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恩情》 之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的恩情》之二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2、小朋友们,每个人都受到母亲的关怀和爱护,不管是古代的人还是现代的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说古代诗人感受母爱而写诗的事。

二、揭示课题,解题,结合学习题中生字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
2、出示生字、教认
3、“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是母亲对子女深厚的情意
4、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老师一边听学生的问题一边轻轻地在题旁打问号。


三、初读指导
1、课文有5个自然段请同学们依次写上序号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4、出示:针注视迟著名寸草言孟郊缝补沐浴生机勃勃了
(1)指名试读生字词卡
说说你在生字的字形、字音、字义上,哪方面要提醒大家?
(2)带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6、指名试读课文每一节,师生共同纠正
7、比赛读书
8、对于刚才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
四、教学生字
1、读读生字词
2、今天我们要学“补、针、抚、摸、视、归”看看这些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点?
3、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4、我们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5、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
1、抄写今天教的生字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从第1、2句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孟郊要出远门)你知道他母亲是怎么做的吗?(板书:缝衣一针针一线线不知什么时候回来)教学:缝补针线
3、看图1:请小朋友看看图再读读书说说你又看懂了什么,读懂了什么?为什么?(从点的油灯可以看出她深夜缝衣,从母亲手中的针线和衣服上针脚可以看出一针针地缝着
一线线地缝着,从母亲的神情也可以看出她在想:孩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4、看了图,我们对这段话的意思体会得更真切了。

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这段内容就是写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谁来读读这句诗?
(2)谁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诗?
(3)齐声读读
5、比赛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读了第一、二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
教师提示:从母亲送儿子说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们离别以后母亲每天要承受挂念儿子、盼望儿子的痛苦,母亲的恩情是多么感人啊!
3、读第三、四句话你读懂了什么?(板书:多了白发眼睛湿润)从“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你想到了或明白了什么?
提示:母亲年纪大了,我出门后谁来服侍她?
4、看图2,谁能说说自己对第二自然段的体会?(看母子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多么难分难舍!他们的深厚亲情太感人了)
5、这幅感人的情景就是就是诗中诗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谁能有感情地读读
(2)谁能说说“意恐”的意思?
6、、这一节写了孟郊上路,母亲送他时依依不舍的情景。

齐读
三、学习第三节
1、出示图3,图上这个人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自由读第三节
3、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中把太阳比作什么?又把小草比作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4、这就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谁能读出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情?
有感情地读这句诗
5、这首诗是孟郊什么时候写的?齐读第四节。

6、自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指名读,齐读。

7、读了这课文你有什么话想说。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恩迟言寸著”这些字可以用熟悉的字来记一记。

2、指导写字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这节课所教的字
2、把《游子吟》这首诗的意思和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读课文
2、《游子吟》这首诗你也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比赛读。

二、指导背诵
1、看图背诵这首诗
2、同座位点背
3、指名读,齐背。

三、读《补充阅读》上的相关文章
四、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补()摸()针()恩()
扑()漠()什()思()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孟郊()着身上的衣服,()着那又()又()的针脚,心里想,母亲对我的()不就像这()?沐浴着()的小草,无论怎样都()不了太阳的()啊!
3、默写《游子吟》这首诗。

4、学了这篇课文,你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什么呢?用两三句话写下来。

《母亲的恩情》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三顾茅庐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段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并能理解运用
3、在朗读中体悟人物的精神品质,感受刘备的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等
4、激发学生热爱古典名著,热爱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体悟人物的精神品质
2、联系原著及三国故事典故,激发学生热爱古典名著,热爱阅读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文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的内容改编而成。

题目虽然为“三顾茅庐”,课文主要写的实际只是第三次拜访的情景,但同时在课文结尾一段还写出刘备和诸葛亮的深厚感情。

教学用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读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顾茅庐》
2、《三顾茅庐》一文是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7回的内容改变而成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名著还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

3、解题:三顾茅庐:三次去茅屋中拜访
顾:拜访
过渡:究竟是谁,为了什么要三次去茅屋中拜访谁?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三顾茅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写生字:要求三端正
2、朗读课文:
(1)默读:读准确
(2)朗读:读流利
(3)听读:读出感情
3、本文将了一个什么故事?
总结:本文讲述了刘备为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三次去茅庐拜访诸葛亮,最后终于请出了诸葛亮,二人还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4、人物身份介绍:
刘备:皇叔
诸葛亮:草民
过渡:皇叔三次去茅庐拜访一个草民,有意思,一定更有故事。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朗读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1)刘备已经去了两次
(2)是诚心诚意的去邀请(板书:诚心诚意)
(3)目的是为了请诸葛亮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
(4)虽然去了两次,但都没有见到
(5)刘备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
总结:刘备,一个胸怀天下的皇叔,为了统一中国,亲自去茅草棚拜访一个普通的草民,去了一次没有见到,还去了第二次。

不但去了,而其去的诚信诚心。

朗读第一段,读出诚心诚意。

过渡:尽管刘备诚心诚意的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但是我们的皇叔仍然没有灰心。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重拜访诸葛先生。

且看第二段。

2、朗读第二段,刘备决定第三次去隆重拜访诸葛先生遇到了什么困难?
提示:(1)结拜兄弟的反对
(2)抓住“嚷”字读出张飞的语言
(3)想象关羽是怎么样做的:可能说:“大哥,三弟说的对,这次就用不着你亲自去了”等等。

(4)刘备怎样说服它们的:一点儿不懂尊重人才
总结:刘备真是一个懂得尊重人才的皇叔(板书:尊重人才);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好人物语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三顾茅庐》。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三姑茅庐》究竟是谁,为了什么要三次去茅屋中拜访谁?
2、上节课,我们还知道了刘备诚心诚意的去了两次都没有见到诸葛亮,决定第三次再去,可是受到了结拜兄弟关羽、张飞的阻拦。

最终刘备还是“尊重人才”说服它们,最终他们三人一起,又一次踏上去往隆重的路途。

齐读第一、二段。

过渡:终于来到了隆重,首相映入它们眼帘的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课文第三段第1、
2两句。

二、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朗读第三段1、2句,兄弟三人在隆中看到了什么景色?
提示:(1)山冈:蜿蜒起伏,好像......
(2)松林:叔叔疏疏朗朗
(3)流水:潺潺、清澈见底
(4)竹林:茂密、青翠欲滴
总结:(1)来到了隆重,他们看的山冈是蜿蜒起伏的,好像是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他们看到的松林是疏疏朗朗的;他们看到的流水是潺潺的,清澈见底的;他们看到的竹林是青翠欲滴的。

这样的景色真是“秀丽宜人”。

(2)指导朗读:读好关键词(重读、慢读)
(3)指导背诵:景色秀丽宜人,文字更是美丽动人。

如此美丽的景色,如此动人的语言,当然应该背下来。

根据关键词语提示,背诵。

过渡:如此秀丽宜人的景色,却怎么也无法吸引此时的刘备,因为他的心里这时候只想着一个人——诸葛亮。

2、既然刘备此时一心只想见到诸葛亮,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提示:这样秀丽宜人的地方住的人是什么样的人?(高凡脱俗)
总结:侧面描写
过渡:如此秀丽宜人的地方,居住的自然是高凡脱俗的人。

刘备想见诸葛亮的心情更加强烈,于是快马加鞭向诸葛先生的住处赶去。

眼瞅着就要到诸葛亮的住处了。

3、默读第三段剩下部分,刘备是怎么做的?那些词语能反映刘备的尊重人才?
提示:(1)还有......就......
(2)轻轻敲门
(3)不要惊醒
(4)轻轻地走进去
(5)恭恭敬敬
(6)半晌、一个时辰
(7)悠然
总结:好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

抓住关键词,读出刘备的尊重人才。

过渡:如此尊重人才的人,谁看了都会被打动。

诸葛亮,也终于被打动了。

4、师范读第四段,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诸葛亮?
提示:
(1)出示诸葛亮分析形势的资料: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2)诸葛亮:雄才大略(板书)
(3)想象:刘备听了先生的分析,会说什么?(“先生真乃神人!愿先生能随我一同出山,辅助我实现统一大业。

”)
(4)刘备像拨开云雾见了青天,诸葛亮像什么?(回顾第三段“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总结:朗读第四段,感受先生的雄才大略。

过渡:如此尊重人才的刘备,如此雄才大略的诸葛亮,他们在以后的时间里,不但取得了很多胜利,而且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请看第五段。

(板书:深厚友谊)
5、朗读第五段,那些地方表现了他们的深厚友谊?
提示:(1)当作老师
(2)同桌吃饭
(3)同榻睡觉
过渡:刘备和诸葛亮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一起去的了很多的胜利,刘备高兴的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四、课文总结
那个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皇叔,终于请出了雄才大略的诸葛亮先生;那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也终于腾飞上了青天。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打出了一个又一个有名的战争,终于创立了蜀国。

五、作业
1、搜集资料,三国故事中诸葛亮打出了哪些有名的战役。

(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等),下周一班会举行三国故事会。

2、阅读原著第37、38回。

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
三顾茅庐
刘备尊重人才
深厚友谊
诸葛亮雄才大略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个优秀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和在学校里有个一样爱劳动,一样乐于助人。

2、回正确地拼读注音的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委屈、一本正经”等词语的意思。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看法。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心事”大呢感词语,说说平平的对与错
教学难点:
客观、公正地评说平平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咱们班的52名同学都是少先队员,上学期,XX和XX还被评为了优秀少先队员,那你们为什么要评他们呢?你觉得作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应该是怎样的?
今天,咱们要来认识一个朋友,学习一个和少先队员有关的小故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读课文,可以同桌为单位。

要求:读准字音,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朗读课文,注意带读字的认。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填空帮助理解:
(时间),平平在家里一心想着(什么事),而不肯(干什么)
引:那平平为什么要一心想着向谁学习呢?让我们一起再来仔细地读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你能说说平平的心事是什么吗?
“心事”是什么意思?那你有过心事吗?平平因为有没有评上优秀少先队员,而难过,有了心事,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是啊,平平其实是个挺想上进的孩子,他想向优秀的少先队员学习可是他想的和做的一样吗?哪儿不一样,请你读读填填
平平想象()一样(),但却不肯帮奶奶();平平想学()的(),但却不肯帮表妹()。

“奋不顾身”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造个句子吗?说一说:平平在家里的表现对吗?你觉得平平是个怎样的孩子?
3、学习第5段
妈妈听了平平的话,是怎样教育平平的?(出示句子、齐读)。

如果你是平平的奶奶或妈妈,你还会怎样对平平说呢?(自由思考)
三、扩展写法
是啊、平平有优点,他求上进,知道要向优秀的同学学习,但他没有把想的和做的一致起来,他不知道其实很多事都要从我们的身边做起。

听了妈妈的话,你想象一下,平平会怎么说,他以后又会怎么做呢?
请你自己拟一个话题写一篇短文
参考题目:平平变了
平平落选后…◆[2003年11月11日]
《平平在家里》教学设计之一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范文
科目:语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樊荣彦
听课时间:2013年2月28日
课题: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

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

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集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美好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最早开的是什么花——桃花——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夹岸的意思呢?
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

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知道春雨吗?
生:知道,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知道,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

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

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么呢?
生:划。

师:划,也可以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

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么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

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么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

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生:看景。

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
生:西湖。

师:是去游览西湖的。

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生1:桃花、树。

生2:湖、燕子。

生3:划船。

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
生1:好看。

生2:可以渡河。

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
生:惊喜。

师:那要怎么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
4、齐读两遍——挑人读——齐读——自读——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

意见:
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

复习——导入——解释重点字词——由词引句义——完整翻译整首诗——引题目再导向重点句子——读——背——组词——图片。

环节完整,效果很好,重点很突出。

从课堂完整度来说,缺少了当堂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