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9.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湘教版(必修3)
【高考地理专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附练习及答案解析)【知识梳理】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旅游功能:美化环境3.湿地的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 。
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
(1)看变化时间的长短长期(如一万年以来) 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近几十年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一年内的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2)看湖泊所在地外流湖萎缩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面积增加①退耕还湖;②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干旱区内流湖萎缩①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②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河流 生态功能:维持生物 多样性,保持周围生 态的稳定与平衡 L 生命的摇篮”)降解功能;许多挺水 植物、浮叶植物和沉 水植物能够在其组 织中富集、分解、吸 收有害物质,降解环 境污染(“地球之号”)能各的 功、物地 他运动息其航种栖调节功能:调节气 候、调蓄洪水(“天 然空调机”「天然 水库”)分析4.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如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5.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6.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跟踪训练】(2019 •哈尔滨三中调研)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六章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讲解
第十六章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一、思维导图
二、森林的开发与保护
1.森林的分布和现状
(1)分布
(2)现状: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的趋势仍在继续,大片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
拓展延伸不同区域内的森林生态功能差异
地区生态功能
湿润、半湿润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
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削弱海风、海浪侵袭
城市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
三、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类型和功能
(1)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2.湿地的形成原因
沼泽的形成一般与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有关。
例如:
(1)三江平原地区沼泽湿地形成的主要原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河流有凌汛,水易溢出河道。
(2)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积雪、冰川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多冻土层,不易下渗。
(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湿地的保护措施
(1)①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④完善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律法规;⑤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2)下表为不同类型湿地的具体保护措施:。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沙产业,实现了生态、经济 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甘肃民勤绿洲保护
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灌溉、加强生态移民等措施,有效保 护了绿洲生态。
国际合作与交流经验借鉴
中非合作治理荒漠化
中国与非洲国家在荒漠化治理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分享治理经验和技术。
该文通过对比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荒漠化地区土壤性质的影响,为合 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荒漠化治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该文探讨了荒漠化治理中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践经验,对于推动 荒漠化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借鉴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荒漠 化的危害与治理
汇报人:XX 20XX-01-30
目 录
• 荒漠化概述 • 荒漠化危害分析 • 荒漠化治理原则与策略 • 荒漠化治理技术措施 • 荒漠化治理实践案例分析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要点总结与拓展
01 荒漠化概述
荒漠化定义及类型
荒漠化定义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 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它导致土 地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或丧失,进而造成地表呈现类似 荒漠景观的土地资源退化现象。
06 高考地理一轮复 习要点总结与拓 展
荒漠化知识点回顾与梳理
荒漠化概念及类型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 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包括风蚀荒漠 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
荒漠化危害
荒漠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如土地生产力下降、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沙尘暴 频发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湘教版ppt
一、荒漠化的含义
读我国西北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_土__地__退__化__。 2.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二、荒漠化的危害 1.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2.造成表土裸露,提供_沙__尘__暴__形成的沙源。 3.导致_植__被__和_地__表__形__态__破坏,使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引发饥荒, 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荒漠化的防治 1.全球性行动: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我国对荒漠化的防治: (1)方针:“_预__防__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
关键能力·层级突破
基础考点1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危害与治理 【研析考题】 例题 荒漠化的治理
(2020·全国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上
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 定,湖沼面积减小。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某科研团队 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 1所示。图2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1)分别简述图1所示Ⅰ、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 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 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关联知识】 关联1 荒漠化的成因分析 (1)从荒漠化的本质来进行分析。荒漠化的实质就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可以从 外力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即可判断该地的主导 外力作用。 (2)荒漠化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为案 例来进行说明。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
【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 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 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 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 术等
【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 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 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 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 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 年间 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
【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 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 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
4.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 达之心 消解现 实痛苦 ,他丰 富而又 精彩的 人生经 历,正 是那句 流传甚 广的话 “生活 予我以 苦痛, 我却报 之以歌 ”的真 实写照 。
•
5.“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 的好事 情,它 说明文 学需要 有大情 怀和大 境界, 朴实无 华而充 满道德 诗意的 现实主 义作品 是有生 命力的 ,是不 会过时 的。
单位:%
年份 煤炭 电力 油气 纺织 其它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九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课时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选考部分
• (3) 导 致 植 被 和 地 表 形 态 破 坏 , 使 持续下降,引发饥荒,阻碍经济社会可持续 发展。
• 2.荒漠化的防治 • (1) 全 球 性 行 动 : 1994 年 , 联 合 国 正 式 通 过 了
《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 (2)我国对荒漠化的防治 • ①方针:“ 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 ②措施:
• (2)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
• 解析 第(1)题,注意从铁路和列车两个角度分析危害。第(2) 题,可从“阻沙”和“固沙”两个角度分析。
• 答案 (1)(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 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 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 陆地区 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 问题
• (5)控制人口增长
• 2.湿地的保护措施
• 保护湿地的措施有: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 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 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
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
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
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 (2)人为原因
•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
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活动
影响
高中地理——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
第十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编写:法朋光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基础知识归纳】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风蚀、水蚀。
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3.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2)、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4)、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4.荒漠化的防治①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可行性措施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我国措施: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湿地1.“地球之肾”①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②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③湿地的重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2.湿地资源问题①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其中突出问题:湿地数量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质量逐渐下降3.保护湿地①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考点梳理】考点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龙感湖与鄱阳湖古时曾连为一体,东汉时分离。
湖区有众多的藻类、丰富的维管束植物和多种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等,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保护区。
该湖区人类活动少,水质优良,是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之一。
下图为龙感湖及周边地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材料分析,龙感湖地区的湿地最能体现的自然环境作用是()A.文化服务——净化水中污染物B.调节服务——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供给服务——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D.支撑服务——维持生物多样性(2)龙感湖地区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原因有()①冬季温和多雨②人类活动少,环境好③食物来源充足④水质好,无捕食动物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发,该地区沼泽面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下图为三江平原某研究区以及研究区内的典型样带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研究区是我国()A.冬季最寒冷的区域B.地方时最早的地方C.昼夜长短变化最大的区域D.年平均日照时数最长的区域(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湿地改造过程中导致图中典型样带内沼泽湿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沼泽中水的下渗量大量增加B.大量开垦耕地,造成湿地破坏C.蒸发量增大,沼泽内水分大大减少D.大量排水,加快沼泽中水的地表径流排泄(3)典型样带内的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会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多B.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变小C.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D.河流径流量增大,季节变化趋于稳定3.为了研究城市人工湿地的富营养化状况,研究人员在我国南方某市区范围内选取了3块人工湿地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数据见下表。
其中软件园湿地大量保留自然缓坡的堤岸,且与周边较好水质的水系连通,并有闸口控制;荆川公园湿地水体基本与外界隔离;五星公园湿地水体底部有大量的建筑垃圾,水体和陆地之间由垂直的混堤岸相隔离,同时虽然与外来水系相连通,但无闸口控制。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第一讲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解析】(1)沙漠是荒漠的一种。荒漠化大部分 都是由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造成的。荒漠化在我 国其他地区也会发生。
(2)读图可知该地区人口和耕地面积逐年增长, 因此过度开垦是该县荒漠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
.
考点2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要以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 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为原 则,结合荒漠化形成原因,治理荒漠化的具体措施如 下:
.
一、选择题 读新疆土地类型及荒漠化土地形成原因图,回答 1~2题。
(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 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 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 设施。
(4)迁移运用腾格里沙漠区采用草方格沙障固沙 保护包兰铁路的措施;还可以建设铁路防护墙,阻断 自然灾害与受灾体接触。 .
.
考点1 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A.人口向河流下游迁移
B.荒漠化使人口出现溯源迁移
C.荒漠化导致植物死亡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D.绿洲向河流下游退缩
(3)我国干旱地区荒漠化防治方法合理的是( C)
A.植树造林
B.修建大,进行人工降雨
.
【解析】(1)风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冻融荒 漠化只是具体的形式,实质是土地退化。
.
【解析】(1)提取图文材料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 关键。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 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 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 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 滩。
(2)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图示区 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 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9.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课件 湘教版必修3 精品
必修三
第九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第 3 节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基础梳理
课内演练
能力训练
细析考纲 明确考向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 的治理保护措施。
以某区域(西北、洞庭湖)为例,了解该地区的位置、范 围以及主要的自然特征,从而理解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产生 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掌握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的 思路、措施并迁移到其他地区。
(6)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44 生物多样性 ;调蓄 □45 洪水;提供丰富的 □46 农副产品;□47 航运; □48 旅游观光。
5.湿地资源问题
(1)问题:随着人类对资源、环境的□49 过度开发利用 ,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50 减少,□51 质量在逐渐下降,湿地生 态系统的 □52 功能和□53 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54 自然灾
基础梳理 自测自评
1.荒漠化的含义
(1)概念:由于□1 气候变化 和□2 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 的 □3 土地退化 。
(2)成因:荒漠化包括□4 风蚀 和 □5 水蚀 等外力作用造 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 □6 滥垦滥牧 所导致的水土流失
和环境生态破坏。
(3)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因素:西北地区气候□7 干旱,大 风 □8 频繁 ;深居内陆,降水□9 稀少 ;植被覆盖率 □10 低, 大面积地表裸露; □11 人口 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的
(3)湿地的特点:地表□32 常年或经常有水 属于 □33 陆地 与 □34 水体 之间的过渡带。
(4)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 □35 生产力 和丰富的
□36 生物多样性 的生态系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生态环境境建设)PPT精美版
【高考目标定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 治理保护措施。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植被 稀疏,风蚀作用强烈。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①基本条件――气候 干旱;②物质基础――地表疏松沙质沉积物多;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多且集中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 (生态 环境境 建设)PP T精美 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 (生态 环境境 建设)PP T精美 版
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区之一。1998~2006 年间 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
升温分民快析勤、甘周降肃围水民沙少勤漠,春广地季布表沙干(尘沙燥暴源,频丰易发富起的、沙地植;理被气因少旋素),与。春冷季空 气活动频繁(恰位于寒潮南下的路径上),多大风天 气;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地面风速增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 (生态 环境境 建设)PP T精美 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危害与治 (生态 环境境 建设)PP T精美 版
【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 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 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 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 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单位:%
年份 煤炭 电力 油气 纺织 其它
2005 46.1 12.3 11.0 10.9 19.7
2009 60.7 8.1 12.3 2.2 16.7
(1)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 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第二章第1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课件 中图版
小。第(2)题,A项会加剧土地沙化程度,B项可在相对较为
湿润的地区发展,但对整个干旱区而言,也会加大环境压力,
D项不现实。第(3)题,沙尘暴在冬春季节多发。
答案:(1)D (2)C (3)D
考点2 湿地的概念及利用
1.对湿地的定义,我们可以分三个层次加以理解 (见下表) 内 位 置 容
在陆地上或陆地边缘低潮时水深6米 以内的海域 沼泽、泥沼、泥炭地或水域 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 流动、淡水或咸水
针对训练
1.(2010· 福州模拟)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 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1)~(3)题。 年 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强沙尘暴次数
土地沙化速度 (平方千米/年)
5
1 560
8
2 100
13
24 600
14
23
(1)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全球气温升高,地面植被死亡所致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化是土地退化现象,主要类型有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
盐渍化,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都有分布。
二、荒漠化的危害
12亿 4亿
生产力
沙丘
沙尘暴
沙尘暴
三、荒漠化的防治
防治 综合
水 生态
名师点拨
在缺乏水源的地区,天然植被不易恢复,可借助工程措施防治荒漠 化。可利用柴草、树枝或其他材料在流沙地区设置沙障工程,拦截 沙源,固阻流沙,阻挡沙丘前移。
)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应采取的 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
201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思维训练 9.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必修3
9.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1~2题。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③过度放牧,草场破坏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垦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1~2.解析第1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起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
第2题,南方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受水资源短缺的限制,不可能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排除①和④。
答案 1.C2.B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读下表完成3~4题。
表某区域湖泊变化情况20世纪80年代70 988 2 305减少数量12 412 5433.湖泊是重要的湿地形式,与表中所示变化无关的原因是( )A.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4.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km2的湿地,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湿地周边的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说明( )A.某某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为了防控禽流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X围呈正相关3~4.解析第3题,表中显示,某区域湖泊面积缩小,个数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过度引水灌溉和大规模围湖造田形成的。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水体污染现象,与此无关。
高考地理总复习 基础落实练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
基础落实练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练小题·夯基础(2017·河南省新乡调研)森林界线简称林线,指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 ℃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右图是我国局部地区林线海拔高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地形C.夏季风D.海陆位置2.下列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主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石漠化B.乙地——沙漠化C.丙地——水土流失D.丁地——土壤盐碱化解析:1.A 2.C 第1题,影响林线的主要因素是低温(月平均最高温在7 ℃以下),其次是风及土壤等条件,而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纬度等。
读图可知,东北地区林线分布的主要特征是向北逐渐降低,且与纬线大致平行,所以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A正确。
第2题,读图并结合中国地形图可知,甲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乙地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旱涝、风沙、土地盐碱化;丙地位于黄土高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丁地位于三江平原,主要环境问题是湿地减少、水土流失。
故答案选C。
(2017·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图反映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3~4题。
3.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A.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增大B.年径流量增大,年输沙量减小C.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都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年输沙量增大4.产生图示水沙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气候变暖B.中上游植树造林C.流域降水增多D.中上游修建水库解析:3.C 4.D 第3题,花园口站20世纪50、60年代的年输沙量为5亿~27亿吨,年径流量为200亿~860亿立方米;20世纪70年代年输沙量为6亿~18亿吨,年径流量为260亿~570亿立方米;20世纪80、90年代年输沙量为2亿~13亿吨,年径流量为130亿~620亿立方米,故年径流量及年输沙量总体变化都呈减小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时间:45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下表为我国土地荒漠化发展情况,读表回答1~2题。
①气候变暖,降水减少②冬季风强劲,沙尘暴频发③过度放牧,草场破坏④过度开垦,土地退化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2.下列治理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可行的是( )①南方低山丘陵实行退耕还林②温带草原牧区推行定居、轮牧③露天矿区采取表土填埋复垦④西北地区大力发展灌溉农业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1~2.解析第1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是引起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具体表现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
第2题,南方低山丘陵区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西北地区受水资源短缺的限制,不可能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排除①和④。
答案 1.C2.B湿地作为与森林、海洋并称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被称为“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
读下表完成3~4题。
表某区域湖泊变化情况A.水体富营养化,水华大量出现B.过度引水灌溉,导致湖泊补给不足C.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水面日益退缩D.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4.乌鲁木齐市北郊的青格达湖周边有30km2的湿地,这里也是数万只候鸟的迁徙栖息地。
2005年11月,湿地周边的村庄发生了禽流感,说明( )A.新疆气候干旱,湿地不能充分发挥其生态作用B.湿地周围被大量开垦,增加了人、畜与候鸟的接触C.为了防控禽流感,人类应该填平湿地D.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呈正相关3~4.解析第3题,表中显示,某区域湖泊面积缩小,个数减少,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用地规模扩大,过度引水灌溉和大规模围湖造田形成的。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水体污染现象,与此无关。
第4题,湿地周边村庄发生禽流感,B项说法最能说明问题。
并没有数据说明湿地面积与禽流感爆发的范围呈正相关。
答案 3.A4.B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回答第5题。
5.图中五国共同营造了一条长达数千千米的绿色植物带,其主要功能是( )A.控制沙漠的北移B.控制沙漠的南移C.减轻高气压的强度D.促进西风的深入解析北非五国的南部为沙漠,营造长达数千千米的绿色植物带是为了控制沙漠的北移,故A项正确。
答案 A2009年10月30日,中国赴苏丹第五批275名官兵安全抵达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南航圆满完成了接送我国赴苏丹维和部队的包机任务。
读苏丹位置图,回答6~7题。
6.在维和部队人员带回的苏丹彩色图片可以发现,有一条巨大的“黄色带”从达尔富尔地区穿过并延伸至中亚和中东。
达尔富尔地区曾经雨水丰沛、土地肥沃,由于该“黄色带”的发展使得这里极为贫穷,该“黄色带”可能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盐碱化7.该“黄色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膨胀,过度放牧B.降水集中,坡度较大C.气候湿润,大气污染物排放过多D.频繁的旱涝变化6~7.解析第6题,由经纬度可知,这里应是热带沙漠气候,土地已严重荒漠化。
第7题,在草原半荒漠地带,由于人口过快增长,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加快了土地荒漠化进程。
答案 6.A7.A读下表,据此回答8~9题。
表某区域2000~2004年湿地的转化单位:hm2少。
8.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 )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涂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9.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 )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D.湿地面积减少8~9.解析第8题,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河渠、海涂、水库坑塘、水田的面积变化是+765hm2、+15488hm2、+32033hm2、-1770hm2,由此可以看出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故B项正确。
第9题,与2000年相比,总体湿地的面积增加很多,所以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答案8.B9.C图1是某著名湖泊,图2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10~12题。
10.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风沙C.降水D.气温11.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12.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次生盐渍化C.沙尘暴D.水土流失10~12.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1、4、7月咸海的水位有明显的变化,这与入湖水量有直接的关系,而入湖的河流水的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气温。
第11题,由于近年来沿湖地区的农业发展,大量引河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大幅减少,导致②线逐渐靠近①线。
第12题,图示地区是干旱地区,主要存在问题与风力作用直接相关,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由于农业大量引水灌溉易产生土地的次生盐渍化;而水土流失是由大强度降水引起的,在本区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答案10.D11.D12.D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13~15题。
13.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C.湖区少有大雾,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14.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1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13~15.解析第13题,冬季由于降水少,河流注入湖泊的水减少,因此鄱阳湖水浅,湖滩面积大。
第14题,鄱阳湖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所以没有结冰期。
由于湖底线状洼地的原因加上冬季水少、水浅,因此呈现出“冬季一条线”的景观;夏季由于河流有大量的水注入,使鄱阳湖蓄水面在逐渐扩大,因此呈现“夏季一大片”的景观。
第15题,鄱阳湖区域由于人口多,人地矛盾突出,人们大量围湖造田,造成湖泊湿地面积大量减少。
答案13.A14.C15.B二、综合题(共40分)16.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
但1959~2000年,青海湖平均每年水量减少3.6亿立方米。
据测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海湖年亏损水量中,人类耗用水仅占五分之一。
结合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1)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很多,湖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青海湖水位下降使环青海湖地区气温日较差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答案(1)降水量减少(或高山冰雪融水减少) (气候变暖导致)湖面蒸发量增加(2)增大17.2010年4月6日,北方地区最强沙尘暴正式影响北京,今天本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一次浮尘天气。
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表示,浮尘主要由外来沙源引起,沙尘暴主要来自本地沙漠。
影响北京的沙源主要有三个:毛乌素和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主要路径第一条是从蒙古国经浑善达克沙地一带和河北北部影响北京;第二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一带经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影响北京;第三条是从黄土高原经山西北部影响河北和北京地区。
(18分)(1)试分析图中沙源地的地表特点。
(2)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试说明原因。
(3)治理沙尘暴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轻京津地区风沙的危害起到了屏障作用。
(4)近年来,我国北京地区沙尘暴现象日益加剧,分析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1)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2)春季(地表)增温快、表土(地表)疏松(或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3)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三北”防护林体系(4)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温度升高,蒸发加剧,土地沙化严重。
人为原因:北方草原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林区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建筑工地多,工地建筑用沙缺乏保护等。
18.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2008年6月17日是第1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主要是“防治土地退化以促进可持续农业”。
材料二表部分省区荒漠化土地面积(单位:万平方千米)(1)①荒漠的名称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什么?(2)①地和②地荒漠化比较严重,其荒漠化产生的共同原因主要是(双选)(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水资源的利用不当D.过度农垦(3)结合表格对比分析新疆和内蒙古在荒漠化土地和明显沙化趋势土地面积上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4)解析由图中轮廓和位置可知①为塔里木盆地,②为内蒙古高原,进而判断其形成荒漠化的原因。
由材料二可知不同省区荒漠化与沙化的特点,明确不同地区荒漠化和沙化的原因。
答案(1)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风力作用强。
(2)BC(3)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