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探索-精选教育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探索
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性不强,一直是困扰很多思政教师的难题。
其关键不仅在于思政课本身偏向理论的教学内容,更在于缺乏一个能够随时随地让学生自省与他省的空间,把课堂教学中树立的各种道德行为、思想规范变成课下的现实,并能够持之以恒、身体力行。
目前来看,思政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周边环境不够康健
当前,很多学生身处不良环境而不自知,甚至自己就是不良环境的构成部分。
而努力学习和认真读书却成为学生中的异类。
加上思政课的课时十分无限,有用的正向教育时间和接近无限的不康健环境,导致教师通过一个半小时努力营造出来积极学习、努力奋斗的氛围,往往在学生下课好久就烟消云散。
2.思政实践课无法真正、持续、有用地展开
课程实践需要持续的时间,但现在思政课堂普遍是大班授课,导致思政课实践环节实施难;同时大量的学生同时上课意味着各类社会活动无法真正全面参与,导致实践课覆盖率较小。
一、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基本构想
为了解决思政课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同时能破解思政课教学与实际脱离的难题、解决学生学而不做的问题,我尝试建立了一个常态化的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平台,依托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团体,依靠相对不变的场所,尝试实行“一个主体,两个结合,三个拥有”的教学理念,即:以学生自律为主体;实现实践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实现学生“心灵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感悟,行动中有体现”的教育效果。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的具体做法
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外延展,我建立了思政课校内实践基地,以公益方向作为主要的活动内容,采用类似学生社团的方式实施实践教学,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
(一)“小教室”实现“大实践”
1.建立不变场所的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装饰,创建正向的体验环境,同时建立学生组织“后浪”。
学生在“后浪”里通过自己制订并逐渐完善章程和管理制度,由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逐渐养成优良的互动、协作和沟通的习惯和意识,并积累团队管理和协作的经验,为未来的就业打下一定基础。
2.在活动室内,通过对相应功能区域的建设和使用,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力、营造优良的氛围。
如设立对所有学生开放的自习区,营造积极、有用、自律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的氛围。
同时,准备在自习区内设置自主性旧货交易区,在营造诚信环境的同时,还帮助学生进行旧物的二次利用。
建立“后浪”会员区,可以通过对“后浪”会员区的建设和使用,建立一定程度的示范效应,让非“后浪”成员的学生对会员区产生兴趣,进而产生主动加入“后浪”的欲望等。
(二)“小教室”延伸出“大课堂”
除了在活动室室内进行的相应活动外,我们还在室外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自学性质的教育活动。
我们准备聘请校内外的一些老师和企业人员、公务人员开展一系列针对学生的系列讲座。
可以让学生解放地开展包括学习和讨论在内的一些活动,努力营造一个小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2.校外的公益类活动。
公益类的扶贫帮困活动。
我们已经组织过多次扶贫帮困和募捐行动,让学生在学习劳动、奉献爱心的同时,感受到付出的欢乐。
3.以节能环保和自律为主题的公益活动。
我们会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包括环保、敬老、爱幼、关注安全等一定主题内容的公益活动,通过活动既提高了团体成员的公共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组织协调的能力。
到目前为止,全国的思政课改革多数停留在如何“上好课”以及与学生进行有用沟通上,对于如何能把思政课做到实处、取得实效,一直没有成型的模式。
我通过建立思政课校内实践基地的尝试,开拓一条把思政课实践教学有用
落实的新途径,扭转思政教师教育教学中的虚无感、乏力感;引导学生从言行举止的改观,到学生思维模式的改变,最终实现学生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问题;通过见证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实现教育者的满足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