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膀胱癌灌注治疗研究进展(一)
THP、HCPT和MMC膀胱内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疗效比较
Co pa i o f t h r p u i f e t o h e r g y b a d r i s il to m r s n o he t e a e tc e f c f t r e d u s b l d e n tla i n a t r t a u e hr lr s c i n o u e f c a l d e a c r f e r ns r t a e e to fs p r i i lb a d r c n e
a io nd m t mycn C( M C) b a e ns il ton a t r t a u e h a e e to up ri ilbldd rc nc r i M y bldd ri tla i f e r ns r t r lr s c i n ofs e fca a e a e . M e h d :One hun e nd t r y p te s o u e fca a de a c r a t r t a ur t a e e to r to s dr d a hit a int f s p r ii lbld r c n e f e r ns e hr lr s c in we e di d d i o t r e g oup a o l . THP a e ns ilto sus d i h is r p.HCPT n t e vi e nt h e r sr nd m y by bldd ri tla i n wa e n t e fr tg ou i h s c nd gr up a M C n t h r e o o nd M i he t id.A l p te t r o l l a i n s we e f lowe o d up f r3~ 2 o hs.Th e u r nta 4 m nt e r c r e nd sde e f c sr t r bs r e . Re u t i f e t a e we e o e v d s ls:Al p te s we e f lo d up 2 nt . Th u l a int r o l we 4 mo hs e t mor r c r nt e ur e
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的研究进展
有 层以上( 即肿 瘤 病 理 分 期 为 Ti、 、 ) 浅表 性 肿 瘤 。 当 sTaT1 的 前 , 疗 浅 表 性 膀 胱 肿 瘤 的 标 准 方 式 是 实 行 经 尿 道 膀 胱 肿 瘤 治 切 除术 ( URB 或 膀 胱 部 分 切 除 术 。但 如 果 病 人 仅 仅 接 受 T T) 局 部肿 瘤 切 除 而在术 后 未 经任 何 治疗 , 5年 之 内 则 会 有 约 7 的 患 者 复 发 , 2 的 患 者 进 展 为 肌 层 浸 润 性 肿 瘤 [ 。 O 近 5 2 ] 灌 注 治疗 作 为 膀 胱 肿 瘤 患 者 行 T B 术 后 的辅 助 治 疗 措 UR T 施 , 以有 效 地 消 除 残 存 病 灶 、 止 复 发 和 进 展 、 低 肿 瘤 相 可 防 降 关 的死 亡 率 。本 文 就 膀 胱 肿 瘤 术 后 灌 注 治疗 的研 究进 展 进 行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 1 年第 3 01 2卷第 1 7期
膀 胱 肿 瘤 灌 注 治疗 的研 究 进 展
吴 军
恶 性 肿 瘤 是 当前 严 重 影 响 人 类 健 康 、 胁 人 类 生 命 的 主 威
胞 核组 织 没 有 影 响 。这 为 卡介 苗 是 如 何 诱 导 对 肿 瘤 具 有 特 异 性 的 免 疫反 应 提 供 了一 个 可 能 的 解 释 。但 是 , 于 这 种 配 体 对
令 人 欣 慰 的结 果 , 膀 胱 肿 瘤 的 治 疗 提 供 了 新 的 思 维 和 视 野 。 给
目前 , 者 对 于 免 疫 制 剂 研 究 的 焦 点 还 有 血 蓝 素 一钥 孑 学 L 血 蓝 蛋 白( H) 自体 活化 巨 噬 细 胞 ( KL 、 MAK) 分 支 杆 菌 壁 提 、 取 物 ( W E 等 , 些 制 剂 在 动 物 实 验 和 临 床 试 验 中均 取 得 MC ) 这
不同药物在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中的效果比较
况 。结果 r H P组 6 、 1 2个月复发率分别 为5 . 9 %和 8 . 8 % 明显低 于 M MC组的 2 3 . 5 %和 3 2 . 4 %( P< 0 . 0 5 ) , 两组 3个月
复发 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两组膀胱 刺激症状 、 血尿 、 血象异常 、 肝功损 害和 肾功损 害发生 率比较 ,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T H P与 MMC均为术后 浅表性膀胱癌进行 膀胱灌 注治疗的有效药物 , 不 良反应 少 , 而由
p a t i e n t s a f t e r t r a n s u r e t h r l a r e s e c t i o n w e r e c l a s s i i f e d i n t o THP g r o u p a n d MMC g r o u p,wh i c h e a c h g r o u p w i t h 3 4 e a s e s ,t h e t u mo r ec r u r r e n t a n d s a f e t y b e t we e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 Re s u l t s T h e r e c u r r e n t r a t e a t 6,1 2 mo n t h s w e r e 5 . 9 % a n d 8 . 8 % ,
抗肿瘤药物膀胱灌注治疗新进展
【 中图分 类号 】R7 . 0 5 3 2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 号 】1 7 - 7 22 1 )9c- 1 0 0 4 0 4 ( 0 0 () O 2 - 2 6 0 目前 , 阿霉素不 同衍生物也 广泛应用于临 床 , 南阿霉素(H ) 如吡 T P 和表 阿 霉素(P)涂新 华 对4 例膀 胱癌 术后 T 灌注 患者 随访 , E I。 6 HP 术
离 出来 的抗生 素类化 疗剂 , 抑制 D 合成 , 量39 膀胱黏 膜 可 NA 分子 2D, 吸 引较 少 , 部 反应 和全 身 反应 极 少 yvs rR 等学 者研 究 发 局 S let J e 现 , 肿瘤 切除 术后6 4 内进 行丝 裂霉 素膀胱 灌注 化疗 可 以使 膀胱 ~2h
盛眶强
药 物 研
究
抗 肿 瘤 药 物 膀 胱 灌 注 治 疗 新 进 展
王志强 ( 重庆 市合 川 区人 民 医院 泌尿外 科 重庆 4 0 1) 006
【 要 】抗 肿瘤 药物膀胱 灌 注是 预 防浅表性 膀胱 癌术后 复发 的重要 手段 。 胱 灌注的理 想抗 肿瘤 药最 好是价 廉 , 摘 膀 全身吸 收和 局部毒 性极 少 , 且能有效 防止原发 灶切除 后肿 瘤的复发 和进 展或根 治不 易完全除 的病灶 。 目前各种 灌 注治疗药物 大都 存在 着长期疗效不 肯 但 定, 副作 用发生 卒高甚 至有可 能 出现一 些可 预测的 严重并发 症等缺 点 。 寻求更 有效 的抗 肿瘤 药物 , 更合适 的 灌注治 疗方案 以及 最佳 的 给 药方法成 目前的研 究热点 。 【 键 词 】膀胱 肿 瘤 抗 肿 瘤药 关
作用。 刘贤 平等 对 3 例患 者术 后 行噻 替 哌膀 胱 癯 注 预 防 膀 胱 癌 复 9
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
60天津药学Tianjin Pharmacy2021年第33卷第1期灶吸收率较高,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表明肺结核伴咳血患者应用白百抗痨颗粒治疗可有效促进其病灶吸收,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分析其原因在于,白百抗痨颗粒是由红大戟、白及、三七、百部、薏苡仁、浙贝母等多味中药制成的中成药,其中,红大戟具有解毒散结“健脾固元之效;薏苡仁具有化湿祛邪、清热补肺之效同;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效;三七具有活血止血、补虚强体、化瘀定痛之效;百部具有止咳化痰“温润肺气之效;浙贝母具有辛散清热、化痰解毒之效,方中诸药配伍,共达补益生肌、抗痨杀虫、补虚培元之功。
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可使肌体毛细血管张力提升,促进血小板释放止血、凝血物质,从而利于快速止血⑺;百部根中含有多类生物碱,对人型结核杆菌、肺炎杆菌等多种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还可减少呼吸中枢兴奋,达到止咳平喘目的叫综上所述,肺结核伴咳血患者应用白百抗痨颗粒治疗可有效促进其病灶吸收,缩短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1张少言,鹿振辉,马子风,等.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新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7,23(11):79-81,85.2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肺结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O18)[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8)718-722.3张伯礼,吴冕华.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71-75.4刘盛盛,王莲芝,唐神结•耐多药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0,43(4):371-375.5张亮,林霏申,周秋云,等•初治结核病患者吡嗪酰胺血药浓度与肝损伤的关系[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7,19(4):256-259.6田洪星,郑晓霞,胡蝶,等•薏苡仁的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7,45(7):82-87.7张希•三七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10):3192-3196.8吴思宇,温宗良,夏星,等•对叶百部总生物碱止咳作用的谱效关系研究[J].中药材,2019,42(3):514-518.毗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观察顾德伦(南阳市中心医院肿瘤医院,河南473009)摘要目的:探讨浅表性膀胱癌(SBC)患者毗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的有效性及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加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
膀 胱癌 是 泌 尿 系统 最 常见 的 恶性 肿 瘤 之 一 。而 手 术 是
察组 。对照组 3 O例, 2 男 3例 , 7例 , 女 平均 年龄 ( 31 53 岁 ; 6 . .) +
i rame to u efca ld e a c rh srl bec rtv f c ,ltesd f c d rc mme d t n l ia s . nte t n f p r il a d rc n e a ei l u aieef t i l i eef ta e o s i b a e t e n n ai si ci c l e o n n u
21 0 2年 8月 第 5 O卷第 2 2期 H2 0 3 1 ) 卡介 苗 f 都 生 物 制 品研 究 所 有 限 责 任 0 9 48 与 成
存 在 的病灶 、 防止 肿 瘤复 发 和防 止肿 瘤 复发后 的进 展 。 文献
嘲 明 , 于浅 表 性 膀胱 癌 , 何 手 术 治 疗 , 表 对 任 术后 2年 肿瘤 复 发 率可 达 到 1%~ 0 3 7 %。郝通 利等 嘲 15例 经病 理证 实 为膀 对 4
Th b e ain g o p:t eu e o e i b n y re lrd n e o s r to r u v h s fg mct ie h d o h oi e a d BCG, atr ain frir ain o ld e.T e c nrl a l n to o ri t fba d r h o t e g o o go p:te u eo e i b n y rc lr e c mb n d wi nrv se li si ain o G.Re ul e rc re c ae ru h s fg mct ie h d o h oi o ie t ita e ia n t lt fBC a d h l o s t Th e u rn e r t s
高危浅表性膀胱癌的膀胱灌注治疗
作 者 单位 : 呼 和浩 特 解 放 军 2 3医 院外 一 科 ( 10 1 5 00 5 )
北 京 解 放 军 3 7医 院妇 科 ( 0 0 1 0 10 7 )
胱内化疗药物均适用 。
得 降低复发率和 进展的 良好效 果 ,B G维 持治疗是 C 必 需的 ( 至少 1 ,尤其对高危组患者。B G维持 年) C 治疗以美国西南肿瘤协作 组推荐 的 “ 3 6+ ”方案 较 有代表意义 ;该方案 为诱导疗 程共 6周 ( 次/ , 1 周)
然后在 3 6 月时分别 给予 3 ( 次/ )的维 和 个 周 1 周 持治疗 ,随后每 6个月给予 3周 ( 次/ 1 周) 的灌注
治疗 ,一直维持 3年。研 究显 示该 维持 治疗在 有效 率 、抗复发等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 ,但耐受性较差导 致一些患者不能完成为期 3 年的治疗。
维持化疗
补 救治 疗
维持化疗是指标准治 疗取得 临床好转后 的继续
尽管膀胱 内化 疗和 免疫 治疗 已 取得 很大 进展 , 但多数 患 者最 终 仍 旧 复发 ;对 治疗 失 败 的 患者 而
次是卡介苗 ( C )治 疗 ;而对 高危患 者来说 ,单 BG 次化疗后 ,B G为首选 ;化疗 的耐受 通常好于 B G C C
经尿 道膀胱肿瘤切 除术 ( U B ) 为浅表性 膀 TRT
胱癌诊断和治疗 的基本方 法 ;T R切除 肿瘤是否 彻 U
底 是治疗中非常重要 的第一步 ,某些病例 可能还 需 再次 T R以彻底切除残余肿瘤并获取准确的病理 分 U 期信息。对 高危肿瘤来说 ,研 究显示 肿瘤残 余及 分 期偏低现 象可达 3 % ~ 0 0 4 %。 研究证 实肿瘤 细 胞种 植 是早 期复 发 原 因之 一 ; T R术后 2 U 4小 时 内单次丝 裂霉 素 ( C 灌注 可 MM ) 减 少肿瘤 细胞种 植 的机 会。Sl s r y et 博士 及其 同 事 v e
双介入联合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不良反应的观察研究
对照组术 后行膀胱腔内灌注化疗 , 实验组术前采用介 入的方法对患侧 的膀胱动脉行 化疗 、 栓塞 , 术后采用 同对 肿瘤术后 3年复发率对 照组较实 验组高 ( P<O0 ) .5 。两组在 骨髓抑制 、 胃肠 道
照组 相 同 的 膀 胱 灌 注 法 , 且 术 后 6 左 右 开 始行 两 侧髂 内 动 脉 介 入 化 疗 , 隔 4—6周 重 复介 入 化 疗 和 膀 胱 腔 灌 并 周 间
11 临床 资 料 选 择 本 院 19 . 9 8年 5月 ~2 0 0 6年 l 月 确诊 的浅 表 性 膀 胱 癌 18例 。按 治疗 方 法 不 2 2 同随机 分 为 实 验 组 和 对 照组 , 组 各 6 每 4例 。实 验 组 : 2 例 , 4 例 , 均 年龄 (5 3±1 .) , 男 l 女 3 平 6. 23 岁 对 照组 : l 例 , 4 男 9 女 5例 , 均年 龄 ( 12 0 1 岁 。 平 6 . ±1 .)
整 治疗 周 期 。 复 发 病 例 均 经 膀 胱 镜 或 B超 、T和 C 病理 证实 。 14 统 计学 处理 计 数 资料 采用 检 验 , 量 资 . 计 料采 用 t 验 。. 检
2 结 果
两组 术前 血液 学 , 、 心 肾功 能检 查均 正 常 , 因素 构 主 成比 均 衡 , 药 物 过 敏 史 , 者 知 情 同 意 , 从 无 患 依 性好 。
复发率术后 23 . 年实验组分别为 1 2 , 和 例 对照组 分别 为 6和 l , 瘤术 后 3 复发率 对照 组较 实 4例 肿 年 验组 高 ( P<00 ) .5 。两组 不 良反 应 主要表 现 为 白细 胞、 中性粒 细胞 、 血小 板 、 红 蛋 白 的减少 以及恶 心 血 呕吐 , 食 、 厌 尿路 刺激 征 、 部肌 肉酸痛 和 轻 度心 电 臀 图改变 ( 发 早 搏 和 轻 度 s 改 变 ) 不 良反 应 中 偶 T段 , 除皮 疹脱 发 、 部 肌 肉酸 痛症 发 生率 实 验组 高于 对 臀 照组外 ( P<00 )其余 不 良反应经统计学处理差 . , 5 异无 显著 性 意义 ( P>00 )详见表 1 .5 , 。
表浅性膀胱肿瘤--卡介苗(BCG)膀胱灌注治疗方案及其与化疗效果的比较
Treatment schedule:
a single schedule maintenance therapy
(6+3) double schedule others
“6+3” Regimen :
1.induction period: weekly for 6 weeks
Combination therapy:
Megadose vitamins IL-2 Interferon intravesical chemotherapeutic
drugs: MMC et. BCG-CWS (卡介苗细胞壁骨架)
Thank you
2.CIS or high-grade: (6+3)→ 3-week at years 4, 5, 6, 8, 10, and 12
三、与化疗效果比较
常用化疗药物
噻替哌 丝裂霉素C 阿霉素 表阿霉素
Comparison:
instillating time effect mechanism increasing dose maintenance therapy
2.maintenance period: 3 weekly at 3, 6, 12, 18, 24, 30, and 36 months
6+3 vs 6+6 :
regimen
item
6+3
6+6
CR*CIS
87%
63%
tumor-free 83% 43%~67%
Others:
1.w*6→2w*6→m for 2~3 ys
eradicating existing disease, treat carcinoma in situ reducing disease recurrence
浅表性膀胱癌经尿道术后早期灌注化疗临床预后的系统评估
P u b Me d 、 E MB A S E时 间从 建库至 2 0 1 2年 4月 , 收集浅 表性膀 胱癌经 尿道术 后早期
灌 注化疗 的随机对 照试验 。由 2名研究 者按照纳入 排除标准 筛选文献 , 评价 质量并应 用 R e v Ma n 5 . 0进行 Me t a 分
L I Ta o,YANG L i ,MI NG Xi ng,W ANG Zh i - pi ng
(I n s t i t u t e 0 厂U r o l o g y ,L a n z h o u U n i v e r s i t y S e c o n d H o s p i t a l ,G a n s u Ne p h r o — U r o l o g i c l a C l i n i c l a C e n t e r ,
析。 结果 经过评 价共纳入 4个 随机 对照研究 , 合计 9 0 9例浅表性 膀胱癌患者 。 M e t a 分析显示 : 术后 灌注可降低肿
瘤 复发率 ( 比值 比 0 . 4 6 ,9 5 %可信 区间 0 . 2 2 ~ 0 . 9 9 , P = O . 0 5 ) ; 而在 改善肿瘤 进展 及降低 死亡 方面无 此效 应 ( 比值 比 0 . 5 9 , 9 5 %可信 区间 0 . 2 0 1 . 7 2 , P = 0 . 3 4 ) 。结论 浅表性膀 胱癌经尿 道术后早期行 化疗药物灌 注 , 对降低肿 瘤复发 率 有一定 的作用 。 但不能改 善肿瘤的进展及 降低死亡率 , 化疗药物 的副作用对患者 的生 活质量会产生不 良影响 。 [ 关键词 ] 浅表 性膀胱癌 ; 化 疗 ;临床 预后 ;随机对 照试验 ;Me t a分析 [ 中图分 类号 ] R 7 3 7 . 1 [ 文献 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5 1 4 4 . 2 0 1 3 . 0 3 . 0 0 8
不同药物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研究
【 要】 摘 目的 : 察 膀 胱 肿 瘤 术 后 分 别 应 用 吡 柔 比 星 ( 观 THP 或 丝 裂 霉 素 C( ) MMC 膀 胱 内灌 注 预 防 浅 表 性 膀 胱 癌 复 发 )
的效 果 。 方 法 : O 4年 1月 至 2 1 2O 0 0年 8月 对 浅 表 膀 胱 癌 患 者 在 经 尿 道 膀 胱 肿 瘤 电 切 术 或 膀 胱 部 分 切 除 术 后 , 取 8 抽 1 例, 中4 其 1例 行 THP膀 胱 内灌 注 治 疗 , 0例 行 MM C膀 胱 内灌 注 治 疗 。 手 术 后 第 一 周 开 始 , 周 1次 共 8次 , 4 每 以后 每 两周 1次 共 8次 , 以后 每 月 1次 共 两年 。 结 果 : 访 时 间 1 ~ 6 再 随 6 0个 月 ,THP组 无 肿 瘤 复 发 3 4例 , 7例 复 发 , 发 率 复
术 后 预 防 复 发 的 腔 内化 疗 药 物 。
【 关键 词 】 瘤肿 瘤术 后 ; 柔 比 星 ; 裂霉 素 C; 胱 灌 注 肿 吡 丝 膀
膀 胱 癌 在 泌 尿生 殖 系 的肿 瘤 中最 为 多 见 , 疗 以 手 术 为 重 , 、 肾功 能均 无 明 显 改 变 , 常 规 于 膀 胱 刺 激 症 状 明显 治 血 肝 尿 主 , 复 发 率 高 (0 ~ 7 )1 临 床 术 后 膀 胱 灌 注 多 采 用 时 白细胞 ( ) + + ) 红 细 胞 ( ) ( ) 平 时 均 正 常 , 但 5 o [。 ] + ~( , 一 ~ + , 经 单种药物。我院 20 0 4年 1月 至 2 1 0 0年 8月 采 用 膀 胱 肿 瘤 术 膀 胱 镜检 见 膀 胱 黏 膜 轻 度 充 血 , 对 症 治 疗 , ~ 7 经 3 d后 缓 解 。
浅表性膀胱癌的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疗效分析
浅表性膀胱癌的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表浅型膀胱肿瘤TURBT加膀胱灌注防治术后复发的方法。
方法对58例膀胱肿瘤患者采用TURBT气化切割肿瘤及肿瘤基底部周围0.5~1.0cm正常膀胱黏膜,深达浅肌层。
手术后,用无菌蒸馏水间断多次灌注膀胱,术后第1周开始用丝裂霉素C(MCC)20 mg灌注膀胱,每周1次,共8次。
接着每2周1次,共4次。
然后每4周1次,共2次。
再其后每3个月1次,共2次。
间隔6个月最后1次。
持续1年以上。
结果本组5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膀胱穿孔,出血较少。
均未输血。
术后无尿路感染、继发性出血及膀胱破裂等并发症。
联合灌注后均未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无血尿、发热、全身不适及白细胞下降。
所有患者随访5个月~6年。
复发9例,复发率15.5%。
结论TURBT加膀胱灌注治疗表浅型膀胱肿瘤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方法,易于掌握及推广。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气化切割术膀胱灌注【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7-0183-02本院自2008年4月开始应用铲状电极经尿道气化切割表浅型膀胱肿瘤,术后联合应用无菌蒸馏水、丝裂霉素C(MCC)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58例,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42例,女16例;年龄28~86岁,平均62.5岁。
病程3天~16个月。
无痛性间歇性肉眼血尿36例,镜下血尿12例,体检发现5例,尿频尿急4例,尿流中断1例。
单发肿瘤47例;多发肿瘤11例,肿瘤2~30个。
瘤体直径0.5~3.5cm。
肿瘤位于三角区25例,侧壁19例,后壁11例,顶部2例,颈部1例。
术前均经膀胱镜检及活检组织学确诊为移行细胞癌,其中G1 32例,G2 15例,G3 5例。
并发前列腺增生6例。
1.2手术方法采用德国wolf型气化电切镜及气化切割电极,气化切割输出功率180W,电凝输出功率80W。
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1-04T08:54:49.70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8期作者:汪学丰[导读] 目的:分析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汪学丰湖南省康复医院湖南长沙 410007【摘要】目的:分析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卡介苗膀胱灌注。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存质量、总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生存质量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常规手术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对于浅表性膀胱癌的治疗效果确切。
【关键词】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效果随着人民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及社会的老化,患上癌症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
膀胱癌是欧美地区继前列腺癌之后,排行第二的恶性肿瘤。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式,短期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1年内复发率50%~70%,3~5年内可达到60%~90%,故降低术后复发对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卡介苗是1904年从一只感染了肺结核的母牛身上分离出来的一种具有高度毒性的牛类分支杆菌,这种细菌具有很强的结块性,1908年,法国巴斯德学院的 Calmette Guerin将牛的胆汁添加到培养基中,从而使菌体凝固,通过13年的230代减毒培养,获得了一种免疫原性稳定、毒性较小的抗结核疫苗,该疫苗被称为菌苗[1]。
随着卡介苗的大量使用,研究人员发现,接种卡介苗的人比没有接种菌苗的患者更容易患上恶性疾病。
因此,卡介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本研究分析了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共50例,数字表随机分2组每组25例。
浅表性膀胱肿瘤的卡介苗腔内灌注治疗
P R) 激 活 免 疫 细 胞 , 而 非 特 异 性 地 激 活 T、 R 而 进 B淋 巴 细 胞
7 0年代 以前 , 胱 癌 术 后 通 常 以塞 替 哌 、 裂 霉 素 、 霉 素 等 膀 丝 阿 化 疗 药 物进 行 膀 胱 灌 注 治 疗 , 仍 有 半 数 以 上 患 者 在 3a内 但 复 发 , 有 2 %患 者 发 展 成 为 肌 层 浸 润 性 肿 瘤 _ 。7 代 以 约 0 1 0年 J
成 为 B G 治疗 的最 适 疾 病 。 现 将 B G 腔 内 灌 注 治疗 浅 表 性 C C 膀 胱 肿 瘤 的作 用 机 制 、 效 、 良反应 等 综 述 如 下 。 疗 不
1 B G 生 物 学 特 性 C
而 促 进 其 成 熟 。 Sy ea等 _ 认 为 B G 主 要 通 过 识 别 T l样 受 6 J C o l 体 2和 T l样 受 体 4来 激 活 D o l C。成 熟 D 可 将 抗 原 递 呈 给 C C 4 T细胞 , 分 泌大 量 的 I 1 D 并 L一 2使 其 向 T l细 胞 分 化 , h
BCG膀胱灌注
姜韬
随访3 年, 肿瘤复发率为15. 15%。
吴爱明
BCG 120 mg 加NS40 ml膀胱灌注保 BCG组复发26例, 未复发52 例; 1 年DFS 留2 h,weekly *6 。后改为monthly, 87.4%, 复发率12.6%; 5年DFS 66.7%, 复 共3 年。MMC 组在术后7~ 10 d 开 发率33.3%。MMC组复发12例, 未复发 始膀胱灌注MMC 20 mg, 方法同BCG。13例; 1年DFS 84%, 复发率16%; 5 年 随访12~60月。 DFS 51%, 复发率49%.
姜韬.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 年第27 卷第1期.45. 吴爱明,周兴,唐志忠等.实用医学杂志2001 年第17卷第6期:553-554
13
BCG治疗结果
14
BCG治疗结果
15
BCG治疗结果
C Richard W Lockyer et al.J R Soc Med 2001;94:119-123
8
作用机制-启动阶段
刺激肿瘤细胞表达MHC-Ⅱ BCG胞壁激活TLRs IL-12,GM-CSF)
激活CD4+T细胞。
产生肿瘤因子(INF-γ ,IL-2,IL-7, TH0 转化为TH1。
经BCG 活化的高表达CD1的DC细胞可以充分激活各T细胞 亚群(抗原提呈)。
9
作用机制-效应阶段
2002年我国男性膀胱发病率为3.8/10万,女性为l.4/10万。 2009年我国城市居民膀胱癌死亡率男性为3.79/10万,女性为 1.30/10万;而农村男性居民膀胱癌死亡率为2.42/10万,女性为 0.81/10万。
2
浅表性膀胱癌TURBT术后联合吡柔比星灌注的疗效观察
龄最 小 4 l 岁, 最大 8 2岁 , 平 均年 龄 6 3 . 6岁 , 其 中肿瘤 单发 7 5 例, 多发 1 3 例, 位于左侧 壁 2 6例次 , 右侧壁 3 O 例次 , 三角 区3 例 次, 底部 1 8 例次 , 顶部 4例次 , 颈部 7例次 ; 基底 部最 小0 . 3 c m, 最大 1 . 1 c m, 瘤体最大者 达到 2 . 5 c mX 2 . 0 c m。术 前 膀胱镜 检查取肿 瘤标本病 理活检 细胞分级 : G1 4 1例 , G 2 3 3例 , G3 1 4例 , 术后 病理分期 : T a 3 5例, T1 4 9 例, T i s 4例 ,
个月复发 , 2 例为术后 9 个月复发 , 3例为术 后 1 2 个 月复发 , 1例为术后 1 7 个月复发 。复发者均 为多发性 或高级别 的基 底较宽的膀胱癌 , 复发时间多在术后 1 ~2年 内, 复发者均再 次行 T URB T手术 治疗 。
3 讨 论
年 6月我院对膀胱癌 患者采 取经尿 道膀胱 肿瘤 电切后 给予
均为移行细用 S T0 z E电切镜 , 持续 硬膜外麻 醉 , 采
取膀胱截石位 , 以5 葡 萄糖 为 冲洗 液 , 电切功 率 在 1 6 0 ~ 1 8 0 W 之 间, 电凝功率 为 7 O ~8 0 W, 切 除范 围包括距 肿瘤 蒂 部周 围 1 . 5 ~2 . 0 c m处 , 深达肌层 , 基底部及周 围黏膜充 分 电 灼 。电切完成后 即刻予吡柔 比星 3 0 mg 溶于 5 葡萄糖 5 0 ml
治疗后易复发 , 降低 了患 者的生活质量 。2 0 1 0年 1 月一2 0 1 2
规未 见明显异常改变 , 心电图检查 结果无 明显差异 。其 中膀 胱刺激症 状( 程度不 同的尿频 、 尿 痛和 耻骨上 方隐痛 )8例 , 其中无需 处理 6例 , 2例经抗 炎及对 症治疗 3 ~7 d后症 状得 到有效缓解 , 不需要 中断化疗 。随访 1 4  ̄2 4个月 , 肿瘤 无复 发8 1 例, 复发 7例 , 复发率 为 7 . 9 5 。7例 中 1 例为 术后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表性膀胱癌灌注治疗研究进展(一)【关键词】膀胱肿瘤灌注治疗文献综述膀胱癌发生率在美国、欧洲和我国男性中分别列第4、5、10位,年新增病例仅美国就超过了60000例〔1〕,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超过90%的膀胱癌是膀胱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cellcarcinoma,UCC),而其中有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bladdercancer,SBC),欧洲泌尿科协会又将其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种〔2〕。
大多数SBC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治愈,但术后3~5年内复发率高达60%~90%,因此术后行膀胱灌注治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1化疗膀胱灌注化疗不同于系统化疗,药物的疗效不是与药物剂量而是与局部药物的浓度成正比,同时还依赖于药物与膀胱壁的接触时间、灌注药物的最佳pH值、局部的浓度等因素,因而其临床应用的最佳剂量、灌注的频率和维持治疗的时间目前仍无最佳方案。
1.1单药即刻灌注早期研究显示,30mg丝裂霉素C(MMC)或50mg阿霉素(ADM)TURBT后即刻(24h内)给予灌注化疗,能降低2年内约50%、5年内不低于15%的复发风险度,且与术后7~15d 内延迟化疗相比,无论有无维持治疗,两者都较延迟化疗略为优越,因此推荐所有的SBC 病人使用。
而近来Sylvester等〔3〕发现仅行TURBT和TURBT加即刻灌注化疗两者间却没有显著差异;并且对于单药即刻化疗,所有的化疗药物疗效也无明显不同。
单一新药灌注的资料有限:Campodonico等〔4〕对TURBT后1h内2g2,2-二氟脱氧胞嘧啶核苷(gemcitabine)灌注的初步研究显示,仅少数病人出现轻度白细胞减少和呕吐,认为该法可行、毒副作用可接受。
Mossberg等〔5〕对9个SBC病人行α人乳清蛋白与油酸的结合物(HAMLET)灌注治疗(30ml,25mg·ml-1,持续5d),大部分病人的肿瘤因基蒂部断裂而剥脱、肿瘤减小超过50%,甚至有2个病人几乎完全缓解;而瘤周正常组织病检未见异常,提示其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因而认为其在膀胱癌灌注治疗上有潜在应用价值。
Nativ 等〔6〕的研究显示,EDTA可使未切除的残余癌细胞脱落,并可有效防止膀胱内漂浮的肿瘤细胞播散,且反复灌注(2次·周-1,连续15周)亦未引起明显的毒性反应,因而认为其在预防膀胱癌的复发与转移上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6〕。
Smith等〔7〕以Toll样受体7激动剂imiquimod作灌注治疗的研究显示,imiquimod灌注组11/14无瘤生存,而对照组85%的瘤模发生浸润、进展,其Ⅰ期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有望成为治疗SBC的灌注新药〔7〕。
总之,尽管目前尚缺乏膀胱穿孔等并发症的对照报道,总的来说即刻灌注化疗是安全的。
对于低危SBC,单一即刻灌注化疗即可;而对于中高危SBC,由于灌注化疗仅能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不能阻止肿瘤的进展,因而可能还需其他灌注治疗。
1.2多药延迟灌注延迟灌注化疗可降低中危SBC病人的短期复发风险,常用药物为MMC和表柔比星(EPI)。
这两种药物的副作用较少,但是远期疗效有限。
如Hendricksen等〔8〕将1000例多为的SBC病人随机分成3个不同的EPI治疗组,5年随访结果仅44%的病人未复发,88.6%未进展,3组之间也无显著差异。
而Au等〔9〕认为可以通过减少病人的尿液排出、碱化尿液以及双倍剂量的MMC来提高此类药物的疗效:中位复发时间延长了17个月,年复发率降低了15%。
然而这些疗效有多少是归因于双倍的MMC剂量尚不清楚。
尽管缺乏长期的随访资料,新药物的报道不断涌现,其中又以gemcitabine的疗效较为显著:Bartoletti等〔10〕报道其1年复发率中危SBC为25.6%、BCG抵抗的SBC为25%;Dalbagni 等〔11〕报道30例BCG抵抗但又拒绝膀胱切除的病人经灌注gemcitabine,完全缓解率达50%。
vanderHeijden等〔12〕报道了另一种新药EO9的灌注结果:低中危SBC病人在接受了6次4mgEO9灌注后2~4周内67%(30/45)获得了组织学可证明的完全缓解,而其副作用与MMC和EPI相当。
另外,也有SBC复发病人灌注紫杉萜(docetaxel)的Ⅰ期临床试验报道:接受加大剂量治疗的SBC病人,仅44%经历了1或2级的毒性反应(主要是排尿困难),未见3或4级的毒性反应和docetaxel全身吸收;56%治疗后膀胱镜和活检证实完全缓解,复发病人亦未见有进展,提示docetaxel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13〕。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透明质酸酶联合紫杉醇〔14〕、葡甲胺与多不饱和脂肪酸EPA结合物(MeEPA)联合EPI〔15〕以及日本血凝病毒被膜载体()联合ADM〔16〕等灌注治疗膀胱癌的报道,在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减小对正常膀胱黏膜的损伤以及增强疗效等方面作用显著,但目前尚缺乏临床试验结果。
综上所述,膀胱灌注延迟化疗在短期内降低复发风险是安全、有效的。
当前作为标准使用的药物为MMC和EPI,但其长期疗效尚不令人满意;而更新一类的药物前景较好但缺乏长期的随访观察资料。
2免疫治疗2.1卡介苗在众多的灌注免疫治疗方法中,BCG灌注免疫治疗是最具有价值的。
BCG是一种减毒牛型结核分支杆菌疫苗,最早用于预防结核感染及加强对结核杆菌的特异性免疫。
自从1976年Morales首先报道了膀胱腔内灌注BCG预防与治疗膀胱肿瘤以来,经过20多年大量的随机前瞻性研究与临床实践,证明BCG是一种有效的膀胱腔内灌注药物,不仅可以预防肿瘤复发,还可减少肿瘤进展风险以及降低死亡率,与灌注化疗相比疗效相当甚至更好。
Gardmark等〔17〕报道了261例中高危SBC病人,术后BCG灌注免疫治疗或MMC化疗随访10年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进展病人分别为24和34例,无显著差异(P=0.26);总生存率相似(P=0.98)。
而Friedrich等〔18〕发现495例中高危SBC病人MMC维持(3年)灌注化疗组较之BCG组毒副作用无差异而未复发率显著提高(86.1%vs65.5%)。
虽然BCG灌注免疫治疗可减少肿瘤进展风险,但也会增加局部和全身的毒性反应。
vanderMeijden等〔19〕报道毒性反应使5%的诱导期病人、20%的维持病人被迫终止BCG 治疗。
而Colombel等〔20〕以氧氟沙星联合BCG灌注治疗115例SBC病人,可显著降低BCG中重度毒性反应,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克服BCG毒性反应的方法还包括寻找毒性小的菌株或减少BCG的剂量。
Ojea等〔21〕报道了430例中危SBC接受MMC(30mg)或减量BCG(27、13.5mg)灌注治疗的随访结果:虽然27mgBCG灌注组复发率最低,但也仅比MMC组略好;减量BCG组间毒性反应无差异,但又都较MMC组为高。
提示BCG的最适剂量为标准剂量的1/3左右。
2.2干扰素(interferon,IFN)IFN是一种很强的生物反应调节剂,有抗肿瘤、抗血管增生及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但单药灌注对SBC疗效有限。
Rajala等〔22〕对于SBC病人TURBT术后行IFN单药灌注的多中心研究显示,其复发率明显高于化疗组,而与未灌注组无显著差异,认为对防止复发无效,而与BCG 联合则可能改进其疗效。
Joudi等〔23〕报道了1007例以低剂量BCG联合α治疗SBC 病人Ⅱ期临床结果:随访24个月发现467例BCG免疫疗法失败的病人和536例从未接受BCG 治疗的病人经联合疗法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5%、59%,认为其疗效对于BCG治疗失败的病人是可以接受的。
Tao等〔24〕报道了以聚酰胺Syn3联合表达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抗膀胱癌研究的报道,认为其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且抑瘤效果与IFN水平相关。
Nagabhushan等〔25〕认为,IFN疗效差可能是源于病人耐受膀胱灌注大多不超过2h,导致膀胱肿瘤接触IFN时间太短,而yn3膀胱灌注治疗可显著增加其接触时间,因而有望行Ⅰ期临床试验。
总之,对于中危SBC病人BCG免疫治疗看来不仅不优于化疗,还有更多的副作用;但对于高危SBC病人,BCG在降低复发率、延迟肿瘤进展上优越性明显。
因此,BCG灌注免疫治疗是高危SBC的首选;而对于中危SBC仅适用于灌注化疗失败后,且应考虑联合IFN。
的应用尚需进一步的临床验证。
3靶向治疗多数膀胱上皮肿瘤病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呈过表达〔26〕,而EGFR抑制剂(gefitinib)也已被证明有明确的抗增殖和抗血管生成作用以及对化疗的增敏作用〔27〕,但其灌注治疗SBC的资料有限。
虽已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抗bevacizumab治疗结肠癌、乳癌、非小细胞肺癌和肾癌等的报道,但治疗膀胱癌Ⅱ期的临床试验最终结果尚不明确,仅初步提示可降低膀胱切除术率并延长无瘤生存期〔28〕。
除此以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FGFR3)也是膀胱癌靶向灌注治疗的靶点,但目前尚仅限于实验研究。
总的来说,当前靶向灌注治疗SBC缺乏临床试验报道,有必要更进一步研究。
4物理辅助治疗4.1热化学灌注治疗热化学灌注治疗是指将热疗与灌注化疗相结合的一种方法。
热疗系统可将膀胱壁温度升至42~43℃,不仅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触发其凋亡,还可扩张肿瘤组织的血管、增加化疗药的膜通透性、提高肿瘤细胞胞浆中药物的浓度等,对化疗具有增敏作用。
另外,温热对S 期细胞杀伤作用强,而化疗药对非S期细胞抑杀效果好。
故联合热化学灌注治疗优于单一的灌注化疗。
Witjes等〔29〕的多中心研究显示,57例原位癌病人(其中40例为BCG治疗失败的病人)经热化学灌注治疗有94%的病人获得了活检和细胞学检查可证实的缓解,而不良反应都是轻微短暂的。
该研究虽缺乏长期的随访结果,但预示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4.2电化学灌注治疗(electromotivedrugadministration,EMDA)EMDA是通过膀胱壁和膀胱内容间的电梯度,来暂时提高化疗药物对膀胱上皮屏障穿透率的治疗方法。
DiStasi等〔30〕报道了212例T1期UCC病人接受BCG或MMC联合EMDA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随访88个月发现MMC联合EMDA组的无瘤期明显长于BCG组(21个月/69个月),并且复发率、进展率也都更低(9.3%/21.9%、41.9%/57.9%)。
虽然样本较少,但显然MMC联合EMDA组与BCG组进展率上的差异是显著的。
4.3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PDT指联合可选择性结合肿瘤细胞的光敏剂与膀胱内的强光源来杀伤肿瘤细胞,是非常有前景的新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