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舌下腺囊肿诊治体会

合集下载

浅谈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诊治

浅谈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诊治

浅谈舌下腺囊肿的临床诊治作者:谌丽来源:《特别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是一种由于导管阻塞唾液潴留所引发的,或者是由于舌下腺导管或腺泡破裂,唾液外漏而形成。

该病主要的发病对象是青少年,由于口外型的舌下腺囊肿是比较少见的,常常会发生误诊,所以本文将对舌下腺囊的的发病原因以及临床表现做了一个分析,并对舌下腺囊肿的确诊和治疗进行研究,从而能够提出对舌下腺囊肿口腔癌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临床诊治【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110-01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一种常见的囊肿疾病,根据其发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口内型和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常见的是口内型舌下腺囊肿,通常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误诊,就会选择错误的治疗方案,从而延误了病情。

因此,对舌下腺囊肿患者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及时确诊对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在病变发生的早期就能够及时治愈。

1 舌下腺囊肿的病因及临床表现对于舌下腺囊肿来说,主要的发病病因有以下几种,一种是由于囊肿破裂后创口自愈从而导致病情再次复发;一种是由于手术之后并没有将腺体组织切除干净从而造成的复发;其次就是口腔内还有大量的小粘液腺存在,由于外伤或者手术创伤直接造成邻近的粘液腺再次受到损伤;除了以上几种诱发因素之外,还有些是跟患者的个人生活习惯和身体素质等因素来诱发的该病。

对于舌下腺囊肿来说,它主要是发生在舌尖腹侧小粘液及舌下腺,形状有点像蛤蟆气囊,所以又被称为蛤蟆肿,在发病的时候主要分为三种类型:(1)单纯型,该种类型也就是常见的口内型,囊肿的位置主要是发生在舌下区,呈浅紫蓝色,触摸的时候有比较明显的波动感,病发的位置主要还是位于口底一侧,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把舌头抬起来,如果囊肿因为手术或者其它外物造成破裂后,就会流出粘稠而略带黄色或蛋清样的液体,囊肿就会暂时消失,不过在过了数日之后,囊肿又会恢复到以前。

中医治疗舌下腺囊肿一则

中医治疗舌下腺囊肿一则

中医治疗舌下腺囊肿一则患者,男,5岁,1998年7月来诊。

家长代述5月前发现患者舌系带右侧有一黄豆大小肿块,颜色青紫,不痛。

患儿自觉不舒服,频繁伸舌,说话不流利。

某三甲医院五官科诊断为舌下腺囊肿,并予手术治疗。

3个月前又发现舌系带右侧出现黄豆大小肿块,无奈又做第二次手术。

术后约1月余,发现舌系带两侧又出现黄豆大小肿块。

查:舌系带两侧分别有黄豆大小肿块,色青紫,触之疼痛。

面色萎黄,纳食不香,脘腹胀满,大便时干时稀。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而滑。

问之,患儿喜食肥甘,恶食蔬菜瓜果,常有食积。

证属脾胃气虚,痰阻络脉。

治宜益气健脾,化痰散结。

处方: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半夏15克,生牡蛎15克,制南星9克,夏枯草9克,炙甘草6克,木香6克,生姜15克,大枣3枚(擘)。

7剂,每剂以水1200毫升,煎至300毫升,日3次,每次100毫升。

7剂服完,囊肿未见增大。

纳食正常,大便正常。

上方半夏加至30克,再服7剂,囊肿缩小,约绿豆大小。

守方服30余剂,囊肿完全消失。

嘱常服健脾丸以巩固疗效。

随访10余年病未复发。

按:舌下腺囊肿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痰包”。

《医宗金鉴》“痰包每在舌下生,结肿绵软似匏形,痛胀舌下妨食语,火稽痰涎流注成”明确指出“痰包”的成因是痰火流注。

本例患者尚未成年,脾胃本就虚弱,加之饮食不慎,更伤脾胃。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

痰不储于肺,随咳排出体外,反随经流窜,集于舌下形成“痰包”。

治疗以健脾、化痰、散结为法,主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夏枯草旨在清热散结,半夏超剂量应用则意在加强化痰散结之用。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舌下腺囊肿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对于其治疗方法目前报道很多,其中一些目前在临床中也有广泛应用。

本文就目前应用较多的方法做一综述,并对一些方法的优缺点及适应症进行讨论。

标签:舌下腺囊肿;诊断;治疗;腔内注射;手术舌下腺囊肿是唾液腺的黏液囊肿,因舌下腺位于口底粘膜下,有8-20个腺小叶及导管,位置表浅,导管可直接开口于口底粘膜,故易于罹患囊肿。

根据其罹患囊肿的原因及病理类型目前可大體分为两类:1.外渗性囊肿,多由于外伤致腺体及导管破裂,分泌液外渗到组织间被结缔组织包裹形成囊肿,此时囊肿仅为局部潴留囊液,无囊壁包绕。

此型囊肿婴幼儿患发几率较高。

2.潴留性囊肿,多由于外伤炎症等瘢痕挛缩或异物致导管狭窄,唾液排出不畅,潴留于导管或腺体内,形成囊肿,此时,可见囊肿被囊壁包绕。

此型少见,且多见于老年人。

1 诊断在临床工作中,根据舌下腺囊肿的发病部位将其分为三类。

(1)单纯型,又称为舌下型,多见,囊肿位于口底粘膜之下,下颌舌骨肌之上。

常表现为舌下区的淡蓝色囊性肿物,触之柔软有波动感,多位于口底一侧,有时可扩展至对侧,较大时会影响舌体运动。

(2)口外型,又称为潜突型,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下,肿物向下颌下区膨隆,触之柔软,有时有波动感,当囊液粘稠时无法触及波动感。

此型的发生,目前主要考虑舌下腺发育过程中,部位腺泡位于下颌舌骨肌之下,或者下颌舌骨肌发育异常,致使囊肿穿过纤维薄弱处进入颌下区[1]。

(3)混合型,又称为哑铃型,肿物同时发生于舌下和颌下区,为上述两种的混合类型。

对于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口内型者诊断较为容易,主要表现为局限于舌下去的肿物,表面黏膜呈淡蓝色,触之柔软有波动感,无周围组织受侵症状,穿刺可有蛋清样粘稠拉丝液体病史。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病程较长,反复破溃有自行愈合者,可表现为舌下区的肉芽样肿物,触之较韧,此时诊断需要依靠病史。

而对于口外型者诊断则较为复杂,需要于颌下区常见肿物如血管瘤淋巴管瘤等鉴别,如靠近中线还需与甲状舌管囊肿鉴别。

舌下腺囊肿120例临床分析

舌下腺囊肿120例临床分析

舌下腺囊肿120例临床分析目的总结舌下腺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20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对于初发的76例患者行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术;38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6例行单纯舌下腺囊肿摘除术。

结果经6~24个月随访,76例经平阳霉素注射后,治愈69例(90.79%),基本治愈5例(6.58%),复发2例(2.63%);单纯舌下腺囊肿摘除6例术后复发4例(66.67%);38例舌下腺囊肿经口内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均无复发。

结论舌下腺囊肿的囊壁无上皮衬里;破坏囊壁消除囊液分泌,可以有效治疗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时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囊肿的关键。

标签:舌下腺囊肿;平阳霉素;地塞米松;注射舌下腺囊肿(cyst of sublingual gland,CSLG)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由于舌下腺导管阻塞而致唾液潴留、舌下腺导管或腺泡破裂致唾液外漏而形成[1]。

现将本科200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舌下腺囊肿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200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20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其中,男46例,女7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73岁,平均33岁。

初发96例,复发24例。

囊肿发生在口底左侧舌下腺的76例,右侧44例。

囊肿小的直径为1.0~1.5 cm,最大直径为3.5~4.0 cm。

1.2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120例舌下腺囊肿均为口底黏膜下青灰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软包块,除有肿块不适感外,未诉其他不适,大的包块触诊有波动感。

其中68例行穿刺检查,淡黄色黏稠囊液53例,蛋清样液15例。

行超声检查有45例,39例内部液性暗区清晰,6例内部液性暗区欠清晰。

9例因位置深行冠状位CT检查,明确囊肿的大小、走向及与舌下腺的关系。

1.3 诊断与治疗方法术前误诊为甲状舌管囊肿2例,皮样囊肿2例。

128例舌下腺囊肿临床治疗体会

128例舌下腺囊肿临床治疗体会

128例舌下腺囊肿临床治疗体会作者:陈汉标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08期【摘要】目的:评价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比较。

方法:分别应用2%碘酊注射法、单纯囊肿切除术及“囊肿+舌下腺摘除术”治疗128例舌下腺囊肿患者。

结果:2%碘酊注射法治疗34例,单纯囊肿切除术治疗11例,“囊肿+舌下腺摘除术”治疗83例,治愈率分别为64.7%、36.36%、100%。

结论:通过三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比较,作者认为对于全身情况良好,无手术禁忌症的舌下腺囊肿患者,均主张采用“囊肿+舌下腺摘除术”。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 2%碘酊注射法单纯囊肿切除术“囊肿+舌下腺摘除术”舌下腺囊肿是涎腺中最常见的囊肿,多因炎症、损伤、涎石或其它因素使导管缩窄或阻塞,导致涎液不能排出而形成囊肿[1]。

本文介绍128例舌下腺囊肿临床治疗,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我科自1999年1月~2004年12月以来所治疗的门诊及病房的病例。

1.2性别与年龄:男性52例,女性76例,男:女为1:1.3。

年龄最大为55岁,最小为6岁。

1.3病程及类型:病程最长为1年,最短1周。

大多数为单侧,1例为双侧,颌下及颏下型9例。

1.4128例舌下腺囊肿治疗方法及效果比较见表1。

2 讨论本文统计128例舌下腺囊肿,发现舌下腺囊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且女性多见。

大多数病例有反复破裂、流出粘稠液体的病史[2]。

2.1硬化剂注射疗法。

舌下腺囊肿通过注射硬化剂,使瘤腔组织产生化学性炎症反应,从而使囊壁组织发生纤维化,使囊腔闭锁,致囊肿缩小直至消失,达到治疗目的[3]。

临床上囊腔内注入药物有多种,但无论选用何种药物,其操作方法及作用机理是相同的,文献报道有1次治愈,有的2~3次。

我科采用2%碘酊注入囊腔,大多数1~2次治愈。

我们的体会是本方法操作简便,病人反应小,易于接受。

尤其是对于囊肿小(ф1.0~1.5cm),全身情况差,年龄小,不能适应手术治疗的患者。

舌下腺囊肿非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舌下腺囊肿非手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是 疗效要 差 些 。操 作 方法是 用 1 L注射 器先 将 囊液抽 出, 将 适 量 的 混合 药液 注入 囊腔 , 液 的量要 少 0m 再 药 于所抽 出的 囊液 的量 , 大约在 9 % 左右 , 药次数 以 3次为 限 , 次 间隔 2周 左右 , 0 注 每 3次仍 无效 者 , 为手 术 改
注射者 1 8例 ( . % ) 9 2 。3例 未愈 者 , 最后 改用手 术 治疗 。6例 残 留0 5a / . mE 下的 小硬 结 , , 但是 不 影 响舌 下腺 功 能 。5例 治 疗后半侧 舌 体麻 木 6个 月后 消 失。 结论 关键 词 : 舌下腺 囊肿 ; 阳 霉素 ; 塞 米松 平 地
第3 4卷





Vo . 4. . 1 3 No 9
2 1 第 9期 0 0年
HE 0NG 儿A DI AL J URNAL IL NG ME C O
Sp 2 1 e .0 0
67 9
舌 下腺 囊 肿非 手 术治 疗 的 临床 体 会
刘 志才 王 , 伟。 吴衍昌 ,
存在 , 最后 手 术切 除为 未愈 。 结果 本 组 18例病 人 经 l—l 年 的随访 观 察 , 9 1 治愈 者 1 1例 ( 1 5 ) 好 转 8 9 .% ,
者1 4例 ( % ) 未愈 者 3例 ( . % ) 7 , 1 5 。1次 注射 治愈 者 2 6例 ( 3 ) 2次注射 治愈 者 1 1例 ( 7 8 ) 3次 1% , 5 7. % ,
L U Z i a ,W A e 。W U Y n—c a g I h —c i NG W i a hn
( eat etfSo ao g ,YtlRvr o i l aeh i , D p r n tm t oy i i i s t Y ksi t m o l u e H p a o f Cy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手术体会

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手术体会

当代医学g 磊●h J 总第= "-.期临床医学C l i ni cal M edi c i ne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及手术体会王廷斌(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口腔科321000)舌下腺囊肿是涎腺疾病中的常见病,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常见于青少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区别。

舌下腺囊肿临床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口内型),口外型(潜突型),哑铃型(混合型)…。

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易误诊,因未作舌下腺切除术而导致复发,甚至误切颌下腺,给病人造成痛苦和经济损失,也易引起医患纠纷。

本文对我院2000年至2006年的92例舌下腺囊肿病例的诊断与手术方法进行分析及回顾性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2000年垒2006年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U腔科住院治疗的舌F腺囊肿患者92例。

其中男性43人,女性49例。

年龄4至78岁,平均年龄29.06岁。

左侧舌下腺囊肿50例,右侧舌下腺囊/]中42例。

单纯型(口内型)舌下腺囊J]中72例,口外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16例,哑铃型(混合型)舌下腺囊肿4例。

1.2诊断舌下腺囊肿临床可分为三种类型:单纯型舌下腺囊肿(又称口内型):囊肿位于舌下区下颌舌骨肌之上;口外型舌下腺囊肿(又称潜突型):囊肿位于颌下下颌舌骨肌之下,口内无表现;哑铃型舌下腺囊肿(混合型):囊肿在口内舌下区及口外颌下区均可见,囊肿穿过下颌舌骨肌位于下颌舌骨肌上、下方。

单纯型(口内型)及哑铃型(混合型)舌下腺囊肿诊断较易,根据临床表现可以确诊。

口外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在临床上易误诊为颌下腺囊肿、或颌下Ⅸ囊性水瘤、腮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血管瘤,临床鉴别町通过穿刺抽取囊液,若为蛋清样粘丝状粘稠液体,即可确诊为舌下腺囊肿。

1.3手术方法所有病例经常规术前检查均无手术禁忌证,局麻或全麻下进行手术。

其中一例曾作心脏换瓣术患者,停用抗凝药三天,凝血功能正常后,局麻下行舌下腺切除术。

采用袋形缝合术3例,舌下腺及囊肿切除术4l例;舌下腺切除术48例,其中口外型(潜突型)舌下腺囊肿16例,哑铃型(混合型)舌下腺囊肿4例,均采用舌下腺切除术,并将颌下区囊液抽尽,绷带加压包扎。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舌下腺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颈部肿物,在颈部外科临床中常见。

它通常是由于舌下腺管受阻引起的,导致腺体分泌物积聚形成的囊肿。

舌下腺囊肿通常表现为无痛性的颈部肿块,直径一般小于3厘米。

其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和咯痰等。

本文旨在探讨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的问题。

手术治疗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首选方法。

今天的手术技术非常成熟,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

手术方法包括开窗手术和颈切术,其中开窗手术又分为中线开窗和侧颈开窗。

中线开窗手术是将舌下腺囊肿最凸出的部分包括黏膜和皮肤切开,使囊肿内的液体排出。

这种手术方法需要注意防止切割过深,以免损伤管道和周围组织。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彻底的检查,了解腺体的位置、囊肿的大小和囊壁的情况。

如果囊肿较大,操作难度较大,则需要进行颈切术。

颈切术是切开颈部,将囊肿整个切除。

这种手术方法适用于较大的囊肿或者位于深层的囊肿。

手术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舌下腺管和周围的血管和神经。

手术后需要注意口腔护理和饮食,避免感染和伤口散开。

总的来说,手术治疗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重要方法。

手术前需要进行彻底的检查,确定手术范围和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护周围的组织,避免损伤和感染。

手术后需要注意口腔护理和饮食。

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可以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术后反应,包括咳嗽、气喘和感染等,需要及时处理。

术后需要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后的并发症。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舌下腺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多见于舌下腺的囊肿形成。

病因主要有先天性因素、感染、外伤等多种因素引起。

患者常常会感到口腔不适,咀嚼困难,吞咽不畅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疼痛。

对于舌下腺囊肿的治疗,手术治疗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本文将探讨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及手术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

1.手术治疗可彻底清除囊肿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治疗可以将囊肿彻底清除,避免囊肿复发。

手术可以通过口腔内切口进行,可以有效清除囊肿内的液体和囊肿壁,避免囊肿再次形成。

2.术后症状改善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口腔不适、咀嚼困难、吞咽不畅等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

囊肿的切除可以减轻口腔压力,增加口腔的功能,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3.减少并发症发生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囊肿持续增大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引起口腔干燥、口臭、牙齿松动等并发症。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口腔健康。

二、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1.术前评估在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囊肿的大小、位置、对周围结构的影响等。

术前评估有助于选择适合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风险。

2.手术方式选择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有多种方式,包括开放式手术、内窥镜下手术等。

在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考虑囊肿的大小、深度、周围组织的保护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3.手术后的护理手术后需要严格按医嘱进行口腔护理,包括口腔清洁、饮食的调整等。

术后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口腔不适和感染。

定期复诊观察手术效果,避免囊肿复发。

4.避免术后并发症术后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喝酒、吸烟等不良习惯,避免感染和口腔出血。

定期到医院复诊,及时处理术后不适,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的探讨以及手术治疗的注意事项。

通过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口腔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舌下腺囊肿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疾病,一般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

本文主要探讨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的效果。

舌下腺囊肿是舌下腺导管阻塞引起的一种囊性肿物,常见症状包括舌下区域肿胀、压痛、咀嚼和吞咽不适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舌下腺囊肿可能导致感染、脓肿甚至舌下腺切除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是目前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主要方法。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舌下腺囊肿切除术、舌下腺部分切除术等。

手术的目的是通过切除囊肿,恢复舌下腺的正常排液功能。

手术通常在全麻下进行,通过口腔内切口进行操作。

手术后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的效果良好。

研究表明,通过手术切除舌下腺囊肿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舌下区域的肿胀和疼痛感明显减轻。

术后恢复期较短,一般数天内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和生活。

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的舌下腺囊肿患者没有复发的情况出现,手术治疗的效果持久。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手术中可能损伤舌下腺导管、面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可能出现肿胀、疼痛、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外貌。

在手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后风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除了手术治疗,一些新兴的治疗方法也值得关注。

一些研究发现,射频消融术在舌下腺囊肿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避免传统手术的切口和创伤。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切除囊肿,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恢复正常口腔功能。

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术前需充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症和术后风险。

新的治疗方法也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发展,以提供更加个体化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

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

首先介绍了舌下腺囊肿的定义和分类,然后详细介绍了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评价。

并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了描述和处理方法,并提供了术后护理建议。

结论部分分析了手术治疗对舌下腺囊肿的效果,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研究背景和目的部分为整篇文章提供了基础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及相关信息,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评价,并发症,术后护理,治疗效果,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舌下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颌面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下出现囊肿样肿块,多发生在舌下腺区域。

舌下腺囊肿虽然一般良性,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手术治疗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主要方法之一,但不同的手术方法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

对于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在过去的研究中,有关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效果的文献比较零散,且多为单中心小样本研究,缺乏大样本和多中心的研究数据支持。

本研究旨在系统评价各种手术治疗方法对舌下腺囊肿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客观和科学的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不同手术治疗方法在舌下腺囊肿治疗中的效果及其优缺点,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

1.2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其对患者的影响,旨在总结目前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方法和效果评价,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舌下腺囊肿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不同类型的囊肿对手术治疗的影响;2. 探讨目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技术的选择和操作步骤;3. 评价手术治疗在舌下腺囊肿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手术后的治疗效果;4. 探讨手术治疗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提出预防措施和治疗建议;5. 总结手术治疗后的术后护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康复和恢复;6. 分析手术治疗对舌下腺囊肿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在未来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体会

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体会

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临床体会发表时间:2016-06-22T10:21:44.0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5月第15期作者:李铁成[导读] 能够大大提高痊愈率,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李铁成(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310)【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应用于舌下腺囊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舌下腺囊肿患者34例,以上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3例患者术后均痊愈,痊愈率为97.1%,1例患者出现复发情况,复发率为2.9%;本次研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1.2%,其中1例患者为术侧舌麻木感,1例患者为颌下腺导管断裂,1例患者为术中损伤颌下腺导管。

结论:舌下腺及囊肿同时摘除术应用于舌下腺囊肿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大大提高痊愈率,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手术治疗;舌下腺囊肿【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5-0076-02舌下腺囊肿是临床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以青壮年为主要的发病人群,可以将其分为口外型、单纯型、哑铃型三种类型,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舌下腺囊肿无上皮衬里,采用单纯摘除囊肿的手术方式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因此临床上目前多采用舌下腺及囊肿同时摘除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

本文对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34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期间经临床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舌下腺囊肿患者34例,其中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分别为15例和19例;年龄最小的患者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45岁,中位年龄:(27.67±3.21)岁;病程:5d~2.3年,平均病程:(1.14±0.23)年;囊肿部位:16例患者位于右侧,18例患者位于左侧;类型:口外型患者6例,单纯型患者21例,哑铃型患者3例,混合型患者4例;肿囊大小:0.3~7.3cm,平均:(2.45±0.87)cm。

舌下腺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舌下腺囊肿临床疗效观察

舌下腺囊肿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舌下腺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76例行手术治疗的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临床类型、手术方法、并发症与病理等。

结果 76例舌下腺囊肿中单纯型者62例,口外型者10例,混合型者4例。

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8.6%,复发率为1.3%,并发症发生率为3.9%,所有腺组织和囊壁均有慢性炎症表现。

结论手术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有效方法,须注意与颌下腺囊肿、颌下区表皮样囊肿的鉴别,正确选择手术入路,积极防治并发症。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诊断临床疗效舌下腺囊肿是口腔颌面外科学中较为常见的涎腺囊肿之一,系因舌下腺导管炎症、涎石、损伤或其他因素引起的缩窄或阻塞,分泌物潴留所致,故又称潴留性囊肿。

如果导管或腺体破损,粘液外漏入组织间隙,又称为外渗性囊肿[1]。

本文报告我科1996年-2009年76例舌下腺囊肿患者的临床治疗。

现回顾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6例患者,包括住院与门诊病员。

男性32例,女性44例,男∶女为1∶1.4。

年龄最大为57岁,最小为3岁,平均25±0.9岁。

1.2病程最短3天,最长11个月,平均16天。

发病15天至30天最多,为60例,占78.9%。

1.3临床类型都为单侧,其中左侧46例,右侧30例。

单纯型[1]:此型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临床单纯表现为舌下区肿胀者;口外型:又称潜突型,单纯表现颌下肿胀者;混合型:为单纯型与口外型的混合,又称哑铃型,表现为口内外均肿胀者。

1.4治疗方法 76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均在局麻或全麻下行舌下腺及其囊肿切除术。

并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单纯型者口内入路,切开口底粘膜,将舌下腺及其囊肿一并切除。

口外型与混合型者采取口内入路切除舌下腺及其囊肿,从切口或口外进行囊肿穿刺吸尽囊液后口外加压包扎一周。

术后随访1年。

2 结果2.1 舌下腺囊肿可表现为单纯型、口外型和混合型。

舌下腺囊肿治疗体会

舌下腺囊肿治疗体会

舌下腺囊肿治疗体会
舌下腺囊肿属贮留性囊肿,临床上较常见。

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如:粗丝线缝合结扎引流术、袋形缝合术、人工造瘘术、囊腔内注射碘酊等,但均易造成复发,所以临床上我们除了针对患者年龄较小不能很
好配合及年老体弱不能耐受而采用以上方法外,对于无手术禁忌症的
患者均选择手术摘除术,而手术摘除术的关键也是避免舌下腺囊肿术
后复发的关键是:完全、彻底、干净地摘除舌下腺腺体(不能有残留,这一点非常重要)并同时尽量去除囊壁。

关于手术进路问题,归纳起来有三条:
1、口内颌舌沟切口:此种切口应为首选切口,其进路面部无疤痕,不影响美观,尤其适合年轻人及对美观标准要求高的人群,这种
进路创伤小,复发少,操作较简单。

2、颌下切口:留有疤痕,存在损伤面神经下颌缘支之可能,每当
术前谈话谈及此点时,青年人、中年人均表示担忧。

且采取此种进路
暴露较差,舌下腺距离切口较远,术野不好,不易取净,术中一旦出
现粘膜撕裂,则内外贯通,增加感染的机会。

所以这种切口少用。

3、口内+颌下切口:这种术式对患者及术者均不利,所以除非不
得已外尽量不用此口。

因其端多、优点少,如留有疤痕、创伤大、操
作复杂、感染机会多、易伤及颌下腺等。

口腔科六神丸治舌下腺囊肿

口腔科六神丸治舌下腺囊肿

口腔科六神丸治舌下腺囊肿金钱社会,可信赖之人太少,可信赖之良医更缺。

作为草根一族,为了更好的生存发展,必须学会保护自己,照顾自己,最好自己能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最好不麻烦医生。

这样才能避免因病致贫,因看病而雪上加霜,恶性循环。

前一段,舌下腺囊肿复发了,N多年前高中时候得过舌下腺囊肿,第一次自己溃破了,吃了消炎药好了。

后来复发过几次。

舌下腺囊肿很容易复发,我深知。

还是在高中的时候最后一次复发的时候,在县城医院做过一次舌下腺切除的小手术,当时好像花了50多块。

呵呵,如果换现在,我估计500不一定拿得下~!在网上查舌下腺囊肿简便的治疗方法,发现现在医院竟然为这么个小囊肿而做B超的,真是夸张呵,一看即知的事,杀鸡焉用宰牛刀?但是现在的医院就是会让你做手术。

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治疗舌下腺囊肿,西医的方法无非是手术和消炎。

说真的,不破溃的囊肿是很难消炎的,亲身体会。

试着查找中医治疗方法。

倒是找到了,有几个方子,有一个方子是说,用四君子汤加二陈汤,来治疗,感觉很有道理,而且是在一居士博客里看到的,我挺相信。

看了一遍。

不知道后来怎么在我心里记着的,反复出现的一直是“六神丸”加二陈汤。

后来去药店试着问中医,都说止损得吃两周以上的药,试着让一个中医帮我开了药,我大致看了下,这药一周七剂少了300-500恐怕是拿不下来,我因为体弱及以前得病的缘故,对医学一向感兴趣关注,而且还专门去药店学习帮忙卖了一段时间药,对医药医理,及中药价格有一定了解,打眼一看既知道药价几许。

而且方中用药过寒凉,我脾胃素虚,怕怕,就没有拿医生开的药,而是自己在药店找了找,想找到六神丸看看。

后来知道六神丸可能是处方药,在柜台里的。

让卖药的美女拿来一看,还挺对症。

就买了一盒。

六神丸,组成:珍珠粉、西牛黄、麝香各4.5克,雄黄、蟾酥、冰片各3克。

喉肿痛,喉风喉痈,单双乳蛾,小儿热疖,痈疡疔疮,乳痈发背,无名肿毒等。

方中以牛黄、麝香为主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辅以冰片加强清热解毒、化腐消肿之功,同时配以蟾酥加强解毒消肿止痛之力,佐以珍珠解毒化腐生肌,雄黄解毒散结。

舌下腺摘除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体会

舌下腺摘除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体会

舌下腺摘除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体会
梁毅夫
【期刊名称】《广东牙病防治》
【年(卷),期】1995(000)0S1
【摘要】在涎腺中所发生的囊肿性病变,以舌下腺囊肿较为常见和多发,其治疗需摘除患侧舌下腺及囊肿。

从1990年—1995年我院共对13例舌下腺囊肿病患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本文就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1页(P86-86)
【作者】梁毅夫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中医院 5117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7
【相关文献】
1.摘除舌下腺治疗舌下腺囊肿38例分析 [J], 熊新枝
2.舌下腺鞘内摘除治疗舌下腺囊肿疗效分析 [J], 乔光伟;翟堃;刘乃彬;康佳楠;孙小娟
3.摘除舌下腺治疗舌下腺囊肿 [J], 张丽娜
4.单纯舌下腺摘除术治疗舌下腺囊肿的体会 [J], 孔繁芝;赵进录
5.单纯舌下腺摘除术治疗舌下腺囊肿 [J], 钱江;赵如权;彭桂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验方治疗舌下囊肿一例

验方治疗舌下囊肿一例

验方治疗舌下囊肿一例舌下囊肿又称蛤蟆肿,是舌下腺或颌下腺导管阻塞,或由于导管破裂分泌液外渗形成的囊肿。

常见的病因有损伤、涎腺结石、口底炎症等。

囊肿位于口底、呈淡蓝色,肿大时可将舌向上推起。

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

治疗原则,多采用手术治疗,解除导管阻塞。

然手术之前,尚可中药一试,无效再做手术也不迟,本身也是紧急得需要马上做手术的。

舌头这部位,手术后的情况,想想都都难受。

2019.11.25首诊:女,7岁。

发现舌下系带根部左侧囊肿3月余。

3月余前无明显原因发现舌下系带根部左侧囊肿,比黄豆略大,不疼,有时变为血泡,吃辛辣时囊肿变大,纳差,眠不安,脚喜伸被外,盗汗,大便干,小便正常,口不苦,口干,不多饮,平时不怕冷,天冷时易咳喘,舌稍红,有小红点,苔薄白微腻,左弦滑,右沉细弦。

夏枯草30g 猫爪草15g 蒲公英15g 炒小茴香6g鸡内金15g 炒火麻仁20g5剂。

说是首诊,其实就看了一次,本来当时其家人是准备手术的,我说要是准备做手术的话,就别吃了,因为5剂药估计也不会有啥变化,最少也得半个月。

后来得知,没有手术,吃了5剂药,舌下囊肿竟奇迹般地消失了。

今天回访,用药消失之后,未见再长出。

见效之快,确实出乎意料。

有时治病,像这种见效快的,有没有?也有,但是可遇不可求啊!后来又治疗了一例,效果就没有这个好,只消了一部分,没再继续用药,今天回访,仍时大时小。

吃辛辣囊肿变大,眠不安,脚喜伸被外,结合舌红,精神可,虽右脉沉细弦,综合考虑还是属于阳热证,原方只有夏枯草15g、猫爪草15g、蒲公英15g、炒小茴香6g。

本方凉而不至于大寒,故选用,加鸡内金消食健胃,火麻仁润肠通便。

这个方我第一次见之于验方治疗囊肿结节。

可点链接,查看详细内容。

猫爪草:甘、辛,微温。

化痰散结,解毒消肿。

夏枯草:辛、苦,寒。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蒲公英:苦、甘,寒。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小茴香:辛,温。

散寒止痛,理气和胃。

夏枯草、猫爪草是治疗瘰疬痰核等的常用药,蒲公英清解火热毒邪,泄降滞气,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

舌下腺囊肿120例临床分析

舌下腺囊肿120例临床分析

舌下腺囊肿120例临床分析
孙吏聪;李辉锋;张明耀
【期刊名称】《中国当代医药》
【年(卷),期】2013(20)1
【摘要】目的总结舌下腺囊肿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科120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对于初发的76例患者行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术;38例舌下腺囊肿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6例行单纯舌下腺囊肿摘除术.结果经6~24个月随访,76例经平阳霉素注射后,治愈69例(90.79%),基本治愈5例(6.58%),复发2例(2.63%);单纯舌下腺囊肿摘除6例术后复发4例 (66.67%);38例舌下腺囊肿经口内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均无复发.结论舌下腺囊肿的囊壁无上皮衬里;破坏囊壁消除囊液分泌,可以有效治疗舌下腺囊肿;手术治疗时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治愈囊肿的关键.
【总页数】2页(P171-172)
【作者】孙吏聪;李辉锋;张明耀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南洛阳,471002;河南省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河南洛阳,471002;河南省洛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河南洛阳,47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2
【相关文献】
1.潜突型舌下腺囊肿19例临床分析 [J], 霍志强
2.舌下腺囊肿38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J], 胡莲
3.40 例不同类型舌下腺囊肿的临床分析 [J], 熊际文
4.平阳霉素注治疗儿童舌下腺囊肿120例 [J], 杨昭宇;李静
5.CO2激光治疗舌下腺囊肿309例临床分析 [J], 王淑华;金颖;陈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例舌下腺囊肿诊治体会
摘要】目的舌下腺囊肿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12例舌下腺囊肿分为单纯型、混
合型、哑铃型。

对口内型舌下腺囊肿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对混合型(即有口内,又有口外)及哑铃型舌下腺囊肿行舌下腺及部分囊壁摘除术,并口内皮片固
定引流术。

结果11例舌下腺囊肿术后口内切口均甲级愈合。

1例混合型(口内、口外)因引流条没有固定好,复发,二次手术后痊愈。

结论完整摘除舌下腺是
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最好方法。

【关键词】舌下腺囊肿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3月—2010年1月收治舌下腺囊肿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0—60岁,平均年龄25岁,病史10天—3年,其中口外型2例,
均被误诊颌下腺淋巴结炎和颏下腺囊肿。

1.2诊断方法均通过临床检查、穿刺检查、B超检查给予确诊。

单纯型位于
下颌舌骨肌以上的舌下区,口内可见囊肿呈淡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破裂后
流出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穿刺时可抽出蛋清样黏稠拉丝样液体。

口外型
为颌下或颏下肿物,扪之无痛性柔软包块,穿刺时抽出蛋清样黏稠拉丝样液体,
B超检查颌下或颏下囊性占位性病变。

哑铃型为上述两种类型的混合,即在口内
舌下区及口外颌下或颏下区均见囊性肿物。

1.3治疗方法术中采用舌神经阻滞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将7例单纯型舌下
腺囊肿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3例口外型及2例哑铃型舌下腺囊肿行舌下腺及
部分囊壁摘除术。

术后橡皮条引流1天,常规行抗炎、支持治疗。

2 结果
本组口内切口均全部甲级愈合,术后随访12例,随访时间1—4年,无一例
复发。

3 讨论
舌下腺囊肿发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由于腺体导管远端堵塞,而黏膜又持续
分泌,致使近端扩张形成上皮囊肿,此被称为潴留囊肿;另一种是由于腺体破损,
黏液外漏进入组织间隙,形成无上皮衬里的囊肿,称为外渗性囊肿。

舌下腺囊肿为舌下腺导管堵塞涎液潴留所形成的囊肿。

目前认为导管远端部
分堵塞后扩张和导管破裂黏液外漏入周围组织间隙是形成囊肿的主要因素。

囊肿
位于口底一侧黏膜下,呈淡蓝色肿物,囊壁薄,质地柔软。

较大舌下腺囊肿可穿
入下颌舌骨肌进入颏下区,也可波及对侧口底。

囊肿可因创伤而破溃,流出黏稠
蛋清样液体,囊肿暂时消失,数日后创口愈合囊肿长大如前。

囊肿继发感染时,
可出现口底部肿胀疼痛,影响进食。

舌下腺囊肿常见于青少年,可分3类:单纯型、口外型、哑铃型。

舌下腺囊肿发病以青少年多见[1],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较易诊断,对口外型舌
下腺囊肿有时误诊。

Nathan和Takimoto等[2,3]发现构成肌性口底的下颌舌骨肌
存在间隙或该肌与舌骨舌肌存在潜在的间隙,是下陷性囊肿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故对口外型、哑铃型舌下腺囊肿应与甲状舌管囊肿、静脉畸形、囊性水瘤、颌下
腺囊肿、口底皮样囊肿鉴别。

对颌下无痛性柔软包块,边界清楚,生长缓慢,穿
刺抽出蛋清样黏稠拉丝样液体,B超检查颌下囊性占位性病变,可诊断为舌下腺
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常位于颈正中线,穿刺抽出黏稠液体,但病变部位随吞咽上
下移动。

静脉畸形则可抽出可凝固的鲜血。

囊性水瘤可抽出淡黄色清亮液体,无
黏液丝,镜检有淋巴细胞。

颌下腺囊肿十分罕见,穿刺液检查无黏液丝,淀粉酶阳性。

口底皮样囊肿扪诊有面团样柔韧感,穿刺有半固体状皮脂性分泌物。

舌下腺囊肿的形成是由于导管或腺泡破裂,分泌液外渗引起。

近年来研究证明舌下腺囊肿95%以上属外漏性反应,极少数属潴留性囊肿[4]。

舌下腺囊肿无上皮,无分泌囊液功能,其囊液主要来自舌下腺。

因此,根治的方法是摘除舌下腺[5]。

舌下腺囊肿的壁很薄,术中难免破裂,尤其是口外型囊肿位于颌下区,位置较深,从口内手术时很难做到完全摘除囊壁。

我们对单纯型舌下腺囊肿行舌下腺及囊肿摘除术,口外型及哑铃型舌下腺囊肿采取舌下腺及部分囊壁摘除术,吸尽囊腔中的囊液,术后给予颌下区加压包扎。

2例口外型术后颌下区肿胀,考虑为术中末吸尽囊液。

经颌下穿刺抽出囊液,继给予加压包扎,术后痊愈。

常规手术时在舌下皱壁外侧切开黏膜,显露舌下腺及囊肿,用小弯钳钝性分离腺体内外侧。

我们采用小弯钳夹住自己制作如花生米大小的小圆形纱布在黏膜与舌下腺及囊肿之间钝性分离,直至游离腺体内外侧,既减少术中出血,又缩短手术时间。

颌下腺导管在舌下区中走行较长的距离,术中分离时应多加保护,本组12例病例术后病理学检查均为舌下腺慢性炎症并囊肿形成。

故我们认为对舌下腺囊肿尤其是对口外型舌下腺囊肿术前需作出正确的诊断,完整摘除舌下腺是根治舌下腺囊肿的最佳方法。

参考文献
[1]俞光岩.涎腺疾病[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73.
[2]Nathan H,Luchansky E. Sublingual gland her-niation through the mylohyoid muscle [J]. OralSurg Oral Med Orald Pathol, 1985 ,59 (1) : 21-23.
[3]Takimoto T,Masuda K,Nakai Y.Gervical ranula arising from a projection of the sublingual gland through the mylohyoid muscle[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89,47(11):1197-1198.
[4]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764-765.
[5]宋玉荣,魏威,肖海鹰.潜突型舌下腺囊肿17例临床[J].口腔医学,2007,27,(8):446-4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