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规定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ppt课件
人员配备与职责
• 消化内镜诊疗的轻度、中度镇静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医师负责。消化内镜 诊疗的麻醉/深度镇静应由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
施。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与受检方式以及镇静/麻醉的性质合理配备麻
醉医师人数。 • 实施深度镇静/麻醉的每个诊疗单元配备至少 1 名麻醉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建 议配备 1 名专职护士,其中护士负责麻醉前准备和镇静/麻醉记录、协助镇静 /麻醉管理。 每 2~3 个诊疗单元配备 1 名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
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建议麻醉恢复室与内镜操作室床 位比例不低于 1:1,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镇静/麻醉性质设置面积。其设备
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应配置常规监护仪、麻醉机和(或)呼吸机、
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4.消化内镜诊 疗区域须配备麻醉机、困难气道处理设备(如喉罩、视频喉镜等)和抢救设备 如心脏除颤仪以及常用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和拮 抗药如氟马西尼和纳洛酮。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
• 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和(或)麻醉性镇 痛药等以及相关技术,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 过程中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和不适感,尤其可以消
除患者对再次检查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消化内镜的接受度,同时
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怀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 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
梗死、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 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 (室) 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 (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3.肝功能障碍(Child-Pugh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 内容物潴留的患者。
4.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5.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七、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一)镇静/麻醉前评估 1.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 3 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 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是否有阻塞 性睡眠性呼吸暂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 件的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潴留、活动性出血、反流或梗阻等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是否有服用阿司匹 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 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 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 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 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消化内镜麻醉
2.患者知情告知 应告知患者和(或)患者受托人镇静/麻醉的操作方
案,并向患者和(或)受托人解释镇静/麻醉的目的 和风险,取得患者和(或)受托人同意,并签署知情 同意书。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准备
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准备与普通消化内镜术前准备基
本相同。 2.一般患者应在术前禁食至少 6h,术前禁水至少 2h;可按需 服用小于 50 ml 的黏膜清洁剂。 3.如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碍或胃潴留,应适当延长禁食和禁 水时间,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以保护气道。 4.口咽部表面麻醉:轻度与中度镇静下,口咽部表面麻醉可以 增强患者耐受性,抑制咽反射,利于内镜操作;深度镇静及全 麻状态下,可不使用口咽部表面麻醉。 5.当日实施麻醉的主管医师应当对镇静/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记 录进行确认,并且再次核实患者身份和将要进行的操作。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 患者入室,根据检查类别摆放 好体位,连接监护设备,自主呼吸下充分给氧去氮 (8~10 L/ min,3~5 min),开放静脉通道,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 1.所有因诊疗需要、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患
者。 2.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 患者。 3.操作时间较长、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如逆行胰胆管造 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ER-CP)、超声 内镜 (cndoscopic ultrasound,EU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经口内镜下肌离断 术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小肠镜等。 4.一般情况良好,ASA I 或Ⅱ级患者。 5.处于稳定状态的 ASAⅢ或Ⅳ级患者,可酌情在密切监测下实 施。
无痛苦消化内镜的清醒镇静麻醉
无痛苦消化内镜的清醒镇静麻醉内镜检查有一定的痛苦,患者会出现恶心、不适、咽部哽咽感、腹胀等,还有一些患者对检查有恐惧感,不愿接受内镜检查。
术前清醒镇静麻醉具有术中无痛苦之优点,使患者愿意接受内镜复查和随访。
清醒镇静麻醉(consicious sedation/sedation and analgesia),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轻度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恐惧心理,提高痛阈,但患者仍保持神志清醒及完整的吞咽、咳嗽等保护性反射,无任何痛苦,并可保证医师与患者的交流,使患者能配合医师完成整个检查。
一、镇静麻醉内镜的镇静麻醉必须由麻醉科医师完成,同时配备麻醉监护设备及准备复苏室,必须配有气管插管、呼吸机及其他抢救设备;并应备有麻醉药拮抗药物如:纳洛酮,催醒药---氟马西尼(安易醒)等。
要有患者或家属签署的知情同意书。
1.术前评估为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必须了解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
风险因素主要有:年龄过大、过小,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妊娠、肥胖、吸毒、酗酒、高度不合作,有麻醉反应史,药物过敏史。
应注意调整麻醉用药方案,降低风险。
2.术中监护包括四方面:1)意识状态;2)肺通气;3)血氧状态;4)血流动力学。
(1)意识状态:镇静程度根据Ramsay分级评价。
1级:患者焦虑,躁动不安;2级:合作,清醒镇静;3级:对指令有反应;4级:入睡,轻叩眉间或对声觉刺激反应敏感;5级:入睡,轻叩眉间或对声觉刺激反应迟钝;6级:深睡或麻醉状态。
镇静麻醉以3级为好。
(2)血氧状态:氧合状态可通过脉冲血氧仪间接测出,已成为清醒镇静内镜检查的常规。
若患者血氧饱和度低于90%,即应停止检查,给予吸氧,托起患者的下颌。
待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后,再进行检查。
二.麻醉药物对药物总的要求是起效快、苏醒快、可控性强、无蓄积作用、无心肺损害等毒副作用,常用药物有麻醉性镇痛药哌替啶(度冷丁)、芬太尼,神经安定镇静药地西泮(安定)、咪达唑仑(咪唑安定)等和静脉麻醉药丙泊酚(异丙酚)、乙托咪脂等。
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流程
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流程如下:
1. 患者准备:确保患者理解将要进行的内镜检查和治疗,以及镇静麻醉的重要性。
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麻醉评估:进行麻醉评估,包括检查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史,确保患者适合进行镇静麻醉。
3. 建立静脉通道:建立一条静脉通路,以方便药物注射。
4. 给予麻醉药物:通过静脉通路给予镇静麻醉药物,使患者入睡并忘记手术过程。
常用的药物包括丙泊酚和咪达唑仑。
5. 给予镇痛药:如果患者疼痛感较强,可以给予镇痛药以减轻不适。
6. 内镜检查:在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时,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
操作过程应该平稳、轻柔,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7. 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和氧饱和度。
确保这些指标稳定。
8. 呼吸管理:在镇静麻醉期间,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呼吸抑制。
9. 恢复期:一般患者在麻醉药物失效后醒来,此时应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反应能力等。
10. 结束操作:检查内镜操作是否已经完成,清洗和整理内镜设备,结束操作。
11. 随访: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在术后数天内进行随访,以了解患者对手术过程的记忆和恢复情况。
12. 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过程、麻醉反应、恢复情况等,以便于后续的医疗记录和管理。
总之,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操作方法,但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对于任何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都需要进行充分的麻醉评估,以确保适应麻醉操作。
如有任何疑问,请寻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ppt
施。
(二)禁忌证 1 .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 ASAⅤ级的患者。 3 . 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 如未
控制的严 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
三、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适应证 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
1 . 所有因诊疗需要、 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患者。 2. 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 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
者
3. 操作时间较长、 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 如逆行胰胆管造 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ERCP)、 超声内 镜( 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经口内镜下肌离断 术(peroralendoscopic myotomy, POEM)、小肠镜等。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怀有紧张、 焦虑和恐惧的心理, 检 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 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 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 发症。 少部分患者不能耐受和配合完成消化内镜操作, 从而使 内镜医师无法明确地诊治相关疾病。 消化内镜下诊疗的镇静/麻 醉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对于内 镜操作的耐受性和满意度, 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在消化内镜操作过 程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风险, 为消化内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 件。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二)
引言: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消化内镜诊疗在中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患者带来了诊断和治疗的便利。
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镇静麻醉操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的相关内容。
概述:正文:一、合理选用镇静药物1.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类型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镇静药物。
2.注意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进行充分询问,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二、安全的镇静麻醉手法1.采用静脉途径给药,确保药物的快速有效吸收。
2.根据患者的镇静深度和镇静时间,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速度,避免过度浅或过度深的镇静状态。
三、监测和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1.在镇静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及时记录。
2.定期评估患者的镇静深度和疼痛程度,调整镇静药物的用量和控制水平。
四、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1.镇静麻醉操作需要多个专业人员协调配合,包括医生、护士和麻醉师等。
2.在镇静过程中,及时沟通和协调,共同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操作的顺利进行。
五、准备和应对意外情况1.在进行镇静麻醉操作前,充分准备相关的设备和药物,以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
2.针对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和经验,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总结: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提高消化内镜诊疗的质量和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用镇静药物、安全的麻醉手法、监测和控制患者的生命体征、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以及准备和应对意外情况,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消化内镜镇静麻醉共识
成人可预先静注咪达唑仑 1 mg 和(或)芬太尼 30~50µg 或舒芬太 尼 3~5µg,然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静脉注射初始负荷剂量的丙泊 酚 1~2 mg/kg 或依托咪酯 0.2~0.3 mg/kg;如果选用依托咪酯, 宜在应用咪达唑仑和(或)芬太尼或舒芬太尼 1.5~2 min 后给予,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准备
患者应在术前禁食至少 6h,术前禁水至少 2h,可按需 服用小于50 ml 的黏膜清洁剂。
如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碍或胃潴留,应适当延长禁 食和禁水时间,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以保护气道。
口咽部表面麻醉:轻度与中度镇静下,口咽部表面麻 醉可以增强患者耐受性、抑制咽反射,利于内镜操作; 深度镇静及全麻状态下,可不使用口咽部表面麻醉。
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适,从而增强患者 对于内镜操作的耐受性和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降低其 在消化内镜操作过程中发生损伤和意外的风险,为消 化内镜医师创造最佳的诊疗条件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条件
场所与设备要求
每单元诊疗室面积宜不小于 15 m2 常规监护仪(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
血压监测 一般患者无创动脉血压监测(间 隔 3-5 min)即可,但特殊患者(严重心肺疾 病,循环不稳)可能还需有创动脉压监测。一 般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超过基础水平的±30%, 高危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超过基础水平的±20%, 即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干预并及时调整镇静/ 麻醉深度。
镇静/麻醉中及恢复期的监护
1~5 岁的小儿消化内镜诊疗可选用氯胺酮, 肌肉注射 3~4 mg/kg 后开放静脉,待患儿入 睡后进行检查;必要时可持续泵入 2~3 mg/ (kg·h)维持。如果患儿配合且有条件情况下, 可以七氟烷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再以丙泊酚 维持。
内镜麻醉指南
•
ERCP 以往的镇静方案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 mg复合哌替啶25~50
mg。
•
可在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实施ERCP。也可在非气管内插管下采用
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的方法,如靶控输注丙泊酚
(1.5~3.0μg/ml)与瑞芬太尼(1~2 ng/ml)。实施非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行ERCP,
• 2.儿童 儿童的生理机能有别于成年人,加上由于检查时离开父母,对医院存 在恐惧心理,可产生严重的抑郁、焦虑、夜梦及其它的心理创伤和行为改变。
3. 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建议麻醉恢复室与内镜操作室床位比例不低于1:1,并根 据受检 患者数量与镇静/麻醉性质设置面积。其设备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应配置常规监护 仪、麻醉机和(或)呼吸机、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人员配备与职责
建议每个单元操作室配置至少1 名麻醉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和1 名麻醉科护士, 其中麻醉科护士负责麻醉前准备和镇静/麻醉记录、协助镇静/麻醉管理;
烷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再以丙泊酚维持。
• 6. 对于消化内镜诊疗时间长、内镜操作或体位不影响呼吸循环 的患者,右美托咪啶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可使患者安静地处于睡 眠状态,呼之能应,循环稳定且无明显呼吸抑制。一般建议静脉泵 注右美托咪定0.2~1 μg/kg(10~15min)后,以0.2~0.8μg/(kg.h)维 持;可复合瑞芬太尼0.1~0.2 μg/(kg.min),以加强镇痛作用。
(四) EUS 的镇静/麻醉
与普通胃镜相比,超声胃镜时间相对较长,且需在病变部位注入较多水;超声内 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fine needle aspiration, EUS-FNA)要求胃肠道蠕动减弱或消失,以便穿刺针定位,提高穿刺准确性与活 检阳性率。患者长时间感觉恶心、疼痛等不适,因此应采用麻醉/深度镇静。
内镜麻醉指南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
镇静/麻醉前访视与评估
1. 患者知情告知应告知患者和(或)患者受托人镇静/麻醉的操作 方案,并向患者和(或)受托人解释镇静/麻醉的目的和风险,取 得患者和(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恶性高热易感;是否存在未控制 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 件的情况;是否有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 严重呼吸系统事件的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潴留、反流或梗阻等可能 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相对禁忌证
以下情况须在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麻醉,禁忌在非麻醉医师管理下实施镇静: • 1. 明确困难气道的患者如张口障碍、颈颏颌部活动受限、类风湿 • 脊柱炎、颞颌关节炎等。 • 2. 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卒中、偏瘫、惊厥、癫痫等)
• 3. 有药物滥用史、年龄过高或过小、病态肥胖、排尿困难等患者
(二) 结肠镜诊疗的镇静/麻醉
成人静脉注射10~40 mg 丙泊酚或者之前给予小剂量的咪达唑(1~2 mg)和(或)芬太尼(30~50 μg)或舒芬太尼(3~5 μg),均可 使患者达中度镇静状态,并通过适时追加丙泊酚,维持该镇静状态至 肠镜到达回盲部时停药。
临床上常用深度镇静或全麻方法,即静脉注射丙泊酚首次剂量 (1~2mg/kg),诊疗中静脉间断注射或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直 至开始退出内镜时停药。
离室标准
• 门诊接受一般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患者可以用评分系统来评价患者是否可 以离院(表2)。一般情况下,如果评分超过9 分,并有人护送,患者就可以 离开。如为住院患者,则按麻醉恢复常规管理。
无痛苦消化内镜的清醒镇静麻醉
无痛苦消化内镜的清醒镇静麻醉内镜检查是非常痛苦的,若不做任何处理就开始检查,患者会出现咽喉哽咽、恶心、腹胀等不适感,甚至还会让患者对内镜检查产生恐惧感,再不愿做内镜检查。
而检查前若给予清醒镇静麻醉,则会让患者做消化内镜检查时无痛苦,使其愿意接受后续的内镜检查。
基于此,下文给各位讲一讲做消化内镜检查时的清醒镇静麻醉,让你全面认识这种做消化内镜无痛苦的麻醉方式。
一、镇静麻醉流程做消化内镜之前实施的清醒镇静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的,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有轻度抑制效果,能缓解病人的恐惧和焦虑等不良心理,还能提高痛阈,让病人处于神志清醒状态完成一些保护性反射动作,例如咳嗽、吞咽等,且做这些动作时患者还不会出现痛苦,还可随时进行医患沟通,促使患者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检查。
做消化内镜检查时的清醒镇静麻醉是需要专业的麻醉医生实施的,同时配备复苏室和麻醉监护设备、呼吸机、气管插管以及其他医疗设备,并准备好麻醉药和催醒药。
还需让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才能开始进行麻醉。
具体流程如下。
(1)术前评估:实施清醒镇静麻醉前要详细检查患者的体格,并了解其病史,以预防术后并发症。
其中风险因数包括:①年龄过大、年龄过小;②存在严重性的脏器功能障碍;③患者较肥胖、酗酒、妊娠、不配合、吸毒等;④患者存在麻醉反应史;若有上述这些风险因素,应适当调整麻醉用药计划,以减小麻醉风险。
(2)术中监护:其过程包含4个方面,分别有肺通气情况、血流动力学、意识状态、血氧状态等。
其中意识状况用Ramsay分级评价,若患者出现躁动不安、焦虑等现象,则为1级。
若患者清醒镇静,较合作,则为2级。
若患者对医生指令有反应,则为3级。
若患者入睡,且对声觉刺激和轻叩眉间等反应较敏感,则为4级。
若患者入睡,且对声觉刺激和轻叩眉间等反应较迟钝,则为5级。
若患者深睡,且处于麻醉状态,则为6级。
但清醒镇静达到3级为佳。
而血氧状态的检测,最常使用脉冲血氧仪进行间接测出。
若病人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下,则要立刻停止检查,进行吸氧治疗,并将患者下颌托起,待其血氧饱和度恢复到正常状态时再继续检查。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2018)要点汇总
74.《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2018)要点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五、人员配置与职责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的轻度、中度镇静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医师负责。
麻醉/深度镇静下消化内镜操作应由麻醉专业医师负责实施。
2.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与受检方式以及镇静/麻醉的性质合理配备麻醉医师人数。
每个诊疗区域至少配备1名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麻醉科医师负责所属单元患者的镇静/麻醉以及麻醉恢复。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 气管插管、控制或辅助呼吸 ▪ 药物: ①静脉全麻药∶ 丙泊酚和依托咪酯。 ②吸入麻醉药∶七氟醚和地氟醚。 ③阿片类药物∶芬太尼、舒芬尼和瑞芬太尼。 ④肌松药∶非去极化肌松药。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的麻醉管理
▪ 平滑肌松弛∶山莨菪碱或丁溴东莨菪碱(10~20 mg)。 ▪ 术中体温监测和保温、合理的液体管理。
1. 配置功能完善的麻醉机和麻醉监护仪,配置急救车和除颤仪等急救设备。 2. 应配置胃镜专用面罩、鼻罩、鼻咽通气道、喉罩等专项气道工具,以及 气管插管用具(包括可视喉镜、各型号气管导管、负压吸引装置、简易呼 吸器等)。 3. 设置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恢复室与内镜诊疗室床位比例≥1:1,配备监护 仪、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急救设备及药品等。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前准备
1. 术前评估及宣教。 2. 禁饮禁食:对胃排空无异常的患者,推荐治疗前2 h适量饮用碳水 化合物,存在上消化道梗阻、胃排空障碍、胃-食管反流等特殊患者, 则应延长禁饮禁食时间,必要时需进行术前胃肠减压。 3. 现场核对再评估:三方核查。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前准备
4. 麻醉相对禁忌证:ASA Ⅲ级及以上,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如近期心 肌梗死或脑卒中、严重的心肌传导阻滞、恶性心律失常、重要器官 功能失代偿、哮喘持续状态、严重肺部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等。
常见消化内镜手术麻醉的实施条件
4. 应由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二线)负责实施。 5. 每个诊疗单元配备1名麻醉科住院医师,每2~3个诊疗单元配备1 名麻醉科护士。 6. 麻醉恢复室的麻醉护士数量与床位比例不小于1:2,协助完成术后 恢复和随访等。 7. 应严格执行毒麻药品管理规定,分别建立适合门诊患者和住院患 者内镜诊疗的毒麻药品使用管理制度。
内镜操作的镇静与麻醉流程
内镜操作的镇静与麻醉流程来自于:江苏省中医院2012-07-09作者:江苏省中医院麻醉科郑曼随着无痛内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对镇静与麻醉的要求也随之日益提高,原则上应达到以下几点要求:(1)诱导迅速而平稳,(2)内镜操作过程呼吸循环稳定,(3)苏醒迅速而舒适。
针对国内特点,完善与制定较为普遍适用的操作流程十分必要。
1.术前评估:同所有手术患者一样,接受镇静或麻醉的内镜检查或治疗的患者,需接受麻醉医师的术前评估,部分患者需要补充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
对于有特殊用药史的患者(如抗凝剂、阿片类药物、精神类药物等)、特殊疾病史的患者(主要是心肺疾病如急性心梗、哮喘等),内镜医师与麻醉医师须密切沟通,以制定更为合理完善的治疗和麻醉方案。
特别需要关注的患者包括:(1)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分级Ⅲ、Ⅳ级患者;(2)对所用麻醉药物有过敏史者;(3)有胃潴留、幽门梗阻和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4)有显著呼吸系统疾患的病态肥胖者;(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发热、喘息、鼻塞和咳嗽症状的患者。
2.镇静或全麻的选择:麻醉方案的选择往往取决于患者的一般情况和操作的难易程度。
中度镇静仅适用于体质良好、操作简单的内镜检查患者;深度镇静患者则需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管理气道,做好必要时气管插管的准备;而对于体位特殊、操作困难、合并症较多的患者,气管插管下的全麻仍是最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
3.术前准备:内镜中心的供氧、监护、复苏设备以及麻醉器械、急救药品的配备应按照手术室内要求配置。
从宏观上,内镜中心应考虑到与麻醉科的密切合作与分工,才能完成各种内镜诊疗,必要的麻醉与监测设备的配置有利于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从细节上,也需要内镜中心与麻醉科加强联系、沟通、理解,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及工作流程;从实际操作上,参与内镜操作镇静与麻醉的麻醉医师对仪器、设备、药品应进行充分的准备。
4.药物的选择与术中监护:丙泊酚、阿片类镇痛药、氯胺酮、咪达唑仑、右旋美托嘧啶等静脉麻醉药常被用于无痛内镜术中。
周 丘浅谈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_2
ASA分级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用于麻醉前根据病人体质状况和 对手术危险性进行分类: 1941年开始制定,到1962年ASA评 分系统出炉,再到2014年不断更新(共将病人分为五—六级、第六 级:确证为脑死亡,其器官拟用于器官移植手术。)
2. 芬太尼用于消化内镜内镜镇静时,成人初始负荷剂量50~100μg,每 2~5 min追加25 μg;应用舒芬太尼时,成人初始负荷剂量5~10μg,每2~5 min追加2~3μg;直至达到理想的轻、中度镇静水平。(阿片类的镇痛药、麻醉
药品)
五. 操作流程
(三)实施用药与方法
3 .丙泊酚用于镇痛要求不高的诊疗过程如诊断性胃肠镜检查或胃肠 镜下简单治疗如肠息肉摘除等,一般单用丙泊酚即可满足要求,即缓慢静脉 注射初始负荷剂量1.5~2.5mg/kg。患者呼吸略缓慢但平稳、睫毛反射消失、 全身肌肉松弛即可开始内镜操作。操作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和循环情况, 确定是否需要气道支持(如托下颌、鼻咽通气管甚至辅助或控制呼吸)和循 环药物支持(如麻黄碱、阿托品)。如果诊疗时间稍长或操作刺激较强,根 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可每次静脉追加 0.2~0.5 mg/kg,也可持续泵注6~10 mg/(kg·h)。诊疗过程中应维持 良好的镇静/麻醉深度, 以确保患者无知觉和体动,直至检查结束。 (我们 常用镇静药)
浅谈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
中国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国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一龄预检中心 周 丘
无痛操作参考图 镇静
全身麻醉
目录与内容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定义及目的 二.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实施条件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适应证和禁忌证 四.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深度的评估 五.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 操作流程
消化内镜麻醉
H
12
• 5.1~5 岁的小儿消化内镜诊疗可选用氯胺酮,肌肉注射 3-4 mg/kg 后开放静脉, 待患儿入睡后进行检查;必要时可持续泵入 2~3 mg.kg-l.h-1 维持。如果患儿 配合且有条件情况下,可以七氟醚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再以丙泊酚维持。
H
13
• 6.对于消化内镜诊疗时间长、内镜操作或体位不影响呼吸循环的患者,右美
H
22
结肠镜诊疗的镇静/麻醉
• 结肠镜广泛应用于结肠疾病的诊疗中,由于不影响呼吸道,其安全性高于胃 镜检查。但操作时间较长,刺激较强,尤其肠管注气及被牵拉可引起恶心、 疼痛,甚至肠袢或肠痉挛等,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一些患者因此恐 惧结肠镜检查而延误病情。
• 成人静脉注射 10-40 mg 丙泊酚,或者之前给予小剂量的咪达唑仑 (1~2 mg) 和(或)芬太尼(30~50 μg)或舒芬太尼(3~5μg),均可使患者达中度镇静 状态,并通过适时追加丙泊酚,维持该镇静状态至肠镜到达回盲部时停药。
H
3
禁忌证
• 1.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 2.ASA V 级的患者。 • 3.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如未控制的严重
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期等。 • 4.肝功能障碍(Child-Pugh C 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
• 2.芬太尼用于消化内镜诊疗镇静时,成人初始负荷剂量 50~100 μg,每 2~ 5 分钟追加 25 μg; 应用舒芬太尼时,初始负荷剂量 5~10 )μg,每 2N5 分钟追 加 2-3 μg;直至达到理想的轻、中度镇静水平。
H
10
• 3. 对于镇痛要求不高的诊疗过程如诊断性胃肠镜检查或胃肠镜下简单治疗如 肠息肉摘除等,一般单用丙泊酚即可满足要求,即缓慢静脉注射初始负荷剂 量 1.5~2.5mg/kg。患者呼吸略缓慢但平稳、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即 可开始内镜操作。操作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和循环情况,确定是否需要 气道支持(如托下颌、鼻咽通气管甚至辅助或控制呼吸)和循环药物支持 (如麻黄碱、阿托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设施要求(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场所与设备要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符合常规消化内镜室的基本配置要求以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单元诊疗室面积宜不小于15 平方米。
2.每单元诊疗室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应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即应配备常规监护仪(包括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和无创血压)、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或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
经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消化内镜操作时间较长或高危患者还应配有麻醉机,并考虑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消化内镜操作区域须配备麻醉机、困难气道处理设备和抢救设备如心脏除颤仪以及常用急救药品如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等和拮抗药如氟马西尼和纳洛酮。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室或麻醉恢复区域,建议麻醉恢复室与内镜操作室床位比例不低于1:1,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镇静/麻醉性质设置面积。
其设备应符合麻醉恢复室的基本要求,即应配置常规监护仪、麻醉机和(或)呼吸机、输液装置、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以及急救设备与药品等。
(二)人员配备与职责消化内镜诊疗的轻度、中度镇静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医师下达医嘱,并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护士实施。
消化内镜诊疗的麻醉/深度镇静应由具有资质的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与受检方式以及镇静/麻醉的性质合理配备麻醉医师人数。
建议每个单元操作室配置至少1 名麻醉科高年资住院医师和1 名麻醉科护士,其中麻醉科护士负责麻醉前准备和镇静/麻醉记录、协助镇静/麻醉管理;麻醉恢复室的麻醉科护士数量与床位比宜为1:2~4 配备,负责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情况。
二、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门诊制度1.凡进行消化内镜诊疗的患者都必须由麻醉科医师进行评估。
2.麻醉科医师常规进行病史回顾、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对有心脏疾患的患者应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去心内科继续治疗。
4.对合并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必要时行肺功能检查以及去呼吸内科进一步治疗。
5.心理辅导:消除患者顾虑,主动接受胃肠内镜镇痛。
6.镇静/麻醉前患者禁食6h,禁饮2h。
检查前排空膀胱,去掉活动假牙。
7.镇静/麻醉知情同意书签字。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禁忌症1.ASA评为Ⅲ、Ⅳ级患者(患严重的心、肺、脑等重要脏器疾病,如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期等;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2. 有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内容物潴留、严重肝功能障碍;3. 最近患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的发热、喘息、鼻塞和咳嗽等症状的患者;有显著性呼吸系统疾患的病态肥胖者;4. 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者;5. 无陪同或监护人者;6. 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7.相对禁忌症:明确困难气道的患者如张口障碍、颈颏颌部活动受限、类风湿脊柱炎、颞颌关节炎等;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如脑卒中、偏瘫、惊厥、癫痫等);年龄过高或过小、病态肥胖。
四、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的检查准备项目1.供氧和吸引装置;2.急救药物是否齐全;3.监护与急救设备:监护仪、除颤仪功能与报警系统是否正常;4.麻醉紧急事件的处理准备;5.是否有通讯装置,能否正常使用;6.实施镇痛时能否全面观察患者。
7.胃肠内镜镇痛监护项目应有:ECG、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必要时监护ETCO2;专职麻醉医生全程监测。
五、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常规1. 医师根据胃肠内镜镇痛前的检查列表进行逐项检查。
2. 患者准备: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体重;复核病史,注意心肺肝脏疾病、药物过敏史、是否禁食禁饮、有无胃潴留以及严重打鼾等高危因素;检查、取掉活动性假牙,松开衣领、裤带,女性取掉发夹及装饰物、松解胸罩;保持患者左侧握位。
3.建立静脉通道。
4.静脉给药前即行面罩给氧5min,氧流量为4~5L/min,麻醉后继续面罩(胃镜检查者使用胃镜专用面罩)给氧。
5.在充分给氧和监护下先缓慢静脉注射药物,待睫毛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稍用力托下颌无反应时开始插胃镜或肠镜。
可继续适当静脉用维持量麻醉药,以保证患者无知觉和体动。
当结束检查退出内镜时即停止给药。
6.给药过程注意事项给药速度过快及药量过大会使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迅速下降。
若检查中出现咳嗽、躁动时需及时追加药物;若出现心率低于50次/分,静脉注射阿托品0.25~0.5mg;收缩压低于术前20%,静脉注射麻黄素10~15mg;SpO2低于90%,面罩辅助呼吸可迅速纠正,必要时行气管插管。
7.由于要抑制呛咳、吞咽、呕吐等反射,胃镜要求的镇痛比肠镜更深,药量相对较多,对呼吸的影响更大。
如果结肠镜检查困难需要改变患者体位或按压腹部时,要尽量轻柔。
避免按压胃部,警惕胃肠内容物反流。
8.密切观察患者对内镜插入刺激的耐受程度,如呛咳、屏气、肢动、自行拔管行为;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局部疼痛、短暂性呼吸暂停、下颌松弛呼吸不畅、反射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呕吐、呃逆、喉痉挛等。
9.检查完毕必须确认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才能由麻醉医师、内镜医师共同护送患者至恢复室。
六、无痛胃肠镜的镇痛恢复室1.做好转入患者的交接班,及时给完成检查的患者面罩给氧,同时保持呼吸道通畅。
2.根据胃肠内镜镇痛监护项目行镇痛后监护。
处理低血压,低氧血症和心动过缓等异常情况。
3.及时唤醒患者,清醒后若无禁忌,抬高床头30~40度。
4.离院标准:(1)呼吸循环正常稳定;(2)神志完全清楚,无头晕目眩,无明显恶心、呕吐,能独立行走;(3)有排尿能力;(4)告知陪同家属镇痛后注意事项。
患者离院时间有主治医师确定。
5.注意保存知情同意书等记录。
七、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一)镇静/麻醉前访视与评估在进行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麻醉医师需要充分做好麻醉前访视,1. 患者知情告知应告知患者和(或)患者受托人镇静/麻醉的操作方案,并向患者和(或)受托人解释镇静/麻醉的目的和风险,取得患者和(或)委托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恶性高热易感;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是否有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件的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潴留、反流或梗阻等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
(二)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准备1. 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前准备与普通消化内镜术前准备基本相同。
2. 一般患者应在术前禁食至少6h,术前禁水至少2h;可按需服用小于50 ml的黏膜清洁剂。
3. 如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碍或胃潴留,应适当延长禁食和禁水时间,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以保护气道。
4. 口咽部表面麻醉:轻度与中度镇静下,口咽部表面麻醉可以增强患者耐受性、抑制咽反射,利于内镜操作;深度镇静及全麻状态下,可不使用口咽部表面麻醉。
5. 当日实施麻醉的主管医师应当对镇静/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记录进行确认,并且再次核实患者身份和将要进行的操作。
(三)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实施患者入室,根据检查类别摆放好体位,连接监护设备,自主呼吸下充分给氧去氮(4-5 L/min,3-5 min),开放静脉通道,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根据消化内镜的诊疗目的和镇静/麻醉深度的需求,可采用下列不同的麻醉或镇静方法。
对消化内镜操作要求的体位明显影响呼吸或消化内镜诊疗过程可能明显影响呼吸时,宜选用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四)镇静/麻醉中及恢复期的监护镇静/麻醉中及恢复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是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中的重要环节。
常规监测应包括:心电图、呼吸、血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有条件者可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气管插管(包括喉罩)全身麻醉宜常规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1. 心电图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和异常,必要时及时处理。
约90%的心搏骤停前会发生心动过缓,若无连续动态的心电监护则很难及时发现。
因此,在镇静/麻醉期间必须严密监护心电图。
2. 呼吸监测应密切监测患者呼吸频率与呼吸幅度,并注意有无气道梗阻。
呼吸变慢变浅,提示镇静/麻醉较深;呼吸变快变深,提示镇静/麻醉较浅。
如出现反常呼吸,往往提示有气道梗阻,最常见原因是舌后坠,其次是喉痉挛。
托下颌往往即可解除因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必要时可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
3. 血压监测一般患者无创动脉血压监测(间隔3-5 min)即可,但特殊患者(严重心肺疾病,循环不稳)可能还需有创动脉压监测。
一般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超过基础水平的20%左右,高危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超过基础水平的20%左右,即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干预并及时调整镇静/麻醉深度。
4.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实施镇静/麻醉前即应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并持续至完全清醒后。
值得注意的是,脉搏血氧饱和度主要代表肺的换气功能,其反映低通气早期不敏感;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提示通气功能已明显下降。
因此需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状态。
5.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利用鼻面罩或鼻导管或经气管导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显示其图形的动态变化。
该方法可在患者血氧饱和度下降前发现低通气状态。
(五)镇静/麻醉后恢复1. 麻醉恢复室是镇静/麻醉结束后继续观察病情、防治镇静/麻醉后近期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场所。
凡镇静/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含嗜睡)、或虽已清醒但肌张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麻醉恢复室应配备专业的麻醉科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护与记录以及处理。
2.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和神志状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3. 严密监护,确保不发生坠床。
4. 离室标准:门诊接受一般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患者可以用评分系统来评价患者是否可以离院。
一般情况下,如果评分达到9 分及9 分以上,并有人护送,患者就可以离开。
如为住院患者,则按麻醉恢复常规管理。
5.告知患者饮食、活动、用药和随访时间等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当日不可从事驾驶,并给与指导,提供紧急情况联系电话。
八、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麻醉医护人员在消化内镜操作期间既要了解除患者疼痛与不适、保障其生命安全、并为内镜操作期间提供方便条件外,还应积极防治镇静/麻醉期间可能的意外和并发症。
(一)呼吸抑制镇静/麻醉及麻醉恢复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呼吸幅度。
如怀疑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应行托下颌手法,必要时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同时应增加吸氧流量或经麻醉面罩给予高浓度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