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发展与协调

合集下载

结构化面试真题附答案解析

结构化面试真题附答案解析

1.你升职了,你以前的三位同事,一个对你言听计从,一个冷若冰霜,一个不闻不问,请问你如何解决?2.高校逐年扩招,导致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你怎么看?3.现在有很多人钻法律的漏洞,不但不受处罚还挣大钱,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4.现在中央对安全生产很重视,但有的地方总会出现小煤窑倒塌、爆炸的事情,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5.针对你学的是理工科,而报考岗位是文员,你说说自己做这一工作的优势。

1.答:首先调整好心态,以前是同事,现在是领导,别人心里一时不平衡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要让别人的情绪影响自己的工作。

其次对那位言听计从的同事要适当的拉开距离,因为他的想法和做法很有可能不一致;而对冷若冰霜的那位和不闻不问的那位,要和他们沟通,以使工作能顺利开展。

最重要的是多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在领导岗位上做出成绩,这时大家自然就心服口服了。

2.答:①毕业即失业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有多么的发达,事实上,我国青年受高等教育率还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大学生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②毕业即失业的原因有多方面:学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工作期望值太高,高不成低不就等。

③一方面,高校的专业设置应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多培养社会确实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读大学并不意味着一出校门就会有很高的起点,要想真正做好一件事,往往先要从最基层做起。

3.答:①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以致有人钻了法律的空子,还赚了大钱,但我们应该相信这只是一时的现象,不要羡慕他们,更不要去效仿他们。

②党中央已经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这些年我国的立法工作也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法律的空子会越来越少,法律会得到越来越严格的遵守。

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到执法守法,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4.答:①这几年新闻媒体对这方面的报道和曝光比较多,之所以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我觉得要从源头上查找原因。

中央部门对安全工作很重视,而且对煤炭资源开发企业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马哲》(2023年版)_3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马哲》(2023年版)_3

事业单位招聘综合类考点《马哲》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单选题古希腊赫拉克利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人同一条河流” 。

这一观点_____。

A : 夸大了物质运动B : 否认了相对静止C : 否认了意识的能动性D : 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D【解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即肯定了这一哲理。

2、单选题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_____。

A :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B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C :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D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题干表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道理,只有 B 项符合。

3、单选题淮河治理耗时 10 年,国家、地方和众多企业投人 600 多亿元巨资,但成效不大,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和片面的 GDP 发展观。

从哲学上看,这要求我们_____。

①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②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看问题③用经济、行政、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④坚持集体主义价值取向A : ①②③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②③④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B【解析】题干中指出淮河治理成效不大的原因在于地方保护主义和片面的 GDP 发展观。

地方保护主义只重视地区的发展,而忽视了国家整体的发展。

片面的GDP 发展观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只顾眼前利益。

故本题选 B。

4、单选题下列有关时间和空间的论述不正确的是_____。

A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 : 时间和空间都具有客观性C : 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D : 三维性是时间和空间的重要特点之一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D【解析】三维性是空间的特点之一,但不属于时间的特点。

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

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

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摘要:地方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保护局部利益牺牲法制统一、滥用权力的结果;各地方作为独立利益主体受经济利益的不当驱动是其产生根源,现行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审判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则是重要成因;应当从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地方行政执法机关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对行政不作为的监督制度和科学的行政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合理配置行政强制执行权及改革行政审判体制等方面克服和防范地方保护主义。

关键词:地方保护主义;行政执法;成因“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政府官员的传统执政理念,也是造就地方保护主义的观念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地方政府追逐物质利益和发展经济的热情极度高涨,维护地方利益与严格执法不时发生冲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国家立法对地方保护主义缺乏有效的防范和制约,对地方官员的评价制度仍然停留于以“经济指标”衡量“政绩”的阶段,司法的监督又不到位,那么,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在价值层面,而且在制度层面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和基础。

这不仅是一个合逻辑的理论推演结果,而且是一个被多年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了的事实。

当然,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具有合理性,面对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现实,我们所要做的是:剖析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机制,克服和防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和发展。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本质何谓地方保护主义?有哪些具体表现?它的本质是什么?这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正确回答。

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动用行政的手段和方法保护当地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观念和行动。

虽然地方保护主义有合法与违法之分,也有褒贬两意,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地方保护主义专指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了保护地方利益,超越法律权限,滥用权力,损害国家整体利益,影响国家法制统一的不当观念和行为。

地方保护主义分为立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为了更加清楚地分析问题,本文重点就行政执法和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加以研究。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性政策。

在一些情况下,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环境利益,可能会采取一些过激的措施,甚至违反国家法律。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地方保护主义的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环境保护方面的案例。

某地方政府为了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禁止了一家外地企业在当地开办工厂。

虽然这一举措得到了当地居民的支持,但却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导致了一系列的纠纷和诉讼。

这个案例表明,地方政府在推行保护主义政策时,也需要考虑国家法律的约束,不能一意孤行。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经济保护方面的案例。

某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的传统产业,对外地企业提出了一系列的限制和歧视性政策。

这些政策导致了外地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降,也损害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这个案例表明,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需要权衡利弊。

最后,我们来看一个文化保护方面的案例。

某地方政府为了保护本地的传统文化,对外来文化产品实行了一系列的限制和管控。

这些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文化传统,但也限制了人们对外部文化的接触和交流,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发展。

这个案例表明,地方保护主义在推行文化政策时,也需要兼顾文化传统和文化交流的平衡。

综上所述,地方保护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但也需要考虑国家法律的约束,权衡利弊,避免对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希望各地方政府在推行保护主义政策时,能够理性思考,科学决策,实现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论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论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论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摘要: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而地方保护主义又是导致环境污染的重要推动因素。

本文以紫金矿业的污染门事件为例分析了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地方政府利益攸关方对环境污染产业实行保护主义的动机及影响,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之道。

关键词:紫金矿业;环境污染防治;地方保护主义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8-0-02一、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的共同课题之一。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一系列法律,签署了《京都议定书》,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可再生能源法》、《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的国际法律法规,并加大力度研究和引进环境污染防治的新技术和设备。

然而,我国环境状况不容乐观,环境污染总体还是呈现恶化的趋势,追根究底,这与许多地方存在的环境污染地方保护主义密不可分。

2010年7月3日福建紫金矿业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事故造成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紫金矿业瞒报事故9天直至7月12日才发布公告,显然,这一污染事件对当地生态环境、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一场不容忽视的灾难。

通过以紫金矿业为例研究环境污染防治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笔者利用当前的环境污染事件以一个更加清晰的视角来分析当地环保政府部门的行为,从而推广到全国的环境防治现状,使我们对环境问题有一个却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并对环境污染防治中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表现、影响及其法律规制,展开较为系统、全面的思考,故对此论题的研究是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二、研究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污染防治中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与成因的分析。

地方保护主义的例子

地方保护主义的例子

地方保护主义的例子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以加强本地的经济活动和提高地区的福利,把本地经济作为政策的主要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

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是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对传统的宏观调控颇有歧视,导致地方政府在住房、证券、银行和保险等方面遭到不公平的对待。

比如,历史上曾出现过西安地方政府出资补贴住房及相关社会服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地方政府也着重加强银行金融市场和保险市场发展,以抵抗外部的竞争。

保护主义的另外一个表现形式则是由地方政府提出的多种经济政策,以抑制开放市场的竞争实践,加大对外贸易和投资活动的限制,加大监管力度,以防止市场上可能发生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比如招商银行就是以国地补贴激励方式着眼于中小企业,减轻其融资压力,加强市场投融资能力。

地方政府为了支持本地民营企业,应鼓励开展企业投资、业务拓展,促进本地创新和产业发展。

同时,应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负,降低企业营运成本。

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一些问题也不能被忽视,因此政府为防止滥用保护政策的事态出现,应加强经济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时执行原则化的政策,以旗鼓相彰地促进市场的有序竞争。

另外,应保持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不允许保护主义政策被把持,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国家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促进地方保护主义,比如营建宏观经济环境,当地财政支出投资等。

总之,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分级政府机构可以享受经济上不平等优惠的现象,在短期可以促进地方的经济增长,提高地区的福利,但长期看来,保护主义可能造成不良市场结构、离散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下降,建议国家应着重推进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营建法治化、原则化的公平竞争环境,才能真正实现保护主义的效益而避免其存在的弊端。

地方保护主义本质

地方保护主义本质

短期经济利益
促进本地经济增长
地方保护主义政策通常旨在保护本地产业和市场,这可能会带来 短期的经济增长,提高本地就业率。
增加财政收入
通过限制外部竞争,本地企业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从而增加地方 政府的财政收入。
提升本地企业竞争力
在受到保护的市场中,本地企业可能更容易获得市场份额,从而提 高其短期竞争力。
04
应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与建议
应对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与建议
• 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维护本地利益,采取各种措施限制 外部竞争,保护本地企业或产业的经济行为。这种行为虽然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本地经济的发展,但长期看来,会导致 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阻碍全国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损害整体 经济利益。
THANKS
知识产权保护不足:对外地企业的知 识产权保护不足,可能导致外地企业 在本地市场面临侵权行为,进而影响 其竞争力。
这些表现形式共同构成了地方保护主 义的完整面貌。然而,过度的地方保 护主义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市场分割和技术创新受阻等问题,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推动 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权衡地方保 护主义的利弊,合理把握政策尺度, 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表现形式
地方保护主义在实践中表现为多种形式
产业政策倾斜: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向本地企业和产业提供税收优惠、财 政补贴、土地供应等方面的支持,以加快本地产业发展。
市场准入限制:地方政府可能设置市场准入门槛,限制外地企业进入本地市场,从 而保护本地企业的市场份额。
表现形式
地方政府采购倾斜:在政府采购过程 中,地方政府可能优先采购本地企业 的产品或服务,以提高本地企业的市 场份额和利润。
社会和政治影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及可行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及可行解决方案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及可行解决方案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变得日益突出。

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污染物排放等不良行为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引起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二、原因分析1. 经济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破坏:为了追求经济发展,许多地方牺牲了自然环境。

过度开发森林、过度开垦土地和大规模采矿等活动导致了大量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水源枯竭。

2. 能源消耗与排放:依赖化石能源的产业结构以及使用低效能源设备导致能源消耗增加。

同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和有毒气体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3. 生活方式与习惯:人们不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并存在过度消费的倾向,例如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产品和不注意节约用水、用电等行为。

三、解决方案1. 转变发展理念:要从粗放型发展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政府应加大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引导企业转型升级。

2. 节约资源与能源:政府和公众应共同努力推动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意识。

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企业采取更加高效环保的生产工艺,国家也可以提供给予减税或超额奖励等政策支持。

3. 加强环境监管:加强对排污企业和散乱污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重视母婴健康问题,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物品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4. 教育与宣传:通过教育手段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开展相关知识普及活动,并提供获得可持续发展技能的培训。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通过共享经验、技术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发展。

四、可行性与成效1. 政府的积极主导和合理规划有助于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2. 强化监督执法,减少环境违法行为,提高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3. 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

4. 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参与,并与公众形成共识以推动可行解决方案的实施。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概述]地方保护主义指政权的地方机构以及其成员,以违背中央的政策法规的方法去滥用或消极行使手中的权力。

以维护和扩大地方利益。

地方保护主义在全球都有所体现,并非中国特有。

在我国,地方保护主义现象比较严重,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鼓舞与公平竞争行为。

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大阻力。

有效打击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是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开放、统一的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

也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大任务。

[表现形式]1.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奇特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或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

2.设置壁垒,阻挠和限制外地厂商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3.利用行政部门在市场中特殊的独占地位实行垄断。

4.采用行政命令手段,直接干预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

[成因]1.地方政府领导性观念不强,大局意识淡薄,只顾局部,不顾全局,只顾地方,不顾中央。

只顾眼前,不顾长远。

有的为了保护地方利益甚至违法乱纪。

2.法律法规不健全。

地方保护主义的立法滞后,缺乏相应法律法规,有的即使有也存在法规制定不完善,缺乏可操作性和执法不力等问题,给司法造成极大不利。

3.财税政策有缺失。

1980年实行的财政“分灶吃饭”和1994年推行得以划分税种为基础的分税制改革对于深化财税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起积极作用的同时,财政包干合格地方睡设置以后,财政状况好坏直接关系地方利益,导致地方政府与地方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导致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产生。

4.国企改革不到位,一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相对滞后,仍旧习惯于在政府的羽翼下“等、靠、要”。

包袱沉重,体质退化,市场意识淡薄。

企业效益不佳,引向竞争中被淘汰的命运。

地方政府出于自身利益保护的动机通过滥用行政权力,借助市场进入限制、金融倾斜等保护手段来进行保护。

地方保护主义分析、弊端及遏制

地方保护主义分析、弊端及遏制

地方保护主义分析、弊端及遏制什么是地方保护主义所谓地方保护主义,就是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采取的特定性的干预和调节行为。

简单而言,就是“只强调保护地方的,局部的利益,而不顾全局利益的错误思想行为”,这就是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可以称之为行政性垄断,它主要是指地方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利用行政职权对外地商家进入本地市场、本地企业及资本流出加以限制或歧视的行为。

在由高度集权体制下的非利益主体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的利益主体转化过程中,在处理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时为了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错误倾向。

弊端: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制造区域间的贸易封锁和区域内部的贸易分割 , 导致地区之间各自为政 , 互不合作 , 这是与统一的商品经济新格局完全相悖的。

它已构成对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大阻抗 , 产生了种种弊端 .弊端之一 : 地方保护主义使市场自身的运行规范屈从于行政规则 , 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和发展。

在地方保护主义存在的情况下 , 各地政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防止“肥水流入外人田” , 便利用行政权力 , 禁止本地紧俏资源“外流” , 防止外地竞争性产品“入境” , 结果 , 地区之间争夺资源的“大战”屡屡发生。

它不利于区域市场的规范化 , 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弊端之二 : 地方保护主义导致比较效益的丧失 , 严重妨碍了生产布局的协调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 重复建设 , 盲目引进 , 外延扩张 , 搞小配套, 在所难免。

弊端之三 : 地方保护主义刚化各产业部门的存量结构 , 阻滞了宏观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 中央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如果符合地区局部利益的 , 就能顺利地实施 , 反之 , 就会在实施中偏离原有的目标 . 因此 , 地方保护主义打乱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部署。

弊端之四 : 地方保护主义引起行政过多干预经济的传统体制变相复归 , 削弱了企业的活力 .此外还有:五、地方保护主义影响了全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损害了全局利益,从长远看,也影响了地方的经济发展,使局部利益遭受损失。

对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及解决政策的几点思考

对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及解决政策的几点思考

对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及解决政策的几点思考浅析我国地方保护主义在经济领域产生的原因及相关解决对策专业:行政管理班级:姓名:学号:摘要:地方保护主义在我国仍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不少地区、部门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各种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这种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何在?相关的解决对策有哪些?本文拟就此关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地方保护注意,现象,原因,解决的对策据报道,吉林省和江苏省是汽车生产大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然而在一些地方汽车行业常常受到限牌、限时、环保标准、税费等歧视性政策对待。

特别是在政府采购和出租车市场,外地车往往难以进入。

部分地区对本地普通汽车上农用车牌照;大吨位车上小吨位牌照;经过“套牌”处理后,本地车就可以少交费。

客运中对本地产车、外地车实行不同的标准等,以促进本地车的销售。

①这种怪现象其实不只是存在在汽车行业或少数地区,目前,这种怪现象在中国仍较普遍的存在,这就是一直困扰人们的地方保护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一些表现。

那到底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其出路何在?一、地方保护产生的原因地方保护主义就是指在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冲突中,地方政权机关采取违法手段以保护本地区利益的行为。

②地方保护主义多种多样,例如:地方与地方的经济利益冲突;地方与地方的政权利益冲突;地方与地方的财物利益冲突等等。

文头所言仅是其中的一类的表现。

产生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各异,就文头所言的在经济领域的地方保护主义,究其原因,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曾分析到:首先,从财税体制看,现行财税体制仍具有强化“行政区经济”,激励市场分割行为的利益驱动功能。

分税制使地方政府具有追求扩大本地经济规模的动力。

其次,从干部制度看,现行干部制度需要各级干部有GDP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等好的政绩;对上和对下负责,都需要扩大本地的经济规模,促使政府官员维护本地企业的利益。

再次,从司法制度看,中国司法机构的设置以及人员配备是属地化的,这为地方政府干预司法和执法,从司法上保护分割市场的行为创造了条件。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在经济和政治领域中,地方政府强调维护本地利益,对外地竞争和投资予以限制和阻碍的做法。

它通常是为了保护地方的产业、就业和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政策措施,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全国范围内的经济整合和发展。

本文将就地方保护主义的定义、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定义地方保护主义是现代法律和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主要集中在地区经济政策领域。

地方保护主义的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采取限制性投资措施、提高地方企业准入门槛、设置本地优惠政策等。

这些措施的核心目标是维护本地区产业的竞争地位,给予本地企业更多的竞争优势。

二、地方保护主义的原因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首先,地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对本地产业的保护是必然的选择。

其次,一些地方政府自认为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希望通过保护主义政策来巩固其地区的经济地位。

再次,地方政府可能面临政治压力,需要满足选民的需求,从而选择对外来投资和竞争持较为保守的态度。

三、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地方保护主义对经济整合和发展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首先,地方保护主义颇具势力,使得全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地方保护主义限制了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使得一些资源被束缚在了本地区,无法在其他地区更有效地使用。

其次,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经济竞争力的丧失。

当地和企业倚重地方政府的保护,缺乏竞争压力,因此往往难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还影响投资环境,使得一些外地投资者望而却步。

四、应对地方保护主义的措施为了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中央政府应强化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引导,确保地方政府的政策能够符合国家整体利益。

其次,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合作,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整合。

同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对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

最后,加强公众对地方保护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推动形成共识,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一体化。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
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区的利益而采取的一种保护主义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统一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具体案例来展示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案例——中国某省市对外地产品的限制。

由于该地区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为了保护本地产业和就业,该地区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提高外地产品的进入门槛、加大对外地产品的税收等。

这些措施导致了外地产品在该地区的销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同时也影响了全国市场的统一和公平竞争。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保护的案例。

在某个地方,为了保护
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地方政府对外来企业的引进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环境,但也导致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了当地的经济停滞和就业问题。

另外,地方保护主义还表现在对外地人才的限制上。

某些地方为了保护本地的
人才资源,对外地人才的就业和落户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

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全国范围内的人才流动和资源配置,也可能导致了一些地区的人才短缺问题。

综上所述,地方保护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本地的利益和资源,但也
会对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统一市场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保护地方利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全国的整体利益,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负面影响。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监管和引导,促进全国范围内的公平竞争和资源配置,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统一市场的完善。

中国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治理机制

中国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治理机制

中国地方保护主义及其治理机制2012年08月31日09:56 来源:《石河子大学学报(哲社版)》2012.4 作者:张千帆字号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一、引言——无所不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单一制国家一般更强调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但是也不能幸免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况且在法律控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地方歧视甚至比联邦国家严重得多。

目前,地方保护主义在中国仍然相当普遍,但是对它的关注主要限于学者。

这并不是说地方保护主义不严重,而是和其它领域的问题相比,通常以贸易歧视为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并不算太显眼,因而一般也难以引起普遍关注。

如果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等基本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如果经常出现在报刊头版头条的是收容所里的人命案子、死刑错判的离奇故事、煤矿爆炸的血腥场面、土地征收或房屋拆迁的暴力冲突,那么地方保护主义通常产生的经济纠纷自然显得无足轻重。

然而,这绝不是说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的发展不重要。

事实上,某些公然的地方保护主义事件已经吸引了人们的眼球[1]。

如果在法治发达国家,地方保护通常是以中央和地方立法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那么对于法治建设仍处于“进行时”的中国,地方保护主义的形式远不止立法或政策冲突;在现实中,公然的执法和司法保护主义往往显得更为严重。

众所周知,中国长期存在“执行难”,异地执行尤其之难。

河南省南阳市中级法院一批执行法官在湖北荆门市执行案件时,竟先后两次遭遇百余人围攻殴打,12 名执行人员中的6 名被打伤。

2007 年1 月29 日,江苏仪征市法院干警在山东莱芜市对案件诉讼保全时,一名法官遭到被告方有组织挟持。

只是在两地党委和政法部门的强大压力下,遭遇非法拘禁14 小时的法官才重获自由,但绑架者却一直逍遥法外[2]。

事实上,一旦进入地方保护主义的堡垒,来自外地的执行人员就成了无援无助的“弱势群体”,以至不得不求助于当地信访机构。

2007 年1 月,三位湖南法官千里迢迢第三次开车到南方某省执行债务追缴,最后竟来到省人大常委会的信访接待办。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

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是阻碍和干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障碍,有效地打击和清除地方保护主义是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开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所属部门,为了保护地方局部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违背国家的法律法规,利用行政权力干涉市场,操纵市场,设置市场障碍,破坏市场机制,限制非本地企业生产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参与公平竞争的行为。

从本质上看,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部门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集体利益,在管理活动中滥用行政权力的表现。

目前地方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限定或变相限定本地企业、单位或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提供的服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维护其局部利益,以行政命令或下发文件的形式,用强制手段来扶持本地企业和产品,其中比较突出的产品主要有:烟、酒、药品、水泥、煤炭、汽车等; 比较突出的领域主要有: 建筑、保险、医疗等。

例如,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二工街道办事处发文规定:新啤集团为其辖区内铁路局夜市啤酒的惟一经销商,所有摊主只许销售新疆啤酒这一种产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农八师都规定,主要工程项目都应由兵团建工企业承揽;农七师还要求所有工程项目使用的钢门窗必须是该师某企业的产品。

(二) 设置壁垒,阻挠和限制外地商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1. 抬高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的“门槛”。

对外地产品或服务提出比本地产品或服务更高的技术要求,或以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技术措施,增加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的成本,来限制外地产品或服务进入本地市场。

2. 增加歧视性收费项目。

对外地商品或服务的进入规定歧视性价格,或者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以削弱外地商品在本地的竞争力。

有的地方甚至对外地生产的轿车进入本地市场实行不同标准的入籍费。

3. 限制本地商业机构销售外地某些产品。

当前县级政府失范性行政行为分析

当前县级政府失范性行政行为分析

当前县级政府失范性行政行为分析作者:张道中来源:《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08期摘要随着政府工作的公开化和当今社会信息发展的突飞猛进,社会大众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了一些政府行为背后的意义,而实际中更是不乏政府失范性行政行为的例子,尤其是在县级政府,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群众不满、上级头疼的痼疾。

关键词县级政府行政行为失范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220-01一、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失范性行政行为表现1.“地方保护主义”。

主要情况有:(1)本区域内排斥外地优质产品输入,并且禁止本区域内原材料对外输出;(2)本区域内放任一些相关权势上马一些效益不好的项目,并对本地一些质量不过关的产品持放任态度,任其在市场上销售买卖。

这些短视的做法无疑会引起民愤,进而影响全局的和谐。

2利己主义。

主要表现有:(1)为了追求政绩和经济效益二肆意加大一些经济回报率高的产业,如造纸、印刷、烟草等项目,无视其在环境污染等方面会遗留下的严重后果。

(2)为了宣传政绩,盲目宣传并鼓动农民参加工业生产,而不顾及农业生产的正常规律,使农民的种植养殖等活动受到影响,时间一长,势必会全盘皆输,最后受害的必是农民。

3盲目主义。

主要情况有:(1)不顾农时规律等客观情况,一味只顾想当然的规划这那,坐在办公室指点天下,这势必会引来民声载道,为人诟病。

(2)未经过实地考察研究就盲目赶场去发展一些当下炒得比较热的项目,例如当下市场上抢手的蔬菜等,而不考虑本地区的土质气候等条件,造成所得非所愿,农民白高兴一场,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损失。

4浮夸主义。

浮夸风在中国历史上已经上演过,且经验已经告诉我们,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行为。

但是仍有一大部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自己的政绩,视自然规律于不顾,一味在银屏上说好话,说大话,为广大群众所不屑,严重影响政府的威信。

二、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失范性行政行为形成之原因1.行政地位县级政府的行政级别介于中央政府和乡镇基层政府之间。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

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制约国家发展和全球合作的一大障碍。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资源的共享,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

本文将从政策调整、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探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策略。

一、政策调整为了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政府需要积极调整相关政策。

首先,要建立统一的市场准入标准,取消地方保护性法规和限制性措施,鼓励企业跨省市开展业务。

其次,要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协调合作,推动地方政府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消除地方之间的隔阂。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外商投资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吸引更多高端技术和资本流入,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二、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加强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例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建立起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规则和机制,确保贸易的自由和公平。

其次,各国政府应加强外交交往,加强沟通,通过签署自由贸易协议和投资协定等合作形式,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互利共赢。

此外,各国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打破地方隔离,促进经济融合和共同发展。

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加强地方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推动文化交流,可以减少地方之间的误解和隔离,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

首先,要加强教育交流,鼓励学生和学者之间的互访和学术合作,打破地区壁垒,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传播。

其次,要加强旅游交流,通过旅游活动,让人们亲身感受不同地方的文化魅力,增进彼此的友谊和了解。

此外,还可以加强文化艺术交流,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交流。

综上所述,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关键所在。

政策调整、国际合作和文化交流是我们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只有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交流,我们才能消除地方之间的壁垒,推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

地方保护主义案例地方保护主义是指地方政府或者地方利益集团出于维护本地区利益,对外来资本、技术、产品、劳动力等因素采取歧视性、限制性措施的一种行为。

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可能对全国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警惕。

一个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案例是中国上海自贸区对外资企业的限制。

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初,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进驻,然而,随着自贸区内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地方利益集团开始感受到了来自外资企业的竞争压力,于是便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包括提高外资企业的税负、加大审批难度、限制外资企业的招聘规模等。

这些措施导致了外资企业在上海自贸区的投资环境恶化,一些外资企业不得不放弃在上海自贸区的发展计划,转而投向其他地区。

另一个地方保护主义案例是印度对外国商品的贸易限制。

印度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市场潜力巨大,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前来投资。

然而,印度政府为了保护本国企业,采取了一系列贸易壁垒,包括提高关税、加大进口审批难度、限制外国企业在印度市场的发展规模等。

这些措施导致了外国商品在印度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一些外国企业不得不放弃在印度市场的发展计划,转而寻找其他市场机会。

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不仅对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品造成了不公平竞争,也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地方保护主义行为限制了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全国市场一体化的进程,影响了全国经济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行为,促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发展。

为了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需要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约束,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加大对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和地方利益集团的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市场意识和全局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的危害性和不合理性。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遏制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促进全国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生态文明试题参考答案

生态文明试题参考答案

精心整理生态文明试题答案1. 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

(单选)A削弱B增强C不改变D不确定2. 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D)。

(单选)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3. 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

(单选)A海洋能B小水电C地热能D氢能4. (B)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

(单选)A2000B2002C2004D20085. 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

(多选)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6. 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Q0侈选)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B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7. 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 o (多选)A 土地资源B水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8. 有经济学家称:“现在新能源企业没有一个可以不靠补贴生存,这样的行业要想成为主流是不可能的。

”(判断)正确9. 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现代政府采用市场竞争的逻辑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发明。

(判断)正确10.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判断)精心整理正确11. 社会发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发展包括所有的发展方面,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发展。

(判断)错误12. 新能源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简答)答:(1)能量密度较低,并且高度分散。

(2)资源丰富,可以再生。

(3)清洁干净,使用中几乎没有损害生态环境的污染物排放。

(4)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资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

(5)开发利用的技术难度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司诉讼理由是什么?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和解决之道摘要:地方保护主义本质上是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保护局部利益牺牲法制统一、滥用权力的结果;各地方作为独立利益主体受经济利益的不当驱动是其产生根源,现行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审判等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则是重要成因;应当从严格行政执法、加强地方行政执法机关的独立性、建立有效的对行政不作为的监督制度和科学的行政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行政处罚与刑罚的衔接、合理配置行政强制执行权及改革行政审判体制等方面克服和防范地方保护主义。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很多政府官员的传统执政理念,也是造就地方保护主义的观念基础。

当前我国正处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时期,地方政府追逐物质利益和发展经济的热情极度高涨,维护地方利益与严格执法不时发生冲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国家立法对地方保护主义缺乏有效的防范和制约,对地方官员的评价制度仍然停留于以“经济指标”衡量“政绩”的阶段,司法的监督又不到位,那么,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在价值层面,而且在制度层面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和基础。

这不仅是一个合逻辑的理论推演结果,而且是一个被多年实践经验和教训证明了的事实。

当然,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具有合理性,面对地方保护主义愈演愈烈的现实,我们所要做的是:剖析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寻找有效的解决机制,克服和防止这种现象的蔓延和发展。

一、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本质何谓地方保护主义?有哪些具体表现?它的本质是什么?这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正确回答。

地方保护主义是一种动用行政的手段和方法保护当地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的观念和行动。

虽然地方保护主义有合法与违法之分,也有褒贬两意,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地方保护主义专指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了保护地方利益,超越法律权限,滥用权力,损害国家整体利益,影响国家法制统一的不当观念和行为。

地方保护主义分为立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执法、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为了更加清楚地分析问题,本文重点就行政执法和司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加以研究。

目前,地方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主要有:第一,封锁市场这是地方保护主义的一个主要手段。

一是提高外地产品准入条件,主要是增加各种行政性的收费,或者设置技术壁垒,如食品或者化工原料进入某地必须通过工商或者技术监督部门的苛刻检验。

二是完全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

即用行政命令阻挠对外地产品的采购,对使用和消费外地产品增设额外税费,对外地采购加收税费盘剥,对过境商品滥收税费,甚至设卡禁运。

如1999年上海市为了促进本地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定对来自湖北的“富康”汽车征收8万元的牌照费,当年上海只销售了24辆“富康”汽车。

武汉市也采取反击措施,对上海生产的“桑塔纳”征收7万元的所谓特困费。

第二,垄断资源和生产服务一是以行政措施阻挠本地企业所需、市场紧缺的原材料流出本地区。

二是禁止本地企业向外地投资。

如地方政府为了拉动本地的经济发展,严禁上市公司在外地投资或者进行企业兼并。

三是地方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各种商业、通讯等服务不进行招标或明里招标暗里实行暗箱操作,把生产经营权交给本地企业,其他地区的生产商要想取得经营权和生产供应权,只能与地方企业合作绕过地方保护的壁垒或者贿赂某些官员。

第三,“纵假护假”有的地方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扩大就业,对假冒伪劣产品不闻不问,而且还与制假者同流合污,致使“地下经济”滋生蔓延。

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的地区,打假或是态度消极、欲打还休,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动起来也常常是虚张声势、做做样子;或是以罚代法、一罚了之,罚过之后,假货照制,伪劣照售,甚至有些执法人员与制假售假者沆瀣一气,使“打假”成“假打”。

第四,以邻为壑,消极执法很多地方执法机关以“发展地方经济和执法经济为己任”,受地方利益驱动,不按法律和原则办事,放任管理,消极执法,甚至袒护违法行为。

凡是对本地方经济或者执法机关有利的,无视法律的统一和尊严,包庇违法、纵容违法,重罪轻罚或以行政处罚代替刑罚。

导致许多领域的违法行为在个别地方呈蔓延趋势,违法行为人重复违法、持续违法、拒绝履行法定义务的现象相当严重。

第五,干预执法、设置障碍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少数地方政府利用行政方式指令、支持、纵容有关部门和人员采用不正当手段保护本地利益。

对某些实行垂直领导和半垂直领导的执法机关,采用威逼利诱、拉拢腐蚀执法人员等方式非法干预正常的执法活动。

特别是左右当地经济的财税大户出现违法犯罪情形时,地方政府领导出面说情和干预,对于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则设置障碍,百般阻挠,影响正常的执法工作。

从本质上说,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和执法机关为了保护局部利益而牺牲法制的统一性和平等性,违背法治原则和精神,滥用权力,不能严格执法的结果。

二、地方保护主义的成因从总体上看,行政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是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由人治走向法治过程中产生的,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原因。

就理论而言,地方保护主义是地方政府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地方政府对资源稀缺性的一种“利己”的自觉行为。

它的产生既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有体制惯性的作用,当然与我们法律本身有漏洞、法律之间互相衔接不够有关。

具体而言,行政执法中出现地方保护主义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极度贫困,部分地区相对发达,这是形成地方保护主义的经济原因。

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会采取措施巩固本地已经获取的经济利益,而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保全自己,也会采用一些方法保护本地方利益。

其结果就是人为地分割市场,阻碍经济资源的正常流动。

其次,它也是中央和地方经济利益不一致造成的,是法律实施不统一、执法不力的表现。

应当看到,在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方面,我们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对很多违法行为规定了相应的行政处罚和刑罚措施。

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原因,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显示政绩,往往置国家法律和法规于不顾,对破坏市场秩序、损害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违法行为采取放任自流、包庇纵容甚至袒护的态度,结果造成了中央的法律法规在地方执行不畅、政令不通。

再次,不当的“政绩”评价标准和干部考核方式加剧了地方保护主义。

现行的干部考核机制强调“政绩”,而以经济指标衡量政绩似乎已经成为惯例。

干部的升迁与奖惩实质上与所谓的政绩挂钩,促使很多领导单纯追逐经济利益,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寻求跨越式发展,最终造成了畸形的竞争和地方保护,也损害了法制的统一。

再其次,由于我国立法制度存在的问题,使法律不仅未能成为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手段,反而在某些方面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的产生。

按照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享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的制定权,地方立法权事实上又为地方政府各个部门所掌握。

由于立法的透明度不高,公众参与不够,上级立法监督滞后与软弱,立法容易掺杂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利益要求,地方利益对立法内容会产生负面影响。

“各地通过立法争取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从而使立法难以避免地方利益的不良影响”。

最后,行政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反映了我国行政和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

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司法体制运行还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不同行政机关之间在维护经济秩序方面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特别是对于执法机关的越权和不作为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极易导致“有利的大家争着管,不利的大家推一边”的结果。

加之我们缺少统一周详的行政组织法和行政程序法,关于行政机关权力和责任、行使权力的方式、步骤、时限等都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给行政机关滥用自由裁量权创造了可乘之机,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

此外,没有对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影响了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积极、高效、公正地执行法律。

而对于普遍存在的各种违法行为,司法机关本身存在严重的地方化和行政化倾向,“所谓司法地方化,是指法院在机构设置、经费来源、法官任免晋升以及由谁产生对谁负责等方面受到地方权力因素的较大影响,导致地方司法机关丧失中立、公正的立场”[4].现实生活中的司法行政化现象仍相当严重,一方面法院在制度实际运作中往往作为一元化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行使着大量超越司法职能的行政工作,另一方面法院在其活动方式和管理体制上呈现出明显的行政化特征。

司法的地方化与行政化阻碍了法院发挥应有的监督和制裁作用。

由于司法制度存在的缺陷,使其不仅未能成为遏制地方保护主义的手段,反而在某些方面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的蔓延。

可以看到,尽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立法成果有目共睹,但行政执法问题令人担忧。

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一方面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影响了法律实施的普遍性和公正性,破坏了国家法制的统一,损害了法律的尊严。

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一块绊脚石。

因此,重视和解决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十分必要。

三、地方保护主义的解决之道行政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有着复杂的利益因素、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短缺,要解决地方保护主义问题,必须通过长期的努力,改变其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制度性问题。

具体而言,克服行政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我们应当重视以下问题。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法律规定,严格行政执法社会经济领域出现的绝大多数违法犯罪行为,在现行行政法、刑法中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制裁依据。

比如,对于非法采矿的小煤窑,《矿产资源法》规定是一种行政违法行为,如果非法采矿的行为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可以按照《刑法》第343条的规定(即非法采矿罪,破坏性采矿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也是行政违法行为。

刑法根据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9种具体的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犯罪。

对于生产销售一般性的伪劣产品,法律规定销售金额较大;对于生产、销售特殊的伪劣产品(假药、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等),只要实施了生产、销售行为,不论销售金额多少,原则上都可以认定为犯罪。

关于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的规定也是如此。

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执法,就可以有效惩治这类违法犯罪行为。

有些地方的经济主管部门与公安、矿产资源管理部门相互配合,统一部署,联合行动,采取断水、断电、封闭爆炸等方式取缔关闭非法小煤窑,对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业主追究刑事责任,收到良好的效果。

对于有关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应当依据《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制,追究地方政府行政首长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对于执法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还应当依据《刑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明确地方执法机关的地位,增强其独立性地方行政执法机关在整个行政管理体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地方行政执法机关能否积极、高效、公正执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立的执法地位。

现在很多地方之所以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大多与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缺乏独立性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