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会学概论》第八章-教育、劳动和消费(自考版)(2)课件ppt
第八章 社会群体 《社会学概论》 PPT课件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一)群体领导 1.含义:在群体内部关系中处于中心位置,并能对群体其他
成员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角色。 2.群体中的两种主要领导形式: (1)工具性领导,指引该群体为达到最终目标而奋斗。 (2)表意性领导,力求造成群体的团结与和谐。 3.群体领导作风。
群体领导作风
权威型(独裁型):领导人独自决定群体政策和分配任务,几乎 是单纯发号施令。 民主型:倾向于与群体成员讨论、交流确定政策和任务。 放任型:领导人散漫怠惰,对群体成员不指导或组织,任其自由 行动。
于其他群体竞争时抑或群体工作的感染力大时,偷懒状况有所 好转。
2.准群体研究
准群体不是一种组织结构,其成员只具有某种松散联系。
群众:即面对面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的临
时聚集的人们。偶集人群 /常规人群/表现人群/行动人群
大众: 即基于间接的相互接触,以共同的情绪意见反应为纽带
的人们。----没有直接互动的人群
猪湾事件
南丹7.17透水事故
第三节 初级群体
一、初级群体的特征 二、初级群体的功能 三、几种典型的初级群体类型 四、初级群体的衰落及影响
一、初级群体的特征
与次级群体相比,初级群体最主要的特征是指群体成员之间面对 面的、亲密的交往与合作特征。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面的交往与合作 2.一定的群体规模,直接的交流与合作 3.人与人之间不可替代的特殊关系 4.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依赖,“人情味” 5.非正式的群体规范 6.群体意识强,整合程度高
具体情境实施采取不同的方式
(二)群体决策
1.含义:指在群体活动中,群体针对遇到的问题而做出判断和决定 的过程,是群体发挥作用的重要步骤。
社会学概论_ppt课件
科瑟尔在《社会冲突的功能》(1956)中最早使用了“冲突理论”这一术语。他反对帕森斯认为冲突只具有破坏作用的片面观点,力图把结构功能分析方法和社会冲突分析模式结合起来,修正和补充帕森斯理论。 达伦多夫则认为,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为此,社会学必须走出帕森斯所建构的均衡与和谐的“乌托邦”,建立起一般性冲突理论。 赖克斯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反对帕森斯以价值规范为重心的秩序理论,强调物质生活手段的分配应该在建构社会模型时占据优先地位。 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迈向一门说明性科学》一书出版,标志着冲突问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参考书
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韩明谟主编:《社会学概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贾春增主编:《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复习参考题
什么是社会? 社会的构成要素? 试述社会唯名论和社会唯实论? 社会有哪些功能?
第一章 社会学意义与范畴 第一节 社会学性质
二、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经济学:后者研究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前者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社会学与政治学:社会学偏重于研究政治行为;政治学研究整治过程如何运转 社会学与心理学:社会学着重研究人群共同体中的社会;心理学偏重于个人。
三、如何学习社会学 掌握社会学观点,运用社会学理论框架,进行客观分析 熟悉社会学术语 培养综合考虑社会现象的能力 根据社会现象变化趋势来思考问题 要有避免陷入错误的能力 超越个人 通过社会中社会作用观察个人行为
第二节 社会学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 解释、预测、控制 二、社会学的功能 1、 认识功能:描述、解释、预测和规范 2、 实践功能:教育、管理、咨询、监督
《社会学概论》全套课件 PPT
文化传播的手段。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 成长。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社 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社会交往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
人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 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
4.社会交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交往的物
质条件。需要是义往的原因。经济交往 是其它交往的基础。
本章是教材的逻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社会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而社会 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交往基础上的,本章 继续深入分析究竟为什么有了社会交往 和社会关系,就能构成社会,这是本章 的主要内容。本章在理论主和重点和难 点,就是要深刻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诉 社会交往理论,以及吸取符号相互作用 认在社会交往中的微观分析理论。
3.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 关系
三、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
所谓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关系两端位置
上的行为类型、行为模式。所谓社会位 置,就是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地位。而社 会角色就是与那个社会地位相联系的行 为模式,社会角色按一定的社会规范, 表现一定的社会行为。
2.社会角色的类别
理想角色和实际角色、先赋角色和自致 角色。
开拓和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按生存、享受、 发展需要的方向增长的。
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不 断提高
社会集体希望自己不断发展,并能满足
其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
3.社会需要的满足
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
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人的需要 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 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制约性。
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也就是说,只有通 过劳动,通过实践,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 现。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社会学概论ppt课件
谢谢大家!
二、社会结构的微观要素(重点)
1、社会结构
社会结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持
久的、稳定的相互关联的模式。
2、转型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变化
“国家—民众”“国家—社会中间层—民众”
(2)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阶层内部分化,不平等现象日渐突出
1、微观、中观与宏观
美国社会学家默顿曾提出社会学研究既不应该热衷于 过于抽象的宏大理论,也不应该停留于具体的经验判 断,而是应该注重提出“中层理论”,即在具体经验 研究的假设基础上进行有限度的理论探讨。
2、社会群体、临时性集群、社会类属
秧歌队、公园里的游人、老年人
3、广义社会组织、狭义社会组织、初级社会群体
父亲缺位家庭、双薪核心家庭、代沟问题、农村留守儿童 的社会化、随迁农民工子女的社会化
2、社会角色的扮演
角色丛 角色不清、角色冲突、角色中断、角色失败 儿媳妇、双面胶、新妈妈、离婚
3、社会互动、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处于结构资源内部的个人行动者可以从中得到包括规 范、信任和网络等各种形式的便利。
由于社会成员的行为偏离了自己的角色,违反了社会的期 望——越轨
5、集群行为、社会运动、集体行动、政治运动 6、社会变迁、现代化、全球化
四、社会结构的变异与变迁(重点)
1、改革前后中国的社会分层
改革前后:政治标准多元、封闭性二元结构、不平等低断裂 90年代中后期以来:贫富差距、社会分化与聚合、资源的一体化配
2、社会学的想像力:
跳出日常生活,重新思考“习以为常”
人们只有将个人生活与社会的历史,这两者放在一 起认识,才能真正的理解它们。
社会学概论(完整)ppt
第二节
一、社会需要的类型
社会需要理论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社会综合性需要
二、马克思主义的需要理论 在个人和社会不可分割的前提下,就产生个人的需要并不只是指自然的人, 而是指社会的人。人就是社会的动物。人所表达的需要,体现了人之所谓人的 本性。 人性与动物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人类的生产首先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再提高到为了满足的享受的需要, 2008-3-4 7 社会学概论 最后提高到为了满足最高级的发展需要。
二、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条件
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
中国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三、社会是社会学
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 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 社会科学。
2008-3-4 社会学概论 3
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 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 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 会制约性。 社会需要的提高是人的体内平衡与体外平衡的协调、个人与社会需要的协调、 物质与精神生活协调的发展过程。 就集体而言,则是集体与个人成员的需要的协调、领导与群众的需要的协调、 历史与现实协调的发展过程。 需要只要协调才能提高,也只要协调才能得到预想的均衡的满足。
一、社会学研究的领域 理论社会学
按其知识 结构,社会学 学科内容分为
应用社会学
经验社会学
二、社会学与其他有关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学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关系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2008-3-4 社会学概论 4
社会学概论_课件
发生变化的过程
社会发展的概念与目标
社会发展的概念: 指社会结构、社会 关系、社会制度、 社会文化等方面的 变化和发展
社会发展的目标: 实现社会公平、公 正、和谐、稳定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促 进社会进步
社会发展的动力: 科技进步、经济发 展、文化创新、制 度改革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互动类型:包括面对面互动、网络互动、 群体互动等
面对面互动:指人们面对面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交谈、握手、拥抱等
网络互动:指人们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和 互动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络论坛 等
群体互动:指人们通过群体活动进行交 流和互动如聚会、会议、比赛等
人际关系的概念与类型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互动形成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过程
文化传承:通过教育、家庭、社会等途径传递和继承文化 社会化过程:个体从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等 文化与社会化的关系:文化是社会化的重要内容社会化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文化传承与社会化的影响:对个体行为、社会结构、文化变迁等方面产生影响
文化冲突与文化变迁
社会变迁与发展
第七章
社会变迁的概念与类型
社会变迁的类型:包括社会 结构变迁、社会关系变迁、 社会价值观变迁等
社会变迁:指社会结构、社 会关系、社会价值观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结构变迁:指社会阶层、 社会组织、社会制度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关系变迁:指社会交往、 社会互动、社会网络等发生 变化的过程
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社 会现象收集数据
实验法:通过实验验 证社会理论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 查收集数据
08社会学概论课件(自考)第八章教育、劳动和消费
3.劳动力市场分割:
• 常见的分割:主要劳动力市场 和次要劳动力市场 •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城市 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 (户籍)
第三节:消费
• 一.消费的概念和特征 • 概念:为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 和文化财富的活动,包括生活消费和生产 消费。 • 特征: (1)经济属性----收入 (2)心理属性----兴趣、习惯、性格 (3)社会属性 (4)文化属性
二.消费社会
• 概念:是一个以生活必需品之外的消 费为主的社会。 • 特征: (1)消费成为社会的核心 (2)消费水平和消费规模不断扩张 (3)消费主义盛行
三.消费的社会学理论
• 1.韦伯的生活风格理论:消费方式使潜在的阶级 差别显性化,形成生活方式不同的地位群体。 • 2.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在《有闲阶级》一 书中提出: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对物品的超出实 用和生存所必需的浪费型、奢侈性和铺张浪费, 向他人炫耀和展示自己的金钱财力和社会地位, 以及这种社会地位所带来的荣誉、声望、名誉等。 • 3.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论:社会进入追求个性的 社会,而个性的获得就在于自己消费的物品不同 于他人消费的物品。
2.失业
• 概念: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未得到就业机 会的状态 • 类型:五种 • 摩擦性失业: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 • 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或生产技术的改变, 使得原有的工作机会消失而造成的失业 •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 • 季节性失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的 • 残余性失业:因无就业能力的失业 • 失业率: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率,是准确 描述就业形势的关键性指标。
• 1.杜威(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家)的观点 首要功能是社会化,次要功能是教育 • 2.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 (1)社会化的功能 (2)社会选拔的功能 (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 (4)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
社会学概论(自考必备)
社会学概论第一章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第一节社会学的创立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一).社会变革的需要现实的社会需要是社会学产生的直接根源和关键因素.(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 (三).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 (四).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础.二. 社会学创立时期的主要代表.(一). 奥古斯特·孔德孔德是实证主义的权威代表. 法国1838年<实证哲学教程>六卷本的第四卷首次提出社会学概念,标志着社会学的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的把握: 1.科学的分类. 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 是科学的最高层次,是科学之”皇后”2.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对社会现象所固有的全部基本规律的实证研究.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是进步. 秩序和进步是孔德实证主义的两个核心概念3.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历史法实证一词的涵义: 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 B.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 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 D. 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 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二). 卡尔·马克思1. 马克思是社会学的主要奠基人. 是社会学发展的思想宝库.2. 马克思创立了社会学的基础理论.3. 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注重实际.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第一本教科书<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通俗读物>(三).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亚里士多德”主要代表: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1. 社会有机体论.2. 社会进化论. 主要围绕以上两个方面展开.三.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一). 埃米尔·涂尔干. 法国社会学家. 是欧洲,法国第一个在大学里讲授社会学的人. 代表作有三论: 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准则自杀论.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是社会事实.2. 社会团结理论. 团结分为机械团结(相同性与相似性) 和有机团结(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3. 失范理论. 失范理论是涂尔干提出的. 失范是指: 社会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乏统一规范和足够制约力的社会状态.失范的原因: A.个人欲望的急剧滋长. B.现代社会无法满足所有个人的欲望. C.社会骤变使个人欲望失去约束,出现动乱危机. 主要是”经济危机”4. 社会学研究方法准则. A.首要和最基本的准则是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 B.放弃抽象以具体的社会内容为研究对象. C.必须遵循”就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事实”的途径. D.注意正常现象与病理现象的区分. E.比较方法是社会学最根本的方法.5. 功能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二). 马克斯·韦伯. 德国1. 理解社会学. 认为研究对象就是社会行动. 对社会行动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理解.2. 社会行动类型. 合理性是韦伯社会学理论的核心概念. 四种类型: A.目的—手段合理性行动. B.价值合理性行动. C.情感性行动. D.传统性行动.3. 理想类型.4. 科层制理论.第二节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一.芝加哥学派. 社会学起源二欧洲,世界上第一个社会学系是美国成立的. 斯莫尔1892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创办了社会学系. 芝加哥师生为主形成的社会学流派.学术成就有: 1.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的研究道路. 2.形成了人文区位学的城市理论. 3.推动了社会学调查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完善. 4.创建了符号互动论.二.结构功能论. 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 关注的焦点在于社会均衡是如何维持和不断修复的. 结构功能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森斯和默顿帕森斯认为任何社会若要生存就必须具备维持系统所必须的一般条件:1.适应。
自考社会学概论 PPT
第一节 社会学的创立
一、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一)社会变革的需要(社会环境) (二)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理论基础) (三)社会经验研究的积累(经验积累) (四)社会研究先驱奠定的社会(思想基
础)
二、创立时期的代表人物
(一)孔德(1798-1857)
社会学之父 &学术背景 &著作 &理论 &补充 &评价
学术背景 跌宕起伏(出生中 Nhomakorabea官吏家庭——写作、 讲授——捐款谋生——癌症而死)
感情失意(28岁夫人出走,刺激精神病, 萌生自杀念头,44岁时最终分手;47岁 时向克洛蒂尔德.德沃表示爱情,但她只 同意建立友情,说“无法超过友情的限 度”。 )
事业不顺(在法国大革命的大潮中,由 于革命的反复,事业曲折)
著作
“三论”:
《社会劳动分工论》(1893年) 《社会学方法论》(1895年) 《自杀论》(1897年)
理论
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社会学研究生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 事实是存在于人们自身以外的行为方式、 思想方式和感觉方式,同时通过一种强 制力,施之于每个个人。一种社会事实 必须要用另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
功能分析将揭示特定社会现象给整个
社会或局部运动带来什么结果,而历史 分析则揭示出为什么是这个而不是其他 现象能在当时发挥特定作用。涂尔干被 看做功能分析的直接创始人。这种功能 分析对社会学和人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补充
1、社会团结
机械团结:是在不发达的社会结构中产 生的。机械团结是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 间的相同性与相似性特质的基础上形成 的一种社会联系。
将自杀分为利己主义(与社会的整合程度成反比,以极度的
社会学概论 第8章 社会制度
现代教育理论中;
• 再比如,“平等”“自由”“博爱”、“天赋人权”等重要观 念和社会思想,为资产阶级政治法律制度、婚姻家庭制度的形 成提供了重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理论说明。 • 因而,概念系统是社会制度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被称为社会
制度的“灵魂”。
8.1 社会制度(设置)概述
8.1.2 社会制度的构成及类型
8.1 社会制度(设置)概述
8.1.2 社会制度的构成及类型
•
(3)组织
• 一种社会制度能否顺利地执行它的职能,不仅要有一套使人能 接受的价值系统和一套有效的规范系统,而且还要有一套领导
有方、办事得力、工作效率高的人员和机构,否则这种制度无
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实现其职能。
8.1 社会制度(设置)概述
团及政治个人。
8.2 政治制度
8.2.3 权力、政治与政府
• • • • •
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归根结底来源于人们在社会经济关系中的地位。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 政治权力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 所以,一般而言,政治就是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 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分配的过程。
8.2 政治制度
8.2.3 权力、政治与政府
• •
政治权力的含义 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政治观中,虽然关于政治的看法是不同 的,但是又有共同之处:即无论怎么谈论政治,都离不开权力。
政治权力是权力在政治领域的特殊表现,是一切权力中最重要
的权力。 • 政治权力是指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 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 12 ) (P120)政治权力主体主要指国家,此外还包括政党、政治社
8.2.3 权力、政治与政府
社会学概论PPT演示课件
(二)社会与个人关系的社会学意义
1.定义社会学的视角:宏观角度VS微观角度
2.社会本质的理解:社会唯实论VS社会唯名论
3.社会研究方法论:整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整 体主义)VS个体主义方法论(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实证主义(自然主义)VS非实证主义(人文主义)
4.社会学体系的建构:宏观社会学VS微观社会学
6
四、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一)研究角度的综合性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
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
人口状况(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结构)
生
医疗条件
育
风俗习惯
率
妇女地位
文化程度
生育观念(重男轻女、传宗接代)
生活方式(独身、丁克家庭)
7
(二)研究方法的实证性
实证性既是社会学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学区 别于社会哲学的关键所在。 迪尔凯姆:
8
(三)研究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 一切社会科学中,恐怕没有任何一门学科象社会学这样,不 仅广泛地与几乎每一门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相结合,形成 一系列的分支社会学,如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发展社 会学、经济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宗教社会学、 民族社会学、人口社会学、文化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科学 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文艺社会学、语言社会学、体育社会 学、军事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化学社会学等;而且还能根 据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切薄弱环节和空白点,产生难以尽数 的分支社会学,如闲暇社会学、情境社会学、住宅社会学、 劳动社会学、旅游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性社会学等。
“如果把社会现象只作为哲学问题的话,自然不必用什么 特别的具体的方法,只要用通常‘演绎的’和‘归纳的’ 推论,把一般的概括当作大致的观察就够了。事实上,社 会现象必须加以细致考察才能被真正了解。也就是说,研 究事物必须以事物为主,而不能以一般性原理为主;对一 些特别的问题,必须进行特别的实验才能弄清楚,考虑所 得的证据,还必须合乎规律。所有这些,说明如果忽视实 际的考察,只用一般的哲学推论,就无从进行社会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方法》,1988:1-2)。
全套电子课件:社会学概论
第一节 社会化的含义及基础
一、社会化的概念及其扩展 社会化的概念 初次社会化 再次社会化 终身社会化
26
二、社会化研究的三个角度
1、文化的角度 2、个性发展的角度 3、社会结构的角度
27
三、社会化的生物基础
►人有高于低级动物的语言能力和思
维能力
►人有学习能力 ►人有很长的依赖期
28
第二节 社会化的主体、过程和内容
第二章 社会与社区
• 第一节 社会概述
一、社会的词源与含义 中文中“社”(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会”(会聚与会 集于一起)和“社会”(民间宗教性集会)的含义。 英文中的“SOCIETY”一词的含义。 二、对社会的理论解释 1、唯名论。社会只是“名”即无客观内容的概念,只有个别 事物才是真实的。社会是一群“同心的人”的集合体。源于中 世纪经院哲学中的非正统派唯名论。代表人物有卢梭、达尔德、 霍布斯、韦伯等。因认定个人是真实的,故以个人行为及其互 动细节为研究对象。
3、建构论。包括结构功能建构论(帕森斯、莫顿等)、批 判建构论(也可称之为新社会建构论,包括马克思、哈贝马斯 等)。
三、社会的要素和结构
1、本源要素:自然环境;个体;群体与组织。
2、行为要素:社会结合与交往;物质经济;政治;文化。
3、基本结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人际结构。
• 第二节 社区概述
• 第一节 社会角色的涵义
•
一、角色及其相关概念
•
唐诗人王建《新嫁娘词》
•
三日入厨下,
•
洗手做羹汤。
•
未谙姑食性,
•
先遣小姑尝。
诗中人物及其相互关系
• 新嫁娘——家庭新成员,婆婆的晚辈,小 姑的平辈。
《社会学概论》社会组织 ppt课件
数人的专权。
ppt课件
19
学校权力结构的特点
♪ 第一,学校组织使用权力的对象是教职工和学生。 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校组织权力使用的
,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的人才,这就 使学校组织权力结构的性质与作用范围不同于其他组织。
例如:行政权力对教育工作的制约影响力显然没有军事 组织、经济组织、其他行政组织那么大。
ppt课件
25
♪ 家长制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出下述几个特点: ♪ 第一,权力集中。 ♪ 第二,任人唯亲。 ♪ 第三.因人设位。 ♪ 第四,职责不明。 ♪ 第五、办事随意。 ♪ 第六,服从效忠。 ♪ 第七,终身制。
ppt课件
26
♪ 家长制管理方式是社会分工不很发达、组织规模较 小的产物,自身有非常大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生产 力的发达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分工细致、协作复杂 、效率要求高的大规模的社会组织开始出现,依靠 个人经验管理的家长制已不适应社会组织发展的需 要,逐渐为新的管理方式——科层制所取代。但在 我国社会组织中,由于许多初级群体和初级关系的 存在,人们很容易接受家长制的管理方式,特别是 在一些基层组织中家长制的影响还很明显。所以, 如何淘汰家长制这种陈旧的管理方式,消除它的消 极影响,这也是我国改革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 特点: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 的专门机构。
♪ “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缺点
ppt课件
16
二、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 所谓组织的非正式结构,指的是组织系统中 未经组织机构正式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 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相互关系。
♪ 非正式结构在社会组织内部的产生,往往是 伴随着正式结构的运转和组织成员的交往。
ppt课件
29
社会学概论课件PPT课件
14
2、社会运行整合机制
(1)社会整合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也就是 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 (2)整合对象——利益:共同利益(认同性社会整 和)和特殊利益(互补性社会整和) (3)整合中心 (4)整合过程——自下而上的整合过程和自上而下 的整合过程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整合的主要任务在于促使社会 成员认同这一整合中心,调整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 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社会整体。
的有机整体,强调社会体系的稳定与和谐。 美国社会学家阿伯尔等人提出的社会生存与
发展应具备的十个条件 功能主义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有明
显的保守倾向,忽视了社会中矛盾、冲突的 一面。 3、关于社会条件的研究
费孝通关于社会生活条件的分类: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自然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 和社会精神社会条件(精神文化)。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Sociology
1
22
4、中国的社会结构(孙立平,1993;1994)
改革前,中国内地建立起的是一个总体性社会。它的三 个基本构成要素是:第一,国家对大部分资源的直接垄断; 第二,社会结构的横向分化程度很低,政治中心、经济中心 和意识形态中心高度重叠;第三,从纵向角度看,过去的 “国家—精英—民众”的三层结构变为“国家—民众”的二 层结构。总体性社会的特征是:1社会动员能力极强;2社会 缺乏中间阶层的缓冲作用;3社会秩序完全依赖于国家控制 的力度;4社会自治和自组织能力差,中间组织不发达;5全 部社会生活呈政治化、行政化倾向;6共振效应明显,任何 局部性矛盾都蕴涵着全局性危机;7身份制盛行,赞助性流 动变为指令性流动,社会结构僵硬;8意识形态同时承担社 会整合和工具理性的双重功能,产生了一种互相削弱的效应; 9由于缺乏精英,民众抗拒运动社会派低,冲击强度大,而 建设性因素少;10由于缺乏自下而上的沟通,民众的意见凝 聚缺少必要的组织形式,因而与政策层次有较大的距离,并 缺乏可处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劳动
• 一.劳动的概念和类型 • (一)概念:劳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交换、调整和
控制自然界的活动,包括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 •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思想: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
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文化意义 • (二)类型:
(1)根据有无劳动报酬:有薪劳动(又称工作)和 无薪劳动(如志愿劳动、家务劳动)
• 大众教育时代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 不平等现象,但依然没有实现教育的全面平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二)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学分析 • 1、对制度化教育的批判 • 教育通常被认为是能够促进社会平等的手段。但是美籍奥
地利学考伊凡·伊利奇则质疑了这种常识性观点。他认为学 校教育作为一种制度化教育,其实无法改发社会的不平等; 恰恰相反,它的基本逻辑还正在强化和再生产着这种不平 等。他认为: • (1)学校正在为各种受压抑的、互相隔阂的和失去人性 的社会服务,其实质是维护现存秩序的社会工具; • (2)在学校中,学习和教育都是强迫的,它要求达到一 定年龄的儿童在教师的监管下整天学习强制性的课程,是 “没有快乐的机构”; • (3)除常规的知识传授外,学校还在传授“校外的都是 无价值的”价值观。 • (4)只有发动一场“去学校化”的变革,使教学重新具 有个人责任感,才能回归学习与教育本来的意义。
(2)根据消耗体力还是脑力: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3)根据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二.工业时代的劳动过程(选择、简答)
• 1.福特主义
• 概念:以泰勒制原则和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 础的生产劳动方式。
• 特征:第一,以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和标准化形成的流水 线作业及其相应的工作组织,通过大规模生产提高劳动生 产率,造成工人丧失了对劳动过程的自主性。
2.从个体对教育的需求出发:生存教育和地位教育
•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 • 1.杜威的观点
首要功能是社会化,次要功能是教育 • 2.现代学校教育的显功能
(1)社会化的功能 (2)社会选拔的功能 (3)提高人口素质的功能 (4)知识技术创新的功能
• (一)教育的不平等现象
• 从历史情况来看,国内外都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平 等情况,这一方面体现在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平等, 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育没有带来大规模的向上社 会流动。
• (3)由劳工子弟组成的男生群体拥有自己的亚文化。
• (4)在毕业后的就业过程中,劳工子弟们也不认同学校 代表的主流社会价值,而是欣赏蓝领文化,并选择其作求 职意向。
• (5)他们在成年后可能会意识到教育对社会阶层流动的 意义,并开始教导下一代接受主流教育观念,但其子女仍 有可能继续父辈的生活轨迹。
• 三.就业
• 1.影响求职成功的主要因素 (1)人力资本:个人能力 (2)社会网络:人脉 (3)社会制度:户籍 (4)社会偏见:对某地方人的偏见、性别偏见
• 2.失业
• 概念:达到就业年龄具备工作能力未得到就业机 会的状态
• 类型:五种 • 摩擦性失业:在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
• 结构性失业:由于产业结构或生产技术的改变, 使得原有的工作机会消失而造成的失业
•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 • 季节性失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的 • 残余性失业:因无就业能力的失业
• 失业率:失业人口占总劳动人口的比率,是准确 描述就业形势的关键性指标。
2.后福特主义
• 概念:以精益生产、柔性专业化等非大规模生产方式 为核心的新的资本主义积累方式及其社会经济结构的 生产劳动方式。
• 特征:
• (1)灵活的专项化生产取代了大规模标准化消费商品的 生产;
• (2)减少所有不能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间接劳动形式;
• (3)随着信息处理资源越来越掌握在企业一线工作区域, 工作团队的自主权增加,企业内部协调信息发生了从 中央集中处理到分散处理的转换;
• 3、劳工阶层子弟的“亚文化”
• 保罗·威利斯提出了有关亚文化再生产机制的讨论,即劳工 阶层的子女是如何再次成为劳工的。他的基本观点是:
• (1)劳工阶层的孩子们并非一定存在较低的职业预期与 自我能力认知,即心甘情愿地成为社会的下层。
• (2)他们在自己的生活领域中,通常拥有不错的实际生 存能力。
• 2、教育与文化资本 • 布迪厄从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角度对教育不平等现象进行了
研究,指出: • (1)不同的社会阶层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与
文化资本。在早期的社会化过程中,儿童在家庭内部获得 这些特征。 • (2)较低阶层的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谈吐风格与品位往 往与体现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学校环境格格不入,因此在 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多适应性困难,缺乏自我提高的动 力。 • (3)中产阶层的孩子所拥有的文化资本与思维习惯与学 校要求更为协调,因此更适应学校的生活,更容易取得学 业成功。
• 第二,劳资双方从劳资关于工作过程控制权的斗争转化为 保障就业权和工资决定的斗争,形成了以劳资谈判制度为 核心的劳资关系新形式,通过集体谈判所形成的工资增长 与生产率联系机制诱发了大规模的消费,促进了大规模生 产的进一步发展。
• 第三,专用性及其投资和低技能工人相结合的生产过程提 高了资本有机构成,通过加速资本周转来降低高资本有机 构成对利润率的影响,促进了企业之间纵向一体化过程, 并逐渐形成垄断。
• (4)劳资关系从福特主义下的对抗性的竞争关系,变成 某种程度上的相互合作与信任关系。
• 3.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批判
• (1)布雷弗曼的压迫机制理论:揭示了垄断 资本主义时期劳动过程中的资本家彻底剥夺工 人对劳动控制权的机制。
• (2)布洛维的生产政体理论:揭示了资本主 义劳动过程的政治效果和生产的政治规范工具 共同构成了一个工厂独特的生产政体。
《社会学概论》第八章-教 育、劳动和消费(自考2012
版)(2)
第一节 教育
• 一.教育的概念与类型 • 概念: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传播和学习
人类文明成果,以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社 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是指学校教育。 • 类型
1.从教育发生的场所出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 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