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制度的前世今生,是不是八股文模式

合集下载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历程述评

中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历程述评

摘要:20世纪以前我国教师职业还不具备专业性;清末教师管理开始专业化;民国时期教师管理进行了局部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教师的管理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发展。

剖析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发展的历程对新时期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探索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前,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一直没有明确而规范的教师任用标准。

建国之后的四十多年,我国在法律上也一直没能建立起严谨、规范、完备的教师资格制度。

1996年,我国才正式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自此,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下面具体回顾一下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以前教师职业的非专业性20世纪以前我国古代文明社会数千年历史中,历朝历代都没有设立专门的培养教师的学校,教师多由长者、能者、学者、官吏等人担任,他们没有受过专门化的师范教育训练,其教师职业知识和能力的习得主要是通过经验—模仿,即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在教育实践中模仿和学习前辈(师傅)的经验而得来的。

这时“虽然有了教师这个职业,但还没有成为专门的职业,专业性还很差”1。

二、清末教师管理的专业化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制度的正式建立,师范教育体系的形成。

“师资培养培训体系的出现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标志”2。

清末的教师管理开始走向专业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重视教师的专业训练。

清末各级师范学堂把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必修课,并且安排较多的课时,还开设教学法,注重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规定教师的任职资格1904年的《奏定任用教员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的教师分为正教员和副教员两类,要取得学堂正副教员的职位,必须具备相应的学历和资格。

如普通中学堂正教员由优级师范毕业,成绩优等以上或游学外洋高等师范毕业,成绩中等以上者充任;副教员由优级师范毕业,成绩中等以上及游学外洋的高等师范毕业者充任。

三是制定教师考核制度。

1909年,清政府学部制定《检定小学教员章程》,规定对小学教员实行“检定”制度,这一工作,在京师和省分别由督学局和提学使司办理。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从事教师职业或教育教学活动的人所应具备的条件或身份的一种强制性的规定,是对教师实行的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

教师资格制度源于工业革命以后的欧美各国,因为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各行会实行行业技术资格证书和技术职称制度,接着教师行业也实行起来。

教师资格制度是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而变化发展的。

一、美国教师资格制度美国教师资格制度于1825年首先在俄亥俄州实施,随后纽约州于1841年、佛蒙特州于1845年也先后实施起来,到1940年,全国有42个州实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普及全国。

在美国,美国教师资格证书既按教学职责范围划分类别,又按有效期划分级别。

按前者大致分为七类:1.幼儿园及初级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资格条件是具备不低于大学本科2年的学历,并受过专业师范教育训练;2.小学教师资格证书。

资格条件是具备不低于大学本科2年学历,并受过专业师范教育训练。

与第一类证书不同点是,取得此类证书须在小学l~8年级范围内进行教育实践及教育实习;3.中学教师资格证书。

资格条件是不低于大学本科4年的学历,并受过专门师范教育训练。

根据具体所专修科目,证书中明确注明是任教某科或某一些学科领域;4.专科教师资格证书。

资格条件是不低于大学木科4年学历,并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

在证书中指定的专门科目任教;5.职业技术教师资格证书。

资格条件是不低于大学2~4年学历,并在某一种(或一类)行业领域内具有1~2年的实际经验,并受过专门的师范教育训练;6.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

资格条件是不低于大学本科学历,经过特殊教育专业的专门训练,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

在特殊教育的某些指定领域从事教学与治疗工作;7.学生指导教师资格证书。

资格条件是研究生学历,经过学生指导工作专业的基本训练,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

在中小学担任指导教师、学校心理学专家以及巡回指导教师等职务,从事对学生行为、学习、升学、就业及其他问题的指导工作。

第八讲教师资格制度

第八讲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发展概况(一)教师资格制度概念我国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也称“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证书制度”, 它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

这里所谓“制度”是取其“行动准则”或“办事规程”之意。

因而又可将教师资格制度界定为:一个国家对教师资格进行认定时规定的所应遵循的行动准则或办事规程。

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具体而言,教师资格制度至少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职业资格制度,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也不是地方政府实行的。

教师资格是由国家对符合相应教师资格条件并提出申请的人员认定的资格,属于国家资格性质。

第二,教师资格制度是法定的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必须依法实施。

教师资格作为国家法定的职业资格,对所有的申请人都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定。

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限制,具有普遍适用的效力。

第三,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只有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能被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任为教师,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聘为教师;同时,教师资格只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具备教师资格者只有在被学校依法聘任后,方能成为教师。

学校应根据岗位需要,从具备教师资格者中择优聘任。

(二)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规范初步建立阶段(1986 —1993年)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年5月27 日)改革开放伊始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其他各项事业一样,重获新生,开始走上正常、健康、迅速发展的轨道。

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可谓是成绩斐然。

据1977年统计,我国小学民办教师为万,初中民办教师为万,高中民办教师为万;他们分别占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到了1985年, 小学民办教师下降为万,初中民办教师下降为万,高中民办教师下降为万,占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比例分别下降为%、%、%。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50道选择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1-50道选择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单选(1-50)1、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存在。

②历史性:1)教育的时代性: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特点,同一时代的教育又有共同点其特点。

2)教育的阶级性:教育为谁服务。

3、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主导作用)、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和桥梁)。

4、教育的基本功能(根据教育作用对象划分):①个体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个体个性化功能、个体谋生功能、个体共享功能。

②社会功能:社会变迁功能(推动社会的改革与发展)、社会流动功能(横向流动:平级调动,纵向流动:升职)。

5、教育的基本功能(根据教育功能呈现形式划分):①显性功能(计划性)②隐形功能(非预期)。

6、教育的起源①神话起源论,代表人物:宗教人士(朱熹),评价:最古老的观点。

②生物起源论(本能生利息),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评价:第一个正式提出,主要观点:生存本能。

③心理起源论(心理仿梦露),代表人物:孟禄,主要观点:儿童对承认无意识的模仿。

④劳动起源论(米凯爱劳动),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凯洛夫,评价:在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主要观点:起源于劳动,劳动过程中经验的传递。

7、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①夏,教育机构:序、校。

发展简述: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

②商,教育机构:大学、小学、瞽、庠、序。

发展简述:有文字记载、有考古出土的实物证实。

③西周,教育机构(官学):国学:大学、小学,乡学:塾、庠、序。

发展简述:政教一体,官师合一(无专职老师),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

④春秋,发展简述:官学衰微、私学兴起。

⑤战国,教育机构:稷下学宫(官家举办,私家主持)。

发展简述:诸子百家争鸣。

⑥西汉,教育机构:太学(西汉)、鸿都门学(东汉)。

发展简述: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八讲教师资格制度

第八讲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发展概况(一)教师资格制度概念我国1993 年10 月31 日颁布的《教师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教师资格制度也称“教师资格证制度”、“教师证书制度”, 它是指“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

这里所谓“制度”是取其“行动准则”或者“办事规程”之意。

于是又可将教师资格制度界定为:一个国家对教师资格进行认定时规定的所应遵循的行动准则或者办事规程。

我国的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具体而言,教师资格制度至少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实行的一种职业资格制度,不是教育行政部门,也不是地方政府实行的。

教师资格是由国家对符合相应教师资格条件并提出申请的人员认定的资格,属于国家资格性质。

第二,教师资格制度是法定的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必须依法实施。

教师资格作为国家法定的职业资格,对所有的申请人都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认定。

教师资格一经取得,在全国范围内不受地域限制,具有普遍合用的效力。

第三,教师资格制度是教师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公民获得教师职位、从事教师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资格制度全面实施后,惟独依法取得教师资格、持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干被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聘任为教师,没有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不能聘为教师;同时,教师资格只是从事教师工作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具备教师资格者惟独在被学校依法聘任后,方能成为教师。

学校应根据岗位需要,从具备教师资格者中择优聘任。

(二)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制规范初步建立阶段(1986 — 1993 年)1、《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5 年 5 月 27 日)改革开放伊始至20 世纪80 年代中期,我国教育事业与社会其他各项事业一样,重获新生,开始走上正常、健康、迅速发展的轨道。

与此同时,教师队伍建设也可谓是成绩斐然。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与现实论文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从建国初期的学历要求逐渐发展成以法律内的学历要求为主,并辅以法律外的专业技能的补充规定。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但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不符合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需积极创造条件来构建和实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制度。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历史演变;现状分析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演变(一)体制改革前中职教师资格制度仅提学历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两种类型。

当时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各业务部门办学,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自本院一九五二年颁布了整顿和发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以来,中等专业教育在调整、整顿和改革工作中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各类中等专业学校(不包括中等师范学校,下同)逐步转归有关业务部门领导,开始按照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及专业化的原则来培养干部”,并建立了定期交流技术课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制度,因此,能够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资格仅对学历提出了要求。

(二)体制改革后中职教师资格对学历与专业技能均提出了要求而技工学校一方面对教师资格进行了必要补充,另一方面对学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1986年11月11日,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联合颁发《技工学校工作条例》规定:“学校应切实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业务进修工作。

生产实习指导课教师要努力达到能教本工种(专业)的工艺理论课;技术理论课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应支持和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和学术研讨活动。

”1988年9月1日,劳动部颁发的《关于试行〈职业技术培训教师专业证书〉制度实施意见》指出:“试行《职业技术培训教师专业证书》制度是根据职业技术培训教师工作岗位的需要,对从事培训工作多年,具有一定业务知识或教学能力,但未达到现有教师任职资格所要求的大专毕业程度的人员,有目的地进行成人高等专业知识教育。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我国学校产生于公元前1000多年的()。

A.商代B.周代C.夏朝D.春秋2.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A.希腊B.埃及C.斯巴达D.雅典3.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A.六艺B.八股文C.自然科学D.四书、五经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洛克D.杜威5.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0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7.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达尔文B.布厄迪尔C.勒图尔诺D.孟禄8.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指()。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苏格拉底D.卢梭9.被称之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nA.赫尔巴特B.康德C.培根D.夸美纽斯10.世界上最早系统地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是()。

A.中国古代的《学记》B.古代印度的《吠陀》C.柏拉图的《理想国》D.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11.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12.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

A.学校的产生B.学制的建立C.教育实体的出现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1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下列哪部教育论著?()。

A.《学记》B.《普通教育学》C.《大教学论》D.《教育论》14.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15.终身教育思想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欧洲,由()首先提出。

A.保罗•郎格朗B.杜威C.洛克D.卢梭1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17.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浅论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演变

浅论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演变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20 年第 4 期
NO.4,
2020
2020 年第 4 期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Serial NO.168)
(总第 168 期)
GUANGXI JIAOYUXUEYUAN XUEBAO

浅论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演变
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定》 中明确指出在岗教师必须要经过培训和学
习,具备要求的学历和合格资质才能继续从事
教师职业。时隔 1 年,《义务教育法》 的颁布,
正式首次提出我国应该建立教师资格的考核制
度,经过考核后,合格的教师将获得教师资格
合格证书,标志着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
革的决定》 提出具体设想后,《义务教育法》 在
孟令军,辛琦媛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吉林 四平 13600)
摘 要: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从古代教师选用制度、
清代末期教师资格检定制度、

中国成立后的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
直至现当代,
也未停止对教师资格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资格制度;
演变
中图分类号:
G5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9410(2020)04-0246-03
“检定”制度。主要分为试验检定、无试检定。
侧重考察受检定者的毕业文凭、特长、知识技
能等条件,除此之外,还对实施检定的组织机
构 、检定的类别和内容、检定结果处理等进行
了说明,标志着清末教师资格检定制度的最初
形成。
1912 年,民国教育部颁发了 《小学校令》,
收稿日期:2019 年 12 月 10 日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演变历程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演变历程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演变历程作者:张清雅王中岱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02期摘要: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至今经历了孕育、萌芽和建立、改革完善四个阶段。

清末教员检定制度初步具有现代意义的教师资格制度基本框架和体系,应视为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后,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第一部专门性行政法规的诞生。

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共同构成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法制规范的宏观框架,标志着教师资格制度的确立。

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立了“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准入制度,教师资格制度进入了实践层面的改革完善阶段。

关键词:教师资格管理教员鉴定制度教师资格制度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2—0014—04教师资格制度基本体系的形成是教师资格制度确立的标志。

教师资格制度基本体系应包括教师资格的法律体系、教师资格条件(标准)、资格培训、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的颁发与管理。

基于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孕育、萌芽和建立、发展完善四个阶段,现略论之。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孕育、萌芽阶段(一)教师资格制度的孕育阶段:奴隶社会时期我国具有独立意义的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教师资格管理伴随着学校和教师的产生而出现。

但由于刚刚起步,远不具备制度化特点,所以,这一时期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处在孕育阶段。

“学在官府”是我国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重要特征,所以当时的学校教师由国家官吏担任,形成“官师合一”、“以吏为师”的局面。

如,西周国学由大司乐主持,他同时又是国家礼官。

国学的教官有大司乐、乐师、师氏、保氏、大胥、小胥。

乡学的教官有大司徒、乡大夫、乡师、州长、党正、父师、少师。

(钟祖荣,现代教师学导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24)可见,我国奴隶社会的教师资格管理表现为“以吏为师”的任用标准,非官吏不能做教师,“吏”成为教师任用的唯一标准。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变迁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变迁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变迁作者:刘海燕孙杰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17年第07期[摘要]从古至今,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完善四个阶段。

古代社会主要从制度和观念层面对教师的德与才提出要求,孕育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产生。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清政府重视教师质量的提高,颁布了《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对教师进行资格检定,初步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模型和体系,是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萌芽期。

自新中国成立,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性条文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细致说明,使得教师资格制度趋于正规化。

其中《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对教师资格制度进行了具体规划,为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提供了宏观框架,自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初步形成。

《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的颁布使得教师资格制度在我国全面实施。

201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出要使教师资格制度更加完备,不断完善和改革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

[关键词]教师资格制度;孕育阶段;萌芽阶段;形成完善阶段[中图分类号] G52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7-0113-06[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7023教师资格制度的基本体系应包括教师资格的法律体系、教师资格条件、资格培训、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的颁发与管理等[1]。

基于教师资格制度体系,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经历了孕育、萌芽、形成、完善四个阶段,从古代各朝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到清末民国时期教师资格检定制度的出现,为新中国成立教师资格制度的初步确立奠定了基础。

此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教师资格制度不断进行补充、修正,使得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不断地完善。

一、孕育阶段:我国古代的择师标准在奴隶社会,我国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出现,到了商朝,学校已经较为完备。

随着学校的出现,古代社会不仅从制度层面对教师进行了一定的要求,而且也从观念层面说明成为教师应该具备的学识与道德品质。

试论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

试论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

试论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从1993年的确立至今已走过20余年,但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资格制度本身也就突显出一些问题:对申请人思想品德的鉴定过于形式化;对其学历要求不高;对其教育教学能力认证仅仅通过试讲的形式过于简单化等。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试图提出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一些建议:对申请人在资格申请时和教学实践中考察其思想品德;适当提高教师资格学历认定“门槛”;加强初任教师职前培训等尤为重要。

标签:教师资格制度;初任教师;专业性一、教师资格制度的演进历程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首次以国家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

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

1996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2000年9月23日教育部颁布了与之配套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从此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

2001年4月1日,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这一阶段,解决了教师专业化建设中的很多问题,对该项工作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2]。

2009年,针对现行制度存在的问题,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改革和完善教师资格制度的意见。

教师资格制度发展至今有20余载,使得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体现出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特点,为教师的任用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

同时,在这过程中教育也呈现出空前的重要地位,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显得格外重要。

因此,原有的教师资格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育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难以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弊端,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滞缓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

二、我国教师资格制度与初任教师专业化的联系(一)概念阐述在《教育大百科全书》一书中对教师资格制度的阐述是: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福建厦门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史

福建厦门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史

福建厦门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发展历程_教师资格制度的前世今生2014年福建考试已经临近尾声了,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开始,但是有些人对福建厦门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资格制度还是不大了解。

这边给大家介绍一下福建厦门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发展历程_教师资格制度的前世今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撒~~教师招聘考试教师招聘考试又称教师入编考试,是由地区教育局或人事局统一组织的教师上岗考试。

即具有从事教育行业的能力后(即获得教师资格证。

其中师范生正常毕业后就直接拥有,非师范生必须通过教师资格考试),进行的竞争上岗考试。

考试内容按地区的要求存在不同。

教师招聘考试主要是以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公考的聘用机制,教育局通过发布招聘简章(一般是地区教育网或人事人才网)包括笔试-面试-考核-录用-签约等一般程序。

教师招聘考试的内容主要是专业知识和公共基础知识。

这个公共基础知识也有不同,有的地区就是指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教育法规、新课改等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有的地区是指文史、法律、数学、政治、实事等综合知识或则行测能力测试。

教师资格考试主要是说明你具有从事教师行业的能力了,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知识,通过普通话2级乙等,经过当地教育局或则学校认证后(认证方式为说课),取得高级教师资格证或初级教师资格证。

教师招聘考试的资格要求教师招聘对参考人员有一定的基本要求,首先是必须拥有与所报考职位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其次是对考生的年龄有所限制,例如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教师招聘公告中就指出,参考的“社会人员” 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具有杭州城区户口和适用的教师资格证的,目前不从事教师工作的社会人员。

除此之外,对应届生也有不同的资格要求。

一般情况,各省市会对户口有所限制,比如南京六城区教师招聘考试公告中就明确规定1、南京生源2009年师范类本科毕业生。

南京生源2009年学前教育师范类大专生。

教师资格体制发展

教师资格体制发展

教师资格体制发展一百多年来,建立教师资格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向,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师资格制度的实行已成为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

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时间虽然不长,但从制度本身来说,已得到了初步发展,从实施的效果看,也对我国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功能。

一、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确立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职业许可制度,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公民获得教师岗位的法定前提条件。

对此,国人在1933年就有评述,“厉行检查,以提高师资的标准,均非有整个的行政力量努力去改造,不能打破阻碍而获得相当的成果”。

1938年国民政府颁行《师范学院规程》,第五条规定“师范学院修业年限五年,期满考试及格,并由教育部复核无异者,由院校授予学士学位,并由教育部给予中等学校某种教员资格证实书”。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之初,有学者提出“社会上青、壮年知识分子,虽未经哪一级师范学校毕业甚至也未经哪一级学校毕业,倘能通过老师检定的考试,也该准许他们充任教师,所以具体制定检定办法是有必要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我国自1993年之后相继颁布了《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逐步形成了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1995年3月1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以国家法律形式,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到2005年,全国32个省(区、市)共认定教师资格约612万人。

二、教师资格制度的特征教师资格制度确立了从业者的行业准人标准,维护了行业的严厉性。

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后,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从学历、思想道德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明确。

我国现行教师资格制度还具有下面的一些特征:(一)权威性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来颁布教师资格制度,体现了国家意志所赋予的权威性,它确立了教师职业在社会诸职业中所应占有的非凡地位,肯定了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

教师资格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师资格教育的发展历程

教师资格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这四个阶段,在教师资格笔试中,侧重考查的是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特点。

接下来就针对四个阶段的特点进行阐述。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

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资料是属于公有制,因此儿童也是公有的,那么教育对每个儿童来讲机会都是均等的,没有任何歧视和差异,所以主要体现了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原始社会时期没有学校,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给儿童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属于第一次结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儿童只能学习相关的生产、生活经验,并且只限于模仿、口耳相传等方式来获取经验。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1.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1)夏商: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学校名称分别为庠、序、校,此时教育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2)西周:出现国学和乡学。

国学设置在诸侯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主要是以官学的办学形式为主,面向奴隶主,呈现出政教合一、学在官府的特征,体现了阶级性的特点。

那么在这一时期,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其中核心是礼乐。

(3)春夏战国:春秋时期私学兴起,可以自由讲学、自由办学,打破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的限制,教育开始面向所有人。

进入到战国时期,私学繁荣,出现了以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为主的显学。

(4)汉代:官私并行。

在这一时期实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把儒家思想摆在了正统地位。

(5)隋唐:出现了六学二馆,不同等级官员进入到不同的学校进行学习,体现了等级性。

在选拔人才制度方面,建立了科举制。

(6)宋代:书院盛行。

学习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

(7)明清:明朝时期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到了清朝末年,科举制废除。

在古代社会,春秋和战国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分界点,在奴隶社会时期,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

教师资格制度:昨天、今天、明天

教师资格制度:昨天、今天、明天

教师资格制度:昨天、今天、明天“尊师重教”和“择师而教”共同构成的中国古代教育机制蕴涵着教师资格制度思想的雏形,西方近代国家的具体历史背景促成了现代意义上教师资格制度的诞生,而现代教师专业化理论则促使教师资格制度得到了新的发展。

[标签]教师资格制度择师标准教师专业化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资格制度最早产生于1810年的普鲁士国家,但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关于师道的论述则蕴涵着教师资格制度的雏形。

本文通过描述教师资格制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揭示教师资格制度的发展演变全貌。

一、教师资格制度的起源——中国古代择师标准在中国古代关于师道论述的思想中,“尊师重教”和“择师而教”共同构成当时有益的教育机制。

《礼记》归纳的我国古代儒家各派的师道思想,在教育史上是最早从理论上进行的探索和总述,它对如何认识教师的地位、作用和条件,以及为师之道、教师的人格、职业道德、师生关系等,做了全面的总结。

唐朝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

《吕氏春秋》等文献以及其他教育思想家对教师的论述也较多。

“尊师重教”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也是华夏文明礼仪之邦的体现。

诸多文献均描绘了尊师风气以及教师在古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我国先秦思想家荀子的“天地君亲师”(《荀子》),汉代扬雄的“师者,人之模范也”(《法言·学行》),唐朝文学家韩愈的“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说》),以及“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吕氏春秋·劝学》),这些古代学者、思想家皆对教师的地位、作用、任务、择师标准进行了不同的论述,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对教师就有一套标准和要求。

儒者教师要有自身完美的独立人格,“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学记·儒行》),保持自身的特立独行,为此自身先要修身养性,洁身自爱,以德自清。

尽管古代没有专门的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机制和形式,但对教师自有一套非成文的人们的标准,即都围绕着道德、学识、能力进行评价。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与现实

关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历史与现实论文摘要: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从建国初期的学历要求逐渐开展成以法律内的学历要求为主,并辅以法律外的专业技能的补充规定。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但在实践中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不符合教师专业化开展的要求,需积极创造条件来构建和实施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制度。

论文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历史演变;现状分析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师资格制度的演变〔一〕体制改革前中职教师资格制度仅提学历要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中等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两种类型。

当时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各业务部门办学,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改进中等专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自本院一九五二年公布了整顿和开展中等技术教育的指示以来,中等专业教育在调整、整顿和改革工作中已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各类中等专业学校〔不包括中等师范学校,下同〕逐步转归有关业务部门领导,开始按照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及专业化的原那么来培养干部〞,并建立了定期交流技术课教师和技术人员的制度,因此,能够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师资格仅对学历提出了要求。

我国技工学校以技能培训为主,所以对培训教师突出实践技能,而对学历要求较低。

1954年4月25日劳动部?关于技工学校暂行方法草案?中提出:“技工学校的教师,应尽量做到以专任为主。

技术理论教师,应由相当于中等技术学校毕业以上程度的技术人员担任;技术实习教师,应选拔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小学6年级以上〕及有一般技术理论常识的优秀技工担任。

政治课须配备能够胜任的教师担任之。

〞而中等专业学校主要是培养国家干部,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

1954年11月24日,教育部发布?中等专业学校章程?提出了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学历要求:文化课、专业根底课、专业课教师,一般应具有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其中某些技艺性较强的专业教师,亦可为专科学历,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其学历要求可适当放宽;实习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以上学历。

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历史

我国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历史

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历程看教师资格证强制执行的起始日期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教师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中国公民…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这是首次以法律形式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为了贯彻落实《教师法》,199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工作的阶段划分1.过渡阶段(1996—1997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后不久,原国家教委又出台了《教师资格认定过渡办法》,规定从1996年1月1日起施行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1993年12月31日在岗的人员,凡具有教师职务,考核合格,可以取得相应教师资格。

实际上对《教师法》实施之前已在学校中任教的人员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的政策。

1997年底教师资格过渡工作结束时,全国属于规定范围的在职人员共计有1 026万余人获得了教师资格。

2.试点探索阶段(1998—2000年)教育部人事司1998年4月下发了《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的通知》,自1998年4月至1998年底,教育部在上海、江苏、湖北、广西、云南、四川六个省(区、市)的部分城市进行教师资格认定试点工作。

在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00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这是我国教师专业化和教师资格认定最重要的标志和措施。

《实施办法》共六章29条,对“资格认定条件”、“资格认定申请”、“资格认定”、“资格证书管理”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至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规范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3.全面实施阶段(2001年至今)2001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教师资格制度实施工作会议,动员和部署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工作,教师资格认定进入实际操作阶段。

2001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首次认定教师资格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对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法律和政策依据、教师资格的性质、认定范围、资格申请、认定程序、学历条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资格条件的特许条款、早期退(离)休教师资格认定问题、教师资格的丧失与撤销、证书管理、收费问题等有关政策作了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和细化。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制定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制定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制定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为了保证教育质量、选拔优秀教师而制定的。

该制度自2002年开始实施,至今已经过去了近20年的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不断完善和调整,旨在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确保优质教育资源的稳定供给。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制定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权威部门的研究、讨论、修改和验证。

涉及的问题非常广泛,包括考试内容的制定、试卷的编写、考试形式的选择、考试标准的确定等等。

同时,在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利益,面对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

然而,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同时也可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教育真正服务于人民群众。

总之,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建立是符合教育发展需要的,不仅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也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相信,这个制度仍将得到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