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芽肿性乳腺炎
肉芽肿型乳腺炎的精准治疗
特殊染色:抗酸染色〔Z-N染色)和过碘酸-希夫染色〔PAS染色)鉴定分支杆菌和真菌。 据有报告GM的Z-N染色阳性约22.6%,PAS染色阳性那么极少。革兰氏染色相同脂质 区见革兰氏阳性杆菌,区分为棒状杆菌。
GM病理分类报告
判断患者的免疫状态,评估指标有血常规、C-反响蛋白、抗核抗体谱以及IgA,IgG, IgM,补体C3和补体C4。〔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结节性红斑等〕同时 要注意监测肝肾功能,以及激素、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都会影响肝肾功能。
影像检查
常规超声检查评估病灶和鉴别诊断,不主张做MG,必要时可做MRI评估。
素〕、多西环素。 ➢ 最有效且不耐药的抗生素仍然是利福平、利奈
唑胺和万古霉素。
GM伴棒状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
➢ GM病变常位于单侧,以乳腺外周部位为多,发病初期肿
块位于乳腺实质内,无痛或轻微痛,外表皮肤不红或微
红,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可与皮肤或周围组织粘连,
伴同侧腋淋巴结肿大,但很少有恶寒、发热等全身病症.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精准诊断和分类治疗
01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概念 02 GM的分类治疗 03 病人随访、饮食控制与调理
01
肉芽肿性乳腺炎概念
肉芽肿性乳腺炎名称
1972年——2000年
肉芽肿性乳腺炎
概念
• 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常见,但文献报告增加。 • 是以育龄经产妇突发乳腺肿块,脓肿形成,继发窦道和溃疡等为临床
当GM病变又广泛、多以皮下脓肿或或形成寞道为主要表现、且又不宜手术时,或不宜 激素、免疫抑制剂 治者,,或伴棒状杆菌者,可用抗分支杆菌三联药物治疗9-12月治愈可避 免全乳切除。
什么人容易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什么人容易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北京当代医院杜玉堂教授说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英文缩写GLM,1972年美国首次报道5例,国内1968年天津才有8例报道,可见原来是属于少见病种,可现在多了起来,尤其我们这里,但仍有很多病人被当成其他疾病在当地漫长的治疗着,不能及时的正确诊断出来,所以很难统计发病率。
乳腺的肉芽肿性炎有十多种,其中较为常见的有:乳腺结核、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乳晕下肉芽肿、管周性乳腺炎、糖尿病性乳腺炎、特发性即小叶性乳腺炎GLM。
可见乳腺是个好发肉芽肿性炎的器官。
从2007年至2012年,我们收治肉芽肿205例,而同期的浆乳和Zuska病只有71例,相差3倍之多,就可以证明肉芽肿GLM多于浆乳或乳腺瘘管。
尽管肉芽肿GLM的病因不明,但是我们分析205例的病史资料,多种原因的哺乳障碍,例如乳头畸形、哺乳期得了乳腺炎、有奶不喂、憋奶急回、哺乳时间少于6个月、小孩突然拒绝不吃(可能婴儿对乳汁变质极为敏感,乳癌也有这个“拒绝哺乳征”的危险信号)等等。
多种原因造成的乳汁淤积恐怕是肉芽肿发病的物质基础。
但最近发现:大约一半的肉芽肿病人手术时未发现乳汁淤积,即没有导管扩张和乳汁溢出。
乳头完全正常,病灶与乳头无关,乳头下的集合导管也不扩张。
这部分肉芽肿GLM是怎样发生的呢?仍然让人迷惑不解!!环境与饮食污染是导致积存乳汁变质的化学因素,有人在吃螃蟹、鳝鱼、大虾后发病,不排除人工饲养添加激素的可能,这也许是沿海城市发病率高的一种原因,所以应当远离“污染食品”,目前羊肉可疑,辣椒、牛肉、鸡肉尚未证实是有害食品。
钝性外伤,例如小孩的无意撞击、踢一脚、顶一下,还有用力的按摩,强力吸允等等,这些爱与性的“情伤”也可能诱发。
有人2月内吃5-6次紧急避孕药,真是把避孕药当糖吃!!有人药流后发病,有人用达因35、促排卵药后发病。
抗精神病、抗抑郁症/焦虑症药物,胃复安、马丁令等胃病药可以诱发,可以统称为药源性肉芽肿,那些未婚育的年轻少女,就有可能是药源性的。
肉芽肿性乳腺炎7例治疗分析
腺 小 叶 的微 小 脓 肿 , l 较 少 见 。 院 自 红肿 , 开 放 创 口换 药 , 中 4例 患 者 创 临床 本 予 其
一
19 9 5年 至 2 0 0 6年 间 ,共 收 治 肉 芽 肿 性 口经 久 不 愈 , 形 成 窦 道 , “ 道 切 除 塞 的 结 果 , 行 “ 腺 小 叶 区 段 切 除 ” 3 并 行 窦 需 乳 [。 4 乳 腺 炎 7例 ,现 将 该 组 患 者 的 诊 断 及 治 术 ” 。治 疗 时 间在 16个 月 。全 部 患 者 均 结 合 本 组 7例 患 者 , 取 得 病 理 确 诊 后 , - 在 疗情况分析如下 。 获 随访 。3例 患 者分 别 于术 后 9个 月 、5 2例 开 放 创 口 , 束 手 术 , 后 创 口经 久 1 结 术 个 月 、7个 月 再 次 出 现 疼 痛 包 块 . 静 脉 不 愈 . 口最 后 均 形 成 窦 道 , 1 创 Ⅱ期 行 “ 窦 1 临 床 资 料 注射 环 丙 沙 星 3天 . 口服 可 的 松 5 m / 道 切 除术 ” 0 g 。其 余 5例 切 口 I期 缝 合 , 术
侧发生 。
5 3 尚 不 明 确 。K i i p d r t M.a o认 为 , s 肉芽 肿 性 数 学 者 的认 可 [。
1 . 临床 表现 : 2 7例 患 者 均 以 乳 腺 疼 痛 乳腺 炎是 一 种 先 天 性 或 自身 免 疫 反 应 疾 24 笔 者 认 为 , 芽 肿 性 乳 腺 炎 以疼 痛 . 肉 包 块 就 诊 。左 侧 乳腺 4例 , 右侧 3例 , 均 病 .表 现 为 非 干 酪 性 肉 芽 肿 和 局 限 于 乳 肿 块 出 现 ,手 术 活 组 织 检 查 是 不 可 缺 少
曾一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伴结节性红斑验案1 例
肢关节疼痛,不伴有发热、咳嗽、咳痰、盗汗等 症状,大小便正常。既往无其他病史,月经量在 发现肿物当月明显减少,发现肿物前未服用精神 类药物,避孕类药物,自然怀孕,有患侧的单侧 喂奶史,哺乳期时患侧乳房有过乳腺炎病史和通 乳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14.6×109/L、 中性粒细胞数(NEUT)10.4×109/L、快速 C- 反 应 蛋 白(CRP)58.7mg/L、 超 敏 CRP>5.00 mg/L, 彩 超 提 示: 左 乳 2-5 点 可 见 不 规 则 低 回 声 区, 范 围 约 10.5cm×4.5cm, 边 界 不 清, 延 软 组 织 间 隙分布,回声不均匀,考虑炎性病变(脓肿伴液 化)。初步诊断:西医诊断:双乳腺体增生,左 乳肿物性质待查。舌淡苔白,脉沉细。中医诊断: 乳疽、酿脓期。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以及患者伴 随全身症状不明显,曾教授提出用中药方阳和汤 加减及中成药小金丸和内消瘰疬片加上外用金黄 膏,内外兼顾,标本同治。方以醋青皮 10g、熟地 黄 20g、皂角刺 10g、白花蛇舌草 15g、盐荔枝核 15g、盐橘核 15g、连翘 15g、新疆紫草 30g、泽泻 15g、牡丹皮 15g、夏枯草 15g、炒芥子 5g、桃仁 20g、栀子 10g、巴戟天 10g、酒女贞子 10g,6 剂 颗粒剂,每天 1 剂水冲服,加小金丸 1 次 3 袋, 1 天 2 次及内消瘰疬片 1 天 2 次,1 次 6 粒。外敷 院内自制金黄膏药贴,1 天 2 次,1 次 6 ~ 8 小时。 口服头孢地尼 1 日 3 次,1 次 1 粒。嘱患者禁止 大力按摩,忌口牛羊肉海鲜等发性食物等,用完 药后复诊。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特发性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1例
多系活检术 , 术后使用药 物继续控制具 有重要意义。D e H e r t o g h首先 提 出使用
类 固醇 激 素 治 疗 肉芽 肿 性 乳 腺 炎 。类 固醇 激 素 治 疗 既 可 以 继 续 手 术 未 彻 底
检 。初步诊 断 : 双-  ̄ L d , 叶增生 , 右乳 肿
块 性 质 待 查 。遂 在 局 麻 下 行 右 乳 肿 块 切除并活检 术 , 术 中见右 乳 内上 、 下 象 限 交 界 处 乳 腺 组 织 大 量 肉芽 样 变 , 均 系
罗超 。 ▲, 潘春 球 ,武钢 , 周 望梅 ,余壁 湘 ,曾灿 辉 ,王达
南方 医科大 学南方医院急诊科( 广州 5 1 0 5 1 5 ) ; 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 医学院( 广州 5 1 0 5 1 5 )
患者, 女, 2 9岁 , 已婚 , 2 0 1 1年 9
月 出现右乳胀痛 不适 , 当时未 重视 , 1 O 月症状加 重 , 多 次求 治外 院乳腺 B超
虑乳腺多发囊性脓肿 , 鉴 于抗感染治疗
效果差 , 决定行包裹性 肿块切除 。术后
病理结果见图 1 : 符 合特 发性 肉芽肿性 乳 腺 炎/ 小 叶 肉芽 肿 性 乳 腺 炎 改 变 。术 后 口服 抗 生 素 5 d , 伤口7 d拆 线 , 甲级
病变有关 。 I G L M手 术治 疗效 果较 好 , 其 关 键
药物剂量可以根据 人体的表面积 给药。 由于类 固醇激 素存在许多不 良反应 ( 伤 口延 迟愈合 , 糖耐量减低和库欣综 合征 等) , 而且疾病复发 , 依赖性增 强致 使使
用剂 量 逐 渐 增 多 。 有 学 者 研 究 认 为
量淋 巴细胞浸 润。需要 与其 鉴别 诊 断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护理和辩证施护
2、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术后能从事工作吗?
术后没有感染的话,10-30天就可以上班工作,但是也要根据自身手术 的情况,由主治大夫给出适当的建议。
3、单侧肉芽肿,另一侧容易复发吗?
常单侧乳腺发病,外侧及外上象限多见,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乳头内陷, 以乳腺外周部位为多,发病初期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无痛或轻微痛, 表面皮肤不红或微红,肿块质硬,边界不清,一般情况另一侧不容易复 发。
4、肉芽肿性乳腺炎以后怎样做不容易复发?术后 多久不能提重物?
首先针对其分类治疗以外,仍需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随访管理,患者也 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监测术后肉芽肿性乳腺炎术后复发,以便 早期处理。需要注意饮食控制和调理,尽量避免刺激饮食(如煎炸、麻 辣和海鲜类食物)和催乳食品(如笋、猪蹄和鱼汤等)至少1-2年,宜 粗茶淡饭,某些水果榴莲、栛枝也要尽量避免。术后定期随访,尤其是 术后第1年内,但也有几年后才复发者。
谢谢!
乳腺导管扩张症则是一组以导管扩张为基础的反应性慢性炎性疾病,随 着病理过程绝经后女性;病变常发生于乳晕周围及乳晕下,而非乳腺外周区域, 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常伴乳头溢液,后期可累及整个乳腺区段;镜下 主要表现为乳腺大导管周围有不同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导管周围纤维化 和导管扩张;
肉芽肿性乳腺炎
汇报人:XXX
1、肉芽肿性乳腺炎复发率高吗?
首先,肉芽肿性乳腺炎目前考虑与自身免疫相关,是乳腺 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小叶的肉芽肿病变。临床以有过生 育史的育龄妇女为主,少数发生于哺乳期、孕期。
目前,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治疗方案。 手术、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物、中药或姑 息治疗均有治疗有效报道,但完全治愈不复发的报道较为 少见。对于如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需要个体化对 待。
肉芽肿性乳腺炎诊治进展课件
• 泼尼松龙,
学习交流PPT
• 20毫克/天,三周
29
GM治疗(药物治疗)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研究进展 Granulomatous mastitis
西京医院 贠军
学习交流PPT
1
学习交流PPT
2
学习交流PPT
3
痛 哭 流 涕
夜 不 能 寐
学习交流PPT
4
慢性肉芽慢肿性性乳肉腺芽炎 肿性乳腺炎
Granulomatous mastitis(GM)
Granulomatous mastitis
胞以及CD4+或CD8+的淋巴细胞浸润,其中1例患者的血清中还检测到高
水平的IgG4
学习交流PPT
10
(2)炎症反应 局部感染、创伤以及各种理化刺激破坏导管及腺腔 上皮,分泌内容物外逸于小叶间质,引起炎症反应, 诱发肉芽肿形成并破坏小叶结构
学习交流PPT
11
乳素血症(垂体泌乳素瘤或药物引起) 可能引起肉芽肿性乳腺炎发病
学习交流PPT
15
• 光镜观察:见乳腺小叶结构尚有轮廓,低倍观察乳腺小叶有多数肉芽肿,有的 相互融合。高倍观察有异物型多核巨细胞、上皮样细胞、嗜酸性细胞、中性白 细胞、淋巴细胞等构成肉芽肿病灶。 肉芽肿散在或大片坏死性融合 可见多核 巨细胞反应,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伴有 脓肿形成。
学习交流PPT
13
(5)避孕药诱发: Diesing等认为避孕药导致乳腺组织分泌旺盛,导 管或腺泡上皮出现化生、变性,并脱落入管腔内分解破坏, 作为化学物质进入周围间质,引起慢性肉芽肿反应。
学习交流PPT
14
GM的病理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21例临床病理观察
收集 2 0 0 3年 1 月 一2 0 1 2年 1 2月外检病 理诊断为 乳腺 炎
( 一 ) , 免疫组 化 : 在 浸润 的淋 巴细胞 中 C D ; 、 c D 、 C D ; 的细
胞较多 , C D 。 的细胞 较少 , 说明 以 T细胞 为主。 2 。 3 治疗 与预后 : 所 有病例行手术治疗 , I 例男性为乳腺单 纯 切除 。术后病 理 检查 为 肉芽肿 性 小 叶性 乳腺 炎 。随访 时 问 6个月 ~ 3年 , 1 例 复发 。
3 讨 论
的临床 和病 理资料 , 其中 2 1例诊 断为 肉芽 肿性 小叶 性乳 腺 炎 。均经 1 0 %福尔马林液固定 , 石蜡包埋制片 , H E染色 , 光学 显微镜下观察。P A S , 抗酸染色未找到特 殊病 原体 。免 疫组化
试剂 C D , 、 C D 、 C D 。 、 C D 加 均购 自北京 中杉金 桥生 物技术有 限 公 司, P V 9 0 0 0法 , 严 格按说 明书规 范操作 。全 部病理 切 片由
2 位高年资病理 医师复 习确诊并 电话 随访 。
2 结 果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已成为 一个有相 对独立 的临床病 理 的疾病 , 临床表 现和 影像 学容 易误诊 … 。通 常情 况下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 辅以激素及抗生素治疗 。 3 . 1 病 因: 临床上关于肉芽肿小叶性乳 腺炎 发病 率的临 床报 道 明显增 多。此病 病 因不 清 , 可 能与 免疫 系 统 异常 有关 l 。 有学者认为其可能 为哺乳 、 血清泌 乳素较 高 导致 乳 腺腺 叶及
2 . 1 临床 资料 : 2 1例患 者 , 2 0例女性 , 年龄 1 9~ 4 2岁 , 中位 年龄 3 2岁 , 均为经产妇 , 多数 有哺乳史 ( 1 8例 ) , 男 1例 , 病 程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症状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症状引言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GLM)是一种罕见的炎症性乳腺疾病,通常表现为乳房的肿胀、疼痛和红斑。
本文将为您介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症状以及相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症状1.乳房肿胀和疼痛: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最常见症状是乳房的肿胀和疼痛。
这种疾病通常会导致乳房内发生炎症和肌肉痉挛,从而引起疼痛感。
2.乳头溢液:有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乳头溢液的情况。
溢液通常是黄色或者绿色的,可以伴有血丝。
3.乳房红斑: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引起的乳房炎症可能会导致乳房的皮肤发红。
红斑通常是局部性的,并且可能会伴随着温度升高和触痛。
4.乳房硬结:部分患者可能会在乳房内触摸到硬结。
这些硬结通常是由于乳腺小叶的肉芽肿所引起的。
5.深度疼痛和不适感:一些患者会感到深度疼痛和不适感,这可能是由于乳腺小叶的炎症导致的。
诊断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检和影像学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 - 乳腺超声:乳腺超声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乳腺内的异常结节和病变,并且还可以判断乳腺炎的炎症程度。
- 乳房X线摄影:乳房X线摄影可以提供乳腺的影像学信息,帮助医生排除其他乳腺疾病。
- 乳腺穿刺活检:乳腺穿刺活检可以获取患者乳腺内的组织样本,并且用于病理学检查。
这对于确定是否为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以及排除其他病理性疾病非常重要。
治疗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目标是减轻症状、控制炎症,并且防止病情恶化。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1. 局部热敷:局部热敷可以缓解乳房的肿胀和疼痛,并且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引流。
2. 抗生素治疗:由于局部感染在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因此抗生素治疗通常是必要的。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3. 引流和灌洗:对于严重的病例,医生可能会使用引流和灌洗的方法,将乳腺内的脓液排出,并且通过灌洗来清洁乳腺腺管和乳腺小叶。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表现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慢性乳腺炎性疾病,多见于有哺乳经验的经产妇,是乳腺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乳腺小叶的病变,以肉芽肿为主要病理特点,周期长,易复发[1]。
该病发病较隐匿,肿块变大后通常可触及形状不规则的肿块,伴局部发热、疼痛,可伴破溃流脓,有溢液,可形成乳腺瘘管[2]。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传统超声表现与乳腺癌相似,易被误诊为乳腺癌[3]。
MRI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从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方面体现病变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
DWI 可反映乳腺病变组织内水分子受限程度的差异,具有较高的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4]。
因此,本研究总结分析肉芽肿性乳腺炎的MRI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和DWI 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52例肉芽肿性乳腺炎女性患者;年龄23~67岁,平均(44.6±4.9)岁。
病程1.0~4.5周;肿块直径0.52~7.26cm ,平均(2.79±1.19)cm 。
17例伴疼痛、局部皮温升高,10例伴局部破溃渗液,52例均有生育史和哺乳史。
纳入标准:①偶然发现或体检时发现乳腺肿块;②临床及MRI 资料完整;③可配合进行检查;④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处于月经期、哺乳期或妊娠期;②存在肿瘤性疾病。
1.2仪器与方法采用GE Optima MR3601.5T 超导型MRI 扫描仪,乳腺专用表面线圈。
患者取俯卧位,双侧乳房自然下垂,扫描双侧乳腺及腋窝。
行横断位T 1WI 、T 2WI 、矢状位脂肪抑制T 2WI 及DWI (b 取1000s/mm 2)序列扫描,层厚5.0mm ,层距1.0mm 。
动态对比增强扫描采用三维容积内快速发成像(3D -Vibrant )序列,TR4.8ms ,TE 2.2ms ,层厚2.2mm ;经肘静脉注射对比剂钆双胺,剂量0.1mmol/kg 体质量,流率2~3mL/s ,注射前扫描1期作为蒙片,扫描时间60s ,注射后行轴位薄层扫描,连续扫描7期,采集时间约425s 。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诊疗进展
摘要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lobular mastitis ,GLM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时难以与乳腺癌鉴别。
GLM 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其可能与自身免疫、激素水平异常和感染等有关。
GLM 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活检明确。
GLM 的治疗包括随访观察、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及手术等。
目前GLM 的临床诊疗仍有许多困惑,尚缺乏统一的诊疗共识。
因此我们通过查阅国内外有关GLM 的文献资料作一综述,旨在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关键词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治中图分类号:R73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2501(2023)08-0910-08doi :10.12092/j.issn.1009-2501.2023.08.007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GLM )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于1972年由Kessler 和Wolloch 首次发现[1],其常见于育龄期女性,偶见于男性。
GLM 常反复发作,可形成窦道及疤痕,对女性乳房外观造成极大损害。
GLM 确切病因不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亦知之甚少。
现有研究表明,自身免疫失调、微生物感染、激素失衡、局部损伤和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等可能是导致GLM 的危险因素[2]。
GLM 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案各有优劣,但均具较高的复发风险[3-4]。
目前GLM 的临床诊疗仍有许多困惑,尚缺乏治疗共识[5]。
本文通过全面查阅国内外有关GLM 的文献资料,阐述GLM 的表现及病理特征,常见病因及危险因素,诊疗现状及进展,以期通过梳理现有研究证据,协助临床医生改变目前GLM 诊疗困局,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策略。
1GLM 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乳腺肿块是GLM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5]。
在早期阶段,乳房肿块可伴或不伴疼痛,且没有明显的局部皮肤改变。
肉芽肿性乳腺炎最佳治疗方法
肉芽肿性乳腺炎最佳治疗方法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
针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需要及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以缓解症状,减轻疼痛,恢复健康。
本文将介绍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最佳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处理这一疾病。
首先,对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治疗,患者需要注意休息。
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减轻症状。
此外,患者还应该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局部热敷是缓解肉芽肿性乳腺炎症状的有效方法。
患者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在患处进行热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热敷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有助于消退肿块。
此外,适当的按摩也可以帮助缓解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症状。
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轻柔的乳腺按摩,有助于疏通乳腺导管,促进淋巴循环,减轻乳房肿胀和疼痛。
除此之外,患者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用于抑制炎症,减轻疼痛,促进病情好转。
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最后,对于部分严重的肉芽肿性乳腺炎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帮助清除乳腺脓肿或囊肿,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但手术治疗仍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应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注意事项。
在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过程中,患者还应该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减轻乳腺炎症状。
总之,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休息、局部热敷、按摩、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乐观的心态,合理饮食,帮助身体尽快康复。
希望本文能对患有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患者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肉芽肿型乳腺炎
肉芽肿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granulomatous mastitis ,GM)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哺乳后瘤样肉芽肿性乳腺炎、特发性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非细菌感染的、非干酪样坏死、限制于乳腺小叶、形成肉芽肿为主要特点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微脓肿、溃疡、窦道形成是常有并发症。
(一)病因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约占乳腺良性疾病的 1.8% ,好发于育龄期的经产妇女,多在产后 1.5 ~2 年内发病,详细病因尚不明确。
当前,多以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自己免疫性疾病或对自己乳汁的超敏反响 , 可归并膝关节炎、皮肤结节性红斑;也有以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创伤、感染、口服避孕药、种族要素、泌乳素增高、肥胖、血脂异样有关 , 其刺激和损坏乳管,致腺腔分泌物、乳汁及角化上皮外逸于小叶间质而惹起炎症反响有关。
(二)临床表现及分期分型早期主要表现为忽然出现的乳房肿块 , 肿块质地硬 , 界限不清 , 形态欠规则 , 皮肤多无改变 , 痛苦稍微或不显然 , 触压痛苦加剧。
患者往常不伴有发热等浑身症状。
假如未实时就诊或办理不妥 , 肿块可短期内快速增大 , 痛苦可加剧 , 局部皮肤初起潮红 , 渐渐呈暗紫色并可自行穿破 , 形成迁延不愈的窦道 , 痛苦缓解 , 治疗不妥部分病例肿块进一步扩大 , 可形成多个窦道 , 乳房可毁损。
(1)临床分型①肿块型:乳房肿块,质韧或硬,形态不规则,界限欠清,表面欠圆滑,活动度一般,痛苦,或有压痛,表面皮肤不红或微红,或有橘皮征,局部肤温正常或微高,无发热、恶寒等浑身症状,少量腋下淋奉承可及肿大。
此期患者常常不加重视或误诊误治,错失治疗的机遇,从而肢肿窦道形成,延伸病程,影响乳房外形。
提早发现有助于缩短疗程,提升疗效。
②脓肿型:肿块渐渐增大,红肿热痛加剧,或有鸡啄样痛苦,可累及多个象限,按之有颠簸感,或穿刺有脓液抽出,可涉及腋下淋奉承,有发热等浑身症状。
③窦道型:乳房脓肿成熟,破溃出脓,或切开排脓后,脓出不畅,肿势不用,疼痛不减,脓水淋漓,久不收口愈合,形成窦道或许瘘管,或局部僵肿结块,并反复红肿痛苦。
正确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
正确认识肉芽肿性乳腺炎
李凡凡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2024()1
【摘要】一、肉芽肿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又称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非细菌感染的、非干酪样坏死、局限于乳腺小叶、形成肉芽肿为主要特征的乳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生在已经生育过的非哺乳期的年轻女性。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李凡凡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鉴别及诊治
2.ADC值及相对ADC值对肿块样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
3.对浆细胞性乳腺炎与肉芽肿性乳腺炎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4.基于数据挖掘的脓肿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与哺乳期乳腺炎用药规律及差异研究
5.非哺乳期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及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比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一期愈合。
14
精选版课件ppt
染色:1 放大倍数:1
张女士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
喻女士 26岁,武汉,病程5个月,左乳肿块一个月后
红肿切开,多处破溃不愈,曾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治。
16
精选版课件ppt
放大倍 数:10*10
喻女士病理诊断: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薛女士 26岁,来自天津油田,先有肿块后红肿疼痛半年,切开
3
精选版课件ppt
“肉芽肿”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变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或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 纤维组织包绕,结节状,散在性分布,严重时
破坏小叶,病灶融合,脓腔多发而不大。 地道式蔓延,可达乳腺后间隙,皮下脂肪。
12
精选版课件ppt
王女士病理诊断:(右 乳腺)乳腺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中心可见多处小 脓肿,肉芽肿周围有多 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 润。
本例病理医生的结论是 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 可见概念之混乱。
张女士 女 37岁 北京人,3个月, 炎性肿块15×12,色暗红,
破溃,曾在北京五家大医院治疗,伤口不愈合。07年7月28日手术,术后
扩张症当中,临床与病理都认识不够。
2
精选版课件ppt
“肉芽肿”的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平均34—39岁,略大于浆乳。 经产妇,哺乳史,避孕药,高泌乳素血症, 以肿块为主症,酷似乳癌,误诊率极高。 多不以乳晕为中心,疼痛明显,后有红肿, 切开脓不多,波及整个象限或全乳。 手术范围大,治疗难度大于浆乳。
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精病选变版课件。ppt
汤女士 女 34岁 河南某医院胃镜室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肿切开,多处破溃不愈,曾在武汉同济医院诊治。
16
精选课件
放大倍 数:10*10
喻女士病理诊断:小叶性肉芽肿性乳腺炎
薛女士 26岁,来自天津油田,先有肿块后红肿疼痛半年,切开
1个月刀疤伤口呈Y形,破溃多处,中药治疗后伤口基本愈合。病
1理8为肉芽肿性乳腺炎。
精选课件
夏女士 31岁,武汉黄石,发病距产后11个月
本例病理医生的结论是 符合浆细胞性乳腺炎, 可见概念之混乱。
张女士 女 37岁 北京人,3个月, 炎性肿块15×12,色暗红,
破溃,曾在北京五家大医院治疗,伤口不愈合。07年7月28日手术,术
后一期愈合。
14
精选课件
染色:1 放大倍数:1
张女士病理诊断:肉芽肿性炎
喻女士 26岁,武汉,病程5个月,左乳肿块一个月后
3
精选课件
“肉芽肿”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变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慢性炎症,巨噬细胞、上皮样细胞、 淋巴细胞、嗜酸或中性粒细胞浸润。
中心微脓肿形成,可有坏死,但非干酪样。
纤维组织包绕,结节状,散在性分布,严重时 破坏小叶,病灶融合,脓腔多发而不大。
地道式蔓延,可达乳腺后间隙,皮下脂肪。
4
精选课件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简称:“肉芽肿性乳腺炎”, 为讲解方便简称“肉芽肿”
1
精选课件
肉芽肿国内文献评述
病因不明,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1972年Kessler首先描述, 1986年马国华国内首次报道8例, 80—100%误诊为乳癌, 至今国内总共报告291例,评述见另文。 发病不少,明确诊断的不多。多混杂在浆乳或
9
精选课件
手术记录图示:
10
精选课件
胡女士病理诊断: (右乳腺)小叶肉芽 肿性乳腺炎 。
本图非常典型与“乳 腺肿瘤病理学中”的 图差不多。
王女士 女 33岁 ,来自南京,当地误为结核,穿刺针吸,切开
伤口2个月不愈,形成大洞,07年8月21 日手术,术后一期愈合, 拆线出院.
12
精选课件
王女士病理诊断:(右 乳腺)乳腺肉芽肿性炎, 肉芽肿中心可见多处小 脓肿,肉芽肿周围有多 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 润。
浆乳与肉芽肿区别
病因 年龄 表现
浆细胞性乳腺炎 乳头畸形导管阻塞为主, 病机类似粉瘤感染。 较轻或少女
肉芽肿性乳腺炎 乳头、导管正常, 认为是乳汁的超敏反应 经产妇,乳汁淤积。
炎症以乳晕为中心,病灶 周边肿块,单发更像癌, 与乳头下相连,形成瘘管。 地道式蔓延全乳。
病理
5Hale Waihona Puke 较大导管的周围炎, 浆细胞侵润为特征 。
谢女士 33岁,武汉,右乳肿块1年,2个月后小片红肿,武汉切
开2次不愈,泌乳素高。
谢谢
愿与同仁切磋、研讨。
21
精选课件
以小叶为中心, 肉芽肿性病精变选课。件
汤女士 女 34岁 河南某医院胃镜室医生
病史:反复破溃红肿,形成炎性肿块1年 ,当地治疗无效。 普祥医院手术、一期愈合.
6
精选课件
胡女士 38岁,北京, 2个月,右乳大肿块疼痛,继之
红肿破溃切开,病变广泛。
7
精选课件
胡女士术中见散在多发的病灶
手术记录图示:
扩张症当中,临床与病理都认识不够。
2
精选课件
“肉芽肿”的临床特征
发病年龄平均34—39岁,略大于浆乳。 经产妇,哺乳史,避孕药,高泌乳素血症, 以肿块为主症,酷似乳癌,误诊率极高。 多不以乳晕为中心,疼痛明显,后有红肿, 切开脓不多,波及整个象限或全乳。 手术范围大,治疗难度大于浆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