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视域中高校校园建设的构成要素分析

合集下载

和谐大学校园构建探析

和谐大学校园构建探析

和谐大学校园构建探析摘要:大学校园是人们神圣的学术殿堂,是高级人才培养的一方净土。

没有大学校园的和谐,就难有整个社会的和谐。

我们应当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局的高度,去分析解决大学校园的和谐问题。

关键词:大学校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协调发展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有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助于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和谐大学校园的特点与现状所谓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各种发展要素间的一种均衡有序、协调促进的和谐状态。

其主要表现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环境等方面。

概括讲,和谐大学校园有以下特点:(1)注重全面性。

一方面,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办人民满意的大学。

凡经历了中等基础教育的,都有权利和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保持各个学科之间的布局合理、互相支撑、协调发展。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方面,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学科调整,促进各学科的协调发展。

(2)注重人文性。

学校管理始终以人的发展为本,把人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教育人、保护人,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的。

(3)注重协调性。

营造更加整洁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更好的设施和条件;营造更加浓厚的学术氛围,为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气息。

(4)注重持续性。

处理好规模与质量水平的关系,稳定本科生规模、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持学校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

(5)注重多样性。

教育体制多样化,教育类型多样化,教育形式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要。

综观大学校园,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和谐的问题和困难。

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和谐因素

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重点关注的和谐因素


的充分发挥 , 影响了工作 , 而且也给校园其它人际关 系带来不好的示范。因此 , 要建设和谐 的大学校 园,
不同学术梯次的教师组成 , 每一类 型的教师又包含 不同的层次。俗话说 “ 口难调 ” 这么复杂 的群体 众 , 必然会 在学 校 的决策 、 策 、 度及全 局 工作 上 出现 政 制 认 同差异 , 可 避 免 地 相 互 间 会 出现 不 理 解 、 协 不 不 调、 不合作的现象。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 以人为主 体 的和谐发展 , 对高校而言, 教师就是学校发展的核 心, 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发展的支柱 , 是人才 培养 目标、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者 , 是教育教 学改革的主要推动者 , 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 实 践者。 高校“ 办学应 以人才为本 , 以教师为主体” , 而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的主体是教师。一个能“ 各尽 其能、 各得其 所、 和谐相处、 共生共进” 和谐 的教师 团队, 能从学校发展 的全局和大局出发 , 以更高的工 作热情投入 到高校的建设发展 中。同时 , 言正为 “ 师, 身正为范” 教师间和谐的关系也会给学生带来 , 良好 的影 响 。 ( 师生之间和谐 三) 教师的“ ” 教 和学生 的“ 是高校系列工作 中 学”
的关键是树 立“ 以人 为本” 的观念 , 保证校 园内各种人际关系的和谐 ; 以人才 培养为核 心 , 造就德 、 体、 智、 美全面和 谐发展 的人才 ; 构
建和谐 的育人环境 , 使有形环境 与无形环境和谐统一 , 相辅相承 ; 加强 大学生 的情感 教育 , 升大学 生的思想道德 素质 , 提 提高 精神境 界, 为社 会增添更多的和 谐成分 。
关键词 : 高校 ; 和谐校 园; 教学; 际关系 ; 人 思想道德

构建和谐校园的几个基本要素

构建和谐校园的几个基本要素

构建和谐校园的几个基本要素一所学校,要实现稳步、和谐、持续发展,成就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全面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构建说到底是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的构建,是人与人、人与知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内在和谐的构建。

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是要关注人的需求,致力于人的健全,实现人的发展,千方百计地关心人、团结人、引导人、凝聚人、鼓舞人,使每位教师、每位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和愉快的心境中充分发挥潜能,人尽其责,人尽其能,人尽其才,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

那么,构建和谐校园要抓住那些基本要素呢?笔者认为,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建设一个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建设一个团结、高效的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一是思想建设。

领导组成员要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带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二是作风建设。

班子成员能密切联系群众,起带头表率作用。

三是业务建设。

班子成员要坚持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指导教学能力。

四是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要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职工的幸福工作,学校的持续快速发展。

五是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要注意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现以及师生关系在考评中进行细化和量化,对以往考核中不合理的条例,实施学校内部分配方案的小幅度调整,如增加班主任、教研组长的岗位津贴等,以有效调动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关键是要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学严谨、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一是铸师魂,提高育人素质。

学校要始终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工作的首位,以“和谐师生关系”为切入点,开展系列师德建设活动,如组织观看《师德启示录》、鼓励教师撰写“爱心日记”、推出“名师”、树立身边的师德典型,等等。

论和谐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构

论和谐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构

基 金项 目: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 学基金项 目 “当前 高校 网络 舆情 引导研
究”2 1S B 8 0 5 ; (0 0 J8 0 9 ) 南京邮 电大学思想 政 治校级规划项 目(0 1 9 x 2 0 ) 1 0 中图分 类号 :6 1 文献标识码 : 64 A 收录 日期:0 1 1 2 1 年 2月 2 1日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 1 0 2年 2月号上( 总第 4 4期) 3


锻炼学生心 智, 提升 主题性 ,甚至 出现一些庸俗化的现象 , 从 建设的必要前提 , 是校 园文化建设的重要 活动 的层 次和水 平, 而不能够做到寓教于乐 , 升学校整 体层 组成部分和支撑 点, 提 物质文化建设决定校 学生 的思想境界,培养 学生的审美能力,
精 化 是在校 园这个特殊 的教 育场 所, 以教育 和谐 关系上 ,我 国传 统文化追 求三类和 和 内在 的制度 、 神文 化建设上 。
第 追 认 者和受教育 者 为主 体 ,以校园 为物理空 谐 : 一 , 求 政 治 和 谐 。 为 王 道 的 核 心
外在 方面: 第一, 物质文化建设方面 。
产生的外在导 向因素。 良好的政治环境是 学校 的对称性和和 谐美 。在新校 区建设
( ) 园制度 文化建设 是和谐 校 园 三 校
高校 良性运转长足发展 的重要条件 , 政治 上 ,要注 重新校 区和老校 区风格 的统一 文化建设的有 效保证 , 是维 系高校正常秩 体制的变革也 是高校校 园文化 建设 的 向 性 , 保持 自身原有 的特 色 , 考虑长远 的校 序必 不可少的保 障机制 。 和谐校 园制度文 导,但是校 园文化建 设中不 能 出现 官僚 园规划 ,做到生 活区和教 学区 的合理布 化建设要从两个方面着 手。 一方面切实加 化、 政治化的倾向; 第三 , 时期高校校园 局 , 新 注重校 园绿化 , 学生提供 安静舒适 强学校 的组织结构的建设和优化 。 为 学校组

浅析和谐高校的构建

浅析和谐高校的构建

也会 失掉 。 ”和 谐 社会 与平安 、稳 定 、有序 的社会 息息 相 关 ,同样 ,高校 的生存和 发展也离不开稳定和谐 的环 境。中 国是发展 中国家 ,经济建 设是首要与核心任务 ,因此 更需要 和平的大环境 ,更需要安 定团结,更需要构建和谐社会 。因 为唯有 通过和谐社会建设 ,强 化 “以和为贵 ”的人 际关系 , 提 倡人与人之问 的和谐 ,以 “ 和”作为人际行为 的价值尺度 与人 际交往 的准则及 目标 ,才 能形 成团结友爱 、顾全大局 的
关键词: 浅析 ;和谐 ;高校
D I 1 .9 9 .s.6 1 6 9 .01 .50 4 O : 3 6 M i n1 7 — 5 62 5 .3 o s 0
I iil ay i n t e Con tuci gaH a m o i u le e n ie ste n ta An lsso h sr tn r n o sCo l g sa d Un v rii s
o o b i a mo i u ol g sa d u ie st sa d t e om e tt e eo m e to o n r Se on mi o il n h n t ul h r n o sc l e n nv rii .n h n t e d v l p n f u ty’ c o cs ca d te d e e he c a n e f h o sr ci gah r n o sc l g sa du ie ste . e do ec n tu tn a mo i u ol e n n v r i s t e i Ke r sl i a ay i; r o iu : l g sa d Unv r i e ywo d :n t l i An lssHa m no sCol e n ie st s e i

构建和谐校园的三大要素

构建和谐校园的三大要素

构建和谐校园的三大要素构建和谐校园的先决条件就是要依法治校,没有依法治校的实施,就没有和谐的校园环境。

那么,怎样才能构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呢?我们应从以下三大要素来考虑:一、依法治校中有关教育的法律体系,这是前提和基础。

要依法治校,首先要有法可依,除了包括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门规章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还也包括学校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组织机构章程以及学校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制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学校合法自主办学以及一切教育教学的活动的出发点,是构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二、依法治校中的相关人员,这是关键因素。

这里的相关人员主要指的是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的主要领导管理者,教师职工以及受教育者学生。

这三方面的人员共同构成了依法治校中的主体,而在学校管理中所出现的各种违规违纪的问题事实上也都是发生在这些人员身上。

如各级各类学校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不按规定实施教育教学工作,巧立名目对学生收取各种费用,教职员工及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

这些存在的问题不可否认地构成了校园的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阻碍了教育教学的科学发展,从以上来分析,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的主要领导管理者,教师职工以及受教育者学生这三方面的人员,既是学校的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既是依法治校的实施者,也是被实施者。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构建和谐校园,依法治校,关键就也在于这些人员的对法制文化意识的深入程度及主观意识、行动。

消除这些影响校园和谐发展的问题,达到构建和谐校园的目的,这就需要我们大力构建校园法治文化,增强个人法制意识,规范个人行为,践行的方法有:1、成立法制教育工作小组。

学校领导层应把法制学习与宣传纳入工作职责范围;教育领导者首先要带头学习教育法制的基础知识;征订法制教育方面的杂志、普法教材、普法图片、建立普法宣传栏、广播站;选聘法制副校长,为教职工、学生讲座,营造出依法治校的氛围。

论和谐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构

论和谐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构

论和谐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构[提要]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本质,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取得较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需要以和谐的思想为指导进行各方面的建构。

关键词:和谐;高校校园文化;建构机制;南京邮电大学思想政治校级规划项目(xc211009)一、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国外最早关注“校园文化”概念的是美国学者华勒,他在其1932年出版的《教育社会学》中第一次提出“学校文化”这个概念,并把它定义为“学校中形成的特别文化”。

而我国则是在1986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召开第十二届学生代表大会,会上首次提出“校园文化”这一概念,并出版相关的研究论文。

概况看来,校园文化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从广义上来看,校园文化是在校园这个特殊的教育场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为主体,以校园为物理空间,以学校的文化传承为历史背景,以教育活动和各项教育实践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整体化形态,是校园物质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校园文化特指内在的精神文化。

高校以社会为指向,塑造学生的社会人格,促使其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为国家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阵地。

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则显得任重而道远。

具体地看,高校校园文化的“高”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高校各个活动主体的文化教育层次高,高校里的老师都是掌握大量先进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他们对学生的教育也是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为国家培养的是具有完整人格、公民意识、专业技能和远大理想的高级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校园的文化建设层次要求高。

高等学校是联系家庭社会的纽带,高校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邓小平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所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也应该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和谐高校文化的可能性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本质。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探析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探析

大学和谐校园建设探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部署,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直接向和谐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舞台。

笔者认为在建设大学和谐校园过程中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和谐非常关键:大学理念的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文明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四位一体并保持张力的社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对大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有和谐的大学理念与之相呼应。

大学的和谐发展理念由四个方面组成:一要体现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大学教育使社会成员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等得以全面提高。

二要促进大学教育公平,旗帜鲜明地坚持教育的公益性。

三是大学系统自身要协调有序。

大学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营造和谐宽松的大学教育环境。

四是大学师生员工要树立和谐理念,并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实现和谐而努力。

发展战略的和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显露,出现了种种不协调的现象。

它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学指导思想需要进一步端正。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还存在盲目追求过高的发展目标,不尊重教育规律,忽视客观条件,定位不准等问题。

二是经费投入滞后,与规模发展不适应。

三是师资队伍总量不足,结构性短缺较为突出。

四是高校内部改革进展缓慢,影响了发展。

五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加大。

这些问题要求我国高校应把“十一五”时期作为深化改革与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学校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出和谐的发展战略,坚持走特色化与综合性和谐发展、非均衡与整体性和谐发展以及跨越式与可持续和谐发展之路,从而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引导到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论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16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科技教育1和谐校园的内涵高校建设的和谐校园,应该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师生员工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展,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组织健全,学校管理完善,学校秩序良好,师生员工安居乐业,学校保持安定团结;和谐发展,就是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人人得到全面发展,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良好。

2“以人为本”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核心发展是和谐的根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校园的真正和谐。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是以人为对象、专门培养人的崇高事业,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和谐校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即人的素质全面提升和各方面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教育以学生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

真正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人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快乐、体验成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突出人的发展,关注人的自由、幸福、尊严,尊重人的个性、人格、权益,体现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感,用现代人的精神培养现代人,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因此,应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

和谐大学校园环境的要素分析

和谐大学校园环境的要素分析

2006年第3期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总第71期和谐大学校园环境的要素分析袁静(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68)摘要:通过分析形成和谐校园环境建设的要素,提出注重校园环境建设中的物质功能的同时也应注重精神功能,要“以人为本”,力求营造具有复合型景观的良好的校园氛围。

关键词:和谐;大学校园;环境;要素中图分类号:G40—05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604(2006)03-0032—04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精神底蕴和物质基础。

校园环境的建设是一种包含了美学、生态学、社会学、心理学、建筑学,教育学等思想的综合性艺术,其主要价值是在满足主体的基本使用需要的前提下的文化素质教育功能。

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要素,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设计和建设文化氛围浓郁、舒适宜人、开放有序、时代感强、生态平衡、整体和谐的大学校园。

一、和谐大学校园环境的内涵大学校园是实现高等教育目标的物质载体,也是高校精神的物质体现和历史沉淀的见证。

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校园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该所大学的效能。

环境学理论认为,环境就是围绕着某种物体(主体)并对这物体的行为产生某些影响的外界事物。

在大学校园里,主体是指师生员工。

校园环境设计的目标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创造一个既能充分实现校园功能,又能满足师生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环境。

它既要创造包括由建筑群、室外围合空间、道路及管网、体育设施、绿化景点等要素构成的校园物质环境,也要创造以人为本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及高雅文化内涵的艺术环境,使之既能满足教学、科研及生活的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需要,又能体现对迈进高校大门的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育人功能。

因此,校园环境设计相对校园总体规划而言,是有着深层次意义的。

校园环境通常是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

优质、高效的物质要素是保证高校使用功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但缺乏良好的精神要素也不能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要素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要素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关键要素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成为了学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们关注的重点。

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

一、共同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基础。

学校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为根本目标。

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推崇诚实守信、友善宽容、团结协作等共同的价值观。

同时,学校还应该通过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积极正面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于学校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积极正面的师生关系,营造互相尊重、信任和合作的氛围。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成长,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发展需求,以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而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积极参与学校活动,与教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三、有效的沟通机制建设和谐校园文化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沟通机制。

学校应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师生之间信息的及时传递和互相理解。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师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构建家校合作的桥梁,形成共同合力。

通过有效的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是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该开展富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包括文化艺术、体育运动、社会实践等多个方面。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整个学校的凝聚力。

五、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学风和校风对于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起到关键作用。

学校应该建立良好的学风,鼓励学生形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索的良好学习态度。

同时,学校还应该建立积极向上的校风,倡导正直诚信、宽容友善的行为规范。

良好的学风和校风能够引领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促进整个学校的和谐发展。

六、适应多样化的学生需求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不同的选修课程和俱乐部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和谐校园建设
三要 丰富 校园 文化活 动 。 J 思想道 德 建设和 文 明创建 工 J强 u
工 合法权 益 作 为工会 的基 本职 责 , 力把工 会 组织 建 设成 为 教 努 职 工之 家 。学校 各级 工会 组织 要 紧紧 围绕学 校 中心工 作 , 狠抓
工 作创 新 , 力增 强工 会工 作活 力 , 大 以文 体活 动为 载 体, 强职 加 工凝 聚力 和 向心 力 , 以教职 工代 表大 会制 度 建 设为重点 , 动学 推
2 0 年第1期( 08 总第9 期 ) l 3
● … … … … … … ●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和 谐校 园建设
贺 励 钱 涛
荆 门职 业教 育集 团, 湖北 荆 门 4 80 4 00 荆 门 4 8 0 400 荆 门市人 才服务 中心 , 湖 北
胡锦 涛总书 记在党 的十 七 大报 告 中指 出: 和谐 社会要 靠全 “
法 工作 制度 , 类实 施普 法教 育 。 极推进 “ 五 ” 进 课堂 , 分 积 五 普法
开齐 开足 法律 课 、 理健康 教育 课: 心 聘请 当地 司法 干 依 靠人 民 , 动一 切积 极 因素 , 殳 我 调 努力 形成 社 会和谐 人人 有责 、 和谐 社会 人人 共享 的生 动局 面 。 按照 ” 十七 大 的总体部 署 和要 求 , 建和谐 校 园成 为各 级各类 学 校的 构 责无 旁贷 的任 务 。校 园 是和 昔社 会 的一个组 成 部分 , 是直接 向
建立 健全 学生集 中放 学 、 上下 楼梯 专人疏 导和指 挥机 制 , 园防 校
和 喈社会培 养输 送 合格 建 设耆和接 班人 的基地 , 是促进 和谐 社
会建 设的 一支重 要 力量 。在 和谐校 园 建设过 程 中 , 必须 做好 各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和谐校园构建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和谐校园构建
的个人 利益 与 学校 整体 利益 的紧密结 合 ; 就外部 环
协调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关于和谐社会的要义 , 已
有很 多 的诠 释 。从 孔 子 的 “ 为贵 ” 墨子 的 “ 和 到 爱
无差 等 ”从 洪 秀 全 的 “ 处 不 均 匀 , 人 不 饱 暖 ” ; 无 无
到康有为的 “ 平等公 同” 从傅 立 叶的《 ; 全世界 和 谐》 到马克思、 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每个 人的 中“ 自由发展”无不体现了社会和谐的思想理念。 , 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有序的系统 , 它由若干个 子系统组成 , 社会的和谐也将取决于各子系统的和
( ) 谐 从 本 质 上 讲 , 接 表 现 为 各方 面 利 一 和 直
和谐是一个重要 的哲学范畴 , 指的是事物之间
益关系得到妥善解决 , 使学校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处 于融洽、 统一与合作状态。和谐既包括学校内部 的 和谐 , 也包 括 学 校 与社 会 、 自然之 间的 和谐 。校 园 涉及两大系统要素: 内部环境来 说, 就 体现为校园 内的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和谐相处 , 教职工
和学生这两大主体 的主观 能动性 , 开发人 的价值 、 能力 和个 性 , 养 师 生 员 工 的创 造 精 神 , 培 引导 他 们 最 大程 度地 实 现 自我 价值 , 同时 为 和谐校 园建设 作 出应有 的 贡献 。
谐 校 园必须从 树立 和谐 理念 着 手 , 注重 加强校 园物
利益统筹兼顾 ; 就是诚 实守信 , 团结友爱 , 干群之
间、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 、 互相帮助 ; 就是校园生机勃 勃,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 就是校园秩序井然 , 安定祥 和, 教学工作、 生活秩序 良好 ; 就是校园环境幽雅 , 绿 色环保 意 识深 入人 心 , 师生 精 神 面貌 与校 园环境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要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要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要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作者:黄良知余姗姗来源:《锋绘》2017年第01期摘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对大学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对大学和谐校园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为了更好的构建大学和谐校园,选取了构建和谐校园的12个主要要素,通过DEMATEL方法理清各个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和谐校园;要素分析;DEMATEL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511(2017)03-0032-021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要素大学和谐校园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所以,校园内的各种要素是和谐校园的基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从校园内的人、事、物、景、情五个方面要素出发,探讨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主要要素和建议对策。

本文首先开展了详实的文献检索,参阅了诸多有关和谐校园的文献资料,并调研了一些教育专家,从人、事、物、景、情五个方面出发初步归纳出21个构建和谐校园的要素,见表1。

2基于DEMATEL方法的和谐校园研究DEMATEL法是一种运用图论与矩阵工具进行系统要素分析的方法,由Gabus和Fontela 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

该方法对处理复杂的要素问题十分有效。

在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运用DEMATEL方法能直观地了解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划分层次提供参考。

2.1构建和谐校园主要要素的选择本文首先为和谐校园构建要素设计调查问卷,采取打分制:1为完全没有影响,5为影响巨大,从1到5表示要素间的相互影响逐渐递增。

问卷发放对象为广西大学在校学生和教职工,将各学院或职能机构设定为一单位,问卷数量按照每单位人口总数的10%发放。

共发放3500份,收回3256份,问卷回收率93%,回收问卷的有效率98.5%。

计算出各要素的平均的分后,去掉低于3分的,将剩下的12个要素作为和谐校园的主要构建要素,见表2。

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于校园文化制度建设、营造并形成浓厚的校园和谐风气、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等途径。

标签:校园文化;和谐风气;途径校园文化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它对于活跃和丰富校园生活、优化校园成才环境、促进校园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和作用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中的一种亚文化是指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及其这种创造形成过程。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物质文化。

它包括校园布局、建筑雕塑风格、校园绿化美化、环境卫生和各种学校活动的设施。

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2)制度文化。

它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生活娱乐方式、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

它对于规范师生的言行,维护学校良好的生活、学习、工作秩序,培养师生良好的品行,搞好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3)精神文化。

高校的精神文化所具有的号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大学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财富。

它对于形成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团结有序、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1.搞好校园的基本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的房屋建筑、道路交通、体育场馆、教学实验设备、花园苗圃等属于校园物质文化的范畴,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书育人、构建和谐校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校园独具风格的建筑、整洁平坦绿阴蔽日的道路、花团锦簇般的校园、宽敞明亮的教室、幽静舒适的图书馆、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运动场、设备精良的实验室以及清洁卫生的宿舍、食堂等,都会对师生学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给师生感官上的愉悦,是师生积极进取、热爱学校、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健康情感的动力源泉。

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校园的房屋建设,包括扩建新的校舍,旧校舍的整治、维修,以及新校区建设等;二是搞好校内道路的建设和维修;三是不断添置更新图书资料、实验设备,搞好图书馆、实验室建设;四是搞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工作,搞好校园的环境卫生;五是搞好校园运动场所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运动场;六是建立宣传栏、广告牌以及设置具有象征意义的雕塑;七是保存、修复承载学校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等等。

和谐校园的界定和创建策略创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的界定和创建策略创建和谐校园
详细描述
该小学建立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德育实践等 活动。同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局面,共同关注学 生的成长与发展。
案例四
总结词
通过完善治理体系、健全规章制度、加强监督评估等措施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详细描述
该高校重视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学校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强化 监督评估机制,定期开展管理服务满意度调查。另外,注重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加强师生参与学校管理的程度和积极性。
和谐校园的意义
构建和谐校园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途 径,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全校上下形成共同的理想 信念和价值取向。
和谐校园的作用
构建和谐校园可以提升全校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学 校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02
和谐校园的界定
和谐校园的总体要求
1 2 3
03
创建和谐校园的策略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课程 ,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心理 辅导和支持。
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培养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
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学校管理和服务规 范化、科学化。
案例二
总结词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增强校园凝聚力。
详细描述
该中学注重课堂教育改革,加强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 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开展多元化校园活动,鼓 励学生参与其中并发挥特长,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团队协作能 力。
案例三
总结词

道德与法治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要素

道德与法治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要素

道德与法治建设和谐校园的关键要素当今社会,道德与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不仅承担着教育的使命,更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责任。

本文将重点讨论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在校园建设中的关键要素。

一、积极培养学生成为道德人道德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根本途径。

在校园中,学校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活动,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的组织活动等形式,渗透道德教育的内容。

道德教育应包括品德教育、志愿者活动、情态教育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

1. 品德教育品德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方式。

学校应通过开展班级主题活动、推行德育课程、组织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培养正义、友善、团结、守纪以及爱护环境的意识。

2. 志愿者活动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学校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环保活动、扶贫帮困等志愿者工作,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

3. 情态教育情态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管理和社交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注重情态教育的培养,通过开展情境模拟、情感交流、冲突解决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理解、关心他人的感受,培养良好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教育法治意识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通过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他们能够学会遵纪守法,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教育法律知识学校应加强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开设法制教育课程,传授基本的法律常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法律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树立法治的信仰。

2. 强化纪律教育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校园纪律,严格执行纪律管理制度。

通过严格的纪律要求和学生管理手段,使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增强法纪意识。

同时,学校应对违纪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和惩处,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法律法纪的威严和约束力。

构建和谐校园的三大要素

构建和谐校园的三大要素

构建和谐校园的三大要素摘要: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今后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更具号召力的奋斗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作为大学高校来说,构建大学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基本要求。

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主题。

高校做为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一直以人才做为第一资源,同时也是我们今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所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必将成为今后学校建设与发展的主流。

关键词:以人为本;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和谐校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它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长期的历史任务。

它的提出,为今后社会发展树立了一个更具号召力的奋斗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做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祖国输送优秀人才的重任,是为国家培养、锻造人才的启航者,也是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场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高等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从发展而言,一所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没有和谐就无从谈发展,只有和谐才能不断开拓创新,才能为祖国和社会培养出符合未来社会所需求的人才。

所以,和谐既是调整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也是推进高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高度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基本理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大学和谐校园的构建。

我们应当密切结合高等学校的实际,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方法、途径,引入到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实际工作中来,以发展凝聚人心,以人心凝聚促进和谐,以和谐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视域中高校校园建设的构成要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2-03-07T09:38:00.463Z 来源:《时代报告》2011年12月下供稿作者:程苗苗
[导读] 和谐视域中高校校园的建设应是教育体系中各个要素、各个系统间互相协调、整体优化的良性模式。

程苗苗(阜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1)12-0211-02
摘要:和谐视域中高校校园的建设应是教育体系中各个要素、各个系统间互相协调、整体优化的良性模式。

它包含了:校园精神的和谐;制度机制的和谐;环境的和谐以及校园中各类群体自身及相互关系的和谐。

关键词:和谐;高校校园;要素
和谐即“配合的适合和匀称”,[1]就其本意来说是事物与现象的适中协调,平衡存在的状态,是差异中的协调,纷繁中的有序,它并不排斥差异、矛盾和冲突。

对高校而言,和谐就是以大学校园为载体,教育体系中各个子系统以及各种教育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全面自由、平衡有序、整体优化为核心的良性运行模式和发展态势。

它内在的包含了:校园精神的和谐;制度机制的和谐;环境的和谐以及校园中各类群体自身及相互关系的和谐。

一、校园精神的和谐
校园精神的和谐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想基础。

校园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和谐高校建设的基石。

它包括大学发展历程中凝练的理念和精神,蕴含着大学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师生精神风貌和丰富底蕴的校园文化,它反映了学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同时也体现出大学的风格与特色,一所大学的使命、功能、目标和任务都被囊括其中。

精神是行动的先导,和谐发展的大学必然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这样它才能发挥正确引导、合理规范人的作用,也才具有凝心聚力,激发鼓励校园群体的功效。

当然,作为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校园精神在历史的涤荡中,会伴随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不断完善自身并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但蕴藏在大学精神中的核心内容不会改变,那就是大学里所具备的科学、民主、自由、博爱、创新的精神理念,这正是大学被人敬仰,成为人们心中圣地的原因所在。

二、校园制度机制的和谐
大学校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保障。

和谐校园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而制度建设无疑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因素,发挥着保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作用。

大学校园制度不仅包括国家宏观层面上的法律法规和教育行政管理规范,还包括了学校内部组织、人员、活动等各种具体的管理制度及权利运作机制,如人事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规范制定和有效实施,不仅能够协调大学与社会、政府、兄弟院校之间的关系,为学校良性发展提供较好的外部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规范大学自身行为, 科学地组织、协调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来满足和保障师生员工共同利益,使学校管理民主科学,将学校的发展落到实处,促进大学的和谐建设。

三、校园环境的和谐
校园环境的和谐是和谐校园建设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载体。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古往今来的教育家对教育环境都有所关注,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中指出:“学校所在之环境有山水可赏者,校之周围,设清旷之园林。

”近年来,注重环境在育人中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已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和谐校园环境包含了校园各种教学、生产和生活机构布局的合理及校园景观的和谐。

校园风光(植被、雕塑)、教学设施(建筑物、运动场所)及图书、实验器材等实体要素都是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

和谐校园环境由四个方面组成:第一,合理布局。

这是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基本的要求。

首先,学校应当远离繁华、嘈杂的工商业区,选择环境优雅、视野开阔场地,这有利于营造安静、温馨的氛围;其次,根据教学、生活的不同功能,在空间上进行有效规划,使教学区与生活区相得益彰,保证师生学习生活秩序井然。

第二、优化设计。

教育者应当精心设计,将总体环境同学校性质和专业特点结合,尽可能发挥环境中各要素的最大功能。

教学楼庄严肃穆、教室窗明几净;图书馆布置整齐、藏书丰富;学生宿舍设施齐备、生活方便。

身处其中,让人精神振奋,情绪愉悦。

第三,注重美观。

校园环境应注重功能与美观的结合,建筑、园林、雕塑、绿化要相互协调,风格呼应。

校园内绿树成荫,百花争艳;园艺景点新颖独特,构思巧妙;建筑物赏心悦目,这样才能营造韵律和谐的环境。

第四,体现人文情怀。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雅。

和谐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艺术美、意境美、人文美的协调统一。

校园的每一根廊柱、每一座雕塑都要散发迷人的魅力和不俗的品格。

人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感知美与和谐,由此萌发积极奋进的力量,更加热爱学校,热爱生活。

四、校园群体的和谐
校园群体的和谐乃是校园和谐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校园中同样存在复杂的人际交往关系,人们只有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和睦相处,才能整合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反之,人际关系处理不当,摩擦不断,矛盾尖锐,会导致工作学习效率低下,严重时还会危及到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一)学生间的和谐。

学生自身的和谐与生生间和谐是和谐校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学校应该永远以此为目标:学生离开学校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专家。

”[3]青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知识的积淀,还是人生观的树立都在这一时期日趋成熟。

除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外,洋溢着竞争与合作氛围的朋辈环境对学生影响更深,罗索夫斯基曾说:“在哈佛,我常听人说,学生们从相互间学到的东西远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

”[4]和谐的人际关系能使大学生身心愉悦,受益匪浅,健康而全面的发展。

(二)教职员工间的和谐。

教职员工的和谐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及教辅、后勤等一线员工的努力与贡献。

只有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教师才能激发自身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科研中;教辅、后勤人员才能脚踏实地,积极配合。

毋庸置疑,离开了平等友爱的和谐氛围,基本教学工作的开展、生活设施的维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校园的安定有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高校的和谐发展也不可能落到实处。

当然教师间确实存在岗位评聘、评优争先、收入差距、住房问题等现实矛盾,这需要学校以
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理念,以师德建设和业务培养为重点,制定完善合理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激励约束的保障机制,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利益得失,注重自身健康发展,自觉维护群体和谐。

(三)师生间的和谐。

师生关系是校园中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师生间是否和谐,直接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使得传统师生关系弊端显现,“教师为中心”的理念遭受挑战,教师管理者、领导者的角色和学生被动地位已发生了变化,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逐步确立。

和谐型师生关系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师生互动应注重民主,亦师亦友,教学相长。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全面,而教师也在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中不断提升自我价值。

(四)干群关系的和谐。

干群关系和谐直接关系到学校政令通畅、良性发展。

领导作为管理和决策者,在校园各类群体中处于优势地位。

高校和谐发展,领导责无旁贷。

首先,高瞻远瞩,全局谋划发展。

协调统筹学校的发展理念、步骤和目标,增强校园成员认同感,凝心聚力共创和谐;其次,身正垂范,树立典型榜样。

领导的言行举止对校园群体的风气、精神面貌影响很大。

领导以身作则,正己示范,不计个人得失,员工整体面貌就会健康向上,而领导也才会得到群众真心的拥护支持。

最后,着眼实处,切实关心员工和学生的处境和困难。

学校发展中矛盾和问题的出现,究其根源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失落。

解决矛盾,疏导不满情绪,就要求领导干部从实际出发,尊重人们的劳动创造,切实维护和保障大家的利益。

当然,干群的和谐离不开全体教职员工的配合,大家应当尊重、体谅领导的辛劳,即使出现矛盾,也不能言行过激。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2:454。

[2]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33。

[3]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76。

[4]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385。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项目(2011DJSZ06)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程苗苗(1983—),女,安徽阜阳人,主要研究方向:马克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