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合集下载

简述在各种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简述在各种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母教养方式特点

简述在各种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母教养方式特

在各种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权威性教养方式: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原因,保证孩子能够遵从指导。

他们会努力建立温暖、关爱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能够接纳和回应孩子的需求。

这种教养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独立性,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专制型教养方式:专制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希望子女按照他们为其设计的发展蓝图去成长。

他们通常会用一些惩罚性的措施来威胁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他们在与同伴交往中遇到挫折时,易产生敌对反应。

3.放任型教养方式:放任型父母很少对孩子提出要求,很少对孩子有所限制。

他们或者溺爱孩子,或者忽视孩子。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成熟、依赖性强、自我控制能力差等问题。

4.忽视型教养方式: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

父母既缺乏爱心、耐心,又缺乏责任感,对孩子放任自流。

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适应障碍,他们的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往往非常差。

家庭教养方式对我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我的影响

家庭教养方式对我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幼儿自信心是在家庭中萌芽和发展的,因此,幼儿的自信心与父母的教养行为有很密切的关系。

父母通过具体的教养行为及态度,向幼儿传达父母对生活的态度、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等。

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2.放任型。

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

由于父母没有给予幼儿必要的行为准则和强化,对孩子冲动的行为缺乏约束,致使孩子缺乏社会责任心,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教育,幼儿认为自己在家庭中是不重要的,因而失去归属感。

3.民主型。

持这种教养方式的父母对幼儿信任、尊重和平等,重视启发引导,孩子的成长有一个自主和自由的空间。

这类父母与幼儿之间有着积极的情感交流,既尊重、理解幼儿,又对幼儿提出严格要求; 既高度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又积极鼓励幼儿独立自主,激励幼儿去做他喜欢而又力所能及的事情; 既让幼儿敢于发表意见,又循循善诱,对幼儿的幼稚和错误不是无端训斥。

因此,在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往往性格开朗,意志坚强,积极向上,有自信心,能与人和睦相处。

4.改善教养方式,培养幼儿自信心从父母行为看幼儿自信心发展的结果,民主型的教育方式无疑是最佳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崇。

当然,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不同,无论是溺爱型、专制型还是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它们对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所造成的不良后果不一定是因果的关系。

也就是说,同一种管教类型对不同个性的幼儿引起的效果,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幼儿的表面行为来评价某种管教类型的实际效果。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所有幼儿的个性心理发展都是有益的。

父母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观念是整个家庭教育诸因素中的核心。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 2、双向度的家长教养方式
• 威廉姆斯(Williams)将儿童所知觉到的父母教养方式 分为“关怀(loving)”和“权威(authority)”两 个层面,并依其高低程度而区分成四种管教方式:“高 权威、高关怀”、“高权威、低关怀”、“低权威、高 关怀”、“低权威、低关怀”。
• 谢夫(Schaefer)对亲子互动的数据加以分析后,提出 “自主-控制(autonomy-control)”、“关爱-敌意( love-hostility)”两个向度,将其教养方式分成四个 象限,并构成一个包含十四种类型的环状模式来解释不 同的教养方式。
• 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家庭中把孩子摆在高于 父母的不恰当的位置上,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 ,超过了一般的限度。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 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事事包办代替,不肯放手让 孩子自己活动、做事,又往往对孩子有求必应。这种 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依赖性强、骄纵、神经质、缺乏独 立性、懒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任性 、为所欲为,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心,不适应集体生活 ,遇事优柔寡断,形成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 习惯和性格特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 对父母往往没有感情,只知道索取。
• 教养特征:父母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余地,与孩 子关系保持距离、不亲近,管理孩子严厉、经常替 孩子做决定、对孩子批评多,惩罚多,鼓励和表扬 少
•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性格专制、固执、刚愎自用、 自我中心,喜欢操纵和支配别人、自以为是
• 麦克比(Maccoby) 和 马丁(Martin,1983)认同鲍 姆令德(Baumrind,1980)的理念架构,认为随着子女 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确会运用较多要求而非控制的管教 方式,故以“反应”与“要求”两个向度区分父母对子 女的教养方式,并依照这两个向度高低程度的不同,组 成四种父母教养类型——开明权威(authoritative, 高反应-高要求)、专制权威(authoritarian,低反应 -高要求)、宽松放任(indulgent - permissive,高 反应-低要求)及忽视冷漠(indifferent uninvolved,低要求-低反应)。

2023年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章节知识点汇总

2023年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章节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202301名词解释]2、学前儿童3、学前儿童家长4、家长的教育行为二、填空1、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由类对象、个过程、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202310单选][202301单选]2、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重要由、、、。

[202310单选][202310单选]3、学前儿童是指岁的儿童。

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可以分为、、、。

[202310单选][202310单选]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涉及到、两个方面。

6、家长的教育素质涉及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和等要素。

7、对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

三、简答与论述题1、[领略]对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发生直接影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分别涉及哪些?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1、情报研究2、调查研究3、家庭教育经验总结4、实验研究5、质的研究6、行动研究二、填空1、调查研究的类型分为现状研究、、、。

2、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两种特性之间有没有联系。

3、要解决的课题一般是某一类对象的某一种特性目前的基本状况是什么样的。

4、依据经验总结的科学水平可以将其分为具体经验总结、一般经验总结和。

5、实验研究的变量由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组成。

6、一般是指家庭外机构如何组织和指导家长。

7、家庭教育的指导实验一般分为单组实验和。

8、是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的,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9、教育设计必须围绕的基本学习能力是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

10、日本为推行终身教育与1990年颁布了。

11、韩国政府为推行终身教育于1997年将社会教育法修订为。

三简答与论述题1、[领略]简述情报研究的对象及其分类?2、[识记]简述情报研究的基本过程?[202310单选]3、[识记]简述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4、[识记]简述实验研究的基本过程?5、[识记]简述质的研究的基本过程?6、[领略]行动研究的特点有哪些?7、[识记、应用]试述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趋势?[202301论述]第二章家庭第一节家庭的概述第二节家庭结构一、名词解释1、家庭2、家庭结构二、填空1、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也是判断是否是家庭的首要标志。

《家庭教育学》教学大纲

《家庭教育学》教学大纲

《家庭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家庭教育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选修课程学时/学分:30/2开设学期:第7-8学期开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小学/学前教育专业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选修课程2.课程说明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个人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学》是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及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它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及系统科学的方法,从宏观上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普遍规律,又从微观上论述了家庭教育的具体操作技能与艺术,探讨了一般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和特殊家庭的子女教育工作,是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的课程。

《家庭教育学》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明确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形成正确的家庭教养态度,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和艺术;增强理论修养;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重视家庭教育,科学实施家庭教育;能指导学生家长科学实施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为将来处理好幼儿园、学校与家长的关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为促进孩子健康发展打下基础。

高等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应修习。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特点和意义。

2.了解家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

3.理解亲子关系概念、明确亲子关系中的教育要素、分析当前亲子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当前应建立怎样的亲子关系。

4.理解家庭互动的内涵、了解家庭互动中的教育要素、深入理解家庭互动展开的过程。

5.深入理解家庭文化及中国家庭文化的特征、了解中国家庭文化的特点。

6.认识当前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协作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识家庭、学校和社会协作的原则。

7.分析比较不同年段(重点是婴幼儿及童年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各年龄阶段家庭教育策略。

8.能结合实际分析当前家庭教育中的现象和问题,做到理论和实际结合。

常见的家庭教育的方式

常见的家庭教育的方式

常见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常见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效果,并终身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受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的影响,现在还有部分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今天呢,店铺就为大家推荐常见的家庭教育的方式,希望能帮到大家哦!常见的家庭教育的方式1、专制型(支配型):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主观意志出发,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使子女容易发展为顺从、懦弱、缺乏自信自尊、孤独、或是另一极端,强烈反抗、冷酷、残暴。

这样培养的孩子学习被动,智力底下,成绩很差。

2、溺爱型(顺从型):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

一切顺从溺爱,百依百顺。

子女常表现为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

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

3、保护型(限制型):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一切劳动由家长包办代替,一心读书,闭门不出。

子女性格表现盲从、脆弱、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

4、自流型(放任型):父母只顾自己的工作学习,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放任自流,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

5、不协调型:即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

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心理变态。

6、虐待型:见于少数特殊家庭。

对孩子视为仇敌,打骂虐待,孩子胆小、脆弱,自卑、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发展率很高。

7、民主型(教导型):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

家长常常有较好的心理品质和文化修养。

对子女长期耐心教导,以身作则,启发说理,督促检查。

这种家长教育处的子女常常具有很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社会适应良好。

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易独立成才。

对子女教育培养要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家庭要和谐、稳定、民主。

如果父母感情不和,经常打骂、争吵甚至婚姻破裂,子女在这样的家庭气氛中生活,缺乏安全感、幸福感,对子女心身发育极为不利。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

1、,即父母与未婚子女一起居住。

家庭结构较为简单,家庭结构成员之间交往增多,容易形成亲密感情,这是父母对儿女实施教育的基础。

在这种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教育认识容易达成一致。

但由于家庭成员少,孩子的交往对象单一,不利于形成较强的交往能力。

2、,即由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构成的家庭类型。

由于人口较多,规模较大,层次较复杂,儿童可以同时和几代人交往,学习长辈们的相处方式,锻炼各种适应社会生活的交往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

但在这种家庭中,家长之间容易引起冲突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

这两种家庭结构又被称为“完整家庭”。

3、,即父母一方或双方死亡,或者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离异等造成的家庭结构缺损。

生长在这类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所受的影响取决于儿童的性别、年龄失去父亲或母亲的原因以及父母的态度。

如果父母离异了,但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仍能进行沟通,双方能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交流,这样对孩子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

家庭教养方式摘要: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

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

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

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

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笔记整理)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笔记整理)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全过程有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等四个要素构成。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中的对象:学前儿童、学前儿童的家长、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对学前儿童及家长进行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学前儿童的发展、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等四个过程。

三、直接影响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客观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织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

主观因素:指家长自身的品德修养、家长对子女的养育态度和期望值、家庭的心理氛围和家庭作风等。

家庭环境的主观因素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业。

四、制约家庭教育的社会大背景:社会背景也是一种环境因素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情报研究: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对家庭教育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和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的类型:(1、现状研究、2、相关研究、3、因果关系的比较研究、4、发展研究)三、经验总结:家庭教育的经验总结是家庭教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经验总结,积累家庭教育的经验,获得对家庭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提高家长自身教育素养、改进家庭教育过程、促进子女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四、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作品分析法、观察法)五、行动研究:是指一种由实践者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目标,以实践者对实践活动的反思为中介的、循环递进的研究活动。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自考复习资料

【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考试复习重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内容〔一〕.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1.学前儿童是指0~6岁儿童;2.学前儿童的家长指0~6岁儿童的父亲、母亲、与学前儿童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0~6岁儿童的非亲监护人;3.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其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指直接对学前儿童家长和学前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幼儿园教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工干部、志愿者和其他人员;4.对学前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主要指幼儿园、乡镇街道、企事业机构、大众传媒机构和其他社会教育机构中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人员。

二.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p2包括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

〔一〕.学前儿童的发展过程:指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过程;〔二〕.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过程:学前儿童家庭内围绕着子女的成长而展开的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育指导的过程〔目前我国主要是幼儿园等机构组织的,发展方向是由社区牵头幼儿园支持〕。

〔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指导单位组织指导者对学前儿童家庭进行指导并对指导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

三.直接影响儿童家庭教育的环境因素p3对人类来说,环境是指环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环境是指对人的心理、意识的形成发生影响的全部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存在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和变化。

影响心理发展的体外环境,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类;就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来说,对儿童发展、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发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可分为客观的环境因素和主观的环境因素。

影响学前儿童的家庭活动和家庭教育客观的环境因素指学前儿童在家庭内生活、游戏、学习的物质条件,家庭成员的组成结构,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亲友之间的关系,家长的年龄、从事的职业和受教育的程度,家庭的政治经济地位等。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讲述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背景:幼儿家庭教育一般指父母通过教养行为影响儿童的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特征的儿童。

他们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文试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期是人类社会性的最初阶段,他们将来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否担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因此,幼儿社会性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父母则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也是幼儿的启蒙老师。

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幼儿的态度为幼儿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和今后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同家长教育幼儿的态度和具体方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幼儿社会认知和生活经验,道德的规范和社会行为首先是从家庭中取得的,幼儿对社会的价值观念和培养社会性的目标也正是通过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式传递给幼儿的。

家庭对幼儿心理的影响,其本质就是家长的价值取向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也就是父母把自己的思想观念及内化了的社会文化传递给了幼儿。

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到阻碍的作用。

意义:家庭作为儿童的第一场所,家庭环境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

诸多研究表明,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上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不懈地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揭示家庭教养行为和方式的内在结构及特征。

随着父母影响儿童的单向决定观向亲子双向互动观转变,以及人类发展生态理论模型的兴起,随着心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现场化、数学化,家庭教养方式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家庭、对父母、对儿童的认识。

本文试图从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历程入手,概括其研究特征,并就其发展趋势和原因作出分析。

一、家庭教养方式研究的缘起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

目前,国内学者对教养方式的用词并不严格,有的学者使用“抚养方式1”、“养育方式2”,有的学者用“教育方式34”,甚至使用同一种研究工具的研究者之间也出现分歧。

笔者认为,抚养方式与教育方式对儿童的关注点不同,前者主要侧重家长对儿童的生理保育,后者侧重家长作为社会文化的直接执行者对儿童价值观念、态度体系和社会规范的传递与教导。

其实,家庭教养方式是在父母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形成并发展的,这种互动的结果不仅从父母对儿童的生理养育活动中体现,而且从父母对儿童行为规范的传递中体现。

儿童一出生,首先是作为一个生物个体而存在,其最基本的生存和身体健康离不开父母和成人长时间的精心护理、照料。

与此同时,他又开始了由生物个体向社会个体转变的社会化过程,这意味着儿童需要不断学习知识、技能,逐渐掌握社会规范,最终适应社会生活,这一切同样离不开父母和成人的引导、教育。

因此,将Parentingpattern这一英文中表示父母教养行为特征概括的短语译成“教养方式”最贴切,它全面地涵盖了上述两个同时进行的层面。

我国学者缪小春早在其英文译著《儿童发展与个性》中采用了“父母教养”的说法。

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分析

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分析

浅析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2012-04-01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正如新课标所言,教育合力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作为教育合力之基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个性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发展个性就显得更为重要。

虽然个性的发展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但儿童期作为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是极为重要的,儿童的个性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所谓“从小看八十”、“三岁之魂,百岁之才”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

但是由于这一时期儿童的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父母的影响很大,因此家庭教育,尤其是有关家庭教养方式的讨论在这一时期就显得很有必要。

一、家庭教养对儿童个性发展的的重要作用在充满竞争的21世纪,各国以科技和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对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上升为一个民族发展的首要问题。

对儿童教育的影响因素涉及到多个方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天然的大理石,认为有六位雕塑家把他们变成千姿百态的雕像。

这六位雕塑家依次是:家庭、学校、集体、儿童自己、书籍、偶然因素。

家庭被列在第一位,说明家庭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突出作用[4]。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习性爱好,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下最初的烙印。

所以正确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

生活在和睦美满的家庭中,儿童性格活泼、开朗、友爱合作,生活在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中,儿童有礼貌、举止文雅。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两篇)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两篇)

幼儿家庭教育中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分析周丽婷(绥化学院教育学院,黑龙江绥化 152061)摘要: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

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它反映了父母与子女交往的实质。

以安达市曙光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调查和研究为例,对大班家长进行非结构型访谈,采用查阅文献、发放调查问卷、与家长当面访谈的方法。

对当今家庭中常见的错误教养方式进行追踪和调查,从中了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种种教养方式的问题。

并由此得出,父母应该建立怎样的教养方式才能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教养方式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241-02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意义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

其教育目标应是:保证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孤单,为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父母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对幼儿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为实现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出努力。

家庭教养方式是指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与子女的沟通方式和途径。

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信息传递方式,成为判断家庭教养方式的主要依据。

家庭作为孩子首要的学习殿堂,具有其特殊的地位与意义,与幼儿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较而言,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和感染性,父母的所作所为又具有权威性和榜样性,这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同时也使家庭教育具有其他方面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

(二)研究对象本文选取了笔者实习所在的曙光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作为研究对象。

该幼儿园是该市唯一一所公办幼儿园,全园共有教师45名,保育员9名,共有9个班级,其中大班3个、中班3个、小班3个。

其中大班共有幼儿85名,年龄在5——6岁之间,其中女孩37名,男孩48名。

在2012年11月份对曙光幼儿园大班85名幼儿中抽取70名幼儿,作为我们的调查样本。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大纲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大纲

家庭教育指导师考试大纲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技术资格认证为贯彻落实中央十八大关于“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精神,为准备做父母的夫妻、准备隔代教养的法定监护人和家长学校的教师提供正规专业的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对家庭教育心理辅导人才的培训,并选配《家庭教育学基础》、《家庭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三本教材作为考试用书并组织标准考试,以达到《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技术资格的标准认证。

各培训机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本考试大纲的要求,自行制定教学大纲。

论文部分附有论文撰写要求和答辩要求,中级和高级的学员在笔试通过后再进行论文部分的考核。

一、考试目标科目本考试对报考者实行笔试。

通过考试,核查报考人对本专业知识的识记、理解、掌握、运用程度和解决基本实务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学基础》吴航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家庭教育心理学》庞海波暨南大学出版社《发展心理学》雷雳人民大学出版社二、试卷结构本试卷为综合考卷,总分计150分。

由(1)选择题(30分)(2)填空题(30分)(3)判断题(10分)(4)简答题(20分)(5)论述题(60分)构成。

本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

三个级别的试卷为相同考核内容。

中级考核增加论文考核,旨在加强学员的综合能力与水平。

高级考核学员应具备论文,并需有专家答辩,旨在考核学员的全面综合能力与水平。

三、考试范围(一)《家庭教育学基础》本书是考试的主要教材。

通过对《家庭教育学基础》的学习,要求对家庭教育学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重点章节为:第一章第一节“家庭的概念”、第二节“家庭教育的概念和作用”、第三节“学习型家庭的要素”。

第二章第二节“中国家庭教育传统的精华”。

第三章第二节“家庭生活方式与家庭教育”、第三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与家庭教育”、第四节“家长教养方式的类型”。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和教育方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而家长教养方式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家长教养方式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家庭教育的目标来探讨该主题。

首先,家长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养子女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家长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影响。

一种常见的家长教养方式是管制型教养,也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和控制。

这种方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但也容易造成孩子的压抑和抵抗心态。

另一种家长教养方式是放任型教养,即家长基本上不干涉孩子的行为,让孩子自行决定。

这种教养方式可能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而温情型教养则注重关爱和引导孩子,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帮助他们发展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温情型教养被认为是一种更理想的教养方式。

其次,影响家长教养方式的因素包括家庭环境、教育背景、文化传统、家长个人特质等。

家庭环境是家长教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涵盖了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氛围等。

例如,单亲家庭由于缺乏另一位家长的支持和参与,可能更容易采取过度管制或放任的教养方式。

教育背景也会影响家长教养方式,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更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更能够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文化传统也对家长教养方式产生一定影响,东方文化强调孝顺和纪律,家长教养方式往往较为严格,而西方文化则更注重鼓励和启发。

此外,家长个人特质如性格、情商、教育观念等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家长教养方式。

最后,家庭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家长教养方式在实现家庭教育目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温情型教养能够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此外,家长教养方式还能够影响孩子的情绪和社交能力。

研究表明,家长的支持和认可能够促进孩子的情绪安全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家长正向教养培训计划

家长正向教养培训计划

家长正向教养培训计划第一节:家长的角色定位1. 家长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引导者和榜样,他们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2. 家长的责任:家长应该意识到自己肩负着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需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自律和独立思考能力。

3. 家长的角色定位: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仅仅是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情感上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第二节: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技巧1. 倾听孩子的需求:家长需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诉求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思想,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2. 表达爱的方式:家长可以通过亲密的言语和行为,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3. 处理矛盾冲突:家长需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冲突,以平和的态度和方式解决问题,不让矛盾影响亲子关系。

第三节:家长的教养方式1. 鼓励与赞美:家长要学会鼓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赞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让孩子感到自信和自尊。

2. 处罚与奖励:家长应该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适当的处罚,同时也要给予奖励鼓励孩子的良好表现,建立规矩和奖惩机制。

3. 榜样的力量:家长要成为孩子良好的榜样,传递给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念,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第四节:家庭教养的管理1. 家庭氛围的营造:家长需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2. 家庭规矩的制定: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参与制定家庭规矩,建立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规范家庭生活。

3. 家庭时间的安排: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度过家庭时间,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

第五节:家庭教养的持续改进1. 追求进步与成长:家长需要保持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态度,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教养方式,适应孩子成长的需求。

2. 多方面的参与:家长可以通过参加家长学校和亲子教育课程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教养技能,与其他家长互相交流经验。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
0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Hale Waihona Puke 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担社会责任中最重要的一种功能。每一个人的社会化,不 仅需要家庭的哺育,更需要家庭的教养。人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 话,学会行为规范,学会生活自立的;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 个性的形成,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游戏、学习、劳动是人的社会活动三 种主要形式。未成年人一般主要从事游戏和学习,随着年龄增长,才逐步过渡 到独立参加以劳动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 戏和学习场所,而且引导他们从游戏过渡到学习,再从学习过渡到劳动。这种 引导,就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人一生所产生的作用,是其他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所无法 替代的。同时,家庭教育对社会所产生的效用(如为学校输送合格的生源、培 养合格的公民和劳动者等),也是其他教育力所不能及的。因此,一个社会的 国民教育,仅有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三者并举,才是完整的国民教育。而家庭教育则是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的基础。
2、家庭教育具有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 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 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 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
03 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持有 的态度
一、身教重于言教
所谓教育孩子,实际上是教孩子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每个作家长的人都 应该明白,当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如何时,应该注意到我们自己是否正在身体力行 地实践着这些道理。孩子也在察言观色,他们会从我们身上学习生活。有的时候, 孩子做作业累了,抬起头来看到我们在玩牌、在喝酒、在闲聊,他的学习意志也 会减弱;如果他看到的是父母仍在忙于工作上的事情、忙于学习提高、忙于劳作, 孩子也会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

第三节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第三节家长教养方式与家庭教育




3、多向度的家长教养方式 贝克(Becker,1964)采用多向度模式,认为管教方 式包含了“温暖─敌意”、“放纵─限制”与“焦虑 情绪的涉入─冷静的抽离”等三个向度,并依据各向 度的高低而交互成纵容、民主、神经质的焦虑、忽视、 严格控制、权威、有效组织及过度保护等八种类型。 安沃斯(Ainworth,1975)则分析了母亲教养行为的 四个向度:敏感与不敏感、接受与拒绝、合作与干涉、 可接近与忽视。

2、双向度的家长教养方式
威廉姆斯(Williams)将儿童所知觉到的父母教养方式 分为“关怀(loving)”和“权威(authority)”两 个层面,并依其高低程度而区分成四种管教方式:“高 权威、高关怀”、“高权威、低关怀”、“低权威、高 关怀”、“低权威、低关怀”。

谢夫(Schaefer)对亲子互动的数据加以分析后,提出 “自主-控制(autonomy-control)”、“关爱-敌意( love-hostility)”两个向度,将其教养方式分成四个 象限,并构成一个包含十四种类型的环状模式来解释不 同的教养方式。


支配欲强/专制

教养特征:父母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余地,与孩 子关系保持距离、不亲近,管理孩子严厉、经常替 孩子做决定、对孩子批评多,惩罚多,鼓励和表扬 少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性格专制、固执、刚愎自用、 自我中心,喜欢操纵和支配别人、自以为是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服从、无主动性、消极、 依赖、软弱;也有可能是固执、认死理、冷酷

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由于父 母和孩子接触的机会较少,彼此不了解,容易产生“ 代沟”和许多分歧。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情绪不稳 定,富有攻击性,对人冷酷,自我控制力差。有些人 自信心、探索性很差,也有些人有较强的自立精神和 创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主权威型的教育方式是建立在平等的亲子关系基础 上的。其主要表现是把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注意培 养孩子的主动精神、培养他们的自理、自制能力,对 孩子的期望、要求及奖励、惩罚等比较恰当。
绝对权威型的教育方式往往压制孩子的创造性与独立 性,对孩子的行为过多地干预,经常采取强制手段让 孩子听命于父母,漠视孩子的兴趣与意见,甚至不允 许孩子对自己的事情有发言权,不允许子女违背父母 的意愿与规定,有时还会施以粗暴的惩罚。
2、双向度的家长教养方式
威廉姆斯(Williams)将儿童所知觉到的父母教养方式 分为“关怀(loving)”和“权威(authority)”两 个层面,并依其高低程度而区分成四种管教方式:“高 权威、高关怀”、“高权威、低关怀”、“低权威、高 关怀”、“低权威、低关怀”。
谢夫(Schaefer)对亲子互动的数据加以分析后,提 出 “自主-控制(autonomy-control)”、“关爱-敌 意(love-hostility)”两个向度,将其教养方式分成 四个象限,并构成一个包含十四种类型的环状模式来解 释不同的教养方式。
娇惯溺爱型教养方式的父母在家庭中把孩子摆在高于 父母的不恰当的位置上,倾注给孩子的爱抚程度很强 ,超过了一般的限度。过多地满足孩子的各种愿望, 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事事包办代替,不肯放手让 孩子自己活动、做事,又往往对孩子有求必应。这种 教养方式下的儿童依赖性强、骄纵、神经质、缺乏独 立性、懒惰、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目空一切、任性 、为所欲为,缺乏责任感和忍耐心,不适应集体生活 ,遇事优柔寡断,形成一系列不适应社会要求的行为 习惯和性格特征。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孩子 对父母往往没有感情,只知道索取。
(二)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
依据教养方式的基本向度(因素)划分:
1、单向度的家长教养方式
埃尔德(Elder,1962)认为“父母的支配性”是父母 教养方式的单一向度,并依此最早将父母的管教方式分 为独裁、权威、民主、平等、溺爱、放任、忽视七种类 型。
鲍姆令德(Baumrind,1991)则将父母的教养方式视为 是父母选用的一种实行家庭社会化最有效的方式,认为 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向度是“父母的权威性”,并依此 将教养方式分为专制权威型、开明权威型、放任溺爱型。
我国对家长教养方式类型的划分: 采用“关爱”与“权威”两个向度将教养方式分为: 民主权威型:给予孩子中等程度的关爱和中等程度的允
许或限制,对孩子保持温和的态度,合理接纳孩子的意 见和想法,亲子间采取开放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沟通。 绝对权威型:给予很少的关爱且给予最大的限制 娇惯溺爱型:给予较多的关爱且很少进行限制 忽视冷漠型:给予很少的关爱并较少进行限制
第三章 家庭教育发展的制约因 素
第三节 家长教养方式与家 庭教育



家发
庭 教
展 的 重
养要
方 式
影 响 因

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谴责; 在敌对中长大的孩子,常怀敌意; 在嘲笑中长大的孩子,畏首畏尾; 在羞辱中长大的孩子,总觉有罪; 在忍耐中长大的孩子,富有耐心; 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满怀信心; 在赞美中长大的孩子,懂得感激; 在正直中长大的孩子,有正义感; 在安全中长大的孩子,有信赖感; 在赞许中长大的孩子,懂得自爱; 在接纳和友谊中长大的孩子,寻得了世界的爱 。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性格专制、固执、刚愎自用、 自我中心,喜欢操纵和支配别人、自以为是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服从、无主动性、消极、 依赖、软弱;也有可能是固执、认死理、冷酷
父母人格特征分析:这样的父母自己也多半出自于同类 家庭,对这类观点的认同根深蒂固,性格急躁、情绪起 伏剧烈,情绪自控能力差。
孩子可能出现的性格问题:反抗、情绪不安、自我中心、 大胆、执拗、冷酷、神经质、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在 青春期会出现非常突出的行为问题,让老师和同学头疼。
支配欲强/专制
教养特征:父母说了算,孩子没有发言余地,与孩 子关系保持距离、不亲近,管理孩子严厉、经常替 孩子做决定、对孩子批评多,惩罚多,鼓励和表扬 少
麦克比(Maccoby) 和 马丁(Martin,1983)认同 鲍姆令德(Baumrind,1980)的理念架构,认为随着 子女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确会运用较多要求而非控制的 管教方式,故以“反应”与“要求”两个向度区分父母 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并依照这两个向度高低程度的不同 ,组成四种父母教养类型——开明权威(authoritative ,高反应-高要求)、专制权威(authoritarian,低反 应-高要求)、宽松放任(indulgent - permissive,高 反应-低要求)及忽视冷漠(indifferent - uninvolved ,低要求-低反应)。
——吉诺特之《父母与子女》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家庭内外众多因素中影响儿童 发展的重要中介。
一、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与类型
(一)家长教养方式的含义
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 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它是对父母各 种教养行为特征的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 的行为风格。
观察这两幅漫画,说一说,在这两种家庭教 育环境下,将其划分为“ 细致的干预型”(其性格一般带有阴郁性、易变性 和神经质的倾向,往往过于沉湎于冥思、反省)、 “垂直的亲爱型”(其阴郁性、易受性和主观性的 倾向较少,适应性的倾向较强)、“情动型”(感 情表现强烈,心情浮躁,情绪很不稳定,或喜或忧 )、“水平的亲和型”。
忽视冷漠型教养方式的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由于父 母和孩子接触的机会较少,彼此不了解,容易产生“ 代沟”和许多分歧。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情绪不稳 定,富有攻击性,对人冷酷,自我控制力差。有些人 自信心、探索性很差,也有些人有较强的自立精神和 创造性。
性情暴躁/急躁
教养特征:奉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准 则,棍棒底下出孝子,实施高压政策,教育方法简单粗 暴。情绪起伏剧烈、孩子犯了错马上训斥甚至体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