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建议.doc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1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8.1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应用;2.能够通过练习计算并理解平均数的意义;3.能够通过练习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解读意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及应用;•教学难点: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解读意义。
三、教学准备1.准备与平均数相关的教具:小石子、果子等;2.准备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并准备一些统计数据;3.制作幻灯片、录制课件等教学辅助工具。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识1.拿出一些石子和果子,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石子和果子分别分成6组,并记录下每组的数量;2.让学生通过计算求出这些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平均数的意义。
步骤二:练习计算平均数1.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数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求出它们的平均数,并解释这些数据的意义;2.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的方式练习计算平均数,并互相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步骤三:引入条形统计图1.教师出示一张条形统计图,并通过幻灯片的方式为学生讲解其基本概念和应用;2.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条形统计图,并通过解读数据认识它的作用。
步骤四:练习绘制条形统计图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给定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2.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比较,并解读数据的意义。
步骤五:巩固知识点1.让学生通过课堂测试的方式进行知识巩固;2.让学生课后自行练习和复习所学的知识点。
五、教学评估1.在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堂测评;2.让学生自评、互评,及时纠正问题;3.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在生活中引入实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知知识点的含义,通过小组活动和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同时,我也发现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次教学中我需要配备更加详细的指导教材和题目,为学生提供更精准的练习和评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认识平均数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二.目标分解
三.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2.预设难点:正确理解用平均数的实际意义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3.突破策略:学习例2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平均数的公平性。
四.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ppt
2.学具准备:练习本
3.相关资源:相应的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数
移多补少
(3+4+2+5+1)÷5
=15÷5
=3(支)平均数。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计算平均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计算平均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计算平均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求“平均数”的基本思想(移多补少的统计思想),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掌握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方法进行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学情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因此我在教学是选材尽量贴近孩子们的生活,我在课堂中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学到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这一理念下,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究的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3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平均数的意义。
4教学过程4.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平均数》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出示幻灯书橱)现在我的书架上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1)学生思考,想象移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3)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板书:平均数)(二)探究新知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按要求叠圆片,第一排叠2个,第二排叠7个;第三排叠3个。
师:看着面前的圆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我想使每排的圆片同样多?师:是个好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来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圆片同样多。
先动手活动,再互相说说法。
小组活动讨论。
2016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熟悉平均数及求平均数的方式》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熟悉平均数、求平均数和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进程。
2、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3、踊跃参加数学活动,体会用“平均成绩”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教学建议:◆体会平均数1、出例如1的笔筒图,先让学生数一数每一个笔筒中有几支铅笔,再提出例1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方式,最后形成一致意见:把5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路是15支,算出平均每一个笔筒放3支,然后别离放进去。
2、教师依照大伙儿同意的方式和计算结果完成操作。
然后说明:每一个笔筒平均放3支,那个3叫做平均数。
◆熟悉平均数1、教师口述例2投球竞赛的情形,并出示两个组同窗的投球成绩。
让学生说一说每一个组有几人,每一个人投中几个球。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全班进行讨论,鼓舞学生斗胆说出自己的方式,并引导学生考虑如何比较才是“公平”的。
若是学生不能说出比较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教师能够作为参与者提出观点供学生讨论,并达到共识。
3、提出蓝灵鼠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
4、让学生交流计算的方式和结果,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个组的平均成绩,并依照两个组的平均成绩说明哪个组的成绩好。
◆求平均数1、让学生读例3的文字和统计表,了解亮亮家天天抛弃塑料袋的情形。
2、提出兔博士的要求,让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方式和结果。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使学生了解,求出的“3个”不是实际天天抛弃塑料袋的个数,而是算出的一个平均数。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是如何算的,计算出的平均体重是什么意思,并用语言描述两个组同窗的平均体重。
答案:第五组:42(千克)第六组:40(千克)第2题,让学生先完成第(1)题,算出平均天天售出20箱饮料。
再讨论第(2)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合理,教师就要给予确信。
进货量一样要比销售量多一点。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认识平均数
《认识平均数》说课稿(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数学本身的发展,统计学已成为现代数学方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和应用数学的重要领域。
准》中也将“统计与概率”安排为一个必修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本课时的教学包含两部分,即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平均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求平均数的方法并不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移多补少”得到的虚拟数,应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因此,应该让学生首先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经历平均数的产生过程,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2)学情分析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了解学情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我们在课前一定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结合学情设计教学,以学定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切实取得进步和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
教学时教师应以设疑激趣法、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平均数”作出解释。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经历了解“平均数”意义的过程,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会“平均数”在现实问题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重点、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是教学的重点。
而“平均数”又和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不同,正确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是教学的难点。
(5)教法、学法教法: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实际生活,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学法:使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八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
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涵亚学校陈冠宇
易错点:
求平均数时漏掉或多加
数据。
例如:小明这学期的5次
数学测验中的得分分别是95
分、87分、93分、100分、
90分。
求小明这学期的数学
平均分是多少。
错解:(95+87+93+100)÷
5=75(分)
答:小明这学期的数学平
均分是75分。
正解:(95+87+93+100+90)÷
5=93(分)
答:小明这学期的数学平
均分是93分。
温馨提示:
条形统计图中表示数据
时,1格可以代表多个单位,具
体1格表示多少,要根据实际
情况而定。
比如数据比较大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2016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课件
巩固应用 2. 夕阳红敬老院有6位老人,它们的年龄分别是 75岁、82岁、94岁、85岁、77岁、91岁。他 们的平均年龄是多少岁?
(75+82+94+85+77+91)÷6=84(岁) 答:他们的平均年龄是84岁。
巩固应用 3. 一辆长途客车从出发站到目的地行驶了5小时, 下表中给出了这辆客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体现数学核心素养 1.数学抽象(符号意识、数感;几何直观、空间想象) 2.逻辑推理(推理能力、运算能力) 3.数学模型(模型思想、数据分析观念)
三、如何在数学教学评价中考查数学核心素养
教育质量监测的四个原则 1.不要求计算速度(速度的训练是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 2.监测内容蕴含的数学素养(概念、推理、计算、想象) 3.应当有一道开放题(超市的位置,加分原则) 4.说学生能懂的话(对可能性的理解)
探究新知 (1)用计算器分别计算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银河队: (152+172+140+140+154+160+167+161+167) ÷9=157(厘米)
探究新知
1.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身高吗? 2.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 高吗? 3.个子最高的队员超出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 米? 4.个子最矮的队员低于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 米?
提到核心素养。明确要求:修改课程标准,要把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始终。 北师大研究小组定义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
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高中数学课标修订组定义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
、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与 思维品质。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金品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例1:丽丽前四次的语文测试平均成绩是89分,第五次语文测试的成绩是94分,她五次语文测试的平均成绩是多少分?解析:此题考查了平均数。
根据题意先求出前四次语文测试的总成绩,在加上第五次语文测试的成绩,就是五次语文测试的总成绩。
用五次语文测试的总成绩除以测试次数,就是五次语文测试的平均成绩。
答案:(89×4+94)÷5=450÷5=90(分)答:她五次语文测试的平均成绩是90分。
例2:把四个数写成一行,前两个数的平均数是70,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是23,最后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4,第一个数和最后两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解析:此题考查了平均数。
根据题意第一个数+第二个数=70×2;第三个数+第四个数=84×2,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第四个数=70×2+84×2,第一个数+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第四个数-第二个数-第三个数=第一个数+第四个数=70×2+84×2-23×2=262, 第一个数和最后两个数的平均数为:262÷2=131。
答案:(70×2+84×2-23×2)÷2=262÷2=131答:第一个数和最后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31。
例3:菊花糖果厂 2016年第一季度糖果产量统计表你能根据上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吗?解析:此题考查了绘制条形统计图。
解题关键掌握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步骤。
根据题意先写出标题,然后在方格图上确定纵轴代表产量和横轴代表月份,确定纵轴的单位长度和横轴直条的宽度与间隔,最后根据数据画出相应的直条,并在直条上标出数据。
答案:菊花糖果厂 2016年第一季度糖果产量统计图【素材积累】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著述史书。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一、教材分析《数学》四年级上册是按照国家新课标实施,全新编写的教材。
其中,第二十一课《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并且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已经通过学习前面的内容,逐渐形成了数理思维、观察能力,以及对基本数学概念的认知。
在本课中,学生会继续发扬审视问题的意识,掌握数据的统计与制图的基本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针对问题的解决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掌握简单平均数和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概念;2.培养学生观察、记载简单数据的习惯;3.培养学生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4.提高学生概括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简单平均数和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概念;2.培养学生记载简单数据和制作简单统计图的方法。
3.2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设计4.1 教学内容4.1.1 知识点介绍1.识别平均数;2.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
4.1.2 学习方法1.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数据;2.记录数据;3.制作条形统计图。
4.2 教学过程设计4.2.1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以下工具:1.纸张;2.铅笔、彩色笔。
4.2.2 导入新课1.换位思考:举例让学生思考平均数是每个人一样,还是每个人不一样;2.学习目标:讲解学习目标。
4.2.3 讲解重点内容1.平均数的概念;2.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搭配实际案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2.4 练习让学生跟随老师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并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问题。
4.2.5 总结1.简单自测;2.总结今天的重点。
五、板书设计1.平均数的概念;2.制作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方法;3.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课堂我主要通过实际操练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并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计算平均数教案冀教版
计算平均数教学目标:1. 在读统计表、沟通信息、自主计算的数学活动中,经验进一步相识“平均数”意义的过程。
2. 通过详细实例,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洁问题。
3.在用平均数描述详细事物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解决求平均数的简洁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篮球运动是我校的传统运动,也是一个强项,屡屡获奖。
我们来看一下2003年某市举办了一次小学生篮球友情赛,进入决赛的两支球队队员身高和体重的状况。
出示统计表。
学生视察统计表内容,回答:从表中,你了解到那些信息?(1)可以知道各组队员的身高和体重。
(2)两支球队里,张春光最高,是172cm。
(3)李斌最矮,是133cm。
(4)体重最重的是张春光,是58千克。
(5)李斌体重也最轻,只有35千克。
【讲授】解决问题,探究新知(一)活动一:求平均身高1.估计平均身高。
提出估计要求,激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
2.分别求出两个组的平均身高。
要求:(1)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两组队员的平均身高。
(2)可以独立解决,也可以合作解决。
3.全班沟通计算结果。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身高总和÷总人数=平均身高)(身高后两位数的和÷总人数+100=平均身高)板书:红星队:(153+138+153+163+165+158+166+168+158)÷9=158(cm)银河队:(152+172+140+140+154+160+167+161+167)÷9=157(cm)(设计意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计算简洁数据的平均数,他们已不再是一张白纸。
在此环节放手请学生计算平均体重,充分信任学生自己的实力。
)4.提出“议一议”的问题,组织学生探讨两个问题。
重点使学生理解求出的平均身高不是每个队员的身高,某个队员的身高不能代表整个队的平均身高。
2016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了解数据信息、估量、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进程。
2、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3、在估量平均身高、用平均数描述具体事物的进程中,进展数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建议:◆求平均身高1、教师介绍两支球队比赛的情形,出示两个球队队员身高、体重统计表,给学生充分的读表、交流表中信息的时刻。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给学生独立试探、估量的时刻,然后交流估量的方式和结果,说一说是如何估量的。
3、提出用计算器计算两支球队队员平均身高的要求,让学生自主计算。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计算的思路和方式。
若是学生用丫丫的方式计算,教师要给予表扬。
答案:红星队平均身高:158厘米;银河队平均身高:157厘米。
4、教师依次提出“议一议”的4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并举例说明。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身高”的实际意义和价值。
◆求平均体重1、提出用计算器计算两支球队平均体重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计算的方式和结果。
答案:红星队平均体重:50千克;银河队平均体重:49千克。
2、提出兔博士的要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每一个队员的体重与本队平均体重的关系。
◆拓展应用1、让学生观察每一个队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发觉红星队的平均身高比银河队高1厘米,平均体重也重1千克。
然后再提出“说一说”的问题,使学生了解,一般情形下,身高高,体重也重。
2、以小组为单位别离计算出本组同窗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然后全班比较,看一看结果怎么样。
◆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讨论一下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别离用哪个数作除数,再自己完成。
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是如何想的,如何算的。
答案:总人数46人,植树棵数138棵。
(1)138÷6=23(棵)(2)138÷46=3(棵)第2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答案:84岁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理解平均数的概念,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通过学习平均数,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集合的中心趋势,并能够应用平均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而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则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图形解读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图表直观地理解数据。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均数的定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平均数来分析数据。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概念理解:平均数是数据集合的中心趋势,学生需要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及其在数据分析中的作用。
2. 求平均数的方法:学生需要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各种情况下的平均数。
3. 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解读: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够通过图表来解读数据,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平均数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新课:详细讲解平均数的定义,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3. 实践: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4. 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2. 板书内容:平均数的定义、求平均数的方法、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和解读。
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求平均数的相关计算题。
2. 提高练习:通过实例,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3. 拓展练习:利用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在理解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会制作和解读条形统计图。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八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个、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公开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1教材分析在第一学段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基础上,用实例帮学生认识一方格表示1个、2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在学习了求平均数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
2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有较强合作意识,更注重数学的应用,喜欢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本班学生有较好知识基础,许多学生已能读懂单式条形统计图,有预习习惯,也已安排了小组合作预习,适于更多自主探索。
3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认识一格表示一个、两个单位的单式条形统计图,能读懂,能根据图中数据特点用适合的方法求平均数。
2.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3.体会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画图方法。
4.在小组合作统计数据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经历读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感受其直观性;2.经历统计作业“优”数量过程,增强集体荣誉感;3.解决生活中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2.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小组活动兴趣和探索意识,感受团队的力量。
4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条形统计图,根据数据计算平均数。
难点根据数据特点用不同方法求平均数。
5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在学生预习基础上,把教材统计“收集废旧电池”的事例改为统计“本组数学作业得优”情况。
让学生在统计、记录数据,填写统计表的过程中复习已有知识,在观察、分析、体会、应用本次统计中完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学习,再以教材“收集废旧电池”为复习材料对本节知识进行梳理、复习。
6教学过程教学活动。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精品优质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的要求,本单元教材删除了实验版教材本单元中关于众数的认识;另外,将原来的第一学段认识平均数的内容编排在本单元第1课时学习。
整体上看,既降低了学生对统计量学习的难度,也有助于学生连贯、深入地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突出对平均数这个重要统计量的学习。
统计表和统计图是人们用来描述和表达数据信息常用的重要手段。
本套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在注意用统计图、统计表呈现问题情境时,把读图、读表、交流了解到的数学信息,贯穿到统计知识学习的全过程。
如,第91页,读统计图,了解光明小学阅览室每天读书的人数,发现统计图的特征:一格表示5个人,然后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这样进行的数学活动,把过去“讲统计图”和“教作图”变为学生自主读书,观察和感悟,使学生既掌握了统计知识,又培养了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突出的特点是:1、强调对平均数实际意义的理解。
《课程标准》4至6年级学段“概率与统计”领域的目标要求是:“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平均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平平均数也叫算术平均数,主要用于描述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里的每个数据的大小均有关系,其中任何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本单元首先通过两个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和体重的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2、把读统计表、统计图贯穿于统计学习全过程。
现在信息社会中,统计图、统计表已成为人们用来描述、表达信息的一种普遍的工具和手段,读懂统计表、统计图也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
■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平均数的实际意义;2、通过实例,认识条形统计图,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地表示数据。
3、能探索分析解决求平均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求平均数问题,并尝试解释方法的合理性。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案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使学生学会使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来求取各组的平均数。
②使学生学会看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①会通过求取平均数来比较各组的情况。
②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学会使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来求取各组的平均数。
2、使学生学会看条形统计图。
3、会通过求取平均数来比较各组的情况。
4、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具、学具】投影仪、统计表、空白统计图。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投影出示书上的例题1,第一个笔筒放了3支铅笔,第二个笔筒放了4支铅笔,第三个笔筒放了2支铅笔,第四个笔筒放了5支铅笔,第五个笔筒放了1支铅笔。
问: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同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笔筒放几支?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四(1)班一、二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每人投10个。
你能根据统计表说出哪组的成绩好吗?怎样才比较公平呢?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
2、亮亮把自己加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情况作了统计。
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先算出一个星期丢弃塑料袋的总个数。
)思考: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3、某市举办小学生篮球友谊赛,进入决赛的两支球队部分球员的身高和体重汇总成了两张统计表。
读统计表,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思考:①求出的平均身高是每个队员的身高吗?②某个队员的身高能代表整支球队的平均身高吗?③个子最高的队员超出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④个子最爱的队员低于本队平均身高多少厘米?⑤两支球队队员的平均体重和平均身高有关系吗?4、在一次“保护环境”活动中,三(2)班第四组5名同学收集废旧电池的数量如统计表所示。
你知道该怎么用统计图来表示统计表中的信息吗?两种表示数据的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呢?(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86页第1题。
2016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念书调查》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结合念书调查活动,经历简单的数据搜集、整理、描述和估算字数的进程。
2、能设计简单的调查表,会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用计算器估算自己念书的字数。
3、取得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念书调查问题的成功体验,培育学生爱念书的良好适应。
教学建议:
◆整理调查数据
1、交流学生设计的调查
表和记录结果。
评价一下,
看谁设计的调查表既简单又
能记录较多的内容和信息。
2、师生一路肯定统计方
式,把全班同窗的念书情形
分段整理到统计表中。
3、提出“用条形统计图
表示全班同窗读课外书统计
结果”的要求,指导学生自
己设计并完成。
若是学生设
计统计图有困难,教师可提
供统计图表格。
◆估算念书字数
1、提出“从自己读的书
中任选一本,估算大约多少
字”的要求,让学生用计算
器计算,然后交流估算的方
式。
2、提出“估量自己一学期念书字数”的要求,提示学生从自己读过的书当选一本中等厚度的进行抽样估算,并说明这种方式的可行性。
3、让学生估算自己一学期读课外书的阅读量,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念书体会
让学生写阅读体会,能够课前布置,课上交流,也能够布置课下完成,再用其他形式交流。
2016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8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熟悉条形统计图》教学建议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熟悉简单条形统计图、用不同方式求平均数的进程。
2、熟悉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用统计图表示简单数据,能按照数据特点用适合的方式求平均数。
3、感受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明白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求平均数,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建议:◆读统计图1、教师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的教育,引出例5的统计表,让学生了解表中的数据信息。
2、参考兔博士的话介绍并出示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说一说那个统计图有什么特点,使学生了解:统计图用一格表示1枚旧电池,用绿色的条形表示每一个人搜集的数据。
3、提出“议一议”的问题,让学生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回答,使学生了解:用统计表表示数据,简单、明了;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形象。
◆求平均数1、提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让学生用上节课求平均数的方式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结果,并把每一个人搜集的数量与平均数进行比较。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观察统计图上表示数据的绿色条形,你发觉了什么?引导学生发觉:以16为标准,张红云多出的3个格和王小娟多出的2个格相加,正好等于李强少的5个格。
进而介绍“移多补少”的方式。
3、教师说明:“移多补少”的方式,是找一个中间的数为标准,把多的补给少的。
启发提问:想一想,若是以李强搜集的11枚作标准,如何求平均每人搜集了多少枚呢?学生讨论并得出计算方式:先求出超过11枚的总数,计算出超过的平均数,再加11。
教师板书出算式。
4、提问:若是以10作为标准,如何求平均数?鼓励学生自己计算,然后交流。
◆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读统计图,了解其中的信息,讨论:一格表示几个人?是如何明白的?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求平均数。
交流时,给学生充分展示不同计算方式的机缘。
第2题,让学生读统计表,了解调查的结果,再观察要求完成的统计图,了解一格表示2个人。
接着讨论一下:喜欢橙色的有7人,在统计图上如何表示?然后鼓励学生画出统计图表示统计表中的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
2、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在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和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建议:
◆读统计图
1、师生谈话,教师由
多读书的好处引出例6的
事例,并出示统计图,让学
生自己读图,说一说从图中
了解到哪些数据信息。
2、提问:这个统计图
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
怎么知道的?学生可能有
不同的表述,只要意思对,
教师就要给予肯定。
使学生
知道:这个统计图一格表示
5个人。
3、教师总结:用条形
统计图表示数据,当数据比
较大的时候,经常用一格表
示多个单位。
4、让学生根据统计图
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并
解答。
重点关注求平均数的
问题以及解答方法。
◆做统计图
1、让学生读“试一试”的统计表,谈一谈对老年人参加这些活动的认识和感受。
2、提出用统计图表示数
据的要求,提示学生观察不
完整的统计图,先了解这个
统计图一格表示几个人,再
完成统计图。
3、交流、欣赏学生完成
的统计图。
让学生说一说自
己是怎样做的,不够整格时
怎样想的,怎样处理的等。
选择正确、美观的统计图进
行展示。
◆练一练
第1题,提示学生先读
统计表和统计图,了解数据
信息和统计图的特点,再完
成统计图。
交流时,重点说
一说第一组、第二组的数据
是怎样画图表示的。
然后,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
解答。
第2题,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表。
如,把自己读的书分类,记录每本书的名称、页码、每页的行数、每行的字数等,并要求学生课下认真记录,为下节课作准备。