不会考虑做出如此选择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C】⑤其二,他必须有足够的见识。
有的人嘴巴没遮没盖,所说的话从不过脑,他们的话于我们的人生并无多少营养,达不到“匡己”之境。
个人生活阅历丰富,又喜欢读书、思考,看问题能窥到其真处、深处、隐秘处,向别人提的建议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这样的人才有能力去匡正我们。
【D】⑥人人都有自己“唯一”的生命痕迹,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脾性各不相同,遇事产生分歧是必然的。
想成为匡正他人的人,你的胸怀就得博大。
胡林翼是公认的有见识之人,对曾国藩的事业多有帮助,在湘军攻克金陵时,看到晚清政府的极端腐败,也曾想匡正他的“愚忠”……但话说了一半,便被曾国藩婉言谢绝。
然而,胡林翼的可贵在于他最终能理解曾国藩所做的选择。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开创黑龙江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
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创黑龙江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作者:张庆伟来源:《活力》2017年第19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省文化战线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创黑龙江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
要大力弘扬龙江地域特色文化,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发掘我省少数民族文化成果和资源。
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强化“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定文化自信,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汲取能量、激发灵感,使文学作品更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切实做到传递自信、彰显自信。
勇担历史使命,认清文艺工作者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积极融入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凝聚力量。
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全心全意服务人民,把握人民需求的变化,多创作人民喜欢、满意的优秀作品。
扑下身子根植人民,真正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带着真情实感去了解人民、感知人民,甘于做人民群众的学生,拿出一批真正有温度、有质感的好作品。
要创作推出更多龙江特色文艺精品。
聚焦振兴发展主题,推出一批紧跟时代步伐、洋溢龙江味道的现实题材作品。
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继续打造龙江“十大文艺品牌”基础上,鼓励创作更多具有龙江特色的文艺作品。
鼓励发展群众文化,丰富创新载体形式,推进版画、冰雪画等传统文化进社区、进校园,努力扩大特色文化创作的参与人群,更多更好地展示群众创作的优秀文艺成果。
要积极引领社会新风正气。
当好中国梦时代主题的先行者,汇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推进满文化抢救开发提高龙江文化软实力
活力2019|1球网络空间安全创新五百强中排名最高的中国厂商。
安天的产品与服务,为包括十九大在内的历次重大政治活动和多项国防重点项目提供保障,多次获得有关部门表彰。
回顾安天从创业至今的十八年风雨历程,一直以国家安全为企业的唯一立场和第一视角,不管任何困难都不能动摇我们以“自主先进”为研发导向,以“产业报国”为追求目标的信念和决心。
根据自身曾遇到的实际问题,我就如何推动我省民营企业更好发展,提三点建议:一是推动省内高科技民营企业对接国家战略资源,帮助企业找到新的市场机遇。
龙江地处祖国边陲,又是军工大省,具有从更深层次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先天优势。
安天有保障重大国防科工任务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经验。
如果能通过省里牵线搭桥,让我们积极参与到国有军工集团的安全保护工作中,就能为我国国防供应链网络安全防护做出重要贡献,也开辟出“武器系统网络安全”的全新领域方向。
二是加强高科技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建设,为高科技民营企业提供融资、信贷、过桥等综合保障。
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安天作为高科技软件企业,固定资产少,银行贷款难度大。
在公司进入到规模发展阶段和创新深水区后,研发和能力建设、全国市场开拓等方面资金投入大,融资的问题仍然制约着发展,希望政府能够对安天这样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给予进一步的配套政策支持。
三是帮助高科技民营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建议以帮助高科技企业留用优秀毕业生为核心展开工作,遏制我省人才外流态势,促进人才回流。
同时,支持高科技民营企业进行的员工持股激励和股权结构优化调整,对这个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基金补贴等方式减免支持。
切实增加民营企业从业者的发展获得感。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当前的能力水平距离总书记对网络安全工作的要求仍有很大的差距。
安天将牢记嘱托,不忘初心,攻克战术型态势感知研发等技术难关,全面提升自身技术能力、产品能力、体系化解决方案和交付能力。
将积极把握“网络强国”、“军民融合”等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业务规模化发展,积极推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和储备,依托产业发展,促进形成规模化的本地就业领域,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人才回流、资金回流、数据回流。
文化自信视角下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研究
文化自信视角下东北地区振兴发展研究作者:陈润卿来源:《学理论·下》2020年第09期摘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高度的精神标识。
本文基于文化自信视角,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重要论述进行系统梳理,深刻剖析文化自信思想意涵与时代意义,并结合东北地区社会发展实际,具体提出紧密围绕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广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优秀红色文化精神、奋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高效解决社会民生热点问题和深度融合地域特色文化风貌等合理化建议,以期全面提升东北地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创新活力,培育东北地区优质文化生态,助力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实现。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建设;东北振兴;发展社会学中图分类号:D616 ; 文献标志码:A ; 文章编号:1002-2589(2020)09-0012-02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深入东北考察调研,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提出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深化改革、破解矛盾,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东北振兴,把解放思想作为首要要求。
这一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构建东北地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努力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的高度重视。
目前,东北三省正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积极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全面推进各行业领域改革扎实有效落实。
一、文化自信的思想意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深刻阐明了文化自信的内涵要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文化自信,传递出强有力的文化治国理政观。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2016年再次提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并充分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唯一正确道路,要深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202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扬文化之帆 起精神之航
202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扬文化之帆起精神之航202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扬文化之帆起精神之航近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踏上新征程。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文化自信被提出并被赋予重要的战略意义,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在黑龙江这片土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灿烂的精神风貌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们应该扬起文化之帆,起航精神大航海,推动黑龙江的发展,为新时代的中国添上北国的光辉。
作为中国最北部的一省,黑龙江在历史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早在五千年前,古代中原文化就开始向北扩张,黑龙江成为了精神文化的接收器。
在历史的长河中,黑龙江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如“阿城书法”、“美丽人儿画”等,这些文化代表了黑龙江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扬起文化之帆,就是要重振黑龙江的历史文化,让它们在大江大河中熠熠生辉。
同时,黑龙江还是中国最美丽的一片土地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等山脉环绕,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穿行,构成了黑龙江的壮丽画卷。
这里还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保护了黑龙江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扬起文化之帆,就是要保护黑龙江的自然资源,让黑龙江的美景永远流传下去。
此外,黑龙江的文化底蕴也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他们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张学良、岳飞等历史人物,他们的身上有着黑龙江文化的烙印。
深入挖掘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对于黑龙江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扬起文化之帆,就是要从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汲取力量,激发黑龙江人民的壮志豪情。
现在,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阶段。
这是一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时代,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
黑龙江站在了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推动黑龙江的发展。
扬起文化之帆,起航精神大航海,成为黑龙江人民的共同责任。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202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扬文化之帆 起精神之航
202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扬文化之帆起精神之航202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扬文化之帆起精神之航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在强调综合实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关注文化自信,重视传承创新,使文化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黑龙江作为中国的吉林省也应积极扬起文化之帆,起航精神之航。
一、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传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基础。
黑龙江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努力保护和传承自己独有的文化遗产。
我们可以通过搭建合适的平台,举办文化节庆活动,弘扬黑龙江的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它。
此外,要注重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加强对黑龙江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年轻人对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同。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文化不仅是过去的产物,更是未来的动力。
黑龙江可以结合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结合,创造出更有活力和魅力的文化产品。
例如,在传统音乐中加入电子元素,让年轻人更容易接受和喜欢,使文化更具现代感和吸引力。
二、文化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文化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黑龙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应该加大文化旅游的力度。
文化旅游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黑龙江可以通过举办国内外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黑龙江的文化,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提高文化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
在对外推广黑龙江的文化时,也要注意保持其本真和原汁原味,避免过度商业化和浓郁的商业气息。
三、提升公民素质与文化认同文化具有凝聚力和认同感。
黑龙江的公民在加强文化建设的同时,也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认同感。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公民的文化意识和素养。
黑龙江的学校可以增加对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们有机会了解和学习黑龙江的独特文化。
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创新
黑龙江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创新黑龙江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经历过许多风云变幻,留下了众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这些宝贵的财富也一直激励着这个地区文化创新的努力。
一、历史文化传统的发展黑龙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就已有人定居生活。
在后来的东汉、魏晋时期,这里已经是北方的重要行省之一。
而在唐代,这里更是先后建立了辽东、节度使轨迹,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风景胜地,如“北国春城”博爱庵、名医李时中等。
宋代,黑龙江成为了防卫女真族侵略的屏障。
辽宋时期的辽阳、锦州等地,既有较高水平的军事设施,也有很多的文化遗迹,如王诜陵、罗百万墓等。
明代初期,黑龙江地区成为了明朝政权的重要版图,这也促进了这个地区的文化繁荣。
明代的黑龙江沿江地带,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例如中华文化的重要出版物《永乐大典》即曾在这里诞生。
此外,黑龙江的农业、渔业、工匠业以及交通、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黑龙江的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推移,黑龙江所拥有的文化遗产也越来越多。
以黑龙江省为例,这里有着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如中华文化的重要出版物《永乐大典》、龙胜古塔、东北古民居等等。
此外,黑龙江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如长春林场,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个休闲、避暑的好去处;如果喜欢文化,也可以前往位于哈尔滨的中央大街、索菲亚教堂、松花江风景区等地,领略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美丽风景。
三、黑龙江文化的当代创新除了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黑龙江也在不断进行当代文化的创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例如,在传统的传媒行业上,黑龙江的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一直在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传媒水平与实力;在旅游业上,黑龙江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开展了冰雪文化旅游节等等。
同时,黑龙江也在进行着文化产品的创新,例如,在音乐方面,黑龙江交响乐团已经成为了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品牌;在电影方面,黑龙江的影视产业也已经初具规模,如电影《铁血战士》便是黑龙江电影产业的重要代表之一。
坚定四个自信有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实现的心得
坚定四个自信有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梦想实现的心得咱中华民族,那可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
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上,坚定“四个自信”,那可是至关重要的。
啥是“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呗。
这就好比咱们走路,道路自信就是知道走哪条路能到目的地;理论自信就是手里有张靠谱的地图;制度自信就是有一套合理的行路规则;文化自信呢,就是心里揣着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热爱和自豪。
想想看,要是对走的路都没信心,那能走到哪儿去?就像你要去个陌生地方,心里老犯嘀咕这路对不对,能顺利到达吗?那指定慌得不行。
咱们国家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那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能让咱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路,这还不值得自信吗?再说说理论自信。
咱们的理论可不是凭空想出来的,那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的。
就好比盖房子,得有设计图吧?咱们的理论就是那设计图,科学合理,能让咱们盖出漂亮坚固的大厦。
制度自信呢?好的制度就像一套合身的衣服,穿着舒服,行动自如。
咱们的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能保障公平正义,能让社会有序运转,这多好啊!你看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咱们全国上下一心,这不就是制度的优势吗?文化自信更是不能少。
咱们的文化那可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传统节日、民间艺术……哪一样不是宝贝?这是咱们的根,是咱们的精神家园。
要是连自己的文化都不自信,那不是把宝贝当垃圾了吗?坚定“四个自信”,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
得实实在在地去感受,去行动。
就像学骑自行车,光知道方法不行,得上去骑,摔几次也不怕,慢慢就会了。
咱们在实现伟大梦想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和挑战,可只要坚定“四个自信”,就有勇气和力量去克服。
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那是一幅无比美好的画卷。
在这条追梦的路上,“四个自信”就是我们的底气,就是我们的动力。
咱们可不能犹犹豫豫,得大步向前走。
难道我们还能怀疑自己选择的道路?难道还能不相信自己的理论、制度和文化?让我们怀揣着“四个自信”,以坚定的步伐,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奋勇前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是时代对我们的召唤。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与发展战略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拥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
这里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独特的区域文化,其中包括乡土地方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等。
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和发展战略,将在以下文章中进行深入探讨。
1.乡土地方文化黑龙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厚的乡土地方文化。
在这片土地上,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林业文化等各种乡土地方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农耕文化的代表作品有诗歌《向蓉行》、《北国之春》,其深厚的土地情怀和朴实的表达方式,成为黑龙江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少数民族文化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这里有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
满族的关东民歌、蒙古族的马头琴音乐等,都是黑龙江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作品,这些文化作品在丰富着黑龙江的文化底蕴,也是黑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在。
3.传统文化黑龙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古老的传统文化,如舞龙舞狮、长调小调等,这些传统文化是黑龙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黑龙江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色之一。
这些传统文化在丰富着黑龙江的文化底蕴的也成为黑龙江文化的一大亮点。
二、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战略1.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黑龙江要发展区域文化,必须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
这包括影视制作、文化创意、文化旅游等领域,通过发展这些文化产业,提升黑龙江文化的软实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2.加强乡土文化保护乡土文化是黑龙江地区文化的精髓所在,必须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这包括对古村落、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乡土文化的保护,也包括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只有加强乡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才能使黑龙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少数民族是黑龙江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
这包括举办文化节庆、开展文化交流、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等,通过加强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也有助于黑龙江区域文化的发展。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黑龙江省乡风文明建设作者:罗跃军关健英来源:《奋斗》2018年第18期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可以说,这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目前,我省积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实落实黑龙江省构建健康和谐文明乡村文化生态的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始步入崭新阶段,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出台《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重加强乡村中的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大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
不可否认,我省的乡村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
然而,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省,农业人口1600万,几乎占到全省总人口的一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均衡,造成乡风文明建设中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陈规陋习严重,移风易俗任重道远。
在我省农村,仍存在很多积年沿袭、根深蒂固的陋习,其中以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为最,“人情债”形成恶性循环。
我省农村普遍存在攀比之风,年轻人结婚房车齐备,彩礼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
有些地方存在薄养厚葬的风气,平时不尽孝,葬礼讲排场。
这些陋习不仅让很多家庭不堪经济重负,而且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影响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严重阻碍着农村的整体发展。
二是传统美德流失,乡村熟人社会的德治功能弱化。
传统的中国乡村是熟人社会,重视血缘和地缘,崇尚耕读传家、守望相助、孝老敬亲、勤俭持家等传统美德,重视乡贤典范,重视舆论评价,重视道德调节,道德在乡村治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社会发生变迁,乡村道德层面也在悄然变化。
在一些乡村,乡贤文化式微,淳朴乡风和美丽乡愁不再,乡村的德治功能渐趋弱化。
三是文化需求迫切,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和资金投入不足。
我省农村文化生活相对来说比较匮乏,文化休闲活动较为单调,看电视和听广播这种传统的休闲方式依然是主流;基础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推广不足,尤其是体育运动设施和学习阅览设施的缺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对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和健身锻炼的需求;文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其原因主要是经费投入及支持力量不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回顾龙江历史足迹加强民族文化自信的100字观后感
回顾龙江历史足迹加强民族文化自信的100字观后感回顾龙江历史,我观看了几部关于龙江历史的纪录片,里面讲到关于龙江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独特性、重要性贡献,并介绍了在革命和建设时期,陆续形成的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
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这四大精神核心内涵就是爱国和奉献,在四大精神的引导下,一代又一代龙江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限苦奋斗,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我感受到了深深地震撼。
生动再现了龙江在各个历史时期作出的独特性、重要性贡献,充分展示了龙江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壮阔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我们应该以百年目标为新的起点,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步伐。
以榜样为标杆,以历史为监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龙江力量代代相传,重温历史,从中波取信仰力量,缅怀先辈,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在抚今追昔中激发昂扬斗志,奋勇向前。
做龙江逐梦人,做时代的新人,做祖国的栋梁。
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在观看视频后,我们更应深刻学习感悟伟大精神,在学史崇德中弘扬光荣传统。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
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解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们到中共黑龙江历史纪念馆、东北烈士纪念馆和东北抗联博物馆学习,学习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凝结成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激励黑龙江事业开拓前进的不竭动力。
这些伟大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
回望过去的奋斗路,我们要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深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以红色精神立心铸魂,在延续传统中激发昂扬斗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文化自信推动黑龙江大步向前作者:徐朝来源:《奋斗》2017年第03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我省申报的电影《张丽莉老师的故事》、电视剧《焦裕禄》《闯关东前传》、龙江剧《鲜儿》、歌曲《春暖花开》、广播剧《大庆人在非洲》等6件文艺类作品入选并获得文艺类全部奖项,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同时获得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组织工作奖。
大型音乐剧《嘎丽娅》在北京公演,中宣部给予高度肯定。
近五年是黑龙江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五年,我省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两次就黑龙江全面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
近五年是我省公共文化投入最大、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最扎实、群众文化获得感最明显、基层文化面貌改变最显著的五年,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多次得到国家的高度肯定。
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自信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最重要、最核心的是增强价值观自信。
价值观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集中体现。
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从而决定了有什么样的文化精神、文化境界和文化功能。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和灵魂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融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开展“弘扬核心价值观、传承龙江优秀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汇聚起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正能量,为实现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2015年8月,省委宣传部启动了黑龙江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评估命名表彰工作。
全省各地紧紧围绕“弘扬核心价值观,践行龙江优秀精神”为主题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将教育引导、文化熏陶、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融入到各领域各方面,形成了共同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局面。
北安市、齐齐哈尔市铁锋区、逊克县、鸡东县、汤原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和谐。
实施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网络等文明引导行动。
组织机关单位、社会各界、乡镇村屯投身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深入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屯、“好婆婆”“好媳妇”“种植能手”等各类评比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传播道德影响力。
绥棱林业局、伊春市金山屯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力度,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长”。
桦南县、尚志市把智慧城市建设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结合推进,启动了农业、能源、物流、民生、交通、文教、医疗等智慧项目,为政府应急指挥、统一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高举起文化公益性、人民性大旗社会主义的文化是人民的文化,让人民得实惠、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我省连续17年举办的“城市之光”“金色田野”活动享誉全国,荣获全国群众文化活动政府最高奖“群星奖”。
逊克县创排的戏剧小品《一定要找到你》在2016年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上获最高奖“群星奖”。
近五年来,我省着力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开展“百馆千站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每年送辅导、送培训、送演出、送图书、送数字资源5000余场次,直接受益群众超过100万人次。
2016年创造性地开展了“结对子、种文化”活动,各级文化单位与基层结成帮扶对子6300多对,培训基层文艺骨干17万多人次,组织县乡村文化活动10万多场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
举办“城市之光”“金色田野”“送欢笑到基层”“高雅艺术进校园”“全省农民文化节”等品牌活动。
2016年“美丽乡村文化活动暨第二届农民文化节展演”活动历时3个月,涵盖美丽乡村大舞台、农民美术书法摄影展览、农民朗诵比赛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展览展示四大板块内容,举办汇演展览13场,演职人员达3.9万多人次,观众达30余万人次,集中展现了美丽乡村文化建设成果。
近五年来,我省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
基层文化面貌显著改变,群众文化获得感明显提升。
我省各级政府累计投入39.7 亿元,扎实推动实施“三馆”“两馆”建设工程,新建和改扩建73个市县级文化场馆,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新建90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村级文体设施建设工程,完成2604个中心村文化室设备配置和文体广场建设以及 317个贫困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街道社区装备工程,为1861个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和314个贫困村配置了文化设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计划,我省首创的“边疆数字文化长廊”工程建成由标准化省级中心、市县区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组成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
扎实推进全省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全省88家博物馆(纪念馆)、106家公共图书馆、148家文化館(群众艺术馆)和900家乡镇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年均举办各类展览和文化活动近5000场,惠及城乡群众 2000余万人次。
积极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累计投入资金2423万元,为县级剧团配送流动舞台车65台,为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配送流动图书车20台,建成图书流动分馆327个,每年为各分馆配置3500册新书,缓解了基层图书馆资源匮乏局面。
厚积薄发文化产业持续发力文化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近五年来,全省宣传文化系统着力构建文化产业发展服务平台,制定出台系列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营造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环境。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省文化产业已从探索起步进入增速发展新时期,文化产业凸显出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较大潜力。
目前,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500亿元,是东北三省第一个跻身“500亿+”俱乐部的省份,全省全口径文化产业从业人员40余万人,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员的1.9%。
2016年全省开复工文化产业项目92个,完成投资99亿元,同比增长35.4%,超全年计划22.2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增速列全省15个产业类别第4位。
大项目拉动战略促进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引领示范作用日益显现,文化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
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引导作用,推进文化资源与创新发展元素、相关产业门类紧密融合,开发冰雪文化特色资源,全省各地将“雪博会”“冰雪节”等活动打造成为黑龙江文化旅游主打产品;提升冰雕艺术展和冰上杂技内涵与水平,冰雕艺术展走出国门成功运营,冰上杂技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2016年冰上杂技项目与美国玲玲马戏团合作开展了为期两年的美国巡演,被誉为“龙江名片、中华品牌”。
开发文化产业,我们立足地域资源,打造特色产业。
将俄罗斯油画、俄式老建筑、音乐等元素嵌入旅游时尚产业,打造哈尔滨国际油画交易中心、犹太老会堂室内乐等特色文化产业品牌,彰显哈尔滨城市历史文化底色。
推动省内重点演艺院团扩大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
策划组织国有文艺院团进驻哈尔滨音乐厅演出,组织省文化厅直属演艺院团与网络媒体深入对接;整合演艺资源,以演艺供给与观众需求无缝对接为目标,采用新技术、新手段,快速实现演艺产品立体宣传、广泛覆盖、精准推送。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我们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凝聚共识,提升黑龙江文化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近五年,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276家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11 246个事业编制予以核销;4家文化企业登陆新三板,3家企业在Q板挂牌,初步形成了一个涵盖新闻传媒、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各个门类,比较齐全完善的产业体系。
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文化企业壮大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黑龙江省演艺集团为代表的一批转企改制单位,建立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事机构,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符合市场规律的内部运行机制。
在有效争取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转企单位闯市场求生存谋发展的能力,打造驻场演出品牌,主导演艺市场主旋律。
改革,需要管理部门从自身做起,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的大发展保驾护航。
我省文化管理部门主动下放权力,取消和下放审批权限,取消各级年检事项,多项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备案;省文化厅公示清理权力清单91项,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全部实现网上运行;省直文化管理部门不断做好取消和下放后的衔接工作,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管理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13个市(地)、74个县(区)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综合执法格局初步形成。
加强文化市场规范化、法制化建设,搭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行政许可、案件办理、数据报送业务平台办理。
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模式,开展文化市场交叉执法检查,部署各类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文化市场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新提高。
挖掘地域特色创黑龙江精品品牌大力弘扬文化自信,需要立足民族、立足龙江,保护与传承并重,创新与开发并举,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
我省将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中心环节,加强引导,探索创新,激发活力,努力推动艺术创作生产步入健康有序发展轨道。
艺术创作生产新机制逐步形成。
探索艺术创作生产规律,从更新理念、创新推进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多方筹措资金、改变工作抓法等诸多方面入手,探索确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剧目立项论证机制、剧目排演和储备机制、创作资源整合机制、人才建设和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等,促进艺术精品生产的内生动力和外部环境正在形成,文化部门主导文艺作品创作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
组织推动全省舞台剧节目创作生产,新创作58部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
一批精心打造的剧目获得全国重要奖项,龙江剧《鲜儿》、舞蹈诗剧《鹤鸣湖》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京剧《月照塞北》等多部剧目获文华奖,《大湿地》《半江清澈半江红》等3部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剧目,李雪飞、马佳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