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法》讲课提纲(1)gaigai
05094《投入产出模型》课程教学大纲
《投入产出模型》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5094课程英文名称:Analysis of Input and Output学时数:36学分数:2适应层次和专业:统计学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投入产出模型》是一种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生产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投入与消耗与产出的数量关系的分析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一些基本模型及其求解原理、方法技巧,使学生基本掌握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应用,了解其方法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第一章导言共2学时第二章全国实物型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共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
(二)教学重点: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三)教学难点: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四)本章知识点:§2.1 实物产品的生产联系(1学时)作业量:2§2.2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1学时)作业量:2§2.3 实物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2学时)作业量:2第三章全国价值型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共8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投入产出分析与国民核算体系,掌握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理解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
掌握实物型与价值型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点: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三)教学难点: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四)本章知识点:§3.1 投入产出分析与国民核算体系(1学时)作业量:2§3.2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1学时)作业量:2§3.3 价值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1学时)作业量:2§3.4 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假定和求解条件(2学时)作业量:2§3.5 实物型与价值型模型比较(2学时)作业量:2§3.6 价值型投入产出模型实例(1学时)作业量:2第四章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共6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基本问题,熟练掌握编制投入产出表的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掌握投入产出延长表及其编制。
投入产出法概论
第一节 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的思想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8 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经济学家魁奈的《经济表》。列 昂节夫研究和提出投入产出分析时所受到的直接启 发,主要是十九世纪下半期数理经济学派里昂·瓦 尔拉斯提出的全部均衡理论及其数学模型。1953年, 列昂节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一书,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标志着投入产出分析的诞生。
第一节 产业关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需原材 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 动力的投入,它是任何产业从事某种经济活动都 必须耗用的物质资料和必须使用的劳动力。产出 是指产品生产的总量及其分配使用的方向和数量, 如用于生产消费(中间产品)、生活消费、积累 和净出口(后三者总称为最终产品)。它是任何 产业从事某种经济活动所得到的成果,即产品或 劳务。
产出 投入
中间产品
产产 产
小
计
业 业 …业
最终产品
总
积 消净
小
产
累 费 出口
计
品
产业1 产业2 …… 产业n
12 n X11 X12 … X1n X21 X22 … x2n
… … …… Xn1 Xn2 … Xnn
n
X1i
…i1
n
X2i
i 1
n
Xn i
i 1
Y1
X1
Y2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PPT文档128页
y1=g1(p1,p2,……,pn;w1,w2,……,wm)
y2=g2(p1,p2,……,pn;w1,w2,……,wm)
……
……
……
……
……
ym=gm(p1,p2,……,pn;w1,w2,……,wm)
以上只是一个人对每种要素的提供量,在经济社
会中,同时作为消费者和要素所有者存在的家庭和个 人有许许多多。用k表示经济社会或模型中家庭或个 人数目,y1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1, 用y2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2,以此类 推,用ym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m的 总数,这样,
在简单的瓦尔拉斯模型中,商品都是最终产品, 没有中间产品。也就是说,商品直接用要素来生产, 每生产一定量的产品,都要使用一定各类的要素。 符号a11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一种商品所用的第一 种要素的数量,a12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第二种商 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a1n表示生产1 个单位的第n种商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一 般地,aij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j种商品所用的第i 种要素的数量,aij被称为生产系数。生产系数表 示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商品所用要素数 量。基本假设规定,模型中的生产系数固定不变。 由于模型中共有n种商品,m种要素,所以生产系数 一共m*n个。
由于p1=1,所以家庭或个人的支出又可写 作:x1+x2p2+……+xnpn。
依照假设,不存在储蓄,所以,个人的收 入和支出相等,y1w1+y2w2+…+ymwm=x1+ x2p2+…+xnpn。
上式即为一个人的预算限制方程,即,一 个人所能购买的各种x的数量必受到他的收入 的限制。
至于说这个人在收入的限制下,购买多少 个单位的各种x,则取决于他个人的偏好和各 个x的价格。因为,一般均衡理论并不局限于 考察某一个市场,而假设其他市场的条件不变, 从而,一切的价格变化都被认为可以影响一个 人的需求量。换言之,对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不但决定于这种商品的价格,而且决定于其他 商品的价格,还决定于个人提供各种要素所得 到的收入。因此,某一个人对每一种商品的需 求函数是:
7.2-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教学文案
水平方向
平衡关系:
mn
x ip j qy ip ox ip (p 1 , 2 , , m ; i 1 , 2 , , n )
q 1j 1
即:各区域、各部门产品的生产与分配使用情况。
垂直方向
平衡关系:
mn
x ip j qv q j m q j x q j (q 1 , 2 , , m ; j 1 , 2 , , n )
n
dijxj wi ui (i1, 2, , m )
j1
垂直方向 有如下关系式
n
m
xij u ij vj m jxj (j 1 , 2 , , n )
i 1
i 1
n
m
a ix jjd ix jj vj m j xj (j 1 , 2 , , n )
i 1
i 1
若令
d11 d12 d1n
其中 Ap
qaa12pp11qq
a1p2q a2p2q
aa12ppnnqq
anp1q anp2q anpnq
(p,q1, 2, ,m)
m
n
aip1q
p1 i1
Bˆ q
0
0
0
mn
aip2q
p1 i1
0
0
0
m p1
n i1
aipnq
如果再引入分块矩阵
A11 A12 A1m
①本区域生产的产品,其生产与使用平衡方程 式为
n
xijyi xi (i1, 2, , n)
j1
即
n
aijxj yi xi (i1, 2, , n)
j1
式中:aij为区域内的直接消耗系数。
② 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满足平衡关系式
投入产出-1(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讲解
Input-Output System
讲课教师
张倩
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使产 生了“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技术”、“投 入产出分析”三种名称,分别认为它是一种方法、 一种技术、一种分析工具;
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相互消耗 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便产生了“部门联系平衡法” (苏联)、“产业关联”(日本)的名称。
从投入产出法产生到列昂惕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到以后的研究,半个 多世纪以来,列昂惕夫的研究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工作重点是建立投入产出表的理论体系, 并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 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从1932年开始。
在哈佛工作间,设计商品流量统计估算表,申请1500美元;
1932年底“用书面报告他的失败”为条件。 1936年,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发表在美 国《经济统计评论》8月号——投入产出分析产生; 1941年,著作《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年》出版。
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 究不同的局部或个别环节的经济问题。
投入产出法是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数学 方法(高等数学)和电子计算机,通过编制投入产出 表和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综合分析和研究 各种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特 别是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 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1.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计量方法 西方把投入产出分析作为经济统计和经济计量 学的一个组成都分。
§1.2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1.2.1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始人是美籍 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教授。 1936年,他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论文《美国 经济中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被认为是投入产出分析 产生的标志。
《投入产出法》课件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
完全消耗系数的定义
完全消耗系数是指某一部门或行业在生产单位最终产品时,对其他部门或行业所 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投入品的价值量。
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
通过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各行各列的完全消耗系数,即各部门的完全消耗 量与该部门总产出的比值。
详细描述
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各产业部门的资源消耗 量和污染物排放量,建立资源环境投入产出 表,评估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影响程度。这 有助于发现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重点领域 和问题所在,提出针对性的节约资源和保护 环境的措施和建议。同时,可以为制定可持 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04
CATALOGUE
投入产出法的优缺点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步骤与方法
01
02
03
04
05
数据收集与整理 建立表格结构
计算直接消耗系 数
计算完全消耗系 数
分析各部门或行 业之间的…
收集各部门或行业的总产 出和总投入数据,并进行 整理和分类。
根据收集的数据和分类结 果,建立投入产出表的表 格结构。
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 ,计算各行各列的直接消 耗系数。
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法的基础,其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投入产出分析 的结果。因此,完善投入产出表的数据收集与编制方法至关重要。
未来需要加强数据收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 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和校验,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此外,应加强编制方法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效率和准确 性。
投入产出表的内容
投入产出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某一部 门或行业对另一部门或行业的直接消 耗或使用量,反映了部门或行业之间 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投入产出分析法
AX Y X
( I A) X Y
(7.3.1)
(7.3.2)
表7.3.1
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表
最终产品 (值 )
n
资源利用部门(生产 部门)
二、环境保护的投入产出分析
投入产出分析则是联系经济活动与环 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 方法。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列昂捷夫曾 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对环境污染与治理问 题作了研究。 列昂捷夫的环境污染与治理投入产出 模型的基本结构如表 7.3.3 所示。在表 7.3.3 中,除了通常的 n个生产部门外,还增加了 m个污染部门(污染物质的种类)。
第九章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法简介
• 投入产出分析,又称“部门平衡”法,或称“产 业联系”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列昂捷夫在20世
纪30 年代最早提出来的。它主要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及建 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反映经济系统各个部门(产业间)的关 系
• 区域产业构成分析、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分析、 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研究等各个方面
q
j 1
0j
• 产品的直接消耗系数
– aij表示生产单位数量的j类产品需要消耗的i类产品的 数量
aij
qij qj
, (i, j 1,2,, n)
– 劳动的直接消耗系数
a0 j
q0 j qj
, ( j 1,2,, n)
a q
j 1 n ij
n
j
yi qi , (i 1,2,, n)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8060532课程名称:投入产出分析英文名称:Input Output Analyses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2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类本科各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微积分》《线性代数》《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二、课程简介紧抓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将“课程思政”作为融合德育与智育的融合主渠道,是逐步实现“立德树人”的综合教育理念的前进方向。
本课程主要以投入产出模型的系统性为线索,探讨了建立宏观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体系。
主要讲授投入产出预测与规划模型、投入产出技术与经济系统分析、投入产出优化模型、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投入产出分块矩阵模型、投入产出方法与优化模型的结合等投入产出理论和方法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介绍。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大纲是为高等财经类统计•学专业本科四年制开设的《投入产出分析》课程而编写的。
学分3,总课时大约48时,财经类其它专业也可使用本大纲,学分3,总课时48学时,打水号的章节省略,其中上机实验占1/3学时。
本课程以一定的课时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加强作业练习、上机实验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投入产出分析》课程学习的LI的:1. 为分析宏观和微观经济问题特别是结构问题提供数量分析方法。
就中国经济结构进行国际比较,体现我国经济制度优越性,唤醒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中国精神,锻造学生美丽而有趣的灵魂;为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追梦的人。
2. 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基本技能与方法。
3.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国民经济核算知识,具体地掌握社会再生产过程。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言(-)目的与要求1. 重点掌握投入产出分析起源及定义;2. 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特征等3. 了解投入产出分析的发展。
4. 了解我国投入产出发展历程,说明我国在经济学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上处于国际前列,增强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信。
投入产出分析PPT-LECTURE1
值得着重指出的是,理论上,投入产 出表所反映的部门之间的联系,是生产技 术经济联系。因此,表中第一部分是投入 产出表的核心部分,即所反映的主要是部 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但也反映经济 联系,特别是在价值形态表的条件下,因 为这时表中各元素受价格和各种结构变动 的影响。
投入产出表中有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物质消耗+净产值=总产值(价值) 所谓投入产出模型,具体地说就是在上 述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上的线性代数的 方程体系。
主要参考书: 1、 投入产出分析/刘起运, 陈璋, 苏汝著/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2、投入产出分析/董承章主编 /中国财政经 济出版社 2000 3、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王玉潜, 袁建文,李华编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 中国产业结构的投入产出分析/刘小瑜 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5、 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李冠霖著/中国 物价出版社2002
第五章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 第一节 关于部门的分类和组合问题 第二节 数据资料的搜集、加工和整理问题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和更新、进出口问题的处理 第四节“价值表”的计价和流通部门的分解 第五节 实物——价值投入产出模型 第六节 直接消耗系数的修正与预测
第六章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第一节 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1、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意义 2、地区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 3、地区投入产出表的表式 4、地区产品投入产出模型 第二节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简介 1、企业投入产出法概述及表式 2、企业投入产出行模型 3、企业投入产出列模型
几个基本概念: 投入——是指产品生产所消耗的原材料、 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和劳动力等生产性 消耗。 产出——是指产品生产出来后的分配去向、 流向。
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知识
存在这类交互作用,否则整个国民经济的投入与产出关系就会变得不确
定了。
以上三个假定都是静态投入产出系统的假定,目的是保证各部门的产出 量与其投入量成线性函数关系,便于建立用线性方程组表示的投入产出 模型。
9、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21.8.2321.8.23Monday, August 23, 2021
1.现行统计中的部门分类 现行统计中的部门分类主要有两种:管理部门和企业部门。 (1).管理部门,这是按管理系统来划分的,其原则是不论企业生产何
种产品和提供何种服务,均以企业为单位,并按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确定 企业所应归属的部门。显然,管理部门是产品的混合部门。例如,某化工 厂行政隶属于电子工业总公司,尽管此工厂不生产电子产品而生产化工产 品,但按照管理部门划分,此工厂应划归到电子工业,而不能划归到化学 工业。管理部门的划分,虽然有利于各业各主管部门的行政管理,但却不 能准确地反映本部门生产的属于本部门管理的各种纯产品情况,更无法反 映各产品之间的技术经济关系。
投入产出的基本假定使部门间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得到简化,可用线 性投入产出模型模拟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经济分析、政策模拟和计划 计算。
第一节 投入产出分析基本知识
三、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及三次产业划分 (一)、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
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与现行统计的部门分类不同。现行统计工作是基于 当前的社会经济实际,从管理系统和对企业实际归口核算角度考虑的部门 划分;投入产出表则是从产品单一性或产品属性相同性角度考虑的部门划 分。
分析、预测整个国民经济或各部门经济的资源需求和供给。在我国,投 入产出方法的普及应归功于改革开放初期由关肇直先生等许多著名学者 向国家提出的建议。
投入产出分析-教学大纲
《投入产出分析》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692B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学科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16 实验(上机)学时:16学分:2适用对象:经济学实验班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为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实验班)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
它以宏观经济为背景,以经济统计为基础,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为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在培养复合性经济管理人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标1:以宏观经济为主导,系统地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在经济学科发展和实际经济工作中的作用。
目标2:了解投入产出分析与计量经济分析的区别和联系,认识到它既是一种核算方法,又是一种模型方法。
目标3:能够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开展经济分析、预测与规划,能够解决实际经济问题。
目标4:具有进一步学习宏观经济模型与相关课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按本科水平的内容讲授,重点讲授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投入产出模型的应用。
主要讲授的内容有:投入产出分析的核算基础;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投入产出表的分析与应用;地区与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部门和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为实现上述教学目标与要求,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拟采取先介绍投入产出分析的核算基础、基本原理与方法,再介绍投入产出表与模型,然后介绍怎样分析应用的教学模式。
可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作业相结合的方法。
使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应用的能力。
为此,在讲解投入产出表和模型时重点运用最新的全国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让学生学以致用。
课程授课过程中,要求学生将已学习的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知识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把所学投入产出分析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结合起来。
课程授课结束后,要求学生能够熟悉投入产出模型在excel中的建立和求解,能够针对宏观经济的具体分析、预测等问题独立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模型并计算,为日后的实际经济分析和预测工作打好数量分析的基础。
(完整word版)投入产出理论.docx
第二章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综述2.1 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2.1.1 西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西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全部均衡理论,列昂惕夫本人曾说过:“投入产出分析是用新古典学派的全部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 ,是全部均衡理论的具体“延伸” 。
全部均衡理论认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表现为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全面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均衡。
例如,一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当每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时,整个价格体系就形成全部均衡。
因此,要确定某些经济变量的值,就不应只采取因果的方法去寻求每个经济变量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必须把这些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表现为函数关系,并用方程组来同时求得它们的解。
全部均衡理论涉及的面较宽,既有交换的均衡,又有生产的均衡。
投入产出分析考察的主要是生产的均衡。
2.1.2 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产出分析所依据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第Ⅱ部类),与此相适应,把社会总产品按经济用途划分为不变资本( C)可变资本 (V) 和剩余价值( M )。
在社会主义下 C 是指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V 是指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V 形成生产劳动者的报酬, M 是指剩余产品价值,形成社会纯收入。
基于上述两个基本前提下,马克思把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归结为以下三个平衡公式:1.ⅠV MⅡC2.ⅠC V MⅠC+ⅡC3.ⅡC V MⅠV M +ⅡV M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归纳三个平衡公式:V M=ⅡC VC1.ⅠV V X2.ⅠC V MⅠC VC+ⅡC VCV M+ⅡV M 3.ⅡCVM ⅠV V X V V X其中 VC , VV ,M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分别是指追加的不变资本、追加的可X变资本和资本家消费的部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分别是指是指生产资料积累、生活资料积累和非生产人员的消费。
投入出产计划课程设计
投入出产计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投入出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的生产和运营问题。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掌握投入出产计划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不同类型的计划;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不同的计划方法和工具进行投入出产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生产和运营管理的兴趣和热情,以及面对挑战和问题时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投入出产计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不同类型的计划。
具体包括:1)投入出产计划的定义和重要性;2)不同类型的投入出产计划,如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3)投入出产计划的制定方法,如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4)投入出产计划的调整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将用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讲解,案例分析法将用于实际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实验法将用于实际操作和练习。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将选择经典的投入出产计划教材,如《投入出产计划与管理》等;参考书方面,将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学术论文;多媒体资料方面,将利用幻灯片、视频和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辅助;实验设备方面,将准备相关的软件和硬件设备,如ERP系统和生产设备等,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将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小组讨论等形式进行评估;作业将包括练习题和小案例分析,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考试将包括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而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投入产出法原理
投入产出法原理(二)在这一章中,将进一步阐述投入产出模型的原理,并用假设的数字编制一个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作为深入分析和研究的实例。
第一节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模型的评价1、对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由于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基本特点是根据国民经济中的大类产品来分类的,并是用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的;所以它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1)可以利用现行管理、统计工作中的许多定额资料,较有利于与实际的管理、统计工作相结合。
(2)由于实物模型是用各类产品的实物量计量单位,不用价值作计量单位,这样就可以在模型中避免价格变化以及价格背离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能够如实地反映产品生产中的生产技术联系。
(3)实物模型可以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计算的重要工具现实中重要产品实物量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一环,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宏观经济规划和政策的制定中,都必须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作出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准确的平衡计算。
也正因为实物投入产出模型的基本特点,实物模型也具有明显的局限性:(1)不是所有产品都可以用恰当的实物单位作为计量单位,有些产品仍需要用价值单位来表示其生产量,也就是说,真正的实物模型是难以建立的。
(2)实物模型不论包括的范围多广,终究由于表格规模的限制,也不可能将国民经济中的全部产品都包含进表中。
因此,实物模型只能进行主要产品之间的生产与分配使用的平衡,而无法对国民经济整体进行全面地分析(投入产出法整体性特点的破坏)。
(3)实物模型中,每一列的数据因计量单位不同而无法相加,因而无法计算各类产品生产中物质消耗的总量,也无法计算劳动消耗的总量,这就限制了实物模型的作用。
总之,上述实物模型的优缺点均产生于实物模型的基本特点,即以实物产品来进行分类、以实物单位作计量单位。
2、对价值投入产出模型的评价价值模型的基本特点是按部门分类,并以价值(价格)作计量单位,因此与实物模型相比,有下列优点:(1)价值模型可以包括国民经济所有的部门,与实物模型只能包括大类产品相比,范围几乎完整,充分体现了投入产出法的核心特点,亦即整体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 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 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 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 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 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 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 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 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 系,以及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 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正因为如此,投入
第三节 瓦尔拉斯(Walras)的一般均衡模型
这里只作一简要的介绍: 基本假设: (1) 一经济社会中有n种产品和m种生产要素;
R X j ——第j 种产品的总产量; i ——社会所能提供的第
i 种要素的数量。 (2)投入系数aij (i = 1,2,, m; j = 1,2,, n) ——表示生产单 位j 种产品需要i 种要素的投入量(aij =
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此外,投 入产出法还可以推广应用于各地区、国民 经济各部门和各企业等类似问题的分析。 当用于地区问题时,它反映的是地区内部 之间的内在联系;当用于某一部门时,它 反映的是该部门各类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 当用于公司或企业时,它反映的是其内部 各工序之间的内在联系。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介绍:
rij Xj
) 。
~ p (3) 设n 维 向量 ~ 是n 种 产品的 价格向 量, m维向量w 是 m种要 素价格 向量 。即
p1 ~ = p2 p p n
w1 ~ = w2 w w m
那么 可知, 为了 生产第j 种 产品 X j 的数量 ,需要 第i 种
第二节
投入产出法的特点
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 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 济联系)。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 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 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 过程。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 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 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 间的数量联系。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
…
…
总 产 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表的简要解释: 从行向看,反映的是各类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 ,其中一部分作为中间产品供其它产品生产中使用 (消耗),另一部分则作为最终产品供投资和消费 使用,两部分相加就是一定时期内各类产品的生产 总量。从列向看,反映了各类产品生产中要消耗其 它产品(包括自身)的数量。但应指出的是,由于 列向各类产品的计量单位不一致,故不能进行运算 ,因此,实物投入产出模型只有行模型没有列模型 。 实物投入产出表的平衡关系式为: 中间产品 + 最终产品 = 总产品
2、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
(1) 实物形态投入产出模型的表式 在实物投入产出表中,是以产品来进行分类的,其 计量单位则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的。简化的实物形 态投入产出表如下所示: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简化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产 品 名 称 1 2 3 … … n 计 量 单 位 中间产品 1 2 3 n 其 它 合 计 消 费 最终产品 积 累 净 出 口 合 计
《投入产出分析》 讲课提纲
工厂 设置
生产活 动内容
产品
c2(原 材料)
折旧c1
净产 值 v+m
增加 值 c1+v+ m
总产 值 c+v+ m
分 开 设 厂
纺 纱 厂 织 布 厂 合 计
纺纱
棉纱
棉花500
100
1400
1500
2000
织布
棉布
棉纱 2000
200
1800
2000
4000
——
——
2500
还省略了价格对消费需求构成、中间产品流 量以及对劳动等生产要素供给调节的影响。 另外,在投入产出模型中,仍沿袭了一般均 衡模型中的假设,即假设各种投入系数是固 定不变的。 这样,列昂惕夫就较大地改变了瓦尔拉 斯的以论证全部均衡理论为目的的模型体系, 使投入产出模型成为一种以技术联系为基础、 以研究经济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数量 关系的分析方法。同时,也使这种分析方法 有了实际应用的可能。
第二章
第一节
投入产出法原理(一)
静态投入产出模型
1、静态投入产出模型的一般介绍 所谓静态投入产出模型——不包括时间 因素的投入产出模型。(模型中时间因素的 意义和复杂性) 简单地说,投入产出表(模型)可分为 以下几类:
实物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产品投入产出表 价值形态的投入产出表 根据内容的不同划分 劳动投入产出表 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 … 特殊生产要素投入产出表
, ( ,全部 产品 生产 要素为aij X j 数量 ( j = 1 2,, n) ,所以
对第i 种 生产要 素的 总需求 量是
∑a
j =1
n
ij
X j (i = 1,2,, m) 。
在均衡的条件下,每一种生产要素的供给等于需求,由此 得到m个方程:
∑a X
j =1 ij
n
j
= Ri , i = 1,2,, m
其中
a11 a12 a21 a22 A= a a n1 n2
a1n a2n ann
Q1 Q2 Q= Q n
y1 y2 Y = y n
因此, (22)又可写成
Y = (I A)Q
(24)
其中,I 是单位矩阵,而(I A) 是一个特殊形式的矩阵,
这正是投入产出法始终要关注的基本问题。 把直接消耗系数aij (i, j = 1,2,, n) 代入方程(21) :
qij = aijQj
(i, j = 1,2,, n) (i = 1,2,, n)
(23) (22)
∑a Q
j =1 ij
n
j
+ yi = Qi
上式如果写成矩阵形式则为:
AQ + Y = Q
n
方程组中共有(2m+2n)个方程,有(2m+2n) 个待定变量,故是存在唯一解的必要条件。 实际上,投入产出法就是对上述一般均衡模型的简 化,这种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投入产出法将瓦尔拉斯模型体系中不胜枚举 的方程式(或函数式)和变量,简化到可以实际应 用和计量的程度。即用分类合并的统计方法,将成 千上万种产品及更多的生产单位合并为有限数量的 产品部门或行业,使方程式和变量的数目大大减少, 从而解决了实际计算的困难。 (2)在投入产出模型中省略了生产要素供给的影 响。即假设生产要素的供给是相等的,这就进一步 大大减少了一般均衡模型联立方程的数目。同时,
用 符号 表示则 为:
q11 + q12 + + q1n + y1 = Q1 q21 + q22 + + q2n + y2 = Q2 qn1 + qn2 + + qnn + yn = Qn
或写成
∑q
j =1
n
ij
+ yi = Qi
(i = 1,2,, n)
(2 1)
(2) 引 入直 接消 耗系 数
直接 消耗系 数又称 为投入 系数或 技术系 数,一 般用aij 表示 , 其定 义是: 每生产 单位j 产品需 要消 耗i 产 品的数 。 量 直接消 耗系数 的计算 公式是 :
aij =
qij Qj
(i, j = 1,2,, n)
直 接消 耗系数 含义清 楚、计 算简单 ,但其 在投入 产出 法 只重 要性是 十分重 要的, 因此 直 , 接消耗 系数的 准确与 否, 是投 入产出 法成功 的基本 前提 。如何 才能保 aij 的 证 准确性 ?
值得着重指出的是,理论上,投入产出表所 反映的部门之间的联系,是生产技术经济联系。 因此,表中第一部分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 即所反映的主要是部门之间的生产技术联系, (但也反映经济联系,特别是在价值形态表的条 件下,因为这时表中各元素受价格和各种结构变 动的影响。 投入产出表中有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物质消耗+净产值=总产值(价值) 所谓投入产出模型,具体地说就是在上述两 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上的线性代数的方程体系。
第四节 投入产出法的产生与发展
投入产出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 夫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 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并于 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 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内容; 到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书,进 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发展。 列昂惕夫由于从事“投入产出分析”,于1973年获 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 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响。因为 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央统计局编制国 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直接消耗系数——即单位总产品生产中 消耗劳动对象和生产性服务产品的数量。中 间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正是通过它 表现出来的。 完全消耗系数——即单位最终产品的生 产中对其它部门提供的总产品或中间产品的 全部消耗量,这里所谓全部消耗量除直接消 耗外,还包括通过以前各生产阶段中其它中 间产品所转移过来的同类的间接消耗在内。 最终产品与总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正是通过 它表现出来的。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
其具体形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