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农组织的总体性别主流化战略

合集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保障中国特色粮食安全

五大发展理念保障中国特色粮食安全

五大发展理念保障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作者:姜长云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2019年第21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姜长云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粮食供给严重匮乏,人均粮食产量209公斤,粮食总产量仅11318 万吨。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致力于“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创造了用占世界不到9% 的耕地养活世界近20% 人口的辉煌成就。

2018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已达472 公斤,粮食总产量已达65789 万吨,分别相当于1949 年的2.26 倍和5.81倍。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长期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依靠自己力量成功地解决了近14 亿人口“吃饱饭”的问题,大幅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和营养水平,正在推动全国人民实现由“吃饱”向“吃好”的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对推进世界粮食安全和反贫困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担当。

近日发布的《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清晰显示了继1996 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发布以来,中国推进粮食安全的重大进展和坚定步伐,明确展示了中国“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坚实基础、坚强能力和坚定信心。

回顾过去,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加工能力、流通能力、储备应急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中国粮食安全新战略、新政策的全面构建。

展望未来,坚持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可以让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道路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

创新是引领中国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长期以来,立足国情、农情和粮情,推动国家粮食安全的理念、战略、政策和实践创新,是中国推动“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的基本经验之一。

大国三农——辉煌成就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大国三农——辉煌成就版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国农业大学

第一章测试1.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总量仍占世界份额的()A:32.5%B:6.7%C:10.2%D:50.5%答案:A2.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A:45%B:8%C:20%D:5%答案:C3.最早驯化玉米、马铃薯、棉花的是世界哪个区域()A:中国B:古印度C:古巴比伦D:中南美洲答案:D4.最早驯化水稻、谷子、大豆是世界哪个区域()A:古埃及B:中国C:古巴比伦D:古印度答案:B5.中国传说中谷神是谁?()A:黄帝B:伏羲C:后稷D:神农氏答案:C6.五谷的一种说法是?()A:稻、玉米、麦、稷、菽B:高粱、玉米、黍、麦、稻C:麦、玉米、稷、菽、黍D:稻、黍、稷、麦、菽答案:D7.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世界农业文明起源区有()。

A:北非B:中国C:中南美洲D:西亚答案:ABCD8.中国农业主要起源于那几个地区()A:长江中下游流域B:沿黄河流域C:珠江流域D:沿松花江流域答案:ABC9.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拥有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

()A:错B:对答案:B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蚕丝已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1950年,我国颁布(),在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A:《宪法》B:《户口登记条例》C:《中国土地法大纲》D:《土地改革法》答案:D2.()年以后,中国已经实行了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宣告取消,“皇粮国税”的制度自此终结。

A:2007B:2004C:2006D:2005答案:C3.《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农业发展作出了远景谋划,提出到()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A:2020;2035B:2022;2050C:2035;2050D:2022;2035答案:C4.国家于2015年试点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合并成为()发放给承包户,”,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规划框架-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规划框架-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规划框架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声明---中国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家规划框架(2012-2015)》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中国政府共同编制的合作框架。

《国家规划框架(2012-2015)》文件描述了未来五年中国政府(由农业部代表)与FAO之间的战略合作领域。

《国家规划框架(2012-2015)》是在经过与大量利益相关者广泛讨论磋商后的结果,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联合国在华机构、在华的中国发展伙伴、粮农组织在罗马总部和曼谷区域代表处的技术部门。

本框架签署双方对在框架制定过程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各个部门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

《国家规划框架(2012-2015)》提出了粮农组织将要帮助中国的一些重点领域与相关活动,以协助中国实现其国家政策目标,包括农业、林业、渔业、农村脱贫、食品安全与质量、环境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

《国家规划框架(2012-2015)》与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国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以及粮农组织中国《国家中期优先重点框架(2009-2013)》进行了衔接,同时也与《联合国对华发展援助计划(2011-2015)》、千年发展目标,以及与粮农组织全球战略目标(具体体现在联农组织战略框架、2010-2015年中期规划、2010-2011年工作计划和预算)保持了一致。

在《国家规划框架(2012-2015)》中,粮农组织对中国政府、公民社会和广大民众所给予的帮助,包括项目进展、资金承诺兑现,都可以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国家规划框架(2012-2015)》提倡结果导向的管理模式,该模式清楚地阐明了FAO对受援国各项干预活动的战略领域、结果、产出和测度指标。

该框架凸显了粮农组织作为联合国在农业与农村发展领域的主导国际机构的地位.同时,也致力于在联合国系统内提高粮农组织工作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国家规划框架(2012-2015)》描绘了在未来五年FAO如何与中国政府合作的一个简单而又明确的蓝图,可以指导资源筹集并成功推动相关合作。

国际农业发展主要趋势与战略调整

国际农业发展主要趋势与战略调整

占世 界 人
口达 1 / 4的 发 达 国 家 已 经 实 现 或
基 本
一19一
实 现 农 业 现 代化
43 0
,
,
使 土地生产 率
,

劳动 生 产 率 和 农 业 商品率 大 大 提 高
:

至8 0 年代
,
在高 产 年
8公 斤
,
份 达 到 的主 要作物 全 国平 均单产 水 平 为
国 小 麦亩 产
大约 6 0 % 的小 麦

1 / 3 的粗
,
5 % 的
5 % 的大 米 用 于 出 口 4


0 年代 农产 品 出 口 总 额在 3 0 亿 美元 上 下 8

个别 年份高 达 4 0 多
,
亿美 元
这 些都 说 明
现 代 农业 是 一 个 高 产

高效

高 度商 品 化 的产 业
农 业尤其 是粮食 的状 况 如 何
:
直接关 系 到整 个 经 济

与社会 的 发展 战略
万吨


战后
在 对 待 农 业 问 题 上 有 两 种 不 同 的战略方 针
;
,
一 种是 忽视 农 业

片面 发
,
展 重 工 业 的 传统 的 经 济发 展 战略 许 多 国家 的实践表 明
,
另 一 种 是把 农 业 作为 经 济发 展 的基 础
,
忽 视 农业

,
导 致 农业 和 粮 食生
,
产 处 于 滞 缓与徘 徊状 况 的方 针

不 得 不 大 量 进 口 粮食

粮农组织的性别主流活动

粮农组织的性别主流活动

PC85/8 2001年2月为了节约起见,本文件印数有限。

谨请各位代表及观察员携带文件与会,如无绝对必要,望勿索取。

X9611/CH.50C计划委员会第八十五届会议2001年5月7-11日,罗马粮农组织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2002-2007)iiPC 85/8目录段次背景、目的及范围1-11使命12-13前景14-133概念框架15-21支持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理论方法15-21在农业和粮食安全上影响性别作用及其关系的关键问题22-46总体情况22-33 介入的优先领域34-46 2000-2007年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目标47-56 粮农组织的性别主流活动57-115 粮食及营养58-60 自然资源61-73 农业支持系统74-83 农业及农村发展的政策和计划84-115 2002-2007年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组织安排及进程116-133 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117-122粮农组织职员在性别主流上的技能建设123-125行动计划实施的外部合作伙伴关系及网络126-129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监测、评价及报告130-133财政资源134PC 85/8 iii页数参考文献37 附件 1:与性别有关的术语38 附件 2:粮农组织有关司及处的缩略语表40PC 85/8 1背景、目的及范围1. 粮农组织第一个妇女参与发展行动计划(1989-1995年)于1989年在粮农组织大会第二十五届会议上获得批准,并作为粮农组织工作范围内的战略框架,以便实施由诸多国际会议提出的有关妇女进步的建议其中包括了1985年内罗毕的妇女进步前瞻性战略。

粮农组织第二个妇女参与发展行动计划(1996-2001年)是由粮农组织大会第二十九届会议通过,其旨在为实现重要的中期行动目标制定明确的重点并为粮农组织职责范围内所有领域的妇女参与发展工作提供制度上的支持,还为指导成员国致力于使农村妇女能充分地获得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制定了框架。

2000-2007年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目标

2000-2007年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目标
20.社会经济及性别分析框架综合了发展方式,该方式是基于影响现行发展计划和项目的社会经济模式分析之上,并以优先发展领域中妇女和男人平等参与为基础。该框架从社会的三个层次上对诸多社会经济模式(经济、社会、制度、政治、环境和人口)及其相互联系予以强调。对于任一特定的发展计划或项目,社会经济及性别分析要求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能直接参与行动优先领域的确定。
社会经济及性别分析的框架
19.在性别与发展进程中鉴于农村发展必须考虑其他因素的现实,粮农组织已建立了社会经济及性别分析(SEAGA)框架。该框架的总体目标是强化区域、国家及地方各级的社会经济及性别分析的能力。该框架的指导原则如下:(i)性别作用及其关系的至关重要性;(ii)优先领域必须符合贫穷人民的需求;(iii)当地人民的参与是发展的先决条件。
10.粮农组织2002-2007年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目的为四个方面:
i.通过将性别主流问题纳入本组织正常的和特别的活动,提高粮农组织帮助成员国实现平等和可持续的农业及农村发展的能力;
ii.制定具有明确重点的目标,以便在粮农组织的优先领域所涉及的性别主流问题上实现可,达成广泛的社团承诺并提供支持;
16.鉴于概念的再定位,性别关系已成为发展计划的重点,性别主流也已上升为促进性别平等的共同战略。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已将联合国系统内的性别主流定义为:“是评估任何涉及男女问题的既定行动包括立法的一过程,在所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上,将妇女及男人的关注和经验作为一整体纳入到计划和政策的制定、执行、检测和评估过程中,从而使妇女和男人能平等受益并使不平等现象不复存在。最终目标是实现性别平等”(经社理事会,通过的决议,1997/2)。
6.根据经验以及90年代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出的各种范例,本计划正确地反映了若干变化。这些变化包括了国际上就性别与发展采取行动的广泛共识。本计划的制定确实是基于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会议、1993年世界人权会议、1994年国际人口和发展会议、1994年社会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以及1996年人类住区大会所提出的有关建议之上。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

FORESTRY AND ECOLOGY生态保护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 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文/湖南省林业局总工程师 王明旭5月22日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联合国环境署提议的旨在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性主题纪念日。

生物多样性是解决一切包括气候、健康、粮食和水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可持续发展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的概念,即“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湖南省具有地貌类型多样、气候湿润、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量集中的特点,使湖南生物多样性呈现出全球和全国价值。

从全球来看,武陵-雪峰山脉和南岭-罗霄山脉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公布的“全球200”136个的陆地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之一,洞庭湖是36个淡水生态系统优先保护区之一。

东、西、南洞庭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武陵源、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湘西是世界地质公园。

以洞庭湖和雪峰山脉、罗霄山脉、武陵山脉共同构成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线上主要栖息地。

从全国来看,湘黔川鄂交界处山地为我国15个森林生态系统的优先保护关键区域之一;洞庭湖是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地区中8个优先重点保护的湿地区域之一,南岭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中湖南境内有5个市、21个县级行政区、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占该区县级行政区和国家级保护区的26.6%和36%,俗称的“南岭五岭”有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和骑田岭4个岭位于湖南境内。

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湖南有4个市、10个县级行政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别占该区县级行政区和国家级保护区的22.7%和40%。

洞庭湖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70%以上范围在湖南。

在全国“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布局中,湖南省属于长江重点生态区、南方丘陵山地带范围。

至2020年底,全省森林覆盖率59.96%,森林活立木蓄积量6.18亿立方米;湿地保有量稳定在23.6万公顷,湿地保护率75.77%;草原资源14.4万公顷,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87.04%。

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pdf

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pdf

2018年3月 APRC/18/6 网络版附件2本文件可通过此页快速响应二维码读取;粮农组织采用此二维码 旨在尽量减轻环境影响并倡导以更为环保的方式开展交流。

其他文件可访问: 。

MW178/ChC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1.粮农组织2014-17年结果框架1为2016-17两年度粮农组织工作的规划和监测提供了指导。

框架的核心是衡量结果链各环节即:“产出”、“成果”和“战略目标”层面取得进展的指标。

这奠定了评估和报告粮农组织行动如何对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实现变革做出贡献的基础。

2.结果框架各层级代表着将取得的不同种类的结果,首先是粮农组织生产的产品(产出)促进国家一级或更广泛层级的变化(成果),及产生更广泛的发展影响(战略目标)。

这条结果链构成粮农组织的工作与取得的不同层级结果的联系。

同样表明这些联系之间的根本逻辑:假如粮农组织的特定产品/服务如期完成,则“产出”视为交付;假如“产出”已交付且假设成立,则应自然实现所期望的“成果”;假如“成果”得以实现,则实现该目标发展影响的条件应已到位。

1 PC 115/2附件1和2,见/pwb2 APRC/18/6 网络版附件23.粮农组织、成员国和发展伙伴在各结果层级的责任,以及衡量进展的手段,在图1中做了描述。

4.粮农组织的任务是交付按50项目标和指标衡量的48项全组织产出,对此开展监控并承担全部责任。

对交付产出的进度酌情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进行年度监测。

5.与粮农组织干预行动的区域和国家优先重点相关的产出指标,用来代表一个区域对粮农组织计划内结果的贡献。

图2表明本区域的结果对2016-17两年度粮农组织全组织两年度产出目标作出贡献的程度。

指标通过对粮农组织所有可交付项目的全面审查进行衡量。

本文件中说明的结果是初步的,可能会有微小变动。

6.成果反映了实现更高层次战略目标所需的国家层面和/或全球层面支持环境的改变。

这些改变涉及国家或国际层面可通过粮农组织的贡献(产出)解决的那些问题。

第二十七届粮农组织亚洲及

第二十七届粮农组织亚洲及

APRC/04/INF/42004年4月J1937/Ch.C主席先生,诸位尊敬的部长,诸位尊敬的代表,诸位女士和先生,(引言)我十分高兴地向第二十七届粮农组织亚洲及太平洋区域会议讲话,这是本区域会议第二次在北京这一充满生机和勤奋进取的城市举行。

中国在与饥饿作斗争方面取得的进展表明了其农业将传统知识与现代技术良好结合取得的成就。

我谨以本组织和诸位全体的名义向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谢意,感谢他们为主办这次会议所作的努力和给予我们的热情款待。

诸位阁下,诸位女士和先生,(世界粮食和农业形势)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数减少了3 700万。

然而,在下半叶却增加了 1 800万。

许多国家取得的积极进展被许多其它国家出现的倒退所抵消。

在1999-2001年期间,世界上有8.42亿人食物不足,其中有7.98亿在发展中国家,3 400万在转型国家,1 000万在工业化国家。

按照这一速度,世界粮食首脑会议确定的在2015年以前将饥饿人数减半的目标要到2150年才能实现。

在2003年,世界谷物利用量大约为19.7亿吨,超过产量1亿吨。

发展中国家许多出口产品的价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低。

咖啡和棉花是最突出的例子,但可可、食糖和香蕉也是一样。

此外,43个国家出口总收入中的20%以上和它们农业总收入中的50%以上来自一种农业商品。

在坎昆部长级会议失败以后,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于2003年12月举行会议,随之谈判得以恢复。

在粮农组织大会第三十二届会议期间举行的有关该主题的圆桌会议确认了对实现多哈农业发展议程的承诺,因为乡村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粮农组织商品问题委员会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正是本着这种想法,我打算邀请各国商业部的代表参加该委员会在2005年2月举行的下届会议。

按1995年的不变价格计算,20世纪90年代对农业发展的外部援助从270亿美元减为100亿至150亿美元,而要在减少食物不足方面取得进展,就必须使这一金额增加一倍,并增加农业在国家预算中的比重。

构建多元化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的思路和内容

构建多元化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的思路和内容

构建多元化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的思路和内容一、问题的重要性和现状分析1.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是国家的重要战略。

2.目前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存在以下问题:(1) 单一性:我国粮食种植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方式单一,产地集中,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2) 结构性风险: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结构单一,多数地区粮食生产以稻谷、小麦为主,重要农产品以玉米、大豆为主;(3) 效率问题:传统耕作方式使得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率不高,存在浪费现象;(4) 生产方式不适应市场需求:部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方式不适应市场需求,导致产品供大于求。

3.构建多元化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构建多元化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体系的思路和内容1.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多样性(1) 种植多样性:鼓励农民尝试种植不同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减少对单一作物的依赖,降低风险;(2) 产品多样性:推广新型种植技术和新品种,培育适应市场需求和气候条件的新品种,增加产品种类。

2.优化农业生产结构(1) 调整区域种植结构:发挥各地的生态优势,根据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形成不同地区的特色产业;(2)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交易:建设完善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不同地区的农产品销售及交易,优化供给结构。

3.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效率(1) 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引进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农业废弃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高效生产。

4.促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市场化生产(1) 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农民通过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产品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2) 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机制,促进市场供需平衡,防止市场波动。

2024年粮食生产总目标

2024年粮食生产总目标

2024年粮食生产总目标2024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年,我国将制定新的粮食生产总目标,以应对人口增长、气候变化等挑战,确保粮食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

首先,要稳定粮食产量,确保粮食生产的基本需求。

在202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三农”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设施的效率,确保农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在2024年,我国将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引导农民逐步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同时,要加强粮食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安全水平,增强我国粮食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再次,要加强粮食储备和食品安全保障。

在2024年,我国将继续扩大粮食储备规模,提高粮食储备的保障能力,确保国家在突发事件和不可抗力因素影响下的粮食供应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的整体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后,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2024年,我国将继续实施农田生态工程,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确保农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2024年粮食生产总目标的制定,不仅是我国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共同努力,实现2024年粮食生产总目标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作出更大的贡献。

赋权妇女全球农业粮食系统转型的核心问题

赋权妇女全球农业粮食系统转型的核心问题

赋权妇女全球农业粮食系统转型的核心问题在农业粮食系统全球化的大趋势之下,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该系统善治与转型的一个核心。

放眼世界,在转型的“阵痛”期,农业粮食问题与性别不平等等诸多全球挑战正加速交汇。

按当下的发展态势,距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全球愿景中的目标2(消除饥饿)和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实现的希望愈发渺茫。

一个更高效、更具包容性与韧性以及更可持续的全球农业粮食系统的构建势在必行。

妇女在全球农业粮食劳动场域中的作用与劣势的反差妇女是全球农业粮食系统难以忽视的一支主力军。

须知,全球36%的女性劳动者和38%的男性劳动者在农业粮食体系中就业。

2023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次发布了《妇女参与农业:缩小发展中的性别差距》的旗舰报告,开创性地评估了全球妇女在农业中的地位和农业生产率方面的性别差距。

2023年4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又推出了《妇女在农业粮食体系中的地位》,将研究视野延伸到了更宽泛的农业粮食系统。

这一拓展得以透视妇女群体的更大参与范畴,也折射了与时俱进跟进全球农业粮食系统的转型。

在农业粮食系统的非农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种种歧视,妇女通常承担非固定、非正规、兼职、低技能或劳动密集型的工作。

例如,在全球水产养殖和渔业部门,妇女持有的全职职位仅占15%,而在加工的兼职工作中占71%。

不单妇女的工作条件比男性更糟糕,因职业藩篱,在农业的工资就业中,男性每赚一美元,妇女只能挣82美分。

总体而言,妇女难以突破或告别劣势处境。

全球性挑战为弥合性别鸿沟的干预投下了阴影近年来,缩小性别鸿沟的努力邂逅了接踵而至且互为交叠的全球性挑战。

在气候变化、新冠疫情及地区冲突的连锁效应之下,各地妇女均遭受了冲击。

在新冠疫情第一年,全球农业粮食系统的非农部门就业的妇女中,22%丢掉了工作,而男性仅为2%。

2023年,至少有9.39亿15岁及以上的妇女经历了中度到重度的粮食不安全,而男性为8.13亿。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目录前言一、我国粮食安全取得的成就(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基本稳定(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三)粮食安全政策支持体系初步建立(四)粮食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完善二、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一)消费需求刚性增长(二)耕地数量逐年减少(三)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四)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五)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六)种粮比较效益偏低(七)全球粮食供求偏紧三、保障粮食安全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主要目标四、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任务(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利用非粮食物资源(三)加强粮油国际合作(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五)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六)完善粮食加工体系五、保障粮食安全的主要政策和措施(一)强化粮食安全责任(二)严格保护生产资源(三)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四)加大支持投入力度(五)健全粮食宏观调控(六)引导科学节约用粮(七)推进粮食法制建设(八)制定落实专项规划专栏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指标专栏二: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工程专栏三:非粮食物发展重点工程专栏四:粮食流通、加工领域重点工程专栏五:拟编制的重点专项规划前言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是好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食物供给日益丰富,供需基本平衡。

但我国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量大,粮食安全的基础比较脆弱。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我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

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

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与供求平衡的整体性战略框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供给日益丰富,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阶段,我国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全国社会商品粮总体规模小,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粮食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使粮农获得相对合理的价格和收益,是保持粮食生产和供给稳定的关键。

从今后发展趋势看,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

需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关键词粮食生产,中长期趋势,区域布局,政策取向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入WTO以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我国粮食供求关系正在发生重要的阶段性变化。

随着耕地和水资源紧缺、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等制约因素的影响,粮食供给增长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步加大,粮食供求总体趋向偏紧。

在全方位研究粮食供需现状及历史演变、生产能力及影响因素、流通与贸易格局等基本情况基础上,科学评估和预测我国农产品中长期的生产潜力和需求变动趋势,提出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确保农产品供求平衡的整体性国家战略框架。

一、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和中长期增产潜力我国粮食生产的变化具有阶段性,不同阶段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具有明显差异。

未来我国在中低产田改造、技术进步和后备资源的开发方面具有潜力。

制约未来粮食增产的主要因素是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的约束日益突出;农业经营比较利益低、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加快上升的约束不断强化;科技支撑粮食增产的长效机制尚待形成;粮食生产面临较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在总体上呈现迅速增长的态势。

1978年,全国粮食产量30477万吨,2007年达到50160万吨,29年间共增加了%,年均递增%。

粮食的制度属性

粮食的制度属性

粮食的制度属性一、引言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物质之一,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粮食的生产、分配和消费往往受到特定的制度安排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粮食的制度属性,分析其在不同制度下的特点和影响。

二、粮食的生产制度属性1. 集体农业制度下的粮食生产在集体农业制度下,农民组织成农业生产合作社或农业生产大队,共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粮食的生产由集体组织统一安排,农业生产计划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

这种制度下,粮食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生产力集中化:通过集体组织,农民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土地整合、耕作、灌溉等工作,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 分工协作:农民可以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长,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分工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 共享收益:农民通过参与集体农业生产,分享整体收益,减轻个体农民的经济压力。

2. 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粮食生产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农民以个体户的形式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粮食的生产与经济市场联系更为紧密。

这种制度下,粮食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农户决策权增强:个体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可以自主决策,包括选择种植作物、使用生产资料、销售策略等,提高了农民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 竞争压力加大:市场经济中,粮食生产者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农民需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产量和质量,以取得竞争优势。

- 市场价格决定收益:粮食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农民的收益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经济风险较高。

三、粮食的分配制度属性1. 公有制下的粮食分配在公有制经济体系下,粮食的分配由政府负责。

政府根据国家的粮食需求和供给状况,制定粮食分配政策。

这种制度下,粮食分配具有以下特点:- 均衡分配:政府根据公平原则,将粮食以一定比例分配给各个社会阶层,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粮食供应。

- 优先保障:政府优先保障特殊人群的粮食需求,如低收入家庭、贫困地区等,保证社会稳定和人民的基本生活。

- 价格控制:政府通过价格调控,保持粮食价格的相对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对人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2018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什么历届世界粮食日主题

2018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什么历届世界粮食日主题

2018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什么历届世界粮食日主题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

此后每年的这个日子都要为世界粮食日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关于2018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

2018年世界粮食日主题2018年世界粮食日主题是什么:努力实现零饥饿农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始终将履行消除饥饿的承诺作为工作核心。

为此,粮农组织一直不懈努力,引导各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在其公共政策和计划中将粮食安全、营养和可持续农业主流化,同时还与农民密切合作,共同在农业实践中推广可持续农业做法。

鉴于近期饥饿和营养不良人口呈现上升趋势,粮农组织于今年发起了一系列会议和倡议,呼吁各国政府重新致力于在2030年实现零饥饿目标。

定于2018年10月16日在意大利罗马粮农组织总部举行的“世界粮食日”庆祝仪式将以“零饥饿”为主题。

历届世界粮食日主题2000年:没有饥饿的千年2001年:消除饥饿,减少贫困2002年:水:粮食安全之源2003年:关注我们未来的气候2004年:生物多样性促进粮食安全2005年:农业与跨文化对话2006年:投资农业促进粮食安全以惠及全世界2007年:食物权2008年:世界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的挑战2009年: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2010年:团结起来,战胜饥饿2011年:粮食价格–走出危机走向稳定2012年:办好合作社粮食安全添保障2013年: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2014年:供养世界,关爱地球。

2015年:社会保护与农业:打破农村贫困恶性循环2016年: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2017年: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2007/19 2007年9月为节约起见,本文件印数有限。

谨请各位代表和观察员携带文件与会,如无绝对必要,望勿索取。

粮农组织大多数会议文件可从因特网网站获取。

K0721/Ch. 20 C大会目录段次引言 1 - 31. 粮农组织的总体性别主流化战略 4 - 102. 针对主要全球性问题11 - 122.1. 紧急情况11 - 122.2. 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13 - 162.3 疾病(人类、动物和植物)17 - 192.4 全球化(贸易和制度架构变化)20 - 22iiC 2007/193. 实现战略性别目标23 - 353.1. 食物和营养23 - 243.2. 自然资源25 - 323.3 农村经济、劳动力和生计33 - 343.4. 政策和规划354. 实施性别主流化的制度保障36 - 474.1 问责制37 - 384.2 监测和评价394.3 能力开发40 - 424.4 伙伴关系和网络43 - 47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2008 – 2013年引言1. 性别平等方面的进步是粮农组织履行改善营养和生活水平职责及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村人口生计所不可或缺的。

性别角色和关系对于理解和克服在发展和紧急情况背景下改善生计方面面临的挑战至关重要。

然而,妇女和女童对生产性资源的获取和掌控仍然有限,农业措施在传统上既没有充分认识到妇女相对于男子的特有角色、优先、知识、制约和机遇,也没有对此做出相应的反应。

因此,仍然有必要在粮农组织的项目、计划和政策中开展性别问题主流化,也仍然有必要帮助成员国开展性别平等主流化并提高它们分析和解决与性别有关的发展挑战的能力。

2. 为此,粮农组织《2008-2013年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反映了粮农组织促进性别平等并在本组织内开展性别问题主流化的决心。

这一新计划将成为粮农组织开展《北京行动纲领》,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五年回顾后续工作的主要政策工具,并直接有助于1996年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和其它国际协议的落实。

该计划有助于实现联合国千年宣言中确定的减少贫困和饥饿的目标,也为2004“联合国系统发展活动三年综合政策回顾”1和2007年7月经社理事会关于“在联合国系统的所有政策和计划中纳入性别主流化视点”2的决议所号召的通过性别主流化提高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水平提供了一个机制。

这与整个联合国系统关于机构间妇女和性别平等网络性别主流化的战略和政策是相辅相承的。

3. 尤为重要的是,《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2008-2013》完全纳入了拟议中的《工作计划和预算》。

预期的产出是各具体计划实体的组成部分。

新的《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把各技术司局在各自专业领域开展性别主流化的计划汇总在一起,并与现有的四个战略性别目标领域建立了联系:食物和营养;自然资源;农村经济、劳动力和生计;以及政策和规划,这些领域是大会为此前的计划所批准的。

最后,本文介绍的《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是一个缩略版,根据文件C 2007/16的要求,在经大会批准后,该计划将充实为一份完整的行动计划。

1经社理事会——三年综合政策回顾。

2经社理事会商定结论1997/2。

联合国系统专业机构和其它机构政策和活动的协调。

1. 粮农组织的总体性别主流化战略4. 性别主流化仍是联合国和粮农组织实现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目标的主要方法。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对性别主流化政策的定义如下:所谓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指在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上评估所有有计划的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方案)对男女双方的不同含义。

作为一种策略方法,它使男女双方的关注和经验成为设计、实施、监督和评判政治、经济和社会领域所有政策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使男女双方受益均等,不再有不平等发生。

最终目标是实现男女平等3。

5. 性别主流化是各发展组织在促进性别平等方面所采用的主要全球战略。

正如联合国妇女发展基金所强调的那样,主流化并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的组织战略4。

已经在若干发展组织,包括联合国机构,对作为政策战略的性别主流化的成败进行了回顾。

其中一项简要回顾发现多数组织都已成功地制定了性别主流化的政策,但在实施方面却仍面临严峻挑战5。

粮农组织与其它发展组织的状况相仿;政策已经制定,但实施却困难重重。

但同一项研究也指出,性别主流化是一个进程而非最终产物,因此不能说性别主流化失败。

相反,《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2008-2013》通过制定能更有效地实施已经制定的政策的战略,继续推动性别主流化进程。

6. 粮农组织仍致力于性别主流化的方法。

自1989年至2007年6粮农组织制定了性别主流化的主要手段并使之制度化: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性别联络点系统及社会经济和性别分析方法。

随着这一构架的建立,粮农组织即将进入定向性别主流化的下一阶段。

3联合国,1997。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1997年报告》,A/52/3,1997年9月18日。

4Sandler, J. 1997。

《联合国妇女基金会在性别平等主流化方面的经验》。

纽约:联合国妇女基金会。

5Moser、Caroline和Annalise Moser,2005。

《北京之后的性别主流化:国际机构的成功与不足回顾》。

性别与发展 13(2):11-22。

6粮农组织针对妇女进步的第一份行动计划制定于1989-1995年,即粮农组织《妇女融入发展行动计划》。

第二份《发展进程中的妇女行动计划(1996-2001)》更明确偏重可衡量的中期目标,提出在粮农组织所有职权领域内把“发展进程中的妇女”主题制度化并向成员国提供一个确保农村妇女从发展中受益的框架。

第三份行动计划采用了另一种方法,从着重发展进程中的妇女向应对社会上妇女不平等地位问题转变,重点是性别与发展。

粮农组织《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2002-2007》的目的是通过在整个组织内开展性别主流化来实现预定目标。

性别主流化战略框架2015千年发展目标2千年发展目标 4千年发展目标5千年发展目标6千年发展目标7千年发展目标87. 随着《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2008-2013》的出台,粮农组织进入了其总体性别主流化战略的第2阶段。

2008-2013年期间,粮农组织将采用与其它国际机构(如世界银行)相符的定向方法,以便使战略发挥更好效果。

8. 《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2008-2013》将把重点放在与性别和粮农组织工作相关的四个关键性全球问题:紧急情况(冲突、人为及自然灾害引发的);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疾病(人类、植物及动物)及全球化(贸易和制度架构的变化)。

将根据四个战略性别目标领域对这些全球性问题进行研究:食物和营养;自然资源;农村经济、劳动力和生计;及政策和规划。

针对所发现的主要问题制定了定向性别产出目标,以期有助于粮农组织四个战略性别目标的实现(参见下图),这四项目标是从《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2002-2007》中继承保留下来的,源自于粮农组织《战略框架2000-2015》中的全球性目标。

第2阶段:定向性别主流化9. 为使性别主流化工作更具操作性和有效性,粮农组织的每个司局均致力于实现针对各自工作领域相关性别问题的三个性别产出目标。

定向性别产出应便于对其进行监测和评价,并因此改进各司局对《性别与发展行动计划》的问责制。

为实现这些性别产出目标并对进度进行衡量,各司局将需要在性别、平等及农村就业司的协助下培养其性别联络点和技术官员的能力。

为使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并加强合作,鼓励各司局与其它司局和国际机构结成伙伴关系,从而实现这些产出并以“一个联合国”的方式开展工作。

10. 定向性别主流化成功实施后将进入第3阶段,粮农组织将集中力量和资源重点解决涉及粮农组织职责的某些性别“热点”和投向在性别平等方面取得进展的司局。

这一三阶段方法使粮农组织拥有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3的系统手段。

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是实现所有千年发展目标所必需的,尤其是千年发展目标1、5、6和7,这些目标与粮农组织的职责最为相关。

由于粮农组织计划与世界粮食计划署、农发基金、儿童基金会、艾滋病规划署、难民署、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实现其众多性别主流化产出目标,因此粮农组织的这一战略也将有助于千年发展目标8的实现。

在区域一级,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太平洋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委员会结成合作伙伴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在国家一级,粮农组织将把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的工作作为“一个联合国”的一部分来开展。

2. 针对主要全球性问题2.1. 紧急情况11. 自然灾害和内部冲突导致粮食紧急情况,不仅需要立即做出人道主义反应,也要采取长期重建战略。

在发生流离失所和/或资财和生计破坏时,发展中国家的农村人口往往最为脆弱。

农村生计的恢复能够使脆弱人群满足其自身的营养需求,降低他们对粮食援助的依赖,这是长期恢复的一个必要前提。

12. 冲突和自然灾害使粮食生产水平下降,从而造成粮食不安全状况并扰乱食物的发放和破坏生计活动。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森林采伐、过度捕捞、荒漠化和土壤退化,这使得自然灾害之后的重建更为困难。

在发生食物短缺时,妇女和儿童遭受的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风险往往更大。

由于男子被抽丁入伍,妇女和儿童成为家庭生计的惟一依靠,面临着更大的歧视和暴力蹂躏的风险。

在采集和搬运粮食和木柴时,妇女面临人身攻击和性暴力的危险。

冲突造成的流离失所和粮食不安全引发的对女性的暴力和“卖身求生”的情况也加速了艾滋病毒和艾滋病的传播。

虽然冲突会加剧性别差异并往往使脆弱性提高,但也为性别关系的转变提供了机遇。

在难民营中,妇女可能因此拥有参与社区和家庭决策的新机会。

对灾害发生时性别关注的认识不仅能降低妇女的脆弱性,也能有助于灾后重建工作。

2.1.1 定向性别主流化的产出和进度指标,负责紧急情况的各技术司局和处室7性别主流化产出。

下文简称“产出”。

同时,由于本文为行动计划全文的缩略版,因此所列产出并不包括计划完整版本中所出现的全部产出。

2.2. 气候变化和生物能源13. 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将加剧气候变化对农业产区的影响。

气候变化使可耕地和可利用土地的数量减少,从而加剧了世界某些地区现有脆弱性和粮食不安全状况的程度。

当自然资源基数恶化至不足以满足生计的水平时,农村人口将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如出售资财和/或迁移。

14. 由于男子和妇女对资源的获取和控制方式不同且具体角色差异,当木柴、动物饲料和水等出现资源稀缺时,男子和妇女受影响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森林采伐、水资源匮乏和污染使水和燃料的采集更为繁重和耗时。

尽管妇女依赖于自然资源,但她们对资源和获取和控制却往往有限。

如果妇女对她们所耕作的土地没有所有权,或缺乏培训和推广服务,那么她们就没有做出对环境有利的决策的积极性和知识。

15. 可持续生物能源具有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发展中国家能源需求的潜力。

由于农业和林业是生物燃料生物质,如木柴、木炭、木质颗粒、生物乙醇、生物柴油和生物电能,的主要来源,生物能源具有减少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