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一、概述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

本制度旨在保证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推动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编制程序1. 确定编制时间事业单位应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合理安排财务预算的编制时间。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在每年年底或新年伊始,应开始编制当年的财务预算。

2. 收集信息事业单位应收集与财务预算编制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年度经营计划、财务报表、收支明细等。

同时,还需了解上级部门的指导意见和政策要求,为编制财务预算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3. 制定预算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事业单位应制定财务预算的方案。

预算方案应包括财务收入计划、支出计划、投资计划等内容,同时还需考虑到经济形势、行业竞争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4. 编制预算计划在制定预算方案的基础上,事业单位应进一步编制财务预算的具体计划。

预算计划应符合预算方案的要求,并且需要将各项预算指标细化到部门或项目级别,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具体操作性。

5. 审核和批准完成财务预算的编制后,事业单位应进行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主要包括对预算计划的合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查,确保预算的合规性和可行性。

经过内部审核后,财务预算应提交给上级部门进行审批。

上级部门将根据实际情况,对财务预算进行审查和核准,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6. 预算的执行和监督财务预算的执行是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应按照预算计划的要求,安排经费使用,并及时进行预算决算对比,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完善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确保预算的及时、准确执行。

7. 财务预算的调整在财务预算执行过程中,如果存在重大变化或者特殊情况,事业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财务预算的调整。

财务预算的调整应及时报请上级部门审批,并按照调整后的预算方案进行执行。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5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5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建立健全我所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促进预算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有效提高预算运行质量,依据《____预算法》、《____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预算是各部门依据有关政策规定及其行使职能的需要,由各部门编制、经财务部门审核汇总后提交批准的涵盖申报部门各项收支的综合计划。

第三条本运管所所属各部门均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预算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公共性原则。

预算要充分体现公共财政要求,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性资金向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转移。

(二)综合性原则。

预算是覆盖部门所有资源的完整预算,囊括各部门的全部收入和支出。

财务部门要坚持财政预算内外财力综合平衡,统筹安排预算内、外各项收支计划。

(三)真实性原则。

预算应根据各部门履行的职责、发展目标和现有资源的配臵情况进行编制,各项收支要符合客观实际,要有真实可靠的预算依据,不得隐瞒与虚列收支内容。

(四)绩效性原则。

部门预算的编制以中心工作为目标,追求投入成本与效益产出的性价比,各项支出的安排要坚持科学、合理、必需原则,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五条编制和执行预算的责任主体是属各部门,其职责是保证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财务股是主管部门预算编制的职能部门,其职责是预算审核、定额确定、财力平衡以及____预算执行。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六条预算编制的内容。

预算主要由一般收支预算和其他单列预算构成,包括:一般收入预算、一般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

(一)一般收入预算。

包括财政拨款、上级单位拨入专款和其他收入。

(二)一般支出预算。

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基本支出主要指各部门发生的工资福利支出(统一由人事处编制)、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项目支出主要指展品的维修、重大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以及基本建设支出和其他资本性支出。

(三)政府采购预算。

预算部门根据《政府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在一般支出预算和其它单列预算基础上,将其中涉及货物、工程和服务的各类采购项目按照政府采购预算编制要求进行细化。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五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五篇)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我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促进单位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及《____市市级财政预算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预算管理分为四个环节。

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与绩效评价、预算监管。

单位领导班子是预算的决策机构,财务科是预算汇编及核算机构,各业务部门是预算编制及执行机构,纪律监察室和审计科是预算监督及评价机构。

第二条预算按照量入为出、统筹兼顾、确保重点的原则编制,做到收支平衡,不列赤字。

第三条单位领导班子负责制定本单位预算管理政策,负责审批单位年度预算草案、年度预算追加或调整方案以及年度财务决算等重大事项。

第四条财务科根据市政府的部署和市财政局的安排,召开预算编制工作会,向各业务部门传达编制预算的基本要求和政策标准。

第五条各业务部门负责本部门基础预算数据申报,根据本部门职能和下年度工作任务编制预算,依据预算控制数对预算进行调整、细化,形成本部门预算草案。

所属基层单位编制的基础预算分别报机关分管科室,由各科室根据各自的职能审核汇总,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所有审核后的预算基础资料及汇总数据报送财务核算科。

各业务部门对本部门预算的真实性、合理性、完整性负责,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条预算按照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分别依据以下要求编制。

(一)人员经费根据市编制文件和人社局核定工资情况形成。

(二)公用经费严格按照____市规定的定员定额标准核定,依照“一次核定、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结余上缴”原则,在核定金额范围内细化到每项目日常具体支出;(三)专项经费由项目负责科室提供填报项目申报表、批复文件、明细项目预算、可行性报告、绩效目标、政府采购表、细化分月用款计划等相关资料;第七条财务科对各科室提交的基础预算及申报材料进行整理,汇总提交____办公会审议后形成我单位初次预算建议数。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5篇)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5篇)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为了规范和加强会计财务工作,充分发挥会计工作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结合我县单位实际情况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管理体系(一)单位领导人职责:1、单位领导人领导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保障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

2、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负责对各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监督、实施、落实。

3、对认真执行《会计法》,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财政部门、单位领导及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二)会计主管职责:1、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各项财务制度,履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职能。

2、编制财务收支计划,编制预算计划,拟定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使用资金。

3、定期(季度、半年度、年度)对单位的财务收支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准确为领导提供财务信息,做好领导参谋。

领导好财务会计工作,做好对银行、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工作。

4、组织好财会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财会人员业务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会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关系:1、会计部门要经常与业务部门沟通,及时为业务部门提供核算信息,经常深入基层第一线,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好财务后勤保障工作,为单位中心工作服务。

2、按照上级有关精神,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把好维修项目、基建工程的审计关。

3、业务部门领用支票,必须在五日内结账。

收到的支票必须在一日内交财务室解交银行,促进资金回笼,保证资金运用安全。

4、配合财政、银行做好每月代发工资工作。

(四)各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会计制度,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方式。

二、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各单位设立财务室(可隶属办公室),根据本单位实行集中记账的具体情况,设置以下会计岗位:会计主管一名,出纳会计一名,下属事业单位各配报账员一名。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管理规定范文(4篇)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管理规定范文(4篇)

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保障财务安全,提高经济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事业单位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体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和人员,包括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物管理等方面的制度。

第三条财务管理目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证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保障财务安全和稳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第四条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守法合规原则:财务管理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纪守法,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合规进行。

2. 透明度原则:财务管理应当具备透明度,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确保相关人员了解财务状况和财务决策的基础。

3. 独立性原则:财务管理应当独立于各业务部门,实行独立核算,确保财务活动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4. 经济效益原则:财务管理应当以服务业务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注重资源的有序配置和质量的改善。

第二章会计核算制度第五条会计核算对象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对象包括资金、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经济事项,应当按照国家会计准则进行核算。

第六条会计核算记录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按照规定记录经济事项,形成财务报表,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七条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方法应当符合国家会计准则的规定,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和一致性,并根据实际业务和管理需要,可适当进行调整。

第三章预算管理制度第八条预算管理目标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目标是依据经济发展需要,合理配置财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经济和财政的可持续性发展。

第九条预算编制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财政部门的要求,编制年度预算,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报送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第十条预算执行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合理安排和使用资金,确保财务事项的合规性和经济效益。

第四章资产管理制度第十一条资产管理目标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目标是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护财产权益,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确保财务安全和经济效益。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一、制度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的规模不断扩大和经济环境变化,财务预算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确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制定并实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的程序和责任,确保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制度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的事业单位,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关、科研机构、教育单位、医疗卫生机构等。

三、财务预算编制1. 编制原则财务预算的编制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证财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2. 编制程序(1)确定编制周期:按照财政年度确定财务预算的编制周期,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

(2)收集基础数据:通过调查、研究、核实等方式,收集编制财务预算所需的相关基础数据。

(3)制定预算指标:根据机关、部门和项目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预算指标,包括收入、支出、利润等。

(4)编制预算报告:将收集到的数据和制定的预算指标进行分析、整理,并根据需求编制相关的预算报告。

(5)审核与批准:预算报告应经事业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报送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批。

四、财务预算执行1. 执行原则财务预算执行应当遵循科学、合理、规范的原则,确保预算资金的有效使用。

2. 执行程序(1)预算下达:上级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预算报告,将预算资金下达到各个事业单位。

(2)预算控制:财务部门应当根据预算指标进行预算控制,确保各部门的执行情况符合预算要求。

(3)预算调整:如出现预算执行情况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况,财务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

(4)执行记录:财务部门应当做好预算执行的记录工作,包括预算资金使用情况、执行进度等。

五、财务预算监督1. 监督职责财务预算的监督职责由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内部审计机构负责,旨在确保财务预算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 监督措施(1)定期检查: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检查报告。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是组织实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基本依据,对于保障财务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制度的基本内容、财务管理流程、内部控制体系等方面来探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

一、制度的基本内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财产管理等内容。

首先,要明确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职责,确保财务工作的落实和监督。

其次,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监督的具体制度。

另外,资金管理是保障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基础,制度应明确收入、支出、结算和监督的相关规定。

此外,会计核算是财务管理的核心环节,要确立科学合理的会计制度,明确原则、方法和程序。

最后,财务报告和财产管理的制度也十分重要,要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及时,同时加强对财产的保管和管理。

二、财务管理流程财务管理流程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它包括预算编制、资金申请、会计核算、财务审核和监督等各个环节。

在预算编制环节,各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计划。

资金申请环节,各单位要根据预算计划提出具体的资金需求,并进行审核和批准。

会计核算环节,各单位要按照财务制度进行科学、准确的核算工作,确保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和合规性。

财务审核环节,对各类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

最后是监督环节,对财务管理制度、预算执行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日常监督和检查。

三、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保障资金的安全、预算的合理使用、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具有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评价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控制环境,确保机构内部的控制意识和价值观培养,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其次是风险评估,对机构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包括组织结构、授权、记账、备查等各项控制措施。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范文(3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范文(3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确保财务活动的合法、规范和有效进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的财务管理活动。

第三条法律、法规、政策和制度规定的除外的事务,本制度不予规定,但可以根据需要制定特别规定。

第二章主要职责第四条本单位的财务管理职责由财务部门负责。

“三管齐下”:即行政、财务和审计三个职能相结合,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一个有机体系,以完成财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财务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财务管理制度和标准,指导和监督本单位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二)编制和执行年度财务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情况;(三)组织编制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制度,监督会计工作的实施;(四)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财务审计工作;(五)组织编制本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评价;(六)组织开展本单位的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七)组织开展本单位的成本管理工作,提高经济效益;(八)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防范和控制风险;(九)完成上级机关和有关部门交办的其他财务管理任务。

第三章财务预算管理第六条财务预算是事业单位的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重要工具,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

第七条财务预算管理包括年度财务预算和月度财务预算。

(一)年度财务预算1. 年度财务预算是指预定一年内的财务收支目标和资金使用计划。

各部门要根据年度财务预算编制年度工作目标和业务计划,确保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业务计划的顺利进行。

2. 年度财务预算的编制要按照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和要求进行,各部门要详细列出财务收入和财务支出的项目和数额,确保预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年度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二)月度财务预算1. 月度财务预算是指在年度财务预算的基础上,按月预定财务收支目标和资金使用计划。

各部门要根据月度财务预算编制月度工作目标和业务计划,确保月度工作目标的实现和各项业务计划的顺利进行。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流程,通过编制、执行、监督和审定预算的方式,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 预算编制:事业单位需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年度预算计划。

预算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单位的经济状况、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算收入和支出。

2. 预算执行:事业单位在财务年度内,根据预算计划,按照预算支出的安排和要求进行财务收支的执行。

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预算支出,合理安排预算资金。

3. 预算监督: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需要受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监督和审计。

监督和审计的目的是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财务收支的合规性。

4. 预算调整:如果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特殊情况,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必须经过合法的程序和流程进行调整,不能随意更改预算,并且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5. 预算汇报:事业单位定期向上级财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包括预算收入和支出的实际情况、预算执行的效果等。

6. 预算审定: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计划需要经过上级财务部门的审定。

审定过程中,财务部门会对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定。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目的是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管理和控制,提高财务使用效益,确保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同时,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提高财务预测和风险防控的能力,增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全文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全文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障事业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事业单位的所有财务活动,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财务报告与财务监督等。

第三条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财务制度;(二)真实性原则: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三)完整性原则:全面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四)效益性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五)安全性原则:确保资金安全,防范财务风险。

第二章预算管理第四条事业单位预算应当根据事业发展目标、任务和财力可能编制,实行年度预算和滚动预算相结合。

第五条事业单位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应当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支出预算应当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等。

第六条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各部门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年度工作目标,提出预算建议;(二)财务部门汇总各部门预算建议,编制预算草案;(三)单位负责人审核预算草案,提出修改意见;(四)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理事会审议;(五)报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批。

第三章收入管理第七条事业单位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

第八条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入管理制度,确保收入及时、足额、合规入账。

第九条事业单位收入管理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拨款制度,确保财政拨款及时到位;(二)规范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核算,加强收入核算的准确性;(三)加强其他收入的管理,确保收入来源合法、合规。

第四章支出管理第十条事业单位支出包括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等。

第十一条事业单位支出管理应当遵循以下规定:(一)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支出制度,确保支出合规、合理;(二)加强支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三)加强支出核算,确保支出真实、准确;(四)加强支出监督,防止浪费和违规支出。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5篇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5篇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5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精选篇1)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管理行为,推动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和集团公司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要求,结合集团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本部及所属公司、控股公司及其所属单位。

第二章财务预算基本内容第三条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

第四条企业财务预算是企业全面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全面预算的中心。

企业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取得和投放、各项收入和支出、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动所作的具体安排。

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共同构成企业的全面预算。

第五条企业财务预算应当围绕企业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以业务预算、资本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利润为目标,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编制,并主要以财务预算报表形式予以充分反映。

第六条企业财务预算一般按年度编制,业务预算、资本预算、筹资预算分季度、月份落实。

第三章预算组织分工第七条企业法定代表人对企业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各企业应设立财务预算委员会或指定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负责财务预算管理事宜,并对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

第八条财务预算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第九条财务预算编制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进行,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编制、审查、汇总、上报、下达;负责预算执行和日常流程控制;负责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报告;负责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等。

第十条企业内部生产、投资、物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本部门业务涉及的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等工作,并配合财务预算委员会做好企业总预算的综合平衡、协调、分析、控制、考核等工作。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
是指事业单位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定,对收入、支出、资产、负债等方面进行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法规依据: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事业单位法、预算法等。

2. 预算编制程序: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应遵循科学、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制定预算编制程序。

具体包括编制预算需征求事业单位各级工会、团委、职工代表大会等行内人士的意见,制定预算编制时间表等。

3. 预算执行标准: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标准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确定,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

预算执行过程中,需严格按照预算支出类别和金额进行管理和使用。

4. 预算执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应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具体包括编制预算执行细则、加强内部控制、加强审计监督等。

5. 预算评价: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结束后,应进行预算评价,评估预算执行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为今后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依据。

总结起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制度是一种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来管理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制度,旨在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指在事业单位运行过程中,为了实现经济活动的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和使用财政资金,确保财务安全和经济效益,而建立的一套财务预算管理规范和流程。

下面,将从制度的目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步骤等方面对该制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制度的目的:1.明确财务预算的基本原则和管理要求,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规范化、制度化;2.加强财务预算的计划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财政资金的合理运用;3.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审批和执行程序,提高财务预算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4.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监督和评估,及时掌握财务状况,为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主要内容:1.财务预算编制原则:明确财务预算编制的原则,如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2.预算编制程序:明确财务预算编制的具体流程和各个环节的职责分工;3.预算审批程序:规定财务预算的审批程序,明确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确保预算的合理性;4.预算执行管理:规范财务预算的执行管理流程,包括财务预算的下达、执行和监督等环节;5.财务预算的调整和决策支持:明确财务预算调整的程序和原则,为经营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6.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价:规范预算执行的监督和评价程序,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和效果。

三、实施步骤:实施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需要以下几个步骤:1.制定制度:依据相关法规法规定和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2.培训和宣传:对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并熟悉该制度的内容和要求;3.制定财务预算编制指引:根据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财务预算编制的指引,明确编制过程和各个环节的职责;4.财务预算编制:按照制度要求,按照相关程序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5.财务预算审批: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财务预算的审批阶段;6.财务预算执行:根据财务预算的要求,进行预算的执行,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表的填制;7.预算执行监督和评价:对财务预算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处理;8.调整和决策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财务预算的调整,并提供财务信息支持经营决策。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定本规定。

二、预算编制1、预算编制应当立足于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结合财务状况和经济形势,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预算的总体规模和结构。

2、预算编制应当贯彻集中决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实行财务预算责任制。

各级财务预算部门应当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制定它们各自的财务预算工作计划。

3、预算编制应当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关注财务预算对促进事业单位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效果。

4、预算编制应当注重预算与业绩考核的衔接,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严密性,保证预算的执行力和可操作性。

三、预算审核1、经费预算的审核应当认真依法履行,坚决按照财政预算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审核。

2、预算方法的审核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预算编制第一手资料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把社会经济形势和财政收支状况的变化纳入预算审核的范围之内。

3、预算管理制度或其他相关制度的审核应当坚持依法依规,符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将其与财政预算提出关联性的方案在审核之中。

四、预算执行1、预算执行应当符合财政预算法和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国家财政预算的权威和权益。

同时要求有关单位要全面认识预算的重要性,强化预算管理意识,完善预算执行工作制度,确保财政经费使用合理、合法、规范。

2、预算执行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数额进行支出。

收支需求的调整必须严格依法依规办理,确保个别事务的预算执行符合法律规定,有章可循。

3、对于收入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要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确保预算的正确执行。

五、预算调整1、预算的调整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对于不可预见、不可抗力造成的预算变化,必须及时报批。

2、预算调整工作应当及时、准确、全面的将变化情况及时报送监管部门,不得迟延,以免影响预算的正常执行。

3、预算调整工作中要充分考虑与执行情况的协调性和可操作性,及时调整预算,提高财务经费使用的效益和效益。

预算单位财务制度

预算单位财务制度

预算单位财务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预算单位财务管理行为,加强财务监督,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树立财务责任意识,依法完善预算单位的财务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直属单位、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企业等各类预算单位。

第三条预算单位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设立、变更、撤销预算单位财务制度,明确规定财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第四条财务管理机构应当制定并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指导、监督、检查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诚实守信,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公私分明,廉洁自律。

第六条预算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档案,按规定保存财务账册、凭证、报表和其他有关财务资料,并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第七条预算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制年度预算,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

第八条预算单位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预算的项目、数额、时限,保证预算的及时、准确、完整。

第九条预算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健全预算编制、执行和管理的相关流程,保证预算的合理、科学、透明。

第十条预算单位应当及时将预算执行情况向相关部门报告,接受监督检查。

第十一条预算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会计制度,按照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做好会计核算、报表编制和上报。

第十二条预算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各项资产的管理和保护。

第十三条预算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审计制度,接受财务审计机构的监督检查,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计评估。

第三章资金管理和支付管理第十四条预算单位资金管理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预算编制实施方案的要求,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保障。

第十五条预算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收支管理制度,保证收支的合理、透明,做到账实相符。

第十六条预算单位在资金管理中,应当严格执行资金支付申请和审批程序,保证支付的合法、规范。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一、引言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为了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确保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而制定的。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原则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必须遵循公正、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预算编制的流程(1)制定预算编制时间表,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时间节点;(2)收集与预算编制相关的基础数据,包括历史财务数据、市场行情等;(3)确定编制预算的参与人员和责任人,明确各个环节的具体职责;(4)编制预算草案,包括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等;(5)对预算草案进行评审和审批;(6)公布预算计划。

三、预算执行1. 收入管理(1)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定收入的来源和计划安排;(2)加强对各项收入的核准和监督,确保收入的合法性和准确性;(3)建立收入的核算和统计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不同项目的收入情况。

2. 支出管理(1)制定合理的支出预算,确保各项支出符合财务预算计划;(2)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和控制,防止超支和浪费;(3)建立支出的核算和统计制度,及时掌握和分析不同项目的支出情况。

3. 预算调整与决算(1)事业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进行预算调整;(2)年底进行财务决算,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3)及时对预算调整和决算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四、监督与评估1. 监督机制(1)建立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的责任和程序;(2)加强内部审计,发现和纠正财务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3)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审计机关的监督,确保预算执行合规。

2. 评估与改进(1)每年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2)定期召开预算执行情况会议,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完善和调整预算管理制度。

五、结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够加强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和利用,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的健康发展。

因此,各个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财务预算的科学编制和有效执行。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一、前言作为一种行政管理机构,事业单位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责和经营运作过程中,需要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与管理。

为了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促进财务决策的透明化和科学化,建立并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财务预算的定义与目的财务预算是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工作任务和财务需求,合理预测和安排资金支出、收入和资本开支的具体计划。

财务预算的目的在于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运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1.编制责任财务预算应由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和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形成多方合力的编制过程。

2.编制要求(1)合理性:财务预算的编制应基于科学的数据分析和预测,确保预算数额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可操作性:财务预算的编制应具备可操作性,即考虑到具体实施环境和技术条件,确保预算指标的可实现性。

(3)综合性:财务预算的编制应考虑到各项财务活动的相互关系和综合效应,使各项支出和收入相互协调,形成整体预算计划。

四、财务预算的管理1.内部审核财务预算的管理应设立相应的审核机构或部门,对预算计划进行内部审查和评估,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2.执行过程监控财务预算的执行过程需进行定期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和风险。

3.预算调整对于财务预算出现较大差异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以确保预算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五、财务预算的评价与考核对财务预算执行的情况应进行定期的评价和考核,以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评价和考核结果可作为制定下一期预算计划的依据。

六、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公开与公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处于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领域,应主动向公众公开和公示预算计划,提高财务决策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七、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在实践中,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应根据不同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需求。

结语通过建立健全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可提高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务支撑。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一、概述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为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确保资金使用合理、有效,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二、预算编制1.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1)合理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基于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确保预算数额的合理性。

(2)科学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遵循科学的决策模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3)严谨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精确、严谨,杜绝虚报和夸大。

(4)稳定性原则:预算编制必须保持稳定性,不可频繁进行大幅度调整。

2. 预算编制流程(1)明确编制指标:根据上一年度的实际情况和预算目标,明确下一年度的预算指标。

(2)部门调研:各部门根据编制指标,进行详细的需求调研和资金估算。

(3)预算编制:各部门根据调研结果编制预算报告。

(4)审核审批:预算报告经过财务部门审核,提交给单位领导审批。

(5)预算公开:经领导审批的预算报告公开给各部门,并接受相关合法监督。

三、预算执行1. 预算执行的责任(1)财务部门的责任:负责预算的监控、核算和执行情况的汇报。

(2)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负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并定期向财务部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3)全体员工的责任:遵守预算使用规定,确保预算资金的合理利用。

2. 预算执行的程序(1)按预算执行:各部门负责人按照预算数额和用途进行资金支出,不得擅自调整预算。

(2)预算调整:若发生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必须提前向财务部门报告和请示领导批准。

(3)资金监控:财务部门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预算控制1. 监督机制(1)内部审计:财务部门定期进行内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财务监督:质检机构或审计机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进行外部审计,确保财务的透明和合规。

2. 预算调整(1)年度调整:每年度末根据上一年度实际情况,进行下一年度预算的调整。

(2)因公调整: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预算存在偏差,涉及到重大调整时,必须经财务部门和领导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全镇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提升全镇财务管理水平,促进财务工作规范化,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法》、《预算法》和上级关于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管理的要求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本制度。

一、会计岗位职责1、严格遵守《会计法》及国家财经法规的各项规定,搞好会计核算,严格执行各项经费开支标准,控制预算定额。

挖掘增收节支潜力,协助领导管好财、用好财,为领导起到参谋助手作用。

2、认真审核报销或开支的各种原始票据是否符合规定,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登记总账、明细账,做到数字真实、凭证完整。

按时、准确编报各种会计报表,做到帐表相符。

每月25日,将财务报表和下月用款计划(及公用经费书面申请)上报镇财政办。

3、每年初,会计人员根据上年度决算报表和会计资料,做好旧账冲转,将各科目余额结转新年度账薄,并试算平衡。

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要求,设置并健全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便于核算。

年终在镇财政办的指导下,做好年终决算及决算报表工作并撰写决算分析报告。

4、按照上级规定要求,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申报缴纳工作、办理干部职工“五险一金”的调整和上缴手续、做好干部职工的药费报销工作。

5、做好年度预算的编制工作,严格执行财务计划、预算开支标准和范围,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对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开支,有权拒绝办理。

6、做好债权债务的催收工作,定期向领导汇报“应收账款”的账龄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催收。

按照领导的要求和规定程序,及时处理呆账、死账。

7、按会计制度规定,每年固定资产至少盘点一次,会计人员要安排好时间,做好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工作,并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帐务处理。

8、严格按规定领用并保管好“统一收据”,做到填写清楚,数字、文字正确,印章齐全。

9、负责会计档案的归档工作,妥善保管好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档案资料,自行保管一年期满后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二、出纳岗位职责1.负责现金管理、支付、存取及有关的结算工作,严格遵守《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收入的现金应于当日送存银行,不得坐支和挪用,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限额。

2.负责库存现金、有价证券及支票的管理。

不得签发空头支票;不得以“白条”抵充库存现金。

3.负责日常的收付及报销工作,严格审核原始票据,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及开支有权拒绝受理,做到收款有收据,付款有凭据。

4.负责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帐,已办理完的收、付款凭证按序、时逐笔登记,做到日清月结,账款相符。

5.负责银行送款、结算及银行有关业务往来工作。

月末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要及时与银行对账单核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6、负责记账凭证的填制工作,要求数字准确、摘要清楚、内容完整。

7、每月25日前编制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报告单,连同会计记账凭单交予会计人员。

8、负责药费、补贴等项的造册、发放工作。

三、内部牵制制度1.岗位分离。

会计、出纳岗位分设,不得互兼,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2.账钱分离。

会计管账,出纳管钱,银行存款和现金收付业务由出纳办理,出纳人员不得兼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3.票章分管。

出纳人员掌管现金支票、转账支票;会计人员保管“统一收据”,发出时做好登记,以旧换新。

银行预留印鉴(单位财务章和法人章),由出纳和会计人员分别保管,签发支票双人盖章。

四、预算资金管理1、建立严格的预算编制制度。

单位一切收入、支出必须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2、根据部门年度发展计划,合理地编制年度预算。

预算按规定程序逐级上报,经镇财政审核一把镇长审批后,下达部门预算指标,并按单位用款计划进行拨款。

3、要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组织收入,安排支出,严格控制无预算支出。

4、年度预算一经批复,一般不予调整。

因政策变化,突发事件等客观原因影响预算执行的,按规定程序报批。

五、预算外和专项资金管理1、加强预算外收入管理,各单位各项收入的取得,要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禁乱收费。

2、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均为国家财政性资金,按照上级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严格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各单位收取的支教费、出租收入、经营收入、业务收入、回扣款项、其他收入等要全部缴存财政专户,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严禁直接坐支、公款私存及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违纪行为。

但预算外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不变。

3、专项资金管理。

凡属工程、基建、维修、拆迁、设备购置等专项资金,各部门要向镇财政上报资金拨款报告,经一把镇长签字审批后拨款。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不允许截留挪用。

六、支出票据的管理要求1、公用经费支出必须凭正式发票报账。

比如:购买办公用品、固定资产、礼品及招待费、汽车修理费等支出,要求索取正式发票报账。

2、支出票据上的内容必须具备:单位的名称;开票的日期;出票方单位公章(要求:清楚);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凡填有大写和小写金额的支出票据,大写与小写金额必须相符。

3、支出票据上记载的各项内容均不得涂改,如有错误,要由出具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要加盖出具单位印章。

4 、对修车费、购买固定资产、购买药品等支出票据,票后必须附有出票单位盖章签字的明细表或验收证明。

5、加强票据规范管理,严禁白条入账。

6、各项支出票据,签字审批手续必须齐全。

七、支出票据审批手续1、人员经费支出。

必须由财务制表人签字和单位主要领导审批后,方能发放(或送交财政局进入统发)。

预算内资金工资项目的发放,严格按照区人事局的批复和镇财政的通知标准发放;预算外资金的支出,要按照镇政府统一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发放。

任何单位不准私自提高发放标准、扩大发放项目。

2、公用经费支出,不论预算内或预算外,凡数额在1000元以下的,要由经手人和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方能报销;凡数额在1000元以上的,事先要提出书面申请,经镇财政审核并报分管镇长批准后,方能使用,同时由经手人、单位主要领导签字后方能报销。

八、固定资产管理1、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年度终了前,各单位必须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并及时做好账务处理,真正做到账实相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2、对新购入的固定资产手续必须齐全,并要及时记入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对应该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审批、销账手续。

3、加强固定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包括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等)。

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先向镇财政办公室出具书面申请,经财政办核实同意报镇分管领导审批后,才能处置。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擅自处置固定资产,其变价收入作为预算外收入,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九、其他规定1、会计档案管理,规范财务档案管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会计档案的内容、保管时间、移交和销毁,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联合下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2、各预算单位主要领导要重视和支持财务工作,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的管理,并自觉接受财政、物价、审计等部门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检查所需的会计资料,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3、自本规定实施之日起,镇财政将定期对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审计。

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本镇财务管理规定的单位,要责令其改正;对不重视财务管理、不执行本规定或在审计中发现问题要求整改而不及时整改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或建议调离工作岗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为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工资正常发放、机构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有序发展,推进财政资金管理机制创新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20xx年财政部门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级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收支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各项财政改革,继续对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收支及经费实行包干管理。

其具体管理办法如下:一、经费包干原则结合当前财政改革和各预算单位的实际情况,对各项经费和非税收入在预算收支管理中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经费管理同人员编制管理相结合,严格按照人事审核、财政把关后的单位工资表进行人员工资的财政统发和包干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原则。

2、坚持预算内与非税收入收支脱钩,各单位的各项非税收入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原则。

3、按照突出重点,压缩一般的要求,坚持财政保工资发放、保机构运转、保社会稳定、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4、坚持对事业单位实行定额(项)补助或差额管理,并按机构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对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并逐步推向市场的原则。

5、坚持包干经费按月和按进度拨付,超支自补,节余留用的原则。

二、预算内经费核拨内容预算内经费由工资福利支出(原人员经费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原日常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专项经费支出等组成,具体分项核拨内容如下:(一) 工资福利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

(二)商品和服务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

(三)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核算内容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生活补助、救济费、医疗费、助学金、奖励金、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四)专项经费支出的核拨内容包括:年初经政府批转,人代会批准通过列入年初预算的各部门专项经费(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其他专项等);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和经县委、政府批准召开的大型会议等会议费(按批准的会议规模及开支标准经财政局审核后拨付)。

专项资金的拨付和使用,用款单位要严格按照专项资金管理规定,专款专用。

拨付专项资金必须填写项目、用途和用款计划等,并报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签批后,财政方可拨付。

(五)其他相关规定:编制外机构、超编人员财政不安排工资及任何经费。

预算内经费包干以1月份编制内实有人数为准。

三、预算内经费包干办法(一)工资福利支出经费包干办法1、全额拨款单位,编制内实有人员工资,按人事局工资股审核后的工资花名册按月由财政国库统发数列支;2、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单位,编制内实有人员工资财政按差额比例补助,其余经费自理(包括合同工养老金等)。

具体分为四类:第一类,对律师事务所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70%的工资;第二类,对工人俱乐部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50%的工资;第三类,对各乡镇卫生院,按照编制内实有人数,财政只负担82%-95%的工资(具体差额比例为:虎跳峡卫生院负担82%,金江、上江卫生院负担85%,建塘、格咱、五境、三坝、尼西、小中甸、洛吉卫生院负担90%,东旺卫生院负担95%);第四类,对县公证处实行自收自支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