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 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 (室) 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 (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3.肝功能障碍(Child-Pugh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 内容物潴留的患者。
4.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5.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七、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一)镇静/麻醉前评估 1.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 3 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 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是否有阻塞 性睡眠性呼吸暂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 件的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潴留、活动性出血、反流或梗阻等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是否有服用阿司匹 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 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 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 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 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内镜质控中心管理经验交流
李兆申 上海内镜质控中心 主任 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 主任委员
提纲
背景 发展历史和变化 中心现状
问题和工作思路
内镜质量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我国消化内镜开展时间短,但发展迅速 ► 开展消化内镜医院数量多,但水平层次不齐 ► 消化内镜诊疗例数多,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 消化内镜医师培训不足,医疗事故时有发生
31 /21 65 /29
平均数
2 1.05 0.3 1.47 2.24
消化 腹腔 支气管 喉镜
各类介入、EUS、ERCP 胆囊、胃、阑尾、肾、肾上腹 胆道、结直肠、脾切除 卵巢、宫外孕、子宫全切 肺泡灌注、支架、食管气管瘘
异物、息肉、声带疾病
2001年上海市内镜诊疗位于国内领先地位
上海市内镜清洗消毒初期调查中的问题
2014年全国消化 内镜学术年会
上海市内镜诊疗基础调查(2001年)
内镜开展时间
年工作量
消化 腹腔
1970年 1992年
消化 腹腔镜
喉镜 支气管镜
面积<50M2
1980年
支气管
1976年
喉镜
消化内镜室设置
89 /138
面积<100M2
123 /138
检查台仅1台
108 /138
200,000 11,486 14,000 12,000
2007年举办全国 消化内镜操作规
范论坛
2012年中国消化 病学大会
2013年世界胃肠 病大会
2013年开展全国 消化内镜执业普 查上海地区工作
2014年全国内镜 清洗消毒专家 “共识”会议
2015年制定质控 督查新标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化内镜医师的培训和资质:消化内镜医师应该接受全面的培训,
掌握消化内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在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独立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
2.消化内镜诊疗前的评估和准备:在消化内镜诊疗前,医生应该对
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消化内镜诊疗。
同时,医生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消化内镜操作规范和安全:消化内镜操作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操
作规范和安全要求。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该注意患者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消化内镜诊疗后的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后,医生应该及时对检
查结果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应该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消化内镜质量评估和改进:医院应该建立消化内镜质量评估和改
进机制,定期对消化内镜诊疗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6.遵循伦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应该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尊重
患者的权利和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总之,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旨在提高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质量
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2019,上海)∙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健康管理与体检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诊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一、前言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居于恶性肿瘤第3位,死亡率高居第2位,是占全球发病和死亡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近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西化,结直肠癌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3,4],已成为我国消化系统发病率第2位、患病率第1位的恶性肿瘤[5,6]。
2018年预计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超过52.1万,死亡病例约24.8万,新发和死亡病例均接近全世界同期结直肠癌病例的30%[7],疾病负担沉重。
因此,降低我国结直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既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临床关键问题,也是实现十九大报告中"健康中国"这一宏伟战略的具体措施。
目前我国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远低于美国及日韩[8],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即已属晚期,即使经过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明显低于40%;相反,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可以完全治愈。
现阶段我国早期结直肠癌的诊断率低于10%,明显落后于日本(1991年早期诊断率已达到20%)和韩国(2009年已超过20%)[8,9]。
因此,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措施亟待在国内推广。
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国家结直肠癌筛查体系,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始于20世纪70年代[10],目前在部分省市或地区有区域性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开展[11,12,13]。
中国消化内镜介入市场发展趋势:早期癌症筛查,国内癌症筛查力度加大
2018-中国消化内镜介入市场发展趋势:早期癌症筛查,国内癌症筛查力度加大内窥镜的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应用科室包括普外科、泌尿科、消化科、关节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等。
其中消化内镜设备市场规模达48亿美元以上(2016年),占比14.6%,排名第三,预计2020年达6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4.9%。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普外科的胸腔镜和腹腔镜,市场占比达30%左右。
应用领域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内窥镜市场快速增长,是驱动内镜器械耗材需求不断增加的主要动力。
根据预测数据,2016年全球内窥镜市场份额约325亿美金,年均复合增速约7-8%,高于全球医疗器械复合增速2个百分点左右。
根据预测数据,2017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预计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为5%,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接近60亿美元,中消化内镜耗材占比60%-70%。
相比之下,我国内窥镜市场亦呈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内窥镜市场规模67.47亿元,2015年内窥镜市场规模达到156.15亿元,复合增长率高达24.7%。
2017-2020年全球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及预测(亿美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3-2022年中国内窥镜市场规模及预测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011-2019年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及预测(十亿美元)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尽管中国开展内镜微创治疗的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非常快。
据调查数据测算,保守估计2018年内镜诊疗器械的市场规模约为34.34亿元(由于以最简单的手术类型测算,国产单价远低于进口,我们预计实际市场规模在40亿元以上),其中活检钳5.28亿元,圈套器4.53亿元,注射针4.54亿元,软组织夹5.02亿元,超声穿刺活检针4024.23万元,ERCP11.25亿元,非血管支架3.3亿元。
未来几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有望保持10%~20%复合增长。
据预测数据,2007-2017年中国消化内镜耗材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30%,若未来三年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进行测算,至2022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60亿元;另外,FROST&SULLIVAN预测2018-2022年我国内窥镜市场复合增长率为9.25%,与内窥镜配套使用的内镜诊疗器械市场增速应高于9.25%,据此测算2022年我国内镜诊疗器械市场规模至少达48.92亿元。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系统学习解读动态ppt资料
——学习解读国家卫健委印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二
《质控指标体系》的主要特点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所谓多媒体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教学设计,并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LHJ+FHX。 课件(courseware)是根据教学大 纲的要 求,经 过教学 目标确 定,教 学内容 和任务 分析, 教学活 动结构 及界面 设计等 环节, 而加以 制作的 课程软 件。它 与课程 内容有 着直接 联系。 所谓多 媒体课 件是根 据教学 大纲的 要求和 教学的 需要, 经过严 格的教 学设计 ,并以 多种媒 体的表 现方式 和超文 本结构 制作而 成的课 程软件 。LH J+FHX。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
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相关专业质控中心要加强对辖
区内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指导,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指标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指导医疗机
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学习解读国家卫健委印发《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促进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相关信息收集、分析,通过年度《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
告》等形式定期反馈医疗质量安全情况,并将医疗机构有关质量情况纳入医院等级评审等工作。
消化内镜质控工作现状及计划_王洛伟
Yao K. Annals of Gastroenterology, 2013. 中岛宽隆, 等. 消化器内视镜, 2013.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消化内镜适应证符合率 Ø定义:消化内镜诊疗适应证符合现有指南的例数占同 期消化内镜诊疗总例数的比例 Ø计算公式:
94%
Ø 15%左右的医师曾被医闹纠缠 Ø 6%( 1687人)内镜医师曾在医患纠纷中受伤
存在的主要问题
Ø 我国消化内镜开展时间短,但发展迅速 Ø 开展消化内镜医院数量多,但水平层次不齐 Ø 消化内镜诊疗例数多,尚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Ø 消化内镜医师培训不足,医疗事故时有发生
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亟待加强
医疗事故发生情况
有, 1313, 5%
没 有, 24890,
95%
有, 5243, 20%
没 有, 20960, 80%
Ø 5%的消化内镜医师遇到过医疗差错及事故 Ø 20%左右的医师遇到过医疗纠纷
医闹纠缠情况
有, 4068, 16%
没 有, 22135, 84%
有, 1687, 6%
没 有, 24516,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洗消记录可追溯率 Ø定义:可追溯到洗消记录的消化内镜操作数占同期所 有消化内镜操作总数的比例 Ø计算公式:
Ø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内镜清洗消毒的规范化,是反 映医疗机构消化内镜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洗消记录可追溯率 Ø内镜、器械洗消质量是消化内镜诊疗安全的基础
o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n 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 n 培训体系 n 质控指标体系 n 监测预警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最新: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
最新: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消化内镜是诊治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和筛查消化道早期癌的金标准,近年来在全国各级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中心得到广泛开展。
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共同讨论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内容涵盖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功能区域设置、设施管理、人员配置、教育培训等方面要求,旨在规范内镜中心建设和运行,提升消化内镜诊疗质量和安全性。
【关键词】质量控制;消化内镜中心;建设标准;安全运行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已在全国的各级医疗机构和健康管理中心广泛开展,2012年我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院有6128家[1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尤其越来越多的健康管理中心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项目,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相关机构呈逐渐增多趋势。
但是,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相关的布局、人员配置等具体要求,导致相当一部分已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存在布局不够合理、流程不够科学、医护人员配比不够规范、质量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安全隐患多等问题。
尤其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期间,部分消化内镜中心暴露出布局和操作中一些潜在问题,这也对消化内镜中心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推动我国消化内镜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组织全国消化污染区,区别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3]。
要合理规划诊疗流程,明确标识诊疗路线。
(-)候诊区宜根据消化内镜中心日均诊疗量规划候诊区域面积,注重人文关怀,充分考虑消化疾病患者、老年人和残障人士的特殊要求,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置卫生间等设施,并符合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有关规定[4]o(二)术前准备区术前准备区设置应注重保护患者隐私,增加私密性,有条件的单位可设立更衣室,推荐实心墙分隔成单个房间,也可用吊帘分隔,吊帘分隔者平行床间距不应小于1∙40m,床沿与墙面净距不应小于1m[3]o术前准备区应配备负压吸引、供氧、生命体征监测设备,以及麻醉镇静术前准备需要的手套、静脉注射针、无菌注射器、生理盐水、无菌敷贴、皮肤黏膜消毒液等。
中国小肠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敏度和特异度差,而传统小肠镜检查耗时费力,极大 1.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前准备
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胶囊内镜的问世为小肠乃至整 【陈述1】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前,推荐根据患者
个消化道部位的疾病诊治带来革命性变化。自 情况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应包括适当的饮食调整
1999 年人类吞下第1 颗胶囊内镜已有20 余年。 和药物干预(证据等级:高;推荐等级:强)。
Endoscopy Group of Digestive Endoscopy Branch of Shanghai Medical Association organized domestic experts in
relevant fields to search and discuss relevant literatur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quality of evidence and
上,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进一步修订小肠胶囊内镜 时监测设备观察胶囊位置和状态,尤其是对胃排空
应用指南,优化小肠胶囊内镜的临床应用。
延迟和既往有胶囊胃内滞留史的患者,进行实时观
一、小肠胶囊内镜的性能特点
察能及时指导检查医师执行恰当的干预方式,以优
小肠胶囊内镜是一次性胶囊状的无线检查工 化小肠胶囊内镜检查(证据等级:低;推荐等
2000 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陈述2】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前,优先推荐使用
Administration,FDA)批准胶囊内镜可应用于临床。 清肠剂和适当的消泡剂,以便更好地观察小肠黏膜
胶囊内镜是小肠疾病的一线检查方式,在小肠疾病 (证据等级:高;推荐等级:强)。
的诊断、疗效评估、病变部位的判断等方面发挥重要 【陈述3】小肠胶囊内镜检查前,应签署知情同
国家医疗质量2024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
2024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序号质控中心改进目标目柄蓝核心策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 1.医疗机构按照行业改进目标,成立改进目标核心专重程度评估能够有助千医疗机项工作小组,制定质量改进目标管理制度。
构对CAP患者住院指征的把握能2.医疗机构按季度分析本机构落实目标的动态数据结力及对医疗资源的管理能力,是果,持续推进目标落实。
提高住院社区获得性CAP医疗质控的重要参数。
通过呼吸内科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近几年作为质控改进目标推进, 3.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1 专业度评估率各省市在病种培训和信息化方面实现该目标的因素。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措施并(PI T-2024-01) 都做了宣贯和改进,目前住院组织实施,建立监测反馈机制,将目标完成情况纳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仍入年度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有上升空间,需进一步采取综合4.各级质控中心加强对医疗机构指导、培训工作。
措施予以干预,以保障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医疗安全。
食管癌在我国高发,通过消化内镜 1.医疗机构建设食管癌早期断准单元,引入食管实现早期断有效实现早发现、癌筛查适宜技术和镜断方法,推动多学科协提高消化镜下食管治疗,改善者预后,显著减轻作,加强镜医师培训,提升癌断意识和能力。
2 消化内科癌早期断疾病负担。
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2.医疗机构完善结构化消化内镜报告系统建设,实现专业(PI T-2024-02) 下食管癌早期断有所提升,但镜理信息联动,监测食管癌早期断相关质控相距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指标,并定期反馈指标数据,适时纳入绩效管理。
|1距。
通过推广筛查模式和应用适I 宜诊断技术,以期有效改善食管癌3.医疗机构积极开展社区筛查和科普宣传,提高人群|早期诊断涓况。
参与度和内镜检查依从性。
4.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并落实。
1.医疗机构根据《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诊疗的临床实践指南》《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21版)》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肾性贫血指导和规范肾性贫血诊断及治疗,加强本机构肾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并发症,目前对性贫血诊疗规范化管理,定期进行相关工作的培肾性贫血的系统性评估不充分,诊训,提高肾性贫血诊疗水平。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概述1.制定背景和意义2.主编单位和作者三、指南的主要内容1.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置和布局2.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安全操作3.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4.内镜诊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保障四、指南的实施和意义五、结语正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如何确保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我国相关专家制定了《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旨在规范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置、运营和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二、《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概述1.制定背景和意义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迅速,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数量逐年增加,服务范围不断扩大。
然而,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患者安全和感染控制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置和运营,提高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我国相关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
2.主编单位和作者《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由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共同主编,李兆申教授担任通信作者。
三、指南的主要内容《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从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置和布局、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安全操作、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内镜诊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1.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置和布局指南要求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应设在医疗机构内,并具备独立的空间、设施和设备。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2020)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国家麻醉质控中心:于金贵,马正良,马爽,王月兰,仓静,邓小明(共同执笔人/共同负责人),卞金俊(共同执笔人),左明章,申乐,冯艺,朱涛,刘进,米卫东,苏帆,李天佐,李刚,李金宝,李博,张卫,张加强,欧阳文,赵国庆,类维富,徐国海,郭曲练,黄宇光(共同负责人),章放香,黑子清,嵇富海,鲁开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于红刚,王邦茂,王洛伟,戈之铮,方莹,令狐恩强,任旭,杜奕奇,李延青,李兆申(共同执笔人/共同负责人),李锐,邹晓平,张澍田,陈卫刚,陈幼祥,金震东,宛新建,胡冰,胡兵,钟良,党彤,徐红,郭强,智发朝,冀明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
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1-3]。
目前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为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麻醉/镇静的适应证、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我们在2014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技术、设备和药物的新发展和临床数据的更新,在广泛征求麻醉和消化内镜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新一版的专家共识,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和(或)麻醉性镇痛药及相关技术等,消除或减轻患者在接受消化内镜检查或治疗过程中的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主观痛苦和不适感,尤其可以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焦虑感,提高患者对消化内镜的接受度,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大部分患者对消化内镜操作具有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检查过程中易发生咳嗽、恶心呕吐、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律失常等,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或心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消化内镜质控工作现状与计划
医疗事故发生情况
有, 1313, 5%
没 有, 24890,
95%
有, 5243, 20%
没 有, 20960, 80%
Ø 5%的消化内镜医师遇到过医疗差错及事故 Ø 20%左右的医师遇到过医疗纠纷
医闹纠缠情况
有, 4068, 16%
没 有, 22135, 84%
有, 1687, 6%
没 有, 24516,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监督管理工 作。 第八条 鼓励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规范化培训和技术评 估工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 管理创造条件。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医疗技术临 床应用情况的监督管理。
结果指标
• 消化内镜并发症发生率 • 胃肠道早癌检出率 • 结直肠腺瘤检出率 • 内镜下切除术完整切除率 • EUS-FNA标本阳性率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消化内镜中心医患比 Ø定义:消化内镜中心固定在岗医师总数占同期完成消 化内镜总例次数的比例 Ø计算公式: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Ø 35个候选指标,21位专家,采用德尔斐法进行筛选 Ø 各指标按重要性评为0、1、2、3、4分 Ø 初步确定12个质控指标,包括3个结构性指标、4个过程指
标、5个结果指标
结构性指标
• 消化内镜中心医患比 • 洗消记录可追溯率 • 图文报告合格率
过程指标
• 消化内镜适应证符合率 • 结肠镜盲肠插管率 • ERCP选择性深插管成功率 • 小肠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率
国家卫生计生委
数据交换 资源共享
消化内镜质控工作现状及计划_王洛伟
王洛伟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专家组 国家内镜规范化管理专家组 中国内镜医师分会 中国抗癌协会内镜专委会
中国消化内镜普查(2012)
Ø 建立消化内镜医师国家数据库 Ø 摸清我国消化内镜医师人员、技术情况 Ø 配合卫计委四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评审 Ø 推动内镜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准入
省级质控中心
Ø 2009年卫生部印发了《医疗质量控制中 心管理办法(试行)》(卫医政发〔2009〕 51号,对全国省级以上医疗质量控制中 心的规划、设置、考核、管理等作出了 明确规定。
Ø 各省市相继成立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省级质控中心还不健全
Ø 14个省建立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Ø 7个省由消化内科质控中心兼管 Ø 11个省未建立质控中心
结பைடு நூலகம்指标
• 消化内镜并发症发生率 • 胃肠道早癌检出率 • 结直肠腺瘤检出率 • 内镜下切除术完整切除率 • EUS-FNA标本阳性率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消化内镜中心医患比 Ø定义:消化内镜中心固定在岗医师总数占同期完成消 化内镜总例次数的比例 Ø计算公式:
Ø意义:反映医疗机构消化内镜医疗质量的结构性指标
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 作规范(2004年版)
第十三条 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 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 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中国消化内镜清洗消 毒专家共识意见(2014)
美国软式消化内镜洗 消多学科指南(2011)
保存每例操作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如可 用)、操作名称、内镜序列号或其他识别信息(如使用 AER,还包括AER相关信息),以备感染暴发时的调查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摘要:一、引言二、《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概述1.制定背景和目的2.制定单位和专家团队三、指南主要内容1.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立和设施要求2.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管理和操作规范3.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保障措施4.内镜诊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四、实施与推广1.指南的落地与实施2.培训与继续教育3.展望未来正文: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提高,消化内镜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内镜诊疗的安全性和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保障我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提高诊疗质量,降低患者风险,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共同制定了《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以下简称《指南》)。
二、《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概述1.制定背景和目的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迅速,内镜诊疗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内镜诊疗质量参差不齐、患者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的问题。
为规范和提高我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诊疗质量与安全水平,保障患者权益,制定《指南》成为了必要之举。
2.制定单位和专家团队《指南》由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共同制定,汇聚了国内知名消化内镜专家、医疗管理专家和临床诊疗专家的智慧,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三、指南主要内容《指南》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立和设施要求《指南》明确了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设立条件、设施配置、人员结构等方面的要求,以保障内镜诊疗的顺利开展和患者安全。
2.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管理和操作规范《指南》详细阐述了消化内镜诊疗技术的操作规范、并发症处理和风险防控措施等,旨在提高内镜医师的技术水平,降低患者风险。
3.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保障措施《指南》强调了患者在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术前评估、术中监护、术后观察等环节,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摘要:一、背景介绍二、2021 年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的目的和意义三、指南的主要内容四、实施与推广五、展望正文:《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随着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消化内镜诊疗已经成为我国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诊断和治疗方法。
然而,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提高我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水平,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和国家消化内镜专业质控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
本文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数量迅速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安全隐患。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诊疗质量,制定《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显得尤为重要。
二、2021 年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的目的和意义《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旨在为我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提供一个全面、科学、规范的安全运行参考依据,以降低诊疗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通过推广实施该指南,有望提高我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水平,保障患者利益。
三、指南的主要内容《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内镜诊疗中心组织结构,明确各级岗位职责,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
2.设备管理:确保内镜及其附件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
3.患者安全管理:做好患者筛选、术前准备、术中监护和术后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
4.诊疗操作规范:遵循诊疗原则,规范操作流程,提高诊疗质量和效果。
5.感染控制:加强内镜诊疗过程中的感染控制,降低感染风险。
6.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持续改进诊疗水平。
四、实施与推广《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的实施需要各级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共同努力,加强组织管理,提高人员素质,严格执行规范,做好质量控制。
这些地区食管癌发病率是我国平均数的好几倍,你的家乡在其中吗?
这些地区食管癌发病率是我国平均数的好几倍,你的家乡在其中吗?这些地区极高发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2014年全球约有食管癌新发病例45.6万例,死亡病例40万例,其中50%以上的病例发生在我国。
而我国食管癌的发病又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高发区主要集中在太行山脉附近区域,包括河南、河北、山西、山东泰安、山东济宁、山东菏泽、安徽、江苏苏北区域。
其他高发区域与中原移民有关,包括四川南充、四川盐亭、广东汕头、福建福州等地区。
其中,山西阳城县、江苏扬中市和河北磁县,2014年男性食管癌粗发病率高达110.74/10万、92.23/10万和89.98/10万,远高于全国男性28.56/10万的发病率。
“趁热喝”不一定好食管癌的预防措施除了避免吸烟、重度饮酒、吃霉变或含有大量亚硝胺的食物外,还要避免过烫的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饮用高温热饮的习惯列为“致癌可能性较高”的因素,这个高温的定义是65摄氏度以上。
在伊朗、中国、土耳其和南美洲一些有喝热饮传统的国家进行的研究显示,当地很多居民经常饮用温度在70摄氏度左右的热茶,所喝的茶温度越高,人们患食管癌的风险就越高。
因此,“趁热喝”可能增加食管癌风险,还是凉一凉更好。
筛查很重要,别怕做胃镜早期食管癌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或内镜下切除,五年存活率可达95%。
但我国近年来,食管癌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死亡率在所有癌症中,仍居于第四位。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防止早期食管癌发展成为中晚期,能有效提高食管癌生存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这里的高危人群是指:1、居住生活在食管癌高发区2、年龄在40岁以上3、有肿瘤家族史4、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5、长期饮酒和吸烟专家共识意见中建议,高危人群每5年要做一次胃镜筛查。
除了胃镜检查以外,还没有其他成熟的筛查手段,上世纪我国曾在高发地区广泛开展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但因为灵敏度较低,目前已基本淘汰。
虽然,尚无公认有效的血清学、呼出气体标记物可用于食管癌的筛查。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年发展计划
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未来5 年发展计划消化内科“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学科名称(一级学科):消化病学一、学科发展及特点概述(200字左右)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1972年,是石河子大学首批重点学科之一,是兵团消化内窥镜中心及石河子大学医学院内科教研室所在地,拥有良好的专业人才梯队,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科室。
科室积极开展各种新技术、新项目,如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EST、、内镜下胆道内支架植入术、内镜下黏膜切除和黏膜剥离术(EMR+ESD超声内镜检查、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测压术等,在区内已经达到领先水平。
科室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一项,教育部课题一项,兵团级课题四项及大学级以及学院级课题共十余项,科研经费约350万元,发表专业论文120余篇。
2、科研情况:获资助科研项目数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5项,大学级4项。
科技成果:科技进步奖,省级0项,大学级0项。
论文:SCI 0篇,核刊31篇,普通期刊33篇。
科研经费350万元。
3、医疗技术:已开展的有代表性的医疗技术(2-3项)(1、技术名称:①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②黏膜切除和黏膜剥离术(EMR+ESD③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测压术(2)开展例数:①2005年开展治疗性ERCP目前已成功诊治来自疆内的各类患者360余例;②消化内镜中心于2003年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和黏膜剥离术(EMR+ESD目前已成功完成50余例;③于2002年开展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门静脉穿刺测压术,目前已完成300余例;(3)技术达到的水平分析:目前科室开展的医疗技术在疆内处于领先水平;(4)病人来源主要区域:石河子市区、周边各大团场、沙玛两县。
4、本学科与国内外尤其是区内同类学科专业相比的优劣势(200 字)。
优势:(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始建于1972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发展为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是石河子大学重点学科,并努力争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医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多项研究已证实磁控胶囊胃镜对胃病的诊断 准确性与传 统 电 子 胃 镜 高 度 一 致,且 具 有 舒 适、安 全、无需麻 醉、无 交 叉 感 染 风 险 等 优 点。 目 前 已 广 泛应用于国内外数百家医疗机构,临床应用数十万 例次,是传 统 电 子 胃 镜 的 有 益 补 充,成 为 胃 病 初 筛 和检查的重要工具。为保证磁控胶囊胃镜系统的 医疗质量,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组织多位专家经 过多轮会议讨论,结合我国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室运 行的实际情况以及磁控胶囊胃镜临床研究结果,参 考我国消化内镜中心的安全运行专家共识以及磁 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特制定本医疗质量 控制技术规范。
胃肠病学 2018年第 23卷第 3期
·167·
定监护人、代 理 人 告 知 检 查 目 的、检 查 可 能 的 风 险 以及预防和 处 理 措 施、检 查 后 注 意 事 项,并 签 署 知 情同意书。
消毒登记制度:应符合 GB15982医院消毒卫生 标准、WS/T311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和 WS/T367医 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磁控胶囊胃镜 检查区(室)应达到非洁净手术室的要求,应定期进 行环境消毒并记录消毒时间、消毒方式和实施人员 签名。环境清洁适用于中度风险区域风险等级的 消毒管理方 式,遵 循 先 清 洁 再 消 毒 的 原 则,湿 式 卫 生清洁后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被受检者体液、 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的环境表面,应采用可 吸附的材料将其清除,再根据污染的病原体特点选 用适宜的消毒剂进行消毒。检查前和结束后应按 照 WS/T313医 务 人 员 手 卫 生 规 范 做 好 手 卫 生 处 理。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箔等) 实行一用一更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国家麻醉质控中心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人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具备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15m2。
2.每个诊疗区域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须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配备常规监护仪、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简易呼吸囊、麻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必要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区域,建议麻醉恢复室与内镜操作室床位比例不低于1∶1,并根据受检患者数量与镇静/麻醉性质设置面积。
4.消化内镜诊疗区域须配备困难气道处理设备(如喉罩、视频喉镜等)和抢救设备如心脏除颤仪以及常用急救药品。
五、人员配置与职责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的轻度、中度镇静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医师负责。
麻醉/深度镇静下消化内镜操作应由麻醉专业医师负责实施。
2.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与受检方式以及镇静/麻醉的性质合理配备麻醉医师人数。
每个诊疗区域至少配备1名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麻醉科医师负责所属单元患者的镇静/麻醉以及麻醉恢复。
麻醉恢复室的专职护士数量与床位比宜为1∶2~4配备,负责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情况。
六、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所有因诊疗需要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患者。
2.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者。
3.操作时间较长、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如ERCP、EUS、EMP、ESD、POEM、小肠镜等。
4.一般情况良好,ASAⅠ级或Ⅱ级患者。
5.处于稳定状态的ASAⅢ级或Ⅳ级患者,可酌情在密切监测下实施。
紧急抢救时,ASAⅢ级或Ⅳ级患者在详细告知患方风险,取得患方知情同意并签字后,可在密切监测下实施。
(二)禁忌证1.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期等。
3.肝功能障碍(Child-Pugh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内容物潴留的患者。
4.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5.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七、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一)镇静/麻醉前评估1.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3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是否有阻塞性睡眠性呼吸暂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件的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潴留、活动性出血、反流或梗阻等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是否有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2.患者知情同意。
应告知患者和(或)患者受托人镇静/麻醉的操作方案,并向患者和(或)受托人解释镇静/麻醉的目的和风险,取得患者和(或)受托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镇静/麻醉前准备1.一般患者应在术前禁食至少6h,术前禁水至少2h;可按需服用适量的黏膜清洁液。
2.如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碍或胃潴留,应适当延长禁食和禁水时间,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以保护气道。
3.口咽部表面麻醉:各种镇静/麻醉诊疗操作必要时可使用口咽部表面麻醉。
4.当日实施麻醉的主管医师应当对镇静/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记录进行确认,并且再次核实患者身份和将要进行的操作。
(三)镇静/麻醉的实施根据检查类别摆放好体位,连接监护设备,充分给氧,开放静脉通道,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根据诊疗目的和镇静/麻醉深度的需求,麻醉科医师按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用药,下列不同的麻醉或镇静方法供参考。
1.咪达唑仑用于消化内镜诊疗镇静时,成人初始负荷剂量为1~2mg(或小于0.03mg ),1~2min 内静脉给药。
可每隔2min重复给药1mg(或0.02~0.03mg ),滴定到理想的轻、中度镇静水平。
2.诊断性胃肠镜检查或胃肠镜下简单治疗时,建议丙泊酚缓慢静脉注射初始负荷剂量1.5~2.5mg 体重。
麻醉达到一定深度时即可开始内镜操作。
操作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呼吸和循环情况,确定是否需要气道支持(如托下颌、鼻咽通气管甚至辅助或控制呼吸)和循环药物支持(如麻黄碱、阿托品)。
如果诊疗时间稍长或操作刺激较强,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可每次静脉追加0.2~0.5mg 体重,也可持续泵注2~10mg/(kg·h)。
诊疗过程中应维持良好的镇静/麻醉深度。
3.如复合用药时,成人可预先静注咪达唑仑1mg和(或)芬太尼30~50μg或舒芬太尼3~5μg等,然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静脉注射初始负荷剂量的丙泊酚1~2mg 体重或依托咪酯0.2~0.3mg 体重;如果选用依托咪酯,宜在应用咪达唑仑和(或)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等1.5~2.0min后给予,以预防肌震颤。
麻醉到一定深度时可开始插入内镜,确定无反应即开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
如果诊疗时间稍长或操作刺激较强,根据患者体征如呼吸加深、心率增快,甚至体动等,可每次静脉追加丙泊酚0.2~0.5mg 或依托咪酯0.1mg,也可持续泵注丙泊酚2~10mg/(kg·h)或依托咪酯10μg/(kg·min)。
诊疗过程中应维持良好的镇静/麻醉深度。
对于消化内镜诊疗过程时间长、内镜操作或体位不影响呼吸循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右美托咪啶,使患者安静地处于睡眠状态,呼之能应。
4.1~5岁的小儿消化内镜诊疗可选用氯胺酮,肌肉注射3~4mg 体重后开放静脉,待患儿入睡后进行检查;必要时可持续泵入2~3mg/(kg·h)维持。
如果患儿配合且有条件情况下,可以七氟烷吸入诱导后开放静脉,再以丙泊酚维持。
5.对消化内镜操作要求的体位明显影响呼吸或消化内镜诊疗过程可能明显影响呼吸时,宜选用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四)镇静/麻醉中及恢复期的监护镇静/麻醉中及恢复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是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中的重要环节。
常规监测应包括:心电、呼吸、血压、心率和脉搏氧饱和度;气管插管(包括喉罩)全身麻醉宜常规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1.心电监护:密切监测心率和心律的变化和异常,必要时及时处理。
2.呼吸监测:应密切监测患者呼吸频率与呼吸幅度,并注意有无气道梗阻。
呼吸变慢变浅,提示镇静/麻醉较深;呼吸变快变深,提示镇静/麻醉较浅。
如出现反常呼吸,往往提示有气道梗阻,最常见原因是舌后坠,其次是喉痉挛。
托下颌往往即可解除因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必要时可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
3.血压监测:一般患者无创动脉血压监测(间隔3~5min)即可,但特殊患者(严重心肺疾病,循环不稳)可能还需有创动脉压监测。
一般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超过基础水平的±30%,高危患者血压水平变化超过基础水平的±20%,即应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干预并及时调整镇静/麻醉深度。
4.脉搏氧饱和度监测:在实施镇静/麻醉前即应监测患者脉搏氧饱和度,并持续至完全清醒后。
5.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利用鼻面罩或鼻导管或经气管导管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显示其图形的动态变化。
(五)镇静/麻醉后恢复1.镇静/麻醉结束后尚未清醒(含嗜睡)、或虽已清醒但肌张力恢复不满意的患者均应进入麻醉恢复室。
麻醉恢复室应配备专业的麻醉科护士,协助麻醉医师负责病情监护与记录以及处理。
2.观察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氧饱和度和神志状态以及有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
3.严密监护,确保不发生坠床。
4.离室标准:门诊接受一般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患者可以用评分量表来评价患者是否可以离院(表1)。
一般情况下,如果评分超过9分,患者可由亲友陪同离院。
如为住院患者,则按麻醉恢复常规管理。
5.告知患者饮食、活动、用药和随访时间等注意事项,嘱咐患者当日不可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并给予文字指导,提供紧急情况联系电话。
八、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麻醉医护人员在消化内镜操作期间既要了解患者疼痛与不适,保障其生命安全,为其提供方便条件外,还应积极防治镇静/麻醉期间可能的意外和并发症。
(一)呼吸抑制镇静/麻醉及麻醉恢复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与呼吸幅度。
如怀疑舌后坠引起的气道梗阻,应行托下颌手法,必要时放置口咽或鼻咽通气管;同时应增加吸氧流量或经麻醉面罩给予高浓度氧。
必要时嘱内镜医师退出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