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一课》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国人民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和爱国主义精神。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3.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学习课文的语言特色。
2.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课文,它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法国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期,法国的一个小镇上,同学们想知道这个故事吗?2.课文朗读与感知(1)请同学们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情感。
a.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b.课文中的小弗朗士有哪些特点?c.阿尔萨斯人为什么那么热爱法语?3.课文分析与讨论a.小弗朗士: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他是如何成长的?b.韩麦尔先生:他的职业是什么?他有什么样的品质?c.阿尔萨斯人:他们为什么那么热爱法语?(2)讨论:课文中的哪些情节让你感受到了法国人民对失去祖国的痛苦?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4.语言特色分析(1)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具有特色的词语、句子,并进行赏析。
(2)讨论:课文的语言特色有哪些?这些特色如何体现了作者的情感?5.课堂小结(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法国人民在失去祖国时的痛苦,感受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我们分析了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
(3)我们学习了课文的语言特色,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6.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分析人物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一课’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课》讲述了一段特殊的经历。
在这节课里,我们将一起走进法国小镇,感受那里的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在一个特别的早晨发生的故事。
七年级语文下《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概述文章内容,赏析精彩语段。
2.能力目标:体会小说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感受小说中传达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社
会影响。
三、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情感:通过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产生情感共鸣。
2.品析关键词句:指导学生深入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问题探究法:设计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探究小说内涵,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历史背景、介绍小说梗概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情境。
2.整体感知: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小说情节。
3.精读品析:挑选课文中的精彩语段,指导学生深入品味,体会人物心理活
动和情感变化。
4.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加深对小说内涵
的理解。
5.小结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强调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6.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者小作文,表达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
1.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
自我评价等。
2.评价内容:注重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
发展和提高程度。
7、 最后一课
七最后一课教案A一、教学目标:(一)掌握小说的要素,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二)理解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在小说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三)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小说中出现多种描写方式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四、教学设想(一)教学方法:指导阅读(二)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三)课型、课时:教读两课时(四)教具:投影仪(五)布置预习:指导阅读①熟读课文,语句要连贯、自然;②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③朗读句子时,要注意词语重读和句子停顿。
活动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介绍历史背景(本篇小说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为激起学生的共鸣,可由中国历史上清末时期外国列强侵华战争,并鉴定不平等条约导入。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示学生头脑中出现形象,要求学生记住故事情节;2、请一位同学上台以小弗朗士的身份复述故事情节(要求把人物内心独白也表现出来,可加入适当想象),其他同学在听的过程中看他是否有遗漏的地方,然后加以补充或更正(特别是补充人物内心独白部分)。
三、研读课文内容:(一)就课文内容而言,结合同学的复述,你认为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课文中找到依托)1、明确:韩麦尔先生:平时穿着随便,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但在这最后一堂课他穿戴庄重。
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小弗朗士:不是个很用功的孩子,平时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课也不能专心听讲。
可是最后的法语课他却上得特别认真、专心,而且对老师的教导领悟得很好,说明他很聪明,在幼小的心灵中也有难得的爱国情感。
2、即兴表演:一人扮演小弗朗士,一人扮演韩麦尔先生,一人扮演郝叟老头儿。
每个角色分别做一种最富代表性的动作,说几句最能表达内心感情的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
(二)师生互动,理出故事情节。
小说有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
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最后一课》的基本内容和情节。
2.理解《最后一课》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点1.通过阅读与讨论,理解《最后一课》的主题和意义。
2.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内容1. 导入(1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设计一个导入活动。
例如,通过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有关的视频,或者给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 基础知识讲解(20分钟)在导入活动之后,对《最后一课》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
可以通过课件、PPT等方式呈现,并结合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进行解读。
重点强调故事中的主题和情节,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文本分析与讨论(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阅读《最后一课》并讨论以下问题: -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的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下? - 主人公面对困境的时候,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 故事的结局给你的感触是什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并就以上问题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深入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4. 情感教育(20分钟)通过对《最后一课》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祖国的态度和感情。
可以提问以下问题: - 你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你会为祖国做出什么贡献? - 你认为爱国是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互相分享自己对祖国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感恩之情,进一步加深对《最后一课》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在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思考课程对他们的启示和影响。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表现是否积极。
2.学生的表达能力:评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是否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三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感受,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七年级《最后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
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
最后一课教案(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学常识。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体现思想感情,进而深而体会本文中心。
3、了解本文结构。
【教学重点】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班上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
对于人物的语言、表情、行动、心理、服饰的描写以及对布告牌、金龟子、鸽子等的细节刻画,都是爱国主义的音符。
这些音符组成一首悲惨的爱国主义乐曲。
二、自己掌握文学常识,生难字,看预习提示并了解时代背景宛转、诧异、懊悔、祈祷、气氛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三、学生自读课文一遍四、熟悉本课结构1、第一部分(1~6)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
2、第二部分(7~23)情节的发展,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感情。
⑴ 小弗郎士来到学校,发现今天上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呢?这说明了什么?平时上课最后一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都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
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上课前,学生们已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
《最后一课》教案(通用15篇)《最后一课》教案1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知识链接一.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的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 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短篇小说的作之一。
三. 小说文体简介:1. 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结局。
5. 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6.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自主学习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ān) 闹 ---------(chà) 异 --------(ào)悔------------- (qídǎo) ----------( gěng) 住钥匙()气氛()合作探究一、导入二、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可讨论,可朗读。
第一册7 最后一课 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一册7 最后一课初中一年级_七年级语文教案内容预览:7 最后一课都德[课型特点]以指导朗读为途径,理解小说的含义,并学习小说朗读的一般方法。
[朗读知识]朗读小说,非常重要的是在朗读时,头脑中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
《最后一课》这篇小说是以小弗郎士的口吻,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叙述故事情节的,所以对小弗郎士这个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是朗读成功的关键。
此外,要掌握住人物思想感情变化和发展的脉络。
把握每一部分的感情基调,来确定语气的基调。
在朗读句子的时候,又要注意重音和停顿,把句意的着重点突出出来,语句还需连贯、自然。
这就需要思维活动像流水一样连贯流畅。
[朗读方法] ……你还没注册?或者没有登录?这篇备课教案要求至少是本站的注册用户才能阅读!如果你还没注册,请赶紧点此注册吧!如果你已经注册但还没登录,请赶紧点此登录吧!七三颗枸杞豆教学目标1.学习生动传神的描写方法。
2.学习文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及作用。
教学重难点1.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和细致的环境描写。
2.三叔的一生给“我”的教训。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讲解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并引导他们置身阅读情境,明确文章所写的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有关这些问题,可以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完成。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导人。
回忆往事,总会想起那些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事。
自己保存的物品,每一件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对主人公起过鼓舞作用的三颗枸杞豆的故事。
(板书课题。
) 2.介绍作者。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1。
)程海,陕西省咸阳市艺术研究室副研究员。
发表诗歌、小说多篇。
其中《三颗枸杞豆》《漆彩》等小说获《小说林》优秀作品奖及延河第一届文学奖。
1989年出版第一部小说集《我的夏娃》并获“双五”文学奖。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设计新课标
第7课一课教案设计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一课》,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母语的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主题。
2.教学难点:理解小弗朗士的心理变化过程,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法国作家都德及其作品《一课》的背景。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吗?这两个地区在历史上曾属于哪个国家?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2.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3.分析课文分析小弗朗士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小弗朗士在课文中的言行举止,讨论其性格特点。
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韩麦尔先生在课文中的言行举止,讨论其性格特点。
分析作品主题: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等方面,探讨作品的主题。
4.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情感变化过程。
5.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情感变化对你们有什么启示?6.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深入阅读《一课》,写一篇关于作品主题的感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一课》,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分析了人物形象,领悟了作品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作品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母语的情怀,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
1.部分学生对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对作品主题的把握。
2.个别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表现不够积极,影响了课堂氛围。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2.教学难点补充:情境模拟:教师:“现在,假设你们就是小弗朗士,当你得知今天是一节法语课,你会有什么感受?请用语言或动作表达出来。
七下第7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小说要素:
人物(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塑造人物);
环境(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感情。);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学生搜集整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小说的相关知识。
把这些资料整理在书本上,做好笔记,记忆掌握。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与技能
识记并理解“哽、宛转、惩罚、祈祷、懊悔”等词语的音、形、义;结合课文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整体把握,通过人物的心理、语言及动作,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文中深沉的爱国情怀,珍惜现在时光,抓紧时间学好本领,为祖国的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重、难点
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结合体裁特点宜采用交流讨论的方法分析人物的各方面的描写。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PPT
六、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最后一课
科目
语文
班级
41班
教师
马文军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爱国”,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文章巧妙的叙述角度和生动的人物、场景、细节、心理描写都是值得细细分析和体会的。
7.《最后一课》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 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 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而现在 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 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 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 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 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 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 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 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 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
7、小弗郎士以怎样的心情观察老师,联想到 了什么?为什么小弗郎士永远忘不了“这最 后一课”?
--------小弗郎土设身处地的想到老师将离开生活、 工作四十年的地方多么伤心,他心疼老师、爱老师, 又发出了“可怜的人”的慨叹。由此可见,小弗郎 士同情并理解即将被侵略者赶走的韩麦尔先生。听 到郝叟那古怪的拼读字母的声音,他想笑,但没有 笑,因为他感到难过。他听出这声音中包含着悲愤 与痛苦。他永远忘不了这“最后一课”,忘不了自 己祖国的语言。
3、第15节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
------韩麦尔先生身为法国人,却不能教法语,辛勤工作四十 多年,却要被无辜赶走,实在是令人痛心的事。这当中有小 弗郎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还掺杂着对老师的理解和同情。
小结:小弗郎士原来是个幼稚、无知的孩子。当他听到要
永远失去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时,他的感情起了极大的变化, 他感到了亡国的痛苦--"坏家伙";对祖国语言的眷恋--"我再 也不能学法语了";称先生是"可怜的人"。现在,小弗郎士 好像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他明白了布告牌前为何围了那 么多人,今天教室气氛为何与往日不同,过去讨厌的东西一 下子变得那么可爱了。小弗郎士的爱国心在他思想上强烈地 表现出来
7、《最后一课》的教案第一课时
7、《最后一课》的教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和历史背景。
二、识记生字、生词。
三、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学习过程:一、了解作者和历史背景(学生可能会借助课下注释回答,也可能在文中勾划出表明故事发生背景的语句,鼓励学生多找。
)二、扫除生字词:教师请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有错及时举手纠正;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请学生正音;老师引导学生将正确读音读两遍。
三、理清脉络,把握结构(15分钟)(一)、请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
1、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2、文中故事可能引发了你强烈的共鸣,请记录下你初读后的感受以及困惑。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二)、检查自学效果学生可举手回答,也可由老师指名回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最后归纳如下:第一题、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1至6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
第二部分(发展)7至23自然段,写的是小弗郎士上了难忘的最后一节法语课。
第三部分(高潮和结局) 24至29自然段,写韩麦尔先生悲壮地宣告“最后一课”结束。
第二题、学生自由谈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疑惑,其他学生解惑。
四、课堂练习,知识迁移。
1、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踱来踱去(du① 郝叟(h co) 挟着(xi e)B.懊悔(hu i) 惩罚(ch en g) 赚钱(zhu cn)C.钥匙(sh i) 祈祷(d co) 哽咽(g egD.督学(d u) 膝头(x i 捂住(w⑪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帖: ________________ 强: __________________结: _________________ 宁: 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下列语句选出恰当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1)_ 、新老师明天就到。
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A .请求;B.恳求;C.希望)你们多用心学习。
教案 《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
教案《最后一课》优秀教学设计(优秀7篇)《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篇一一、直接入课,引入背景资料(屏幕显示)都德(1840-1897),法国作家。
1870-1871年,法国与普鲁士王国之间爆发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这就是《最后一课》的故事背景。
二、介绍创作技巧,积累新字词(屏幕显示)《最后一课》的创作技巧:宏大背景。
微小场景;平凡人物,崇高主题。
(屏幕显示积累字词)宛转皱边郝叟祈祷懊悔哽住三、课文细读,明确写作方法(屏幕显示)课文细读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1、细读“我的教室”师:现在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我的教室”。
第10自然段。
请大家思考:这一段在《最后一课》这篇小说里有什么作用?安静地读书,3分钟,把你的感觉、你的分析旁批在这一段的空白处。
(学生思考发表看法老师评点)(屏幕显示)设置场景人物出场渲染气氛师:设置场景,这是什么意思呢?小说要塑造人物,就得安排人物活动的地方,这就是设置场景。
《刷子李》的场景是在刷墙的屋子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场景是在寒冷大街上的一个墙角里。
2、细读“我的课”师:细读课文的第21段。
请大家继续安静地读,思考一个问题:哪个地方的细节写得好?5分钟,旁批,待会儿我们再来交流。
(屏幕显示)抒写细节渲染氛围3、细读“我的老师”4、师:下面我们看对韩麦尔先生的语言描写。
第24段到课文最后一段。
大家一起来朗读。
(屏幕显示)话题:每一句都有其深刻的表达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评点)(屏幕显示)暗写时间点示背景照应伏笔脸色描写声音描写表现心理全身力量几个大字抒发真情定格描写渲染悲情余味悠长爱国之情(屏幕显示)当韩麦尔先生奋笔写下“法兰西万岁”时,作者实际上就已经完成了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他真正成为了一个爱国志士。
四、结课师:今天我们阅读的的小说,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
同学们,大家读起来吧。
(屏幕显示)小说中的细节性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甚至标点符号的运用,都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
《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后一课》优秀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培养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的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人物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三、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常识性了解小说的文体常识。
2、理清小说的主要情节并用简短的语句加以概括。
3、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培养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的情感。
3、抓住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和平年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大带动了一个民族的语言的发展;反之,在战争年代,一个战败国的民族语言又有怎样的际遇,他们的人民又会如何自处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去看看。
课题为什么叫最后一课呢?请同学们跳读,用课文原句回答。
(板书:《最后一课》)2、课文预习提示中提及本文是作者于1873年写下了这篇小说,本文写作背景是怎样的?(学生读注释1:本文写于1873年,反映的是1870-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故)。
(板书:小说)3本文作者是谁?都德——法国19世纪下半叶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板书作者:都德)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速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去了解。
学生讨论。
师明确、小结: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探讨作者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看法。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 认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生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最后一课》,引入课文主题。
2. 了解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民族语言等。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品质。
4. 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以及思考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以及课文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更多文化和历史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1. 练习:教师预备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
2. 作业:在家完成分析课文及练习题目,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1. 《最后一课》2. 作者:阿尔芒·珂丽斯蒂3. 历史和文化:纳瓦拉地区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4. 主人公:米娜多,先生5. 课文分析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学生们明确了教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面。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通过本节课《最后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课文,学生们从中感悟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七年级语文 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7课《最后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介绍小说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3、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4、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5、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6、利用小说对不家务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尊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又将是怎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根据预习,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平常日子\"——\"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我看见这些情形\"——\"忘记不了\"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C2-7 《最后一课》教案
C2-7《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国人民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2.分析人物心理,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一课》的背景及作者都德。
2.学生分享对都德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故事发生在什么背景下?三、分析人物形象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弗朗士的形象。
a.描述小弗朗士的性格特点。
b.分析小弗朗士在故事中的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
a.描述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点。
b.分析韩麦尔先生在故事中的表现。
四、品味语言1.学生找出课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哪些人物形象?2.学生回答。
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
a.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b.分析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心理描写。
a.分析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b.分析心理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三、拓展延伸1.教师提问: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作业布置1.学生抄写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学生写一篇关于《一课》的读后感。
六、课后反思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2.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七、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受到了法国人民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
同时,学生分析了人物形象,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在品味语言、拓展延伸等环节,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复备稿)主备人:陈卫东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形象。
2.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学习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3.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育学生反对侵略,热爱祖国,热爱并努力掌握好自已祖国的语言,教育学生奋发向上。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1.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学习通过心理、语言、行动和外貌描写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情感的方法。
2.分析韩麦尔先生形象。
3.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1.讲读法2.合作探究法。
3.诵读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小说的背景。
2.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导入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史称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地区发动了武装进攻。
短短一夜之间,东三省沦陷。
随后日军大肆屠杀中国军民,掠夺资源,无数的中国同胞丧身与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之下......不仅如此,在沦陷区他们还采用“奴化统治”的方式逼迫中国的学校教授日语,说日本话......人们稍有不注意就会被杀害......这样的事情在143年前的法国也发生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1870年的法国,看看那里的人们是如何面对沦陷后的局面。
二.资料助读(一). 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 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战败后的阿尔萨斯一个小镇上的学校发生的故事。
(三). 小说文体简介:1.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2. 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 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4.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三.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清理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教师在学生读书时,板书字词练习以备检查自学情况。
踱(duó)督学(dū)郝叟(hǎo sǒu)惩罚(chéng fá)祈祷(qídăo)哽(gěng)诧异:觉得意外和奇怪。
宛转:形容声音的圆转柔和。
懊悔:烦恼、悔恨。
哽咽:因极度悲伤,哭时不能痛快地出声。
四.理清层次学生迅速浏览课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思考后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归纳并随机板书。
问题一:用你的话说说,本文继续了哪些事件?本文以什么为写作顺序?以什么为行文线索?学生先自由回答,进行讨论,教师归纳:时间顺序(上课前—上课中—下课)。
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
问题二:依据题目,我们知道本文写的是“最后一节课”,你能依据“课前、课上和下课”来给课文分分段吗?学生先讨论,教师作点评,归纳:教师随机板书:第一部分(1-10):写上课前,小弗郎士在路上所见的见闻和感受;第二部分(11-23):写最后一课的经过;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学生先讨论,教师作点评,归纳:教师随机板书:问题追加:如果按照小说的故事序幕,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这篇文章又怎么划分呢?序幕(1--6),开端(7--10),发展(11--23),高潮,结尾(24--29)五.课堂小结学生再读课文,熟悉文章。
六.布置作业识记本课的生字词。
七.板书设计最后一课都德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上课前—上课中—下课)行文线索:小弗郎士的见闻和感受第一部分(1-10自然段):见闻,感受第二部分(11-23自然段):写最后一课的经过第三部分(24-29):写下课时的情景。
八.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文中出现的两个重点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说有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
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章中的人物----小弗郎士,韩麦尔先生。
二: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一部分,划出相关的语句,讨论一下文中的小弗郎士是一个是样的孩子?学生先讨论,教师作点评,归纳:教师随机板书:小弗郎士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到下列句子的时候随机板书相应内容:1.心理很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教师板书:害怕老师。
2.我就想别去上学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教师板书:贪玩。
3.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些场景,比分词用法有趣多了。
----教师板书:不懂事。
4.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教师板书:还能管住自己。
问题二:书中的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又有什么变化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作简要的分析。
学生先讨论,教师作点评,归纳: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到下列句子的时候随机板书相应内容:1.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
----教师板书:憎恨侵略者。
2.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
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
头也不敢抬起来。
----教师板书:热爱法语。
3.可怜的人!----教师板书:同情。
问题三:小组讨论,试着总结小弗郎士的心理历程(变化)吗?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随机板书:上学路上(序幕)幼稚、怕提问课前(开端)疑惑、诧异课上(发展)难受、懊悔下课(高潮和结局)悲愤、懂事问题四:那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下,小弗郎士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都有哪些原因呢?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随机板书:原因:1.还能管住自己(基础)2.韩麦尔先生的影响和教育(动力)3.沦陷的残酷现实(关键)问题五:原来韩麦尔先生对小弗郎士的影响这么大,那我们接下来就一起看看,作者笔下的韩麦尔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找出有关于韩麦尔先生性格特点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其特点。
讨论并归纳:教师依据学生回答情况,随机板书:韩麦尔先生:1.普通的法国人。
2.爱国人士。
3.“可怜的人”问题一: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的描写,展示了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点?学生先讨论,教师作点评,归纳:教师随机板书:1.普通人士,爱国人士,“可怜的人”2.庄重的服装------爱国热忱(外貌)“法兰西万岁”3.“法兰西万岁”有力地书写------法国必胜(动作,神态,语言)4.自责,对阿尔萨斯人的批评------民族责任(语言)问题二:讨论,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韩麦尔先生最后不是用慷慨激昂的一段演讲结尾,而是只写了几个大字就结束了呢?学生先讨论,教师作点评,归纳: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作为一个国家的普通公民,在国家沦陷后,失去了自己的职业,不能学习自己国家的语言,一个教室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而“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法兰西万岁”更是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发挥到极致。
所以,正如同那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紧紧几个大字就足以表达韩麦尔先生的慷慨激昂的感情。
三: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心得或收获,教师作点评。
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二。
五:教学反思六:板书设计最后一课小弗郎士(前)贪玩不爱学习----热爱语法,热爱法语天真,不懂事----憎恨侵略者,爱国爱怕老师----同情,依恋韩麦尔先生:普通人士,爱国人士,“可怜的人”庄重的衣服----(外貌)爱国热忱“法兰西万岁”有力的书写----(动作,神态,语言)法国必胜自责,对阿尔萨斯人的批评----(语言)民族责任七: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要点: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文中重点语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检查提问环境的种类及作用,学生回答,教师再次明确:自然环境,交待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社会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今天就让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环境描写。
二:环境描写问题一: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文第1-6 段,找出其中的环境描写的句子,并与同桌讨论一下,各有什么作用?学生看书,同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3-5分钟后教师提问,并作点评,归纳,总结:学生如果有回答到下列语句,教师在点评后,随机板书相应内容:“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板书:自然环境(衬托愉快的心情,和谐的气氛)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
” ----板书:社会环境(说明法国被占领)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也用德国话唱歌吧!”----教师板书:作用:渲染了沉重的气氛,突出大家学习法语课的专心。
这些描写的作用是:①写了上学途中的情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②普鲁士士兵操练和两年来一直有坏消息,这就巧妙地暗示了时代背景。
③许多人围观新的布告,但究竟出了什么事却未直接写出;这使读者产生悬念,吸引读者急于读下去。
三:品味语言,赏读课文在文中利用圈点勾画的方式,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并作适当分析。
学生先找并讨论,学生举手回答,教师作适当点评,归纳并明确答案。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下: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明天永远没完,拖的结果是连祖国的语言都还不会说,却已经失去了学习祖国语言的权利。
表现了十分痛苦的心情。
2. 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小弗郎士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自觉地努力学习,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该学的祖国语言都学好。
3.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通知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解放,还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4.屋顶上的鸽子咕咕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小弗郎士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人民学德语,也表现出一个天真的孩子对侵略者无所不至的暴行的愤慨。
5.“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使出全身力量”这句话,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书写“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大字,含义是什么?这个动作,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深挚的爱和早日收复国土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