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作文写人:我眼中的黄州之于苏东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作文写人:我眼中的黄州之于苏东坡

今学《赤壁赋》,早已被苏轼的豁达所折服;静阅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才恍然明白千古传颂的诗词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多的辛酸往事;近日偶然读到苏轼的“高考作文”:《教战守策》,才骤然理会黄州之于苏东坡的意义。

《教战守策》开篇即点明时弊:“夫当今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文章没有拐弯抹角,没有虚情假意,更没有讨好皇帝。全文寥寥千余字,没有花拳绣腿,没有夸夸其谈,有的是对大宋国策的怀疑,对当朝军队的讥讽,对国家安危的热切关注,对国计民生的思考与建议。这篇散文,写出了苏轼不凡的才情,写出了苏轼缜密的思维,更写出了这位年轻人正视时弊、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和气魄。

从苏轼的“高考作文”中,我认识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苏轼,展现出了苏轼“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满腔豪情。这,似乎构成了早期的苏轼,他的文章所放射出的光彩让皱纹的人不禁黯然失色,也最终为自己招致了许多嫉妒的目光。朝廷的明争暗斗给苏东坡招致了无尽的折磨,他先是被

捕入狱,后又被贬黄州。而黄州,也终将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苏东坡突围》中提到过苏轼的弟弟苏辙的一句评价:“子瞻何罪?独以名太高。”而在我看来这句话恰是到了好处。在朝廷各官的勾心斗角中,“乌台诗案”倒成了必然。到了黄州的苏东坡,受精神和生活的双重折磨——“乌台诗案”的阴影还未消散,虽侥幸捡回一条性命,可一家人怎么过?生活渐渐磨掉他心里尖锐的棱角。他开始反省自己,一改往日锋芒毕露的性格,作品中也多了些许淡定和随缘自适。

在我看来,《赤壁赋》中客与苏东坡的对话可视为苏东坡当时的两种心态,昔日光环不在,且落得如此狼狈的境地,不禁“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仰天长叹,“托遗响于悲风”。可苏轼毕竟是苏轼,他性格里的豁达开朗、超脱放旷在这时便彰显了自己的光辉,“物与我皆无尽也”是他的思考,“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是他笑对人生,享受自然的心境。

小时候,看苏东坡的“唯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只从诗中读到愁怨,不知道他当时正因言获罪,被贬黄州,哪知“慎静以处忧患”的中年人的心。孔子云:诗可以怨。只不过,苏轼的怨,情动于中,但心志不乱。

“君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子进退维谷之时,依然能安之若素,做到“小雅怨诽而不乱”,这就是苏东坡的气度和理智。若没有“乌台诗案”,没有黄州,也许就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就不会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不朽诗篇;苏东坡的胸怀与心境便不会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让曾经迫害他的势利小人颜面无光,相形见绌。

现实是残酷的,黄州给曾经豪情万丈的苏东坡带来的是无尽的痛苦,但在我眼里,也是一份机遇。黄州给了苏东坡一个留名青史的舞台,让他得以改变心境,诞生出一个崭新的苏东坡,为中华名族的历史长河谱写一曲壮丽的诗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